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
資本的生產過程第四章
資本的生產過程1
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深入理解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剩余價值生產的實質和方法以及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和形式。理解和掌握資本主義再生產和資本積累、資本有機構成的一般理論和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教學要求:2本章的教學重點是:剩余價值生產;剩余價值率;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剩余價值生產方法;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資本積累及其實質;資本有機構成;相對過剩人口;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難點是: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與相對過剩人口、失業的關系。本章的教學重點是:剩余價值生產;剩余價值率;不變資本和可變資3第一節資本主義的實質是
剩余價值的生產
一、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首先,我們知道,任何生產過程中都是勞動者運用生產資料生產出勞動產品的勞動過程;其次,對于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而言,生產產品不是最終目的,生產剩余價值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第一節資本主義的實質是
剩余價值的生產
一、勞動過程和價4(一)資本主義勞動過程
1、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首先表現為勞動過程。2、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是資本家消費它所購買的勞動力的過程,即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之下生產使用價值(產品)的過程。
兩個特點:(1)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進行勞動(監督勞動);(2)工人的勞動產品歸資本家占有。(一)資本主義勞動過程
1、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首先表現為勞5思考(1)
這種監督勞動與奴隸社會的奴隸、封建社會的農奴的勞動有什么區別?
奴隸、農奴沒有人身自由,是一種毫無人性的強迫勞動;工人出賣勞動力,只是在一定時期內放棄了使用權,但仍然擁有所有權(人身自由)。思考(1)這種監督勞動與奴隸社會的奴隸、封建社會的6思考(2)
為什么勞動產品歸資本家占有?
生產資料歸資本家占有,勞動力歸資本家使用、支配,勞動過程無非是屬于資本家的生產要素相結合的過程。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決定了資本家與工人之間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思考(2)為什么勞動產品歸資本家占有?生7
生產使用價值并不是資本家的根本目的,資本家的目的是通過工人生產使用價值的過程為他生產一個比他的投入(預付資本)更大的價值,即生產出成本價值和剩余價值,所以,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不僅僅是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還是價值形成和價值增殖過程。(二)價值增殖過程
生產使用價值并不是資本家的根本目的,資本81、價值形成過程任何生產商品的勞動,一方面勞動者的具體勞動轉移并保存所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原有的舊價值;另一方面勞動者的抽象勞動還要創造出新價值。即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價值
W=舊價值(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價值)+新價值(工人的抽象勞動創造的)舉例:1、價值形成過程任何生產商品的勞動,一方面勞動者的具體勞9結論:
(1)如果資本家讓工人的工作時間剛好等于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時間,工人創造的產品的價值剛好等于資本家預付資本的價值,資本家得不到剩余價值,這就是價值形成過程。(2)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所以,他不可能只讓工人一天只工作6小時,它一定會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
舉例:工人一天工作12小時,生產20公斤棉紗。結論:(1)如果資本家讓工人的工作時間剛好等于補償勞動力102、價值增殖過程
結論:(1)如果資本家讓工人的工作時間超過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時間,工人創造的產品的價值就會超過資本家預付資本的價值,兩者的差額就是剩余價值,價值形成就轉變為增殖過程。(2)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這個一定點就是工人補償勞動力價值的時間。2、價值增殖過程
結論:11結論:
(3)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部分。工作日(工人一天的全部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補償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剩余勞動時間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結論:(3)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12思考?
在其他社會形態中(原始社會除外),存不存在剩余勞動?
如果存在,那么剩余勞動創造的剩余產品又如何支配(歸誰占有或使用)?思考?在其他社會形態中(原始社會除外),存不存13答案是:存在。
(1)在剝削制度(私有制)性質的社會或企業中,由于剝削者占有生產資料,所以,勞動者剩余勞動創造的剩余產品被剝削者無償占有。(2)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或企業中,剩余產品歸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在滿足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等保證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之后進行再分配。答案是:存在。(1)在剝削制度(私有制)性質的社會或14結論:
(3)剩余價值(m)就是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
(4)整個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就在于把工人的勞動時間延長到補償工人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時間之上。關鍵在于勞動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
結論:(3)剩余價值(m)就是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創15結論:
(5)工人創造的商品的價值=生產資料的價值(c)+新價值(v+m)即:商品的價值W=c+v+m,其中,c——轉移過來的Pm的舊價值;v+m——工人創造的新價值;v——勞動力價值,用于工人消費;m——剩余價值,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結論:(5)工人創造的商品的價值=生產資料的價值(16二、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1、資本的本質(1)資本之所以能帶來剩余價值,是因為資本家利用它剝削了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2)商品、貨幣、生產資料等本來并不是資本,只有當它們在資本家手中被用來作為剝削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的手段時,它們才成為資本。(3)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殼掩蓋下的資本家與雇傭工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是一個歷史范疇二、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1、資本的本質172、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資本家預付的用于生產的資本購買生產資料購買勞動力2、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資本家預付的用于生產的資本購買生產資料18(1)劃分的依據
——用于生產的兩部分資本在價值增殖(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不同作用。(1)劃分的依據
——用于生產的兩部分資本在價值增殖(剩余價19(2)具體內容
不變資本(c):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資本。(廠房、設備等勞動資料,原材料、輔料、燃料等勞動對象)不變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是轉移舊價值,因此,其自身的價值量不發生改變。可變資本(v):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資本。可變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是創造更多的價值:一部分是勞動力價值(用于工人在生產之外的消費),一部分是剩余價值(被資本家無償占有);因此,其價值量發生了變化。(2)具體內容
不變資本(c):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20(3)劃分意義第一,進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的真正源泉和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剩余價值的真正源泉——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資本主義制度第二,為確定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剝削率——剩余價值率
第三,為以后的一系列理論奠定了必要的理論基礎
(3)劃分意義21三、剩余價值率
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之間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可變資本的增殖程度,表示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又稱剝削率。表示方法:m’=m/v;或m’=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剩余價值量——剩余價值的數量。m’=m/vm=m’×v三、剩余價值率
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之22已知:資本家購買生產資料用了8000元,購買A花了2000元,工人一天工作8小時,其中,必要勞動時間為2小時。請計算:剩余價值率和剩余價值量。解:c=8000元,v=2000元;M’=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8-2)/2=3=300%;M=m’*v=3*2000=6000元。已知:資本家購買生產資料用了8000元,購買A花了2000元23四、剩余價值生產的兩種基本方式——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四、剩余價值生產的兩種基本方式——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24(一)絕對剩余價值生產
1、含義在生產技術水平和雇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絕對延長工作日的方法而進行的剩余價值生產。
必要勞動時間(勞動力價值)不變的條件下,工作日絕對延長和勞動強度的提高,工人創造的總價值增多,兩者之差即剩余價值也就多了。
(一)絕對剩余價值生產25原剩余價值率m’=原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12-6)/6=100%現剩余價值率m’=現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15-6)/6=150%612必要勞動時間015原剩余勞動時間現剩余勞動時間原剩余價值率m’=原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262、工作日的界限資本家之所以能夠采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方法,是因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界限內伸縮。工作日最低界限必須大于必要勞動時間;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決于生理和道德兩個因素。正因為工作日長度可以在最低界限和最高界限的范圍內變化,因而資本家就可能利用延長工作日的辦法生產絕對剩余價值。2、工作日的界限資本家之所以能夠采取絕27(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
1、含義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進行的剩余價值生產。
工作日總長度(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時間)不變,必要勞動時間縮短了,剩余勞動時間也就必然就要延長,于是,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也就增多了。
(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28原剩余價值率m’=原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12-6)/6=100%現剩余價值率m’=現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12-3)/3=300%612原必要勞動時間0原剩余勞動時間3現必要勞動時間現剩余勞動時間原剩余價值率m’=原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29
2、形成過程
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情況下,要延長剩余勞動時間,就必須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創造的是勞動力價值,它縮短了,勞動力價值也就減少了,而勞動力價值是由一定量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構成的,因此,要減少勞動力價值,就必須降低生活資料的價值,而要降低生活資料的價值,就必須提高生產這些生活資料的勞動生產率。所以,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以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條件。
當勞動生產率單位商品價值勞動力價值補償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延長2、形成過程30
3、超額剩余價值
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在現實生活中,個別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額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各個資本家為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競爭的結果,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使資本家普遍獲得相對剩余價值。
超額剩余價值也是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獲得的,因而屬于相對剩余價值。
3、超額剩余價值31(三)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關系第一、兩種剩余價值生產的手段雖然不同,但其結果和本質是一致的,即它們都是延長了剩余勞動時間,增加了剩余價值量,提高了剩余價值率。第二、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第三、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的物質基礎不同,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三)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關系32五、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
目前,在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一些企業使用自動化的機器設備和“機器人”,使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資本家獲得的剩余價值大大增加,這說明,現在價值和剩余價值已經主要由“機器人”創造。你如何看待這種觀點?自動化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原因:第一,自動化機器設備仍然是工具,是不變資本。第二,操作、控制和使用自動化機器的生產者,是復雜勞動者,復雜勞動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剩余價值。第三,首先使用先進機器的個別資本家可以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五、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
目33六、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
基本經濟規律
內容: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動機是追求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達到這一目的手段是不斷擴大和加強對雇傭勞動的剝削。
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全部過程。六、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
基本經濟規律
內容:資本主34第二節資本主義的工資一、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資本主義工資的實質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第二節資本主義的工資一、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35二、工資的基本形式1、計時工資
計時工資——按照工人勞動時間的長短來支付的工資。(月工資、日工資、鐘點工資……)2、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根據工人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或完成的工作量)和質量來支付的工資。計件工資的特點。3、血汗工資制二、工資的基本形式36三、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1、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的含義2、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的關系3、資本主義工資水平的變動趨勢三、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37第三節資本的積累過程
一、資本主義的簡單再生產1、再生產一般社會再生產的含義。社會再生產按規模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擴大再生產的兩種形式(外延和內含)。社會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第三節資本的積累過程
一、資本主義的簡單再生產382、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含義及特征
(1)含義(2)特征第一、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即可變資本,是工人自己創造的。第二、資本家的全部資本都是工人創造的。第三、工人的個人消費也從屬于資本家,是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必要條件。3、資本主義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2、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含義及特征39二、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一)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1、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和資本積累的含義
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即資本家不是把全部剩余價值用于個人消費,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價值轉化為新的資本,用來購買追加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使生產在擴大的規模上重復進行。把剩余價值再轉化為資本,或者說,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叫做資本積累。
二、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40思考?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用于追加的那部分資本來自于哪里?思考?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用于追加的那部分資本來自于哪里?412、特征
(1)不僅資本家的全部資本是工人創造的,而且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追加資本也是由工人的無酬勞動創造的。(2)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追加資本不僅是剝削工人的結果,而且是進一步擴大剝削工人的手段。(3)勞動力的買賣是資本家用不等價物來占有工人的勞動的一部分,來換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勞動。2、特征
(1)不僅資本家的全部資本是工人創造的,而且用于42(二)資本積累實質和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1、剩余價值、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的關系
剩余價值是資本積累的唯一源泉,資本積累又是擴大再生產的重要源泉。(二)資本積累實質和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432、資本積累的實質
在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中,勞動力的買賣在形式上好像是“平等交易”,其內容則是,資本家不斷用無償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來繼續無償占有別人更多的勞動成果,以擴大資本的規模和增殖資本的價值。這就是資本積累的實質。
2、資本積累的實質443、資本積累的客觀必然性(1)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家不斷進行資本積累的內在動力(2)競爭規律是資本家不斷進行資本積累的外在壓力資本積累是一種客觀規律。3、資本積累的客觀必然性454、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
第一、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率越高,同量可變資本獲得的剩余價值越多,越能進行資本積累。第二、社會勞動生產率。當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時,商品的價值就會降低,便會從多方面影響資本積累的規模。第三、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這個差額越大,意味著有更多的折舊基金可暫用于資本積累。第四、預付資本量。在剩余價值率一定和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比例不變時,預付資本量越大,可變資本也越大,取得的剩余價值就越多,因而資本積累規模也越大。4、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46三、資本的有機構成和相對過剩人口(一)資本有機構成及其發展趨勢
1、資本有機構成的含義資本的構成應從兩方面來考察:
從物質形態看資本是由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構成的,它們之間的比例是由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這種由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生產資料與勞動力數量之間的比例就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
三、資本的有機構成和相對過剩人口47生產技術水平越高,同樣多的勞動力對付的生產資料越多,所以,生產資料/勞動力的比值就越大。
例如:A企業技術水平高于B企業,那么:
A:處理100臺機器只需10個工人;
生產資料/勞動力=100/10=10;
B:處理100臺機器就可能需要20個人。
生產資料/勞動力=100/20=5。生產技術水平越高,同樣多的勞動力對付的生產資料越多,所以,生48資本價值構成從價值形態看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是不變資本,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是可變資本,物質形態上的生產資料/勞動力就可以轉化為價值形態上的不變資本/可變資本。這種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之間的比例就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
資本價值構成從價值形態看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是不變資本,49以前例:A企業技術水平高于B企業,那么:
A:處理100臺機器只需10個工人;
生產資料/勞動力=100/10=10;
B:處理100臺機器就可能需要20個人。
生產資料/勞動力=100/20=5。假定,1臺設備的價值=1000元,1個工人的勞動力價值=100元;則A:c/v=100*1000/10*100=100000元/1000元=100;B:c/v=100*1000/20*100=100000元/2000元=50。以前例:A企業技術水平高于B企業,那么:
A:處理150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生產資料/勞動力(資本技術構成)提高不變資本/可變資本(資本價值構成)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生產資料/勞動力(資本技術構成)提高不變資本51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有機聯系,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價值構成,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動通常反映技術構成的變動。這種由資本技術構成所決定,并且反映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可用公式c:v來表示。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有機聯52
2、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趨勢
由于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內在動力和迫于競爭的外在壓力,資本家就必然會不斷地提高生產技術水平;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最終會導致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
2、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趨勢533、單個資本增大的兩條途徑
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是單個資本增大的兩條途徑。3、單個資本增大的兩條途徑
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是單54(1)資本積聚
單個資本通過資本積累來增大自己的資本總量。資本積聚是資本積累的結果。某資本家有10000元資本,一次生產過程后可以獲得2000元剩余價值,如果它把其中的1000元轉化為資本(進行資本積累),它的資本總額就由10000元增大到了11000元。(1)資本積聚單個資本通過資本積累來增大55(2)資本集中
把原來各個分散的中小資本通過互相吞并或合并形成一個較大的資本。
競爭和信用是資本集中的兩個強有力的杠桿。
競爭——大吃小(兼并、吞并、合并)信用——股份公司、發行股票、債券。(2)資本集中把原來各個分散的中小資本通56(3)兩者的關系聯系:兩者相互促進。區別:自我積累、社會資本兼并與聯合能增大社會資本總額、不能速度慢、快(3)兩者的關系聯系:兩者相互促進。57(二)相對過剩人口
1、相對過剩人口含義和資本主義特有的人口規律
(1)相對過剩人口含義(2)資本主義特有的人口規律
資本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它既是資本主義競爭的必然結果,也是資本積累的必然結果。
(二)相對過剩人口582、相對過剩人口形成
一方面,隨著資本積累的進行,資本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不變資本在全部資本中所在比重日益增加,可變資本相對地減少,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就會日益相對地減少有時甚至絕對地減少。另一方面,隨著資本積累的進行,勞動力對資本的供應卻日益絕對地增加。因此不可避免地就會產生失業人口,即相對過剩人口。2、相對過剩人口形成
一方面,隨著資本積累的進行,資本有機構59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對勞動力的需求資本總量(元)資本有機構成(c:v)單個工人工資(元)需求勞動力絕對量需求勞動力相對量(萬)100001:15000:500010050個50個2000010000(增加)4:18000:200010070個20個35個20個200004:116000:400010040個20個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對勞動力的需求資本總量(元)資本有機構成(c603、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第一,相對過剩人口是可以隨時調節和滿足不同時期資本對勞動力需要的產業后備軍。第二,大量失業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資本家加重對在業工人的剝削。4、相對過剩人口的三種形式
(1)流動形式的過剩人口(2)潛在形式的過剩人口(3)停滯形式的過剩人口
3、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61四、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和
無產階級貧困
(一)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
隨著資本積累的不斷擴大,一方面是資本家的財富在增加,另一方面是無產階級的貧困也在加深。這就是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二)無產階級的貧困1、無產階級的相對貧困2、無產階級的絕對貧困3、如何全面理解和掌握無產階級貧困化四、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和
無產階級貧困
(一)資本主義62補充內容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全部支出。相當于基本生活消費占整個收入的比重。N高于60%:絕對貧困;N在40~59%:溫飽水平;N在30~39%:小康水平;N低于30%:富裕階段。補充內容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全部支出。相當于基本生活消費占63五、對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評價(一)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進步作用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和勞動的社會化。(二)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制度勝利。五、對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評價64需要研究的問題:1、資本的含義及其性質2、剩余價值的含義及其性質3、資本有機構成理論在當今變化與發展4、相對過剩人口與失業的關系5、如何看待我國的失業問題需要研究的問題:65思考題:
1、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怎樣運用勞動二重性?2、剩余價值是怎樣生產出來的?3、資本的本質是什么?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和意義是什么?4、剩余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是什么?5、怎樣認識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資本主義工資有哪些基本形式?6、分析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能看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哪些特點?思考題:66
7、什么是資本積累?它與剩余價值、擴大再生產是什么關系?8、簡述資本積累的客觀必然性及其影響的因素。9、什么是資本有機構成?怎樣認識資本主義相對過剩人口的形成及其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作用?10、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關系?11、怎樣認識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及其歷史趨勢?12、有些資本主義企業,采用先進機器設備,提高勞動效率,獲得了比同行業其他企業更多的剩余價值。有人認為,這些剩余價值是先進設備帶來的,這種看法對嗎?試作具體分析。7、什么是資本積累?它與剩余價值、擴大再生產是什么關系?67計算題:
1、1936年天津東亞毛紡廠工人的平均工資每人每天為0.4元。一個工人每天勞動12小時,可生產毛線12磅。每磅售價為2元。生產12磅毛線需消耗勞動資料和原材料為21.6元。試計算:(1)一個工人在12小時內創造的新價值是多少?(2)創造的剩余價值是多少?(3)剩余價值率是多少?計算題:681、答案:(1)2×12-21.6=2.4元(2)2.4-0.4=2元(3)
1、答案:69
2、某資本主義企業原預付資本總額為10萬美元,有機構成為9:1,工人平均周工資為50美元。這周按19:1有機構成追加資本4萬美元;原有資本進行更新使有機構成提高為19:1。試計算:該企業這周是增加就業人口還是減少了失業人口,造成多少工人失業?2、某資本主義企業原預付資本總額為10萬美元,有機構702、答案:解:第一步,在C:V=9:1時,需要的工人人數是
第二步,在C:V=19:1后,
第四章資本的生產過程課件71第四章
資本的生產過程第四章
資本的生產過程72
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深入理解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剩余價值生產的實質和方法以及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和形式。理解和掌握資本主義再生產和資本積累、資本有機構成的一般理論和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教學要求:73本章的教學重點是:剩余價值生產;剩余價值率;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剩余價值生產方法;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資本積累及其實質;資本有機構成;相對過剩人口;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難點是: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與相對過剩人口、失業的關系。本章的教學重點是:剩余價值生產;剩余價值率;不變資本和可變資74第一節資本主義的實質是
剩余價值的生產
一、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首先,我們知道,任何生產過程中都是勞動者運用生產資料生產出勞動產品的勞動過程;其次,對于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而言,生產產品不是最終目的,生產剩余價值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第一節資本主義的實質是
剩余價值的生產
一、勞動過程和價75(一)資本主義勞動過程
1、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首先表現為勞動過程。2、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是資本家消費它所購買的勞動力的過程,即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之下生產使用價值(產品)的過程。
兩個特點:(1)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進行勞動(監督勞動);(2)工人的勞動產品歸資本家占有。(一)資本主義勞動過程
1、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首先表現為勞76思考(1)
這種監督勞動與奴隸社會的奴隸、封建社會的農奴的勞動有什么區別?
奴隸、農奴沒有人身自由,是一種毫無人性的強迫勞動;工人出賣勞動力,只是在一定時期內放棄了使用權,但仍然擁有所有權(人身自由)。思考(1)這種監督勞動與奴隸社會的奴隸、封建社會的77思考(2)
為什么勞動產品歸資本家占有?
生產資料歸資本家占有,勞動力歸資本家使用、支配,勞動過程無非是屬于資本家的生產要素相結合的過程。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決定了資本家與工人之間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思考(2)為什么勞動產品歸資本家占有?生78
生產使用價值并不是資本家的根本目的,資本家的目的是通過工人生產使用價值的過程為他生產一個比他的投入(預付資本)更大的價值,即生產出成本價值和剩余價值,所以,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不僅僅是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還是價值形成和價值增殖過程。(二)價值增殖過程
生產使用價值并不是資本家的根本目的,資本791、價值形成過程任何生產商品的勞動,一方面勞動者的具體勞動轉移并保存所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原有的舊價值;另一方面勞動者的抽象勞動還要創造出新價值。即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價值
W=舊價值(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價值)+新價值(工人的抽象勞動創造的)舉例:1、價值形成過程任何生產商品的勞動,一方面勞動者的具體勞80結論:
(1)如果資本家讓工人的工作時間剛好等于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時間,工人創造的產品的價值剛好等于資本家預付資本的價值,資本家得不到剩余價值,這就是價值形成過程。(2)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所以,他不可能只讓工人一天只工作6小時,它一定會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
舉例:工人一天工作12小時,生產20公斤棉紗。結論:(1)如果資本家讓工人的工作時間剛好等于補償勞動力812、價值增殖過程
結論:(1)如果資本家讓工人的工作時間超過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時間,工人創造的產品的價值就會超過資本家預付資本的價值,兩者的差額就是剩余價值,價值形成就轉變為增殖過程。(2)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這個一定點就是工人補償勞動力價值的時間。2、價值增殖過程
結論:82結論:
(3)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部分。工作日(工人一天的全部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補償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剩余勞動時間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結論:(3)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83思考?
在其他社會形態中(原始社會除外),存不存在剩余勞動?
如果存在,那么剩余勞動創造的剩余產品又如何支配(歸誰占有或使用)?思考?在其他社會形態中(原始社會除外),存不存84答案是:存在。
(1)在剝削制度(私有制)性質的社會或企業中,由于剝削者占有生產資料,所以,勞動者剩余勞動創造的剩余產品被剝削者無償占有。(2)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或企業中,剩余產品歸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在滿足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等保證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之后進行再分配。答案是:存在。(1)在剝削制度(私有制)性質的社會或85結論:
(3)剩余價值(m)就是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
(4)整個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就在于把工人的勞動時間延長到補償工人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時間之上。關鍵在于勞動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
結論:(3)剩余價值(m)就是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創86結論:
(5)工人創造的商品的價值=生產資料的價值(c)+新價值(v+m)即:商品的價值W=c+v+m,其中,c——轉移過來的Pm的舊價值;v+m——工人創造的新價值;v——勞動力價值,用于工人消費;m——剩余價值,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結論:(5)工人創造的商品的價值=生產資料的價值(87二、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1、資本的本質(1)資本之所以能帶來剩余價值,是因為資本家利用它剝削了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2)商品、貨幣、生產資料等本來并不是資本,只有當它們在資本家手中被用來作為剝削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的手段時,它們才成為資本。(3)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殼掩蓋下的資本家與雇傭工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是一個歷史范疇二、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1、資本的本質882、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資本家預付的用于生產的資本購買生產資料購買勞動力2、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資本家預付的用于生產的資本購買生產資料89(1)劃分的依據
——用于生產的兩部分資本在價值增殖(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不同作用。(1)劃分的依據
——用于生產的兩部分資本在價值增殖(剩余價90(2)具體內容
不變資本(c):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資本。(廠房、設備等勞動資料,原材料、輔料、燃料等勞動對象)不變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是轉移舊價值,因此,其自身的價值量不發生改變。可變資本(v):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資本。可變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是創造更多的價值:一部分是勞動力價值(用于工人在生產之外的消費),一部分是剩余價值(被資本家無償占有);因此,其價值量發生了變化。(2)具體內容
不變資本(c):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91(3)劃分意義第一,進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的真正源泉和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剩余價值的真正源泉——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資本主義制度第二,為確定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剝削率——剩余價值率
第三,為以后的一系列理論奠定了必要的理論基礎
(3)劃分意義92三、剩余價值率
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之間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可變資本的增殖程度,表示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又稱剝削率。表示方法:m’=m/v;或m’=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剩余價值量——剩余價值的數量。m’=m/vm=m’×v三、剩余價值率
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之93已知:資本家購買生產資料用了8000元,購買A花了2000元,工人一天工作8小時,其中,必要勞動時間為2小時。請計算:剩余價值率和剩余價值量。解:c=8000元,v=2000元;M’=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8-2)/2=3=300%;M=m’*v=3*2000=6000元。已知:資本家購買生產資料用了8000元,購買A花了2000元94四、剩余價值生產的兩種基本方式——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四、剩余價值生產的兩種基本方式——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95(一)絕對剩余價值生產
1、含義在生產技術水平和雇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絕對延長工作日的方法而進行的剩余價值生產。
必要勞動時間(勞動力價值)不變的條件下,工作日絕對延長和勞動強度的提高,工人創造的總價值增多,兩者之差即剩余價值也就多了。
(一)絕對剩余價值生產96原剩余價值率m’=原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12-6)/6=100%現剩余價值率m’=現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15-6)/6=150%612必要勞動時間015原剩余勞動時間現剩余勞動時間原剩余價值率m’=原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972、工作日的界限資本家之所以能夠采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方法,是因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界限內伸縮。工作日最低界限必須大于必要勞動時間;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決于生理和道德兩個因素。正因為工作日長度可以在最低界限和最高界限的范圍內變化,因而資本家就可能利用延長工作日的辦法生產絕對剩余價值。2、工作日的界限資本家之所以能夠采取絕98(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
1、含義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進行的剩余價值生產。
工作日總長度(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時間)不變,必要勞動時間縮短了,剩余勞動時間也就必然就要延長,于是,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也就增多了。
(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99原剩余價值率m’=原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12-6)/6=100%現剩余價值率m’=現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12-3)/3=300%612原必要勞動時間0原剩余勞動時間3現必要勞動時間現剩余勞動時間原剩余價值率m’=原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100
2、形成過程
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情況下,要延長剩余勞動時間,就必須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創造的是勞動力價值,它縮短了,勞動力價值也就減少了,而勞動力價值是由一定量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構成的,因此,要減少勞動力價值,就必須降低生活資料的價值,而要降低生活資料的價值,就必須提高生產這些生活資料的勞動生產率。所以,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以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條件。
當勞動生產率單位商品價值勞動力價值補償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延長2、形成過程101
3、超額剩余價值
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在現實生活中,個別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額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各個資本家為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競爭的結果,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使資本家普遍獲得相對剩余價值。
超額剩余價值也是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獲得的,因而屬于相對剩余價值。
3、超額剩余價值102(三)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關系第一、兩種剩余價值生產的手段雖然不同,但其結果和本質是一致的,即它們都是延長了剩余勞動時間,增加了剩余價值量,提高了剩余價值率。第二、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第三、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的物質基礎不同,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三)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關系103五、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
目前,在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一些企業使用自動化的機器設備和“機器人”,使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資本家獲得的剩余價值大大增加,這說明,現在價值和剩余價值已經主要由“機器人”創造。你如何看待這種觀點?自動化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原因:第一,自動化機器設備仍然是工具,是不變資本。第二,操作、控制和使用自動化機器的生產者,是復雜勞動者,復雜勞動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剩余價值。第三,首先使用先進機器的個別資本家可以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五、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
目104六、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
基本經濟規律
內容: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動機是追求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達到這一目的手段是不斷擴大和加強對雇傭勞動的剝削。
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全部過程。六、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
基本經濟規律
內容:資本主105第二節資本主義的工資一、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資本主義工資的實質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第二節資本主義的工資一、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106二、工資的基本形式1、計時工資
計時工資——按照工人勞動時間的長短來支付的工資。(月工資、日工資、鐘點工資……)2、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根據工人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或完成的工作量)和質量來支付的工資。計件工資的特點。3、血汗工資制二、工資的基本形式107三、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1、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的含義2、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的關系3、資本主義工資水平的變動趨勢三、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108第三節資本的積累過程
一、資本主義的簡單再生產1、再生產一般社會再生產的含義。社會再生產按規模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擴大再生產的兩種形式(外延和內含)。社會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第三節資本的積累過程
一、資本主義的簡單再生產1092、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含義及特征
(1)含義(2)特征第一、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即可變資本,是工人自己創造的。第二、資本家的全部資本都是工人創造的。第三、工人的個人消費也從屬于資本家,是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必要條件。3、資本主義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2、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含義及特征110二、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一)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1、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和資本積累的含義
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即資本家不是把全部剩余價值用于個人消費,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價值轉化為新的資本,用來購買追加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使生產在擴大的規模上重復進行。把剩余價值再轉化為資本,或者說,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叫做資本積累。
二、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111思考?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用于追加的那部分資本來自于哪里?思考?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用于追加的那部分資本來自于哪里?1122、特征
(1)不僅資本家的全部資本是工人創造的,而且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追加資本也是由工人的無酬勞動創造的。(2)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追加資本不僅是剝削工人的結果,而且是進一步擴大剝削工人的手段。(3)勞動力的買賣是資本家用不等價物來占有工人的勞動的一部分,來換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勞動。2、特征
(1)不僅資本家的全部資本是工人創造的,而且用于113(二)資本積累實質和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1、剩余價值、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的關系
剩余價值是資本積累的唯一源泉,資本積累又是擴大再生產的重要源泉。(二)資本積累實質和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1142、資本積累的實質
在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中,勞動力的買賣在形式上好像是“平等交易”,其內容則是,資本家不斷用無償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來繼續無償占有別人更多的勞動成果,以擴大資本的規模和增殖資本的價值。這就是資本積累的實質。
2、資本積累的實質1153、資本積累的客觀必然性(1)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家不斷進行資本積累的內在動力(2)競爭規律是資本家不斷進行資本積累的外在壓力資本積累是一種客觀規律。3、資本積累的客觀必然性1164、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
第一、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率越高,同量可變資本獲得的剩余價值越多,越能進行資本積累。第二、社會勞動生產率。當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時,商品的價值就會降低,便會從多方面影響資本積累的規模。第三、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這個差額越大,意味著有更多的折舊基金可暫用于資本積累。第四、預付資本量。在剩余價值率一定和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比例不變時,預付資本量越大,可變資本也越大,取得的剩余價值就越多,因而資本積累規模也越大。4、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117三、資本的有機構成和相對過剩人口(一)資本有機構成及其發展趨勢
1、資本有機構成的含義資本的構成應從兩方面來考察:
從物質形態看資本是由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構成的,它們之間的比例是由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這種由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生產資料與勞動力數量之間的比例就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
三、資本的有機構成和相對過剩人口118生產技術水平越高,同樣多的勞動力對付的生產資料越多,所以,生產資料/勞動力的比值就越大。
例如:A企業技術水平高于B企業,那么:
A:處理100臺機器只需10個工人;
生產資料/勞動力=100/10=10;
B:處理100臺機器就可能需要20個人。
生產資料/勞動力=100/20=5。生產技術水平越高,同樣多的勞動力對付的生產資料越多,所以,生119資本價值構成從價值形態看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是不變資本,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是可變資本,物質形態上的生產資料/勞動力就可以轉化為價值形態上的不變資本/可變資本。這種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之間的比例就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
資本價值構成從價值形態看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是不變資本,120以前例:A企業技術水平高于B企業,那么:
A:處理100臺機器只需10個工人;
生產資料/勞動力=100/10=10;
B:處理100臺機器就可能需要20個人。
生產資料/勞動力=100/20=5。假定,1臺設備的價值=1000元,1個工人的勞動力價值=100元;則A:c/v=100*1000/10*100=100000元/1000元=100;B:c/v=100*1000/20*100=100000元/2000元=50。以前例:A企業技術水平高于B企業,那么:
A:處理1121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生產資料/勞動力(資本技術構成)提高不變資本/可變資本(資本價值構成)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生產資料/勞動力(資本技術構成)提高不變資本122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有機聯系,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價值構成,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動通常反映技術構成的變動。這種由資本技術構成所決定,并且反映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可用公式c:v來表示。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有機聯123
2、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趨勢
由于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內在動力和迫于競爭的外在壓力,資本家就必然會不斷地提高生產技術水平;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最終會導致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
2、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趨勢1243、單個資本增大的兩條途徑
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是單個資本增大的兩條途徑。3、單個資本增大的兩條途徑
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是單125(1)資本積聚
單個資本通過資本積累來增大自己的資本總量。資本積聚是資本積累的結果。某資本家有10000元資本,一次生產過程后可以獲得2000元剩余價值,如果它把其中的1000元轉化為資本(進行資本積累),它的資本總額就由10000元增大到了11000元。(1)資本積聚單個資本通過資本積累來增大126(2)資本集中
把原來各個分散的中小資本通過互相吞并或合并形成一個較大的資本。
競爭和信用是資本集中的兩個強有力的杠桿。
競爭——大吃小(兼并、吞并、合并)信用——股份公司、發行股票、債券。(2)資本集中把原來各個分散的中小資本通12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NB/T 11629-2024煤炭行業物資分類與編碼規范
- NB/T 11519-2024礦用應力傳感器通用技術條件
- 貨物居間協議合同協議
- 解除授權協議合同協議
- 設備材料出租合同協議
- 《第04節 機械能守恒定律》課后習題1
- 《Writing My Discovery Experience》教案模板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北師大版
- 2025年金融行業從業資格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金融衍生品與風險對沖考核試卷及答案
- 2025年金融工程專業就業考試卷及答案
- 《沙龍培訓》課件
- 事故調查分析課件
-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預防與治療
- 水熱合成法合成三氧化鎢
- JJF 1356.1-2023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規范數據中心
- 關于青年崗位能手評選的細則規定
- 512防災減災主題班會課件
- 華東理工大學2023–2023學年其次學期基因工程期末考試
- 川教版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復習資料
- SH/T 0356-1996燃料油
- GB/T 24270-2009永磁材料磁性能溫度系數測量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