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欣賞(第二版)》課件01 第一章_第1頁
《藝術欣賞(第二版)》課件01 第一章_第2頁
《藝術欣賞(第二版)》課件01 第一章_第3頁
《藝術欣賞(第二版)》課件01 第一章_第4頁
《藝術欣賞(第二版)》課件01 第一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藝術與藝術欣賞——《藝術欣賞》目錄第一節藝術及其作用第二節藝術欣賞的特點第三節藝術欣賞的一般規律第四節怎樣提高藝術欣賞能力

第一節藝術及其作用藝術是反映生活的一種文化類型。它總是把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展示給人們看,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激發人們的進取意識,振奮人們的精神。因此,藝術不僅能夠給予人們審美享受,而且能喚起人們的生活激情,給予人們人生的啟示與思考、精神的激勵與鼓舞,等等。懂點藝術,熱愛藝術,用藝術的眼光看生活,就會加倍感到生活的美好,從而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生活得更樂觀、更充實,更有激情,使人生更精彩、更輝煌。一、什么是藝術1.定義首先必須明確兩點:一是藝術是人們經過審美選擇而創造的一種文化產品,二是藝術給予人的影響是積極的。基于這兩點,我們對藝術可以下這樣一個定義:藝術是通過審美表現對人產生積極影響的一種文化類型。在這個定義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審美表現”,這一個關鍵詞強調的是藝術的審美創造性,將一切自然的東西與藝術清楚地區分開來,即一切自然屬性與本能均不屬于藝術;二“文化”,這一關鍵詞強調了藝術的文化內涵,它把藝術和其他物質產品區分開來。一、什么是藝術2.藝術與學問藝術以審美反映或精神表現為主要創作目的,思想性是處于從屬地位的;學問以知識傳達、思想表現或道德昭示為主要內容,審美性是處于從屬地位的。用這樣一個標準來衡量,文學和書法均應歸入學問一類文化樣式,不在藝術之列。一、什么是藝術3.偽藝術最后,要注意識別偽藝術和偽藝術現象。凡是有藝術存在的地方,也必會出現偽藝術和偽藝術現象。所謂偽藝術,是指那些表面上具有藝術的形式,但缺乏藝術本質內涵的事物。例如,為了使學習者從理性的高度認識人體的結構和比例關系等,藝術院校常常會用裸模作為素描對象。在使用時,不僅限定在室內,有的還把隱私的部位遮蓋起來。這是藝術教育過程中審慎和嚴謹的一種行為。二、藝術的特點藝術關注的是生活中美的東西,并且通過審美選擇和主觀創造后將其突出地表現出來。因此,藝術作品給予人的美感更為直接和強烈。與此同時,藝術極易觸發人們的想象,使人放飛思想,從而優化人的思維品質,使人更具有創造才能。概括起來講,藝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二、藝術的特點1.審美性審美性是藝術最基本的特點,也是衡量一件藝術作品成敗的基本標準。一件藝術作品如果不能喚起人們強烈的審美體驗,或者不能給予人們充分的審美享受,就算不得好作品。因此,藝術作品總是將生活中最真、最善、最美的東西展示出來給人們看。二、藝術的特點2.反映性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因此,好的藝術作品猶如生活的鏡子,它能夠真實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幫助人們認識社會生活。與此同時,優秀的藝術作品常常還具有一種史料價值。(如右圖:胡人俑)二、藝術的特點3.情感性藝術以觸動人的情感神經、引起人的情感反應為基本手段,對人進行熏陶和感染,從而美化人的心靈、完善人的道德、振奮人的精神,使人更加快樂、更加高尚、更加充實和更加有為地生活。換個角度講,一切審美活動總是和情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美感的實質是美的具體形象所喚起的一種情感反應,藝術的審美性必須借助于情感才能體現出來。二、藝術的特點唐代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現代畫家潘天壽說:“沒有感情就沒有作畫的欲望,沒有感情怎么能動筆呀?”別林斯基說:“沒有情感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羅丹說得更直接:“藝術就是感情。”總之,一切藝術都是情感的載體和表現形式。二、藝術的特點藝術作品的情感性是其思想和事理表現的基礎。人的情感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基礎上的,思想與情感是分不開的。當藝術家為現實生活所感染,有了強烈的情感體驗,他就會對生活進行理性思考,思考之中常常會產生創作與表現的靈感。情與理也是一對孿生姐妹,成功的藝術作品總是情理交融,借助于以情感人而實現以理服人的。一切藝術都是這樣,先引人入情,再叫人入理、令人思考。二、藝術的特點4.積極性藝術是以教人求真、向善、愛美為基本創作目的的文化形式,這就決定了它的內容必須是積極的,表現形式必須是審美的。具體地講,融入藝術作品的感情必須是真實的,蘊含在其中的思想必須是健康的,其對人的影響必須是積極的,即能夠使人存善念、樹善德、思善舉、施善行等。任何可能導致人內心產生邪念,致使人的言行出現偏差的東西都是反藝術的。三、藝術的產生

藝術源于生活,更確切地講是源于人心。不論是“憤怒出詩人”(古羅馬詩人尤維利斯語),還是“心中喜樂,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白虎通·禮樂篇》),都是生活在人的內心深處激起了感情的波瀾、引起了思想的震動而使人產生了表現的欲望或創作的靈感。縱觀人類的藝術發展史,不難發現,藝術的產生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三、藝術的產生

1.情趣的表現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得到一種滿足感,或者感到生活美好的時候,心境就會平和,繼而產生一定的生活情趣。情趣充溢于胸,就會產生表現的欲望,于是,藝術創作活動就發生了。三、藝術的產生

2.激情的釋放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因為受到人、事、物、景等的觸發而產生強烈的感情沖動,于是,作為普通人,或歡呼,或雀躍,或吶喊,或贊嘆等,這些都是自然本能的表達。藝術家比普通人表現與釋放的欲望更加強烈,強烈的感情沖動直接喚起他們的創作靈感,引起創作行為——這是抒情性作品產生的主要原因。三、藝術的產生

3.精神的寫照當生活中真善美的東西觸動了靈魂,人的精神就會受到激勵和感召:它們或使人產生奮發向上的力量,或使人的意志變得堅韌,或使人樹立攻堅克難的信心……當這一切發生在具有藝術素養的人身上時,藝術創作活動就發生了:他們或是塑造精神偶像,或是描繪令人感奮的情境,或是敘寫激動人心的故事……這樣的創作活動是一種精神寫照式的藝術創造活動,產生的藝術作品具有更為強烈的精神鼓舞性和激勵性。三、藝術的產生

4.心愿的表達當杜甫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表達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渴望。藝術作品對生活進行審美反映,在很多時候是一種心愿的表達,也正是因為表達了人們共同的美好心愿,藝術作品才會感染人、鼓舞人和激勵人。四、藝術的社會作用

藝術一般都產生于人積極向上的心態,它總是把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展示給人看,通過觸動人的思想、影響人的情感而改變人的精神狀態:或凈化人的靈魂,或激發人的生活熱情,或鼓舞人的精神,或使人思考人生、奮發進取。從大的方面講,藝術的社會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四、藝術的社會作用

1.審美作用對生活進行審美反映是藝術的最大特點,喚起人們的審美體驗,使人們感到生活美、自然美是藝術最基本的社會作用。藝術通過喚起人們的美感體驗而改變人的心境,凈化人的靈魂,陶冶人的性情,激發人的生活熱情,使人倍加珍愛生活,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更加樂觀地生活。四、藝術的社會作用

2.啟示與激勵作用藝術的眼光是一種文化眼光,這種眼光對于社會生活具有透視性,加之藝術家總是依據他對生活的認識和評價對現實生活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和加工進行藝術創作,因此,優秀的藝術作品,一般都能深刻地反映生活和揭示生活問題,對人們認識生活、思考人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與此同時,好的藝術作品能夠成為一種歷史的記錄。四、藝術的社會作用

3.感染與教化作用藝術對善的反映主要著力于人性美的表現,它不論是塑造道德形象,還是講述美德故事,其目的都是通過榜樣的力量熏陶、感染人們,在人們的心中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人們進行道德的自我完善。第二節藝術欣賞的特點藝術欣賞是在對藝術作品進行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想象與聯想,將其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進行思考、分析和理解,從而獲得審美享受、思想啟迪和精神鼓舞等的審美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欣賞者以藝術形象為基礎,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通過感受、體驗、領悟,對藝術形象或意境進行再創造,既使其精神內涵更加豐富,也使欣賞者從中獲得的審美體驗更加強烈。概括起來講,藝術欣賞活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藝術創作者總是以審美的眼光面對生活,因此,人們從藝術作品中看到的生活大多是至善至美的。即使有時候也會看到一些假惡丑的東西,但也是在創作者有意識的暗示下,將其作為批判的對象來看的。況且,進入作品中的假惡丑的東西都是經過創作者特殊處理的,或縮小,或丑化,或對比等,不會讓這些東西對欣賞者的心靈造成污染。一、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例如,當我們在聆聽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時,受其中“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啊,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禾苗在農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童的笛聲中成長,西村紡花,那個東港撒網啊”等歌詞的觸發,大腦中浮現出一幅幅清新、優美的現實生活圖景,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思想豁然開朗,心情變得愉快輕松,精神也一下子振奮起來。這些都是藝術欣賞的審美感受。二、藝術欣賞是一種再創造活動藝術的表現對象是人們直接的生活現實或者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連的東西。欣賞者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主要是憑借其生活經驗對作品進行感知、判斷和理解。由于生活經驗不同,不同的人欣賞同一件藝術作品,對其理解也不盡相同。藝術欣賞過程中對作品的再創造活動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欣賞者的主觀性;二是作品本身的可塑性。二、藝術欣賞是一種再創造活動例如,同樣是欣賞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在外漂泊的游子從中感受到的是思念家鄉、渴望早日回家的心情和戀家的情感;正在熱戀中的情人從中感受到的是對戀人的思念之情;為一家人的生計奔波在外的父親從中感受到的是對妻子和兒女的思念與牽掛;在外求學的學子從中感受到的是對父母的想念與對家的依戀……不同的欣賞者對同一藝術作品的不同體驗與理解說明,藝術欣賞活動是一種再創造活動。三、藝術欣賞是一種情感體驗過程

常言說:“人是感情動物。”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常常會觸景生情,而且人與人之間因為相處、交往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情。感情使人類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使人的生命充滿活力。感情首先表現為人的情緒,其次表現為人的心境,再次表現為人的精神。藝術對人的作用首先表現為影響人的情緒,通過影響人的情緒而改變人的心境,繼而提升人的精神狀態。例如,當人的情緒低落、心情郁悶時,一首美妙的曲子就可能使人的心情變得輕松起來,繼而使人感到精神振奮。三、藝術欣賞是一種情感體驗過程

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欣賞者的感情總是隨著作品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身在都市生活的兒女聆聽《想起老媽媽》這首歌曲時,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生含辛茹苦、至今仍在鄉下吃苦受累的老母親,內心深處油然而生思念、敬愛、憐惜、負疚等各種情感,以至于潸然淚下。明代戲曲藝術家臧晉叔在《元曲選》中講道,成功的戲劇演出,使欣賞者“宛若身當其處,而幾忘其事之烏有,能使人快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四、藝術欣賞是一種形象思維過程

藝術作品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同樣,藝術欣賞過程也總是伴隨著一系列的想象和聯想活動。每一個欣賞者在欣賞藝術作品時,都是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經歷、審美情趣,通過聯想和想象,對作品的形象予以補充和豐富,使藝術形象更加具體地呈現在腦海中,從而對其進行感知和理解。在想象和聯想的作用下,作品中很多模糊的東西變得清晰起來,一些不符合常理的東西也被轉化為知覺意象。概括起來講,聯想與想象活動在藝術欣賞過程中具有以下幾個作用。四、藝術欣賞是一種形象思維過程

1.化靜為動通過想象與聯想,可以使靜止的東西動起來,使沒有生命的東西活起來,這樣就能從作品中獲得更為強烈的審美體驗。四、藝術欣賞是一種形象思維過程

2.以小見大藝術對生活的反映大都是描一葉作秋色、畫一枝見春色式的。右圖是齊白石所畫的《蛙聲十里出山泉》,畫中只畫了幾只蝌蚪順著泉水形成的溪流而下,借以表現十里蛙聲的景象。欣賞者要想真切地體會出畫作的意境,必須從蝌蚪展開想象和聯想,一直想象到順流而下的蝌蚪一路長成青蛙,分別生活在溪流上下,這樣才能在大腦中意會出蛙聲一片的景象從而體驗到畫作的意境美。四、藝術欣賞是一種形象思維過程

3.化假為真寫進藝術作品中的生活大多是經過加工或虛構的,其中含有“假”的成分。如舞臺上演的戲,全是假的,但人們在觀看時通過聯想將其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就不但不覺得其假,反而常常被其中的人和事感動得落淚;畫上的山水,不是真山真水,只不過是畫家用筆墨勾勒點染出來的形象,但是欣賞者通過聯想,卻能真真切切地從中感受到真山真水之美。四、藝術欣賞是一種形象思維過程

4.由物及人藝術作品都是著眼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但不一定都要以人為對象。例如,花鳥畫和一些沒有人物點綴的山水畫,雖然都沒有寫人物于畫中,但都是為表現人物的情趣和情感而作的,欣賞者都能夠憑借想象和聯想將其與人聯系起來,從而正確理解繪畫所要表現的思想。五、藝術欣賞是一種人格美化活動

欣賞者在欣賞優秀的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常常被作品中人物的事跡感動,或者為人物的精神所激勵,或者為真情所感染,或者為美好的事物所感召……由此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從而更加熱愛生活,以積極的心態生活。這樣一來,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份關愛,多一些奉獻,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在藝術欣賞中,以上這些特點是彼此聯系、相互促成的。缺乏生動形象或優美意境的藝術作品,很難影響欣賞者的情緒或引發欣賞者的聯想和想象活動,也就不易使欣賞者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反過來,欣賞者如果對生活感情淡漠或者缺乏想象力,那么即使面對著優秀的作品,也很難得到強烈的審美享受。第三節藝術欣賞的一般規律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認識與情感體驗活動,它也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欣賞者在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的觸發下,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作品作出審美判斷,繼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最后通過體會和玩味達到對作品的全面認識和理解,獲得美感享受、精神激勵或思想啟迪。一般來講,一次完整的藝術欣賞活動,要經歷審美感知、審美判斷、情感體驗和體會玩味四個階段。一、審美感知審美感知就是對藝術作品進行初步的認識,分為感覺和知覺兩個階段。感覺就是在接觸作品的一剎那,對作品的表現形式或藝術形象等外在的東西有一個大致的印象,盡管這個印象是直觀的、表象的,但它也是真實的和正確的,并且是具有初步的審美判斷的。有了感覺,知覺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知覺是在感覺判斷之后,對藝術作品進行的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通過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大腦中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形象,即知覺形象。知覺形象比作品中的形象更具體、更飽滿、更有感染力,更易喚起人的情感反應,因為它已經融入了欣賞者的感情和思想等。二、審美判斷審美判斷就是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對藝術作品從形式到內容的全面審視。在知覺形象的觸發下,欣賞者形象記憶的閘門瞬間打開,通過想象與聯想,借助于以往的生活經驗對藝術作品作出基本的判斷,諸如是否真實、生動地反映了生活,構思是否精妙,表現手法是否獨特,審美性是否很強,等等。二、審美判斷審美判斷主要有這幾個內容:一是看整個畫面的構圖是否和諧,二是看其意境描繪是否真正達到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程度,三是看細節表現是否生動,四是看其著色的特點,五是看畫作的情感傾向與思想內涵是否清晰等。經過這樣的審美判斷之后,欣賞者對畫作就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從中獲得的情感共鳴和美感享受就會比較強烈。三、情感體驗藝術對人的作用首先表現為情感的影響。情感體驗強烈,不僅獲得的美感享受強烈,而且思想所受到的觸動也大,作品對生活熱情的激發和對精神的鼓舞作用相應也會增強。獲得情感體驗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想象與聯想,通過想象與聯想,將作品所寫與現實生活、欣賞者的生活經驗等聯系起來,從而使欣賞者的感恩之心、熱愛之情、崇敬之意等被激活,繼而產生感情的沖動甚至釋放。三、情感體驗例如,欣賞劉和剛演唱的歌曲《父親》,受其中“人間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嘗了三分”“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你卻吃了十分”等歌詞的觸發,聯想到父親歷盡艱辛、受盡苦難,為兒女創造幸福的偉大精神,內心自然而然地會生出敬愛、思念、牽掛等情感。四、體會玩味由于藝術語言的特殊性,對很多藝術作品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透徹的,必須經過反復感知、分析和理解。經過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循環往復的幾次欣賞之后,一次比一次認識全面,一次比一次理解深刻,一次比一次情感體驗強烈,這樣就能從作品中獲得最大的收益。反復欣賞的最大要訣是體會和玩味。第四節怎樣提高藝術欣賞能力一、懂點藝術知識,提高藝術素養藝術素養主要由藝術知識和藝術審美經驗兩個部分構成。要提高藝術素養,首先要從藝術知識的學習入手。對于非從事藝術專業的一般人來講,學習藝術知識只需要達到一般性的了解即可,不必進行深層次的鉆研。例如,對于音樂藝術來講,只需要弄清音樂藝術的特點、音樂藝術的構成要素、音樂藝術的分類和音樂藝術的表現方法即可,弄懂了這些,欣賞音樂藝術基本上就夠用了。

二、加強藝術實踐,培養藝術眼光藝術審美經驗的積累,主要依靠平時的藝術審美實踐,同時還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實戰”訓練來實現。實踐多了,藝術經驗自然就豐富了,藝術欣賞能力也就增強了。有意識的“實戰”訓練最有效的方法是就一件藝術作品進行反復的感知、判斷、體驗和分析,從而感悟出各種藝術形式的欣賞方法和欣賞要點。除了藝術實踐和有意識的“實戰”訓練外,積累藝術欣賞經驗、提高藝術欣賞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那就是閱讀藝術作品的賞析文字,從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