針織商品技術指南_第1頁
針織商品技術指南_第2頁
針織商品技術指南_第3頁
針織商品技術指南_第4頁
針織商品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編號:時間:2021年x月x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頁碼:第頁針織商品技術指南

本指南適用于出口針織匹布及服裝。

本指南重點研究了美國、日本、歐盟等3個主要出口目標市場。

本指南研究分析了產品標簽、質量要求等方面20套國外技術法規,其中美國關于阻燃性能及其他方面的法規11套,日本相關法規如:P/L法(ProductLiability)產品責任法、《消費品安全法》等法規2套,涉及歐盟指令、管理條例等法規7套。本指南對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39套標準,16套合格評定程序、以及其它4個市場準入條件進行了全面分析,對比研究了我國與國際和主要出口目標市場在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的差異。

本指南為企業提出了高度重視以目標市場為導向提升技術實力,積極應對與環保相關的技術壁壘、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等4方面的建議。

本指南技術資料來源的截止日期為2004年9月。

目錄

適用范圍

第一章出口商品基本情況概述2

1進出口針織品的最新海關統計(2004年1~9月海關統計)

2針織品近五年進出口額統計(1999年~2004年9月海關統計)

2.11999年~2004年9月進口額統計情況

2.21999年~2004年9月出口額統計情況

2.3我國出口針織品的主要省份

3針織品近五年主要出口市場情況(1999年~2004年9月海關統計)

4我國針織行業的優勢

5我國針織行業的劣勢

6潛在市場分析

第二章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和技術規范的差異10

1概述

2針織品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的主要差異

2.1形成的標準體系不同

2.2標準發揮的職能不同

2.3標準水平的差距

2.4國外標準中的技術壁壘

第三章目標市場技術規范、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與我國的差異12

1技術規范、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

2美國市場

2.1美國機構對針織品的法規

2.1.1標簽規定

2.1.2關于阻燃性的安全規定

2.1.3關于紡織品的有害化學物質

2.2美國部分紡織品質量標準

2.2.1紡織品布匹外觀疵點評分

2.2.2美國服裝商業規格尺寸公差

2.2.3美國對針織物的主要質量標準與我國相應標準的比較

3歐盟市場

3.1歐盟的紡織品和服裝標準、法規

3.2歐盟各成員國一些與紡織品和服裝有關的法律文件

3.2.1德國

3.2.2英國

3.2.3法國

3.2.4奧地利

3.2.5希臘

3.2.6荷蘭

3.2.7丹麥

3.2.8愛爾蘭

3.2.9意大利

3.2.10西班牙

3.2.11葡萄牙

3.2.12瑞典

3.2.13比利時—盧森堡

3.2.14芬蘭

3.3歐盟針織品和服裝主要產品標準與我國的比較

3.3.1針織品內在質量一般標準

3.3.2服裝公差

3.3.3歐盟生態標準及標志

3.3.4歐盟紡織品和服裝標準、法規的分析

4日本市場

4.1日本紡織品質檢機構

4.2日本紡織品的檢驗模式

4.3有關法規及質量要求

4.3.1《消費品安全法》

4.3.2《家庭用品品質表示法》

4.3.3有害物質的限量

4.3.4消防法令

4.3.5《有害物質管制法》

4.3.6非正當贈品或非正當標示貨品的法規

4.3.7包裝質量的要求

4.4日本對進口紡織品的品質要求

4.4.1JISL法規(日本工業標準)

4.4.2P/L法(ProductLiability),即產品責任法

4.4.3產品質量標準判定

4.5常見針織品品質基準

4.6日本紡織纖維和服裝的幾種標志

4.6.1“Q”標志

4.6.2SIF標志

4.7我國與日本紡織品部分標準對比

4.7.1燃燒性能

4.7.2有害物質限量

4.7.3殘斷針檢驗

4.7.4標識

4.7.5洗滌后需要考核縫制要求,而我國不考核

5其他目標市場

5.1韓國

5.2澳大利亞與加拿大

5.3其他市場

第四章出口商品應注意的問題41

1專利問題

1.1申請國外專利問題

1.2對專利權的合理限制

2民族習慣與文化問題

2.1美國

2.2日本

2.3歐盟

2.4南美

2.5東盟貿易自由區

2.6中東地區

2.7非洲

2.8其他國家和地區

3綠色消費

3.1綠色技術標準

3.2綠色包裝制度

4市場準入環境要求

5其他問題

5.1特保措施

5.2信用證結匯中的問題

5.3授權生產

6企業社會責任

第五章達到目標市場要求的建議46

1對立法和強制性標準的制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2面對“綠色壁壘”的對策

2.1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2.2改進商品包裝

2.3生態環保加工將是應對綠色壁壘、擴大我國針織產品國際市場份額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針織生產走向國際亟待解決的最大難題之一

3品牌戰略

4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參考文獻48

適用范圍

出口針織品分為針織服裝及針織坯布兩大類。其中,針織服裝包括針織外衣、內衣、針織手套、領帶及針織飾品等。本技術指南適用產品的名稱及HS分類見表1。

表1:產品名稱及HS分類品種類型 品種 HS分類號 針織大衣、風衣、雨衣男 6101100010~6101900049 女 6102100021~6102900049 針織西服套裝 男 6103110000~6103190049針 女 6104110000~6104190099 針織便服套裝 男 6103210000~6103290035 女 6104210010~6104290039 針織上衣 男 6103230000~6103390039織 女 6104310090~6104390049 針織褲子 男 6103410010~6103490069 女 6104610010~6104690069 針織女式連衣裙 6104410000~6104590099服 針織女式襯裙 6108110000~6108199000 針織襯衫 男 6105100099~6105900049 女 6106100010~6106900039 針織內褲 男 6107110000~6107199090裝 女 6108210000~6108299090 針織睡衣褲、浴衣、晨衣 男 6107210000~6107990090 女 6108310000~6108990090 針織T恤衫 6109100010~6109909093 針織羊毛衫 6110110011~6110909069 針織嬰兒裝 6111100010~6111900099 針織運動服裝 6112110011~6112490090 針織涂層服裝 6113000011~6113000098 其它針織服裝 6114100021~6114900099 針織男、女襪 6115110010~6115990099 針織手套 6116910000~6116990099 針織披巾 6117100010~6117100099 針織領帶、領結 6117200010~6117200099 針織頭罩、發罩產品 6117800010針 針織絨類織物 長毛絨 6001100010~6001100090 毛圈絨 6001210000~6001290090 其它起絨6001910000~6001990020織 針織彈性織物 6002401000~6004909000 針織經編織物 6005100000~6005900000布 其它針織布 6006100000~6006900090

第一章出口商品基本情況概述

1進出口針織品的最新海關統計(2004年1~9月海關統計)

表2:2004年1~9月針織品海關進出口統計

項目金額(美元)

出口21,080,393,624

進口1,839,375,557

2針織品近五年進出口額統計(1999年~2004年9月海關統計)

2.11999年~2004年9月進口額統計情況

表3:1999年~2004年9月進口額統計表時間進口額(美元)2004年1-9月1,839,375,5572003年1-12月2,196,902,7262002年1-12月1,955,260,1192001年1-12月1,811,801,5492000年1-12月1,722,280,0771999年1-12月1,516,567,165

2.21999年~2004年9月出口額統計情況

表4:1999年~2004年9月出口額統計表時間出口額(美元)2004年1-9月21,080,393,6242003年1-12月23,186,369,2162002年1-12月17,990,053,3902001年1-12月14,816,956,9212000年1-12月14,712,229,0831999年1-12月12,731,151,421從上述表中很清楚地看到,我國針織行業是我國主要的創匯行業。針織品出口貿易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貿易額上,都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反映出針織品加工與貿易充滿活力。尤其可喜的是出口增幅大于進口增幅。在經歷2000年、2001年的增長平臺后,每年以超過20%的增幅快速發展,盡管2003年承受了SARS的影響,但是出口貿易額依然有大幅度的增加。從2004年1~9月的貿易額也可以預測2004年的出口貿易額也將增加20%以上,反映出針織品出口市場的良好發展態勢。2.3我國出口針織品的主要省份表5:1999年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額及比例出口省份金額(美元)金額所占百分比(%)廣東省5,645,806,17544.35浙江省1,558,588,21612.24上海市1,449,635,62111.39江蘇省1,261,279,9039.91山東省734,638,1465.77其他省份2,081,248,72016.35總和12,731,196,781100.00表6:2000年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額及比例出口省份金額(美元)金額所占百分比(%)廣東省5,169,171,99435.14浙江省2,239,087,67415.22上海市1,853,291,39012.60江蘇省1,784,604,26312.13山東省980,628,6716.67其他省份2,685,445,09118.25總和14,712,229,083100.00表7:2001年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額及比例出口省份金額(美元)金額所占百分比(%)廣東省4,505,617,63330.41浙江省2,666,381,17518.00上海市1,926,686,03213.00江蘇省1,888,385,30612.74山東省1,172,382,3077.91其他省份2,657,504,46817.94總和14,816,956,921100.00表8:2002年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額及比例出口省份金額(美元)金額所占百分比(%)廣東省5,519,664,89930.68浙江省3,215,228,52717.87江蘇省2,225,863,09212.37上海市2,185,168,06612.15福建省1,480,687,1198.23山東省1,393,907,8197.75其他省份1,969,433,76810.95總和17,990,053,390100.00表9:2003年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額及比例出口省份金額(美元)金額所占百分比(%)廣東省6,414,590,76627.67浙江省4,192,297,24218.08江蘇省2,766,180,79711.93上海市2,583,797,38411.14福建省2,516,545,55810.85山東省1,916,091,3158.26其他省份2,796,866,15412.07總和23,186,369,216100.00表10:2004年(1~9月份)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額及比例出口省份金額(美元)金額所占百分比(%)廣東省5,427,610,63625.75浙江省3,938,351,02618.68江蘇省2,605,119,60112.36上海市2,440,325,92411.58福建省2,301,179,04810.92山東省1,740,237,8888.26其他省份2,627,569,50112.46總和21,080,393,624100.00針織品出口額最大的省份基本鎖定在沿海5省1市,即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及上海市。由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齊全的配套產業,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將維持這種發展格局。受港澳市場的影響,廣東省出口額始終處于第一位。3.針織品近五年主要出口市場情況(1999年~2004年9月海關統計)表11:1999年針織類出口主要國別或地區貿易額目的國別或地區金額(美元)百分比(%)香港4,177,930,14332.82日本3,328,319,88526.14美國1,047,859,2538.23歐盟833,914,5036.55澳大利亞382,829,2873.01韓國250,953,3081.97俄羅斯聯邦229,028,9401.80新加坡201,718,1801.58澳門180,799,4491.42沙特阿拉伯168,580,9661.32其他國家2,097,843,83316.48總和12,731,196,781100.00表12:2000年針織類出口主要國別或地區貿易額目的國別或地區金額(美元)百分比(%)日本4,510,700,95730.66香港3,637,991,45924.73美國1,149,179,5617.81歐盟995,454,8046.77澳大利亞451,102,0693.07韓國431,833,1142.94俄羅斯聯邦259,044,5661.76新加坡223,102,1901.52澳門210,657,9741.43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96,626,9471.34其他國家2,646,535,44217.99總和14,712,229,083100.00表13:2001年針織類出口商品/主要國別或地區貿易額表目的國別或地區金額(美元)百分比(%)日本4,566,191,50930.82香港3,263,169,23522.02美國1,244,609,9118.40歐盟1,007,595,2746.80韓國696,671,8024.70澳大利亞437,480,4742.95匈牙利263,533,0071.78新加坡237,259,7551.60俄羅斯聯邦209,090,7951.41阿拉伯聯合酋長國207,334,6671.40其他國家2,684,020,49218.11總和14,816,956,921100.00表14:2002年針織類出口主要國別或地區貿易額目的國別或地區金額(美元)百分比(%)日本4,414,793,78524.54香港4,312,753,78523.97美國1,436,405,5497.98歐盟1,212,942,4476.74韓國1,086,094,7526.04澳大利亞500,397,1722.78阿拉伯聯合酋長國322,999,7891.80匈牙利320,467,2551.78俄羅斯聯邦313,083,2921.74新加坡299,797,7061.67其他國家3,770,317,85820.96總和17,990,053,390100.00表15:2003年針織類出口主要國別或地區貿易額目的國別或地區金額(美元)百分比(%)香港5,373,963,01123.18日本5,157,144,46422.24美國1,875,024,8378.09歐盟1,663,691,4127.18韓國1,265,438,7005.46澳大利亞610,996,1492.64阿拉伯聯合酋長國557,011,4692.40俄羅斯聯邦552,099,0412.38新加坡483,917,7702.09澳門409,519,5771.77其他國家5,237,562,78622.59總和23,186,369,216100.00表16:2004年(1~9月份)針織類出口主要國別或地區貿易額目的國別或地區金額(美元)百分比(%)香港4,847,624,85623.00日本4,273,067,59720.27美國1,815,093,9898.61歐盟1,588,867,0287.54韓國1,029,532,3584.88俄羅斯聯邦606,300,9732.88澳大利亞566,621,6852.69阿拉伯聯合酋長國547,572,8162.60新加坡430,771,6932.04澳門357,827,8741.70其他國家5,017,112,75523.80總和21,080,393,624100.00上述圖、表顯示,出口趨勢呈現市場“多極化”和“平均化”。我國每年的針織品凈出口額增加,但是各目標市場所占的份額在不斷變化,原占有份額大的市場如香港、日本在明顯下降,反映出針織市場全球趨于活躍。發達國家與經濟富裕國家依然是針織品消費需求最大的潛在市場。4.我國針織行業的優勢(1)我國具有豐富的棉、毛、絲、麻及各種化纖原料。中國的棉花產量、加工量及化學纖維的加工量均超過世界總量的25%,均居世界第一,強大的上游原料供應及生產能力為下游的服裝生產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2)我國針織服裝具有紡、織、染、整、輔料、縫制加工、紡織機械配件等一系列最完整的產業鏈,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整體配套能力強,產業鏈中每個環節都有很強的加工能力。這樣的優勢是其他紡織服裝大國無法比擬的。(3)我國在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和速度上是其他發展中國家望塵莫及的。政府、海關、銀行、商檢為紡織服裝出口提供高效服務。在紡織工業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上,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4)我國針織品出口企業具有高效運轉、快速反應、優良服務的能力,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幾乎任何數量、品種、品質的訂單。(5)信息化建設成績顯著。我國針織企業多建立在沿海發達地區,這些地區是與國際聯絡的重要門戶,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針織行業對新產品的快速反應能力、設計能力等方面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效平臺。(6)隨著歐美日經濟復蘇,國際市場需求強勁,也是我國針織品出口增速發展的重要原因。(7)我國具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近乎無限供給的勞動力資源可以將勞動力成本始終控制在較低的水平;從勞動力的素質來看,與南亞的一些國家相比,盡管在人工成本上不占優勢,但我國工人的勞動技能、熟練程度、勤勉程度足以彌補工資上的差距。因此我國的針織企業單位產品勞動力成本仍然是最有競爭力的。5我國針織行業的劣勢(1)國內針織服裝業普遍存在產品開發滯后于消費需求增長的問題,在引導市場方面不足。在針織品市場中,中低檔產品居多,面料品種、產品款式雷同現象較為突出。(2)部分針織企業環保意識薄弱,成為發達國家對我國設立技術貿易壁壘的主要動因。(3)由于我國面料檔次較低,國內高檔服裝面料、高附加值面料尚需從國外進口;針織產品出口一直是成衣出口多、面料出口少,貼牌加工多、自有品牌少。在國際市場上,我國服裝由于缺乏品牌效應,同種產品的價格遠遠低于意大利、法國等以服裝品牌而著稱的國家。不少服裝品牌,只能在國內市場上得到承認,在國際市場上尚缺乏競爭實力。(4)我國針織品出口尚處于粗放經營狀態,以中低檔出口產品為主,以量取勝,造成出口企業經營效益不佳,競爭力低下。這種狀況根本無法適應國際針織品服裝市場日益個性化、時裝化和高檔化的發展趨勢。(5)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國熟悉針織品進出口貿易、營銷、法律法規等方面的人才嚴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內針織品出口業迅速在國際市場擴張的能力。6潛在市場分析近幾年來的出口統計表明,美國市場依然是最大的潛在市場。其只占我國出口總額8%左右的份額與美國的經濟發達度、市場消費總量不相匹配。隨著“配額”的逐步取消,會使得該市場向我國釋放更大的進口空間。雖然美國本土與我國有空間距離的不利條件,但隨著電子商務、便捷的國際物流網絡的發展以及進口商采購模式的變化,這種空間距離的影響將逐漸淡化,利于我國針織品的出口。歐盟市場同樣是最大的潛在市場。主要表現在:“配額”取消的刺激使得歐盟國家釋放足夠的進口空間;受歐元匯率的影響,利于我國出口市場的發育;“普惠制”畢業的結果,雖然不利于我國的出口,但是必須清楚看到與我國形成競爭的對手主要集中在亞洲,我們將失去的主要是中低檔針織品市場,所以在加大高檔針織品研發、產品升級力度的基礎上,我國將逐步占領歐盟高、中檔針織品市場。加拿大市場也必須引起注意。隨著華人移民數量的增加,華人熱愛國貨的潛意識,昭示著巨大消費潛能、貿易潛能的迸發,是一個需要進一步挖掘的潛在市場。要充分把握日本市場。隨著我國周邊發展中國家紡織制品加工能力的增加,將對我國的出口構成嚴重的威脅。在新產品研發能力、市場快速反應能力、產品質量保障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第二章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和技術規范的差異1概述我國針織工業自建國以來經過大規模建設,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就建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速度令世界矚目。在解決全國人民的溫飽需求的基礎上,已發展成為全球針織品生產、消費、出口大國。目前,在我國加入WTO世貿組織以后,紡織配額的重大變化及市場開放為我國紡織業帶來諸多的機遇和挑戰。企業進出口經營權的放開,引起了國內紡織行業的投資熱潮,產能的急劇膨脹和中小型進出口企業的大量增加,競爭局面將更加激烈。雖然我國具有勞動力素質高成本低、紡織資源豐富、加工能力完備等優勢,但我國眾多的企業包括大中企業,因無品牌或品牌顯示度低而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市場經濟的規律告訴我們,產品競爭中最大的贏家是那些具有強大資本實力、品牌實力和市場控制力的企業。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壓力,我國針織行業只有通過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才能擴大市場占有率,制定高水平的針織產品質量標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途徑。2針織品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的主要差異2.1形成的標準體系不同ISO標準或國外先進紡織標準的主要內容是基礎和方法標準,重在統一術語、統一試驗方法、統一評定手段,使各方提供的數據具有可比性。形成了以基礎標準為主體,與最終產品用途配套的相關產品標準體系,且在產品標準中僅規定產品的性能指標和引用的試驗方法標準。由于國情不同,國外除部分涉及人體健康、安全及消費使用說明外沒有國家標準。產品標準則以協會、品牌商及生產企業制定的標準形式出現。在貿易過程中,主要由企業根據產品的用途或購貨方給予的價格等條件與購貨方在合同或協議中規定產品的規格、性能指標、檢驗規則、包裝等內容。品牌不同、價格不同,則質量要求不同。我國的紡織產品標準中有不少是以原料或工藝劃分的產品標準,如梭織服裝、棉紡織印染、毛針織品、麻紡織品、絲織品、針織品、線帶、化纖、復制等。近年來,針織產品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已經注重了按產品用途設立考核項目及指標,工藝色彩濃重的項目及指標從標準中逐步刪除。2.2標準發揮的職能不同國外主要根據產品用途制定產品標準,標準考核指標設定為相應用途的基本要求,所以可稱之為貿易型標準。而企業標準或生產工藝要求才是作為組織生產的技術依據。貿易型標準的技術內容規定的比較簡明,比較籠統,比較靈活。我國針織產品標準由于歷史的原因,標準尚處于生產貿易型標準階段,標準既要為企業提供生產技術依據,又要為維護消費者利益提供保障,所以標準考核指標設定較高、考核內容過細,并在標準中設立“優等品、一等品及合格品”不同等級,而國外標準只規定合格品與不合格品。2.3標準水平的差距由于標準的職能不同,標準技術內容也不同,如在考核項目設置、性能指標水平上均有一定的差距。(1)標準中指標的差距。在現行標準中,優等品指標參照國外先進標準制訂,其水平相當于國際先進水平;一等品為我國平均先進水平,在我國針織產品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產品均標識為一等品。雖然它并不能反映我國整體上的產品質量水平,但也說明了在不同品種產品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2)在同一考核項目中,雖然指標水平相同,但因試驗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如:水洗尺寸變化率,在美國ASTM標準中洗滌次數一般為3或5次,而我國標準僅要求洗滌1次。而且兩種試驗方法的洗滌設備不同、晾干方式也不同,其結果差異較大。2.4國外標準中的技術壁壘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2002年7月19日共同頒布的指令2002/61/EC—《對歐盟委員會關于限制某些危險物質和制劑(偶氮染料)的銷售和使用的指令76/769/EEC的第19次修改令》,連同歐盟委員會2002年5月15日頒布的關于修改并發布授權紡織產品使用歐共體生態標簽(Eco-Label)的決定(2002/371/EC),歐盟在為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的市場準入構筑完整的“綠色屏障”。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目前只有《標準化法》和《產品質量法》,以及GB5296.4-1998《消費者使用說明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國家標準和2005年1月1日起執行的GB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兩項強制性標準。第三章目標市場技術規范、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與我國的差異特別指出的是:本部分所列出的產品質量標準是產品進入相應目標市場的基本標準,是進入該市場的產品質量及格線。內在質量隨工藝、設備的確定而相對穩定,外觀質量則隨客戶的要求、產品的檔次及相關因素的變化而不同。近年來,由異質纖維(如丙綸)造成的退貨或貿易糾紛呈上升趨勢,需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貿易過程中的產品質量要求必須以“客戶”即進口方提出的或者是雙方商定的標準為最終的質量要求標準。對此,出口企業必須有充分認識。分析認為,目標市場及潛在市場以美國、歐盟、日本為主。因此,本《技術指南》重點對上述三市場進行分析。1.技術規范、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技術法規是指:規定產品特性或與其有關的工藝和生產方法,包括適用的管理規定并強制執行的文件;當它們用于產品工藝進程或生產方法時,技術法規也可包括僅僅涉及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標準是指由公認的機構核準,共同和反復使用的非強制性實施的文件,它為產品或有關的工藝過程的生產方法提供準則、指南或特性。當它們用于某種產品、工藝過程或生產方法時,標準也可以包括或僅僅涉及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合格評定程序是指任何用于直接或間接確定滿足技術法規或標準有關要求的程序,合格評定程序尤其包括抽樣程序、測試和檢驗評估、驗證和合格保證、注冊、認可和核準以及它們的組合。技術法規和標準的區別在于強制性和自愿性,兩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這種區分的主要目的在于進一步減輕技術法規對國際貿易的阻礙,相比標準而言,技術法規的強制性法律約束力更有可能給國際貿易帶來極大的阻礙。在TBT協議中,對于標準的制訂,采用和實施,要求應由成員方保證其中央政府標準化機構接受并遵守“關于標準的制訂、采用和實施的良好行為規范、標準的制定、通過和執行的原則也必須滿足合理性、統一性,其中包括按產品的性能要求來闡述標準的要求以不給國際貿易帶來阻礙,在技術法規和標準的關系上,TBT《協議》指出,在需要制訂技術法規并且有關的國際標準已經存在或制訂工作即將完成時,各成員應使用這些國際標準或有關部分作為制訂技術法規的基礎。為盡可能統一技術法規,在相應的國際化機構就各成員方已采用或準備采用的技術法規所涉及的產品制訂國際標準時,各成員方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充分參與。“合格評定程序”是在TBT協議首次引入的新概念。合格評定程序的目的在于積極地推動各成員認證制度的相互認可。事實上,某些國家為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都在合格評定程序上大做文章,比如收取高昂費用、制訂繁瑣程序。協議中有關合格評定程序的規定全面地涉及了合格評定程序的條件、次序、處理時間、資料要求、費用收取、變更通知、相互統一等內容,為了相互承認由各自合格評定程序所確定的結果,協議規定必須通過事先磋商明確出口成員方的有關合格評定機構是否具有充分持久的技術管轄權。各成員方無論是制訂、采納和實施合格評定程序,還是確認合格評定機構是否具有充分持久的技術管轄權,都應以國際標準化機構頒布的有關指南或建議為基礎,如果已有國際合格評定程序或區域合格評定程序,成員方應與之一致。在合格評定程序中值得關注的是認證問題。認證分為管理體系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前者是對企業管理水平的認可,注重的是產品生產全過程的控制,包括加工環境條件及相關配套體系的管理(如污水處理等),如ISO9000、ISO14000等;后者則偏重產品標準及產品的質量,通過檢測報告及證書的方式證明本產品的實物質量,如JIS認證、CSA認證、CE認證、Oko-Tex100綠色紡織品認證、方圓產品合格標志認證、中國環境標志認證等等。認證的目的也是為了促進國家間的相互認可,簡化手續、減少浪費,同時幫助消費者識別優質產品。在貿易實務中,產品質量認證分為“自我認證”和“第三方認證”。前者曾在歐洲各國比較流行,是貿易雙方已對出口方企業的檢測條件有了充分認可的基礎上進行的,為保證質量需要在貿易過程中對擬出口的產品進行封樣。“第三方認證”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當今國際貿易的主流形式,第三方作為“獨立的檢測機構(實驗室)”能夠客觀地反映產品的質量內容,能夠公平、公正地對待貿易雙方。對某一產品認證后,為明示產品質量,常使用“標志”。標志是產品達到該標志質量要求的直觀表達。通常用于表達描述安全性或功能特性,如CE標志、Oeko-Tex100標志、NF標志、GS標志等等。加入世貿組織后,意味著我國針織行業必須遵循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按照世貿組織的相關條款參與國際競爭。近幾年來,發達國家政府憑借其先進的制造技術,紛紛將環境問題注入到各項貿易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特別是歐州一些國家率先采取單方面行動,通過并頒布了日趨嚴格復雜的標準、法律法規或管理文件。形成的種種技術壁壘和綠色貿易要求,將成為制約我國紡織品參與全球競爭的最大障礙。歐美市場是我國重要的針織品服裝出口市場,因此,及時了解、研究歐美發達國家的市場準入規則,有利于擴大我國針織品的出口份額。2美國市場2.1美國機構對針織品的法規2.1.1標簽規定美國紡織品涉及標簽的規定與法案有:毛紡織品標簽法案、紡織纖維規格及標簽法案、包裝標簽法案和成衣水洗標簽法案等。纖維含量標簽和產品標簽(1)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纖維含量標簽的要求①須注明一種或多種纖維的構成或組成;②須注明其中不同纖維的重量百分比;③須注明制造商姓名或FTC的識別號碼。(2)聯邦貿易委員會對產品標簽的要求①羊毛產品標簽羊毛類型、重量百分比②纖維紡織品規格及標簽:產品中纖維的名稱、所占比例、原產地;③包裝標簽:紡織品尺寸、成分、原產地,④服裝水洗標簽:洗滌、晾干、干洗、漂洗、熨燙方法。標簽的順序及位置聯邦貿易委員會對水洗標簽的順序及釘縫位置規定了較詳細的要求。(1)水洗標簽的順序①機洗/手洗/干洗②洗滌溫度:高溫/中溫/冷水③機洗程序:輕柔/洗可穿/普通④漂洗:不能漂洗/非氯漂洗/可氯漂洗⑤晾干方法:滾筒烘干/晾干/鋪平晾干/瀝干⑥熨燙:不可熨燙/低溫熨燙/中溫熨燙/高溫熨燙⑦警示語:分開洗滌/不能擰干/陰涼處掛干等(2)水洗標簽的規定①標簽應縫在其出售時能被消費者容易發現和看到的地方;②如果在出售時不易被發現或看到,這些水洗信息應添加在包裝外面或在固定產品的懸掛標簽上;③在產品使用期間,永久性標簽要與產品牢固結合,且清晰可見;④標明產品在一般情況下的基本水洗方法,其順序為:洗滌、漂洗、晾干、熨燙、干洗。2.1.2關于阻燃性的安全規定阻燃性相關法規美國的阻燃性相關法規有:加利福尼亞州州法;波士頓消防法;紐約市消防法、聯邦航空局飛機消防規定及美國聯邦危險物品法等。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對部分紡織品阻燃的要求(1)CPSC對平布和起毛布的阻燃性要求CPSC對平布和起毛布的阻燃性要求分為:1、2、3三級1級為正常阻燃性:平布3.5s或超過3.5s火焰蔓延時間;起毛布超過7s火焰蔓延時問。2級為中等阻燃性:主要對起毛布而言,火焰蔓延時間在4~7s之間。3級為燃燒速度快而猛烈:平布火焰蔓延低于3.5s;起毛布火焰蔓延低于4s。3級原料美國禁止進口。上述標準也適用于帽子、手套、襪子及里布。其中里布作為服裝襯里時,不用檢驗;作其他使用時,必須和其他纖維一樣進行檢測,然后定級。(2)兒童睡衣阻燃性新修訂1995年9月9日,CPSC發布了兒童睡衣阻燃性標準修正案,對兒童睡衣市場影響較大。主要內容:對于小于9個月嬰兒的睡衣阻燃性沒有要求;所有緊袖口的睡衣包括9個月以上嬰兒睡衣的阻燃性沒有特別要求。修正案1997年1月1日開始生效。上述CPSC關于阻燃的規定適用于普通服裝童睡衣、地毯、床墊及其墊料,不適用于帽子、手套和里子布。2.1.3關于紡織品的有害化學物質(1)部分服裝有害化學物質的檢測項目美國對服裝如男女襯衣、襪子、運動裝、文化衫等有害化學物質的檢測項目有:禁用偶氮染料、甲醛(乙醛)、重金屬含量、五氯苯酚(PCP)、2,3,5,6—四氯苯酚(TeCP)、鎳釋放等。(2)禁用偶氮染料的限量值美國對目前已知的20多種致癌芳香胺偶氮染料的限量值為30ppm。(具體參見生態標準)(3)重金屬殘留量的限量值美國對可萃取的重金屬殘留量的限量值如表17所示。表17:重金屬殘留量的限量值重金屬限量值(ppm)重金屬限量值(ppm)砷0.2~1.0銅35.0~50.0鉛0.2~1.0鉻10~2.0鎘0.1鈷1.0~4.0汞0.02鎳1.0~4.02.2美國部分紡織品質量標準2.2.1紡織品布匹外觀疵點評分美國紡織品布匹外觀疵點評分標準通常為“四分”制和“十分”制兩種。而針織面料多采用“四分”制,用肉眼在特定的光源下評價布面的質量,按疵點尺寸大小危害程度定分,以百碼評分不超過指定分為合格制定依據。●美標“四分制”表18:美標“四分”制評分依據評分數1234疵點尺寸大小[英寸]3及以下3以上~6以下6以上~9以下9以上(1)對于嚴重疵點,每碼疵點評4分。例如:無論直徑大小,所有破洞評4分;(2)對于連續出現的疵點,如:色差、窄幅或折痕、棉點,每碼評4分;(3)每碼疵點評分不得超過4分;原則上每卷布經檢查后,便可將所得的分數加起來。然后按客戶可接受水平來評定合格與否。如按下面公式計算出每卷布的百平方碼的分數:(疵點總分數×36×100)/(總重量/碼重×可裁剪的布匹寬度)=每100平方碼的分數與國標標準不同的是,美標規定“所有看的見的疵點都要計分,不分直向橫向按長度計分”。而國標規定按疵點嚴重程度計分,如同樣長度的疵點,明顯的計分多于不明顯的。2.2.2美國服裝商業規格尺寸公差美國根據針織結構特點以及長度的不同計量單位,對服裝的規格尺寸公差提出的要求如表19所示。表19:美國服裝商業規格尺寸公差英寸厘米服裝分類尺寸公差尺寸公差5以下士1/415以下士1/2針5~25士1/215~65士1織25~50+1,-3/465~130+5/2,-250以上+3/2,-1130以上+3,-22.2.3美國對針織物的主要質量標準與我國相應標準的比較美國對針織物的主要質量標準表20:針織物內在質量一般標準我國針織產品主要品種的質量標準我國針織品標準涵蓋針織術語、針織服裝、襪子、家用針織品、面料等內容,質量標準內容不僅細,而且標準中又分為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等不同的等級。為清楚比較我國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的差異,在眾多的針織品中選擇三個典型的產品代表進行分析,即GB/T8878-2002《棉針織內衣》、FZ/T73007-2002《針織運動衣》、FZ/T73008-2002《針織T恤衫》。表21:內在質量要求(一等品指標)表22:規格尺寸偏差單位為厘米美國與我國針織品內在質量標準的差別分析見表23表23:與美國的主要差異備注1.美國標準以ASTMD4110-02、ASTMD4154-01為例;我國以GB/T8878-2002(雙面織物一等品)、FZ/T73007-2002(一等品)為例。備注2.我國市場上的國產針織品中95%以上為一等品。(1)美國ASTM標準為貿易型標準,所確定的指標是產品質量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沒有等級的概念,只有合格或不合格。但是,我國的標準兼有指導生產的職能,因此設定有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等級。(2)我國針織品產品標準中沒有耐久壓燙和整理項目。(3)對水洗尺寸變化的要求不同。①該指標的測試方法不同,美國標準測試規定的水洗次數分別為3次或5次;我國標準規定為1次。②美國標準確定的縮水率與針織物的組織結構無關,而我國是按針織物的組織結構確定相應的縮水率,且縮水率指標均低于美國標準。③試驗方法不同(洗滌條件、洗滌裝備等不同)。(4)色牢度①美國標準設立有耐臭氧色牢度,我國則不考核此項指標。②我國標準中的優等品指標水平與美國ASTM指標水平相同,一等品則低于ASTM指標。③在我國的標準中另設立有針對印花織物的色牢度,與美國不同。④我國針織物產品標準中有耐光汗色牢度,而美國沒有。(5)彈子頂破強力:在我國標準中考核的彈子頂破強力,采用鋼球法。美國則采用脹破方法。(6)外觀質量的考核內容有差異。在我國針織物標準中,外觀質量的考核內容包括:表面疵點、規格尺寸偏差、本身尺寸差異、縫制規定等。而在美國標準中不考核縫制要求,縫制要求一般在貿易合同中加以限定;其他項目的考核也有不同,如:對規格尺寸公差考核時,美國按長度、寬度設置公差,而我國是按成人、兒童區分,產品不同部位偏差不同。3.歐盟市場歐盟市場對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認識到紡織品和服裝是由一系列復雜的制造工藝加工而成,有些材料如酸、堿、甲醛、重金屬離子等會對人體產生明顯或潛在的危害;另一方面,世界貿易中非關稅壁壘措施將會被各國頻繁使用。歐盟是對紡織品和服裝設立壁壘較多的地區,尤其是在標準、法規和評定程序方面采取了許多限制措施。3.1歐盟的紡織品和服裝標準、法規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出口有影響的法律文件主要有:條例(regulations)、指令(directives)、決議(decisions)、建議和意見(recommendationsandopinions)四種形式,其中建議和意見雖不具有約束力,但影響很大,所以對這一部分也應加以注意。(1)47/1999/EC關于環境保護法規;(2)1673/2000/EC1500t長纖維(亞麻)和3500t短纖維(亞麻)法規;(3)45/2001/EC個人數據保護法規;(4)中國與歐盟的紡織品貿易協議(1998)(5)中國與歐盟間紡織品貿易協議(1988年)未包括部分的紡織品貿易協議。(6)73/44/EC歐洲成員國用測定纖維成分方面的規則;(7)85/374/EEC歐洲共同體國家在產品方面的法規;(8)96/73/EC雙組分紡織纖維混合質量分析方法;(9)96/74/EC修改紡織品名稱的指令;(10)97/37/EC適應上述紡織品名稱的技術指令;(11)1999/34/EC消費者保護法規;(12)76/769/EEC關于統一各成員國有關限制銷售和使用禁止危險材料及制品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的理事會指令;(13)79/663/EEC對76/769/EEC的補充(d);(14)83/806/EEC對76/769/EEC的第二次修訂(d);(15)82/828/EEC對76/769/EEC的第三次修訂(d);(16)83/264/EEC對76/769/EEC的第四次修訂(d);(17)83/478/EEC對76/769/EEC的第五次修訂(d);(18)83/478/EEC對76/769/EEC的第五次修訂(d);(19)85/467/EEC對76/769/EEC的第六次修訂(d);(20)85/610/EEC對76/769/EEC的第七次修訂(d);(21)89/667/EEC對76/769/EEC的第八次修訂(d);(22)91/173/EEC對76/769/EEC的第九次修訂(d);(23)94/60/EC對76/769/EEC的第十四次修訂的勘誤表;(24)1999/43/EC對76/769/EEC的第十七次修訂;(25)AgreementontheEuropeanEconomicArea—AnnexⅡ—TechnicalRegulations,standards,testingandcertiflcation—ListProvidedforinArticle23(歐洲經濟區域協議—附錄Ⅱ—技術法規、標準、檢測認證—文件23);(26)AgreementontheEuropeanEconomicArea—AnnexⅢ—ProductLiability—ListProvidedforinArticle23(c)(歐洲經濟區域協議—附錄Ⅲ—產品責任—文件23);(27)2000/532/EC關于限制經過砷防腐處理的木材進入市場的指令;(28)2001/118/EC對2000/532/EC的修改;(29)2001/119/EC對2000/532/EC的修改;(30)2000/573/EC危險性廢料名單(94/904/EC);(31)2001/831/EC生態紡織品標簽(1999/178、EC);(32)2002/18/EC生態標簽(植物生產);(33)2002/374/EC農藥殘渣的最大準許量(吡啶氮類);(34)87/142/EEC纖維混合物定量分析之前去除非纖維物質的方法;(35)2002/371/EC歐盟關于“針織紡織品生態標簽申請標準的新法規”;(36)94/519/EC紡織品統一進口政策;(37)2002/61/EC關于藍色偶氮染料的標準,是對76/769/EEC的第十九次修改;(38)2003/3/EC關于藍色偶氮染料的標準,是對76/769/EEC的第十九次修改;(39)3030/93/EEC關于歐盟以外國家紡織品進口的共同規定,2002.01.29生效;(40)94/74/EC有關未來紡織品貿易管理法規;(41)96/74/EC紡織品名目;(42)Oeko-TexStandard100生態紡織品標準。對服飾中一些飾件和裝飾帶中鎳及其化合物的要求,由歐盟94/27/EC、EN1811、EN12472限定。直接或長期與皮膚接觸的金屬制品,鎳釋放量低于0.5μg/cm2·周;表面有涂層的直接或長期與皮膚接觸的金屬制品,其鎳釋放量不超過0.5μg/cm2·周(模擬兩年的穿戴時間)。3.2歐盟各成員國一些與紡織品和服裝有關的法律文件3.2.1德國《德國食品和日用消費品法(LMBG)》、《德國日用消費品條例(BGV)》。1996年10月7日,德國立法禁止銷售含有偶氮染料的紡織和服裝產品,并且德國已經禁止使用這些染料,法規適用于所有與人體接觸的日常用品,德國也是第一個禁止使用有害偶氮染料的歐洲國家。我國紡織品標記法與歐盟法規一致,要求所有產品標記其纖維成分。3.2.2英國英國貿易描述法。英國對紡織品和服裝有易燃標記要求,包括兒童睡衣和所有嬰兒服裝,(尺碼在0號~3號,或者胸圍為21英寸,或者更小)。3.2.3法國紡織品和服裝的標記必須用法語,書寫要求清楚,不含超越產品性能內涵的說明,標記、介紹或廣告傳單、說明手冊使用法語是強制性要求,而且保單和其他產品信息當有相等的法語術語時也禁止用其他語言,用外國詞語或縮寫必須由法國或國際法授權。3.2.4奧地利如果檢測出其偶氮染料和偶氮涂料可釋放芳香胺超過30mg/kg時,奧地利的偶氮染料條例法令禁止在奧地利生產、進口、銷售這些產品。標記要求最終消費品的紡織品和服裝必須以德語標明其纖維成分,這些產品必須采用ISO標記,帶有洗滌、燙燙或干洗說明;標記必須牢固。3.2.5希臘紡織和服裝的標記與標志要符合歐盟要求,并且必須用希臘語;希臘語標記用于清關與銷售;紡織品應標記說明生產商名稱和注冊商標,所用原料性質;羊毛產品必須顯示股數、號數、重量、長度、原產國和含量。3.2.6荷蘭紡織品和服裝甲醛條例于2001年7月1日生效,禁止一些紡織品和服裝含有甲醛;條例禁止與人體皮膚接觸的含有甲醛的紡織品和服裝銷售。關于甲醛含量問題,如果按相應洗滌說明洗滌之前,甲醛含量超過120×10-6濃度,或末提供第一次穿之前洗滌說明,或一次洗滌后甲醛含量仍大于120×10-6濃度,應將此項說明標識在產品上或準備給最終消費者的包裝上。偶氮染料法令(商品法)強制禁止含偶氮染料的服裝、鞋和床上用品在荷蘭銷售,如果其產品能產生引起致癌癥或可能引起癌癥的芳香胺,也強制禁止在荷蘭銷售。3.2.7丹麥紡織品和服裝必須標記纖維成分,消費品必須用丹麥語或另一種語言(如挪威語或瑞典語);禁止使用會誤導消費者識別原產地國的圖案、介紹或設計標記等。有時商品到丹麥后可由進口商加標記。重量和規格須用公制。標記和商標須正確描述包裝內物品的內涵。3.2.8愛爾蘭愛爾蘭商品標記法規定進口、出口或過境貨物的標記不能讓人產生愛爾蘭制造或原產地的誤解。3.2.9意大利意大利對原產國標記無統一要求,但一些商品必須標記顯示其成分和生產商的名稱和地址,并且符合各項意大利法律和法規的要求。不符合這些標記要求的商品可能被拒絕進入或被沒收。意大利要求所有紡織品用意大利語標記注冊商標或生產商、制造商、進口商或零售商名稱和纖維名稱(按重量百分比順序大小排列)。3.2.10西班牙皇家法令928/1987(RoyalDecree928/1987)規定,海關和銷售法規要求所有紡織品和服裝用西班牙語標記;服裝標記必須顯示原產國和洗滌說明。關于紡織品的成分、標簽和包裝的標記要求,見皇家法令928/1987和政府公報(1987年7月17日)。法令要求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必須清楚地標識生產商,提供進口商的注冊稅號,清楚說明紡織品原料含量,外語單詞或句子必須伴有西班牙語(用同樣字體或大小)。生產商可使用注冊商標或印花稅票證號代替生產商名稱和地址。一般,對進口商品的包裝或標記無公制要求,除非公制是唯一使用時,代理商和消費者不使用另一計量體系。服裝標記必須縫制或持久固定在服裝上。3.2.11葡萄牙進口產品必須標識原產國,英語術語“Madein”不被接受;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進口商品必須用葡萄牙語說明;禁止原產國的錯誤標記。一般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貨物必須用葡萄牙語標記;一些使用說明和成份信息,必須顯示產品的有效期和進口商地址;紡織品和服裝必須顯示洗滌說明。3.2.12瑞典關于原產國標記在瑞典無統一要求,但禁止產品誤導原產國,除非能清晰、準確、持久地標記外國產。要求所有進口商品要顯示產地名稱、特征、公司在瑞典的商標或任何說明,需采用瑞典語描述產品功能。如果到達前未標記,商品必須在到達后30天內正確標記;未正確標記的產品可重新出口(貨主在海關監督下,貨到后30天內);如未正確標記也未重新出口,貨物將被沒收。3.2.13比利時——盧森堡比利時對紡織品無特殊安全方面的立法,關鍵是使用產品的責任問題,這意味著易燃合成纖維制成的睡衣褲可在比利時市場銷售,但如果服裝著火,制造商負有責任。因此制造商要關心產品安全問題。3.2.14芬蘭將遇到的問題主要是甲醛最大含量的標準問題。食品和消費品必須在芬蘭海關實驗室檢測,以保證產品的安全性。企業也有自己的產品質量檢測機構。海關實驗室提供關于紡織品和玩具的檢測服務。關于產品安全法規,芬蘭標記要求是基于產品的安全法規,按歐盟一般產品安全法規頒布。所有進口至芬蘭的產品須顯示生產商名稱、進口商名稱和原產國。單件銷售的紡織品,原產地標志必須粘貼或印刷清晰,并單獨出現在一個內部標記上。原產地標志必須用瑞典語、芬蘭語、英語或國際商務中通用的語言。另外,建議所有在芬蘭銷售的進口包裝上標上“Tuoti”(進口)字樣。包裝上數字和商標應與相應的發票相同,除非包裝內容可單獨區別。零售商品應包含下列信息:商品名稱、詳細說明包裝內商品,如商名稱或為哪家公司生產、公制重量或體積,也適當包括:商品含量、保養說明、操作說明和使用相關的可能危險警告或產品控制等信息,強制性的信息必須用芬蘭語和瑞典語標識。環保標志雖然是自愿的,但共同體法規820/92(關于共同體ECO標志)授權ECO-Lable支持對一些產品包括紡織品和服裝建立ECO標淮,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并要求成員國政府指定有能力的組織實施ECO標志;紡織品和服裝的纖維成分、纖維名稱、一些術語(如100%、全、純等)的要求,也通過法規來規定。3.3歐盟針織品和服裝主要產品標準與我國的比較在目前的貿易實務中,客戶所提出標準除下表所列之外,還特別強調純棉產品中不允許含有丙綸等異質纖維。3.3.1針織品內在質量一般標準表24:歐盟市場主要質量標準3.3.2服裝公差表25:歐盟國家通行的針織服裝公差英寸(in)厘米(cm)服裝測量值公差測量值公差針<5±1/4<15±1/2織5-25±1/215-65±125-50+1、-3/465-130+5/2、-2物>50+3/2、-1>130+3、-5/23.3.3歐盟生態標準及標志歐盟國家是生態紡織品的搖籃,生態紡織品標準更是歐盟構筑技術壁壘的有效工具。紡織品生態問題已從最早以禁用染料為代表的指標體系發展到基于整個生產、消費過程的環境管理。歐盟以指令的形式發布相應的標準。隨著加工技術的進步,與之相關的生態標準修訂與補充十分頻繁,標準也越來越嚴格,紡織品生態標準是發展最快的標準。各成員國依據各自國家的技術水平,制定出不低于歐盟生態標準的各自標準。主要內容一般包括:(1)禁止規定。可以分解為致癌芳香胺或致癌的偶氮染料、其他致癌染料、會引起綁腿過敏的醋酸纖維染料、染色中使用的有機氯載體、防火處理及抗微生物處理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