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310313-六、施工組織設計目錄TOC\o"1-2"\u第1章工程概況 -84-第2章對主副壩填筑工程的分析及對策 -103-2.1工程特點 -103-2.2施工關鍵項目及施工對策 -104-第3章施工規劃 -109-3.1規劃原則 -109-3.2施工總目標承諾 -111-3.3施工規劃 -114-第4章施工組織機構及管理體系 -118-4.1施工組織機構及管理體系設置 -118-4.2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 -119-4.3管理機制 -124-第5章施工總平面布置 -128-5.1現場布置條件及原則 -128-5.2場地規劃 -129-5.3施工道路規劃 -131-5.4施工風、水、電系統布置 -131-5.5混凝土生產系統布置 -134-5.6施工輔助企業布置 -135-5.7試驗檢測系統布置 -136-5.8倉儲系統布置 -136-5.9其它設施 -138-第6章施工總進度計劃 -139-6.1編制原則及依據 -139-6.2施工進度計劃 -140-6.4關鍵線路重點項目進度保證措施 -142-6.5施工進度及工期保證措施 -144-第7章交通工程 -150-7.1交通概況 -150-7.2道路施工 -151-第8章壩體填筑料開采 -154-8.1料源概況 -154-8.2粘土料開采 -155-8.3風化料開采 -156-第9章施工控制測量 -161-9.1施工測量依據 -161-9.2控制測量 -162-9.3施工放樣測量 -166-第10章現場試驗與檢測 -167-10.1現場試驗、檢測規劃 -167-10.2現場碾壓試驗 -168-10.3試驗檢測與施工質量控制 -179-10.4粘土心墻檢測 -182-10.5壩殼料檢測 -182-10.6反濾料檢測 -182-10.7棱體檢測 -182-10.8灌漿質量檢測 -183-10.9砼質量檢測 -183-10.10生產性爆破試驗 -183-第11章施工導流與水流控制 -185-11.1施工導流說明 -185-11.2導流方式與導流標準 -185-11.3施工導流進度安排 -186-11.4導流圍堰施工 -186-11.5基坑抽排水 -190-12.1度汛說明 -191-12.2安全度汛分析 -192-12.3安全度汛措施 -193-第13章主、副壩清基 -195-13.1合同工程項目及工程量 -195-13.2壩基地形地質條件概況 -195-13.3大壩基礎清基施工 -196-第14章主、副壩壩基防滲工程 -197-14.1概況 -197-14.2混凝土灌漿蓋板 -197-14.3壩基灌漿施工布置 -199-14.4原材料與灌漿試驗 -201-14.5固結灌漿施工方法說明 -201-14.6帷幕灌漿施工方法說明 -204-14.7質量控制程序 -216-14.8質量控制措施 -217-14.9灌漿安全生產保證措施 -218-14.10灌漿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 -219-14.11雨季施工措施 -220-第15章主、副壩壩體填筑施工 -221-15.1概況 -221-15.2壩體填筑 -221-15.3填筑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227-第16章主、副壩面及壩頂工程施工 -227-16.1概況 -227-16.2壩面工程 -228-16.3壩頂工程 -234-第17章大壩觀測設施工程施工 -236-17.1觀測設施土建工程 -236-17.2觀測設備采購及安裝 -237-第18章施工機械設備配置 -239-18.1大壩清基土石方開挖機械設備 -239-18.2壩殼料開采及挖裝機械設備 -239-18.3粘土料開采及挖裝機械設備 -240-18.4填筑倉面作業機械設備 -240-18.5混凝土施工機械設備 -241-18.6運輸設備 -241-18.7試驗、檢驗設備 -242-18.8灌漿機械設備 -243-18.9壩基排水設備 -245-18.11輔助施工機械設備 -245-第19章質量保證體系及保證措施 -246-19.1質量目標 -246-19.2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及主要職責 -247-19.3質量保證計劃大綱 -247-19.4質量管理措施 -248-19.5質量保證技術措施 -257-第20章安全保證體系及保證措施 -263-20.1安全管理目標 -263-20.2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及主要職責 -263-20.3安全管理體系的規劃 -265-20.4安全管理制度及辦法 -265-20.5重要施工方案和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過程控制 -270-第21章環境保護及文明施工 -277-21.1環境保護保證體系 -277-21.2環境保護措施 -277-第22章附表 -285-附表一、擬投入本標段的主要施工設備表 -285-附表三、勞動力計劃表 -302-附表四:計劃開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進度網絡圖 303附表五:施工總平面圖 -306-附表六、臨時用地表 -308-第1章工程概況1.1工程特性1.1.1基本情況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跨東經98°05′~100°02′、北緯24°07′~25°52′之間,距省會昆明490公里,外與緬甸山水相連,內與大理、臨滄、德宏、怒江四州市相連,國境線長167.78公里。轄隆陽區、施甸縣、騰沖縣(2015年8月騰沖撤縣設市)、龍陵縣、昌寧縣共1區四縣,有70個鄉鎮和2個街道辦事處,國土面積19637平方公里,總人口256.9萬人,有世居少數民族13個,共27.6萬人,有華僑、僑眷、歸僑50多萬人,分布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云南著名的僑鄉。保山市地處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南端,境內地形復雜多樣,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點為騰沖縣境內的高黎貢山大腦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點為龍陵縣西南與潞西市交界處的萬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間,鑲嵌著大小不一的78個山間盆地。保山域內資源豐富,境內大小河流上千條,分屬瀾滄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024萬千瓦,可開發利用822萬千瓦;已探明礦產儲量的有44種,有169個地熱泉田,為全國第二大熱氣田。礦電、蔗糖、煙草、畜牧、林果、咖啡、茶葉已成為骨干產業,是全國最大的晾曬煙基地,居世界第3位,烤煙、香料煙走俏國內外市場;潞江壩小粒咖啡世界知名,騰越翡翠、龍陵黃龍玉、騰沖中成藥獨具特色。十二五期間最重要的任務和戰略舉措之一是“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堅持“穩糧調結構、增收惠民生、強基增后勁”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及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質量。按照“布局區域化、品種良種化、種養規模化、生產標準化、開發產業化、銷售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加快優勢特色農業發展。以提高耕地和改善農業灌溉條件質量為重點,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中低產田地、中低產林地改造,加快水源、城鄉飲水、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業灌溉、生態環境保護和江河堤防治工程建設,不斷提高全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到2015年末,實現種植業產值85億元以上,力爭農業增加值達到11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4%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840元,年均增長10%以上;全市水庫總庫容達到6.54億立方米,新增供水量1.76億立方米,供水能力達到11.1億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1萬畝,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到7.4%,全面解決城鄉居民飲水安全的問題。要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必須強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修建水利工程為基礎,合理配置水資源。潞江壩是保山市唯一的咖啡生產基地,也是主要熱帶水果基地和糧食作物主產區,改善該區域的水源條件、增加骨干蓄水工程,已成為“鞏固傳統產業、加快特色產業”的重要支撐條件,對促進全市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保山市人民政府批準的《云南省保山市小地方河及相關區域水資源利用規劃》【保政復[2012]97號文】站在全市的高度,針對怒江和龍川江流域特點,立足于區域內水資源和水利工程現狀,結合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和要求,提出在龍川江左岸支流——小地方河上游興建小地方水庫,以解決潞江鎮南片以及小地方河下游兩岸農業缺水灌溉問題。擬建的小地方水庫地處一區兩縣(隆陽區、騰沖縣、龍陵縣)結合部,壩址及庫區位于騰沖縣五合鄉境內,規劃灌區涉及隆陽區潞江鎮、騰沖縣五合鄉、龍陵縣龍江鄉和鎮安鎮,其中潞江鎮灌區面積最大。潞江鎮位于隆陽區西南部,距保山市區66公里,于2006年由原潞江傣族鄉和道街鄉合并而成。全鎮國土總面積756平方公里,轄27個村委會,284個村民小組。2013年末總人口73476人,其中:農業戶數16802戶,農業人口61437人;總耕地面積為10.72萬畝,糧食總產量53184噸,財政總收入14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00元。由于高黎貢山的阻擋,潞江鎮“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區域立體氣候特征十分明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其中潞江壩區屬干熱河谷氣候,壩子最高氣溫38.5℃,年平均降雨量776mm,適合咖啡、香料煙、甘蔗等熱帶經濟作物生長。小??Х纫云渖阄毒闳蛔u為“世界之冠”,香料煙品級可與土耳其香料煙相媲美,熱帶亞熱帶水果、三年芒果、龍眼等譽滿省內外,甘蔗高糖高產在國內享有盛名。五合鄉位于騰沖縣南部,鄉政府所在地距騰沖縣城42公里。全鄉國土總面積161.4平方公里,轄13個村委會,167個村民小組,114個自然村。2013年末總人口為35342人,其中農業人口33390人,年末總耕地面積17413畝,糧食總產量15182噸,鄉財政總收入11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07元。全鄉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為主。龍江鄉位于龍陵縣城北部,龍川江東岸,距縣城52公里。全鄉國土面積194.8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會,184個村民小組,2013年末總人口30508人,耕地面積2.8萬畝,糧食總產量1.6萬噸,公共財政收入為17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30元。鎮安鎮位于龍陵縣城北部,怒江西岸,距縣城23公里。全鎮國土總面積256.2平方公里,轄19個村委會286個村民小組。2013年末總人口43793人,總耕地面積為4.17萬畝,糧食總產量為2.1萬噸,公共財政收入19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90元。小地方水庫灌區范圍涉及潞江鎮、五合鄉、龍江鄉、鎮安鎮共四個鄉鎮(受益區為潞江鎮的東松、新城、筲箕寨、赧亢、白花共5個村委會及新城農場;鎮安鎮的戶怕村委會;五合鄉的整頂、騰朗兩個村委會;龍江鄉的幫煥和大漢壩兩個村委會)。截止2013年末,規劃灌區共有國土面積67.44km2,耕地面積4.42萬畝,社會經濟基本為農業,潞江鎮和鎮安鎮主要產業有糧食以及小粒咖啡、甘蔗、香料煙、水果等經濟作物;五合鄉和龍江鄉主要產業有糧食以及甘蔗、烤煙、油菜等經濟作物。2013年末灌區有集鎮和農村人口2.43萬人、大小牲畜2.43萬頭。灌區大部分位于半山區和臺階地,由于蓄水工程少,耕地主要靠年久失修的引水渠道灌溉,可供水量較小,農作物不能按時栽種,產量不高。小地方水庫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積1.27萬畝,改善灌溉面積3.15萬畝,同時解決灌區內2.29萬人和2.48萬頭牲畜人畜飲水,項目實施后當地農民收入將躍上一個新臺階。(1)興建小地方水庫,是改善潞江壩農村生產生活的條件,是新形式下水利發展的需要。潞江鎮2013年末有效灌溉面積為4.1萬畝,還有61.8%的耕地面積處于無水灌溉、完全靠天吃飯的狀況。怒江右岸壩灣河以南是潞江壩最缺水區域,現狀總耕地面積5.41萬畝,完全保證灌溉面積僅0.43萬畝,即便對現有水利設施續建配套和灌區節水改造后,2030年仍有1.89萬畝屬無水灌溉,有3.04萬畝屬不飽和灌溉,資源性缺水和工程缺水共存,迫切需要興建骨干蓄水工程來解決潞江壩區域的生產生活用水。(2)興建小地方水庫,是解決怒江右岸建庫條件先天不足的必要條件。地形條件,且左岸水資源比右岸更少,故也不具備跨江調水條件。怒江右岸從整個高黎貢山東側至潞江壩約5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基本沒有可建成稍具規模的骨干水庫條件,也極少有建小型水庫的庫盆地形條件,缺水現狀嚴重制約著潞江壩乃至保山市地方經濟的發展。(3)興建小地方水庫,是合理調配水資源、高效利用水資源的需要。潞江壩處于高黎貢山東側的背風坡,水資源匱乏,整個潞江鎮范圍內沒有興建骨干蓄水工程的地形條件,現狀農田灌溉以引水工程為主,引水工程無調節,枯期供水嚴重不足,導致了區域內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而高黎貢山西側處于迎風坡,水資源條件遠遠好于潞江壩,同時該區域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也明顯優于潞江壩,所以在優先保證本區用水后,將富余水量調往潞江壩灌溉使用是合理可行也是必要的。高黎貢山西側的小地方河上游具備建中型水庫的條件,其庫盆地形較好、地質滿足建庫要求、產水豐富、所處位置高、可控灌溉面積大。因此,《保山市小地方河及相關區域水資源利用規劃》根據“先本區,后引區”的原則,按“因地制宜、先近后遠、高水高用、自流供給、蓄引工程聯合、新老工程兼顧、中小工程結合、生活生產生態綜合考慮”的思路提出了供需水配置方案:即規劃在高黎貢山以西的小地方河上游興建小地方水庫作為區域重點骨干水源,首先保證水庫下游龍川江片用水后,富余水量調往潞江壩使用,另外再輔以新建其它小型蓄水工程作為區域水量補充。(4)興建小地方水庫,是緩解供需水矛盾、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小地方水庫規劃灌區現狀總耕地面積4.85萬畝(其中已建的那么水庫灌溉0.43萬畝,由于潞江壩耕地面積很多,可供水量有限,按以供定需原則確定小地方水庫的灌區范圍,面積為4.42萬畝)。其中怒江片(潞江鎮及鎮安鎮)3.8萬畝,龍江片(五合鄉及龍江鄉)1.05萬畝。規劃區內雖已建成蓄水工程有小(1)型水庫1座,小(2)型水庫1座,小壩塘7座,引水工程16件,農村小型人畜飲水管道23條,但區內水利工程基礎設施仍然較薄弱,蓄水工程不足,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低?,F狀區內各類水利工程灌溉總供水量1239萬m3,畝均可供水量280.3m3(龍江片299m3,怒江片274.2m3),畝均可供用水量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農村人畜生活總供水量71.3萬m3,人均可供用水量29.1m3(龍江片26.5m3,怒江片30.8m3)。2014年遭遇百年大旱,致使區內作物受災面積3.61萬畝,絕收面積1.71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650萬元;造成1.54萬人、1.85萬頭大小牲畜飲水困難,工程性缺水是區內的主要缺水形式,供水不足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由此可見在小地方河上游興建小地方水庫是非常迫切的。通過大量的前期工作,已探明工程區的水文、地質情況,為水庫的建設打下了基礎。小地方水庫庫區有保騰公路至小地方村的鄉村公路通過,可以滿足水庫建設的交通要求;供水可以取自小地方河上游;供電可以自騰朗村公所高壓線接入,距離不遠,具備建設條件。1.1.2水文擬建的小地方水庫位于龍川江左岸支流小地方河上游。水庫灌區涉及三縣四個鄉鎮,分屬龍川江和怒江兩大流域,以高黎貢山分水嶺為界,以東是怒江流域,以西是龍川江流域,兩流域降水和徑流差異較大。小地方水庫壩址控制徑流面積7.09km2,占小地方河全流域面積(29.7km2)的23.9%。水庫徑流區為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生物走廊帶,植被條件極好,水土流失量極少??萜趶搅髁空既昕偭康?6%;汛期徑流量占全年總量的84%,枯汛期來水量變化較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主要發生在6~10月。洪水具有歷時短、洪量相對集中、過程陡漲陡落等明顯的山區性小流域洪水的一般特性。小地方水庫設計年徑流依據小地方專用站資料進行分析,小地方專用站實測系列較短(僅有3年零7個月),通過龍陵氣象站同期月降水資料延長,采用的資料年限為1976~2014年共39年。設計洪水采用《云南省暴雨洪水查算圖表》、《云南省暴雨統計參數圖集》結合龍陵氣象站實測暴雨資料推求,入庫洪水由陸面洪水和庫面洪水組合而成;泥沙采用《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蝕現狀圖》估算;蒸發采用水量平衡法估算。經本階段復核,洪水、泥沙、蒸發、水位流量關系與可研一致,降水和徑流與可研相差不大,推薦維持采用可研階段成果,主要水文成果如下:(1)徑流小地方水庫各保證率的設計年徑流成果見下表。小地方水庫設計徑流成果表流域統計參數設計成果(萬m3)均值CvCs/Cv25%50%75%95%水庫下壩址15000.1921681148212991064(2)洪水小地方水庫設計洪水成果見下表。小地方水庫設計洪水成果表斷面名稱項目P=0.1%P=2%水庫下壩址洪峰(m3/s)71.351.224小時洪量(萬m3)145.996.9(3)泥沙小地方水庫多年平均來沙量為0.355萬噸,其中懸移質多年平均來沙量為0.296萬噸;推移質多年平均來沙量為0.059萬噸。(4)蒸發小地方水庫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807.0mm;陸面蒸發量為442.3mm;蒸發增損量為364.7mm。1.1.3工程地質本階段在可研地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野外勘察工作,其中:杻紐區鉆孔6個,取原狀土樣10組,壓(注)水試驗48段(次),標準貫入試驗15次,取鉆孔巖樣4組,開挖探井8個,探槽1條,取地下水及地表水水樣各1組。渠道工程區:鉆孔17個,取原狀土樣14組,壓(注)水試驗30段(次),標準貫入試驗17次。料場區:鉆孔5個,取大樣組6,擾動樣8組。前期及本階段完成的勘探工作量包括:鉆孔78個、探井162個、平洞2個、探坑14個,探槽2個,總進尺3746m;實測地質剖面53.85km;壓水實驗341段次、注水實驗83段次;原狀土樣48組、擾動樣46組、大樣14組、石樣18組、砂樣6組、礫樣6組、水樣2組。1.1.3.1區域地質及地震水庫工程區地處岡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皺系伯舒拉嶺—高黎貢山褶皺帶之瀘水—隴川褶皺束三級構造單元內,區域地質構造背景復雜,新構造運動強烈,地震活動頻繁。該水庫工程近場區及場區斷裂構造發育,區域構造穩定性差。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0g,地震動參數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又據《保山市小地方水庫地震環境和地震動參數專題研究報告》,工程場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22g。1.1.3.2庫區地質(1)具備成庫的水文工程地質條件,但工程地質條件較復雜,庫盆挾持于區域性斷層F11、F14之間,兩條斷層均以南北向延伸,F11(瀘水~瑞麗大斷裂)位于東部近于分水嶺地帶,與庫盆直線距離約180~590m;F14位于西部近于分水嶺地帶;兩條斷層均距庫盆有一定的距離,均未切割庫盆。初步分析水庫蓄水后產生誘發地震的可能性較小。(2)庫盆為一近南北向伸展的山間侵蝕構造小盆地,無較大的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庫盆區以相對隔水的片麻巖構成,經勘察及初步分析,F1(11)、F2(14)均為壓扭性阻水斷層,其斷層破碎帶及影響帶不存在滲漏及滲透穩定問題,對工程影響不大。庫區內地層巖性以下古生界高黎貢山群(Pzgl)片麻巖為主,為隔水層,水庫周邊出露地下水位高于水庫正常蓄水位,庫區局部為沼澤地,水文地質封閉條件良好,具備蓄水地質條件,不存在水庫向低鄰谷永久滲漏問題。庫區右岸單薄河間地塊的地下分水嶺與地表分水嶺一致,且地下水位高于水庫正常蓄水位,不會產生滲漏,不存在滲透變形破壞問題,對工程無影響。(3)主壩近壩庫岸多為巖質邊坡,回水線內庫岸會產生小塌方,預測塌岸高度約1~3m,寬5~20m,塌岸影響范圍內主要為林地,影響有限。(4)水庫存在一定的淤積,但不嚴重。淤積物主要來源于水庫上游地表沖刷及水庫蓄水后邊岸再造所產生的淤積物。(5)庫區無礦產分布,無文物古跡,庫岸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通暢,水庫建成后不易產生浸沒問題。1.1.3.3壩址區地質(1)進行了均質土壩、風化料分區壩和粘土心墻風化料壩三種壩型比較,根據料源、壩址區工程地質條件,結合大壩適應性等考慮,本階段主副壩代表壩型推薦工程量及投資相對較低的粘土心墻風化料壩。以Ⅰ#、Ⅲ#風化料場之風化料(花崗片麻巖強~弱風化帶)作為壩殼料;以Ⅱ#土料場之粉質粘土及粘質粉土作為心墻防滲體土料。(2)主壩:兩岸邊坡整體穩定,全風化帶較厚。經判別主壩壩基、主副壩之間的山體片麻巖全風化帶會產生過渡型滲透變形破壞。主壩左壩肩全風化帶3.43~12.89m(2174.76~2151.65m高程)以上粉土層產生液化,其它地段均不產生液化。建議對壩址迎水坡清除表層3~4m,用強風化片麻巖風化料回填碾壓進行壓重處理。右岸地下水對混凝土具弱酸性腐蝕及重碳酸型弱腐蝕,河水對混凝土具弱酸性腐蝕及重碳酸型中等腐蝕。(3)副壩:古河床段、左岸坡及左壩肩段2165.0m高程以下為第四系上更新統沖洪積砂卵礫石夾砂壤土堆積,經判別不會產生滲透變形破壞,不會產生液化。右壩肩全風化帶淺部粉土層(2157.9m高程以上)會產生液化,其它地段不產生液化。左右兩岸片麻巖全風化帶不會產生滲透變形破壞。(4)主、副壩壩基、壩肩及主副壩之間山坡段,上部均存在壩基滲漏及繞壩滲漏,估算壩基滲漏、繞壩滲漏總滲漏量為2261.4m3/d,年總滲漏量為82.3萬m3,占總庫容1043萬m3的7.9%,應進行防滲處理。(5)輸水(導流)1#全線均穿過下古生界高黎貢山群(Pzgl)片麻巖。洞體多位于強風化片麻巖中,地下水位以下。隧洞線總長的16.68%為“Ⅲ”類圍巖,長60m;73.86%為“Ⅳ”類圍巖,長265.6m;9.46%為“Ⅴ”類圍巖,長34m;圍巖不穩定,開挖后需及時支護,全洞襯砌。進、出口洞臉現狀邊坡基本穩定,開挖后進口巖體完整性好,出口巖體較破碎。應加強護砌。陡坡段中部有強風化基巖裸露,其傾向與地形坡向近于一至,對邊坡穩定不利,建議采用錨桿處理,錨固深度5~6m,加強護砌,開挖邊坡1:0.5~1:0.75。出口消能段兩岸多有強風化基巖裸露:邊坡基本穩定,抗沖刷性較好。河槽下伏強風化片麻巖,抗沖刷性中等,建議采用鋼筋混凝土護砌,開挖邊坡1:0.3~1:0.5。整個閘門井地層巖性均為下古生界高黎貢山群(Pzgl)片麻巖。井體多位于全~強風化帶中,屬極不穩定的Ⅴ類圍巖至不穩定的Ⅳ類圍巖;閘室置于弱風化片麻巖中,屬局部穩定性差的Ⅲ類圍巖,基礎穩定。(6)輸水2#輸水隧洞,最大埋深約150m,洞身穿越高黎貢山山脈及寬達100m的區域性F1(11)斷層破碎帶,F1(11)斷層破碎帶以西基巖巖性為下古生界高黎貢山群(Pzgl)片麻巖,F1(11)斷層破碎帶以東基巖巖性為時代不明(M)花崗片麻巖。隧洞進、出口邊坡現狀條件下基本穩定,開挖后邊坡穩定性差,應加強襯砌。隧洞圍巖以極不穩定和不穩定的Ⅴ-Ⅳ類圍巖為主,部分為局部穩定性差的Ⅲ類圍巖,其中“Ⅲ”類圍巖段長100m占12.10%;“Ⅳ”類圍巖段長371.3m占43.17%為;“Ⅴ”類圍巖段長358m占44.77%為;隧洞開挖后需及時支護,全洞襯砌。出口消能段由覆蓋層及強~弱風化花崗片麻巖組成,覆蓋層抗沖性能差,應做好防護處理。(7)溢洪道沿線主要出露PZgl全~強風化片麻巖,進口及平坡段位于全風化片麻巖中,抗沖刷性差,其承載力及強度基本可滿足地基不均勻沉降及抗滑穩定要求,需加強開挖邊坡的護砌及防滲處理工程措施。陡坡段均位于強風化片麻巖中,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下部多有強風化基巖裸露,抗沖刷性較好,但片麻理傾向與地形坡向近于一至,對邊坡抗滑穩定不利,但片麻理傾角大于地形坡度角,邊坡基本穩定。巖體閉合裂隙發育,建議采用錨桿處理,錨固深度5~6m,加強護砌工程措施。(8)壩址區邊坡工程地質:樞紐區壩肩邊坡、壩基開挖邊坡、壩周輪廓線開挖邊坡、溢洪道邊坡、隧洞進、出口邊坡多開挖于殘坡積層和全強風化帶,以土質邊坡和巖土混合邊坡為主,穩定性差~不穩定,開挖邊坡易坍塌滑坡,應采取分臺、放緩邊坡、擋墻、錨固、掛網噴護等工程措施處理。1.1.3.4輸水干渠地質布置輸水干渠四條,總長42.48km,均盤山布置,沿線出露地層以下古生界變質巖和時代不明變質巖以及新生界第四系殘坡積層為主,次為古生界地層,巖性主要為片麻巖、安山花崗片麻巖、頁巖、砂巖、板巖、白云質灰巖、石英砂巖夾粉砂巖、粘土、粉土及粘土夾砂礫石等。4條干渠沿線沖溝發育,地形復雜,局部發育小規?;麦w,大部分段自然邊坡基本穩定。渠道開挖邊坡包括土質邊坡、巖土混合邊坡及巖質邊坡,自然邊坡及渠基穩定性為中等穩定—基本穩定。4條干渠由于巖石風化較深,以土質渠道為主,次為巖質渠道,土渠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為抗沖刷和滲透穩定問題,對穩定性較差的渠段應放緩開挖邊坡并加強支護,渠道需進行全斷面防滲襯砌。整頂干渠楊梅坡隧洞長0.233km,均為極不穩定的Ⅴ類圍巖,應加強支護。白花干渠郝亢梁子隧洞長0.376km,以不穩定的Ⅳ類圍巖為主,其次為極不穩定的Ⅴ類圍巖,巖性軟弱,圍巖變形大,開挖過程中應及時支護處理。1.1.3.5天然建材已查明修建小地方水庫所需要的各類天然建筑材料的儲量、質量和開采技術條件。大壩填筑土料及風化料儲量、質量滿足設計要求,開采運輸方便,推薦大壩采用粘土心墻風化料壩型,以Ⅰ#風化料場之風化料(花崗片麻巖強~弱風化帶)作為壩殼料,以Ⅱ#土料場之粉質粘土及粘質粉土作為心墻防滲體土料。工程建設所需要的石料、砂料、混凝土粗骨料需外購??傮w來講,小地方水庫工程建設所需要使用的天然建材運距較遠,工程建設成本相對較高。(1)心墻防滲料:選擇兩個防滲土料場比較后推薦采用位于水庫西南方向家松樹附近Ⅱ#土料場;該料場地形平緩,開采條件較好,運距約12km;料場坡殘積層厚4.5~7.8m,為磚紅色、褐紅色粉質粘土、粘質粉土、含礫粘質粉土,下伏基巖巖性為上第三系上新統芒棒組中段花崗片麻巖;有用料為坡殘積層,質量滿足心墻防滲土料設計要求,儲量約29.48萬m3。(2)風化料:選擇了3個風化料場比較,推薦Ⅰ#風化料場為主料場,Ⅲ#風化料場為備用料場。Ⅰ#風化料場位于水庫壩址下游左岸(鵝頭山),運距約3.5km,有用料為強—弱風化花崗片麻巖,儲量約76.9萬m3,儲量、質量滿足風化料要求。Ⅲ#風化料場位于水庫壩址上游左岸,運距約3.0km,有用料為強—弱風化花崗片麻巖,儲量約83.7萬m3,儲量、質量滿足風化料要求。另Ⅰ#風化料場的弱風化花崗片麻巖質量、儲量可滿足主、副壩排水棱體堆石料的需要。(3)石料、砂料:工程區巖體風化帶深且存在不均勻性,砂石料缺乏,樞紐區塊石料到石頭山料場外購,砂礫料到五合砂礫場外購。石頭山石料場位于騰沖縣城以西的石頭山,到水庫壩址運距65km,巖性主要為灰色花崗片麻巖、灰色安山花崗片麻巖,巖石致密堅硬,有少量氣孔,其次為黑灰色安山巖,儲量大于500萬m3,質量滿足規范要求。五合砂礫料場位于水庫南西方向龍川江邊,到水庫運距25km,巖性主要為石英砂,砂、礫料年產量大于10萬m3,質量滿足規范要求。排水棱體堆石料從鵝頭山石料場(Ⅰ#風化料場產地)自采使用,到水庫運距3.5km,巖性主要為弱風化花崗片麻巖,儲量和質量滿足規范要求。干渠沿線天然建材極為缺乏,整頂和幫煥干渠塊石料到石頭山石料場外購,平均運距分別為55km、60km;砂礫料需到龍江五合砂料場外購,平均運距分別為15km、20.0km。新城和白花干渠塊石料及砂礫料統一到大紅山砂礫石料場外購,平均運距分別為15km、20.0km,大紅山石料場位于潞江鎮小平田南西方向,巖性為泥盆系石灰巖,巖石致密堅硬,塊石料可采儲量大于100萬m3,年產砂料量20~25萬m3,質量滿足規范要求。(說明:風化料是本工程的主要筑壩材料,其質量和儲量必須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同時為降低工程造價,保證投資指標的合理性,料場運距也不能太遠。小地方水庫處于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周邊,料場的選擇極為困難,勘察單位前后歷經3年在水庫壩址周邊做了大量查尋和勘探工作,僅推薦的Ⅰ#和Ⅲ#風化料場質量和儲量滿足本工程設計要求,運距也較短,但兩個料場均位于二級公益林范圍內??紤]到小地方水庫樞紐區周邊均為二級公益林,初設階段,設計單位進一步擴大勘察范圍,但均沒有查尋到能滿足工程設計要求的壩殼料。進一步外延后,只能到石頭山采石場、大紅山采石場、或青樹寨砂石料場購買壩殼風化料,但運距均較遠,將導致總工期和總投資都大幅增加,多方面綜合考慮后,初設階段仍然推薦開采鵝頭山風化料場)1.2工程布置與主要建筑物1.2.1工程等級及標準按《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規定,本工程為中型水庫工程,工程等別為Ⅲ等。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攔河壩、溢洪道、輸水兼導流隧洞、輸水隧洞)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渠系建筑物為5級;臨時建筑物為5級。水庫正常運用洪水標準為P=2%(50年一遇洪水),非常運用洪水標準為P=0.1%(1000年一遇洪水)。建筑物消能防沖設計洪水標準取P=3.33%(30年一遇)。輸水渠道渠首及交叉建筑物設計洪水標準取1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取20年一遇。依據《保山市小地方水庫地震環境和地震動參數專題研究報告》,工程區地震動參數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2g,水庫基本烈度為Ⅷ度,工程抗震設防烈度亦為Ⅷ度。1.2.2工程總布置經可研階段綜合比較后推薦下壩址方案,本階段對選定的下壩址方案進行壩型、軸線、渠線選擇與比較,擇優選定工程總體布置形式如下:(1)小地方水庫工程由樞紐工程、輸水渠系工程兩部分組成。其中樞紐建筑物由主壩、副壩、輸水(導流)1#隧洞、輸水2#隧洞、溢洪道組成;輸水渠系工程由新城干渠、白花干渠、整頂干渠和幫煥干渠組成。(2)主壩壩址位于小地方自然村以南約2km,壩址河床高程2105m。副壩布置于主壩左岸低矮埡口。輸水(導流)1#隧洞布置于主壩左岸,由北向南穿過左岸山體輸水至水庫下游的龍江片。輸水2#隧洞布置于近壩庫區左岸,由西向東穿過高黎貢山輸水至怒江片,出口布置于戶沖河上游右岸。溢洪道布置于副壩右壩肩。(3)本階段攔河壩進行粘土心墻風化料壩和風化料分區壩、均質壩三種壩型方案比較,選用投資相對較低的粘土心墻風化料壩。(4)本階段主壩、副壩分別進行了兩條軸線方案比較,根據工程量和投資,結合壩基防滲情況及其它建筑物的布置選定Ⅴ—Ⅴ′軸線作為主壩推薦壩軸線,Ⅵ—Ⅵ′軸線作為副壩推薦壩軸線,(5)主壩右岸地形零亂,1#隧洞只宜布置于左岸,在主壩左岸對1#隧洞選擇了兩條軸線比較,軸線1雖然比軸線2稍長(增加26m),但其出口地質條件優于軸線2,故選用軸線1(Ⅷ——Ⅷ′)方案。1#隧洞為閘前有壓閘后無壓,導流與輸水共用,平面為折線形布置,立面為龍抬頭直井結構形式布置。(6)根據2#隧洞的功能定位,其只能布置在近壩庫區左岸;本階段對2#隧洞選擇了兩條軸線比較,軸線1雖然比軸線2稍長(增加43.4m),但其進口地質條件優于軸線2,本著施工簡單和安全的原則,本階段選用軸線1方案。2#隧洞為閘前有壓閘后無壓,平面為直線形布置,立面為平洞結構形式布置。(7)本工程的溢洪道只宜布置在副壩右壩肩相對理想;本階段對溢洪道選擇了兩條軸線比較,軸線1雖然比軸線2稍長(增加35.5m),但從地形條件、地質條件、開挖后形成的高邊坡情況來看,軸線1相對更優,故本階段選用軸線1方案。溢洪道為折線無閘正槽開敞式,采用底流消能,利用小地方河天然河道退水。(8)新城干渠、白花干渠從輸水2#隧洞出口(高黎貢山以東)的戶沖河干流上建壩取水;整頂干渠、幫煥干渠從輸水(導流)1#隧洞出口下游小地方河上分別建壩取水。其中:新城干渠沿戶沖河左岸盤山布置,全長9.8km,主要用于戶沖河以北潞江壩片農田灌溉;白花干渠沿戶沖河右岸盤山布置,全長14.85km,主要用于戶沖河以南潞江壩片(涉及潞江鎮和鎮安鎮)農田灌溉,新城和白花干渠首部共用1個取水壩(新白1#)。整頂干渠沿小地方河右岸盤山布置,全長9.2km,主要用于騰沖縣五合片農田灌溉;幫煥干渠沿小地方河左岸盤山布置,全長8.63km,首部位于整頂干渠1#取水壩下游2.1km處,主要用于灌溉龍陵縣龍江片灌區。為有效利用區水,渠道所經較大河流增建區間取水口。(9)為盡量減少投資和工程占地,四條干渠均是在現有小渠道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和延長,總體渠線方案沒有較大比選余地,對于老渠道段經水力計算復核能滿足要求的不作處理,不能滿足要求的在原渠道位置拆除重建或是加高渠堤處理;對于渠道延長段的線路本階段作了進一步比選和優化。A、新城干渠前段進行了新建1.7km和擴建電站溝3.67km兩個方案比選,根據地質條件和施工難易程度,選用新建1.7km方案。B、白花干渠赧亢梁子段進行了隧洞和明渠兩個方案比選,窩子寨河段進行了倒虹吸和明渠兩個方案比選,根據地質條件、施工難易程度以及運行管理情況等方面綜合比較,赧亢梁子段選用隧洞方案,窩子寨河段選用倒虹吸方案。C、整頂干渠楊梅坡段進行了隧洞和明渠兩個方案比選,從運行管理及節約用地方面考慮,選用隧洞方案。D、幫煥干渠基本是沿著原有渠線進行擴建,沒有太多比選余地。1.2.3主要建筑物1)攔河壩:主壩:主壩壩型為粘土心墻風化料壩,壩頂高程2162.00m,壩頂長214.6m,壩頂寬6.0m,壩高60.0m。壩頂上游側設1.2m高防浪墻。心墻填筑料為褐紅色~磚紅色粉質粘土及粘質粉土,心墻頂部高程2161.40m,頂部寬度3m。心墻上下游坡比均為1:0.25。心墻上游側設2m厚混合砂反濾過渡層,心墻下游側設2m厚混合砂及2m厚碎石進行反濾保護。上游設三級變坡,坡比依次為1:2.25、1:2.5、1:2.75,變坡處設2.0m寬戧臺,采用120mm厚砼預制塊護坡,下游設三級變坡,坡比依次為1:2.1、1:2.25、1:1.5(排水棱體),變坡處設2.0m寬戧臺,下游壩坡設固土框格植草護坡,固土框格為C20混凝土結構。下游壩腳設一堆石棱體,堆石棱體高21.3m(地面以上高18m),頂部寬3.0m,頂部高程2106.0m。副壩:副壩壩型為粘土心墻風化料壩,壩頂高程2162.00m,壩頂長179.0m,壩頂寬5.0m,壩高25.0m。壩頂上游側設1.2m高防浪墻。心墻填筑料為褐紅色~磚紅色粉質粘土及粘質粉土,心墻頂部高程2161.40m,頂部寬度為3m。心墻上下游坡比均為1:0.25。心墻上游側設2m厚混合砂反濾過渡層,心墻下游側設2m厚混合砂及2m厚碎石進行反濾保護。上游設一級變坡,坡比為1:2.25,采用120mm厚砼預制塊護坡,下游設二級變坡,坡比依次為1:2.1、1:1.5(排水棱體),棱體頂部設3.0m寬戧臺,下游壩坡設固土框格植草護坡,固土框格為C20混凝土結構。下游壩腳設一堆石棱體,堆石棱體高9.8m(地面以上高7.0m),頂部寬3.0m,頂部高程2148.0m。主、副壩心墻建基于全、強風化基巖以下0.5m;壩殼建基于全、強風化基巖上。經判別主壩左壩肩全風化帶3.43~12.89m(2174.76~2151.65m高程)以上會產生液化,結合壩體清基,采取心墻基礎范圍內的液化層全部挖除,壩殼基礎范圍內的液化層部分挖除后,壩體壓重處理措施。副壩右壩肩全風化帶淺部粉土層3.1m(2157.9m高程)以上產生地震液化,采取全部清除處理,然后壓重處理。主壩壩基及主副壩之間山體存在上部滲漏問題,需進行防滲處理。設計防滲邊界為:頂界為正常蓄水位上0.5m,底界以進入相對隔水層(q≤5Lu)以下5.0m,右邊界以地下水位與正常蓄水位交點為界,左邊界以副壩右壩肩截水槽交點為界。推薦主壩壩基、主副壩之間的山體進行整體防滲帷幕灌漿方案,2/3壩高(2142.0m高程)以上為單排帷幕,孔距1.5m;其下為雙排帷幕,孔距2.0m,排距1.2m。左、右壩肩延伸段及主副壩之間的山坡段利用自然蓋重灌漿。主壩壩基上下游各設2排固結灌漿孔,排距1.2m,孔距3.0m,孔深6.0m,與帷幕灌漿孔呈梅花型布置。防滲帷幕灌漿總長427m,其中蓋重板灌漿段227.5m,自然蓋重灌漿段帷幕長119.5m,施工不開挖灌漿平臺。各種灌漿及檢查孔共688孔,總進尺11778m。副壩壩基上部滲漏,需進行防滲處理,采用明挖回填粘土截水槽。截水槽左邊界以地下水位與正常蓄水位交點為界,右邊界以截水槽與主、副壩之間的防滲帷幕交點為界,底界進入全風化基巖(相對隔水層q≤10Lu)0.5m為界,防滲全長167m。壩殼填筑料選用Ⅰ#風化料場,位于水庫南東方向,運距約3.5km,為花崗片麻巖,取大樣8組,試驗結果表明該風化料質量指標滿足規范要求。心墻料場選用Ⅱ#土料場,位于水庫壩址南西方向家松樹村附近,運距約12.0km,心墻土料為褐紅色~磚紅色粉質粘土及粘質粉土,其下部基巖為新生界上第三系上新統芒棒組中段花崗片麻巖、粗玄巖(N2m2)地層,取擾動土樣28組,現場試驗樣52組,實驗結果表明該土料具有較好的防滲性及填筑性。所選壩殼土料折算干密度rd=1.704g/m3;心墻土料設計干密度rd=1.215g/m3,最優含水量37.38%。工程區砂、石料相對缺乏,需外購。經取樣試驗分析,各組數據滿足規程和規范技術要求。儲量豐富滿足工程所需。2)輸水(導流)1#隧洞:1#隧洞布置于主壩左岸,平面為折線形,隧洞為閘前有壓閘后無壓,導流與輸水結合。輸水隧洞全長415.0m(平距),導流專用段長22.0m,輸水與導流共用段長412.5m。設計輸水流量0.6m3/s,施工期導流最大下泄流量13.9m3/s,無壓流時隧洞最大安全下泄流量為12.3m3/s。導流專用段由進口明渠段、洞身段組成,全長22m,其中:明渠段長5m,洞身段長17m。導流進口底板高程2115.00m,進口明渠斷面為矩形,寬2.4~4.0m,高1.5~2.4m,采用M7.5漿砌石襯砌,洞身段為2.4x2.4m方型漸變為直徑1.8m的圓型,采用C25鋼筋混凝土襯砌。導流結束后下放封堵閘門,對導流專用洞身段采用C25埋石混凝土封堵。輸水1#隧洞由進口豎井段、有壓段、閘門井段、無壓段、出口段組成,全長415.0m(平距),其中:進口豎井段長5.3m,洞身段長354.3m,出口段長55.4m。輸水1#隧洞進口底板高程2123.10m,進口設2.0×1.0m攔污柵(三面進水);豎井底板高程2114.68m,豎井為矩形斷面,采用C25鋼筋砼結構,襯砌厚0.5m。有壓洞段長152.0m,斷面形式為圓形,洞徑1.8m,襯砌厚40cm,C25鋼筋砼結構;閘門井段長6.3m,閘門底板高程2110.88m,井高54.12m,閘門井斷面為矩型,其外型尺寸6.3×4.2m,襯砌厚0.6m,C25鋼筋砼澆筑,井內分別設檢修、工作閘門各一道,尺寸均為1.2×1.2m;閘門井頂部設134m2啟閉機室。無壓洞段長196m,底坡1/50,斷面為1.5×1.8m(寬×高)城門洞型,過水斷面凈寬1.5m,直墻高1.367m,拱高0.433m。C25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襯砌厚度0.35m。出口段包括陡槽和消力池。陡槽段長39.5m,邊墻高1.8~2.0m;消力池長15.9m,深1.0m;均為C25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襯砌厚度0.4m。為保證下游生態用水和龍江片區人畜飲水,順隧洞底部埋設一根鍍鋅鋼管(管徑DN325)出通至隧洞出口,長202m,出口分兩岔,一岔接人畜飲水管,另一岔下放生態流量,并設置DN325和DN200閘閥控制。設計對隧洞頂拱120度范圍的襯砌體外延進行回填灌漿,灌漿孔排距為3.0m。根據地質條件,隧洞開挖全斷面支護,Ⅲ類圍巖區采用錨桿掛網噴混凝土支護,Ⅳ類和Ⅴ圍巖采用鋼支撐支護,Ⅳ類圍巖鋼支撐間距為60cm,Ⅴ類圍巖鋼支撐間距為40cm。豎井井身全斷面進行掛鋼筋網澆筑混凝土固壁設計,固壁混凝土厚0.25m。3)輸水2#隧洞:2#隧洞布置于近壩庫區左岸,為直線無壓洞,設計輸水流量1.3m3/s,由進口段、有壓洞段、豎井段、無壓洞段、出口段組成,全長840m(平距),其中洞身段長819.3m。進口段長10m,斷面為矩形,寬2.4~4.8m,高1.5~2.4m,采用M7.5漿砌石襯砌。隧洞進口底板高程2123.20m;進口設2.4×3.3m攔污柵。有壓洞段長97m,斷面形式為圓形,洞徑1.8m,襯砌厚40cm,C25鋼筋砼結構。閘門井段長6.3m,閘門井底板高程2122.23m,井高42.77m,閘門井斷面為矩型,其外型尺寸6.3×4.2m,襯砌厚0.6m,C25鋼筋砼澆筑,井內設檢修閘門、工作閘門各一道,尺寸均為1.2×1.2m,豎井頂部設134m2啟閉機室。無壓洞段長716m,底坡1/100,斷面為1.5×1.8m(寬×高)城門洞型,過水斷面凈寬1.5m,直墻高1.367m,拱高0.433m。C25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襯砌厚度0.35m。出口段包括陡槽、消力池。陡槽段長5.0m,邊墻高2.0m;消力池長5.7m,深1.0m。C25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襯砌厚度0.4m。為保證下游潞江片區人畜飲水,順隧洞底部埋設一根鍍鋅鋼管(管徑DN245)出通至隧洞出口,長720m,出口設置一個DN245閘閥控制出流。設計對隧洞頂拱120度范圍的襯砌體外延進行回填灌漿,灌漿孔排距為3.0m。根據地質條件,隧洞開挖全斷面支護,Ⅲ類圍巖區采用錨桿掛網噴混凝土支護,Ⅳ類和Ⅴ圍巖采用鋼支撐支護,Ⅳ類圍巖鋼支撐間距為60cm,Ⅴ類圍巖鋼支撐間距為40cm。豎井井身全斷面進行掛鋼筋網澆筑混凝土固壁設計,固壁混凝土厚0.25m。4)溢洪道:溢洪道布置于副壩右壩肩,為折線形正槽開敞式,全長320.18m(平距),由進口段、控制段、直線段1、漸變段、直線段2、轉彎段、直線段3、陡槽段、消力池段和尾水段組成。溢洪道控制段為駝峰堰,堰頂高程2159.55m??刂贫伍L6.0m,寬3.0m,堰頂邊墻高2.3m,C25鋼筋混凝土襯砌。最大下泄流量10.6m3/s。在控制段布設梁板式C25混凝土交通橋,交通橋寬4.3m,長6.0m。直線段、漸變段、轉彎段:槽寬3.0m漸變為2.0m,邊墻高2.3m漸變為1.5m。C25鋼筋混凝土襯砌。陡槽段:槽寬2.0m,邊墻高為1.25m,C30鋼筋混凝土襯砌。消力池和尾水段:消力池長為20.0m,寬由2.0m擴散到3.0m,池深3.0m,邊墻高3.80mC30鋼筋混凝土襯砌;尾水段寬3.0m,邊墻高0.8m,采用M7.5漿砌塊石襯砌。溢洪道開挖邊坡采用C20混凝土網格梁掛網噴錨,網格梁相交結點位置采用Φ25中空注漿錨桿錨固,錨桿長度3.0m和5.0m交替布置。5)輸水工程:新城干渠:為盤山渠道,從2#隧洞出口高黎貢山以東的戶沖河干流中游段建壩取水,沿戶沖河左岸布置,主要用于戶沖河以北潞江壩片農田灌溉;由取水樞紐、砌石渠道及沿線交叉建筑物組成。渠道全長9.8km,設計流量1.07m3/s~0.47m3/s;有2.3km(1+700~4+000)為已建成的丙寅大溝,現狀過水流量基本能滿足設計要求,不作處理;本次新建段長7.5km,設計為矩形斷面,斷面凈寬1.0~0.5m,凈高1.0~0.7m,全線M7.5塊石三面襯砌,M10砂漿抹面。其中5+390~6+650在新城街道穿行,設計采用壓力管道輸水,管軸線全長1254m,鋼管內徑為DN500mm,鋼管壁厚8mm。布設兩個取水壩,均為漿砌石重力壩,1#取水壩(戶沖河取水壩,與白花干渠共用)最大壩高6.0m,壩頂長30.4m,溢流壩堰頂寬1.2m,溢流段長14.0m,取水閘底板高程1014.5m。2#取水壩(取芭蕉林河區間水)最大壩高5.27m,壩頂長26.8m,溢流壩堰頂寬1.0m,溢流段長17.5m,取水閘底板高程1000.63m。另外根據渠道情況,沿線布置渡槽4座、拱涵6座、涵洞2座、人行及農用橋梁15座、分水閘及節制閘4道、陡坡建筑物3件。白花干渠:為盤山渠道,從2#隧洞出口高黎貢山以東的戶沖河干流中游段建壩取水(與新城干渠共用首部取水壩),沿戶沖河右岸布置,主要用于戶沖河以南潞江壩片(涉及潞江鎮和鎮安鎮)農田灌溉;由取水樞紐、砌石渠道及沿線交叉建筑物組成。渠道全長14.85km,設計流量0.43m3/s~0.31m3/s;前段1.435km為新建;中間段5.07km為已建成的鎮安大新溝,老溝局部地段過水流量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采用C20混凝土加高渠堤方式處理;后段8.345km為新建;本次新建段共長9.78km,設計為矩形斷面,斷面凈寬0.8~0.5m,凈高0.9~0.8m,全線M7.5塊石三面襯砌,M10砂漿抹面。布設3個取水壩,均為漿砌石重力壩,其中1#取水壩(取戶沖河水)與新城干渠共用;3#取水壩(取芒老塘河區間水)已建成滿足取水要求;新建2#取水壩(取赧亢河區間水)最大壩高6.5m,壩頂長19.88m,溢流壩堰頂寬2.1m,溢流段長10.0m,取水閘底板高程1000.5m。另外根據渠道情況,沿線布置輸水隧洞1件(長376m)、倒虹吸1件(軸線長220.36m)、拱涵6座、泄洪槽4座、人行及農用橋梁21座、分水及節制閘4道、陡坡建筑物1件。整頂干渠:為盤山渠道,從1#隧洞出口下游的小地方河干流建壩取水,沿小地方河右岸布置,主要用于騰沖縣五合片農田灌溉;由取水樞紐、砌石渠道及沿線交叉建筑物組成。渠道全長9.2km,渠道設計流量0.50m3/s~0.30m3/s;前段3+660km為已建成的黃草嶺大溝,已三面漿砌石襯砌(勾縫),老溝局部地段過水流量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采用C20混凝土加高渠堤方式處理。3+660~5+977為斷面很小的土渠,視為新建,本次新建段長5.54km。設計為矩形斷面,斷面凈寬0.7m,凈高0.8~0.6m,全線M7.5塊石三面襯砌,M10砂漿抹面。布設3個取水壩,均為漿砌石重力壩,1#取水壩(取小地方河水)最大壩高4.7m,壩頂長22.08m,溢流壩堰頂寬1.0m,溢流段長13.0m,取水閘底板高程1928.1m;2#取水壩(取石湘河區間水)最大壩高5.3m,壩頂長30.25m,溢流壩堰頂寬1.0m,溢流段長17.4m,取水閘底板高程1680.1m;3#取水壩(取大箐河區間水)已建成,滿足取水要求。另外根據渠道情況,沿線布置隧洞1件、涵洞1座、拱涵2座、泄洪槽6座、渡槽1座、人行便橋及農用橋梁11座、分水及節制閘3道、陡槽和消力池3件。幫煥干渠:為盤山渠道,從1#隧洞出口下游的小地方河干流建壩取水,沿小地方河左岸布置,主要用于龍陵縣龍江片農田灌溉;由取水樞紐、砌石渠道及沿線交叉建筑物組成。渠道全長8.63km,其中新建段長7.8km,設計流量0.20m3/s;設計為矩形斷面,斷面凈寬0.5m,凈高0.6~0.5m,全線M7.5塊石三面襯砌,M10砂漿抹面。取水壩(取小地方河水)位于整頂干渠1#取水壩下游2.1km處,設計為漿砌石重力壩,最大壩高2.9m,壩頂長19.72m,溢流壩堰頂寬1.0m,溢流段長13.0m,取水閘底板高程1733.3m。另外根據渠道情況,沿線布置泄洪槽9座、公路及農用橋梁16座、分水及節制閘6道、陡槽1件、取水口1件。1.2.4邊坡工程邊坡工程包括主壩、副壩、溢洪道和輸水(導流)1#隧洞、輸水2#隧洞進出口開挖邊坡。主、副壩開挖邊坡坡比為1:1,上下游開挖坡面采用M7.5漿砌石和草坪護坡;壩頂兩端開挖邊坡采用混凝土固土框格及草坪護坡。輸水(導流)1#隧洞、輸水2#隧洞進出口邊坡采用分臺開挖,開挖坡比為1:1~1:0.75,坡面采用錨桿+掛網噴C20混凝土護坡處理措施。溢洪道最大邊坡高約20m,邊坡采用分臺開挖,開挖坡比為1:1.5~1:0.75,坡面采用錨桿+掛網噴C20混凝土護坡處理措施。1.2.5交通工程水庫壩址距騰沖縣城56km,距保山111km。新建永久公路3.3km、擴建永久公路3.0km,路面寬均為4.5m混凝土路面;新建施工臨時公路29.0km、擴建臨時公路4.5km,路面寬均為3.5m泥結石路面。1.2.6工程安全監測大壩安全監測系統包括需要自動監測的19個浸潤線監測點;2個滲流量監測點;3個視頻監控點。主壩體滲流監測共計布置測壓管4排13支,另在大壩下游設三角堰1個,監測大壩滲流總量。主壩沉降位移觀測點共設36個點,其中觀測標點16個,觀測基點10個,校核基點10個。設庫水位觀測水位計一套,總水尺41m。副壩體滲流監測共計布置測壓管3排9支,另在大壩下游設三角堰1個。沉降位移觀測點共設25個點,其中觀測標點13個,觀測基點6個,校核基點6個。大壩浸潤線監測采用細井浮子式傳感器。滲流自動監測點采用超聲波水位傳感器。采集終端主站設在水庫分中心站,選用系列模擬量輸入模塊組成。傳感器到采集終端之間必須敷設接續線纜。監控點布置在大壩右肩一個,大壩上游側一個,下游一個點,共計3個監控點。大壩監測設備:主要是測壓管水位計、信號收集器、編碼收發設備機、攝像頭等,要求運行穩定、價格適中。分中心站設備:主要是服務器、計算機終端、供電設備(穩壓電源、蓄電池)、打印機、避雷器等。1.3施工組織設計1.3.1施工條件和料場選擇小地方水庫對外交通線路發達,運輸便利。樞紐區施工用電可從騰朗村村公所用10kv輸電線路接入使用,輸水渠道沿線有較多村寨,用電可就近接入。施工生產、生活用水可直接從就近河道或溝箐取用。粘土料、風化料和堆石料采用當地材料,從指定料場自行開采,其它用料均外購。本工程各部位使用的主要材料選用詳見下表。小地方水庫工程主要材料選用表工程名稱工程用料選用料場料場所在地平均運距(Km)備注主(副)壩心墻料Ⅱ#土料場整頂家松樹12自采風化料Ⅰ#風化料場鵝頭山3.5自采(需爆破)反濾料五合砂場五合龍江邊25外購(需篩分拌合)堆石料Ⅰ#風化料場鵝頭山3.5自采(需爆破)粗骨料五合砂場五合龍江邊25外購細骨料五合砂場五合龍江邊25外購輸水(導流)1#隧洞塊石料石頭山采料場中和65外購粗骨料五合砂場五合龍江邊25外購細骨料五合砂場五合龍江邊25外購輸水2#隧洞塊石料石頭山采料場中和67外購粗骨料五合砂場五合龍江邊27外購細骨料五合砂場五合龍江邊27外購白花干渠塊石料大紅山采石場潞江壩20外購粗骨料大紅山采石場潞江壩20外購細骨料大紅山采石場潞江壩20外購新城干渠塊石料大紅山采石場潞江壩15外購粗骨料大紅山采石場潞江壩15外購細骨料大紅山采石場潞江壩15外購整頂干渠塊石料石頭山采料場中和55外購粗骨料五合砂場五合龍江邊15外購細骨料五合砂場五合龍江邊15外購幫煥干渠塊石料石頭山采料場中和60外購粗骨料五合砂場五合龍江邊20外購細骨料五合砂場五合龍江邊20外購1.3.2施工導流導流標準:枯期導流標準按P=10%設計,汛期導流標準按P=5%設計。結合工程布置情況,采用輸水1#隧洞兼顧導流,經調算,枯期導流和汛期導流的最大下泄流量分別為5.88m3/s、13.9m3/s。汛期度汛方式:汛期用攔河壩作為度汛壩體,輸水1#隧洞作為導流泄洪建筑物。度汛壩體頂部高程為2129.60m,壩高27.6m,度汛壩體填筑量為29.26萬m3??萜谠谏嫌尾贾脟叨妊矗斔?#隧洞導流泄洪。上游枯期度汛圍堰堰頂高程為2118.6m。上游枯期圍堰高11m,長14.42m,頂寬8.0m,上游坡比1:2.75,下游坡比1:2.25,由防滲粘土心墻和片麻巖強~弱風化土料填筑,填筑量為4062m3。根據地形結合建筑物布置情況,不必設置下游圍堰。導流結束后下放封堵閘門,對導流專用段采用C25埋石混凝土封堵。輸水渠系工程取水壩規模較小,根據工程布置及地形條件,取水壩施工采用土石圍堰分期擋水,利用河道及沖沙閘分期導流。導流洪水標準為枯期(12~4月)5年一遇。1.3.3主體工程施工(1)料場開挖:粘土料采取分層開挖,由推土機配合1.2m3挖掘機挖裝;風化料采用從上至下分臺開采,需爆破,1.2m3挖掘機挖裝。(2)攔河壩工程施工:先清基、后灌漿、然后筑壩,開挖、填筑采用機械施工,人工配合,開挖棄渣運往棄渣場集中堆放。帷幕灌漿采用分段定點制漿和供漿方式,在兩壩肩分設制漿和灌漿系統。(3)溢洪道工程施工采用機械施工,人工配合,開挖棄渣運往棄渣場集中堆放。(4)輸水導流隧洞工程施工采用機械施工,人工配合,需爆破,出渣采用輕軌礦車人工推出碴料的方式,棄渣運往棄渣場集中堆放。隧洞開挖后及時采取安全支護措施(錨桿掛網噴砼或鋼支撐)。隧洞回填灌漿采用集中制漿和供漿的方式。(5)輸水渠道工程施工采取分段施工方式,開挖主要采用小型挖裝機械,人工配合,棄渣運往指定渣場集中堆放。砌筑和回填以人工為主。1.3.4施工總布置(一)施工條件:1)場外交通:對外交通線路發達,運輸便利。2)場內交通:利用現狀鄉村公路及進庫永久公路作為紐帶布置場內施工公路。①樞紐工程區:擴建進庫永久公路1.0km,新建場內永久公路1.3km,擴建土料場永久公路2.0km,新建土料場永久公路2.0km,新建施工臨時公路7.0km;進庫和場內公路路基寬6.0m,土料場和臨時公路路基寬5.0m。②輸水工程區:渠道開挖平臺兼做臨時施工道路,另需新建施工臨時公路22.0km,擴建臨時公路4.5km;路基寬4.0m。3)生產、生活用水直接引周邊山箐水自流供給。樞紐區施工用電由龍江邊變電站高壓線接入,并架設10kv永久輸電線路16.0km至施工區,安裝5臺施工變壓器;輸水工程區施工用電部分可從附近村寨搭接至施工現場,部分需配置60kw柴油發電機。(二)場地布置根據地形條件、工程子項目分布情況,工程區共布置21個棄碴場,其中樞紐工程區3個、料場1個、輸水工程區17個。施工總布置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以方便施工及管理為原則,結合水土保持要求,施工布置時兼顧環境保護。施工分區劃分為3個大區,14個小區。第2章對主副壩填筑工程的分析及對策2.1工程特點1、整個工程布置緊湊、結構復雜、工程量大,施工作業面較為狹窄,施工布置難度較大。2、本合同大壩填筑量大,填筑時段相對集中,施工強度高,壩體填筑施工是本工程的重點和關鍵。3、砂石骨料供給量大,運距較遠,要求較高。2.2施工關鍵項目及施工對策2.2.1本工程難點、重點及關鍵項目通過現場勘察及施工招標文件分析,本工程的難點項目為大壩截水槽開挖、壩基灌漿。大壩截水槽開挖是本工程施工中的難點項目,由于河床較窄,兩岸坡較陡,開挖深度又深,平均在8~15m左右,使截槽開挖一定的難度,同時截槽又是整個大壩防滲的關鍵部位,截水槽清挖不徹底,會導致庫水沿砼蓋板與基面接觸面滲透,引起滲流破壞,導致壩體失穩。本工程的重點為現場施工規劃,小地方水庫壩址區為深切河谷,兩岸坡較陡,河道狹窄,施工工程量較大,施工項目較多,有溢洪道砼工程、壩基清挖工程、基礎處理工程、滑坡體處理工程等,各項目之間穿插搭接頻繁,材料和所使用機械設備各不相同,工序流程各異,開始施工時施工設備又較多,道路、滲水、排水等諸多方面影響又大,如施工規劃不科學不合理,將直接影響大壩正常施工,因此施工現場規劃是本工程施工中的重點。本工程的關鍵項目是攔河壩防滲體施工及風化料的爆破開采,大壩防滲體為壩基防滲帷幕灌漿和粘土心墻。小地方水庫攔河壩基礎帷幕灌漿工程量較大,帷幕較深,灌漿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壩能否正常蓄水,是施工質量控制中的關鍵項目。粘土心墻填筑也是攔河壩施工中質量控制的關鍵項目,心墻填筑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壩能否正常運行。本工程心墻料料源較遠,距攔河壩填筑區約2km,土料運輸時間相對較長,土料的質量控制難度較大,同時土料開采范圍較大,垂直方向上質量差異較大,土料開采運輸質量直接影響到心墻填筑質量,因此心墻料的填筑是本工程心墻質量控制的關鍵。風化料爆破開采是小地方水庫攔河壩工程又一關鍵項目,小地方水庫攔河壩風化料填筑量較大,總需求量為222.22萬m3,度汛壩風化料填筑量為35.5萬m3。風化料填筑的施工強度較高,要求風化料的供料相對也較高,風化料的爆破開采也就是確保大壩按期填筑的關鍵作業項目,能確保風化料爆破開采順利進行,也就確保了大壩填筑的順利進行。2.2(1)、截水槽開挖施工對策截水槽開挖分兩個工作面平行進行,即兩岸坡各作一個工作面。兩岸坡的開挖受地下水影響較小,可直接進行開挖,右岸坡開挖時,對H6滑坡體進行嚴格控制,開挖前可對H6滑坡體進行預先卸載,開挖過程中盡量避免爆破作業,采用液壓破碎錘對孤石或巖塊等進行破碎后再進行開挖,左岸坡的開挖作業可按正常作業進行。河床部位的開挖,開挖前先挖井對地下水進行抽排,然后再形成基坑,在基坑形成過程中,及時挖集水井抽排基坑滲水。(2)、現場協調施工對策小地方水庫工程強度較高,作業層面較多,填筑料運輸距離較遠,施工管理區域分散,施工中必須加強協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才能確保工程施工順利進行。1)科學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施工進度,盡量避免多項目的交叉施工。2)施工設備配備留有余量,關鍵、重點機械、設備采用新設備或較新設備;3)加強作業倉面協調管理,嚴格交接班制度,責任到人,上一班的事不拖到下一班;4)在交通重要路口,設置交通協管理人員,指揮車安全有序行駛。路面派專人維護維修,確保運輸通暢。5)加強技術管理,確保施工中出現的施工難題及時有效解決;6)加強遠程通信聯系,確保管理體系運轉順暢、及時、有效。7)實行多作業面平行施工,減少施工交叉;作業面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錯開,避免施工相互影響,提高工作效率。8)施工道路全部采用泥結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治安調查面試題及答案
- 山西警察學院《臨床寄生蟲學檢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客戶反饋與產品改進策略試題及答案
- 新能源汽車行業創新要素分析試題及答案
- 火災中化學物質的特性與應對試題及答案
- 心理測試題圖及答案
-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策略的考核試卷
- 構建樂理考試核心能力體系試題及答案
- 教育教學反思與實際問題策略試題及答案
- 四年級數學(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DB+3309+T+106-2024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數據分類分級規范
- 主觀幸福感量表SWB
- 2024年新正電工技術服務限公司招聘273人(內蒙古)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可編程控制器應用實訓》一平臺在線形考(形成任務7)試題及答案
- 電子政務概論-形考任務5(在線測試權重20%)-國開-參考資料
- 古代小說戲曲專題-形考任務2-國開-參考資料
- 走進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師范大學
- DG∕TJ 08-2220-2016 橋梁水平轉體法施工技術規程
- 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低段單元作業設計方法
- 手術室不良事件警示教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