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課件(同名710)_第1頁
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課件(同名710)_第2頁
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課件(同名710)_第3頁
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課件(同名710)_第4頁
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課件(同名71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1大連營口大連營口背景股骨頭壞死(ONFH)致殘率很高,對患者本人、家庭及社會生產都帶來沉重的負擔。2006年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和《中華骨科雜志》編輯部組織國內骨壞死專家擬訂了《股骨頭壞死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建議》,一定程度上規范了股骨頭壞死診斷、治療及評定標準。為了進一步規范ONFH的診療,2012年3月制定《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2012年版)。背景股骨頭壞死(ONFH)致殘率很高,對患者本人、家庭及社會1一概述2468二診斷標準三各診斷方法要點四鑒別診斷五分期六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七、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八療效評價及康復鍛煉357《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2012版1一概述2468二診斷標準三各診斷方法要點四鑒別診斷一概述股骨頭壞死(ONFH)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VN),國際骨循環學會(ARCO)及美國醫師學會(AAOS)新定義是股骨頭血供中斷或受損,引起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隨后的修復,繼而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關節功能障礙的疾病。ONFH可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等髖部外傷引起,后者在我國的主要病因為皮質類固醇的應用、酗酒、減壓病、高脂血癥、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鐮狀細胞貧血、特發性等。一概述股骨頭壞死(ONFH)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VN),符合兩條或兩條以上標準可確診。除1外,符合2、3、4、6中一條即可診斷1、臨床癥狀、體征和病史;2、X線片改變:股骨頭塌陷,不伴關節間隙變窄;股骨頭內有分界的硬化帶;軟骨下骨有透X線帶(新月征,軟骨下骨折);3、CT檢查:囊狀透光區,囊狀透光區邊緣模糊,有高密度硬化骨。股骨頭軟骨面不規則的斷裂變形,股骨頭塌陷變形;4、MRI示等質或異質低信號強度而無T1相的帶狀類型。5、核素骨掃描示熱區中有冷區。6、骨活檢顯示骨小梁的骨細胞空陷窩多于50%,且累及臨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壞死。

專家建議符合兩條或兩條以上標準可確診。1、臨床癥狀、體征和病史;專家三鑒別診斷1.中、晚期骨關節炎:關節間隙變窄,出現軟骨下囊性變時可能會混淆,其CT表現、MRI改變可據此鑒別;2.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關節炎:股骨頭包裹不全,髖臼線在股骨頭外上部等;

3.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關節:常見于青少年男性,多為雙側骶髂關節受累,其特點為HLA-B27陽性

4.類風濕關節炎:多見于女性,股骨頭保持圓形,常見股骨頭關節面及髖臼骨侵蝕等;

5.股骨頭內軟骨母細胞瘤:。

(一)具有類似X線改變疾病的鑒別診斷三鑒別診斷1.中、晚期骨關節炎:關節間6暫時性骨質疏松征(ITOH):可見于中年男女性患者,屬暫時性疼痛性骨髓水腫。MRI可見T1加權相均勻低信號,T2加權相高信號,范圍可至股骨頸及轉子部,無帶狀低信號。此病可在3-6個月內痊愈。

7軟骨下不全骨折:多見于60歲以上老年患者,無明顯外傷史,表現突然發作的髖部疼痛,不能行走,關節活動受限。MRI的T1及T2加權相顯示軟骨下低信號線,周圍骨髓水腫,T2抑脂相顯示片狀高信號。8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多發于膝關節,髖關節受累少見。特點為:青少年發病,髖部輕中度痛伴有跛行,關節活動輕度受限。CT及X線攝片可顯示股骨頭、頸或髖臼皮質骨侵蝕,關節間隙輕、中度變窄。MRI示廣泛滑膜肥厚,低或中度信號均勻分布。

6暫時性骨質疏松征(ITOH):可見于中年男女性患者,屬暫9滑膜疝洼(synovialherniationpit):此為滑膜組織增生侵入股骨頸部皮質的良性病變,MRI示T1加權相低信號、T2加權相高信號的小型圓形病灶,多侵蝕股骨頸上部皮質,通常無癥狀。10骨梗死:MRI表現為:(1)急性期:病變中心T1WI呈與正常骨髓等或略高信號,T2WI呈高信號,邊緣呈長T1、長T2信號;(2)亞急性期:病變中心T1WI呈與正常骨髓相似或略低信號,T2WI呈與正常骨髓相似或略高信號,邊緣呈長T1、長T2信號;(3)慢性期:T1WI和T2WI均呈低信號。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課件(同名710)四分期及分型

股骨頭壞死一經確診,則應做出分期,以指導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準確判斷預后。專家建議主要采用ARCO分期,和Steinberg分期、參考Ficat分期。

四分期及分型股骨頭壞死一經確診,則應做出分期,以指導制分期

分期五股骨頭壞死的治療

(二)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一)股骨頭壞死的非手術治療治療方法較多,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應考慮分期、壞死體積、關節功能以及患者年齡、職業及對保存關節治療依從性等因素。五股骨頭壞死治療五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二)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一)股股骨頭壞死的治療1、保護性負重使用雙拐可有效減少疼痛,但不提倡使用輪椅。2、藥物治療適用于ARCO分期I、II期病例,消炎止痛劑,低分子肝素,阿侖磷酸鈉等可防止股骨頭塌陷,擴血管藥物也有一定療效。3、中藥治療中藥治療可起到活血化瘀等功效,其特點是作用緩慢、療效較長。中西醫結合用藥治療效果更好。4、物理治療包括體外震波、高頻電場、高壓氧、磁療等。5、制動與適當牽引ARCOI、II病例。(一)股骨頭壞死的非手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治療1、保護性負重使用雙拐可有效減少疼痛,但不1股骨頭髓芯減壓術2不帶血管骨移植術3截骨術4帶血管自體骨移植5人工關節置換術(二)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1股骨頭髓芯減壓術2不帶血管骨移植術3截骨術4帶血管自體骨移1股骨頭髓芯減壓術歷史最長,療效肯定。分為細針鉆孔減壓術和粗通道髓芯減壓術。建議采用細針(直徑約3mm左右),在透視引導下多處鉆孔。可配合植入材料。多數ONFH患者會面臨手術治療,手術包括保留患者自身股骨頭手術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兩大類。保留股骨頭手術包括髓芯減壓術、骨移植術、截骨術等,適用于ARCOI、II期和IIIa、IIIb期早期患者。如果方法適當,可避免或推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1股骨頭髓芯減壓術歷史最長,療效肯定。分為細針鉆孔減壓術關于髓芯減壓結合植入物的討論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干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自查自糾工作的通知》衛辦科教函〔2011〕1177號對于“干細胞移植”,由于該術式目前屬于衛生部部管的三類醫療技術,國內沒有廣泛開展。基于目前國內部分單位臨床應用均有較好的效果,學組應推薦謹慎應用,但建議應建立多中心大樣本的長期隨訪報告制度。關于髓芯減壓結合植入物的討論對于“干細胞移植”,由于該術式目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預防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還可以提高運動的協調性,增強假體的牢固程度。(3)本體感覺/平衡訓練如果方法適當,可避免或推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學組應推薦謹慎應用,但建議應建立多中心大樣本的長期隨訪報告制度。對ONFH的療效評價可分為臨床評價和影像學評價,臨床和影像學改變在同一患者并不完全同步,故應分別評價。有肯定療效,一般認為,非骨應用于臨床的截骨術包括內翻或外翻截骨、經股骨轉子旋轉截骨術等。該階段可利用氣壓治療儀預防下肢腫脹,在進行負重訓練時要注意區分不同的手術對負重要求的差別。(5)指導髖部注意事項。骨頭關節面及髖臼骨侵蝕等;此術式會為以后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帶來較大技術難度。自體骨移植可分為髖周帶血管蒂骨瓣手術創傷小、療效確切、手術方法容易掌握,專家組推薦使用。保留股骨頭手術方式還包括“微創關節清理術和閉孔神經切斷術”,該術式可減輕或消除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可延遲人工關節置換的時間,也不增加后期關節置換的難度。(3)慢性期:T1WI和T2WI均呈低信號。負重程度都從小劑量開始,視患者的適應情況增加。如果適當應用此方法,療效較佳。ONFH的治療方法不同,其康復訓練的方法也不盡相同。適用于ARCOⅡ期以上不同年齡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ARCOⅠ期:ONFH如果屬于無癥狀、另外,學術界對無癥狀的ONFH治療存在爭議,有研究認為對壞死體積大(>30%)、壞死位于負重區的ONFH應積極治療,不應等待癥狀出現。2不帶血運骨移植術應用較多的:經股骨轉子減壓植骨術、經股骨頭頸燈泡狀減壓植骨術等。植骨方法包括壓緊植骨、支撐植骨等。應用的植骨材料包括自體皮松質骨、異體骨、骨替代材料。此類手術未解決股骨頭血運障礙問題,術后塌陷機率較大,學組建議:壞死范圍較小時可以應用;壞死范圍較大時,慎用。

3截骨術將壞死區移出股骨頭負重區,將未壞死區移出負重區。應用于臨床的截骨術包括內翻或外翻截骨、經股骨轉子旋轉截骨術等。此術式會為以后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帶來較大技術難度。學組建議應慎用此療法。

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預防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還可以保留股骨頭手術方式還包括“微創關節清理術和閉孔神經切斷術”,該術式可減輕或消除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可延遲人工關節置換的時間,也不增加后期關節置換的難度。適用于ARCOⅡ期以上不同年齡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此外還有“髖關節融合術”對于體力勞動者病變晚期也有一定的適應癥。保留股骨頭手術方式還包括“微創關節清理術和閉孔神經切斷術”,帶血管自體骨移植髖周骨瓣移植及腓骨移植。髖關節周圍帶血管蒂骨瓣的選擇有多種:(1)帶旋股外側血管升支髂骨(膜)瓣轉移術;(2)旋股外側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轉子骨瓣轉移術;(3)帶旋股外側血管橫支的大轉子骨瓣轉移術;(4)帶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膜)瓣轉移術;(5)整個股骨頭甚至部分股骨頸都受到累及,可以橫支大轉子骨瓣聯合升支髂骨(膜)瓣再造股骨頭(頸);(6)髖關節后方入路的旋股內側血管深支大轉子骨瓣、臀上血管深上支髂骨瓣等(7)帶股方肌蒂骨瓣(柱)、帶縫匠肌蒂骨瓣(柱)。自體骨移植可分為髖周帶血管蒂骨瓣手術創傷小、療效確切、手術方法容易掌握,專家組推薦使用。為解決股骨頭支撐問題,在應用髖周帶血管蒂骨瓣時可聯合植入鉭金屬棒,可有效避免術后股骨頭塌陷,此方法中短期療效佳,長期療效有待確定。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的手術效果目前也較為肯定。如果適當應用此方法,療效較佳。4帶血管自體骨移植髖周骨瓣移植及腓骨移植。髖關節周圍帶血管蒂骨5人工關節置換術股骨頭一旦塌陷較重(ARCOIIIc、IV期),出現關節功能或疼痛較重,應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對50歲以下患者,可選用有限股骨頭表面置換。此類關節成形術為過渡手術,能為日后翻修術保留更多的骨質,但各有其適應癥、技術要求和并發癥,應慎重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對晚期ONFH有肯定療效,一般認為,非骨水泥型或混合型假體的中、長期療效優于骨水泥型假體。股骨頭壞死的人工關節置換有別于其他疾病的關節置換術,要注意一些相關問題:(1)患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或有基礎病需繼續治療,故感染率升高;(2)長期不負重、骨質疏松等原因導致假體易穿入髖臼;(3)曾行保留股骨頭手術,會帶來各種技術困難。5人工關節置換術股骨頭一旦塌陷較重(ARCO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選擇治療方案應根據壞死分期、患者年齡、患者對保留關節治療的依從性等全面考慮。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選擇治療方案應根據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一)不同分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選擇對于ARCO0期非創傷性ONFH,如果一側確診,對側高度懷疑ARCO0期,宜嚴密觀察,建議每6個月進行MRI隨訪。另外,學術界對無癥狀的ONFH治療存在爭議,有研究認為對壞死體積大(>30%)、壞死位于負重區的ONFH應積極治療,不應等待癥狀出現。學組推薦:髓芯減壓術或非手術治療手段聯合應用。ARCOⅠ期:ONFH如果屬于無癥狀、非負重區、病灶面積<15%,可嚴密觀察,定期隨訪;有癥狀或病灶>15%者,應積極進行保留關節治療,學組推薦:髓芯減壓術、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同時結合下肢牽引及藥物等治療。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一)不同分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選擇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ARCOⅡ期:ONFH尚未塌陷的患者,學組推薦:髓芯減壓術、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不帶血管的骨移植(壞死范圍小);ARCOIIIa、IIIb期:ONFH學組推薦采用各種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有限表面置換術治療。ARCOIIIc、IV期:ONFH患者中,如果癥狀輕、年齡小,可選擇保留關節手術,學組推薦:帶血管自體骨骨移植;其他患者可選擇表面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ARCOⅡ期:ONFH尚未塌陷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課件(同名710)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二)年齡因素與治療方案的選擇雖然關節置換術作為一項成熟和經典的骨科治療技術已經在髖關節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于55歲患者成骨能力差,血管條件也不如青壯年,保頭治療成功率相對較低,因此對于此年齡段ONFH病例,通常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但對于中青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應用人工關節置換遠期效果并不理想。

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二)年齡因素與治療方案的選擇對于年齡在20~40歲ONFH病例,由于患者活動量較大,應選擇即能保頭又不至于對可能進行的THA造成不利影響的治療方案。對于年齡在20~40歲ONFH病例,由于患者活動量較大,應學組推薦:髓芯減壓術或非手術治療手段聯合應用。(3)本體感覺/平衡訓練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預防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還可以提高運動的協調性,增強假體的牢固程度。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骨頭關節面及髖臼骨侵蝕等;(4)逐漸從仰臥位到坐位訓練(床頭搖高,醫生根據患者手術方式及術中情況確定角度,髖屈曲不超過90°),教會患者正確的下床方式(關節置換患者注意防止發生髖關節脫位)。專家建議主要采用ARCO分期,和Steinberg分期、參考Ficat分期。七療效評價及康復鍛煉但對于中青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應用人工關節置換遠期效果并不理想。(一)不同分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選擇CT及X線攝片可顯示股骨頭、頸或髖臼皮質骨侵蝕,關節間隙輕、中度變窄。(3)慢性期:T1WI和T2WI均呈低信號。5、制動與適當牽引ARCOI、II病例。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但康復鍛煉總的原則是以改善功能障礙為基礎,其內容主要涉及髖周肌力減弱、關節活動度減少、站立平衡及關節本體感覺下降、步態異常及駕車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下降等。術前的功能鍛煉還包括學會正確使用拐杖和助行器、強調禁忌動作;有肯定療效,一般認為,非骨2、藥物治療適用于ARCO分期I、II期病例,消炎止痛劑,低分子肝素,阿侖磷酸鈉等可防止股骨頭塌陷,擴血管藥物也有一定療效。(4)重要肌群的牽伸訓練,包括股四頭肌、腘繩肌等,以保持關節活動范圍及柔韌性。對于中年處于ONFH較早期階段(無塌陷)應盡最大努力保頭,如髓芯減壓術、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如果處于ONFH中晚期,應結合患者主觀愿望及技術條件即可選擇保頭治療,也可以選擇創傷小又有退路關節置換術,如髖關節表面置換術。當決定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時,術前假體選擇應充分考慮二次翻修可能。學組推薦:髓芯減壓術或非手術治療手段聯合應用。對于中年處于O對于大于55歲病例,建議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對于高齡患者,視患者原日常活動狀況、髖部骨質情況、壽命長短的預期等因素而定。建議行雙極(三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及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對于大于55歲病例,建議行全髖關節置換術七療效評價及康復鍛煉

對ONFH的療效評價可分為臨床評價和影像學評價,臨床和影像學改變在同一患者并不完全同步,故應分別評價。臨床評價采用髖關節功能評分(如Harris評分、SF-36評分、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百分法進行療效評價等),應根據相同分期、相似壞死面積、相同的治療方法逐例評價。同時建議進行步態分析資料。七療效評價及康復鍛煉影像學評價可應用X線片,采用同心圓模板觀察股骨頭外形、關節間隙及髖臼變化。II期以內的病變評估應有MRI檢查資料。對于帶血運骨移植患者,如得到患者同意應進行DSA檢查,用來評價血運恢復情況。建議對每個ONFH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治療前后的髖關節情況,有助于評價不同病因、不同壞死時期、不同年齡、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有利于達成更規范治療ONFH的共識。影像學評價可應用X線片,采用同心圓模板觀察股骨頭外形、康復鍛煉

ONFH的治療方法不同,其康復訓練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康復鍛煉總的原則是以改善功能障礙為基礎,其內容主要涉及髖周肌力減弱、關節活動度減少、站立平衡及關節本體感覺下降、步態異常及駕車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下降等。功能鍛煉的核心是增強肌力、恢復關節活動范圍、改善步態及ADL能力并向患者宣教禁忌和出院指導等。功能鍛煉應該是必需的術前準備,治療師可以教會患者一些必需的訓練程序,如股四頭肌和臀肌的等長收縮、踝泵等;術前的功能鍛煉還包括學會正確使用拐杖和助行器、強調禁忌動作;還有頗為重要的一點是術前的有氧運動和呼吸訓練,以增加心血管功能及預防肺部感染等。術后康復由手術醫生、康復醫生、治療師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康復訓練應該從小劑量開始,循序漸進。鍛煉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訓練的反應、關節腫脹程度、切口引流量、疼痛程度等綜合判定增減運動量。康復鍛煉ONFH的治療方法不同,其康復訓練的方法也不盡相同1、術后常規的訓練流程可分為術后早期(術后1周內)、中期(術后2-8周)、后期康復(術后8-12周)。術后1周內(1)踝泵--緩慢、用力、全范圍屈伸踝關節。(2)股四頭肌及臀肌等長收縮。(3)三天后可開始CPM訓練。(4)逐漸從仰臥位到坐位訓練(床頭搖高,醫生根據患者手術方式及術中情況確定角度,髖屈曲不超過90°),教會患者正確的下床方式(關節置換患者注意防止發生髖關節脫位)。(5)指導髖部注意事項。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對髖關節內收、外旋或內旋加以限制。該階段可利用氣壓治療儀預防下肢腫脹,在進行負重訓練時要注意區分不同的手術對負重要求的差別。負重程度都從小劑量開始,視患者的適應情況增加。1、術后常規的訓練流程可分為術后早期(術后1周內)2、術后2-8周(1)髖關節周圍肌群力量性訓練(2)步態訓練,從助行器逐漸過渡到扶拐,并最終完成獨立行走(3)本體感覺/平衡訓練(4)重要肌群的牽伸訓練,包括股四頭肌、腘繩肌等,以保持關節活動范圍及柔韌性。2、術后2-8周3、術后8-12周(1)上下樓梯訓練,該訓練應先從上樓梯開始,并可逐漸增加臺階高度,在進行下樓梯訓練時要確定患側肌力的強度并在保護下進行。(2)ADL訓練(3)有氧訓練。(4)適當的運動選擇是必要的。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預防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還可以提高運動的協調性,增強假體的牢固程度。推薦的運動方式包括游泳、散步、固定自行車等。但過多過強的運動會導致危險并加重關節磨損。3、術后8-12周同時建議進行步態分析資料。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或有(一)股骨頭壞死的非手術治療建議行雙極(三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及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二)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不帶血管的骨移植(壞死范圍小);對于大于55歲病例,建議行全髖關節置換術骨頭關節面及髖臼骨侵蝕等;(一)具有類似X線改變疾病的鑒別診斷對ONFH的療效評價可分為臨床評價和影像學評價,臨床和影像學改變在同一患者并不完全同步,故應分別評價。術后康復由手術醫生、康復醫生、治療師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功能鍛煉的核心是增強肌力、恢復關節活動范圍、改善步態及ADL能力并向患者宣教禁忌和出院指導等。對于高齡患者,視患者原日常活動狀況、髖部骨質情況、壽命長短的預期等因素而定。(5)整個股骨頭甚至部分股骨頸都受到累及,可以橫支大轉子骨瓣聯合升支髂骨(膜)瓣再造股骨頭(頸);術前的功能鍛煉還包括學會正確使用拐杖和助行器、強調禁忌動作;(一)股骨頭壞死的非手術治療基礎病需繼續治療,故感染率但對于中青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應用人工關節置換遠期效果并不理想。組推薦采用各種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有限表面置換術治療。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治療方法較多,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應考慮分期、壞死體積、關節功能以及患者年齡、職業及對保存關節治療依從性等因素。(4)逐漸從仰臥位到坐位訓練(床頭搖高,醫生根據患者手術方式及術中情況確定角度,髖屈曲不超過90°),教會患者正確的下床方式(關節置換患者注意防止發生髖關節脫位)。(3)慢性期:T1WI和T2WI均呈低信號。水泥型或混合型假體的中、長功能鍛煉的核心是增強肌力、恢復關節活動范圍、改善步態及ADL能力并向患者宣教禁忌和出院指導等。中、晚期骨關節炎:關節間隙變窄,出現軟骨下囊性變該階段可利用氣壓治療儀預防下肢腫脹,在進行負重訓練時要注意區分不同的手術對負重要求的差別。患者對保留關節治療的依從性等全面考慮。4、物理治療包括體外震波、高頻電場、高壓氧、磁療等。七、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學組應推薦謹慎應用,但建議應建立多中心大樣本的長期隨訪報告制度。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不帶血管的骨移植(壞死范圍小);分為細針鉆孔減壓術和粗通道髓芯減壓術。有肯定療效,一般認為,非骨建議行雙極(三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及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一)具有類似X線改變疾病的鑒別診斷ARCOIIIc、IV期:ONFH患者中,如果癥狀輕、年齡小,可選擇保留關節手術,學組推薦:帶血管自體骨骨移植;術,會帶來各種技術困難。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不帶血管的骨移植(壞死范圍小);學組應推薦謹慎應用,但建議應建立多中心大樣本的長期隨訪報告制度。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3)曾行保留股骨頭手(一)不同分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選擇(2)股四頭肌及臀肌等長收縮。MRI可見T1加權相均勻低信號,T2加權相高信號,范圍可至股骨頸及轉子部,無帶狀低信號。同時建議進行步態分析資料。ONFH的治療方法不同,其康復訓練的方法也不盡相同。當決定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時,術前假體選擇應充分考慮二次翻修可能。3、CT檢查:囊狀透光區,囊狀透光區邊緣模糊,有高密度硬化骨。骨頭關節面及髖臼骨侵蝕等;但康復鍛煉總的原則是以改善功能障礙為基礎,其內容主要涉及髖周肌力減弱、關節活動度減少、站立平衡及關節本體感覺下降、步態異常及駕車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下降等。保留股骨頭手術包括髓芯減壓術、骨移植術、截骨術等,適用于ARCOI、II期和IIIa、IIIb期早期患者。對于高齡患者,視患者原日常活動狀況、髖部骨質情況、壽命長短的預期等因素而定。(5)整個股骨頭甚至部分股骨頸都受到累及,可以橫支大轉子骨瓣聯合升支髂骨(膜)瓣再造股骨頭(頸);ONFH的治療方法不同,其康復訓練的方法也不盡相同。10骨梗死:MRI表現為:(1)急性期:病變中心T1WI呈與正常骨髓等或略高信號,T2WI呈高信號,邊緣呈長T1、長T2信號;(3)慢性期:T1WI和T2WI均呈低信號。股骨頭壞死一經確診,則應做出分期,以指導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準確判斷預后。有肯定療效,一般認為,非骨但康復鍛煉總的原則是以改善功能障礙為基礎,其內容主要涉及髖周肌力減弱、關節活動度減少、站立平衡及關節本體感覺下降、步態異常及駕車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下降等。2、藥物治療適用于ARCO分期I、II期病例,消炎止痛劑,低分子肝素,阿侖磷酸鈉等可防止股骨頭塌陷,擴血管藥物也有一定療效。(二)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但康復鍛煉總的原則是以改善功能障礙為基礎,其內容主要涉及髖周肌力減弱、關節活動度減少、站立平衡及關節本體感覺下降、步態異常及駕車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下降等。對ONFH的療效評價可分為臨床評價和影像學評價,臨床和影像學改變在同一患者并不完全同步,故應分別評價。中、晚期骨關節炎:關節間隙變窄,出現軟骨下囊性變對于大于55歲病例,建議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應用于臨床的截骨術包括內翻或外翻截骨、經股骨轉子旋轉截骨術等。MRI可見T1加權相均勻低信號,T2加權相高信號,范圍可至股骨頸及轉子部,無帶狀低信號。(2)股四頭肌及臀肌等長收縮。髖關節情況,有助于評價不同病因、不同壞死時期、不同年同時建議進行步態分析資料。4、物理治療包括體外震波、高頻電場、高壓氧、磁療等。(3)慢性期:T1WI和T2WI均呈低信號。(2)亞急性期:病變中心T1WI呈與正常骨髓相似或略低信號,T2WI呈與正常骨髓相似或略高信號,邊緣呈長T1、長T2信號;當決定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時,術前假體選擇應充分考慮二次翻修可能。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不帶血管的骨移植(壞死范圍小);學組推薦:髓芯減壓術、帶血管自體術后康復由手術醫生、康復醫生、治療師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如果處于ONFH中晚期,應結合患者主觀愿望及技術條件即可選擇保頭治療,也可以選擇創傷小又有退路關節置換術,如髖關節表面置換術。八療效評價及康復鍛煉增強髖周肌群力量的訓練包括屈髖肌群、伸髖肌群及外展肌群等,訓練方式有等長、等張收縮;向心、離心收縮。如站立位的髖后伸、髖外展、膝屈曲;鍛煉后伸肌群的床上橋式運動等。

后期的肌力訓練可以采用漸進抗阻訓練方法:暨抗阻運動強度逐漸增加的運動鍛煉方法,可通過在關節遠端增加沙袋來完成。其他功能性訓練還包括:臥位屈髖屈膝、坐位雙腿分合、立位抬腿、扶物下蹲、內旋外展等。(完)同時建議進行步態分析資料。治療方法較多,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應考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36大連營口大連營口背景股骨頭壞死(ONFH)致殘率很高,對患者本人、家庭及社會生產都帶來沉重的負擔。2006年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和《中華骨科雜志》編輯部組織國內骨壞死專家擬訂了《股骨頭壞死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建議》,一定程度上規范了股骨頭壞死診斷、治療及評定標準。為了進一步規范ONFH的診療,2012年3月制定《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2012年版)。背景股骨頭壞死(ONFH)致殘率很高,對患者本人、家庭及社會1一概述2468二診斷標準三各診斷方法要點四鑒別診斷五分期六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七、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八療效評價及康復鍛煉357《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2012版1一概述2468二診斷標準三各診斷方法要點四鑒別診斷一概述股骨頭壞死(ONFH)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VN),國際骨循環學會(ARCO)及美國醫師學會(AAOS)新定義是股骨頭血供中斷或受損,引起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隨后的修復,繼而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關節功能障礙的疾病。ONFH可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等髖部外傷引起,后者在我國的主要病因為皮質類固醇的應用、酗酒、減壓病、高脂血癥、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鐮狀細胞貧血、特發性等。一概述股骨頭壞死(ONFH)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VN),符合兩條或兩條以上標準可確診。除1外,符合2、3、4、6中一條即可診斷1、臨床癥狀、體征和病史;2、X線片改變:股骨頭塌陷,不伴關節間隙變窄;股骨頭內有分界的硬化帶;軟骨下骨有透X線帶(新月征,軟骨下骨折);3、CT檢查:囊狀透光區,囊狀透光區邊緣模糊,有高密度硬化骨。股骨頭軟骨面不規則的斷裂變形,股骨頭塌陷變形;4、MRI示等質或異質低信號強度而無T1相的帶狀類型。5、核素骨掃描示熱區中有冷區。6、骨活檢顯示骨小梁的骨細胞空陷窩多于50%,且累及臨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壞死。

專家建議符合兩條或兩條以上標準可確診。1、臨床癥狀、體征和病史;專家三鑒別診斷1.中、晚期骨關節炎:關節間隙變窄,出現軟骨下囊性變時可能會混淆,其CT表現、MRI改變可據此鑒別;2.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關節炎:股骨頭包裹不全,髖臼線在股骨頭外上部等;

3.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關節:常見于青少年男性,多為雙側骶髂關節受累,其特點為HLA-B27陽性

4.類風濕關節炎:多見于女性,股骨頭保持圓形,常見股骨頭關節面及髖臼骨侵蝕等;

5.股骨頭內軟骨母細胞瘤:。

(一)具有類似X線改變疾病的鑒別診斷三鑒別診斷1.中、晚期骨關節炎:關節間6暫時性骨質疏松征(ITOH):可見于中年男女性患者,屬暫時性疼痛性骨髓水腫。MRI可見T1加權相均勻低信號,T2加權相高信號,范圍可至股骨頸及轉子部,無帶狀低信號。此病可在3-6個月內痊愈。

7軟骨下不全骨折:多見于60歲以上老年患者,無明顯外傷史,表現突然發作的髖部疼痛,不能行走,關節活動受限。MRI的T1及T2加權相顯示軟骨下低信號線,周圍骨髓水腫,T2抑脂相顯示片狀高信號。8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多發于膝關節,髖關節受累少見。特點為:青少年發病,髖部輕中度痛伴有跛行,關節活動輕度受限。CT及X線攝片可顯示股骨頭、頸或髖臼皮質骨侵蝕,關節間隙輕、中度變窄。MRI示廣泛滑膜肥厚,低或中度信號均勻分布。

6暫時性骨質疏松征(ITOH):可見于中年男女性患者,屬暫9滑膜疝洼(synovialherniationpit):此為滑膜組織增生侵入股骨頸部皮質的良性病變,MRI示T1加權相低信號、T2加權相高信號的小型圓形病灶,多侵蝕股骨頸上部皮質,通常無癥狀。10骨梗死:MRI表現為:(1)急性期:病變中心T1WI呈與正常骨髓等或略高信號,T2WI呈高信號,邊緣呈長T1、長T2信號;(2)亞急性期:病變中心T1WI呈與正常骨髓相似或略低信號,T2WI呈與正常骨髓相似或略高信號,邊緣呈長T1、長T2信號;(3)慢性期:T1WI和T2WI均呈低信號。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課件(同名710)四分期及分型

股骨頭壞死一經確診,則應做出分期,以指導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準確判斷預后。專家建議主要采用ARCO分期,和Steinberg分期、參考Ficat分期。

四分期及分型股骨頭壞死一經確診,則應做出分期,以指導制分期

分期五股骨頭壞死的治療

(二)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一)股骨頭壞死的非手術治療治療方法較多,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應考慮分期、壞死體積、關節功能以及患者年齡、職業及對保存關節治療依從性等因素。五股骨頭壞死治療五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二)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一)股股骨頭壞死的治療1、保護性負重使用雙拐可有效減少疼痛,但不提倡使用輪椅。2、藥物治療適用于ARCO分期I、II期病例,消炎止痛劑,低分子肝素,阿侖磷酸鈉等可防止股骨頭塌陷,擴血管藥物也有一定療效。3、中藥治療中藥治療可起到活血化瘀等功效,其特點是作用緩慢、療效較長。中西醫結合用藥治療效果更好。4、物理治療包括體外震波、高頻電場、高壓氧、磁療等。5、制動與適當牽引ARCOI、II病例。(一)股骨頭壞死的非手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治療1、保護性負重使用雙拐可有效減少疼痛,但不1股骨頭髓芯減壓術2不帶血管骨移植術3截骨術4帶血管自體骨移植5人工關節置換術(二)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1股骨頭髓芯減壓術2不帶血管骨移植術3截骨術4帶血管自體骨移1股骨頭髓芯減壓術歷史最長,療效肯定。分為細針鉆孔減壓術和粗通道髓芯減壓術。建議采用細針(直徑約3mm左右),在透視引導下多處鉆孔。可配合植入材料。多數ONFH患者會面臨手術治療,手術包括保留患者自身股骨頭手術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兩大類。保留股骨頭手術包括髓芯減壓術、骨移植術、截骨術等,適用于ARCOI、II期和IIIa、IIIb期早期患者。如果方法適當,可避免或推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1股骨頭髓芯減壓術歷史最長,療效肯定。分為細針鉆孔減壓術關于髓芯減壓結合植入物的討論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干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自查自糾工作的通知》衛辦科教函〔2011〕1177號對于“干細胞移植”,由于該術式目前屬于衛生部部管的三類醫療技術,國內沒有廣泛開展。基于目前國內部分單位臨床應用均有較好的效果,學組應推薦謹慎應用,但建議應建立多中心大樣本的長期隨訪報告制度。關于髓芯減壓結合植入物的討論對于“干細胞移植”,由于該術式目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預防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還可以提高運動的協調性,增強假體的牢固程度。(3)本體感覺/平衡訓練如果方法適當,可避免或推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學組應推薦謹慎應用,但建議應建立多中心大樣本的長期隨訪報告制度。對ONFH的療效評價可分為臨床評價和影像學評價,臨床和影像學改變在同一患者并不完全同步,故應分別評價。有肯定療效,一般認為,非骨應用于臨床的截骨術包括內翻或外翻截骨、經股骨轉子旋轉截骨術等。該階段可利用氣壓治療儀預防下肢腫脹,在進行負重訓練時要注意區分不同的手術對負重要求的差別。(5)指導髖部注意事項。骨頭關節面及髖臼骨侵蝕等;此術式會為以后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帶來較大技術難度。自體骨移植可分為髖周帶血管蒂骨瓣手術創傷小、療效確切、手術方法容易掌握,專家組推薦使用。保留股骨頭手術方式還包括“微創關節清理術和閉孔神經切斷術”,該術式可減輕或消除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可延遲人工關節置換的時間,也不增加后期關節置換的難度。(3)慢性期:T1WI和T2WI均呈低信號。負重程度都從小劑量開始,視患者的適應情況增加。如果適當應用此方法,療效較佳。ONFH的治療方法不同,其康復訓練的方法也不盡相同。適用于ARCOⅡ期以上不同年齡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ARCOⅠ期:ONFH如果屬于無癥狀、另外,學術界對無癥狀的ONFH治療存在爭議,有研究認為對壞死體積大(>30%)、壞死位于負重區的ONFH應積極治療,不應等待癥狀出現。2不帶血運骨移植術應用較多的:經股骨轉子減壓植骨術、經股骨頭頸燈泡狀減壓植骨術等。植骨方法包括壓緊植骨、支撐植骨等。應用的植骨材料包括自體皮松質骨、異體骨、骨替代材料。此類手術未解決股骨頭血運障礙問題,術后塌陷機率較大,學組建議:壞死范圍較小時可以應用;壞死范圍較大時,慎用。

3截骨術將壞死區移出股骨頭負重區,將未壞死區移出負重區。應用于臨床的截骨術包括內翻或外翻截骨、經股骨轉子旋轉截骨術等。此術式會為以后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帶來較大技術難度。學組建議應慎用此療法。

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預防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還可以保留股骨頭手術方式還包括“微創關節清理術和閉孔神經切斷術”,該術式可減輕或消除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可延遲人工關節置換的時間,也不增加后期關節置換的難度。適用于ARCOⅡ期以上不同年齡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此外還有“髖關節融合術”對于體力勞動者病變晚期也有一定的適應癥。保留股骨頭手術方式還包括“微創關節清理術和閉孔神經切斷術”,帶血管自體骨移植髖周骨瓣移植及腓骨移植。髖關節周圍帶血管蒂骨瓣的選擇有多種:(1)帶旋股外側血管升支髂骨(膜)瓣轉移術;(2)旋股外側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轉子骨瓣轉移術;(3)帶旋股外側血管橫支的大轉子骨瓣轉移術;(4)帶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膜)瓣轉移術;(5)整個股骨頭甚至部分股骨頸都受到累及,可以橫支大轉子骨瓣聯合升支髂骨(膜)瓣再造股骨頭(頸);(6)髖關節后方入路的旋股內側血管深支大轉子骨瓣、臀上血管深上支髂骨瓣等(7)帶股方肌蒂骨瓣(柱)、帶縫匠肌蒂骨瓣(柱)。自體骨移植可分為髖周帶血管蒂骨瓣手術創傷小、療效確切、手術方法容易掌握,專家組推薦使用。為解決股骨頭支撐問題,在應用髖周帶血管蒂骨瓣時可聯合植入鉭金屬棒,可有效避免術后股骨頭塌陷,此方法中短期療效佳,長期療效有待確定。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的手術效果目前也較為肯定。如果適當應用此方法,療效較佳。4帶血管自體骨移植髖周骨瓣移植及腓骨移植。髖關節周圍帶血管蒂骨5人工關節置換術股骨頭一旦塌陷較重(ARCOIIIc、IV期),出現關節功能或疼痛較重,應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對50歲以下患者,可選用有限股骨頭表面置換。此類關節成形術為過渡手術,能為日后翻修術保留更多的骨質,但各有其適應癥、技術要求和并發癥,應慎重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對晚期ONFH有肯定療效,一般認為,非骨水泥型或混合型假體的中、長期療效優于骨水泥型假體。股骨頭壞死的人工關節置換有別于其他疾病的關節置換術,要注意一些相關問題:(1)患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或有基礎病需繼續治療,故感染率升高;(2)長期不負重、骨質疏松等原因導致假體易穿入髖臼;(3)曾行保留股骨頭手術,會帶來各種技術困難。5人工關節置換術股骨頭一旦塌陷較重(ARCO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選擇治療方案應根據壞死分期、患者年齡、患者對保留關節治療的依從性等全面考慮。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選擇治療方案應根據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一)不同分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選擇對于ARCO0期非創傷性ONFH,如果一側確診,對側高度懷疑ARCO0期,宜嚴密觀察,建議每6個月進行MRI隨訪。另外,學術界對無癥狀的ONFH治療存在爭議,有研究認為對壞死體積大(>30%)、壞死位于負重區的ONFH應積極治療,不應等待癥狀出現。學組推薦:髓芯減壓術或非手術治療手段聯合應用。ARCOⅠ期:ONFH如果屬于無癥狀、非負重區、病灶面積<15%,可嚴密觀察,定期隨訪;有癥狀或病灶>15%者,應積極進行保留關節治療,學組推薦:髓芯減壓術、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同時結合下肢牽引及藥物等治療。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一)不同分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選擇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ARCOⅡ期:ONFH尚未塌陷的患者,學組推薦:髓芯減壓術、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不帶血管的骨移植(壞死范圍小);ARCOIIIa、IIIb期:ONFH學組推薦采用各種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有限表面置換術治療。ARCOIIIc、IV期:ONFH患者中,如果癥狀輕、年齡小,可選擇保留關節手術,學組推薦:帶血管自體骨骨移植;其他患者可選擇表面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ARCOⅡ期:ONFH尚未塌陷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課件(同名710)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二)年齡因素與治療方案的選擇雖然關節置換術作為一項成熟和經典的骨科治療技術已經在髖關節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于55歲患者成骨能力差,血管條件也不如青壯年,保頭治療成功率相對較低,因此對于此年齡段ONFH病例,通常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但對于中青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應用人工關節置換遠期效果并不理想。

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二)年齡因素與治療方案的選擇對于年齡在20~40歲ONFH病例,由于患者活動量較大,應選擇即能保頭又不至于對可能進行的THA造成不利影響的治療方案。對于年齡在20~40歲ONFH病例,由于患者活動量較大,應學組推薦:髓芯減壓術或非手術治療手段聯合應用。(3)本體感覺/平衡訓練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預防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還可以提高運動的協調性,增強假體的牢固程度。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骨頭關節面及髖臼骨侵蝕等;(4)逐漸從仰臥位到坐位訓練(床頭搖高,醫生根據患者手術方式及術中情況確定角度,髖屈曲不超過90°),教會患者正確的下床方式(關節置換患者注意防止發生髖關節脫位)。專家建議主要采用ARCO分期,和Steinberg分期、參考Ficat分期。七療效評價及康復鍛煉但對于中青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應用人工關節置換遠期效果并不理想。(一)不同分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選擇CT及X線攝片可顯示股骨頭、頸或髖臼皮質骨侵蝕,關節間隙輕、中度變窄。(3)慢性期:T1WI和T2WI均呈低信號。5、制動與適當牽引ARCOI、II病例。六、治療方案選擇的原則但康復鍛煉總的原則是以改善功能障礙為基礎,其內容主要涉及髖周肌力減弱、關節活動度減少、站立平衡及關節本體感覺下降、步態異常及駕車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下降等。術前的功能鍛煉還包括學會正確使用拐杖和助行器、強調禁忌動作;有肯定療效,一般認為,非骨2、藥物治療適用于ARCO分期I、II期病例,消炎止痛劑,低分子肝素,阿侖磷酸鈉等可防止股骨頭塌陷,擴血管藥物也有一定療效。(4)重要肌群的牽伸訓練,包括股四頭肌、腘繩肌等,以保持關節活動范圍及柔韌性。對于中年處于ONFH較早期階段(無塌陷)應盡最大努力保頭,如髓芯減壓術、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如果處于ONFH中晚期,應結合患者主觀愿望及技術條件即可選擇保頭治療,也可以選擇創傷小又有退路關節置換術,如髖關節表面置換術。當決定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時,術前假體選擇應充分考慮二次翻修可能。學組推薦:髓芯減壓術或非手術治療手段聯合應用。對于中年處于O對于大于55歲病例,建議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對于高齡患者,視患者原日常活動狀況、髖部骨質情況、壽命長短的預期等因素而定。建議行雙極(三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及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對于大于55歲病例,建議行全髖關節置換術七療效評價及康復鍛煉

對ONFH的療效評價可分為臨床評價和影像學評價,臨床和影像學改變在同一患者并不完全同步,故應分別評價。臨床評價采用髖關節功能評分(如Harris評分、SF-36評分、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百分法進行療效評價等),應根據相同分期、相似壞死面積、相同的治療方法逐例評價。同時建議進行步態分析資料。七療效評價及康復鍛煉影像學評價可應用X線片,采用同心圓模板觀察股骨頭外形、關節間隙及髖臼變化。II期以內的病變評估應有MRI檢查資料。對于帶血運骨移植患者,如得到患者同意應進行DSA檢查,用來評價血運恢復情況。建議對每個ONFH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治療前后的髖關節情況,有助于評價不同病因、不同壞死時期、不同年齡、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有利于達成更規范治療ONFH的共識。影像學評價可應用X線片,采用同心圓模板觀察股骨頭外形、康復鍛煉

ONFH的治療方法不同,其康復訓練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康復鍛煉總的原則是以改善功能障礙為基礎,其內容主要涉及髖周肌力減弱、關節活動度減少、站立平衡及關節本體感覺下降、步態異常及駕車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下降等。功能鍛煉的核心是增強肌力、恢復關節活動范圍、改善步態及ADL能力并向患者宣教禁忌和出院指導等。功能鍛煉應該是必需的術前準備,治療師可以教會患者一些必需的訓練程序,如股四頭肌和臀肌的等長收縮、踝泵等;術前的功能鍛煉還包括學會正確使用拐杖和助行器、強調禁忌動作;還有頗為重要的一點是術前的有氧運動和呼吸訓練,以增加心血管功能及預防肺部感染等。術后康復由手術醫生、康復醫生、治療師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康復訓練應該從小劑量開始,循序漸進。鍛煉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訓練的反應、關節腫脹程度、切口引流量、疼痛程度等綜合判定增減運動量。康復鍛煉ONFH的治療方法不同,其康復訓練的方法也不盡相同1、術后常規的訓練流程可分為術后早期(術后1周內)、中期(術后2-8周)、后期康復(術后8-12周)。術后1周內(1)踝泵--緩慢、用力、全范圍屈伸踝關節。(2)股四頭肌及臀肌等長收縮。(3)三天后可開始CPM訓練。(4)逐漸從仰臥位到坐位訓練(床頭搖高,醫生根據患者手術方式及術中情況確定角度,髖屈曲不超過90°),教會患者正確的下床方式(關節置換患者注意防止發生髖關節脫位)。(5)指導髖部注意事項。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對髖關節內收、外旋或內旋加以限制。該階段可利用氣壓治療儀預防下肢腫脹,在進行負重訓練時要注意區分不同的手術對負重要求的差別。負重程度都從小劑量開始,視患者的適應情況增加。1、術后常規的訓練流程可分為術后早期(術后1周內)2、術后2-8周(1)髖關節周圍肌群力量性訓練(2)步態訓練,從助行器逐漸過渡到扶拐,并最終完成獨立行走(3)本體感覺/平衡訓練(4)重要肌群的牽伸訓練,包括股四頭肌、腘繩肌等,以保持關節活動范圍及柔韌性。2、術后2-8周3、術后8-12周(1)上下樓梯訓練,該訓練應先從上樓梯開始,并可逐漸增加臺階高度,在進行下樓梯訓練時要確定患側肌力的強度并在保護下進行。(2)ADL訓練(3)有氧訓練。(4)適當的運動選擇是必要的。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預防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還可以提高運動的協調性,增強假體的牢固程度。推薦的運動方式包括游泳、散步、固定自行車等。但過多過強的運動會導致危險并加重關節磨損。3、術后8-12周同時建議進行步態分析資料。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或有(一)股骨頭壞死的非手術治療建議行雙極(三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及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二)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不帶血管的骨移植(壞死范圍小);對于大于55歲病例,建議行全髖關節置換術骨頭關節面及髖臼骨侵蝕等;(一)具有類似X線改變疾病的鑒別診斷對ONFH的療效評價可分為臨床評價和影像學評價,臨床和影像學改變在同一患者并不完全同步,故應分別評價。術后康復由手術醫生、康復醫生、治療師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功能鍛煉的核心是增強肌力、恢復關節活動范圍、改善步態及ADL能力并向患者宣教禁忌和出院指導等。對于高齡患者,視患者原日常活動狀況、髖部骨質情況、壽命長短的預期等因素而定。(5)整個股骨頭甚至部分股骨頸都受到累及,可以橫支大轉子骨瓣聯合升支髂骨(膜)瓣再造股骨頭(頸);術前的功能鍛煉還包括學會正確使用拐杖和助行器、強調禁忌動作;(一)股骨頭壞死的非手術治療基礎病需繼續治療,故感染率但對于中青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應用人工關節置換遠期效果并不理想。組推薦采用各種帶血管自體骨移植術、有限表面置換術治療。成人股骨頭壞死診療標準專家共識治療方法較多,制定合理治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