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單元檢測試卷(原卷版)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N14O16S32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膠體和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膠體不均一、不穩定,靜置后易產生沉淀;溶液均一、穩定,靜置后不產生沉淀B.膠體與懸濁液的本質區別是膠體是均一透明的,而懸濁液是渾濁的C.光線通過時,膠體發生丁達爾效應,溶液則不能發生丁達爾效應D.只有膠狀物如膠水、果凍類的物質才能稱為膠體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在離子方程式中鹽都要以離子形式表示B.離子反應也可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C.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與OH-結合生成水,故酸堿中和反應都可以用H++OH-H2O表示D.復分解反應必須同時具備離子反應發生的三個條件才能進行3.下列操作過程中一定有氧化還原反應發生的是()4.下列離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無色酚酞溶液呈紅色的溶液中:Na+、K+、SO42-、B.無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42-、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4+、SO4D.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紅色的溶液中:Na+、K+、CO32-、5.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還原成Co2+,Co2O3、Cl2、FeCl3、I2氧化性依次減弱。下列反應在水溶液中不可能發生的是()A.3Cl2+6FeI24FeI3+2FeCl3B.3Cl2+2FeI22FeCl3+2I2C.Co2O3+6HCl2CoCl2+Cl2↑+3H2OD.2Fe3++2I-2Fe2++I2實驗室可利用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制備兩種分散系,圖中圓的大小代表分散質粒子的相對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分散系Ⅰ為溶液B.分散系Ⅱ為膠體C.制備分散系I的離子方程式為Ag++Cl-=AgCl(膠體)D.兩分散系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丁達爾現象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易溶于水的物質一定是電解質B.液態氯化氫能導電C.液態氯化鈉能導電D.熔融狀態的鈉是電解質8.下列各組微粒中,在一定條件下均可以作氧化劑的是()A.F-、Br-、S2- B.Fe3+、MnO4-、NO3-C.Cl2、HClO、Mg D.ClO-、Cl-、Ag+9.下列離子方程式改寫成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A.Cu2++2OH-=Cu(OH)2↓ CuCO3+2NaOH=Cu(OH)2↓+Na2CO3B.CO32-+2H+=CO2↑+H2O BaCO3+2HCl=BaCl2+CO2↑+H2OC.Ca2++CO32-=CaCO3↓ Ca(NO3)2+NaCO3=CaCO3+2NaNO3D.H++OH-=H2O 2KOH+H2SO4=K2SO4+2H2O10.下列反應中,氯元素全部被氧化的是()A.2P+3Cl2=2PCl3B.2NaCl2Na+Cl2↑C.NaOH+HCl=NaCl+H2OD.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11.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序號氧化劑還原劑其他反應物氧化產物還原產物①Cl2FeBr2FeCl3②KMnO4H2O2H2SO4O2MnSO4③KClO3HCl(濃)Cl2Cl2④KMnO4HCl(濃)Cl2MnCl2A.表中第①組反應中FeCl3是還原產物B.氧化性比較:KMnO4>Cl2>Fe3+>Br2>Fe2+C.還原性比較:H2O2>Mn2+>Cl-D.④組中的HCl既作還原劑,又起到酸的作用。12.下列反應中,電子轉移發生在同種物質的同種元素之間的是()A.2H2S+SO2=3S+2H2O B.2KMnO4K2MnO4+MnO2+O2↑C.2KClO32KCl+3O2↑ D.Cu2O+H2SO4=CuSO4+Cu+H2O13.下列變化必須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的是A.CuO→CuSO4B.CO2→COC.Fe→Fe3O4D.KClO3→O214.化學實驗中,若使某步中的有害產物作為另一步的反應物,形成一個循環,則可不再向環境排放該種有害物質。在如圖所示有編號的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有()A.3個 B.4個 C.5個 D.6個15.重鉻酸銨[(NH4)2Cr2O7]是一種受熱易分解鹽,具有很強的氧化性,下列各組對重鉻酸銨受熱分解產物的判斷符合實際的是() A.CrO3+NO2+H2O B.Cr2O3+NH3+H2O C.CrO3+N2+H2O D.Cr2O3+N2+H2O16.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氯氣:①MnO2+4HCl(濃)MnCl2+Cl2↑+2H2O②KClO3+6HCl(濃)=KCl+3Cl2↑+3H2O③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若要制得相同質量的氯氣,①②③反應中電子轉移數目之比為()A.6∶5∶6 B.1∶3∶5 C.15∶5∶3 D.1∶6∶1017.把碎紙片b補充到a中,可得到一個完整的離子方程式(未配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物微粒是S、SOeq\o\al(2-,3)、OH-B.該反應可能在酸性條件下進行C.氧化劑與還原劑的質量比為2∶1D.每生成2個S2-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618.LiAlH4是金屬儲氫材料,遇水能劇烈反應釋放出H2,LiAlH4在125℃時分解為LiH、H2和A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LiAlH4中Al的化合價為-5價B.LiAlH4與水反應時,LiAlH4作氧化劑C.1molLiAlH4在125℃時完全分解,每生成2個H2分子轉移4個電子D.LiH是反應的還原產物19.已知硫酸鉛難溶于水,也難溶于硝酸,卻可溶于醋酸銨溶液中形成無色溶液,其化學方程式為:PbSO4(s)+2CH3COONH4(aq)===(CH3COO)2Pb(aq)+(NH4)2SO4(aq)。當在(CH3COO)2Pb溶液中通入H2S時,有黑色沉淀PbS生成,表示這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A.(CH3COO)2Pb+H2S===PbS↓+2CH3COOHB.Pb2++H2S===PbS↓+2H+C.Pb2++2CH3COO-+H2S===PbS↓+2CH3COOHD.Pb2++2CH3COO-+2H++S2-===PbS↓+2CH3COOH20.在兩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別滴入H2SO4、NaHSO4溶液,其導電能力隨滴入溶液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變化曲線 B.b點,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Na+、OH–C.曲線①的c點和曲線②的c點所代表的溶液酸堿性相同 D.a、d兩點對應的溶液均顯中性第Ⅱ卷21.(14分)現有以下物質:①晶體;②干冰;③液態的醋酸;④銅;⑤固體;⑥蔗糖;⑦酒精;⑧熔融的;⑨HCl。請回答下列問題(填序號)(1)以上物質能導電的是。(2)以上物質屬于電解質的是。(3)以上物質屬于非電解質的是。(4)物質⑨HCl具有(填寫“氧化性”、“還原性”或者“氧化性和還原性”),理由是。物質④銅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應該只能表現(填“氧化性”和“還原性”),寫出一個關于HCl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該反應中HCl表現了Cu所不具有的性質。22.(8分)將H2S和空氣的混合氣體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應回收S,其物質轉化如圖所示。(1)寫出CuCl2與H2S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過上述流程圖的分析,整個流程的總反應為;23.(16分)亞硝酸鈉易溶于水,水溶液顯堿性,有氧化性,也有還原性。由于NaNO2有毒性,將含該物質的廢水直接排放會引起水體嚴重污染,所以這種廢水必須處理后才能排放。處理方法之一如下:□NaNO2+□KI+□→□NO↑+□I2+□K2SO4+□Na2SO4+□(1)請完成該化學方程式并配平。(2)將上述反應方程式改寫為離子反應方程式:(3)用上述反應來處理NaNO2并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從環保角度來講,要處理NaNO2,所用的物質的(填“氧化性”或“還原性”)應該比KI更(填“強”或“弱”)。(4)簡便鑒別亞硝酸鈉和氯化鈉的方法是。(5)已知亞硝酸鈉可以與氯化銨反應生成氮氣和氯化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用單線橋表示其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24.(6分)在一燒杯中盛有稀溶液,同時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懸浮于溶液中央(如圖所示)。向該燒杯里緩緩注入與稀等密度的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在此實驗過程中(1)燒杯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有:①,②。(2)寫出實驗過程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5.(16分)把Cl2通入濃氨水中,發生如下反應:3Cl2+8NH3=6NH4Cl+N2 (1)用雙線橋表示反應的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藕粉市場全面調研及行業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2024年中國片狀模塑料行業市場調查報告
- 2025年茶油行業報告
- 中國動植物提取物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評估分析報告
- 以問題為鑰開啟地理之智: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創新與實踐
- 以錯為鑒探尋初中數學習題教學的優化之道
- 2020-2025年中國烤鴨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以讀啟智:初中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實踐與探索
- 以誘思探究理論賦能高中歷史教學:理念實踐與突破
- 以設計為驅動:STEM教學對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研究
- 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 2024車輛掛靠證明
- DL∕T 1833-2018 柔性直流輸電換流閥檢修規程
- 近視表征的表觀遺傳機制
- QCT1177-2022汽車空調用冷凝器
- GB/T 4074.5-2024繞組線試驗方法第5部分:電性能
- 熱水袋燙傷RCA分析2022
- 2024年單獨考試招生嬰幼兒托育與管理專業考試題庫(含答案)
- 人工智能中的圖像識別技術
- 市場監管培訓課件
- 2024年上海市計算機一級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