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針刺治療(霍琴菊)課件_第1頁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針刺治療(霍琴菊)課件_第2頁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針刺治療(霍琴菊)課件_第3頁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針刺治療(霍琴菊)課件_第4頁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針刺治療(霍琴菊)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針刺治療天水市中西結合醫院針灸科霍琴菊一、概述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癥狀是不同程度的腰腿痛,臨床以自發性痛、痛覺過敏或牽掣痛為特征,并呈典型的神經階段性分布。單純針刺療法臨床較少,采用針刺、牽引、推拿、烤電等綜合療法者較多。這里僅就該病針刺治療的取穴、刺法的幾個流派簡略了解介紹。其次了解一下較公認的的常規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取穴與操作發放及辯證加法原則。最后重點討論針刺治療的作用及一般規律。二、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

新進展洪氏等采用“腰突穴”、電針加推拿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采用經驗穴“腰突穴”,約在脊柱后中線患側旁開1.0寸、L4/L5節段夾脊穴與大腸俞之間。孟氏等采用“排針透刺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0例效果顯著。薛氏采用“針灸、牽引、推拿”綜合療法,以深刺次髎穴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20例,總有效率97.5%。陳氏采用深刺夾脊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44例,總有效率為95.46%。姚氏等采用華佗夾脊配合腕踝針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62例,總有效率為91.94%。張氏采用長短針配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58例,總有效率為96.5%。黃氏等采用圓利針加環跳齊刺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8例,總有效率達96.5%。何氏等采用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9例,總有效率94.9%。三、常規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穴與操作方法及辨證加減原則針刺取穴:

夾脊,腎俞,腰陽關,氣海俞,關元俞,次髎,委中,承山,昆侖,陽陵泉,懸鐘。辨證加減原則:1、以疼痛為主寒濕象顯著者:溫針灸較好,針刺手法以補法為主,并加刺陰陵泉、豐隆;有熱象者以瀉法為主,加刺三陰交、豐隆。2、以麻木為主者,病變階段取雙側腰突穴、交替穴注射人胎盤組織液和當歸注射液,隔日一次,每穴1ml。3、發涼為主者,溫針刺,并重灸懸鐘、昆侖、丘墟、涌泉。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腰痛范圍,常見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傷、勞損、寒濕、腎虛等等因素。該病主要與患者整體的腎氣過耗,衰退引起體質下降及與局部腰椎的損傷、勞損有關。根據中醫理論,腰為腎之府,腎氣不足,不能溫煦臟腑關節,以至于失去固攝、行氣、行血作用,造成氣滯、氣虛、血瘀。筋骨不榮,關節失用,從而引起腰椎的正常狀態不能維系,導致腰椎間盤的突出變性。通過臨床觀察,青壯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以出現典型疼痛及其它體征變化。這些體征變化,有利于我們深入認識疾病、治療、康復的內在關系。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充分體現針刺療法作用的三個方面即鎮痛,對機體功能的調節和增強作用。痛是機體對損傷組織或潛在的損傷產生的一種反應。腰椎間突出癥的疼痛主要原因是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于神經根進入椎間孔的部位,刺激并壓迫神經根,引起腰腿痛及放射性神經痛。腰突癥神經癥狀的機制,一般用機械受壓、化學性神經根炎、自身免疫等三大學說解釋。后二者是由于鄰近破裂椎間盤產生的化學物質給神經根帶來化學及自體免疫刺激使之產生水腫及炎性反應。中醫學對疼痛的解釋是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腰突癥的疼痛這兩方面的因素都有。典型的針刺治療腰突癥的疼痛變化過程,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通過臨床研究,發現其疼痛變化過程通常表現為:第1天疼痛明顯減輕;第2天,3天疼痛略微加重;第4天,5天疼痛迅速減輕,腰腿功能明顯改善;以后疼痛逐漸消失,腰腿功能恢復趨于正常。具體情況因病人,病情及治療的差別而不同。一般認為第1天的針刺效應主要反應針刺的鎮痛作用。其原理是行氣止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針灸可激活機體產生內源性鎮痛物質參與鎮痛。第2天、3天疼痛加重主要是由于氣行血行,針刺效應累積,促使病變部位血運增加,在促進修復的同時加大了神經根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造成疼痛加重。這個過程包括活血化瘀,扶正驅邪的過程,因而最好事先對患者說明,以免引起誤會和爭執。疼痛期約一兩天,過后疼痛大幅度減輕,腰腿部功能明顯好轉,進入康復的良性循環期。這個過程,氣血進一步增強,炎癥水腫消退,組織修復,疼痛明顯減輕,功能好轉,反應了針刺療法的對機體功能的調理作用。經過大約14天患者的腰痛消失,功能恢復達到臨床治愈。這是氣血進一步補充改善,最終達到機體功能與結構的平衡,表現針刺療法對機體功能的增強作用。這個完整的典型的康復過程揭示了針刺療法的一般規律即是行氣止痛;活血化瘀,補虛瀉實;平衡陰陽,呈三階段相互銜接相互聯系,從量變到質變的規律。總的說來,針刺療法屬于中醫療法著眼于整體到局部,是從臟腑,經絡,氣血到肌肉、骨骼、關節全方面的調節最終達到改善脊柱的功能,增強脊柱的穩定性及支撐作用,重建功能與形態的平衡,雖然在形態學上并沒有看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