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案2021經典模板大全_第1頁
高中歷史教案2021經典模板大全_第2頁
高中歷史教案2021經典模板大全_第3頁
高中歷史教案2021經典模板大全_第4頁
高中歷史教案2021經典模板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5頁共25頁高中歷史教案2021經典模板大全高中歷史教案第一篇:《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知識與能力1、分析^p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背景。2、分析^p經濟特區建立的條件,含義及特區建設的重大成果。3、對外經濟開放區的建立的概況及影響。4、了解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過程和特點。5、了解上海浦東開發和開放的主要成就及歷史意義。二、過程與方法1、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教材、合作探究問題,參與討論等活動,掌握好基礎知識,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提高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的能力。2、運用上網查詢資料,課堂組織討論等方式,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改革開放近30年偉大成就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時代自豪感、責任感。2、教育學生珍惜生活、奮發學習,為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推波助瀾。3、教育學生關心社會,關心國家,與時俱進。四、重、難點重點:經濟特區的建立,浦東的開發和開放難點:我國改革開放近30年來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過程及特點。五、教學方法1、歷史問題探究法。通過情景導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知識整合--延伸拓展來組織探究,通過創設民主、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努力使學生通過“趣中激”,達到“樂中學”的目的。2、多媒體教學法。六、教具準備1、制作課件。2、準備多媒體設備及網絡設備。七、教程(一)情景導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導入新課,展示課題(二)自主探究利用幻燈片展示自主探究的三個問題。探究一: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過程和特點探究二:對外開放的新發展--上海浦東的開發和開放探究三:對外開放的成就(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過程和特點1、探究形成的背景探究過程設計:(1)播放《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視頻材料(2)提出討論題目:結合視頻內容以及所學知識討論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國際、國內背景:(3)組織學生討論(4)完成國際、國內背景的要點總結國際背景:①20世紀70年代國際形勢走向緩和②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國內背景:①“十年”使中國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急需恢復和發展。②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偉大決策已經決定。③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團形成。2、探究形成的過程探究過程設計:(1)播放《經濟特區的設立》的視頻材料;(2)展示“學思之窗”:國家為什么決定首先在廣東、福建兩省設立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在師生探討交流的基礎上展示討論的結論:①廣東、福建兩省靠近港澳,華僑多,有利于引進外資。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③廣東、福建兩省原有的經濟基礎較好。④資豐富。(3)完成第一步經濟特區創辦的探究總結。包括:①經濟特區的設立;②經濟特區的含義及“特”的主要表現;③經濟特區建設的成果展示;④經濟特區的作用。(4)結合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示意圖完成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過程。包括:①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②沿海經濟開放區的設立;③沿江港口城市的開放;④沿邊城鎮的開放;⑤內地省會城市的開放。(5)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立。我國政府從1988年起在沿海和內地的開放城市中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60完成下列問題:1、下列城市中首批獲準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是(A)A、秦皇島B、武漢C、合肥D、蘇州工業園區2、從1988-20________2年,我國共建立了(D)個經濟技術開發區A、46B、47C、48D、493、下列屬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特點的最佳選項是(B)①資金來以引進外資為主②經濟成分以外資企業為主③具有人才、技術、知識密集的特點④產業結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探究形成的特點結合地圖,結合對外開放格局形成過程,由學生概括總結出來,教師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展示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合作探究二:我國對外開放的新發展--上海浦東的開發和開放。探究過程設計:1、播放視頻文件《鄧小平與上海浦東的開發》。2、結合視頻內容及教材相關知識思考:假如你是當時的鄧小平,你決定加快上海浦東的開發和開放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慮?3、由學生相互探究合作交流后,教師與師生合作共同完成上述問題。①浦東開發的決定和目的:1990年4月中央政府決定開發浦東。其目的在于:A.以浦東為龍頭,進一步開發長江沿岸城市;B.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C.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新飛躍②浦東開發和開放的有利條件:A.地理優勢;B.交通優勢;C.人才和產業優勢;D.上海原有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文化基礎較好。③成果展示:收集圖片、文字資料,展示浦東開發和開放的偉大成就。如中國第一樓--金茂大廈;中國第一塔--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等等。④地位和作用。注意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對知識進行整理。A.被海內外人士譽為“進入中國經濟的大門,是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B.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化工業基礎,是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C.是中國20世紀90年代改革和開放的重點和標志。合作探究三對外開放的成就探究學習設計:1、這個問題可采用開放式、探究式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師不提供固定的答案,指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或者深入城市和農村調查,了解我國對外開放近30年來的偉大成就,收集圖片、文字、視頻等資料,舉辦一個小型的展覽會。(四)知識整合新發展(五)延伸拓展1、材料解析題形成背景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形成過程格局特點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寫到: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事實雄辯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決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思考:①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實行的?②新時期我國已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的格局?③試比較近現代史上我國的兩次對外開放。2、課外延伸以小組為單位,課后從網上搜集沿海經濟開放區發展情況的資料,配上解說詞,舉辦小型展覽,以展示我國對外開放的成就。分工:第一小組--長江三角洲開放區第二小組--珠江三角洲開放區第三小組--閩南三角地帶開放區第四小組--環渤海沿岸開放區(六)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學問題如何整合新課程資,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如何構建和諧課堂,充分展示并挖掘學生的潛質。高中歷史教案第二篇: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⑴識記:希臘半島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點;城邦及其特點。梭倫改革為希臘民主制度奠定基礎;克里斯提尼改革正式確定民主政治。伯利克里執政時期是希臘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公民大會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雅典民主政治對近代西方政治的貢獻。⑵理解:地理環境在古希臘城邦形成中的影響。歸納并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希臘城邦的階級與時代局限。⑶運用:探究地理環境對古希臘城邦形成中的影響。分析^p雅典民主政治產生發展的歷史條件、基本特征、實質和作用。探究古代希臘民主政治衰落的根本原因。2、過程與方法⑴分析^p地理環境、問題探究。⑵分析^p雅典民主政治的歷史資料,初步掌握信息處理方法。⑶引導學生聯系時代背景,從雅典民主政治的興衰發展過程中分析^p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分步驟、分層次掌握運用唯物史觀分析^p歷史現象的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⑴體會古代希臘的輝煌文化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遺產。⑵了解雅典民主政治“黃金時代”的重要內容,感受古代希臘的輝煌,分析^p古代希臘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及其歷史局限,感受人類文明的遠流長。⑶分析^p雅典民主制度產生發展的歷史條件和實質,理解希臘奴隸制度的利弊得失,從宏觀上把握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二、重點難點重點:伯利克里時期的民主政治難點: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實質和歷史作用。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了解到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但在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法律建設卻是主流,這在古代的希臘與羅馬表現的尤為突出。當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法律體系都是由古希臘羅馬的政治系統中逐步發展而來的。那到底古代西方的民主和法制到底是怎樣的呢?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學習第六單元第一課“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來了解一下吧。[講授新課](一)希臘文明的搖籃在接觸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之前,我們需要知道希臘的地理位置。(展示地圖)希臘位于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半島巴爾干半島。她被大海所環繞,因此我們稱希臘文明為“海洋文明”。由于希臘地形復雜,少有大塊的平原地區,而各個地區由于自然環境的影響,交流不便,所以在古代希臘形成了許多的小國家,它們被稱之為“城邦”。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前6世紀,它一般包括市區和周邊的農村地區,范圍非常小;而且,城邦一般是通過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共同團體、共同地域和政治經濟的獨立實體。小國寡民、獨立自主就是它的基本特征。在眾多的希臘城邦之中,雅典與斯巴達是兩個典型的城邦。西方的民主政治希臘,而希臘的民主政治則以雅典最為完備。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雅典民主政治到底有哪些內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關鍵要掌握三大改革: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1.梭倫的改革梭倫改革時,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等級。這項措施使許多工商業奴隸主因財富上升了社會地位,他們與原來的貴族都占據了第一、二等級。(打擊了貴族的統治。)同時設立公民大會,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除此之外,梭倫還設立新的政權機構--四百人會議和陪審法庭,前者規定除第四等級外,其他公民都可當選;后者參與例行審判,接受上訴案件。廢除了債奴制度。影響:改革動搖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2.克里斯提尼的改革公元前6世紀末,克里斯提尼把整個雅典城邦分為10個地域部落,以取代過去的4個血緣部落。克里斯提尼的這一舉措,打破了血緣關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貴族的勢力。設立五百人會議、成立十將軍委員會、實行陶片放逐法。這些改革措施,使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確立起來。(三)雅典民主的“黃金時代”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擔任首席將軍期間,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伯利克里改革的措施比較全面,而且很徹底,共有六項:第一,擴大公民參政范圍:除十將軍外,執政官和幾乎所有其他官職向各等級男性公民開放;第二,改革公民大會,規定它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管理內政、外交、軍事防務、官員選舉任免等事項,凡二十歲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參加,每個人在大會中都有發言權和表決權;第三,改革五百人會議,規定在公民大會休會期間,負責處理國家大事;第四,提高陪審法庭地位:負責審理各類重要案件,參與立法;第五,擴大十將軍委員會權力;第六,發放工資和津貼,調動公民參政的積極性,(觀劇津貼)(四)雅典民主制度的評價雅典民主制度保證了希臘文明的燦爛輝煌,而且當今歐美眾多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政體差不多都它。其次,雅典民主政治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凝聚本邦公民,以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對外則是為了掠奪他人的財富和奴隸。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第一,它是少數人的民主,本邦婦女、廣大奴隸和外邦人都無權享受民主政治;第二,它是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之上的。[本課小結]以上就是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而古代希臘民主政治是小國寡民的產物,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少數人即奴隸主的民主。高中歷史教案第三篇:解放戰爭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使學生了解掌握重慶談判、全面內戰、三大戰役、北平和談和渡江戰役等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綜合分析^p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本節課主要采用談話講述法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圖片、詩詞、材料及地圖來講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應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分析^p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努力教會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注意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學習的習慣,使學生能基本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初步對所學內容能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史實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人民抗戰的堅強核心,以此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并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感情。B重點難點重點:重慶談判、三大戰役、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難點:重慶談判中共如何應對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C教學方法本節課主要采用談話講述法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圖片、詩詞、材料及地圖來講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應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分析^p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努力教會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注意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學習的習慣,使學生能基本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初步對所學內容能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的能力。D教學過程【復習提問】全面抗戰的標志是什么?中國的抗戰為什么會取得最終勝利?中國抗戰的勝利具有什么意義?提示:課本P74-77【導入新課】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后,國內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由民族矛盾演變為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此時的蔣介石一面準備發動內戰,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為發動內戰做準備。面對蔣介石的險惡用心,中國共產黨采取了怎樣的對策呢?中國的民主革命道路將走向哪里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分內容。一、內戰的爆發1、抗戰勝利后的國內形勢(1)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變為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2)國內主要政治力量的態度:共產黨--盡力爭取和平民主。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原因:①迫于國內外要求和平的壓力。②內戰的準備工作尚未完成。)2、為爭取和平民主而斗爭45年8月――46年夏(1)重慶談判。1945年8月【合作探究】1:蔣介石喊和平只是一個幌子,為什么蔣介石還要三次電邀毛澤東談判?其電邀的真實意圖是什么?如果毛澤東不去,就借此宣傳共產黨沒有和平誠意,制造輿論。欺騙中國人民,把發動內戰的責任推到共產黨身上;如果毛澤東去了,就可以利用談判的機會,一則爭取運兵備戰的時間,再則誘使共產黨交出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實現他們的“軍令統一”、“政令統一”的目的。①時間:1945年8月②結果:簽訂《雙十協定》③意義:A共產黨在政治上取得主動,在人民面前表明了爭取和平的誠意。B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和各民主黨派中擴大了影響。C迫使國民黨承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國民黨若破壞協定、發動內戰,在政治上陷于被動地位。【合作探究】2:毛澤東已經洞悉蔣介石的險惡用心,為什么還要冒生命危險,赴重慶和國民黨談判?為揭露美蔣反動派假和平的陰謀,爭取早日實現國內的和平民主等。(2)政協會議。1946年,重慶。結果:通過了有利于人民的決議。3、全面內戰的爆發(1)時間:1946年6月(2)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失敗(3)從1947年春起國民黨的重點進攻陜北、山東--失敗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向中原解放區大舉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了。接著,國民黨軍隊又向其他解放區舉行全面進攻,中國人民自衛的解放戰爭開始了。在敵人的全面進攻面前,人民解放軍依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戰略方針。互相配合,集中優勢兵力,開展大規模運動戰。經8個月的作戰,人民軍隊殲敵70多萬,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蔣軍的全面進攻受挫,機動兵力銳減,從1947年3月開始,被迫重點進攻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設問:為什么重點進攻這兩個解放區呢?蔣介石集團的戰略企圖是從解放區的東西兩翼與人民軍隊的主力決戰,并將解放軍堵在黃河以北,使戰爭繼續在解放區內進行。到8月間,蔣軍對陜北的重點進攻基本上被粉碎了。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的指揮下,5月中,發動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電影《紅日》),不久,國民黨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也被粉碎了。為配合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為解放戰爭提供堅實的保障,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展開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合作探究】3:在艱苦的解放戰爭之余,中國共產黨還在解放區進行了土地改革,結合課本學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有什么關系?土地改革運動開展使解放區后方更加鞏固,翻身農民不僅踴躍參軍,支援前線,還積極承擔抬擔架、送糧草等任務,這一切使人民解放軍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戰爭勝利的方向轉向人民解放軍。二、戰略反攻和三大戰役1、戰略反攻【合作探究】4:結合課本的資料回放思考:我軍第二年的作戰任務是什么?何為內線戰爭?何為外線戰爭?“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部分任務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廣大地方部隊繼續在內線作戰,殲滅內線敵人,收復失地”。外線--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從解放區轉向國民黨統治區的進攻,屬戰略進攻性質。內線--是解放區軍民在解放區打擊國民黨的進犯,屬戰略防御性質。(1)時間:1947年6月(2)主攻方向:中原(3)標志: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渡過黃河,挺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攻的序幕。過渡:1948年夏,戰爭進入第三年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2、戰略決戰--三大戰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合三大戰役示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指導學生制表歸納三大戰役概況。戰果:殲滅或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合作探究】5:為什么戰略決戰首先在東北戰場展開?首先在東北戰場展開決戰。這是因為,它既可以粉碎國民黨軍隊的戰略收縮企圖,又可以使東北人民解放軍騰出手來轉入關內作戰,還可利用東北的工業支援全國解放戰爭,從而有利于整個戰局的發展。此外,當時東北戰場的態勢對人民解放軍也最為有利,奪取決戰勝利較有把握。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1、北平談判(1949年4月、北平)(1)原因:國民黨――戰場上的潰敗,蔣介石1949年元旦發出求和聲明。中共―――為迅速結束戰爭,實現和平,減輕人民痛苦(2)結果:達成《國內和平協定》但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和談破裂。(3)作用: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假和談的陰謀,打破了其劃江而治的美夢。指導學生閱讀導與練P98問題闡釋12、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發動了渡江戰役。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政府覆滅。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3、進軍全國材料: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年4月)1)這首詩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渡江戰役或占領南京2)“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寓意是鼓足勇氣,乘勝追擊,把革命進行到底。3)詩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歷史上曾稱“虎踞龍盤”之地。請列舉近代曾定都于此的政權:太平天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四、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課本P80-81)①國內意義:結束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歷史,獨立、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②國際意義:改變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解放斗爭;③思想意義: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勝利。指導學生閱讀導與練P98思維啟迪3【本課小結】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協定、決議,發動的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在解放戰爭第一年里,人民解放軍取得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的勝利。解放戰爭進入第二年,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牢固基礎。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滅。中國人民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E布置作業:一、本課測評答案提示:(1)A、爭取和平民主斗爭階段。參加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參加政協會議,通過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協議,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爭取中國的和平與民主。B、戰略防御階段,軍事上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政治上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C、戰略反功階段,千里挺進大別山。D、進行戰略決戰和渡江戰役,基本解放全國。(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標志著中國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人民期盼的獨立、統一的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即將誕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勝利。它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爭的士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二、學習延伸答案提示:(1)首先需要了解提出“兩個務必”的背景。當時,中國共產黨面臨新的歷史任務--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即將成為執政黨。此時如果任由黨內產生和蔓延驕傲情緒,貪圖享樂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