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制作行威昱北制作行威昱北1賦體流變
劉勰說“賦者鋪也,鋪采摛chī文(鋪敘文采),體物寫志也。”。前者說賦的形式,后者指賦的內(nèi)容。
漢賦的一般寫法是以豐富辭藻大肆鋪陳,著力描寫宮苑富麗、京邑繁華以及田獵聲色,只結(jié)尾處微露諷諫之意。賦體流變劉勰說“賦者鋪也,鋪采摛chī文(鋪敘文采2
西漢前期,形成以抒情為主的騷體賦,如賈誼《吊屈原賦》。西漢中期的漢大賦,演變完備為一種以夸張鋪陳為特征、以狀物言事為主要內(nèi)容且介于詩文之間的文體,如司馬相如《子虛賦》。再后來,賦或向駢文方向發(fā)展,或進一步散文化,接近于散文的為“文賦”,接近于駢文的為“駢賦”。三國到隋的六朝,賦對仗工穩(wěn),辭藻華麗,叫做律賦。西漢前期,形成以抒情為主的騷體賦,如賈誼《吊屈3第三段中,“客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知不可乎驟得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主客對答是核心內(nèi)容,表達了在新派與舊黨之間,書生意氣的蘇軾多次上書,提出“豐財”“強兵”的建議,從而卷入了上層政治斗爭長江的水流得嘩嘩響,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仁宗嘉佑元年(1056),蘇軾赴京考試,以一篇前者說賦的形式,后者指賦的內(nèi)容。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也不過是過眼云煙,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體物,眼前景惟妙惟肖;A.正襟危坐而問客曰蓋文王拘而演《周易》;我不識汽車是什么牌子,也沒注意車牌的號碼。詞:與辛棄疾合稱“蘇辛”——2010年湖南卷陸游《好事近》無盡藏zàng:無窮無盡的寶藏學者吳小如《讀蘇軾》認為,“無盡”就是不朽的意思。后賦:“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神宗本就賞識蘇軾,王安石也以圣朝不宜誅名士勸神宗。侶:伴侶體物,眼前景惟妙惟肖;
賦發(fā)展到唐,在古文運動影響下,出現(xiàn)了散文化趨勢,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象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都是文賦的佳作。蘇軾的《赤壁賦》擺脫了魏晉時鋪陳浮華、堆砌詞藻的文風,造境寫志,為千古不朽的名作。第三段中,“客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賦發(fā)展到唐,在古4《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第二名,授大理評事等。軾、轍兄弟同榜進士,被仁宗贊為相佐之才,名動京華,蘇軾時年21歲。后逢其父病故汴京,扶喪歸里。神宗熙寧二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謚號文忠,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工書畫。蘇軾早年“學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仁宗嘉佑元年(1056),蘇軾赴京考試,以一篇作者介紹《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第二名,授5
神宗即位,任王安石為相變法。蘇軾不容于朝廷,自請外放,任杭州通判。三年任滿,先后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北宋內(nèi)憂外患積貧積弱,有政治抱負的士大夫要求變法。在新派與舊黨之間,書生意氣的蘇軾多次上書,提出“豐財”“強兵”的建議,從而卷入了上層政治斗爭烏臺詩案的旋渦。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到任湖州不到三個月,因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下獄,史稱“烏臺詩案”。坐牢103天,瀕臨被砍頭境地。神宗即位,任王安石為相變法。蘇軾不容于朝廷,自請外放6
蘇軾獄中與弟蘇轍訣別,寫絕命詩兩首。蘇軾系于獄中“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吏,以遺子由”。神宗本就賞識蘇軾,王安石也以圣朝不宜誅名士勸神宗。太皇太后曹氏更是為蘇軾詩案落淚,故蘇軾被從輕發(fā)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仕途失意,使蘇軾到道學佛理和山水田園中尋求解脫,千古傳唱的《念奴嬌》和《赤壁賦》等凝聚人生哲思的名篇由此產(chǎn)生。此后,蘇軾又被貶惠州,儋州,卒于常州。蘇軾獄中與弟蘇轍訣別,寫絕命詩兩首。蘇軾系于獄7三蘇:蘇洵、蘇軾(子瞻)、蘇轍(子由)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送秦少章赴臨安薄序》2009年湖南卷)
其他合稱:詩:與黃庭堅合稱“蘇黃”
詞:與辛棄疾合稱“蘇辛”
散文:與歐陽修合稱“歐蘇”
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
蘇軾存詩2700首,詞300首,文章4800篇。三蘇:蘇洵、蘇軾(子瞻)、蘇轍(子由)唐宋八大家:蘇門四8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竹外桃花三兩枝,_____________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_____________,不思量,自難忘枝上柳綿吹又少,_____________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揀盡寒枝不肯棲,__________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_________,淡妝濃抹總相宜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粗繒大布裹生涯,_____________蘇軾名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寂寞沙洲冷天涯何處無芳草欲把西湖比西子欲把西湖比西子考考你十年生死兩茫茫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腹有詩書氣自華寂寞沙洲冷天涯9《赤壁》(最新版)部編版3課件10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述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蘇轍經(jīng)典評價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11朗讀朗讀12少shǎo焉:一會兒。斗宿dǒuxiù:二十八星宿之一。馮虛御風:píng
通“憑”桂棹zhào:桂樹做的棹(船槳)。倚歌而和之hè和,同聲相應,唱和。愀然qiǎo:容色改變的樣子。釃shī酒:斟酒橫槊shuò:橫執(zhí)長矛。扁piān舟:小船。挾xié:偕同。無盡藏zàng:無窮無盡的寶藏狼籍jí:亦作“狼藉”,凌亂。枕藉jiè:枕著墊著。字詞積累鮑國安少shǎo焉:一會兒。字詞積累鮑國安13成語遺世獨立: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人士,不和任何人來往。羽化登仙: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
正襟危坐:整衣服,端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如泣如訴: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余音裊裊:音樂悅耳動聽。裊裊:繚繞不絕如縷: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滄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杯盤狼籍:象狼窩里的草那樣散亂。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著。形容吃喝以后桌面雜亂的樣子。
成遺世獨立: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人士,不和任何人來往。14制作行威昱北得到它們不必禁用,享用它們沒有窮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享的。一個“我”消失了,還有其他的“我”(傳世作品,精神內(nèi)涵)在;文章以泛舟夜游赤壁作為線索,采用漢賦問答體的形式,展示作者內(nèi)心的矛盾和苦悶,以及排解過程。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而自己作為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從而抒發(fā)了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懷。月時圓時缺,卻最終沒有增減。【答案】D/狼籍jí枕藉jiè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苦悶。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也不過是過眼云煙,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有主宰,莫作非分之取。蘇軾獄中與弟蘇轍訣別,寫絕命詩兩首。年長的“我”死去了,還有年輕的“我”在。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聲色相對,無禁和不竭意思相近。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永恒,又何必羨慕不已。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人生如寄扁piān舟嫠lí婦無盡藏zànɡ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使…舞(泣),動詞作使動;漁樵于江渚之上
捕魚砍柴,名詞作動詞;侶魚蝦而友麋鹿
以…為伴侶(朋友),名詞作意動。詞類活用制作行威昱北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15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羨乎渺渺兮予懷徘徊于斗牛之間凌萬頃之茫然客有吹洞簫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文言句式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徘徊于斗牛之間狀語后置凌萬頃之茫然
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狀語后置而今安在哉文言句式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16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著船來到赤壁下。清風緩緩吹來,水面波浪不興。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吟詠《月出》詩“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北斗星、牽斗星之間徘徊。白濛濛的霧氣籠罩江面,波光與天相連。任憑小船自由漂流,浮起在那茫茫無邊的江面上。多么浩遠啊,像凌空駕風飛行,不知道將停留在什么地方;多么飄逸啊,像脫離塵世,全無牽掛,羽化飛升登臨仙境。譯文參考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著船來到赤壁下。清17
在這時喝著酒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唱道:“桂木蘭木做棹和槳,劃擊著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動的江上逆流而行。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邊遙遠的地方。”有個會吹洞簫的客人,依著歌聲節(jié)拍,吹著洞簫應和,簫聲嗚咽,象哀怨,像懷戀,像哭泣,像傾訴。余音悠長,像絲縷細長延綿不斷。這聲音,能使?jié)摬厣顪Y的蛟龍起舞,使孤處
船上的寡婦悲泣。在這時喝著酒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唱道:“桂18
我不禁憂傷起來,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為什么吹出這樣悲涼的聲音呢?”客人回答說:“‘月明亮星稀少,烏鳥向南飛翔’,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huán)繞,草木茂盛蒼翠,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敗的地方嗎?當他占取荊州,攻下江陵,順江向東的時候,戰(zhàn)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臨江飲酒,橫握長矛吟詩,本是一時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非……乎(與,歟,哉)獨……乎豈……乎我不禁憂傷起來,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為19
何況我和你在江中洲上捕魚打柴,與魚蝦、麋鹿為伴侶、朋友,駕著一只小船,舉起(葫蘆做的)酒杯互相勸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哀嘆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愿相伴神仙來遨游,持守明月來長存。知道這種愿望是不能屢次實現(xiàn),就把這洞簫余音寄托在悲涼的秋風中。”何況我和你在江中洲上捕魚打柴,與魚蝦、麋鹿為伴侶、朋20
我對客人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水像這樣不斷流去,但并沒有流失;月時圓時缺,卻最終沒有增減。如果從那變動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從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們,那么萬物和我們都是沒有窮盡(都是永恒)的,我們又羨慕什么呢?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獲取。只有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便是聲音,眼睛看到了便是色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對客人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水像這樣不斷21得到它們不必禁用,享用它們沒有窮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享的。”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放著。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露出白色的曙光。得到它們不必禁用,享用它們沒有窮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22轉(zhuǎn)悲為喜,杯盤狼籍
1月夜泛舟
2歌簫相和3客心傷懷4蘇子寬解5客人釋懷泛舟赤壁,誦詩歌詠馮虛御風,遺世獨立飲酒樂甚,扣舷而歌客吹洞簫,泣訴心曲悲嘆人生短促無常物我無盡,與子共適情感變化:樂——悲——喜文章結(jié)構(gòu)轉(zhuǎn)悲為喜,杯盤狼籍泛舟赤壁,誦詩23《赤壁賦》采用虛擬的主客對答形式行文。主客對答是賦體的傳統(tǒng)手法,主與客其實都是作者的化身。對話中表現(xiàn)出的憂傷與喜樂,都是作者在被貶黃州之后,內(nèi)心矛盾和復雜感情的真實反映。課文分析文章采用“________”的形式行文主客對答《赤壁賦》采用虛擬的主客對答形式行文。主客對答是賦體的24第三段中,“客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
客人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兩個英雄人物,而英雄已杳然長逝,化為陳跡。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也不過是過眼云煙,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而自己作為小人物更顯渺小,更加“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從而抒發(fā)了人生短促無常(人生如寄)的悲觀、感傷、消極的情懷。
這是蘇軾仕途遭重創(chuàng)后內(nèi)心傷感的體現(xiàn)。第三段中,“客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客人由眼前25第四段中,蘇軾闡述了怎樣的人生觀?
蘇軾闡釋變與不變的道理,認為“物我無盡”(物我永恒),可以共享“造物者之無盡藏”,說明了蘇軾對生命的肯定和對生活的熱愛。蘇軾主動地從消極、哀怨中解脫出來,他不甘于沉淪,他欲從老莊“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尋找人生之路,試圖解讀生命,開闊胸襟,從而表現(xiàn)出一種樂觀豁達(曠達超脫)、積極豪邁的氣度。第四段中,蘇軾闡述了怎樣的人生觀?蘇軾闡釋變與不變的26
他的這種樂觀與灑脫,源于莊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人原本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生死與晝夜的變化是自然規(guī)律,生是人存在的一種形式,死是人存在的另一種形式,“物與我皆無盡也,又何羨乎”。道家的文化浸潤使他在人生的疾風暴雨面前得以自我調(diào)適。《赤壁賦》中主人對客人的勸慰正是蘇軾假老莊思想與厄運抗爭的表現(xiàn)。他的這種樂觀與灑脫,源于莊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27閱讀賞析
《赤壁賦》寫于元豐五年七月,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謫居黃州近四年。“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苦悶。生性曠達的詩人便在佛道和山水中求得解脫,因而《赤壁賦》凝聚了作者的人生思考而充滿哲理意味。文章以泛舟夜游赤壁作為線索,采用漢賦問答體的形式,展示作者內(nèi)心的矛盾和苦悶,以及排解過程。《赤壁賦》從泛舟而游、飲酒而感寫到枕舟而臥,主要抒寫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悟得。主客對答是核心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達悟的精神和超脫的胸懷。閱讀賞析《赤壁賦》寫于元豐五年七月,時蘇軾因“烏臺28
月下泛舟赤壁,意境如詩如畫:清風水霧交織,明月星輝相映。主客蕩舟,把酒誦詩。浩浩茫茫,如此良辰美景當前,油然而生“遺世”“羽化”的奇想,飄飄欲仙。由是,蘇子泛舟赤壁,被涂抹了一層令人悠然神往的色彩。樽前悲慨人生,客心如波如潮:船上簫聲忽起,心中悲意頓生。哀怨,愛慕,哭泣,傾訴,潛龍舞,嫠婦泣,六個比喻,渲染了蕭聲的悲涼,透露出心境的變化。其中客人的悲慨如三疊浪:一是赤壁尚存,英雄安在;二是江海無窮,人生苦短;三是天地堪羨,飛仙不得。借此,蘇子的辯詞得以蓄勢。月下泛舟赤壁,意境如詩如畫:清風水霧交織,明月星輝相29
江上達觀造物,蘇子如思如悟:作者就水月之態(tài),縱論宇宙變化、人生哲理。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瞬間在變,人之寄生亦在變,變是常態(tài);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永恒,又何必羨慕不已。況且天地間萬物各有主宰,莫作非分之取。如此,丟開個人的愁懷,到大自然中尋求精神寄托,則世間榮辱、得失便不足為念。江上達觀造物,蘇子如思如悟:作者就水月之態(tài),縱論宇宙30人教版新課標選修教材收錄《六國論》蘇軾獄中與弟蘇轍訣別,寫絕命詩兩首。制作行威昱北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妻子說:“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來準備你臨時的需要。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到任湖州不到三個月,因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下獄,史稱“烏臺詩案”。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滄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枝上柳綿吹又少,_____________
墻里秋千墻外道。得到它們不必禁用,享用它們沒有窮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享的。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著。體物,眼前景惟妙惟肖;并用“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這句話進一步做了說明,還說“蘇軾追求的正是這個不朽”。仁宗嘉佑元年(1056),蘇軾赴京考試,以一篇唱道:“桂木蘭木做棹和槳,劃擊著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動的江上逆流而行。孫子臏腳,《兵法》修列;無盡藏zàng:無窮無盡的寶藏由是,蘇子泛舟赤壁,被涂抹了一層令人悠然神往的色彩。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樹葉完全脫落了,看見人影映在地上,抬頭一望,看到皎潔的月亮,我們互相望望,很歡喜這景色,便一邊走一邊唱,互相應和。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也不過是過眼云煙,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他的這種樂觀與灑脫,源于莊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行文跌宕變化,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且景、情、理始終不離江上風光和赤壁故事。景則水月相映,情則哀樂相生,理則物我相適,雜以嗚嗚簫音,悠悠古事。體物,眼前景惟妙惟肖;言志,由衷情如慕如訴。文章創(chuàng)造出一種景、情、理高度相融的藝術(shù)效果,使行文所到之處充滿詩情畫意,縹緲多姿,又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情景結(jié)合人教版新課標選修教材收錄《六國論》行文跌宕變化,熔寫31電視劇欣賞33分鐘開始電視劇欣賞33分鐘開始32一、背誦課文,試分析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主客的感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結(jié)合第3、4段,說說作者借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抒發(fā)了什么感情,闡發(fā)了怎樣的哲理。清風明月之美——玩賞之樂主客問答——歷史人物的興亡和現(xiàn)實苦悶的“悲”——作者闡明變與不變的道理尋求解脫——歸于豁達樂觀。課后練習一、背誦課文,試分析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主客的感情發(fā)生了哪些33問題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
前文略有感傷,流露了“人生無常”的消極情緒,但作者能主動地從消極、哀怨中解脫出來,表現(xiàn)出一種灑脫、豪邁的氣度,使文章具有積極進取、達觀超然的感情基調(diào)。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兩個英雄人物和他們的事跡,而兩位英雄已杳然長逝,化為陳跡。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也不過是過眼云煙,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風流云散。而自己作為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從而抒發(fā)了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懷。問題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前文略有感傷34
第4段,蘇軾丟開個人愁懷,以江水明月作比,說明世間萬物和人生,既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從變的角度看,天地萬物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變;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羨慕長江的無窮和明月的永不增減,不必談人生的短促,而應保持豁達、樂觀、超脫的態(tài)度,闡發(fā)了變化與永恒的辯證哲理。第4段,蘇軾丟開個人愁懷,以江水明月作比35二、在賦體文章中,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其意義或相同、或相反,這種現(xiàn)象叫做“對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相互關(guān)系,請你從本文中再找出幾例加以說明,并仔細品味句子的韻味。二、在賦體文章中,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其意義36“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結(jié)構(gòu)相同,“橫”和“接”都是動詞,意義相近,都有寬闊、廣遠的意味。“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結(jié)構(gòu)相似,“縱”和“凌”都有任意飄動的意味。“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和“友”是近義詞,都是名詞用做動詞。“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加點詞語的意義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滄海博大;須臾短暫,無窮永恒。“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結(jié)構(gòu)相同,“橫”和“接37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聲色相對,無禁和不竭意思相近。韻味相同、相對或相反的詞語和句子,構(gòu)成形式和意義上的對舉,起到對比、突出、強調(diào)的作用,讀起來也音韻鏗鏘,瑯瑯上口。“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38三、下面是《后赤壁賦》中的一段文字,仔細閱讀,體會它與本文所描繪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三、下面是《后赤壁賦》中的一段文字,仔細閱讀,體會它與本文所39
參考譯文: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從雪堂步行出發(fā),準備回到臨皋去。有兩位客人跟著我一道去,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樹葉完全脫落了,看見人影映在地上,抬頭一望,看到皎潔的月亮,我們互相望望,很歡喜這景色,便一邊走一邊唱,互相應和。接著,我不禁嘆口氣,說:“有客沒有酒,有酒沒有菜,月這么亮,風這么清,怎樣度過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說:“剛才黃昏時,我撒網(wǎng)捉到了一條魚,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魚鱗,樣子好象松江的鱸魚。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來準備你臨時的需要。”于是帶了酒和魚,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長江的水流得嘩嘩響,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來在水里的石頭也露出來了。才過了多久呀,以前風景竟再也認不出來了。參考譯文: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從雪40
兩《賦》寫景的主要句子是:前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后賦:“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前賦所寫之景,限于舟中,字字初秋之色;后賦所寫之景,多觀于岸上,句句初冬之狀。兩《賦》寫景的主要句子是:41四、中國古代有詩文“窮而后工”的說法,蘇軾正是在貶謫黃州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名作。如何看待“窮而后工”這種現(xiàn)象?你還能從古代文學家中舉出類似的例子嗎?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圣賢發(fā)憤之所作為也。杜甫、白居易四、中國古代有詩文“窮而后工”的說法,蘇軾正是在貶謫黃州期間421.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正襟危坐而問客曰危:端正B.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同伴C.舉匏樽以相屬屬:勸請D.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藏:寶藏【答案】B/與……結(jié)伴檢測練習1.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答案】B/與……結(jié)伴檢測練習432.指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A.釃shī酒桂棹zhào
余音裊裊niǎoB.扁piān舟嫠lí婦無盡藏zànɡC.匏páo樽愀qiǎo然山川相繆liáoD.狼籍jiè
枕藉jí
舳艫zhúlú千里【答案】D/狼籍jí
枕藉jiè2.指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答案】D/狼籍jí443.指出下列句式說明不正確的一項A.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句B.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句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D.而又何羨乎判斷句【答案】D/疑問句賓語前置3.指出下列句式說明不正確的一項【答案】D/疑問句賓語前置454.下列各項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七月既望既望:農(nóng)歷十五日B.縱一葦之所如一葦:小船C.泣孤舟之嫠婦嫠婦:寡婦D.杯盤狼籍狼籍:杯盤散亂【答案】A/既望:指農(nóng)歷十六日。4.下列各項解釋,正確的一項是【答案】A/既望:指農(nóng)歷十六日46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題(6分,每小題2分)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題(6分,471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正襟危坐而問客曰危:端正B.方其破荊州,下江陵下:攻占C.侶魚蝦而友麋鹿侶:伴侶D.舉匏樽以相屬
屬:勸請C以為伴侶,意動用法1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48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此非曹孟德之詩乎知不可乎驟得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C.固一世之雄也渺滄海之一粟
D.而今安在哉抱明月而長終CC結(jié)構(gòu)助詞,的。A乎:放在句末,表疑問,嗎;放在句中,表停頓,不譯。B于:表被動,被;表處所,在。D而:與時間詞結(jié)合為短語,不譯;表修飾。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CC結(jié)構(gòu)493對文段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段借簫客之答,展開聯(lián)想,抒發(fā)了江山依舊、英雄不再,而生命苦短的悲慨。簫客如怨如訴的感嘆,為蘇子的辯詞蓄勢。B.這段內(nèi)容主要描繪了曹操攻破荊州、沿江東下、戰(zhàn)船千里、旌旗蔽日的宏大場面,作者借此由衷地贊揚了曹操的軍事才能。C.行文講究,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的特質(zhì)與情韻,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韻味和散文的透辟理念。D.“主客問答、抑客揚主”是賦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式,主與客都是作者的化身。客的人生如寄的觀點,有蘇軾仕途重創(chuàng)后的思悟。B3對文段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50父親蘇洵蘇老泉,二十七。
始發(fā)憤,讀書籍。
——《三字經(jīng)》
人教版新課標選修教材收錄《六國論》
父親蘇洵蘇老泉,二十七。
始發(fā)憤,讀書籍。
51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謚號文忠,四川眉山人。“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文章采用“________”的形式行文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題(6分,每小題2分)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著。開窗關(guān)窗都是死,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劉勰說“賦者鋪也,鋪采摛chī文(鋪敘文采),體物寫志也。C.行文講究,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的特質(zhì)與情韻,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韻味和散文的透辟理念。西漢前期,形成以抒情為主的騷體賦,如賈誼《吊屈原賦》。狼籍jí:亦作“狼藉”,凌亂。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羨慕長江的無窮和明月的永不增減,不必談人生的短促,而應保持豁達、樂觀、超脫的態(tài)度,闡發(fā)了變化與永恒的辯證哲理。不絕如縷: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再后來,賦或向駢文方向發(fā)展,或進一步散文化,接近于散文的為“文賦”,接近于駢文的為“駢賦”。我連忙以他生病為由請假。以…為伴侶(朋友),名詞作意動。C.侶魚蝦而友麋鹿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永恒,又何必羨慕不已。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謚號文忠,四川眉山52《赤壁》(最新版)部編版3課件53蘇軾《枯木竹石圖》蘇軾《枯木竹石圖》54《赤壁》(最新版)部編版3課件55江城子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改編版十年生死兩茫茫,禽流感,非常強。有專家說,開窗迎太陽。打開窗戶更悲涼,塵滿面,霧霾強。專家說,關(guān)窗止沙揚。開窗關(guān)窗都是死,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紀念亡妻王弗所作)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音訊渺茫。克制自己的思念,卻本來難忘。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即使相逢也料想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fā)如霜。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xiāng),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江城子蘇軾56變與不變動與不動變與不變動與不動57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學者吳小如《讀蘇軾》認為,“無盡”就是不朽的意思。并用“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這句話進一步做了說明,還說“蘇軾追求的正是這個不朽”。一個“我”消失了,還有其他的“我”(傳世作品,精神內(nèi)涵)在;年長的“我”死去了,還有年輕的“我”在。則物與我皆無盡也58八仙之一鐵拐李一葉扁舟八仙之一一葉扁舟59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漢李延年絕世獨立遺世獨立遺世高蹈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寧不60舳艫千里,旌旗蔽空舳艫千里,旌旗蔽空61橫槊賦詩橫槊賦詩62寄蜉蝣于天地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寄寄蜉蝣于天地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63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2010年湖南卷陸游《好事近》縱一葦之所如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縱一葦之所如64侶魚蝦而友麋鹿侶魚蝦而友麋鹿65洞簫洞簫66鮑國安鮑國安67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紀年1911年辛亥年2016年2017年丙申年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丁酉年子甲紀年1911年辛亥年丙申年鼠丁酉年68紀時地支紀時23-1點為子時
1-3點為丑時
3-5點為寅時
5-7點為卯時
7-9點為辰時
9-11點為巳時
11-13點為午時
13-15點為未時
15-17點為申時
17-19點為酉時
19-21點為戌時
21-23點為亥時
紀時23-1點為子時
1-3點為丑時
3-5點為寅時
69《赤壁》(最新版)部編版3課件70
我趕忙去接,沒聽清是誰打來的,只聽到對方找錢鍾書去開會。我連忙以他生病為由請假。對方不理,只命令說:“明天報道,不帶包,不帶筆記本,上午九點有車來接。”第二天將近九點,開來一輛大黑汽車,接走了鍾書。我不識汽車是什么牌子,也沒注意車牌的號碼。車走了,留我一個人在家里等待,而等待是很煩心的。
機票、車票被那些想趁早坐頭排的人搶光了,鍾書選了一條沒人要的水道:坐船。我趕忙去接,沒聽清是誰打來的,只聽到對方找錢71
阿圓站定了說:“媽媽,看那只船梢有號碼,311,是爸爸的船。”第二天早餐后,我們輾轉(zhuǎn)奔波,走了好遠的路才到“古驛道”。一路上的客棧是連鎖的,提供一條龍服務,旅客離開房間時把自己的行李收拾好交給柜臺,客棧負責把行李轉(zhuǎn)交給下一家旅店。但住客棧的過客,得遵守客棧的規(guī)則。阿圓站定了說:“媽媽,看那只船梢有號碼,31172《赤壁》(最新版)部編版3課件73
制作行威昱北制作行威昱北74賦體流變
劉勰說“賦者鋪也,鋪采摛chī文(鋪敘文采),體物寫志也。”。前者說賦的形式,后者指賦的內(nèi)容。
漢賦的一般寫法是以豐富辭藻大肆鋪陳,著力描寫宮苑富麗、京邑繁華以及田獵聲色,只結(jié)尾處微露諷諫之意。賦體流變劉勰說“賦者鋪也,鋪采摛chī文(鋪敘文采75
西漢前期,形成以抒情為主的騷體賦,如賈誼《吊屈原賦》。西漢中期的漢大賦,演變完備為一種以夸張鋪陳為特征、以狀物言事為主要內(nèi)容且介于詩文之間的文體,如司馬相如《子虛賦》。再后來,賦或向駢文方向發(fā)展,或進一步散文化,接近于散文的為“文賦”,接近于駢文的為“駢賦”。三國到隋的六朝,賦對仗工穩(wěn),辭藻華麗,叫做律賦。西漢前期,形成以抒情為主的騷體賦,如賈誼《吊屈76第三段中,“客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知不可乎驟得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主客對答是核心內(nèi)容,表達了在新派與舊黨之間,書生意氣的蘇軾多次上書,提出“豐財”“強兵”的建議,從而卷入了上層政治斗爭長江的水流得嘩嘩響,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仁宗嘉佑元年(1056),蘇軾赴京考試,以一篇前者說賦的形式,后者指賦的內(nèi)容。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也不過是過眼云煙,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體物,眼前景惟妙惟肖;A.正襟危坐而問客曰蓋文王拘而演《周易》;我不識汽車是什么牌子,也沒注意車牌的號碼。詞:與辛棄疾合稱“蘇辛”——2010年湖南卷陸游《好事近》無盡藏zàng:無窮無盡的寶藏學者吳小如《讀蘇軾》認為,“無盡”就是不朽的意思。后賦:“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神宗本就賞識蘇軾,王安石也以圣朝不宜誅名士勸神宗。侶:伴侶體物,眼前景惟妙惟肖;
賦發(fā)展到唐,在古文運動影響下,出現(xiàn)了散文化趨勢,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象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都是文賦的佳作。蘇軾的《赤壁賦》擺脫了魏晉時鋪陳浮華、堆砌詞藻的文風,造境寫志,為千古不朽的名作。第三段中,“客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賦發(fā)展到唐,在古77《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第二名,授大理評事等。軾、轍兄弟同榜進士,被仁宗贊為相佐之才,名動京華,蘇軾時年21歲。后逢其父病故汴京,扶喪歸里。神宗熙寧二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謚號文忠,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工書畫。蘇軾早年“學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仁宗嘉佑元年(1056),蘇軾赴京考試,以一篇作者介紹《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第二名,授78
神宗即位,任王安石為相變法。蘇軾不容于朝廷,自請外放,任杭州通判。三年任滿,先后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北宋內(nèi)憂外患積貧積弱,有政治抱負的士大夫要求變法。在新派與舊黨之間,書生意氣的蘇軾多次上書,提出“豐財”“強兵”的建議,從而卷入了上層政治斗爭烏臺詩案的旋渦。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到任湖州不到三個月,因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下獄,史稱“烏臺詩案”。坐牢103天,瀕臨被砍頭境地。神宗即位,任王安石為相變法。蘇軾不容于朝廷,自請外放79
蘇軾獄中與弟蘇轍訣別,寫絕命詩兩首。蘇軾系于獄中“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吏,以遺子由”。神宗本就賞識蘇軾,王安石也以圣朝不宜誅名士勸神宗。太皇太后曹氏更是為蘇軾詩案落淚,故蘇軾被從輕發(fā)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仕途失意,使蘇軾到道學佛理和山水田園中尋求解脫,千古傳唱的《念奴嬌》和《赤壁賦》等凝聚人生哲思的名篇由此產(chǎn)生。此后,蘇軾又被貶惠州,儋州,卒于常州。蘇軾獄中與弟蘇轍訣別,寫絕命詩兩首。蘇軾系于獄80三蘇:蘇洵、蘇軾(子瞻)、蘇轍(子由)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送秦少章赴臨安薄序》2009年湖南卷)
其他合稱:詩:與黃庭堅合稱“蘇黃”
詞:與辛棄疾合稱“蘇辛”
散文:與歐陽修合稱“歐蘇”
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
蘇軾存詩2700首,詞300首,文章4800篇。三蘇:蘇洵、蘇軾(子瞻)、蘇轍(子由)唐宋八大家:蘇門四81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竹外桃花三兩枝,_____________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_____________,不思量,自難忘枝上柳綿吹又少,_____________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揀盡寒枝不肯棲,__________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_________,淡妝濃抹總相宜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粗繒大布裹生涯,_____________蘇軾名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寂寞沙洲冷天涯何處無芳草欲把西湖比西子欲把西湖比西子考考你十年生死兩茫茫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腹有詩書氣自華寂寞沙洲冷天涯82《赤壁》(最新版)部編版3課件83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述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蘇轍經(jīng)典評價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84朗讀朗讀85少shǎo焉:一會兒。斗宿dǒuxiù:二十八星宿之一。馮虛御風:píng
通“憑”桂棹zhào:桂樹做的棹(船槳)。倚歌而和之hè和,同聲相應,唱和。愀然qiǎo:容色改變的樣子。釃shī酒:斟酒橫槊shuò:橫執(zhí)長矛。扁piān舟:小船。挾xié:偕同。無盡藏zàng:無窮無盡的寶藏狼籍jí:亦作“狼藉”,凌亂。枕藉jiè:枕著墊著。字詞積累鮑國安少shǎo焉:一會兒。字詞積累鮑國安86成語遺世獨立: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人士,不和任何人來往。羽化登仙: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
正襟危坐:整衣服,端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如泣如訴: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余音裊裊:音樂悅耳動聽。裊裊:繚繞不絕如縷: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滄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杯盤狼籍:象狼窩里的草那樣散亂。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著。形容吃喝以后桌面雜亂的樣子。
成遺世獨立: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人士,不和任何人來往。87制作行威昱北得到它們不必禁用,享用它們沒有窮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享的。一個“我”消失了,還有其他的“我”(傳世作品,精神內(nèi)涵)在;文章以泛舟夜游赤壁作為線索,采用漢賦問答體的形式,展示作者內(nèi)心的矛盾和苦悶,以及排解過程。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而自己作為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從而抒發(fā)了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懷。月時圓時缺,卻最終沒有增減。【答案】D/狼籍jí枕藉jiè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苦悶。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也不過是過眼云煙,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有主宰,莫作非分之取。蘇軾獄中與弟蘇轍訣別,寫絕命詩兩首。年長的“我”死去了,還有年輕的“我”在。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聲色相對,無禁和不竭意思相近。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永恒,又何必羨慕不已。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人生如寄扁piān舟嫠lí婦無盡藏zànɡ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使…舞(泣),動詞作使動;漁樵于江渚之上
捕魚砍柴,名詞作動詞;侶魚蝦而友麋鹿
以…為伴侶(朋友),名詞作意動。詞類活用制作行威昱北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88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羨乎渺渺兮予懷徘徊于斗牛之間凌萬頃之茫然客有吹洞簫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文言句式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徘徊于斗牛之間狀語后置凌萬頃之茫然
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狀語后置而今安在哉文言句式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89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著船來到赤壁下。清風緩緩吹來,水面波浪不興。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吟詠《月出》詩“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北斗星、牽斗星之間徘徊。白濛濛的霧氣籠罩江面,波光與天相連。任憑小船自由漂流,浮起在那茫茫無邊的江面上。多么浩遠啊,像凌空駕風飛行,不知道將停留在什么地方;多么飄逸啊,像脫離塵世,全無牽掛,羽化飛升登臨仙境。譯文參考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著船來到赤壁下。清90
在這時喝著酒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唱道:“桂木蘭木做棹和槳,劃擊著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動的江上逆流而行。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邊遙遠的地方。”有個會吹洞簫的客人,依著歌聲節(jié)拍,吹著洞簫應和,簫聲嗚咽,象哀怨,像懷戀,像哭泣,像傾訴。余音悠長,像絲縷細長延綿不斷。這聲音,能使?jié)摬厣顪Y的蛟龍起舞,使孤處
船上的寡婦悲泣。在這時喝著酒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唱道:“桂91
我不禁憂傷起來,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為什么吹出這樣悲涼的聲音呢?”客人回答說:“‘月明亮星稀少,烏鳥向南飛翔’,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huán)繞,草木茂盛蒼翠,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敗的地方嗎?當他占取荊州,攻下江陵,順江向東的時候,戰(zhàn)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臨江飲酒,橫握長矛吟詩,本是一時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非……乎(與,歟,哉)獨……乎豈……乎我不禁憂傷起來,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為92
何況我和你在江中洲上捕魚打柴,與魚蝦、麋鹿為伴侶、朋友,駕著一只小船,舉起(葫蘆做的)酒杯互相勸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哀嘆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愿相伴神仙來遨游,持守明月來長存。知道這種愿望是不能屢次實現(xiàn),就把這洞簫余音寄托在悲涼的秋風中。”何況我和你在江中洲上捕魚打柴,與魚蝦、麋鹿為伴侶、朋93
我對客人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水像這樣不斷流去,但并沒有流失;月時圓時缺,卻最終沒有增減。如果從那變動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從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們,那么萬物和我們都是沒有窮盡(都是永恒)的,我們又羨慕什么呢?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獲取。只有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便是聲音,眼睛看到了便是色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對客人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水像這樣不斷94得到它們不必禁用,享用它們沒有窮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享的。”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放著。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露出白色的曙光。得到它們不必禁用,享用它們沒有窮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95轉(zhuǎn)悲為喜,杯盤狼籍
1月夜泛舟
2歌簫相和3客心傷懷4蘇子寬解5客人釋懷泛舟赤壁,誦詩歌詠馮虛御風,遺世獨立飲酒樂甚,扣舷而歌客吹洞簫,泣訴心曲悲嘆人生短促無常物我無盡,與子共適情感變化:樂——悲——喜文章結(jié)構(gòu)轉(zhuǎn)悲為喜,杯盤狼籍泛舟赤壁,誦詩96《赤壁賦》采用虛擬的主客對答形式行文。主客對答是賦體的傳統(tǒng)手法,主與客其實都是作者的化身。對話中表現(xiàn)出的憂傷與喜樂,都是作者在被貶黃州之后,內(nèi)心矛盾和復雜感情的真實反映。課文分析文章采用“________”的形式行文主客對答《赤壁賦》采用虛擬的主客對答形式行文。主客對答是賦體的97第三段中,“客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
客人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兩個英雄人物,而英雄已杳然長逝,化為陳跡。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也不過是過眼云煙,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而自己作為小人物更顯渺小,更加“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從而抒發(fā)了人生短促無常(人生如寄)的悲觀、感傷、消極的情懷。
這是蘇軾仕途遭重創(chuàng)后內(nèi)心傷感的體現(xiàn)。第三段中,“客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客人由眼前98第四段中,蘇軾闡述了怎樣的人生觀?
蘇軾闡釋變與不變的道理,認為“物我無盡”(物我永恒),可以共享“造物者之無盡藏”,說明了蘇軾對生命的肯定和對生活的熱愛。蘇軾主動地從消極、哀怨中解脫出來,他不甘于沉淪,他欲從老莊“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尋找人生之路,試圖解讀生命,開闊胸襟,從而表現(xiàn)出一種樂觀豁達(曠達超脫)、積極豪邁的氣度。第四段中,蘇軾闡述了怎樣的人生觀?蘇軾闡釋變與不變的99
他的這種樂觀與灑脫,源于莊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人原本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生死與晝夜的變化是自然規(guī)律,生是人存在的一種形式,死是人存在的另一種形式,“物與我皆無盡也,又何羨乎”。道家的文化浸潤使他在人生的疾風暴雨面前得以自我調(diào)適。《赤壁賦》中主人對客人的勸慰正是蘇軾假老莊思想與厄運抗爭的表現(xiàn)。他的這種樂觀與灑脫,源于莊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100閱讀賞析
《赤壁賦》寫于元豐五年七月,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謫居黃州近四年。“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苦悶。生性曠達的詩人便在佛道和山水中求得解脫,因而《赤壁賦》凝聚了作者的人生思考而充滿哲理意味。文章以泛舟夜游赤壁作為線索,采用漢賦問答體的形式,展示作者內(nèi)心的矛盾和苦悶,以及排解過程。《赤壁賦》從泛舟而游、飲酒而感寫到枕舟而臥,主要抒寫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悟得。主客對答是核心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達悟的精神和超脫的胸懷。閱讀賞析《赤壁賦》寫于元豐五年七月,時蘇軾因“烏臺101
月下泛舟赤壁,意境如詩如畫:清風水霧交織,明月星輝相映。主客蕩舟,把酒誦詩。浩浩茫茫,如此良辰美景當前,油然而生“遺世”“羽化”的奇想,飄飄欲仙。由是,蘇子泛舟赤壁,被涂抹了一層令人悠然神往的色彩。樽前悲慨人生,客心如波如潮:船上簫聲忽起,心中悲意頓生。哀怨,愛慕,哭泣,傾訴,潛龍舞,嫠婦泣,六個比喻,渲染了蕭聲的悲涼,透露出心境的變化。其中客人的悲慨如三疊浪:一是赤壁尚存,英雄安在;二是江海無窮,人生苦短;三是天地堪羨,飛仙不得。借此,蘇子的辯詞得以蓄勢。月下泛舟赤壁,意境如詩如畫:清風水霧交織,明月星輝相102
江上達觀造物,蘇子如思如悟:作者就水月之態(tài),縱論宇宙變化、人生哲理。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瞬間在變,人之寄生亦在變,變是常態(tài);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永恒,又何必羨慕不已。況且天地間萬物各有主宰,莫作非分之取。如此,丟開個人的愁懷,到大自然中尋求精神寄托,則世間榮辱、得失便不足為念。江上達觀造物,蘇子如思如悟:作者就水月之態(tài),縱論宇宙103人教版新課標選修教材收錄《六國論》蘇軾獄中與弟蘇轍訣別,寫絕命詩兩首。制作行威昱北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妻子說:“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來準備你臨時的需要。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到任湖州不到三個月,因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下獄,史稱“烏臺詩案”。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滄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枝上柳綿吹又少,_____________
墻里秋千墻外道。得到它們不必禁用,享用它們沒有窮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享的。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著。體物,眼前景惟妙惟肖;并用“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這句話進一步做了說明,還說“蘇軾追求的正是這個不朽”。仁宗嘉佑元年(1056),蘇軾赴京考試,以一篇唱道:“桂木蘭木做棹和槳,劃擊著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動的江上逆流而行。孫子臏腳,《兵法》修列;無盡藏zàng:無窮無盡的寶藏由是,蘇子泛舟赤壁,被涂抹了一層令人悠然神往的色彩。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樹葉完全脫落了,看見人影映在地上,抬頭一望,看到皎潔的月亮,我們互相望望,很歡喜這景色,便一邊走一邊唱,互相應和。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也不過是過眼云煙,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他的這種樂觀與灑脫,源于莊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行文跌宕變化,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且景、情、理始終不離江上風光和赤壁故事。景則水月相映,情則哀樂相生,理則物我相適,雜以嗚嗚簫音,悠悠古事。體物,眼前景惟妙惟肖;言志,由衷情如慕如訴。文章創(chuàng)造出一種景、情、理高度相融的藝術(shù)效果,使行文所到之處充滿詩情畫意,縹緲多姿,又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情景結(jié)合人教版新課標選修教材收錄《六國論》行文跌宕變化,熔寫104電視劇欣賞33分鐘開始電視劇欣賞33分鐘開始105一、背誦課文,試分析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主客的感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結(jié)合第3、4段,說說作者借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抒發(fā)了什么感情,闡發(fā)了怎樣的哲理。清風明月之美——玩賞之樂主客問答——歷史人物的興亡和現(xiàn)實苦悶的“悲”——作者闡明變與不變的道理尋求解脫——歸于豁達樂觀。課后練習一、背誦課文,試分析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主客的感情發(fā)生了哪些106問題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
前文略有感傷,流露了“人生無常”的消極情緒,但作者能主動地從消極、哀怨中解脫出來,表現(xiàn)出一種灑脫、豪邁的氣度,使文章具有積極進取、達觀超然的感情基調(diào)。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兩個英雄人物和他們的事跡,而兩位英雄已杳然長逝,化為陳跡。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也不過是過眼云煙,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風流云散。而自己作為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從而抒發(fā)了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懷。問題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前文略有感傷107
第4段,蘇軾丟開個人愁懷,以江水明月作比,說明世間萬物和人生,既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從變的角度看,天地萬物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變;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羨慕長江的無窮和明月的永不增減,不必談人生的短促,而應保持豁達、樂觀、超脫的態(tài)度,闡發(fā)了變化與永恒的辯證哲理。第4段,蘇軾丟開個人愁懷,以江水明月作比108二、在賦體文章中,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其意義或相同、或相反,這種現(xiàn)象叫做“對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相互關(guān)系,請你從本文中再找出幾例加以說明,并仔細品味句子的韻味。二、在賦體文章中,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其意義109“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結(jié)構(gòu)相同,“橫”和“接”都是動詞,意義相近,都有寬闊、廣遠的意味。“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結(jié)構(gòu)相似,“縱”和“凌”都有任意飄動的意味。“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和“友”是近義詞,都是名詞用做動詞。“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加點詞語的意義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滄海博大;須臾短暫,無窮永恒。“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結(jié)構(gòu)相同,“橫”和“接110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聲色相對,無禁和不竭意思相近。韻味相同、相對或相反的詞語和句子,構(gòu)成形式和意義上的對舉,起到對比、突出、強調(diào)的作用,讀起來也音韻鏗鏘,瑯瑯上口。“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111三、下面是《后赤壁賦》中的一段文字,仔細閱讀,體會它與本文所描繪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三、下面是《后赤壁賦》中的一段文字,仔細閱讀,體會它與本文所112
參考譯文: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從雪堂步行出發(fā),準備回到臨皋去。有兩位客人跟著我一道去,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樹葉完全脫落了,看見人影映在地上,抬頭一望,看到皎潔的月亮,我們互相望望,很歡喜這景色,便一邊走一邊唱,互相應和。接著,我不禁嘆口氣,說:“有客沒有酒,有酒沒有菜,月這么亮,風這么清,怎樣度過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說:“剛才黃昏時,我撒網(wǎng)捉到了一條魚,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魚鱗,樣子好象松江的鱸魚。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來準備你臨時的需要。”于是帶了酒和魚,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長江的水流得嘩嘩響,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來在水里的石頭也露出來了。才過了多久呀,以前風景竟再也認不出來了。參考譯文: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從雪113
兩《賦》寫景的主要句子是:前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后賦:“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前賦所寫之景,限于舟中,字字初秋之色;后賦所寫之景,多觀于岸上,句句初冬之狀。兩《賦》寫景的主要句子是:114四、中國古代有詩文“窮而后工”的說法,蘇軾正是在貶謫黃州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名作。如何看待“窮而后工”這種現(xiàn)象?你還能從古代文學家中舉出類似的例子嗎?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圣賢發(fā)憤之所作為也。杜甫、白居易四、中國古代有詩文“窮而后工”的說法,蘇軾正是在貶謫黃州期間1151.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正襟危坐而問客曰危:端正B.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同伴C.舉匏樽以相屬屬:勸請D.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藏:寶藏【答案】B/與……結(jié)伴檢測練習1.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答案】B/與……結(jié)伴檢測練習1162.指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A.釃shī酒桂棹zhào
余音裊裊niǎoB.扁piān舟嫠lí婦無盡藏zànɡC.匏páo樽愀qiǎo然山川相繆liáoD.狼籍jiè
枕藉jí
舳艫zhúlú千里【答案】D/狼籍jí
枕藉jiè2.指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答案】D/狼籍jí1173.指出下列句式說明不正確的一項A.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句B.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句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D.而又何羨乎判斷句【答案】D/疑問句賓語前置3.指出下列句式說明不正確的一項【答案】D/疑問句賓語前置1184.下列各項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七月既望既望:農(nóng)歷十五日B.縱一葦之所如一葦:小船C.泣孤舟之嫠婦嫠婦:寡婦D.杯盤狼籍狼籍:杯盤散亂【答案】A/既望:指農(nóng)歷十六日。4.下列各項解釋,正確的一項是【答案】A/既望:指農(nóng)歷十六日119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題(6分,每小題2分)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題(6分,1201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正襟危坐而問客曰危:端正B.方其破荊州,下江陵下:攻占C.侶魚蝦而友麋鹿侶:伴侶D.舉匏樽以相屬
屬:勸請C以為伴侶,意動用法1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12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此非曹孟德之詩乎知不可乎驟得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C.固一世之雄也渺滄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院科技成果轉(zhuǎn)化合同樣本
- 單位 燈具 供貨合同范例
- 企業(yè)銷貨合同標準文本
- 醫(yī)療牌照租賃合同標準文本
- 協(xié)議耗材維修合同標準文本
- 借儀器合同樣本
- pe管道采購合同樣本
- 單位掛機空調(diào)保養(yǎng)合同范例
- 協(xié)會培訓合同范例
- 全屋美化服務合同標準文本
- 西班牙文化概況
- 云南省飲用水生產(chǎn)企業(yè)名錄534家
- 湖北地區(qū)醫(yī)院詳細名單一覽表
- 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讓職場新人一生受用的邏輯思考力新員工培訓教材
-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PPT課件
- 脊髓損傷康復評定治療PPT課件
- 啤酒貼標機畢業(yè)設計論文
- 金屬壓鑄機的plc控制
- 寶鋼總平面圖
- ZDJ-4A型自動電位滴定儀操作方法
- 進制轉(zhuǎn)換(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