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岳陽樓中山市海洲初級中學陳遠超2011.03.27岳陽樓景區
岳陽樓位于今湖南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岳陽樓高三層,下臨洞庭,遙望君山,建筑雄偉,氣勢磅礴。許多文人學士都曾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后,岳陽樓聲名益著,與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楚地三大名樓,成為游覽勝地。古代四大名樓:湖南省岳陽市的岳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灝的《黃鶴樓》
山西的鸛鵲樓:王之渙的《登鸛鵲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人寫岳陽樓的著名詩篇①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初二上冊課后古詩)②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③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人。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從小勤奮好學,而且懷有遠大的抱負,以天下為己任。他為人忠直,極言敢諫因常常遭貶。于宋仁宗慶歷三年向宋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項主張,這就是后人所稱的“慶歷新政”。新政遭到保守勢力的聯合進攻,范仲淹遭到排擠,貶官,出任鄧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病死在赴潁州的途中,謚號文正。寫作背景
范仲淹和滕子京為同鄉同榜進士,范仲淹因實行政治改革遭排斥,被貶鄧州。滕子京在范仲淹的舉薦下,先知涇州動用,后知涇州。在慶州任上,滕子京被被誣告擅自官錢十六萬貫,被朝廷貶謫到岳州當知府。滕子京心里有些憤慨,范仲淹擔心他惹出大禍,早就想找機會勸勸他。恰好滕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作文記之”,范仲淹便借題發揮,一來表達自己為人處世、仕途進退的原則,二來也是勉勵滕子京心懷天下,不計較個人眼前的得失,先憂后樂。因為當時范的處境和滕子京很相似,其實此文也是范仲淹的自勉。解題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岳陽樓的雙公祠中,范仲淹與滕子京的雕像
記:一種不定體.作者對現實生活中的某個事物有所感受,寫出來都可以叫記。敘事:《桃花源記》說明:《核舟記》寫景:《小石潭記》言志:《岳陽樓記》
一類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另一類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生發出情理,卒章顯志。謫守zhé
朝暉zhāo
騷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bó
冥冥míng
嗟jiē岸芷汀蘭zhǐtīng
檣傾楫摧qiángjí
潛形qián
皓月hào日星隱曜yào
寵辱偕忘xié
浩浩湯湯shāng噫
yī
給下列漢字注音:自讀課文其他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先天下/之憂/而憂掌握正確的朗讀駢句的方法朗讀指導三字句:銜/遠山,吞/長江四字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
,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míng),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xié)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chǔ)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y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字詞理解與翻譯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暢,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增它舊有的規模,在樓上刻寫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并)囑托我寫篇文章來記下這件事。被貶職、被降職通“俱”,全,皆做太守于是舊有的規模通“囑”,囑托,囑咐來順暢第二年第一段理解1.滕子京是因何故來到巴陵郡的?2.滕子京在巴陵郡政績如何?請舉例來說。3.作者作記緣由是什么?“謫守”(“謫守”已暗寓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后文抒情設伏。)(滕子京)“屬予作文以記之。”政績為“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其中政績之一是“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二、本文第一段寫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不以己悲”,仍奮發有為,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滕子京有著闊大的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我看那巴陵郡的美麗的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連接著遠處的群山,吞吐長江的江水,浩浩蕩蕩,寬廣無邊;早晨陽光照耀,晚上烏云遮天,景象千變萬化。勝景,好景色廣遠,寬闊邊日光連接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壯麗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向北通往巫峽,向南直達瀟水、湘水,被降職遠調的官吏和詩人,大多聚集在這里。(他們)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雄偉景象詳盡被降職遠調的人詩人盡第二段理解1.岳陽樓的“大觀”體現在那里?2.為什么”遷客騷人,多會于此”?3.領起下文第3、4段的是那句?“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北通巫峽,南極蕭湘。”(地理位置優異、交通方便)“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話中哪兩個字用得好?說出好在哪里。
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míng),虎嘯猿啼。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辰都隱藏起了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體;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哀啼。像那連綿的雨雨雪繁密解除,放晴沖向天空光輝迫近(日~西山)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此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這樣一種情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憂慮別人說自己壞話,害怕別人譏諷自己,(會覺得)滿眼凄涼冷落,極度傷感而十分悲痛。
離開國都,京城說壞話批評指責窮盡,極點
運用對偶句,寫出了洞庭湖獨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時,為“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張本。“通”“極”二字寫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觀和恢弘的氣勢。
如何理解“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這句話?第三段理解1.這段寫的是怎樣的景色?2.抒發了怎樣的情感?3、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兩個四字句是:寫的是陰天陰森恐怖的景色
抒發了遷客騷人悲傷的情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問題:找出本段兩組對仗最為工整的對偶句,加以品味。“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兩句極寫天氣的昏暗陰沉。“隱”“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化靜為動,為畫面增添了動感)。“陰”“怒”“濁”三字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極富感染力。“怒號”運用了擬人,似乎在為遷客騷人的不幸境遇而吶喊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至于那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湖中游來游去;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而有時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在水面上)的光如跳躍的金子,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樣的快樂哪有盡頭呢?至于日光起,動停歇,停息美麗的魚香草小洲有時全哪有窮盡消散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xié)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此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精神愉悅,一切榮耀和屈辱都忘記了,迎著風舉杯痛飲,大概是高興到極點了。一起(白頭~老)端,持,執第四段理解1.這段寫的是怎樣的景色?2.抒發了怎樣的情感?3.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是:4.“沙鷗翔集,錦鱗游泳”一句的修辭是:寫的是晴天清麗明朗的景色。
抒發了遷客騷人喜洋洋的情感。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對偶、借代(用魚的鱗代指魚)找出本段對偶最工整的兩句,并品味其妙處“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浮光躍金”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展現了景物的動態美。“靜影沉璧”的語法結構、修辭方法跟上句相同,寫的是景物的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兩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明確:覽物之情陰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晴晴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對比遷客騷人對比寫景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即景抒情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三、第三、四段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1.“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2.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下文提到的“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嗟(jiē)夫(fú)!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chǔ)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唉!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這兩種心情,為什么呢?(是由于)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當高官就為百姓擔憂;在僻遠的江湖間不做官了就為君王擔憂。曾經探求或許指心理活動因為朝廷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y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這樣(他們)進朝做官時也憂慮,退居江湖不做官也憂慮。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追隨投奔誰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這樣在……之前在……之后沒人這種與誰,同誰歸依,歸附第五段理解1.表明古仁人(作者)豁達胸襟的是哪句?2.表現了“古仁人”在不同處境中都憂國憂民的哪句?3.表明古仁人(作者)政治抱負的是哪句?4.作者勉勵友人的是哪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微斯人,吾誰與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第五段理解5.“遷客騷人”與“古仁人”的區別在哪?6.文中的“進”和“退”分別指什么?
遷客騷人:心情易受自然風物影響,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能不受自然風物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第五段理解7.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抒發作者怎樣的情懷?8.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地勸勉,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一方面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愿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另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主旨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先憂后樂、以天下為己任的濟世情懷。第五段中說的“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講“樂”:“后天下之樂而樂”。四、第五段的“進”指什么?“退”指什么?“進”指“居廟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處江湖之遠”,不在朝廷上做官。“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1.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勸之意。
2.表達了作者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類古仁人的向往敬慕之情。
五、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之:“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這句話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這兩組對偶句具體表現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也蘊涵著作者對古仁人的欽敬和向往之情找出本段的對偶句,分析其含義。
此句運用了互文的手法,借古仁人表明了自己的博大胸襟: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這同時也是對朋友滕子京的慰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進亦憂,退亦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集中展示。當然也包含了對自己的鞭策和對友人的勉勵之意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閱讀理解
1、“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別在哪里?
2、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么?
(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抱負;表達了對滕子京的安慰、勸勉。點明中心。)作記緣由岳陽樓記背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緣由:屬予作文以記之巴陵勝狀覽物情異洞庭湖全景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過渡)遷客騷人覽物之情陰——悲晴——喜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憂憂,后……樂記敘議論描寫抒情1、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
滕子京的政績:(2)、總寫岳陽樓大觀的句子:(3)“遷客騷人”登岳陽樓的“覽物之情”是悲和喜,悲則:,喜則:。“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本文通過描寫岳陽樓、
洞庭湖的美景,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箴之意。主旨:
課文寫了哪幾幅畫面?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感情?巴陵勝狀圖淫雨霏霏圖春和景明圖
既表現了作者容納百川般的開闊胸懷,同時又暗含規勸朋友滕子京,雖遭貶謫但仍然心胸開闊,矢志不移。
作者用這樣的景物烘托了悲涼凄清的氣氛,引出遷客騷人遠離京都,懷念故土的失意憂慮的悲苦情感。
遷客騷人看到這優美的景色內心洋溢著無邊的快樂。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景抒情,引發出自己的觀點: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勸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里,首先寫了重修岳陽樓的
和
,接著描寫了岳陽樓的
,引出“遷客騷人”各不相同的“”:看到
的畫面,便產生
的心情;看到
的畫面,便產生
的心情。“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的實質是
。然后作者借古仁人自比,抒發了
的曠達胸襟,表達了
作者
遠大政治抱負。最后并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的
之情。(指名同學回答)結構提綱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背景作記緣由雄偉景象覽物之情陰冷晴朗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以物喜、以己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慰勉
成語政通人和浩浩湯湯一碧萬頃心曠神怡氣象萬千百廢具興則{極{或{和{連詞,那么判斷詞,是盡,直通窮盡有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此樂何極予觀夫巴陵勝狀或異二者之為政通人和春和景明或許,也許和樂和煦一詞多義:通假字:百廢具興同“俱”,全,都屬予作文同“囑”,囑托前人之述備矣{古義今義詳盡準備予嘗求{古義今義曾經品嘗去國懷鄉{{{{去國懷鄉沙鷗翔集微斯人古義今義今義古義古義今義今義古義離開前往國都國家泛指聚集沒有微小鳥停在樹上增其舊制古義今義古義{{今義屬予作文制度寫文章文章規模古今異義詞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左中棠:為救國而發起洋務運動。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練習文章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有什么作用?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與后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形成鮮明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突出古仁人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本文在寫作上采用了那些手法?請寫出兩點。1、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2、運用對比。《梁惠王下》中“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范仲淹在本文中把這句話發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課后練習一、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文,說說“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分別指什么內容。“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出的“遷客騷人”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的“異”,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風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聯系上下文,解釋劃線的詞的意義或用法。1.乃重修岳陽樓乃:_____________________2.屬予作文以記之屬:___________________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觀:_______________4.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去:_______________
讒:_______________5.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
偕:_______________6.微斯人,吾誰與歸歸:______________于是,表示兩事相承通“囑”,囑托。景象離開說別人壞話一起,一同。歸依三、思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把你的認識寫成一段文字,與同學交流。這句話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先憂后樂、以天下為己任的濟世情懷。范仲淹仕途沉浮幾十年,數遭貶黜,但他澄清吏治、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祿,在家鄉買“義田”千畝,救濟貧窮的族人,而自己卻貧苦一生,以至于死時“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為民請命,憂民之憂,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具體體現。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著借鑒和教育意義。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嗟乎!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⒈這段文字選自《》,作者_______,他是_____(朝代)_____家、_____家。⒉“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
A.“遷客騷人”和“商旅”。
B.“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和“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C.“去國懷鄉……感極而悲者”和“心曠神怡……,其喜洋洋者。”
D.“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岳陽樓記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學C⒊“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和“退”分別指()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
C.“憂其君”和“憂其民”。
D.“先天下之憂”和“后天下之樂”。B⒋“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句中的“斯人”指的是_______,這種人的憂樂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以此鞭策自己、并勉勵朋友________。滕子京古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⒈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A.浩浩湯湯(shāng)
寵辱偕忘(jiē)B.岸芷汀蘭(dīng)
謫守巴陵郡(zhé)C.一碧萬頃(qǐng)
霪雨霏霏(yín)D.心曠神怡(yí)
陰風怒號(hào)Cháotīngxié⒉對下列畫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A.予觀夫巴陵勝狀(好的景色)
朝暉夕陰(日光)B.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任……太守)
百廢具興(興辦)C.南極瀟湘(盡)
薄暮冥冥(跟“厚”相對)D.前人之述備矣(詳盡)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C⒊下列畫線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去國懷鄉敵國外患
C.長煙一空
一碧萬頃
D.予觀夫巴陵勝狀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C⒋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B.屬予作文以記之。
C.河曲智叟亡以應。
D.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D⒌下列不是對偶的一項是()。
A.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B.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C.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C⒍《岳陽樓記》選自《
》,作者
,字希文,宋朝
家、
家。⒎《岳陽樓記》為歷代名篇,文章以凝練優美的語言勸勉友人學習古仁人的“
”的高尚情操,并抒發了“
.
”的遠大政治抱負。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學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政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⒏選出對加點字“或”、“為”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也許因為B.或者心情C.也許心情D.或者因為C⒑選出對“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理解恰當的一項是()。
A.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悲苦兩種情況。
B.指“唐賢”與“今人”這兩種不同的人。
C.指“遷客騷人”中覽物而喜與覽物而悲的兩種情況。
D.指“憂讒畏譏者”和“心曠神怡者”.D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確意思是:
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高興或悲傷。⒓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抒發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1、區別下列加點詞的含義課堂練習:①屬予作文以記之不以物喜②岳陽樓之大觀也予觀夫巴陵勝狀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③其喜洋洋者矣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而因為壯觀景象觀看大概它,代指岳陽樓他的1、區別下列加點詞的含義課堂練習:④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⑤而或長煙一空或異二者之為然則何時而樂耶⑥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和樂和煦有時或許哪有什么為什么堂上小測試
1.概括一、二、三、四段的段意。
2.贊美滕子京政績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寫作緣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___,從空間上寫洞庭湖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時間上寫洞庭湖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怎樣理解“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默寫描寫“岳陽樓之大觀”的句子。
(1)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盛況,作“記”緣由。(2)總寫岳陽樓的大觀并引出下文的“覽物之情”。(3)寫遷客騷人以己悲。(4)寫遷客騷人以物喜。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屬予作文以記之唐賢今人詩賦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5.用課文的原話回答下列問題:(1)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2)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做到(3)沒這樣做的結果是,見到“悲景”
見到“樂景”6.作者的目的是否在寫景?文章開頭寫了什么內容?7.文章有幾處寫到岳陽樓的景色?在文中把它們找出來。第二段中那句話引出下文的抒情?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儒家學說
位卑未敢忘憂國
——
陸游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
明朝東林黨人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顧炎武
天下為公
——
孫中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周恩來拓展與延伸1、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是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秘”在哪里呢?說說作者在兩段文字中為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受,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一是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二是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炭安全管理人員考試試題試題及答案
-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師):臨床檢驗基礎
- 2025年專升本藝術概論考試模擬卷(藝術理論前沿熱點知識問答與解析)含答案
- 海洋空間資源優化配置
- 老王P課件特點介紹
- 老年人照護職業培訓課件
- 2025年八角行業分析報告及未來五至十年行業發展報告
- 餐飲店面租賃及品牌推廣合同
- 車抵押貸款糾紛處理合同
- 水利泵站工程信息化建設與運維合同范本
- 高溫作業引發的電氣事故
- MH-T 5078.4-2024 運輸機場建設工程資料管理規程 第4部分:目視助航設施工程施工資料
- 打擊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和規范醫療機構執業行為
- 水處理反滲透設備日常維護保養點檢記錄表
- 檔案整理及數字化服務方案
- 《講師技能培訓》課件
- 設備日常點檢表
-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課件)
-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下冊(六三制)全冊課件【完整版】
- (完整版)初中生物實驗報告單
- 2023年醫技類-超聲醫學(副高)考試歷年真題集錦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