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6年輸血科三甲評審標準2016年輸血科三甲評審標準2016年輸血科三甲評審標準資料僅供參考文件編號:2022年4月2016年輸血科三甲評審標準版本號:A修改號:1頁次:1.0審核:批準:發布日期:評審標準評審要點考評辦法4.19.1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等有關法律和規范,完善臨床輸血的組織管理。4.19.1.1建立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并履行工作職能。1.有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人員組成包括醫療管理,臨床,輸血、麻醉、護理、檢驗等相關專業的專家。2.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有明確職責,至少應包括:(1>履行對本機構臨床用血的規章制度審訂職責,并監督實施;(2)監測、分析臨床用血情況,推進臨床合理用血:(3)推廣血液保護及輸血新技術,對醫務人員進行臨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臨床合理用血知識教育培訓3.有明確的職能部門(如醫務處)負責臨床輸血管理工作。【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查看醫院成立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的文件,明確了相關職責。2.查看臨床輸血委員會的的相關會議記錄(每年≥2次)。3,查看職能部門的檢查記錄、工作總結。4.向公眾宣傳臨床合理用血、無償獻血知識的資料。【B】符合“C”,并1.輸血管理委員會年度召開工作會議兩次以上。記錄齊全,內容充分。2.履行對本機構臨床用血的規章制度監督實施,指導臨床用血,針對血液的來源、數量、質量進行血液保障安全性評估,調查分析臨床用血不良事件及不良反應,提出干預和改進措施。3.向公眾宣傳臨床合理用血、無償獻血知識。【現場核查】1.核查醫院輸血科(或血庫),是否配備了與輸血工作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設施、設備。2.核查醫院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無償獻血知識宣傳活動的資料(圖片、音像、文字媒體報道)。【A】符合“B”,并有全院輸血管理定期總結分析報告,持續改進輸血工作,不斷提高輸血管理水平。【跟蹤核實】從醫院提供的季度臨床用血分析總結報告中,抽取1個臨床用血不良事件作為案例,追蹤醫院在血液的來源、質量等保障血液安全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評估醫院臨床用血管理的有效性。4.19.1.2依據輸血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制定輸血管理文件【C】1.有臨床輸血管理相關制度和實施細則。內容涵蓋本機構輸血管理的全過程。2.對醫務人員進行臨床輸血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培訓。【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查看醫院制訂的臨床輸血管理制度(包括輸血申請、臨床輸血審核、合理用血、應急用血、Rh(D)陰性等稀有血型患者輸血、大量輸血審批、輸血不良反應管理等管理制度);2.醫院組織的相關培訓資料。3.職能部門檢查記錄。【B】符合“C”,并1.輸血科和臨床醫務人員對輸血相關制度知曉率100%2.各科室按照輸血管理制度的要求,開展輸血管理工作,對存在問題有改進措施并得到落實。3.職能部門進行督導檢查,對存在問題進行追蹤與改進成效評價,有記錄。【訪談調查】詢問輸血科、臨床在崗醫師各2名,了解其對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臨床合理用血知識、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成分輸血和自體輸血等方面知識的知曉度,知曉率100%。【A】符合“B”,并相關科室執行輸血管理制度的要求,實際工作與制度要求符合率100%【現場核查】抽查一段時期的輸血治療住院病歷20份,評價其輸血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符合率100%。4.19.1.3制定醫院用血計劃,實行輸血處方權考核制度,建立臨床用血評價公示制度。【C】1.制定本醫療機構臨床用血計劃。2.醫療機構建立臨床用血申請分級管理制度。3.建立臨床科室和醫師臨床用血評價及公示制度【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查看醫院制訂的臨床用血計劃,明確到各臨床科室。2.臨床用血申請分級管理制度,明確用血量的審批權限。3.職能部門的臨床用血檢查資料。4.臨床科室和醫師每季度臨床用血量與合理性評價報告的公示資料。【B】符合“C”,并1.對用血計劃的實施進行考核和計劃的符合性進行評價。2.用血申請分級管理制度中指標明確,措施有效。3.每季度對科室及醫師用血評價公示。【現場核查】1.核查臨床科室(2個)評審前1年度的用血計劃與實際用血量的相差數量;2.核查評審前季度職能部門對臨床科室醫師(抽1個科室、1名醫師)臨床用血情況檢查考核結果的通報與實際是否相符。【A】符合“B”,并用血分級管理規范,用血評價納入科室,個人的績效考核和全面考核。【跟蹤核實】醫院提供案例說明,醫院落實了用血分級管理制度,用血評價結果與科室、個人的績效考核掛鉤,并作為年終考核的指標之一。4.19.2設立輸血科,具備為臨床提供24小時服務的能力,滿足臨床需要,無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為。4.19.2.1有獨立建制的輸血科,職責明確并執行到位,開展質量與安全管理,持續改進輸血工作。【C】1.根據醫院的功能任務設置獨立建制輸血科,與臨床科室診療需求相稱。2輸血科工作職責明確,建立相應的工作制度與崗位職責,相關技術規范與操作規程。3.由科主任與具備資質的質量控制人員組成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負責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4.建立輸血科質量管理體系。5.科室有明確的質量與安全管理計劃和目標,并組織實施。6.參與疑難輸血病例的診斷、會診與治療,配合臨床用血事件及輸血不良反應的調查。7.指導臨床合理用血。【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查看醫院設置輸血科的文件,明確了職責、組成人員;2.由科主任與相關具有資質的人員組成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的文件。3.查看科室工作制度、崗位職責、技術規范、操作規程;4.查看科室制訂的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計劃與目標;5.參與臨床合理用血培訓、指導臨床合理用血、疑難輸血病例會診討論的資料。【B】符合“C”,并1.科室人員熟悉本職相關制度、崗位職責、質量與安全管理目標,熟練掌握相關規范和規程。2.主動征求臨床對輸血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定期對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進行總結分析,持續改進管理工作。【訪談調查】詢問科室工作人員2名,了解其對本崗位相關制度、規范、規程、崗位職責、質量與安全管理目標的知曉度,知曉率100%。【現場核查】抽取有輸血科參與會診的住院病例(1例),核查參加會診是否起到指導臨床合理用血的作用。【跟蹤核實】科室提供案例說明,科室主動征求臨床科室對輸血管理工作的意見與建議;每月對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分析總結,并采取持續改進措施,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有所提高。【A】符合“B”,并運用質量管理工具,開展質量與安全管理,持續改進質量與安全管理,確保建立的輸血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訪談調查】詢問科主任如何運用質量管理工具,實施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現場核查】核查科室評審周期內輸血質量評價指標統計結果,評價輸血質量管理的狀況。4.19.2.2輸血科人員結構和房屋設施和儀器設備均符合規定要求【C】1.輸血科人員具備輸血、檢驗、醫療、護理等專業知識,并接受輸血相關理論和實踐技能的培訓和考核。2.輸血科主任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資格,從事輸血技術工作五年以上,有豐富的輸血相關專業知識及管理能力。3.輸血科工作人員無影響履行輸血專業職責的疾病或者功能障礙。4.輸血科的房屋設置遠離污染源,靠近手術室和病區,采光明亮、空氣流通,布局應符合衛生學要求,污染區與非污染區分開,至少應設置入庫前血液處置室、儲血室、發血室、血液標本處理區、相容性檢測實驗室、輸血前四項檢查實驗室,有必要的消毒、值班室和資料保存室。5.必備基本設備:2℃~6℃儲血專用冰箱、-20℃以下儲血漿專用低溫冰箱、2℃~8℃試劑儲存專用冰箱、2℃~8℃標本儲存專用冰箱、血小板保存箱、專用血漿解凍箱(溶漿機)、熱合器、血型血清學離心機、恒溫水浴箱、標本離心機、顯微鏡、計算機、專用取血箱及管理信息系統等。6.血液保存環境條件符合規定。【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查看輸血科(血庫)人員情況一覽表(專業、技術職稱、從事專業經歷、培訓經歷)2.抽查科室工作人員健康檔案(2名),查對當年度的體檢資料。【現場核查】1.核對輸血科主任是否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評價其業務能力與水平;2.核查房屋設施是否達到標準要求;3.核查醫院提供的設備購置憑證、維護保養和確認記錄,評價必備設備設施是否具備。4.核查血液保存環境是否符合有關要求。【B】符合“C”,并輸血科實驗室建筑與設施符合《GB19489-2004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業務區域與行政區域分開,業務用房面積達到相關要求,人員梯隊建設合理。【現場核查】1.核查輸血科實驗室建筑、布局與設施設備是否符合《GB18489-2004實驗生物安全通用要求》;2.核對人員配置情況(所有人員具有提供24小時服務的能力,編制內固定人員≥8人),形成高、中、初級人才梯隊。【A】符合“B”,并1.人員數量符合規定要求:輸血科人員配置與床位數或與年輸血量比例為1:100(床)或1:1000單位(以紅細胞成分計算)2.有輸血醫師,并有輸血醫師培養計劃。【現場核查】1.輸血科人員(編制內固定人員)配置與床位數或年輸血量比例為1:100(床)或1:1000單位(以紅細胞成分計算);2.具有執業醫師資質的臨床專業擔任輸血醫師。3.核查輸血醫師接受專業培訓的情況。具備為臨床提供24小時供血服務的能力,滿足臨床工作需要。【C】1.制訂臨床用血儲備計劃,與指定供血單位簽訂供血協議。2.有血血液庫存量的管理要求24小時為臨床提供供血服務。3.有應急用血的后勤(通信、人員、交通)保障能力。4.無非法定渠道用血和自采、自供血液的行為。【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查看臨床用血儲備計劃、供血協議,明確規定臨床用血儲備預警值。2.查看臨床用血計劃,其中確定的安全儲血量是否合適。3.特殊用血(如稀有血型)應急協調辦法。4.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檢查文書。【現場核查】1.核對科室24小時排班表。2.核對臨床用血儲備設備情況及儲血登記本。3.現場考察應急用血的后勤(通信、人員、交通)保障能力、供血單位記錄。4.核查用血登記本,核對其來源是否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采供血機構供應。【B】符合“C”,并根據臨床用血需求制訂合理的用血計劃和安全儲血量,有特殊用血(如稀有血型)應急協調機制,確保急診搶救用血。【現場核查】1.核對儲血登記本、應急輸血登記本、血液報廢登記本,查找有無因儲備量掌握不當造成血液浪費現象。2.核查特殊用血(如稀有血型)的調配情況。評價應急協調機制是否正常運轉。A】符合“B”,并能與血站建立血液庫存預警機制,及時掌握預警信息,協調臨床用血,臨床對輸血管理工作滿意。【訪談調查】詢問在崗臨床醫師10名,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滿意度測評,臨床醫務人員對輸血科工作滿意率≥95%。4.19.3加強臨床用血過程管理,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促進臨床安全、有效、科學用血。4.19.3.1開展對臨床醫師輸血知識的教育與培訓,開展臨床用血評價,促進臨床合理用血。【C】1.為臨床醫護人員提供輸血知識的教育與培訓,每年至少一次。2.醫院有規定將臨床醫師合理用血的評價結果用于個人業績考核。【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查看評審周期內醫院組織對臨床醫師進行相關培訓的資料(抽查1個年度的)。2.醫院制訂的臨床合理用血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臨床醫師合理用血的評價結果與個人業績考核掛鉤。3.查看科室每月對本科室臨床醫師合理用血的評價報告(抽查1個科室)。4.輸血科每月對各臨床科室和臨床醫師合理用血的考評記錄(抽查1個月的)。5.職能部門每季度對各臨床科室和臨床醫師合理用血的考核記錄(抽1個季度的)。【B】符合“C”,并1.各臨床科室每月對醫師合理用血情況進行評價。2.臨床科室將醫師合理用血的評價結果用于個人業績考核與用血權限的認定管理。3.輸血科每月對醫師合理用血情況進行評價。【現場核查】1.核查臨床科室(2個)對本科室臨床醫師合理用血評價結果與個人業績考核、用血權限掛鉤是否落實。2.核查輸血科每月對臨床科室(2個)合理用血評價結果與科室績效考核、評先評優掛鉤的落實情況。【A】符合“B”,并主管部門每季度對各臨床科室及醫師合理用血情況進行評價,并用于科室質量管理評定和醫師個人用血權限的認定。【跟蹤核實】醫院提供案例說明:醫院對違反臨床用血管理相關規定的科室與醫師,影響科室、醫師個人質量考核結果,對負主要責任的醫師個人用血權限進行限制。4.19.3.2執行輸血前相關檢測規定,輸血前向患者及其近親屬告知輸血的目的和風險,并簽署“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C】1.按照相關規定,對準備輸血的患者進行血型及感染篩查(肝功能、乙肝五項、HCV.HIV.梅毒抗體)的相關檢測。2.有相關規定要求醫師向患者、近親屬或委托人充分說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使用的風險和利弊及可選擇的其他辦法,并記錄在病歷中。(1)取得患者或委托人知情同意后,簽署“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2)同意書中須明確其他輸血方式的選擇權。(3)同意書中可明確同意輸血次數。(4)《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入病歷保存。(5)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況需緊急輸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準后實施。3.醫院對特殊情況下的緊急輸血有相關規定與批準流程。【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醫院制訂的臨床用血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對準備輸血的患者要進行血型及感染篩查(肝功能、乙肝五項、HCV.HIV.梅毒抗體)的相關檢測。并要求醫師告知患者或家屬,簽署“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2.醫院制訂的臨床用血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特殊情況下緊急輸血的相關規定與批準流程。【現場核查】隨機抽查一個時間段輸血治療患者住院病歷10份(其中至少有緊急輸血治療病例1份),核查:1.輸血前相關告知與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規范化率為100%。2.輸血前檢測的項目符合率為100%【B】符合“C”,并醫務人員熟悉并嚴格執行該規定。【訪談調查】詢問臨床外科醫師2名,了解其對相關規定的知曉度,知曉率為100%。【A】符合“B”,并1..輸血前檢測率100%。2.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簽署率100%。【現場核查】隨機抽查一個時間段輸血治療患者住院病歷10份,核查:1.輸血前受血者至少檢測了ALT、HBsAg、Anti-HCV、Anti-HIV1/2、梅毒抗體等項目檢測(檢測方法不能使用金標試紙快速檢測,檢測試劑須有批簽發文件),輸血前檢測率100%。2.核查輸血治療同意書簽署率100%。3.執行緊急輸血相關規定符合率100%。4.19.3.3有臨床用血前評估和用血后效果評價制度,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做到安全、有效、科學用血。【C】1.醫院有根據患者病情和實驗室檢測指標進行輸血指征綜合評估的指標。2.醫院有用血后效果評價管理要求。3.醫院對輸血適應證有嚴格管理規定,定期評價與分析用血趨勢。4.醫務人員掌握輸血適應證相關規定,做到安全、有效、科學用血。【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醫院制訂的輸血適應征與臨床輸血指征綜合評估指標。2.抽查臨床用血后效果評價資料。3.醫院各科室每月臨床用血趨勢圖。4.醫院定期評價與分析用血趨勢的資料。5.職能部門的檢查記錄。【B】符合“C”,并1.有輸血前評估指征或檢測指標落實情況督導檢查,有記錄。2.成分輸血率100%達至相關要求。【現場核查】隨機抽查一個時間段輸血治療患者住院病歷10份,核查成份輸血是否符合相關要求,成分輸血率100%。【A】符合“B”,并1.輸血前評估指征或檢測指標100%符合規范要求。2.用血適應證合格率100%均達到相關標準。【現場核查】隨機抽查一個時間段輸血治療患者住院病歷10份,核查檢測指標,符合率100%,評估輸血指證、用血適應證合格率100%。4.19.3.4醫療機構應當積極開展血液保護相關技,建立自身輸血、圍手術期血液保護等輸血技術管理技術【C】1.醫院有開展自身輸血、圍手術期血液保護等輸血技術的管理規定。2.醫院具備開展血液保護相關技術的設備條件。3.醫務人員掌握血液保護相關技術并能積極開展工作。【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查看醫院制訂的自身輸血、圍手術期血液保護等輸血技術的管理規定2.查看血液保護相關技術培訓資料。3.醫院購置的血液保護設備清單。【現場核查】核查開展血液保護相關技術的設備,包括貯存式、稀釋式和回收式自身輸血和圍手術期血液保護的相關設備。【B】符合“C”,并1.異體輸血量與上年度用血量比較,其增長率低于住院患者(或手術臺數)增長率。2.自體輸血率達到25%。【現場核查】1.核查輸血科血液發放登記本,統計異體輸血量,與上年度相比增長率低于住院患者(或手術臺數)增長率;2.核查自體輸血和輸血治療的相關記錄。統計年度自體輸血總量占異體輸血總量≥25%。【A】符合“B”,并1.異體輸血患者人均輸血量與上年度用血量相比“零”增長。2.自體輸血率達到35%。【現場核查】1.核查輸血科血液發放登記本,統計年度異體輸血患者人均輸血量與上年度人均輸血量相比“零”增長;2.統計年度自體輸血總量占異體輸血總量≥35%4.19.3.5輸血治療病程記錄完整詳細。【C】醫院有輸血治療病程記錄的相關規范:"C:\\Users\\院辦\\ProgramFiles\\Tencent\\QQ\\Users\\2\\ApplicationData\\Microsoft\\Word\\評價要素前后對比\\\\三級綜合醫院"輸血治療病程記錄完整詳細,至少包括輸血原因,輸注種類、血型和數量,輸注過程觀察情況,有無輸血反應等內容。2.不同輸血方式的選擇與記錄。3.關注效果評價的描述。"C:\\Users\\院辦\\ProgramFiles\\Tencent\\QQ\\Users\\2\\ApplicationData\\Microsoft\\Word\\評價要素前后對比\\\\三級綜合醫院"手術輸血患者其手術記錄、麻醉記錄、護理記錄、術后記錄中出血與輸血量要完整一致;輸血量與發血量一致。【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醫院明確規定了輸血治療病程記錄的相關規范。2.職能部門定期對輸血治療病例記錄質量檢查的記錄。【B】符合“C”,并有輸血治療病程記錄質量的督導檢查和改進措施。【現場核查】隨機抽查一個時間段輸血治療患者住院病歷10份,核查輸血治療病程記錄,記錄是否規范、輸血方式的選擇、各種記錄是否一致,合格率≥95%。【跟蹤核實】醫院提供案例說明,職能部門定期對輸血治療相關記錄進行檢查、評價,促使醫務人員重視輸血治療相關記錄,各種記錄均符合規范要求。【A】符合“B”,并落實整改措施有效,輸血治療病程記錄100%符合規范要求。【現場核查】隨機抽查一個時間段輸血治療患者住院病歷10份,核查輸血治療病程記錄,規范率為100%。開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實臨床用血申請、申請審核制度,履行用血報批手續,執行輸血前核對制度,做好血液入庫、貯存和發放管理。4.19.4.1落實臨床用血中請、申請審核制度,履行用血報批手續。【C】1.有輸血中請審核登記和用血報批登記制度。(1)輸血中請單審核率為100%。(2)大量用血報批審核率100%。(3)用血的中請單格式規范、書寫規范、信息記錄完整。(4)臨床單例患者用全血或紅細胞超過10U履行報批手續,需要用血科室主任簽名或輸血科醫師會診同意。2.緊急用血必須補辦簽字手續。【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查看醫院制訂的輸血申請審核登記和用血報批登記制度。2.抽查輸血申請單、大量用血報批審核記錄。3.緊急用血報批審核記錄。4.職能部門的檢查記錄、分析報告。5.科室召開相關分析討論會的記錄。【現場核查】1.隨機抽查一個時間段輸血治療患者住院病歷10份,核查輸血申請單,審核率為100%:2.從輸血登記本抽查10例用全血或單例紅細胞超過10U的病例,核查有關資料,有完備的審核手續,審核率100%;3.從輸血登記本抽取實施了臨時采集血液病例1例(沒有此情形,此條可不查),核對有關資料,核實在臨時采集血液后10日內,醫院將情況書面報告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B】符合“C”,并職能部門和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檢查落實情況,定期提出總結分析和案例分析報告,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跟蹤核實】從職能部門每季度提出案例分析報告中,抽查1個事例作為案例,追蹤整改落實的效果。【A】符合“B”,并職能部門和科室落實整改措施,持續改進用血審核管理有成效。【跟蹤核實】從科室提供用血審核案例(1個),追蹤臨床用血申請、審核,報批制度落實情況,就其中所發現的問題,核查是否采取了整改措施,是否體現了用血審核管理的持續改進。4.19.4.2建立輸血管理系統,做好血液入庫、儲存和發放管理【C】1.有輸血管理信息系統。2.有血液庫存管理制度,包括血液預訂、接收核對、入庫、貯存、出庫及庫存預警等內容。(1)血液的出入庫記錄完整率為100%。(2)血液有效期內使用率為100%。(3)用血的發血單、輸血記錄單格式和書寫規范、信息記錄完整。3.有保證血液貯存、運輸符合國家有關冷鏈控制的標準和要求.【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核查醫院制訂的血液庫存管理制度、血液入出庫操作規程。2.查看醫院明確的庫存預警方案。3.儲血庫臺賬。4.抽查發血單。5.醫院有關血液儲存、運輸冷鏈控制設備設施維修資料。6.庫血儲存冰箱溫度登記本。【現場核查】1.演示輸血管理信息系統,其與供血機構實行了聯網,信息互通;2.核查血液出入庫記錄本(至少有數量、血型、出入登記及簽名等信息),核對血液庫存情況與出入庫記錄是否相符,記錄完整率為100%;3.抽查2袋庫存血,核查有效期,無不合格血入庫,有效期內使用率為100%;抽查10張發血單,書寫規范、信息記錄完整:庫血儲存在專用單獨冰箱。【B】符合“C”,并1.信息管理系統必須涵蓋血液出入庫及配發血的全過程。2.庫存預警方案實施有效。3.冷鏈控制有自動溫控系統。【現場核查】1.核查庫存預警方案是否能及時啟動。2.核查冷鏈控制有自動溫控系統運行正常。3.演示輸血管理信息系統,從血液出入庫到配發血的全過程均實行信息化管理【A】符合“B”,并1.信息管理系統包括全部輸血人員信息、輸血管理全過程(包括血液預訂、醫生申請及不良反應上報等)以及質量與安全管理等功能。2依據患者信息或血液信息追蹤臨床用血管理的規范性和輸血不良反應。3.建立區域內醫院間的輸血信息互聯共享。【現場核查】演示的輸血管理信息系統中具備輸血人員信息管理與查詢、輸血管理全過程管理(包括血液預訂、醫生申請及不良反應上報等)以及質量與安全管理等功能,并實現了區域內醫院間的輸血信息互聯共享。(此項與信息化應用評價考核結合)4.19.4.3建立輸血標本采集流程,執行輸血前核對制度。(★)【C】1有采集血標本的流程。2.采集完成后必須核對標本標識與受血者是否相符。3.輸血前,按照規定的流程檢查從輸血科領出血液,做到準確無誤。(1)血液發出前,必須核對用于輸血的血液,其標簽標記的血型與受血者的血型無誤。(2)按規定檢查領取的血液必須與輸血記錄單相符,確認受血者是否正確。(3)血液發出時必須附相容性檢測的記錄。(4)血液發出前,還要檢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發生溶血、是否有細菌污染跡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見的任何異常現象。4.由輸血科發血者和臨床科室領血者共同按規定或流程執行核對。【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醫院制訂的采集血標本與輸血標本管理制度與流程。2.職能部門的檢查記錄。抽查輸血各環節的記錄單。【訪談調查】詢問病區護理人員、輸血科工作人員各1名,了解其對相關流程及注意事項的知曉度,知曉率100%。【B】符合“C”,并輸血科與臨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檢查落實情況,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現場核查】1.核查臨床科室護理人員(1名)采集標本的操作是否規范。2.核查輸血科發血人員(1名)的發血操作是否規范。以上操作符合率100%。【A】符合“B”,并職能部門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實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與缺陷追蹤評價,有改進成效。【跟蹤核實】從職能部門的檢查記錄中,抽取1個事例作為案例,追蹤輸血科與臨床科室是否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落實各項操作,對發現的問題是否及時查找發生的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4.開展血液質量管理監控,制訂、實施控制輸血嚴重危害(SHOT)(輸血傳染疾病、輸血不良反應、輸注無效的方案,嚴格執行輸血技術操作規范。4.19.5.1有血液貯存質量監測與信息反饋的制度。(★重點)【C】1.有血液貯存質量監測規范與信息反饋制度。1)有計算機管理設施用于血液管理。2)有血液出入庫的核對領發的登記制度,工作記錄等資料保存完整(電子文檔有安全各份)。2.使用血液存放環境符合規定,有監測記錄。1)儲血室需有空氣消毒設備定期消毒,過濾網每月清洗一次,有記錄。2)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層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標識明顯。3)儲血冰箱有不間斷的溫度監測與記錄。4)血液保存溫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5)貯血冰箱定期消毒,記錄保存完整。6)貯血冰箱定期進行細菌監測,記錄保存完整。3.輸血器械符合國家標準,“三證”齊全。4.輸血完畢的血袋在用血科室保存24小時后銷毀,有記錄。【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醫院制訂的血液儲存質量監測規范與信息反饋制度。2.血液儲存環保監測記錄本。輸血器械“三證”(抽查2個品種)輸血完畢的血袋的銷毀記錄(含銷毀時間)。職能部門的檢查記錄。【B】符合“C”,并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檢查落實情況,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跟蹤核實】輸血科提供案例說明,科室不定期檢查制度和流程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查找發生的原因,采取整改措施。【現場核查】1.演示輸血管理信息系統中血液貯存質量管理,有嚴格的用戶授權制度,定期對數據庫進行安全備份及保存;2.核查血液存放環境及監測記錄,符合相關規定;3.核查輸血器械登記本,“三證”齊全:4.查看輸血完畢血袋的銷毀過程與記錄。【A】符合“B”,并職能部門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實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與缺陷追蹤評價,有改進成效。【跟蹤核實】從職能部門的檢查報告中,抽取所發現的1個問題,追蹤所提出的整改措施,評價整改效果。4.19.5.2有臨床輸血過程的質量管理監控及效果評價的制度與流程。(★重點)【C】1.醫院有輸血全過程的血液管理制度。(1)醫院有明確規定的流程,確保患者輸血過程中的安全。(2>輸血前在患者的床旁由兩名工作人員準確核對受血者和血液信息。(3)明確規定從發血到輸血結束的最長時限。(4)制定使用輸血器和輔助設備(如血液復溫、細胞過濾器)的操作規范與流程。(5)在血液輸注過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藥物。(6>輸血中要監護輸血過程,及時發現輸血不良反應,及時處理。(7)輸血全過程的信息應及時記錄于病歷中。【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醫院制定的輸血全過程血液質量管理制度。2.輸血流程與操作規范。3.使用輸血器和輔助設備操作規范與流程。4.職能部門的檢查記錄。【B】符合“C”,并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檢查落實情況,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現場調查】選擇正在進行輸血操作的護理人員(2個),評價其輸血操作是否符合相關制度、規范與流程。符合率100%。【訪談調查】詢問病區護理人員(2名),了解其對相關制度、流程、操作規范的知曉度,知曉率100%。【A】符合“B”,并職能部門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實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與缺陷追蹤評價,有改進成效。【跟蹤核實】從職能部門的檢查報告中,抽取所發現的1個問題,追蹤所提出的整改措施是否能達到預期目的,評價整改是否有效。4.19.5.3醫院有緊急用血預案,并能得到落實。【C】1.醫院有緊急用血預案,有具體保障措施。(1)有緊急用血的應對預案。(2)有關鍵設備故障的應急措施。2.相關人員知曉本部門、本崗位的履職要求。【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查看醫院制訂的緊急用血預案、關鍵設備故障的應急措施、明確了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2.評審周期內啟動緊急用血應急預案的相關資料(影像、照片)。3.職能部門的檢查記錄。【B】符合“C”,并輸血科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檢查落實情況,并有持續改進措施。【訪談調查】詢問輸血科、后勤部門工作人員各1名,了解其對相關預案、流程、措施、崗位職責的知曉度,知曉率100%。【現場核查】核查應對關鍵設備故障時各項應急準備措施落實情況,如是否具有雙路供電、應急發電設施狀態、應急調配冰箱。【A】符合“B”,并緊急用血的執行情況(重點夜間、節假日),與醫院規定的要求保持一致。【模擬演練】模擬夜間、節假日發生災害突發事件,醫院啟動緊急用血應急預案,評價各項措施執行情況。4.19.5.4有控制輸血嚴重危害(SHOT)的方案與實施情況記錄(★)【C】1.有輸血不良反應及其處理預案,記錄及時、規范。1)監測輸血的醫務人員須經培訓,能識別潛在的輸血不良反應癥狀。2)確定輸血不良反應的識別標準和應急措施。3)發生疑似輸血不良反應時醫務人員有章可循,并應立即向輸血科和患者的主管醫師報告。4)一旦出現可能為速發型輸血反應癥狀時(不包括風疹和循環超負荷),立即停止輸血,積極救治患者,并調查其原因。要有速發型輸血反應的應急預案。5)輸血科應根據既定程序調查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確定是否發生了溶血性輸血反應,立即查證。6)輸血科主任負責解釋上述試驗結果并永久記錄到受血者的臨床病歷中。7)當輸血反應調查結果顯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當等系統問題時,輸血科主任應積極參與解決。8)輸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標本于2℃-60C保存至少7天,以便出現輸血反應時重新進行測試。2.輸血科應根據既定程序調查發生不良反應,有記錄。3.由輸血科主任對相關人員進行確定識別輸血不良反應的標準和應急措施的再培訓與教育。4.有主管的職能部門(醫務處)監管。5.隨機抽查相關人員知曉本部門、本崗位的履職要求。【查閱資料】(時限為3個年度,2014至2016年)1.醫院制訂的輸血不良反應處理預案、報告程序。2.血液輸注無效管理措施、輸血性傳染性疾病管理措施和上報制度;3.醫院或科室組織對輸血不良反應病例的調查記錄。4.醫院組織對醫務人員進行相關培訓考核的資料。5.職能部門的檢查記錄。【B】符合“C”,并1.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檢查落實情況,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2.有職能部門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與教育后考核的記錄。3有血液輸注無效的管理措施。4.有輸血傳染性疾的管理措施和上報制度。【訪談調查】詢問2名病區護理人員了解其對輸血不良反應識別、處理流程、應急措施的知曉度,知曉率100%。【現場核查】1.抽取2份上報有輸血不良反應病歷,評價輸血不良反應發現及處理是否及時,報告程序是否規范,合格率100%。2.抽取2份血液輸注無效的病歷,評價輸血指征是否正確,有無其他因素影響效果。3.抽取2份發現輸血傳染性疾病的病歷,評價是否及時查因與處理,是否及時報告,程序是否規范。【跟蹤核實】從臨床科室(1個)質量控制小組檢查記錄中,抽取所發現的1個輸血適應癥掌握不嚴病例,追蹤其處理結果與整改情況。【A】符合“B”,并1.相關醫務人員熟悉輸血嚴重危害(STIOT)方案、處置規范與流程,知曉率100%。2.職能部門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實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與缺陷追蹤評價,有改進成效。【訪談調查】詢問臨床科室醫師、護理人員與輸血科工作人員、檢驗科工作人員各1名(共4名),了解其對輸血嚴重危害處置方案、本崗位職責、處置規范與流程的知曉度,知曉率100%。【跟蹤核實】從職能部門檢查記錄中,抽取所發現的1個輸血適應癥掌握不嚴病例,追蹤其處理結果與整改情況,評價整改是否有效率。4.19.6落實輸血相容性檢測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檢測實驗質量管理,確保輸血安全。輸血科4.19.6.1有輸血相容性檢實驗室的管理制度。【C】1.有輸血前的檢測管理制度。(1)凡遇有輸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內需要接受多次輸血的患者,應開展不規則抗體篩檢。(2)按照要求規范開展輸血前檢驗項目:ABO正反定型、RhD、交叉配血、輸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標志物等指標。(3)交叉配血必須采用能檢查不完全抗體的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工程造價培訓課件
- 兒童多動癥的健康教育
- 部隊反邪教課件
- 高效節能電機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報告(范文)
- 2025年會計、審計及稅務服務項目發展計劃
- 新解讀《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標準 DBJ-T 36-069-2021》解讀
- 2025年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項目建議書
- 細胞生物學總結
- 2025年霍爾汽車點火系統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花畫工藝品合作協議書
- 教師進企業實踐三方協議書
- 施工現場隱患圖片識別合集
- 山西省建設工程計價依據
- 煤礦在用安全設備檢測檢驗制度
- GB/T 24632.2-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圓度第2部分:規范操作集
- GB/T 20428-2006巖石平板
- GB/T 11363-1989釬焊接頭強度試驗方法
- 內調焦準距式望遠系統光學設計2022年
- 核磁共振的發展史課件
- 切紙機安全操作規程標準范本
- 國家開放大學2022秋法理學形考1-4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