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纖維血管瘤_第1頁
鼻咽部纖維血管瘤_第2頁
鼻咽部纖維血管瘤_第3頁
鼻咽部纖維血管瘤_第4頁
鼻咽部纖維血管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鼻咽部纖維血管瘤第1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鼻咽的解剖鼻咽又稱上咽,位于顱底與軟腭之間,大小較恒定,前后徑約2cm,高約4cm。鼻咽前壁經后鼻孔與鼻腔想通,向下與口咽連續。咽隱窩:咽口上方有一隆起部分稱咽鼓管圓枕,其后上方與咽后壁之間的凹陷稱為咽隱窩。咽扁桃體:鼻咽頂部和后壁移行相連,呈傾斜的圓拱形,常合稱頂后壁,其粘膜下有豐富的淋巴組織,稱咽扁桃體,即腺樣體,在嬰幼兒較發達,6-7歲后開始萎縮。第2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正常CT表現兩側壁半圓形隆起為咽鼓管圓枕,其前方含氣凹陷為咽鼓管咽口,后方較寬的斜行裂隙為咽隱窩。鼻咽腔的后壁由雙側頭長肌構成。第3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鼻咽纖維血管瘤一、概述:鼻咽纖維血管瘤(nasopharyngealangiofibroma,NPAF)又稱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纖維瘤,為鼻咽頂部后鼻孔區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10-25歲青年男性。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性激素、發育異常、炎癥刺激等因素有關。第4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二、病理:起源:枕骨斜坡底部、蝶骨體及翼突內側的骨膜,向下突入鼻咽并向前生長,經后鼻孔進入同側鼻腔。內鏡檢查:瘤體大小不一,呈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表面為粉紅色、暗紅色,可有擴張的血管。腫瘤由豐富的血管組織和纖維組織基質構成。血管壁薄,缺乏彈性,易引起大出血,較大的腫瘤可以壓迫(或破壞)鄰近骨質,侵入鼻竇、眼眶、翼腭窩,故本瘤雖屬良性,但具有侵襲性。第5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三、臨床表現:癥狀:典型癥狀為反復的鼻腔和口腔出血,也可以出現鼻阻、鼻分泌物積存。當腫瘤較大侵犯周圍器官時,可以出現突眼、復視、耳鳴、頭痛、頭暈等。體征:鼻根部變寬呈蛙狀鼻、眼球突出、運動障礙、鼓膜及聽力改變。鼻鏡可以檢查腫瘤的大小、色澤、表面血管情況。鼻咽部觸診要謹慎小心,一般不作活檢,以免發生嚴重出血。第6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四、分期:按Chandler標準進行分期:I期腫瘤局限于鼻咽部;Ⅱ期腫瘤擴展至鼻腔和蝶竇;Ⅲ期腫瘤擴展至上頜竇、篩竇、翼腭窩、顳下窩、眼眶(眶上裂、眶下裂、眶內),頰部;Ⅳ期腫瘤侵入顱內。第7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MR橫斷增強:chandlerI期,腫瘤局限于鼻咽部,信號均勻,邊界清,明顯強化MR橫斷增強:chandlerII期,不均勻明顯強化腫瘤擴展至鼻腔、蝶竇,鼻中隔受壓推移第8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CT增強:chandlerIV期,鼻咽部強化十分明顯軟組織密度影,與周圍組織分界較清楚,向鼻腔、蝶竇、上頜竇、篩竇、翼腭窩及顳下窩、顱底侵犯,累及海綿竇,病變范圍較廣泛

MR橫斷平掃:chandlerIII期,腫瘤呈分葉狀,擴展至左側鼻腔、翼腭窩及顳下窩,翼腭窩擴大增寬,上頜竇后壁受壓前移、塑形,上頜竇腔縮小,但上頜竇后壁骨質無破壞第9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五、影像表現:(一)CT表現:1.軟組織腫塊:鼻咽部等或稍高密度軟組織腫塊,外緣光滑銳利,強化明顯、向周圍組織浸潤生長。CT增強掃描:病灶明顯強化,腫塊廣泛累及左側翼腭窩、顳下窩、鼻后孔、上頜竇后壁、后組篩竇、蝶竇。第10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2.骨質破壞:骨質受壓,吸收破壞第11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3.顱內侵犯:顱內腫塊與顱外腫塊密度一致,高于腦實質。病灶與腦實質分界清晰,邊緣不規則,周圍無明顯水腫帶,增強掃描顱內外病灶同步明顯強化。CT增強:鼻咽部明顯強化軟組織密度影,與周圍組織分界較清楚,向鼻腔、蝶竇、上頜竇、篩竇、翼腭窩及顳下窩、顱底侵犯,累及海綿竇,病變范圍較廣泛。第12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二)MRI表現1.信號特點:鼻咽部分葉狀或不規則軟組織影,邊界清晰,T1WI呈中等或稍高信號、T2WI呈明顯高信號,內部可摻雜低信號,與腫瘤富含血管及其與纖維成分比例有關。2.椒鹽征:瘤內血管因流空效應可成點條狀低信號,稱為椒鹽征,對診斷鼻咽纖維血管瘤具有特征性。3.增強掃描:腫瘤明顯強化,流空的血管影顯示的更為清楚。第13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男性,14歲,腫瘤為分葉狀軟組織影,呈等T1、長T2信號,增強后明顯強化。第14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男,19歲,右側后鼻孔翼腭窩分葉狀軟組織影,呈等T1、長T2信號,病灶明顯強化,可見到迂曲條狀流空信號。第15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診斷要點:1.典型癥狀:為反復的鼻腔和口腔出血;2.CT表現:軟組織腫塊壓迫性的骨質吸收破壞顱內侵犯3.MRI表現:鼻咽部分葉狀或不規則軟組織影,T1WI呈中等或稍高信號、T2WI呈明顯高信號,椒鹽征以及增強后明顯強化特點可以診斷。第16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六、鑒別診斷(一)鼻咽癌(二)淋巴瘤第17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病因1.遺傳因素(1)種族易感性

鼻咽癌主要發生于黃種人,以亞洲南太平洋地區國家為多。生活在低發地區的海外華僑及其后裔仍保持高發傾向。(2)家族聚集性

鼻咽癌患者中有家族史者較為常見。2.病毒感染近年來多認為EB病毒與鼻咽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但EB病毒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人群,而鼻咽癌的發生有明顯的地域性,說明EB病毒感染并非是鼻咽癌致病的惟一因素。3.環境因素可能與多種化學致癌物質有關,如亞硝胺類及微量元素鎳等。此外,維生素缺乏、性激素失調等均可以改變黏膜對致癌物的敏感性。病理常發生在鼻咽部咽隱窩和頂前壁,病灶可呈結節型、潰瘍型、黏膜下浸潤型等多種形態,絕大多數為低分化鱗癌。其他有可能為腺癌、未分化癌等。(一)鼻咽癌第18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臨床表現1.鼻部癥狀:回縮性血涕是其典型的早期臨床表現之一,以晨起后多見。晚期可有膿樣涕或引起不易制止的大量出血,甚至有生命危險。初期多無鼻塞,當癌腫堵塞后鼻孔時,則可引起單側或雙側鼻塞。2.耳部癥狀:癌腫堵塞或壓迫咽鼓管時,常出現卡他性中耳炎,引起耳鳴、耳閉塞及聽力下降,或伴有鼓室積液。3.腦神經癥狀:癌腫侵入顱內,腦神經受損后,可出現劇烈頭痛、面部麻木、咀嚼困難、眼瞼下垂、復視、視力喪失等表現。4.頸淋巴結轉移為患者最早發現的體征。檢查時頸部腫塊多較堅硬,表面呈小結節性,與周圍粘連則不易推動。可互相融合,成為全頸側巨大腫塊。5.遠處轉移鼻咽癌血行轉移多見,死亡者中半數或以上有遠處轉移。以骨骼轉移尤其扁骨轉移最多見;其次是肝和肺轉移。也可同時有多處轉移。第19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影像學表現:

CT:

(1)咽隱窩變淺、消失:鼻咽癌最好發于咽隱窩;

(2)鼻咽側壁增厚,軟組織腫塊。平掃為等密度,增強掃描為輕、中度強化;

(3)鼻咽腔變形、不對稱;

(4)顱底骨質破壞;

(5)顱內侵犯:

常累及海綿竇、顳葉、橋小腦角區;冠狀面增強掃描顯示較好,增強后顱內病灶明顯強化;

(6)早期就可以發生淋巴結轉移;

(7)繼發表現:癌腫侵蝕咽鼓管咽口時,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癌腫導致鼻竇引流不暢時,可伴發鼻竇炎癥或積液

第20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圖示:鼻咽部頂后壁軟組織腫塊影,鼻咽腔變窄,鼻咽側后壁肌間隙不清,增強掃描示腫塊呈明顯強化,邊界更清,雙側頭長肌、咽鼓管圓枕及左側翼內肌受累第21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MRI:

(1)腫瘤在T1WI多呈等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增強掃描后病灶呈輕、中度強化;

(2)鼻竇、乳突黏膜增厚或積液;

(3)顱底骨質破壞:表現為低信號的骨皮質不完整或髓質高信號脂肪消失;

(4)顱內侵犯:冠狀面最易顯示腫瘤自鼻咽部顱內侵犯情況,增強掃描后明顯強化;

(5)頸部淋巴結轉移;

(6)MRI對放療后的評價:放射治療是鼻咽癌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第22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MR平掃:左側咽隱窩腫塊,T1WI呈等信號,T2WI及STIR呈稍高信號,向口咽部及鼻后孔生長。第23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鼻咽部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見,占全部結外NHL的2.5%,以青壯年多見。臨床特點

病人常表現為鼻塞、鼻出血、聽力損害、吞咽困難、頭痛或頸部腫塊,與鼻咽癌的癥狀相似。少部分病人同時存在頸淋巴結轉移。腫瘤擴散

大部分(約80%)的病人表現為局限性病變。部分NHL如結外NK/T細胞淋巴瘤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更有可能轉移到其他部位,如皮膚、胃腸道、肝以及淋巴結等。(二)淋巴瘤第24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1)鼻咽NHL常合并咽淋巴環環內其它部位的病變,以扁桃體最常見,兩者之間病變不相連,還可合并咽淋巴環外的結外組織受累,以鼻腔最常見,表現為鼻咽病變與鼻前庭病變不相連。(2)鼻咽NHL以頂后壁受累最多見,占65%,與此處淋巴組織豐富有關。(3)腫塊往往充滿整個鼻咽腔,境界較光整;侵犯周圍組織時,范圍較彌漫,部分密度或信號不均勻,主要與病變合并壞死及炎性反應有關。(4)不論是大腫塊還是浸潤型病變,鄰近的深部組織及顱底骨質侵犯少見。(5)合并有頸淋巴結腫大。

影像表現

第25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76歲,女性,彌漫性大B細胞型(腫塊型)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左側壁腫塊,口咽受累,咽腔狹窄,增強掃描強化均勻,近似肌肉。第26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45歲,男性,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右側咽旁間隙、翼突、翼腭窩及顱底受侵,腫瘤中央壞死,周圍不均勻強化,邊緣毛糙不清。第27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鑒別診斷要點1.鼻咽纖維血管瘤:常見于男性青少年,有多次鼻出血病史,影像檢查見鼻咽部軟組織腫塊,多伴有壓迫性骨吸收破壞;增強掃描病灶明顯強化;2.鼻咽癌:最常發生于中年人,回縮性血涕是其典型的早期臨床表現之一,影像檢查見鼻咽部浸潤性腫塊,邊界不清,侵蝕性骨質破壞明顯,增強掃描呈輕中度強化,頸部淋巴結腫大往往為初診的首發癥狀。3.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青壯年多見,病變侵犯范圍較廣,增強掃描呈輕度強化,骨質破壞少見,轉移常見,如轉移到皮膚、胃腸道、肝、淋巴結等。第28頁,共31頁,2022年,5月20日,19點2分,星期六七、治療1、以手術治療為主;2、少數不能立即手術的患者,可酌用放射治療、注射硬化劑、內服激素等治療,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