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專題復習實詞推斷方法文言文專題復習實詞推斷方法1一.字形分析法即根據漢字的構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聲、會意)來猜測字詞的意義。文言文實詞推斷方法完美課件2舌牙木魚舌牙木魚3形聲字:晴形旁:表示事物的類別聲旁:主要起標聲的作用形聲字:晴形旁:表示事物的類別聲旁:主要起標聲的作用4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這種造字法叫會意。會意字:從表示兩人前后相隨
武從止,從戈。據甲骨文,人持戈行進,表示要動武,也有維護和平之意。本義:勇猛;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5爬上高樹遠眺偵察,預警放哨輔助相貌互相動作偏指一方,可譯為“你”“我”“他”觀察,審察爬上高樹遠眺輔助相貌互相動作偏指一方,可譯為“你”“我”“他
示例:例1:“振長策而御宇內。”(賈誼《過秦論》)
例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庖丁解牛》)示例:例1:“振長策而御宇內。”(賈誼《過秦論》)7解釋下列紅字的含義:
1、貧民雖平價不能糴。(北京卷)2、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糴(dí)糧食。(全國I)3、二月賣新絲,五月糶(tiào)新谷。解答:糴——買進糧食;糶——賣出糧食;比——靠近,挨著;((比肩接踵,比鄰而居,鱗次櫛比)解釋下列紅字的含義:解答:糴——買進糧食;8
結論:⑴用“貝”
作偏旁的字與“錢財”有關。例:①撫軍亦厚賚成名。
《六國論》②窮餓無聊(依賴,寄托),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
《指南錄后序》
⑵用“纟”作偏旁的字與“絲織品、繩索”有關例:
①一曲紅綃不知數《琵琶行》②夜縋而出,見秦伯《燭之武退秦師》③自縊于庭樹﹙購:懸賞,重金收買﹚﹙綃:絲織品﹚(縋: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往下吊)(賚lài:賞賜)(縊:上吊)結論:⑴用“貝”作偏旁的字與“錢財”有關。⑵用“纟”作9C.景公與陳無宇……誅封(慶封,地名)誅:殺掉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語言結構,來推斷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意義。下面列舉一些課內實詞與成語的中某些詞的含義一一構成同義的現象。2、找并列成分(哪個詞跟哪個詞并列)例4: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即根據漢字的構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聲、會意)來猜測字詞的意義。凡“馬、牛、羊、犭、鳥、蟲”等與有關;(以,對應“用”,被任用)因遺策——因循守舊因(循):沿襲②今以蔣氏觀之,猶信(《捕蛇者說》)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安徽卷《萬貞文先生傳》)例3:秦王還柱而走。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語言結構,來推斷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意義。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一心一意)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伏”通“服”,佩服)2、找并列成分(哪個詞跟哪個詞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個詞跟哪個詞并列)張蒼罷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竇廣國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1)天臺生(人名)困暑,夜臥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yáng)于前。(浙江卷)譯:天臺生熱得難受。晚上躺在蚊帳里面,童仆拿著扇子在前面給他扇涼.
(2)母哭罵曰:“汝殺吾兒,欲劙lí頸以塞責耶!”(浙江卷)譯:他繼母哭著罵他說:“你殺死我的兒子,想砍自己的頸子來搪塞嗎?”(3)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瀆不復通船,縣官劉僧秀愍mǐn其窮老,下瀆(小渠)水與之。(節選自《宋書·郭原平傳》)形聲。從心,敃(mǐn)聲。本義:憂患;痛心的事。憐惜。C.景公與陳無宇……誅封(慶封,地名)誅:殺掉(1)天10結論凡形旁從“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詞義與有關;凡“馬、牛、羊、犭、鳥、蟲”等與有關;凡“讠(言)、忄(心)”與有關,“辶(辵)、彳(行)”“扌”等與
有關;兵器人的行為動物類心理兵器人的行為動物類心理11
可見字形對于推斷詞義有比較大的作用。通常來說,凡:形旁從“禾”與五谷有關;從“皿”與器具有關;從“阝(fǔ)”與地名或高地有關;從“求”與毛皮關;從“隹(zhuī)”與鳥雀有關;從“系”與捆綁有關;從“攴(pū)”與敲擊關;從“歹”與死亡有關,從“月”與肉有關,從“頁”與首有關,從“目”與眼有關。總之,根據字形推斷出詞的大概意義范疇,再根據上下文,就可以確定詞的具體含義。
可見字形對于推斷詞義有比較大的作用。通常來121、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3.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
4.王以和為誑,而刖(yue)其左足。學以致用——字形推斷法田地繩索瞎
,雙目失明
砍學以致用——字形推斷法田地繩索瞎,雙目失明砍13二、結構分析法
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講究對仗(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象很多,甚至采用互文的修辭格),在這些句子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相反或相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二、結構分析法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講究對仗(排比句、14
利用文言句法特點推斷。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語言結構,來推斷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意義。這些對應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反,相對,相近(相同)。例如:①方其破荊州,下江陵②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③奉之彌繁,侵之愈急下—破,攻破須臾—終日,片刻彌—愈,更加利用文言句法特點推斷。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15①追亡逐北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③通五經,貫六藝④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
(亡—北,逃亡者)(憂勞—逸豫,安逸享樂)(通—貫,通曉)(腰—腰戴)①追亡逐北(亡—北,逃亡者)(憂勞—逸豫,安逸享樂)(通—貫16⑤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⑥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像奔騰的駿馬險固的地方⑦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同“無”,與“有”相對。⑤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像奔騰的駿馬險固的地方⑦生之有時而用之亡17⑧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⑨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屈原列傳》以,對應“用”,被任用
⑧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18
黨同伐異——伐,攻擊;夙興夜寐——夜,晚;寤寐求之——寐,睡覺;避重就輕——就,不躲避接近、趨向黨,偏袒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夙,早;興:起來;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寤,醒來含義相反相對:不躲避接近、趨向黨,偏袒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19“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1、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阿諛逢迎剛正不阿(奉承、迎合奉承)(公權)議論政事時不迎合奉承皇上。再如:“今主上幼沖,賊臣虎踞,雄才奮用之秋也”,其中“沖”按常見義比較費解,如果由它的鄰居“幼”字來幫助的話,則迎刃而解,可以推斷是“”的意思。可見字形對于推斷詞義有比較大的作用。責—要求對人或對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全國I)(憂勞—逸豫,安逸享樂)《指南錄后序》⑨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一心一意)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全國I)1、找并列結構(看哪部分與哪部分并列)步驟:分析成分→推斷詞性→推測詞義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改變)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黨,偏袒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一心一意)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成語(猜一猜)求全責備——民殷國富——登峰造極——文過飾非——扶危濟困——“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成語(猜一猜)求全責備——20
1、找并列結構(看哪部分與哪部分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個詞跟哪個詞并列)3、比較推斷詞義。結構分析法小結:1、找并列結構(看哪部分與哪21二、結構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象很多,在這些句子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相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二、結構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22
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我們可據之進行判斷。如:1.“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
這句話前后正好語意相對,由此,可推斷“亡”與“有”的意思也應相對,當“無”講。另外,有時亦可借助整齊的句式,先推斷出一個詞的詞性,進而推斷出這個詞的正確意思。2.“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中“固”的含義:可根據句式整齊這一特點。由“地”推出“固”也應為名詞,可譯為“險固的地勢”。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23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4、追亡逐北(亡、北對應,均為潰敗。常用“敗北”,北即敗)5、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對應“用”,被任用)6、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腰”與“戴”對應,動詞,腰戴)7、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字義同“滅”字)
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24
求全責備——求,民殷國富——富,登峰造極——登,文過飾非——飾,扶危濟困——扶,比肩接踵——接,以成語為例責—要求
對人或對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
殷—富裕造—登上,到達文—掩飾
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濟—扶助比—緊接著,緊挨著含義相同相近:以成語為例責—要求對人或對人做的事情要25
黨同伐異——伐,攻擊;夙興夜寐——夜,晚;寤寐求之——寐,睡覺;避重就輕——就,欲蓋彌彰——彰,不躲避接近、趨向不掩蓋彰顯黨,偏袒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夙,早;興:起來;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寤,醒來含義相反相對:不躲避接近、趨向不掩蓋彰顯黨,偏袒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26
1、找并列結構(看哪部分與哪部分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個詞跟哪個詞并列)3、比較推斷詞義。結構分析法小結:1、找并列結構(看哪部分與哪27三、語境推斷法
語境可分為句子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所謂內部語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所謂外部語境就是針對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語境,即上下文的語言環境。三、語境推斷法語境可分為句子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28
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軍皆呼萬歲。
《史記·田單傳》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是否正確?
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視。
需要“老弱女子”“巡視”城樓嗎?不合語境,應釋為“登上”。高考題鏈接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29②句中的“應”和“對”連用,都處于謂語動詞的位置上,動作對象為“諸侯”,而“對”為“回答”之意,故“應”為“
”。①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②(屈原)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①的“應”搭配對象為節拍之“節”,“應節拍”即為“隨著節拍、和著節拍”,可釋為“”。隨著,和著應答②句中的“應”和“對”連用,都處于謂語動詞的位置上,動作對象30
1
齊武成帝子瑯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一心一意)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帝每面稱之曰:“此黠兒也,當有所成。”2陳萬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善事人,賂遺外戚許、史,傾家自盡,尤事樂侯史高。
阿諛奉承、鉆營取巧聰明1齊武成帝子瑯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一3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崔杼相之 相:輔佐B.扌豕
lì(攭)
崔杼之子 扌豕:挑撥C.景公與陳無宇……誅封(慶封,地名)誅:殺掉D.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與:結交答案是C,解釋為“討伐(慶封)”(北京卷)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北京卷)32四、語法分析法(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推斷詞義)
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相比,句子的語法結構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裝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定)主語+狀語+謂語+(定)賓語”的順序排列的。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定語大多由代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介賓短語充當等。
步驟:分析成分→推斷詞性→推測詞義四、語法分析法(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推斷詞義)文言文與33“明”是主語,“察”是謂語,若將“明”解為“明亮”則搭配不當,應理解為“
”才正確。1將軍身披堅執銳從句子成分看,“堅”“銳”分別充當“披”和“執”的賓語,動賓如何搭配?“堅”解“
”,“銳”解“
”才能搭配。堅硬的盔甲銳利的兵器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視力“明”是主語,“察”是謂語,若將“明”解為“明亮”則搭配不當34信譽相信①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兵車行》)②今以蔣氏觀之,猶信(《捕蛇者說》)③信義著于四海(《赤壁之戰》)④今行而無信(《荊軻刺秦王》)確實信物信譽相信①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兵車行》)確實信物35全國卷第11題。對下列句子中紅色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大人清白,不審于何得此絹審:知道。C.自放驢,取樵炊爨cuàn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質(胡質)信:使者。答案:C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樵”作“取”的賓語,應為名詞,指柴草。高考鏈接全國卷第11題。答案:C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樵”作“取”的賓361.后有以良家子(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鎮武川者,遂家焉。(安徽卷)2.有運餉官以棄運(押運)走,道死,其孫以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安徽卷《萬貞文先生傳》)這個官員的孫子通過賄賂請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3.條其言,書于褒城驛屋壁真題體驗家:定居道:在路上;退:使……退下,趕走“整理”1.后有以良家子(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鎮武川者,遂家焉。(安37四、字音(通假)推斷法
有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時,根據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則,從通假角度考慮,從聲旁或形旁角度出發,以另一個可能與之相通的字代入試試來推斷詞義。四、字音(通假)推斷法有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38課本回顧例1:“贏糧而景從”(《過秦論》)例2: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例3:秦王還柱而走。例4: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文言文實詞推斷方法完美課件39學以致用①崔家顧人刺我,請以聞。②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③昌宗從旁趣說(人名),使速言。④眾皆伏泰(孫泰)之義。(“顧”通“雇”,雇傭)(“翼”通“翌”,第二天)(“趣”通“促”,催促)(“伏”通“服”,佩服)學以致用①崔家顧人刺我,請以聞。(“顧”通“雇”,雇傭)(“40例如:“曹操之眾遠來疲敝”中的“敝”,根據它與“疲”相鄰的特點,可以推斷出它的意思也是“”。再如:“今主上幼沖,賊臣虎踞,雄才奮用之秋也”,其中“沖”按常見義比較費解,如果由它的鄰居“幼”字來幫助的話,則迎刃而解,可以推斷是“”的意思。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語素合成的,它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偏義復詞,一是同義復詞。偏義復詞,用義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是起陪襯作用;同義復詞是同義復用。六、鄰詞推斷法疲勞年幼例如:“曹操之眾遠來疲敝”中的“敝”,根據它與“疲”相鄰的特41
考一考:鄰詞推斷法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②聞大王有意督過之《鴻門宴》③成益愕,急逐趁之《促織》④冀幸君之一悟,俗(風俗風氣)之一(全)改《屈原列傳》考:敲打過:責備趁:追趕幸:希望考一考:鄰詞推斷法考:敲打過:責備趁:追趕幸:希望42七、聯想推斷法七、聯想推斷法431、聯想課文推斷法
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進之布指算,不爽。B.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C.公父母春秋高D.鄧愈鎮江西,數延見。E.張蒼罷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竇廣國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1、聯想課文推斷法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442、聯想成語對應法
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的意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語后,便可以根據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去推斷出某一些文言實詞的詞義。2、聯想成語對應法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的意義,我45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殫精竭慮。殫、竭:盡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不倫不類。
倫:類夫晉,何厭之有——
貪得無厭。
厭:同“饜”,滿足使弈秋(人名)誨二人弈——
誨人不倦。
誨:教導、指導今姑貸汝嚴懲不貸---寬恕,饒恕因遺策——因循守舊
因(循):沿襲女也不爽,士貳其行爽:差錯
下面列舉一些課內實詞與成語的中某些詞的含義一一構成同義的現象。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463、牛刀小試
異日,(公權)與周樨xī同對,論事不阿,樨為惴恐,公權益不奪,帝徐曰:“卿有諍[zhèng]臣風,可屈居諫議大夫。”開成三年,轉工部侍郎。解釋加點的詞并翻譯劃線的句子阿諛逢迎剛正不阿(奉承、迎合奉承)(公權)議論政事時不迎合奉承皇上。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改變)3、牛刀小試異日,(公權)與周樨xī同對,論事不阿,473、雙音聯想法3、雙音聯想法48八、代入檢驗法(還原法)
即將題目中的解釋當作正確的用法,看它在句中和文中是否都通順。1(全國卷Ⅱ
)對下列句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布匿濮陽周氏。匿:隱瞞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為郎中。拜:授官。
D.諸將皆阿呂后意。阿:迎合。“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於楚。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陽周氏。”
A.隱藏
八、代入檢驗法(還原法)即將題目中的解釋當作正確4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先生贖而歸之歸:歸還。B.慶禮躬至其境躬:親自C.遂罷鎮兵五千人罷:撤去D.都督趙文翙(huì)政理乖方乖:背離高考真題原文:父友馮侍郎躋仲諸子沒入勛衛家,先生贖而歸之。《萬貞文先生傳》答案:A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高考真題原文50課堂回顧語境分析法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鄰詞推斷法成語對應法字形分析法代入檢驗法合體拆分法課堂回顧語境分析法51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好好學習52文言文專題復習實詞推斷方法文言文專題復習實詞推斷方法53一.字形分析法即根據漢字的構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聲、會意)來猜測字詞的意義。文言文實詞推斷方法完美課件54舌牙木魚舌牙木魚55形聲字:晴形旁:表示事物的類別聲旁:主要起標聲的作用形聲字:晴形旁:表示事物的類別聲旁:主要起標聲的作用56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這種造字法叫會意。會意字:從表示兩人前后相隨
武從止,從戈。據甲骨文,人持戈行進,表示要動武,也有維護和平之意。本義:勇猛;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57爬上高樹遠眺偵察,預警放哨輔助相貌互相動作偏指一方,可譯為“你”“我”“他”觀察,審察爬上高樹遠眺輔助相貌互相動作偏指一方,可譯為“你”“我”“他
示例:例1:“振長策而御宇內。”(賈誼《過秦論》)
例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庖丁解牛》)示例:例1:“振長策而御宇內。”(賈誼《過秦論》)59解釋下列紅字的含義:
1、貧民雖平價不能糴。(北京卷)2、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糴(dí)糧食。(全國I)3、二月賣新絲,五月糶(tiào)新谷。解答:糴——買進糧食;糶——賣出糧食;比——靠近,挨著;((比肩接踵,比鄰而居,鱗次櫛比)解釋下列紅字的含義:解答:糴——買進糧食;60
結論:⑴用“貝”
作偏旁的字與“錢財”有關。例:①撫軍亦厚賚成名。
《六國論》②窮餓無聊(依賴,寄托),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
《指南錄后序》
⑵用“纟”作偏旁的字與“絲織品、繩索”有關例:
①一曲紅綃不知數《琵琶行》②夜縋而出,見秦伯《燭之武退秦師》③自縊于庭樹﹙購:懸賞,重金收買﹚﹙綃:絲織品﹚(縋: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往下吊)(賚lài:賞賜)(縊:上吊)結論:⑴用“貝”作偏旁的字與“錢財”有關。⑵用“纟”作61C.景公與陳無宇……誅封(慶封,地名)誅:殺掉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語言結構,來推斷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意義。下面列舉一些課內實詞與成語的中某些詞的含義一一構成同義的現象。2、找并列成分(哪個詞跟哪個詞并列)例4: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即根據漢字的構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聲、會意)來猜測字詞的意義。凡“馬、牛、羊、犭、鳥、蟲”等與有關;(以,對應“用”,被任用)因遺策——因循守舊因(循):沿襲②今以蔣氏觀之,猶信(《捕蛇者說》)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安徽卷《萬貞文先生傳》)例3:秦王還柱而走。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語言結構,來推斷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意義。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一心一意)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伏”通“服”,佩服)2、找并列成分(哪個詞跟哪個詞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個詞跟哪個詞并列)張蒼罷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竇廣國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1)天臺生(人名)困暑,夜臥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yáng)于前。(浙江卷)譯:天臺生熱得難受。晚上躺在蚊帳里面,童仆拿著扇子在前面給他扇涼.
(2)母哭罵曰:“汝殺吾兒,欲劙lí頸以塞責耶!”(浙江卷)譯:他繼母哭著罵他說:“你殺死我的兒子,想砍自己的頸子來搪塞嗎?”(3)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瀆不復通船,縣官劉僧秀愍mǐn其窮老,下瀆(小渠)水與之。(節選自《宋書·郭原平傳》)形聲。從心,敃(mǐn)聲。本義:憂患;痛心的事。憐惜。C.景公與陳無宇……誅封(慶封,地名)誅:殺掉(1)天62結論凡形旁從“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詞義與有關;凡“馬、牛、羊、犭、鳥、蟲”等與有關;凡“讠(言)、忄(心)”與有關,“辶(辵)、彳(行)”“扌”等與
有關;兵器人的行為動物類心理兵器人的行為動物類心理63
可見字形對于推斷詞義有比較大的作用。通常來說,凡:形旁從“禾”與五谷有關;從“皿”與器具有關;從“阝(fǔ)”與地名或高地有關;從“求”與毛皮關;從“隹(zhuī)”與鳥雀有關;從“系”與捆綁有關;從“攴(pū)”與敲擊關;從“歹”與死亡有關,從“月”與肉有關,從“頁”與首有關,從“目”與眼有關。總之,根據字形推斷出詞的大概意義范疇,再根據上下文,就可以確定詞的具體含義。
可見字形對于推斷詞義有比較大的作用。通常來641、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3.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
4.王以和為誑,而刖(yue)其左足。學以致用——字形推斷法田地繩索瞎
,雙目失明
砍學以致用——字形推斷法田地繩索瞎,雙目失明砍65二、結構分析法
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講究對仗(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象很多,甚至采用互文的修辭格),在這些句子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相反或相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二、結構分析法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講究對仗(排比句、66
利用文言句法特點推斷。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語言結構,來推斷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意義。這些對應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反,相對,相近(相同)。例如:①方其破荊州,下江陵②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③奉之彌繁,侵之愈急下—破,攻破須臾—終日,片刻彌—愈,更加利用文言句法特點推斷。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67①追亡逐北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③通五經,貫六藝④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
(亡—北,逃亡者)(憂勞—逸豫,安逸享樂)(通—貫,通曉)(腰—腰戴)①追亡逐北(亡—北,逃亡者)(憂勞—逸豫,安逸享樂)(通—貫68⑤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⑥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像奔騰的駿馬險固的地方⑦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同“無”,與“有”相對。⑤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像奔騰的駿馬險固的地方⑦生之有時而用之亡69⑧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⑨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屈原列傳》以,對應“用”,被任用
⑧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70
黨同伐異——伐,攻擊;夙興夜寐——夜,晚;寤寐求之——寐,睡覺;避重就輕——就,不躲避接近、趨向黨,偏袒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夙,早;興:起來;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寤,醒來含義相反相對:不躲避接近、趨向黨,偏袒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71“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1、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阿諛逢迎剛正不阿(奉承、迎合奉承)(公權)議論政事時不迎合奉承皇上。再如:“今主上幼沖,賊臣虎踞,雄才奮用之秋也”,其中“沖”按常見義比較費解,如果由它的鄰居“幼”字來幫助的話,則迎刃而解,可以推斷是“”的意思。可見字形對于推斷詞義有比較大的作用。責—要求對人或對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全國I)(憂勞—逸豫,安逸享樂)《指南錄后序》⑨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一心一意)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全國I)1、找并列結構(看哪部分與哪部分并列)步驟:分析成分→推斷詞性→推測詞義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改變)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黨,偏袒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一心一意)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成語(猜一猜)求全責備——民殷國富——登峰造極——文過飾非——扶危濟困——“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成語(猜一猜)求全責備——72
1、找并列結構(看哪部分與哪部分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個詞跟哪個詞并列)3、比較推斷詞義。結構分析法小結:1、找并列結構(看哪部分與哪73二、結構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象很多,在這些句子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相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二、結構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74
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我們可據之進行判斷。如:1.“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
這句話前后正好語意相對,由此,可推斷“亡”與“有”的意思也應相對,當“無”講。另外,有時亦可借助整齊的句式,先推斷出一個詞的詞性,進而推斷出這個詞的正確意思。2.“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中“固”的含義:可根據句式整齊這一特點。由“地”推出“固”也應為名詞,可譯為“險固的地勢”。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75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4、追亡逐北(亡、北對應,均為潰敗。常用“敗北”,北即敗)5、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對應“用”,被任用)6、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腰”與“戴”對應,動詞,腰戴)7、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字義同“滅”字)
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76
求全責備——求,民殷國富——富,登峰造極——登,文過飾非——飾,扶危濟困——扶,比肩接踵——接,以成語為例責—要求
對人或對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
殷—富裕造—登上,到達文—掩飾
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濟—扶助比—緊接著,緊挨著含義相同相近:以成語為例責—要求對人或對人做的事情要77
黨同伐異——伐,攻擊;夙興夜寐——夜,晚;寤寐求之——寐,睡覺;避重就輕——就,欲蓋彌彰——彰,不躲避接近、趨向不掩蓋彰顯黨,偏袒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夙,早;興:起來;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寤,醒來含義相反相對:不躲避接近、趨向不掩蓋彰顯黨,偏袒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78
1、找并列結構(看哪部分與哪部分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個詞跟哪個詞并列)3、比較推斷詞義。結構分析法小結:1、找并列結構(看哪部分與哪79三、語境推斷法
語境可分為句子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所謂內部語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所謂外部語境就是針對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語境,即上下文的語言環境。三、語境推斷法語境可分為句子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80
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軍皆呼萬歲。
《史記·田單傳》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是否正確?
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視。
需要“老弱女子”“巡視”城樓嗎?不合語境,應釋為“登上”。高考題鏈接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81②句中的“應”和“對”連用,都處于謂語動詞的位置上,動作對象為“諸侯”,而“對”為“回答”之意,故“應”為“
”。①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②(屈原)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①的“應”搭配對象為節拍之“節”,“應節拍”即為“隨著節拍、和著節拍”,可釋為“”。隨著,和著應答②句中的“應”和“對”連用,都處于謂語動詞的位置上,動作對象82
1
齊武成帝子瑯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一心一意)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帝每面稱之曰:“此黠兒也,當有所成。”2陳萬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善事人,賂遺外戚許、史,傾家自盡,尤事樂侯史高。
阿諛奉承、鉆營取巧聰明1齊武成帝子瑯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一83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崔杼相之 相:輔佐B.扌豕
lì(攭)
崔杼之子 扌豕:挑撥C.景公與陳無宇……誅封(慶封,地名)誅:殺掉D.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與:結交答案是C,解釋為“討伐(慶封)”(北京卷)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北京卷)84四、語法分析法(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推斷詞義)
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相比,句子的語法結構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裝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定)主語+狀語+謂語+(定)賓語”的順序排列的。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定語大多由代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介賓短語充當等。
步驟:分析成分→推斷詞性→推測詞義四、語法分析法(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推斷詞義)文言文與85“明”是主語,“察”是謂語,若將“明”解為“明亮”則搭配不當,應理解為“
”才正確。1將軍身披堅執銳從句子成分看,“堅”“銳”分別充當“披”和“執”的賓語,動賓如何搭配?“堅”解“
”,“銳”解“
”才能搭配。堅硬的盔甲銳利的兵器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視力“明”是主語,“察”是謂語,若將“明”解為“明亮”則搭配不當86信譽相信①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兵車行》)②今以蔣氏觀之,猶信(《捕蛇者說》)③信義著于四海(《赤壁之戰》)④今行而無信(《荊軻刺秦王》)確實信物信譽相信①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兵車行》)確實信物87全國卷第11題。對下列句子中紅色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大人清白,不審于何得此絹審:知道。C.自放驢,取樵炊爨cuàn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質(胡質)信:使者。答案:C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樵”作“取”的賓語,應為名詞,指柴草。高考鏈接全國卷第11題。答案:C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樵”作“取”的賓881.后有以良家子(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鎮武川者,遂家焉。(安徽卷)2.有運餉官以棄運(押運)走,道死,其孫以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安徽卷《萬貞文先生傳》)這個官員的孫子通過賄賂請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3.條其言,書于褒城驛屋壁真題體驗家:定居道:在路上;退:使……退下,趕走“整理”1.后有以良家子(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鎮武川者,遂家焉。(安89四、字音(通假)推斷法
有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時,根據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則,從通假角度考慮,從聲旁或形旁角度出發,以另一個可能與之相通的字代入試試來推斷詞義。四、字音(通假)推斷法有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90課本回顧例1:“贏糧而景從”(《過秦論》)例2: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例3:秦王還柱而走。例4: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文言文實詞推斷方法完美課件91學以致用①崔家顧人刺我,請以聞。②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③昌宗從旁趣說(人名),使速言。④眾皆伏泰(孫泰)之義。(“顧”通“雇”,雇傭)(“翼”通“翌”,第二天)(“趣”通“促”,催促)(“伏”通“服”,佩服)學以致用①崔家顧人刺我,請以聞。(“顧”通“雇”,雇傭)(“92例如:“曹操之眾遠來疲敝”中的“敝”,根據它與“疲”相鄰的特點,可以推斷出它的意思也是“”。再如:“今主上幼沖,賊臣虎踞,雄才奮用之秋也”,其中“沖”按常見義比較費解,如果由它的鄰居“幼”字來幫助的話,則迎刃而解,可以推斷是“”的意思。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語素合成的,它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偏義復詞,一是同義復詞。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評機構與綠色金融企業合作合同
- 數字資產交易法律咨詢與合規服務合同
- 熱帶植物研究溫室租賃與植物生物技術合作合同
- 能源行業數據安全備份恢復與智慧能源系統補充合同
- 茅臺酒銷售協議合同
- 藝人經紀合同本協議
- 藝人主播解約合同協議
- 藥品供貨協議合同協議
- 茶樓裝修勞動合同協議
- 裝修疫情延期合同協議
- 醫院會計考核試題及答案
- 十字相乘法(最終版)
- 2025年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題及參考答案
- 廣東廣州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43篇(截至2024年)
- 產品三觀:打造用戶思維法則
- 2025年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研究
- 小紅書搜索推廣營銷師認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試題-醫療器械質量管理培訓
- 圍術期護理常規及技術規范
- 微笑曲線中文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