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失敗案例分析課件_第1頁
審計失敗案例分析課件_第2頁
審計失敗案例分析課件_第3頁
審計失敗案例分析課件_第4頁
審計失敗案例分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審計失敗案例分析審計失敗案例分析1國內審計失敗案例1992年9月18日,深圳特區會計師事務所因“深圳原野公司”案件而被撤銷;1993年8月,北京中誠會計師事務所因“長城公司”非法集資案件而被撤銷;1994年,海南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因“中水(海南)長城國際投資集團”案件而被撤銷。1997年4月,中華會計師事務所因瓊民源案件而被停業整頓。1998年10月,四川蜀都會計師事務所因紅光實業案件受到罰暫停執行證券業務三年的處分。國內審計失敗案例1992年9月18日,深圳特區會計師事務所因2國內審計失敗案例2001年,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因銀廣夏虛構利潤而被撤銷,該所注冊會計師劉加榮等三人被移送司法機關法辦。2001年,深圳華鵬因“麥科特”案,導致所內4人被刑事拘留,2人取保候審,此案還另外涉及資產評估師、麥科特公司員工等共24人。國內審計失敗案例2001年,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因銀廣夏虛3國內審計失敗案例2001年山東乾聚會計師事務所在“東方電子假賬案”中落馬。負責該項審計的原審計三部經理、注冊會計師劉學偉被批捕。2002年9月,北京某事務所的年輕的注冊會計師劉小平因給他人提供虛假驗資報告而被西城法院一審判決有期徒刑兩年,并處罰金兩萬元。國內審計失敗案例4國內審計失敗案例據中注協統計,在2001年里,有11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和120多名注冊會計師受到了行政處罰;100多家事務所和600多名注冊會計師受到了限期整改、通報批評、強制培訓等處理。

在中天勤事件后,國內各地已經有40余名注冊會計師,因為假賬、核資等事件而被羈押甚至批捕。國內審計失敗案例據中注協統計,在2001年里,有110多家會5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安達信:被控銷毀安然審計資料,及對安然、世通、Quest公司和WorldCom公司的審計處理不當。該公司正面臨刑事審訊,指其妨礙司法公正。安達信否認自己有不當行為。德勤:在Adelphia通信公司的創始家族里加斯(Rigas)用公司的信用額度購買本公司股票時,為該公司做審計的德勤審計師沒有通知該公司的審計師委員會。但是德勤認為,這樣做并不違反專業準則。安永:與其審計客戶PeopleSolft簽署了一份關于軟件銷售的合同,涉嫌違反審計獨立性法則。SEC要求安永將1994年到2000年期間的審計費退還PeopleSolft。安永正對SEC的決定予以反擊。SEC還在對該公司為冠群電腦公司和PNC金融服務集團做的審計報告進行詳細調查。

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安達信:被控銷毀安然審計資料,及對6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畢馬威:被指沒有發現其審計客戶施樂公司虛報收入。此外,該公司向其審計客戶AIM共同基金投資2500萬美元,涉嫌違反審計獨立性原則。雖然沒有承認行為不當,畢馬威還是同意將來不再向審計客戶投資。普華永道:為Microstrategy公司做審計的普華永道審計師被SEC指控夸大該公司2001年的收入。普華永道不承認有過失行為,目前正在接受調查。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畢馬威:被指沒有發現其審計客戶施樂7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近年美國投資者對公司提取的民事集團訴訟分別為:1999年207起;2000年201起;2001年483起。近三年中,已有700多家美國公司對財務報表進行重編,其中,1999年234家;2000年258家;2001年305家。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近年美國投資者對公司提取的民事集團8案例分析:銀廣夏(1)主要問題:1998年虛增利潤1776萬元;1999年虛增利潤利潤17782萬元,實際虧損5003萬元;2000年虛增利潤56705萬元,實際虧損14940萬元;2001年1-6月虛增利潤894萬元,實際虧損2557萬元。虛構主營業務收入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送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隱瞞重大事項案例分析:銀廣夏(1)主要問題:9案例分析:銀廣夏(2)2001年8月3日,中國證監會對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立案調查。8月6日,調查組進駐銀廣夏,對公司整體情況進行調查,初步認定銀廣夏存在造假問題,“重災區”是銀廣夏控股公司天津廣夏公司。案例分析:銀廣夏(2)2001年8月3日,中國證監會對廣夏(10案例分析:銀廣夏(3)調查表明,天津廣廈公司從原料購進到生產、銷售、出口偽造了全部單據,包括采購原料合同、購貨發票、銀行匯款單、出口銷售合同等100多份關鍵財務文件。銀廣夏董事長張吉生承認,天津廣夏造假始于1995年,造假利潤從1995年的200余萬元開始,發展到2000年的5億多元,創下了驚人的利潤“業績”。而實際情況是:最近幾年,天津廣夏每年虧損1500萬元至2000萬元。案例分析:銀廣夏(3)調查表明,天津廣廈公司從原料購進到生產11案例分析:銀廣夏(4)調查表明,不僅天津廣夏造假,銀廣夏分布在各地的主要控股公司幾乎都在利潤上作過手腳:上海廣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虛假確認電視片廣告收入、拍攝費用等虛增利潤;武漢世貿大廈(銀廣夏控股子公司)通過虛構售房收入等手段虛增利潤;蕪湖廣夏公司虛增利潤的手段是多計資本化利息費用、少計經營費用、多提折舊等;在深圳,被銀廣夏稱為發展戰略支撐點的廣夏投資公司,實際是一家“空殼”公司;在銀川,銀廣夏用募集資金投資時大做手腳,通過收取高額利息等方式“做大”利潤。案例分析:銀廣夏(4)調查表明,不僅天津廣夏造假,銀廣夏分布12案例分析:銀廣夏(5)2001年9月10日,停牌一個月的銀廣夏以跌停板價格復牌,一路狂跌。經過史無前例的15個連續跌停后,才在10月8日止住跌停。股價從停牌前的30.79元跌至6.59元,近68億元的流通市值無形蒸發,持有銀廣夏股票的投資者遭受重創,特別是中小散戶欲哭無淚。案例分析:銀廣夏(5)2001年9月10日,停牌一個月的銀廣13案例分析:銀廣夏(6)銀廣廈公司原董事局副主席、總裁李有強等四名公司管理人員因涉嫌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被刑事拘留。。被刑事拘留的還有原董事局秘書、財務總監、總會計師丁功民,天津廣夏(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董博、原總經理閻金岱等。案例分析:銀廣夏(6)銀廣廈公司原董事局副主席、總裁李有強等14真租賃,假收購,欺騙投資者(7)1994年3月15日,銀廣夏董事會發布決議公告稱,銀廣夏董事局決議出資1000萬元收購深圳廣夏軟件配件有限公司,控股比例為75%。事實上,此前銀廣夏已與大股東深圳廣夏文化有限公司、香港中昌國際有限公司簽訂資產承包合同,將大股東下屬全資公司深圳廣夏軟盤配件公司的資產由銀廣夏承包經營。這也許可以算作銀廣夏欺騙投資者的開始。真租賃,假收購,欺騙投資者(7)1994年3月15日,銀廣夏15隱瞞重大事項,虛假披露(8)1997年3月17日,銀廣夏董事局作出對深圳廣夏軟盤配件有限公司、深圳廣夏微型軟盤有限公司、深圳廣夏錄像器材有限公司注銷的決定,但此重大事項卻未予披露。更奇怪的是,在被工商部門依法吊銷法人資格后,這三家公司卻依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銀廣夏1999年、2000年年報和2001年中報中。隱瞞重大事項,虛假披露(8)1997年3月17日,銀廣夏董事16實施非法關聯交易,損害小股東利益(9)1997年3月18日,銀廣夏在未履行資產收購相關程序下,非法收購大股東深圳廣夏文化實業有限公司資產――已關停的深圳廣夏軟盤配件公司。這筆交易使銀廣夏被大股東“抽血”960萬元,直接侵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此重大事項也未履行相關信息披露的義務。實施非法關聯交易,損害小股東利益(9)1997年3月18日,17隨意變更配股資金用途(10)銀廣夏1999年年報、2000年年報均披露,1999年籌集的配股資金3億多元已全部投入承諾的配股資金項目,實際僅投入1.78億元,其余被銀廣夏董事局及其控股子公司占用及借款,其中支付董事局經費1200萬元。隨意變更配股資金用途(10)銀廣夏1999年年報、2000年18虛構關聯交易(11)銀廣夏在2000年年報中披露,以價值4351萬元的超臨界萃取設備作為投資,對蕪湖廣夏華東玻璃制品股份公司進行增資擴股,并設立了蕪湖廣夏生物技術股份公司,公司注冊資本7535萬元,其中,銀廣夏持股44.29%,天津廣夏持股35%。事實上,直至2001年3月6日蕪湖廣夏生物技術股份公司才成立,注冊資本僅為3184萬元,銀廣夏持股比例為30%,天津廣夏根本沒有出資。虛構關聯交易(11)銀廣夏在2000年年報中披露,以價值4319隱瞞合并主體,虛增資產與利潤(12)銀廣夏編制合并報表時,未抵銷與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也未按股權協議的比例合并子公司,從而虛增巨額資產和利潤。未合并報表的控股公司達26家,共有1.5億元的關聯款未予披露。隱瞞合并主體,虛增資產與利潤(12)銀廣夏編制合并報表時,未20案例分析:銀廣夏(13)項目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萬元)1999年2000年工業3614782715商業7房地產157205184影視文化-3000集團內抵銷(13515)合計3835890899案例分析:銀廣夏(13)項目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萬元)19921

19992000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3835890899136.98%本年凈利潤1277941765226.83%經營現金凈流11%年末應收賬款2651954419105.21%銷售凈利率33.31%45.9%12.59%經營NCF/凈利潤103.23%29.71%-73.52%年末應收賬款/銷售額0.690.60-13.04%

19992000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3835890899122案例分析:銀廣夏(14)(1)銷售大幅度增加,利潤增幅遠高于銷售增長。通常而言,企業經營存在相當程度的連續性,對一個資產已達32億元的上市公司來說,要獲得銷售額增長一倍以上、凈利增長二倍多簡直是奇跡。(2)銷售凈利率過高(達到近46%)。銀廣夏的主營業務是葡萄種植釀造和中藥材的種植加工,縱觀同類上市公司也從未見過如此高的利潤率。(3)經營活動收現率極低且大幅度下降。上年的經營NCF與凈利潤基本持平,而本年經營NCF只占凈利潤的不足30%,說明存在虛構收入的嫌疑。(4)年末應收賬款占本年銷售額的近70%,說明銷售絕大部分沒有收回現金,收入的真實性值得懷疑。案例分析:銀廣夏(14)(1)銷售大幅度增加,利潤增幅遠高于23案例分析:銀廣夏(15)(5)應收賬款的最大客戶是德國誠信貿易公司,2000年年底余額為2.67億元,盡管賬齡在一年以內,但數額巨大,應予分析其回收狀況,證實銷售是否確實發生,或有其他特殊原因。(6)工業方面的收入2000年為8.3億元,相當于1999年的3.6億元的兩倍還多,應關注其增加的原因。基于公司的生產能力、市場需求、價格等沒有重大變化的考慮,這種增長應屬異常。案例分析:銀廣夏(15)(5)應收賬款的最大客戶是德國誠信貿24案例分析:銀廣夏(16)(7)據報道,德國誠信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機械產品和技術咨詢,但銀廣夏的主營業務不包括機械產品,因此有關銷售看來應屬不正常。案例分析:銀廣夏(16)(7)據報道,德國誠信公司的主營業務25案例分析:銀廣夏(17)根據平安證券PA18網站數據整理。

19992000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3835890899136.98%主營業務成本195193256466.83%銷售毛利1883958335209.65%主營業務稅金89150842.99%銷售稅金率2.32%0.56%-1.76%年末存貨359404019218.31%案例分析:銀廣夏(17)根據平安證券PA18網站數據整理。

26案例分析:銀廣夏(18)(8)由主營業務成本與收入對比可看出,企業2000銷售增值58335萬元,另外年末存貨比年初增加4252萬元,增值稅大致應為9194萬元,城建稅及教育附加應為919.4萬元,而利潤表顯示數遠遠低于應有數額。令人生疑的是,本年銷售毛利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在存貨變化不大的同時,銷售稅金率卻大幅下降!更不可思議的是,企業現金流量表顯示本年支付的增值稅只有5.3萬元,根本不合乎情理!案例分析:銀廣夏(18)(8)由主營業務成本與收入對比可看出27案例分析:銀廣夏(18)注冊會計師被公眾質疑之處:人員委派不當;

項目經理未到過現場;分析性程序運用不夠;函證程序運用不當;未盡到應有的職業關注。案例分析:銀廣夏(18)注冊會計師被公眾質疑之處:28質疑之一:分析性程序應用不夠(19)從原料購買環節看,天津廣夏購買批次很少,批量很大,都是整數噸位,十分可疑。而且一次購買上千噸桂皮、生姜之類,整個天津廣夏廠區恐怕都盛不下。從生產成本環節看,天津廣夏1999年水電費才20萬元,2000年才70萬元。萃取是高溫高壓高耗電,難道只耗這么點電費?

質疑之一:分析性程序應用不夠(19)從原料購買環節看,天津廣29質疑之二:函證程序運用不當(20)對銀行存款余額,未實施有效檢查及函證程序;確認虛假出口產品收入時,沒有向海關詢證;確認出口產品收款金額和購買原材料付款金額,沒有向銀行詢證。實施應收賬款函證時,將所有詢證函交由公司發出,而并未要求公司債務人將回函直接寄達注冊會計師處;2000年,中天勤發出14封詢證函,沒有收到一封回函,這一異常現象卻沒有引起重視。對于無法執行函證程序的應收賬款,審計人員在運用替代程序時,未取得海關報關單、運單、提單等外部證據,僅根據公司內部證據便確認公司應收賬款。質疑之二:函證程序運用不當(20)對銀行存款余額,未實施有效30質疑之三:審計人員委派不當(21)天津廣夏審計項目負責人由非注冊會計師擔任,項目組審計人員普遍缺乏外貿業務知識,不具備專業勝任能力。

質疑之三:審計人員委派不當(21)天津廣夏審計項目負責人由非31質疑之四:未盡應有的職業關注(22)對于不符合國家稅法規定的異常增值稅及所得稅政策披露情況,審計人員沒有予以應有關注;面對真假兩種海關報關單后未予以必要關注;對于境外銷售合同的行文不符合一般商業慣例的情況,未能予以關注;未收集或嚴格審查重要的法律文件;未關注重大不良資產;存在以預審代替年審、未貫徹三級復核制度等重大審計程序缺陷。

質疑之四:未盡應有的職業關注(22)對于不符合國家稅法規定的32質疑之五:輕易接受管理當局解釋(23)

面對銀廣夏2000年度生產卵磷脂的投入產出比率較1999年度大幅下降的異常情況,注冊會計師即未實地考察,又沒有咨詢專家意見,而輕信銀廣夏管理當局聲稱的“生產進入成熟期”。質疑之五:輕易接受管理當局解釋(23)

面對銀廣夏2000年33質疑之六:質量控制不健全(24)中天勤在審計中嚴重失職并非偶然。這家事務所內部管理混亂,審計態度隨意,審計人員對審計目的、目標、范圍以及需重點關注的問題,多數表達不清,內部風險控制制度不健全而且執行不力。對銀廣夏的審計中,他們未履行基本的三級復核制度,審閱與簽發均由劉加榮一人包辦,審核工作實際流于形式。質疑之六:質量控制不健全(24)中天勤在審計中嚴重失職并非偶34案例分析:安然公司(1)背景: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經營業務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雇員2萬余人;年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美元;利潤10億美元;股價最達90美元;《財富》雜志排行榜,位居第七;連續4年獲“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稱號。案例分析:安然公司(1)背景:35案例分析:安然公司(2)單位:億美元項目2000年1999年1998年1997年資產總額655334293226負債總額516214202158少數股東權益24242111股東權益115967056營業收入1008401313203凈利潤10971案例分析:安然公司(2)單位:億美元項目2000年1999年36案例分析:安然公司(3)安然公司2001年10月16日突然發布公告稱,公司前三個季度虧損6.18億美元。2001年11月,安然公司在和安達信協商之后,向美國SEC提交了報告,對1997年至2001年第二季度的財務報表重新編制,承認高估利潤5.91億美元,隱瞞負債25.85億美元。2001年12月2日申請破產;股票價格由最高時的90.75美元跌至約50美分;流通股市值由600億美元跌至不足2億美元;安然公司高層受到調查;安達信被起訴。案例分析:安然公司(3)安然公司2001年10月16日突然發37案例分析:安然公司(4)安然公司的造假手段:通過SPE高估利潤,隱瞞負債;利用出售回購和股權轉讓,操縱利潤;策劃不具經濟實質的對沖交易,掩蓋投資損失;空掛應收票據,虛增資產和股東權益。案例分析:安然公司(4)安然公司的造假手段:38案例分析:安然公司(5)安然公司自1997年以來,主要通過“組織創新”、“交易設計”和“衍生工具”等方式創立了近3000家特殊目的實體(SPE)其他子公司,其中900家設在“避稅天堂”的國家和地區。。安然通過濫用SPE不并表的規定,進行表外融資,提高信用等級;并通過與SPE發生資產買賣、股權轉讓、對沖交易等業務,夸大營業規模,編造會計利潤。

案例分析:安然公司(5)安然公司自1997年以來,主要通過“39通過濫用SPE合并原則,操作利潤(6)安然公司不恰當地利用SPE符合特定條件,可以不并表的慣例,將本應納入合并報表的3個SPE排除在合并報表之外,導致1997年至2000年期間高估利潤4.99億美元、低估負債數十億美元;此外,以不符合“重要性”原則為由,未采納安達信公司的審計調整建議,導致1997年至2000年期間高估利潤0.92億美元。通過濫用SPE合并原則,操作利潤(6)安然公司不恰當地利用S40利用出售回購和股票轉讓,操縱利潤(7)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安然公司與LJM公司發生了24筆交易。這些交易編報之前出售資產、編報之后再回購資產,交易價格嚴重偏離公允市價。通過與LJM公司的關聯交易,以偏離公允價值的方式虛構利潤5.57億美元;通過出售資產給LJM公司,確認利潤8730萬美元;通過受讓LJM公司控制的五個SPE的股權,確認這些SPE與風險管理有關的利潤4.7億美元。利用出售回購和股票轉讓,操縱利潤(7)1999年6月至20041策劃不具實質的對沖交易,掩蓋投資損失(8)2000年末,安然公司持有高風險投資90億美元。為避免利潤大起大落,安然與LJM2合作設立了4家猛獸類SPE,作為對安然公司交易類證券的避險工具。安然利用與這四個SPE的對沖交易,在短短5個季度中隱瞞了10億美元的損失(占當期利潤總額的72%)。策劃不具實質的對沖交易,掩蓋投資損失(8)2000年末,安然42

200019991998非衍生金融工具收入935573477427215非衍生金融工具成本(94517)(34761)(26381)非衍生金融工具毛利(960)13834非衍生金融工具利得(或損失)723253384045其他費用(4319)(4549)(3501)營業利潤19538021378凈利潤979893703利用能源合同及其他衍生工具操縱利潤(9)

200019991998非衍生金融工具收入935573443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操縱利潤(10)

第一,2000年非衍生金融工具的成本大于收入。第二,安然公司的非衍生金融工具的毛利處于逐年遞減的趨勢。第三,安然公司正的營業利潤主要來自金融衍生工具的利得。剔除衍生金融工具的利得,安然連續3年的營業利潤都是虧損的。第四,安然公司的衍生金融工具利得對報表有著重大影響。2000年衍生金融工具利得是凈利潤的將近8倍。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操縱利潤(10)第一,2000年非衍生金融44空掛應收賬款,虛增資產和股東權益(11)2000年4月,安然向“鷹爪”出售1.72億美元的股票,在未收到任何認股款的情況下確認實收資本增加。2001年,安然向“大灰狼”、“野山貓”出售遠期合約并承諾在未來向這兩家SPE發行8.28億美元的安然股票,安然將這些遠期合約記錄為實收資本和應收票據的增加。兩項合計虛增資產和實收資本10億美元。空掛應收賬款,虛增資產和股東權益(11)2000年4月,安然45案例分析:安然公司(12)安達信被質疑的事項:出具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和內控評價報告;對安然公司的審計缺乏獨立性;未及時將有關問題向有關管理層報告;發現異常,未及時采取行動;銷毀審計檔案,妨礙司法調查。案例分析:安然公司(12)安達信被質疑的事項:46安然事件說明了什么“安然公司的崩潰不只是一個公司垮臺的問題,它是一個制度的瓦解。而這一制度的失敗不是因為疏忽大意或機能不健全,而是因為腐朽……資本主義依靠一套制度監督機制——其中很多是由政府提供的——防止內部人濫用職權,這包括現代會計制度、獨立審計師、證券和金融市場制度以及禁止內部交易的規定……安然事件表明,這些制度已經腐朽了。用于制止內部人濫用職權的檢查和約束機制沒有一項有效,而本應執行獨立審計的會計師卻做出了妥協讓步。”——保羅·克魯格曼2002年1月18日《紐約時報》安然事件說明了什么“安然公司的崩潰不只是一個公司垮臺的問題,47美國針對安然事件采取的行動1.布什總統的十點建議;

2.美國眾議院通過《公司與審計的責任、義務和透明度2002年法案》;3.裁定安達信犯有妨礙司法罪;4.美參院通過法案加強會計業監督;5.美參院通過公司改革法案,將建新會計監督機構;6.美國會兩院就打擊公司欺詐法案達成協議;7.布什簽署《2002年公眾公司會計改革和投資者保護法案》。

美國針對安然事件采取的行動1.布什總統的十點建議;48從安然事件看會計準則(一)關于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二)關于會計準則的取向(三)改革財務報告的若干主張(四)安然事件對各國準則制定的沖擊從安然事件看會計準則(一)關于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49關于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1.“五大”的首席執行官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安然事件最主要的問題不是出在事務所,而是在于準則的制定方面,并指責FASB在制定新的準則方面行動緩慢,效率低下。

2.SEC前主席利維特在“誰來審計審計師”一文中指出,現行的財務報告制度未能向投資者提供關于上市公司健康狀況的信息,在許多方面已經演化為數字游戲。他也指責FASB在制定新的準則方面行動緩慢。為了提高FASB的獨立性,他建議向金融機構收取信息使用費,給予FASB充裕的資金。在獨立性方面,他尖銳地指出,每當FASB擬發布的準則可能降低大公司的盈利時,勢力強大的美國大公司往往通過游說國會,對FASB施加壓力。這種有損FASB獨立性的現象應當予以制止了。

3.安然事件重新引發了對準則制定模式的爭論。美國的會計準則是否仍由民間機構FASB制定?國會與SEC是否應當發揮更大作用?是否會出現民間機構制定準則,官方機構批準準則的局面,人們拭目以待。

關于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1.“五大”的首席執行官發表聯合聲明,50關于會計準則的制定思路制定會計準則的思路應當采用具體規則導向型,還是基本原則導向型。安然事件表明,以具體規則為基礎的會計準則,不僅總是滯后于“金融創新”和“組織創新”,而且企業可以通過“業務安排”和“組織設計”輕而易舉地逃避會計準則的約束。關于會計準則的制定思路制定會計準則的思路應當采用具體規則導向51從安然事件看會計職業監管(一)行業自律監管體制的沿革(二)公共監督委員會(POB)的缺陷(三)同業互查制度的缺陷(四)公共監管(五)后安然時代的監管模式從安然事件看會計職業監管(一)行業自律監管體制的沿革52

1.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過去一直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是注冊會計師權益的守護神,又是注冊會計師執業行為的監管者。安然事件使人們對AICPA的雙重角色提出質疑。

2.1977年,針對美國國會對審計質量下降的關注以及AICPA的監管可能缺乏獨立性的質疑,AICPA發起設立了“公共監督委員會”(POB)。但POB事實上形同虛設,無所作為。

3.同業互查(Peer

Review)作用有限。德勤2001年對安達信進行同業互查,并出具了充分肯定安達信審計質量的評估報告。安然事件后,這份評估報告成為笑柄。

1.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過去一直扮演著雙重角色53從安然事件看審計獨立性(一)非審計服務問題(二)定期輪換審計問題(三)回避制度問題從安然事件看審計獨立性(一)非審計服務問題54從安然事件看公司治理問題(一)獨立董事問題(二)審計委員會(三)股票期權制度從安然事件看公司治理問題(一)獨立董事問題55從安然事件看誠信建設誠信大致包括誠實、信譽、正直以及可信度等與道德標準有關的一些內容。資本市場的參與者,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投資銀行、證券經紀公司、投資基金,或是律師與會計事務所等等,除了必須達到必需的專業標準,還必須在道德操守上做到誠信。離開了誠信二字,市場經濟也就談不上效率與公平。服務性企業,其名聲是核心的競爭資產。一旦名譽有損,就難以爭取到客戶。從安然事件看誠信建設誠信大致包括誠實、信譽、正直以及可信56審計失敗案例分析審計失敗案例分析57審計失敗案例分析審計失敗案例分析58國內審計失敗案例1992年9月18日,深圳特區會計師事務所因“深圳原野公司”案件而被撤銷;1993年8月,北京中誠會計師事務所因“長城公司”非法集資案件而被撤銷;1994年,海南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因“中水(海南)長城國際投資集團”案件而被撤銷。1997年4月,中華會計師事務所因瓊民源案件而被停業整頓。1998年10月,四川蜀都會計師事務所因紅光實業案件受到罰暫停執行證券業務三年的處分。國內審計失敗案例1992年9月18日,深圳特區會計師事務所因59國內審計失敗案例2001年,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因銀廣夏虛構利潤而被撤銷,該所注冊會計師劉加榮等三人被移送司法機關法辦。2001年,深圳華鵬因“麥科特”案,導致所內4人被刑事拘留,2人取保候審,此案還另外涉及資產評估師、麥科特公司員工等共24人。國內審計失敗案例2001年,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因銀廣夏虛60國內審計失敗案例2001年山東乾聚會計師事務所在“東方電子假賬案”中落馬。負責該項審計的原審計三部經理、注冊會計師劉學偉被批捕。2002年9月,北京某事務所的年輕的注冊會計師劉小平因給他人提供虛假驗資報告而被西城法院一審判決有期徒刑兩年,并處罰金兩萬元。國內審計失敗案例61國內審計失敗案例據中注協統計,在2001年里,有11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和120多名注冊會計師受到了行政處罰;100多家事務所和600多名注冊會計師受到了限期整改、通報批評、強制培訓等處理。

在中天勤事件后,國內各地已經有40余名注冊會計師,因為假賬、核資等事件而被羈押甚至批捕。國內審計失敗案例據中注協統計,在2001年里,有110多家會62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安達信:被控銷毀安然審計資料,及對安然、世通、Quest公司和WorldCom公司的審計處理不當。該公司正面臨刑事審訊,指其妨礙司法公正。安達信否認自己有不當行為。德勤:在Adelphia通信公司的創始家族里加斯(Rigas)用公司的信用額度購買本公司股票時,為該公司做審計的德勤審計師沒有通知該公司的審計師委員會。但是德勤認為,這樣做并不違反專業準則。安永:與其審計客戶PeopleSolft簽署了一份關于軟件銷售的合同,涉嫌違反審計獨立性法則。SEC要求安永將1994年到2000年期間的審計費退還PeopleSolft。安永正對SEC的決定予以反擊。SEC還在對該公司為冠群電腦公司和PNC金融服務集團做的審計報告進行詳細調查。

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安達信:被控銷毀安然審計資料,及對63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畢馬威:被指沒有發現其審計客戶施樂公司虛報收入。此外,該公司向其審計客戶AIM共同基金投資2500萬美元,涉嫌違反審計獨立性原則。雖然沒有承認行為不當,畢馬威還是同意將來不再向審計客戶投資。普華永道:為Microstrategy公司做審計的普華永道審計師被SEC指控夸大該公司2001年的收入。普華永道不承認有過失行為,目前正在接受調查。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畢馬威:被指沒有發現其審計客戶施樂64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近年美國投資者對公司提取的民事集團訴訟分別為:1999年207起;2000年201起;2001年483起。近三年中,已有700多家美國公司對財務報表進行重編,其中,1999年234家;2000年258家;2001年305家。美國財務舞弊與審計失敗風暴近年美國投資者對公司提取的民事集團65案例分析:銀廣夏(1)主要問題:1998年虛增利潤1776萬元;1999年虛增利潤利潤17782萬元,實際虧損5003萬元;2000年虛增利潤56705萬元,實際虧損14940萬元;2001年1-6月虛增利潤894萬元,實際虧損2557萬元。虛構主營業務收入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送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隱瞞重大事項案例分析:銀廣夏(1)主要問題:66案例分析:銀廣夏(2)2001年8月3日,中國證監會對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立案調查。8月6日,調查組進駐銀廣夏,對公司整體情況進行調查,初步認定銀廣夏存在造假問題,“重災區”是銀廣夏控股公司天津廣夏公司。案例分析:銀廣夏(2)2001年8月3日,中國證監會對廣夏(67案例分析:銀廣夏(3)調查表明,天津廣廈公司從原料購進到生產、銷售、出口偽造了全部單據,包括采購原料合同、購貨發票、銀行匯款單、出口銷售合同等100多份關鍵財務文件。銀廣夏董事長張吉生承認,天津廣夏造假始于1995年,造假利潤從1995年的200余萬元開始,發展到2000年的5億多元,創下了驚人的利潤“業績”。而實際情況是:最近幾年,天津廣夏每年虧損1500萬元至2000萬元。案例分析:銀廣夏(3)調查表明,天津廣廈公司從原料購進到生產68案例分析:銀廣夏(4)調查表明,不僅天津廣夏造假,銀廣夏分布在各地的主要控股公司幾乎都在利潤上作過手腳:上海廣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虛假確認電視片廣告收入、拍攝費用等虛增利潤;武漢世貿大廈(銀廣夏控股子公司)通過虛構售房收入等手段虛增利潤;蕪湖廣夏公司虛增利潤的手段是多計資本化利息費用、少計經營費用、多提折舊等;在深圳,被銀廣夏稱為發展戰略支撐點的廣夏投資公司,實際是一家“空殼”公司;在銀川,銀廣夏用募集資金投資時大做手腳,通過收取高額利息等方式“做大”利潤。案例分析:銀廣夏(4)調查表明,不僅天津廣夏造假,銀廣夏分布69案例分析:銀廣夏(5)2001年9月10日,停牌一個月的銀廣夏以跌停板價格復牌,一路狂跌。經過史無前例的15個連續跌停后,才在10月8日止住跌停。股價從停牌前的30.79元跌至6.59元,近68億元的流通市值無形蒸發,持有銀廣夏股票的投資者遭受重創,特別是中小散戶欲哭無淚。案例分析:銀廣夏(5)2001年9月10日,停牌一個月的銀廣70案例分析:銀廣夏(6)銀廣廈公司原董事局副主席、總裁李有強等四名公司管理人員因涉嫌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被刑事拘留。。被刑事拘留的還有原董事局秘書、財務總監、總會計師丁功民,天津廣夏(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董博、原總經理閻金岱等。案例分析:銀廣夏(6)銀廣廈公司原董事局副主席、總裁李有強等71真租賃,假收購,欺騙投資者(7)1994年3月15日,銀廣夏董事會發布決議公告稱,銀廣夏董事局決議出資1000萬元收購深圳廣夏軟件配件有限公司,控股比例為75%。事實上,此前銀廣夏已與大股東深圳廣夏文化有限公司、香港中昌國際有限公司簽訂資產承包合同,將大股東下屬全資公司深圳廣夏軟盤配件公司的資產由銀廣夏承包經營。這也許可以算作銀廣夏欺騙投資者的開始。真租賃,假收購,欺騙投資者(7)1994年3月15日,銀廣夏72隱瞞重大事項,虛假披露(8)1997年3月17日,銀廣夏董事局作出對深圳廣夏軟盤配件有限公司、深圳廣夏微型軟盤有限公司、深圳廣夏錄像器材有限公司注銷的決定,但此重大事項卻未予披露。更奇怪的是,在被工商部門依法吊銷法人資格后,這三家公司卻依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銀廣夏1999年、2000年年報和2001年中報中。隱瞞重大事項,虛假披露(8)1997年3月17日,銀廣夏董事73實施非法關聯交易,損害小股東利益(9)1997年3月18日,銀廣夏在未履行資產收購相關程序下,非法收購大股東深圳廣夏文化實業有限公司資產――已關停的深圳廣夏軟盤配件公司。這筆交易使銀廣夏被大股東“抽血”960萬元,直接侵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此重大事項也未履行相關信息披露的義務。實施非法關聯交易,損害小股東利益(9)1997年3月18日,74隨意變更配股資金用途(10)銀廣夏1999年年報、2000年年報均披露,1999年籌集的配股資金3億多元已全部投入承諾的配股資金項目,實際僅投入1.78億元,其余被銀廣夏董事局及其控股子公司占用及借款,其中支付董事局經費1200萬元。隨意變更配股資金用途(10)銀廣夏1999年年報、2000年75虛構關聯交易(11)銀廣夏在2000年年報中披露,以價值4351萬元的超臨界萃取設備作為投資,對蕪湖廣夏華東玻璃制品股份公司進行增資擴股,并設立了蕪湖廣夏生物技術股份公司,公司注冊資本7535萬元,其中,銀廣夏持股44.29%,天津廣夏持股35%。事實上,直至2001年3月6日蕪湖廣夏生物技術股份公司才成立,注冊資本僅為3184萬元,銀廣夏持股比例為30%,天津廣夏根本沒有出資。虛構關聯交易(11)銀廣夏在2000年年報中披露,以價值4376隱瞞合并主體,虛增資產與利潤(12)銀廣夏編制合并報表時,未抵銷與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也未按股權協議的比例合并子公司,從而虛增巨額資產和利潤。未合并報表的控股公司達26家,共有1.5億元的關聯款未予披露。隱瞞合并主體,虛增資產與利潤(12)銀廣夏編制合并報表時,未77案例分析:銀廣夏(13)項目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萬元)1999年2000年工業3614782715商業7房地產157205184影視文化-3000集團內抵銷(13515)合計3835890899案例分析:銀廣夏(13)項目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萬元)19978

19992000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3835890899136.98%本年凈利潤1277941765226.83%經營現金凈流11%年末應收賬款2651954419105.21%銷售凈利率33.31%45.9%12.59%經營NCF/凈利潤103.23%29.71%-73.52%年末應收賬款/銷售額0.690.60-13.04%

19992000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3835890899179案例分析:銀廣夏(14)(1)銷售大幅度增加,利潤增幅遠高于銷售增長。通常而言,企業經營存在相當程度的連續性,對一個資產已達32億元的上市公司來說,要獲得銷售額增長一倍以上、凈利增長二倍多簡直是奇跡。(2)銷售凈利率過高(達到近46%)。銀廣夏的主營業務是葡萄種植釀造和中藥材的種植加工,縱觀同類上市公司也從未見過如此高的利潤率。(3)經營活動收現率極低且大幅度下降。上年的經營NCF與凈利潤基本持平,而本年經營NCF只占凈利潤的不足30%,說明存在虛構收入的嫌疑。(4)年末應收賬款占本年銷售額的近70%,說明銷售絕大部分沒有收回現金,收入的真實性值得懷疑。案例分析:銀廣夏(14)(1)銷售大幅度增加,利潤增幅遠高于80案例分析:銀廣夏(15)(5)應收賬款的最大客戶是德國誠信貿易公司,2000年年底余額為2.67億元,盡管賬齡在一年以內,但數額巨大,應予分析其回收狀況,證實銷售是否確實發生,或有其他特殊原因。(6)工業方面的收入2000年為8.3億元,相當于1999年的3.6億元的兩倍還多,應關注其增加的原因。基于公司的生產能力、市場需求、價格等沒有重大變化的考慮,這種增長應屬異常。案例分析:銀廣夏(15)(5)應收賬款的最大客戶是德國誠信貿81案例分析:銀廣夏(16)(7)據報道,德國誠信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機械產品和技術咨詢,但銀廣夏的主營業務不包括機械產品,因此有關銷售看來應屬不正常。案例分析:銀廣夏(16)(7)據報道,德國誠信公司的主營業務82案例分析:銀廣夏(17)根據平安證券PA18網站數據整理。

19992000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3835890899136.98%主營業務成本195193256466.83%銷售毛利1883958335209.65%主營業務稅金89150842.99%銷售稅金率2.32%0.56%-1.76%年末存貨359404019218.31%案例分析:銀廣夏(17)根據平安證券PA18網站數據整理。

83案例分析:銀廣夏(18)(8)由主營業務成本與收入對比可看出,企業2000銷售增值58335萬元,另外年末存貨比年初增加4252萬元,增值稅大致應為9194萬元,城建稅及教育附加應為919.4萬元,而利潤表顯示數遠遠低于應有數額。令人生疑的是,本年銷售毛利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在存貨變化不大的同時,銷售稅金率卻大幅下降!更不可思議的是,企業現金流量表顯示本年支付的增值稅只有5.3萬元,根本不合乎情理!案例分析:銀廣夏(18)(8)由主營業務成本與收入對比可看出84案例分析:銀廣夏(18)注冊會計師被公眾質疑之處:人員委派不當;

項目經理未到過現場;分析性程序運用不夠;函證程序運用不當;未盡到應有的職業關注。案例分析:銀廣夏(18)注冊會計師被公眾質疑之處:85質疑之一:分析性程序應用不夠(19)從原料購買環節看,天津廣夏購買批次很少,批量很大,都是整數噸位,十分可疑。而且一次購買上千噸桂皮、生姜之類,整個天津廣夏廠區恐怕都盛不下。從生產成本環節看,天津廣夏1999年水電費才20萬元,2000年才70萬元。萃取是高溫高壓高耗電,難道只耗這么點電費?

質疑之一:分析性程序應用不夠(19)從原料購買環節看,天津廣86質疑之二:函證程序運用不當(20)對銀行存款余額,未實施有效檢查及函證程序;確認虛假出口產品收入時,沒有向海關詢證;確認出口產品收款金額和購買原材料付款金額,沒有向銀行詢證。實施應收賬款函證時,將所有詢證函交由公司發出,而并未要求公司債務人將回函直接寄達注冊會計師處;2000年,中天勤發出14封詢證函,沒有收到一封回函,這一異常現象卻沒有引起重視。對于無法執行函證程序的應收賬款,審計人員在運用替代程序時,未取得海關報關單、運單、提單等外部證據,僅根據公司內部證據便確認公司應收賬款。質疑之二:函證程序運用不當(20)對銀行存款余額,未實施有效87質疑之三:審計人員委派不當(21)天津廣夏審計項目負責人由非注冊會計師擔任,項目組審計人員普遍缺乏外貿業務知識,不具備專業勝任能力。

質疑之三:審計人員委派不當(21)天津廣夏審計項目負責人由非88質疑之四:未盡應有的職業關注(22)對于不符合國家稅法規定的異常增值稅及所得稅政策披露情況,審計人員沒有予以應有關注;面對真假兩種海關報關單后未予以必要關注;對于境外銷售合同的行文不符合一般商業慣例的情況,未能予以關注;未收集或嚴格審查重要的法律文件;未關注重大不良資產;存在以預審代替年審、未貫徹三級復核制度等重大審計程序缺陷。

質疑之四:未盡應有的職業關注(22)對于不符合國家稅法規定的89質疑之五:輕易接受管理當局解釋(23)

面對銀廣夏2000年度生產卵磷脂的投入產出比率較1999年度大幅下降的異常情況,注冊會計師即未實地考察,又沒有咨詢專家意見,而輕信銀廣夏管理當局聲稱的“生產進入成熟期”。質疑之五:輕易接受管理當局解釋(23)

面對銀廣夏2000年90質疑之六:質量控制不健全(24)中天勤在審計中嚴重失職并非偶然。這家事務所內部管理混亂,審計態度隨意,審計人員對審計目的、目標、范圍以及需重點關注的問題,多數表達不清,內部風險控制制度不健全而且執行不力。對銀廣夏的審計中,他們未履行基本的三級復核制度,審閱與簽發均由劉加榮一人包辦,審核工作實際流于形式。質疑之六:質量控制不健全(24)中天勤在審計中嚴重失職并非偶91案例分析:安然公司(1)背景: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經營業務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雇員2萬余人;年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美元;利潤10億美元;股價最達90美元;《財富》雜志排行榜,位居第七;連續4年獲“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稱號。案例分析:安然公司(1)背景:92案例分析:安然公司(2)單位:億美元項目2000年1999年1998年1997年資產總額655334293226負債總額516214202158少數股東權益24242111股東權益115967056營業收入1008401313203凈利潤10971案例分析:安然公司(2)單位:億美元項目2000年1999年93案例分析:安然公司(3)安然公司2001年10月16日突然發布公告稱,公司前三個季度虧損6.18億美元。2001年11月,安然公司在和安達信協商之后,向美國SEC提交了報告,對1997年至2001年第二季度的財務報表重新編制,承認高估利潤5.91億美元,隱瞞負債25.85億美元。2001年12月2日申請破產;股票價格由最高時的90.75美元跌至約50美分;流通股市值由600億美元跌至不足2億美元;安然公司高層受到調查;安達信被起訴。案例分析:安然公司(3)安然公司2001年10月16日突然發94案例分析:安然公司(4)安然公司的造假手段:通過SPE高估利潤,隱瞞負債;利用出售回購和股權轉讓,操縱利潤;策劃不具經濟實質的對沖交易,掩蓋投資損失;空掛應收票據,虛增資產和股東權益。案例分析:安然公司(4)安然公司的造假手段:95案例分析:安然公司(5)安然公司自1997年以來,主要通過“組織創新”、“交易設計”和“衍生工具”等方式創立了近3000家特殊目的實體(SPE)其他子公司,其中900家設在“避稅天堂”的國家和地區。。安然通過濫用SPE不并表的規定,進行表外融資,提高信用等級;并通過與SPE發生資產買賣、股權轉讓、對沖交易等業務,夸大營業規模,編造會計利潤。

案例分析:安然公司(5)安然公司自1997年以來,主要通過“96通過濫用SPE合并原則,操作利潤(6)安然公司不恰當地利用SPE符合特定條件,可以不并表的慣例,將本應納入合并報表的3個SPE排除在合并報表之外,導致1997年至2000年期間高估利潤4.99億美元、低估負債數十億美元;此外,以不符合“重要性”原則為由,未采納安達信公司的審計調整建議,導致1997年至2000年期間高估利潤0.92億美元。通過濫用SPE合并原則,操作利潤(6)安然公司不恰當地利用S97利用出售回購和股票轉讓,操縱利潤(7)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安然公司與LJM公司發生了24筆交易。這些交易編報之前出售資產、編報之后再回購資產,交易價格嚴重偏離公允市價。通過與LJM公司的關聯交易,以偏離公允價值的方式虛構利潤5.57億美元;通過出售資產給LJM公司,確認利潤8730萬美元;通過受讓LJM公司控制的五個SPE的股權,確認這些SPE與風險管理有關的利潤4.7億美元。利用出售回購和股票轉讓,操縱利潤(7)1999年6月至20098策劃不具實質的對沖交易,掩蓋投資損失(8)2000年末,安然公司持有高風險投資90億美元。為避免利潤大起大落,安然與LJM2合作設立了4家猛獸類SPE,作為對安然公司交易類證券的避險工具。安然利用與這四個SPE的對沖交易,在短短5個季度中隱瞞了10億美元的損失(占當期利潤總額的72%)。策劃不具實質的對沖交易,掩蓋投資損失(8)2000年末,安然99

200019991998非衍生金融工具收入935573477427215非衍生金融工具成本(94517)(34761)(26381)非衍生金融工具毛利(960)13834非衍生金融工具利得(或損失)723253384045其他費用(4319)(4549)(3501)營業利潤19538021378凈利潤979893703利用能源合同及其他衍生工具操縱利潤(9)

200019991998非衍生金融工具收入9355734100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操縱利潤(10)

第一,2000年非衍生金融工具的成本大于收入。第二,安然公司的非衍生金融工具的毛利處于逐年遞減的趨勢。第三,安然公司正的營業利潤主要來自金融衍生工具的利得。剔除衍生金融工具的利得,安然連續3年的營業利潤都是虧損的。第四,安然公司的衍生金融工具利得對報表有著重大影響。2000年衍生金融工具利得是凈利潤的將近8倍。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操縱利潤(10)第一,2000年非衍生金融101空掛應收賬款,虛增資產和股東權益(11)2000年4月,安然向“鷹爪”出售1.72億美元的股票,在未收到任何認股款的情況下確認實收資本增加。2001年,安然向“大灰狼”、“野山貓”出售遠期合約并承諾在未來向這兩家SPE發行8.28億美元的安然股票,安然將這些遠期合約記錄為實收資本和應收票據的增加。兩項合計虛增資產和實收資本10億美元。空掛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