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綠色制造產業帶實施方案_第1頁
冀西北綠色制造產業帶實施方案_第2頁
冀西北綠色制造產業帶實施方案_第3頁
冀西北綠色制造產業帶實施方案_第4頁
冀西北綠色制造產業帶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冀西北綠色制造產業帶實施方案冀西北綠色制造產業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生態經濟,加快構建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承德市重點發展釩鈦新材料及制品、綠色食品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制造、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特色智能制造等。張家口市重點發展冰雪裝備制造、大數據設備制造、高端裝備制造、氫能源制備等。到2025年,打造成為綠色經濟發展新高地、生態引領示范區。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立足縣域產業基礎,圍繞創新驅動、標準引領、工業設計、品牌營銷、鏈條延伸、綠色轉型、智能制造、高端產業、商務模式等發展路徑,著力加強企業內生力、產業鏈競爭力和集群生態力建設,發展一批特色鮮明、規模效益好、創新能力強、品牌影響大、市場占有率高、產業鏈韌性足、綠色低碳、集約集聚、錯位發展的特色產業集群。持續支持箱包、童車、家具、裘皮皮革、羊絨、絲網、軸承、標準件、再制造、汽車零部件、乳制品、葡萄酒、寵物食品、大數據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提質增效。在電子信息、精品鋼、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食品、應急產業、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等領域培育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打造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到2025年,縣域特色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對縣域經濟的支撐顯著增強,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80個。基本原則1、創新驅動堅持創新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強創新載體建設,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2、質效優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著力優化制造業供給結構,建立健全高質量標準體系,著力調優存量、做強增量、提高質量,提升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打造名品、名牌和名企,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3、融合發展堅持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提升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培育壯大先進生產性服務業。4、協同發展堅持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強化區域產業協同,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構建分工定位明確、產業鏈高度耦合、供應鏈高效協同的區域制造業體系。培育壯大一批優勢突出的特色產業集群。發揮龍頭企業帶動效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5、綠色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決策部署,全面調整產業結構、用能結構,加快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推動行業結構低碳化、制造過程清潔化、資源利用高級化,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6、開放合作堅持把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深入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引技術、人才等優質要素,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嵌入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國內雙循環,培育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發展環境十四五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形成歷史性交匯,河北省制造業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將發生深刻變化,形勢更加錯綜復雜。從國際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催生出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力、新機遇。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大國競爭博弈加劇,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重塑,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嚴重沖擊,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加大,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發達國家深度推進再工業化,在關鍵核心領域對我國制造業限制升級,新興經濟體加快工業化進程,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帶來較大風險和挑戰,我國制造業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對河北省而言,必須強化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在變局中尋求新定位,在競爭中搶占制高點,在創新中打造新優勢,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從國內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轉型加快推進,制度優勢顯著、市場空間廣闊、產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發展韌性強勁,全社會重視制造業、發展制造業的共識已形成并持續深化,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我國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創新擺上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我省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我國制造業發展仍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產業基礎能力薄弱、產業鏈不強不穩、不安全等問題;傳統比較優勢弱化,資源環境約束趨強,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趨勢,國內區域競爭加劇,各地紛紛出臺重磅政策搶灘布局新經濟,發展動力極化現象日益突出,區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新經濟、新業態的優質資源加速向發達地區流入,馬太效應日益凸顯,我省制造業發展面臨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巨大挑戰。從省內看,我省區位優勢明顯,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冬奧會籌辦等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深入實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支撐和強大動能;十三五期間,深入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系列三年行動計劃,開展萬企轉型專項行動,推動我省制造業產業體系不斷完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步伐日益加快,為十四五時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京津冀巨大的內需潛力,為提高供給體系質量、重塑競爭新優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都市圈經濟、臨空經濟、沿海經濟加快發展,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強勁動力。同時,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較突出,碳達峰、碳中和對以高能耗產業為主導的我省產業結構約束更強;區域發展協調性不夠,新型城鎮化進程滯后,資源環境容量緊張,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任務艱巨,土地、資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我省傳統比較優勢減弱,新生產要素集聚能力不足,低端無效供給過剩與中高端有效供給不足并存。必須立足本省實際,在強約束中培育新動能,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塑比較優勢。綜合判斷,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加快新時代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關鍵階段,是競爭優勢重塑期、產業升級攻堅期、生態環境深度治理期,也是制造業爬坡過坎、提質增效,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重要機遇期。要深刻認識國際國內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河北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的新變化新趨勢,深刻認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新任務,牢牢把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著力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斷開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境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省制造業比重穩定提升,基本形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良好生態和現代化制造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能力躍升,實現創新能力強、生產效率高、供給品質優、產業結構好、區域更協調、環境更友好的高質量發展,產業基地(園區)和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掌握核心技術的領軍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斷涌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高,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邁向更高層次,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建成制造強省。1、質量效益邁上新臺階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定提升,達到28%左右,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提高到85.01,先進制造業重點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制造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保持合理增速,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6%以上。2、創新驅動實現新突破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更加完善,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由1.25%提高到1.5%,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9400家增加到15000家。培育一批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和產品。3、產業結構實現新優化現代化制造業體系基本形成,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19.4%提高到25%左右。形成2個萬億級、5個五千億級、2個三千億級和一批千億級產業,千億元、百億元特色產業集群分別達到4個和80個,打造一批國內有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初步建成,培育一批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4500家左右。4、融合發展鑄就新動能產業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達到150家左右,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3%,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2%,全省水平進入全國第二梯隊前列。數字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1%提高到5%。5、綠色轉型邁入新階段制造業碳達峰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產業結構低碳調整,低碳化、循環化、清潔化發展成效顯著,綠色制造體系加快構建,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累計降低18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13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明顯下降,新增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利用處置率達到95%以上。重點行業和企業綠色安全方式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實施開放合作深化行動1、深化京津冀產業協同積極參與編制京津冀區域產業協同發展規劃,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智能汽車、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開展產業協同,打造一批優勢產業鏈。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面落實三區一基地定位,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以雄安新區為引領,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積極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布局建設,與京津共同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推進京津冀區域氫能供應、整車制造和應用示范,加快發展制氫、運氫、汽車配件等。建設京津冀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示范區,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在典型行業開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建設。開展京津冀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示范,加快發展車載光學系統、定位系統、互聯網終端、集成控制系統等模塊。與北京共建唐山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加快發展新材料、高端結構件等。協同推進京冀張北云計算產業基地、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園、承德云棲大數據基地、深州家具產業園建設。積極推動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產業一體化發展。深化產業協同政策機制,爭取京津優質企業通過母子工廠等模式在河北布局一批帶動力強的項目,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共同完善區域產業生態,構建分工明確、創新聯動的產業協同發展格局。2、深化跨區域產業合作圍繞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強與周邊地區深層次產業協作、生態共建,推進鋼鐵、裝備制造、能源、醫藥等產業跨區域合作,探索共建合作園區等模式,共同拓展發展空間。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跨區域產業合作,通過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方式,深化產學研用合作,聯合開展制造業重大專項。拓展與長江經濟帶、成渝城市群等中西部地區經濟、產業、技術合作和市場對接空間,有序推動生產要素雙向流動。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積極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鋼鐵、建材等優勢產能和裝備走出去。吸引沿線高端產業鏈、價值鏈企業向我省遷移,推動我省優勢產能企業在沿線國家投資建廠,提升河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質量效益,建好中塞友好(河北)工業園。支持普陽鋼鐵60萬噸鎳鐵生產線項目(印度尼西亞)、文安鋼鐵500萬噸鋼鐵聯合項目(馬來西亞)等海外項目建設。3、打造國際化高端交流平臺高質量舉辦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打造成為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的國際性盛會、全國數字經濟最新成果展示的國家級平臺、全球數字經濟交流合作的世界級平臺。積極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辦好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瞄準國際國內制造業領軍企業,組織開展精準對接,引入優質要素資源,完善簽約項目跟蹤落地機制。打造重點國際合作平臺,辦好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深化中東歐產業合作。加快建設石家莊國際醫藥食品產業園、張家口中歐冰雪產業園、唐山日本裝備制造產業園、高碑店中德節能建筑產業園等國際合作重點產業園。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以技術引領、鏈式發展、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為主攻方向,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氫能與儲能、合成生物、前沿新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柔性電子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搶占發展制高點。搶抓底層技術基本成熟的戰略機遇,緊跟全球技術變革和新興產業發展趨勢,大力引進一批國際領先的研發平臺和創新型企業,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建設協同創新體系。加快建設應用場景,促進重大技術成果創新應用,統籌推進戰略性前沿領域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我省未來產業先發優勢,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加快構建以雄安新區為引領,中國?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及省級以上開發區多點支撐的未來產業發展布局。1、區塊鏈圍繞構建聯盟鏈、公有鏈,建立產學研創新機制,超前布局區塊鏈技術研發及試驗,突破加密算法、共識機制、智能合約、側鏈與跨鏈等核心底層技術,著力解決鏈上鏈下問題。推動自主的區塊鏈開源社區、平臺和人才隊伍建設,為區塊鏈技術研發提供支撐。加快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物流、扶貧、醫療及食品安全等領域的應用,有效解決身份精準識別、數據實時存儲、信息全鏈條共享等問題,提高應用領域信息透明度和信任度,推動相關產業健康發展。2、太赫茲依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等單位,開展基于固態電子學的太赫茲源和探測技術研究;突破太赫茲無線通信系統、基于太赫茲載波的高速組網及接入、太赫茲微型射頻模塊、太赫茲陣列天線及波束跟蹤等關鍵技術。推進太赫茲高功率可控發射器、關鍵元器件產業化進程,開展太赫茲技術在質量檢測、醫學成像、無損檢測、安全檢查、高速局域通信等領域的應用。3、量子通信支持開展量子密鑰分配、量子隱形傳態、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量子機密共享技術研究。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堅持智能化、終端化、鏈條化主攻方向,重點推動新型顯示、半導體器件、現代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物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衛星導航等產業加快發展,強化基礎材料、關鍵芯片、高端元器件、傳感器等技術支撐,加快突破新型顯示、集成電路、5G通信、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鞏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柔性顯示等比較優勢。提升整機、終端產品規模和市場競爭力,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做大做強行業領軍企業,重點建設雄安互聯網、廊坊新型顯示、石家莊光電與導航、秦皇島軟件、滄州智能網聯汽車與半導體、承德大數據、懷來大數據、張北云計算、邯鄲電子材料、辛集智能傳感器、正定數字經濟等產業基地(園區),持續推進京津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具有國內重要影響力的大數據、太陽能光伏、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等產業新高地。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引領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光伏、大數據、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全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1、新型顯示加快高端液晶面板、柔性面板等技術研發,支持新型顯示材料、光學薄膜等核心配套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實施固基強屏建端工程,進一步提升單色液晶材料、薄膜晶體管液晶(TFT-LCD)材料、液晶玻璃基板、光學膜、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材料、彩色光刻膠、電子特氣等基礎材料技術水平,鞏固國內市場優勢地位。提升現有中小尺寸有源矩陣發光二極管(AMOLED)面板、TFT-LCD模組、單色液晶顯示屏等質量工藝水平。積極引進高世代顯示面板,推進大尺寸AMOLED面板、中小尺寸AMOLED柔性折疊屏、全面屏、微顯示(Micro-LED)面板、量子點顯示面板等研發及產業化。培育引進手機、車載顯示、可穿戴設備等終端骨干企業。2、半導體器件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推動高端傳感器、大功率器件、專用集成電路研發及產業化,建設太赫茲產業基地。實施固基材、強芯片、育專用、引封測工程,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支持陶瓷封裝材料、電子級化學品、4英寸碳化硅晶片提升良品率,加快6英寸以上碳化硅、氮化鎵單晶片及12英寸硅外延量產化進程;推動電源管理芯片、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芯片等研發及產業化。發展模擬及數模混合電路、高端傳感器、微電機系統(MEMS)、大功率器件、高電壓電路、微波射頻電路等特色專用工藝生產線。引進發展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知名企業,培育壯大產業規模和競爭實力。3、現代通信實施固基提芯引端工程,鞏固提升硅外延片、碳化硅、陶瓷封裝等基礎材料優勢;提升多模衛星導航射頻接收芯片、5G射頻前端芯片、專用通信射頻芯片、射頻識別(RFID)芯片、光通信芯片等核心芯片設計水平。加快智能終端芯片、5G基站寬帶高頻段功率放大器、5G小基站、5G高頻線路板、太赫茲器件、高端晶體振蕩器、高速光電轉換模塊等研發和產業化;培育發展應急指揮窄帶無線通信、基于5G技術的寬帶移動通信等專網通信設備及系統;引進發展大規模天線系統、基站設備、網絡交換機、存儲服務器、通信整機等網絡通信設備和終端產品。4、人工智能建設互聯網+人工智能研發平臺,突破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行為識別、智能感知、人機交互、智能機器人等人工智能(AI)關鍵技術。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發展語音識別、機器翻譯、智能交互、圖像識別、知識處理等智能系統解決方案,開發基于AR/V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的人工智能產品,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應用。實施AI+計劃,推進AI+農業、工業、教育、醫療、家居、金融等創新應用。加強與百度等骨干企業合作,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加快推進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和智慧交通試點示范建設。5、大數據實施固基育產強用工程,推動數據資源向張承廊區域聚集,統籌規劃建設一批大型數據中心,引導數據中心綠色化、集約化發展,電源使用效率(PUE值)小于1.3。2025年,在線運營服務器突破300萬臺。推動建設中國雄安數字交易中心,搭建數據交易支撐服務平臺。建設一批大數據與云計算創新應用研究機構,引進培育一批高成長性數據開發企業,突破數據存儲、數據可視化、數據安全等一批核心技術,形成完善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在工業、農業、服務業、健康醫療等領域應用示范。6、軟件推動前沿技術應用研究與探索,聚力發展工業軟件。面向行業應用需求,支持發展應用軟件系統。圍繞云計算、大數據、AI、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發展,開發一批平臺軟件。支持新型人機交互、智能控制與決策、智能感知等嵌入式軟件技術研發。支持雄安新區互聯網產業園建設,引進培育一批中國軟件百強、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打造雄安新區軟件創新研發引領區。支持秦皇島市與中國軟件行業協會開展合作,著力引進一批軟件領軍企業、研發機構、高端人才,打造秦皇島軟件新城。(二)生物醫藥產業堅持創仿結合、優化品種、延伸鏈條,加快疫苗、診斷檢測試劑、抗體藥物發展,推動優勢化學藥持續發展壯大。鞏固原料藥和高端化學藥優勢地位,積極發展特色高端原料藥、植物有機成分提取、生物制品、中藥飲片,培育發展兒童藥、中藥大品種和小品種藥(短缺藥)集中生產基地、原料藥生產基地。加快發展現代中藥,培育中藥新品種、天然藥物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發展高端醫療器械、醫療產品,大力發展新機制和新靶點化學藥。著力在基因檢測、細胞制劑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瓶頸,鼓勵醫藥企業開發生物醫用材料以及大健康產品等移動醫療產品。培育壯大外包生產平臺、研發服務平臺、質量服務平臺,推動數字經濟與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深度融合。重點建設石家莊國家生物醫藥、安國現代中藥、滄州生物醫藥、邯鄲生物提取和現代中藥等產業基地,加快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建設,爭創國家級京津冀生物醫藥健康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先進研發制造基地。到2025年,全省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1、生物技術藥加快新型抗體、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藥研發和產業化,推動重組人血白蛋白等臨床需求量大的生物類似藥大品種產業化。研發重大傳染病疫苗,發展針對腫瘤、免疫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性疫苗和疫苗新型佐劑,以及多聯多價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發展RNA干擾藥物、基因治療等藥物以及干細胞和免疫細胞等細胞治療產品。著力發展新冠肺炎抗體、糖尿病、生殖健康和激素等檢測試劑和心腦血管、炎癥標記物產品。加快重組胰高血糖素樣肽受體激動劑、艾苯那肽、狂犬抗體等一類新藥的研發生產,做大做強津優力、乙肝疫苗等產品市場規模。2、化學藥支持開展針對重大疾病的新藥研發,重點發展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藥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創新藥物。加快開發市場潛力大、臨床需求量大、國外專利即將到期的化學藥首仿品種。發展脂質體、脂微球等新型注射給藥系統,口服速釋、緩控釋、多顆粒系統等口服調釋給藥系統。立足現有優勢,引導我省原料藥生產企業以特色化、精品化為目標,推動原料藥結構由大宗原料藥向特色原料藥、專利原料藥轉變。加強上下游合作,形成原料藥+制劑協同發展的進階模式。加快匹諾塞林注射劑、抗腫瘤藥物、抗凝血藥物等一類新藥研發及產業化,做大做強丁苯酞、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雙環醇片等重磅品種。加快衡水醫藥產業等基地建設。3、現代中藥加快中藥新品種、現代中藥、組分中藥、天然藥物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大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支氣管哮喘、抗病毒等中藥新藥研發力度。推進中藥配方顆粒及經典名方的二次開發和產業化。加強中藥標準化建設,重點發展太行連翹、太行山柴胡、熱河黃芩、西陵知母等道地特色中藥材大品種,推廣一批產地加工、炮制生產一體化關鍵技術,提高我省中藥材生產保障能力。加快塞絡通膠囊、連花清瘟膠囊、摩羅丹等中藥大品種國際化注冊進度。4、高端醫療器械重點發展醫用機器人、新型影像設備、核磁共振、心腦電圖監測儀、體外診斷儀、植介入醫療器械等高性能醫學診療設備。加快發展具備云服務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動醫療產品、智慧化數字化醫療康復器具、健康管理軟件、遠程醫療系統,加快醫療大數據的開發利用。(三)新能源產業堅持高端化、高效化、智能化主攻方向,大力發展高效光伏設備、先進風電設備、智能電網裝備、高效儲能裝備、氫能裝備產業,加快風光火儲互補、高效儲能、氫能等關鍵技術和智能控制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推進儲能裝備產業化及前沿技術布局,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提升清潔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加快推動承德釩儲能示范應用。加速氫能產業規模化、商業化進程,圍繞制取、儲運、加注、應用環節補鏈強鏈,推動氫能產業鏈聯合技術攻關,大力發展風電、光電制氫,依托焦化、化工副產氣體低成本制氫,加快氫氣生產、儲運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打造一批國內一流的氫能產業集群和制造基地。重點建設張家口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和氫能示范城市、邢臺太陽能光伏及新型電池、保定新能源與能源設備、邯鄲氫能裝備、承德清潔能源融合發展等產業示范基地,打造全國新能源裝備制造示范應用先行區和氫能產業發展新高地。到2025年,形成集裝備制造、能源生產、應用示范于一體的5000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骨干企業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躍居全國前列。1、高效光伏設備支持鈍化發射極及背局域接觸(PERC)、新型薄膜、異質結、鈣鈦礦等新型光伏發電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進高效電池生產設備、多功能一體化逆變器、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鼓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實施生產過程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電池及組件光電轉換效率,提升產品質量。促進新型高效層壓機、單晶爐等專用設備提檔升級。在工業園區、農光互補、公共設施等領域開展智能光伏應用試點建設。推動光伏優勢產能走出去,積極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拓國際應用市場。2、高端風電設備加快發展大型陸上風力發電機組及系統,支持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及設備安裝平臺研制,突破風力發電機增速器、主軸及軸承、新型傳動、風機葉片、變槳調速、變槳控制、安全防護、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綜合試驗檢測、風電蓄能等關鍵技術。打造材料,葉片、軸承、主齒輪箱等配套件,變槳偏航系統、整機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風電裝備制造整機及應用全產業鏈。3、智能電網裝備進一步提升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質量技術水平,提高絕緣成型件及套管、操作機構、直流場設備等關鍵設備和部件的規模化生產能力,重點推進特高壓直流輸電、柔性節能輸電、新能源成套設備、關鍵零部件、先進儲能裝置、智能電網及用戶端設備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百萬千瓦級核島主設備、核島補水器和熱交換器、核級泵、核級閥等高端裝備。4、高效儲能技術及裝備支持儲能電池關鍵材料及技術研發,重點發展高安全性、良好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的磷酸鐵鋰、鈷酸鋰、雙三氟甲烷磺酰亞胺鋰、三元鋰、錳酸鋰、鈦酸鋰等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推進超級電容器、鈉硫電池、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關鍵材料、技術的發展,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支持大規模儲能電站檢測、控制、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發,形成一批產業技術標準。探索開展相變儲能技術、飛輪儲能技術、壓縮空氣儲能、儲熱、儲冷等技術研發和應用,支持儲能系統整體設計及核心部件研發和產業化。開發多媒體充電樁、移動充電樁、光儲充一體化智能充電系統、充電堆、智慧路燈式充電樁等智能充電設備,推動各地將充電樁建設成為智慧城市的新終端。5、氫能技術及裝備加強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等氫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建立全產業鏈氫能產業體系。加快發展20MPa壓縮儲罐、70MPa車用氫瓶、90MPa的超高壓站用儲罐和高效低成本大容量制氫設備,建設可大量儲存液氫示范性加氫站。完善氫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配套政策,鼓勵研發大功率高密度、長壽命、低成本的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以及燃料電池乘用車和重型卡車。支持大規模儲能電站檢測、控制、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發。(四)新材料產業堅持高性能、多功能、綠色化主攻方向,圍繞鐵基、碳基和硅基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發展先進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電子信息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等產業領域,提升新材料技術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支持打造新材料供給端、需求端創新聯盟,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拓展納米材料、碳纖維、亞穩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市場應用。重點建設唐山精品鋼及化工新材料、邯鄲特種氣體及辦公耗材和新型功能材料、衡水新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