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3《九單元戊戌變法第3課百日維新》培優課件整理4_第1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3《九單元戊戌變法第3課百日維新》培優課件整理4_第2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3《九單元戊戌變法第3課百日維新》培優課件整理4_第3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3《九單元戊戌變法第3課百日維新》培優課件整理4_第4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3《九單元戊戌變法第3課百日維新》培優課件整理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單元戊戌變法第3課百日維新第九單元戊戌變法第3課百日維社會原因: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民族危機嚴重經濟基礎:19C末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思想基礎:早期維新思想與康梁維新思想

一、戊戌變法的背景溫故而知新社會原因: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民族危機嚴重一、戊戌變法的背景溫

代表人物:思想觀點:康有為梁啟超嚴復康有為據亂世生平世太平世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梁啟超《變法通議》抨擊專制制度宣傳變法圖存的思想嚴復批判君權用民權否定君權實行君主立憲維新思想的發展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嚴復康有為據亂世生二、戊戌變法醞釀:維新思想宣傳①康有為:公車上書;創辦《中外紀聞》成立強學會;②梁啟超:創辦《實務報》;發表《變法通議》;③譚嗣同:發表《仁學》;④陳寶箴:創辦實務學堂;⑤嚴復:創辦《國聞報》;翻譯《天演論》二、戊戌變法醞釀:維新思想宣傳①康有為:公車上書;三、戊戌變法的高潮:19世紀末,推動維新變法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百日維新)的原因是什么?百日維新三、戊戌變法的高潮:19世紀末,推動維新變法運動從理論宣傳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威海衛天津北京膠州灣旅順大連山東渤海黃海德國強占膠州灣,并把山東作為他的勢力范圍。威海衛天津北京膠州灣旅順大連山東渤海黃俄國把長城以北和新疆作為勢力范圍俄國把長城以北和新疆作為勢力范圍廣西、廣東、云南是法國的“勢力范圍”廣西、廣東、云南是法國的“勢力范圍”1842年《南京條約》割占1860年《北京條約》割占1898年英國租借地新界1842年《南京條約》割占1860年《北京英國的“勢力范圍”是長江流域,云南、廣東。英國的“勢力范圍”是長江流域,云南、廣東。1、維新變法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的原因

①危機加劇:德、俄、法、英強占租借地

三、戊戌變法的高潮:百日維新1、維新變法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的原因

①危機加劇②呼聲再起:中國人民反侵略、反瓜分具體表現:①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未上達,但傳抄刊行,影響甚大②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引起光緒帝共鳴???③進呈《日本變政考》、《俄彼得變政記》-----堅定光緒帝決心④康有為在北京組織保國會-----奠定組織基礎②呼聲再起:中國人民反侵略、反瓜分具體表現:“皇上若決定變法,請先舉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壇太廟,或御乾清門,詔定國是,躬申折誓戒,除舊布新,與民更始。……一定輿論,設上書處于午門,日輪派御史二人監收,許天下士民,皆得上書。……設制度局于內廷,選天下通才十數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儀皆平等,略如圣祖設南書房,世宗設軍機處例。重定章程……”

——康有為《應詔統籌全局折》1898.1.29康有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關變法的哪三項預備性措施?大集群臣,詔定國是;許天下士民上書;設立制度局這個奏折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施政綱領“皇上若決定變法,請先舉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壇太思考光緒帝為什么接受和支持維新派的主張?一、民族危機嚴重,不甘做亡國之君二、帝黨與后黨爭權,借變法鞏固自己的權力。光緒三、康有為多次上書,堅定了光緒帝變法決心思考光緒帝為什么接受和支持維新派的主張?一、民族危機嚴重1898年春在北京發起1898年春在北京發起張之洞的主張與

維新派的不同,

原因是什么?愛國官員希望通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擺脫民族危亡的命運。1898年,在各種改革力量的推動下,維新變法形勢進一步高漲。張之洞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階級,目的是維護清朝腐朽的封建統治。張之洞的主張與

維新派的不同,

原因是什么?愛國官員希望通過2.變法的開始的標志1898年6月11日頒布《定國是詔》開始,到9月21日戊戌政變結束,這次變法歷時共103天,又稱“百日維新”。3.主要內容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知識要點2.變法的開始的標志3.主要內容知識要點1898年夏,光緒帝召集軍機處的大臣,表示變法決心,認為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頒布“明定國是”詔。“百日維新”從此開始。1898年夏,光緒帝召集軍機處的大臣,表示變法決心,認為國是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經濟上軍事上設鐵路礦務局、農工商總局和郵電局,保護和獎勵農工商的發展,獎勵創造發明等改科舉,廢八股;設近代學校,學習西方,選派留學生;育科技實用人才。建立新式軍隊,裝備新武器,新法練兵,增添兵船。鼓勵圖新上書言事,重視新政人才,裁汰冗員,取消旗人寄生特權政治上文化上局限性:意義:有利于具有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封建官僚制度意義:有利于西學的傳播等意義:有利于增強軍事力量意義: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沒有涉及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君主立憲主張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經濟上軍事上設鐵路礦務局、農工商總局和郵該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報》報道:“激進的改革舉世為之震驚,第一他們終止了對外國人的傳統憎惡和閉關自守的政策,鼓吹與列強友善與結盟的政策,倡導全國開放;第二他們改革了那個愚蠢傲慢、自稱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復以中國文明與制度為自滿,維新派在各個部門都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比起這個青年中國來,就連日本的明治維新也堂乎其后。”“康有為政治綱領的目標是一系列政治改革,這些改革如果付諸實施的話,等于一場‘來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國早就不是貧弱的樣子了!”──漢學家費正清《劍橋晚清史(1800~1911)》當年今日該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報》報道:合作探究如何正確評價百日維新?合作探究如何正確評價百日維新?1.進步性:

知識要點4、百日維新的評價①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政治上允許一定的言論自由,經濟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文化上采取了一些打擊舊學、提倡新學的措施。②這些變法措施的推行,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并給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參與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動搖了封建統治秩序。1.進步性:知識要點4、百日維新的評價①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

2.局限性:

政治改革:沒有采納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行憲法,大開國會”、設立制度局等主張;

經濟改革:沒有涉及到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理論宣傳:沒有深入廣大民眾與廣大民眾運動相結合2.局限性:分析百日維新的特點。能力提升分析百日維新的特點。能力提升★百日維新的特點1、是變法高潮。2、內容基本反映維新派的愿望和要求。3、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4、沒有觸動封建統治的基礎,改革不徹底。知識要點★百日維新的特點1、是變法高潮。2、內容基本反映維新派的

試分析比較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了解其改革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試分析比較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了解其改資本主義發展水平較高,封建統治相對薄弱;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封建統治勢力強大;倒幕派實力強大掌握了政權、武裝資產階級弱小,寄希望于無實權的皇帝大刀闊斧,全面推行變法法令如“一紙空文”①自由資本主義時期②西方集中侵略中國的(有利的國際環境)①向帝國主義過渡階段②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資本主義發展水平較高,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倒幕派實力強大第九單元戊戌變法第3課百日維新第九單元戊戌變法第3課百日維社會原因: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民族危機嚴重經濟基礎:19C末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思想基礎:早期維新思想與康梁維新思想

一、戊戌變法的背景溫故而知新社會原因: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民族危機嚴重一、戊戌變法的背景溫

代表人物:思想觀點:康有為梁啟超嚴復康有為據亂世生平世太平世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梁啟超《變法通議》抨擊專制制度宣傳變法圖存的思想嚴復批判君權用民權否定君權實行君主立憲維新思想的發展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嚴復康有為據亂世生二、戊戌變法醞釀:維新思想宣傳①康有為:公車上書;創辦《中外紀聞》成立強學會;②梁啟超:創辦《實務報》;發表《變法通議》;③譚嗣同:發表《仁學》;④陳寶箴:創辦實務學堂;⑤嚴復:創辦《國聞報》;翻譯《天演論》二、戊戌變法醞釀:維新思想宣傳①康有為:公車上書;三、戊戌變法的高潮:19世紀末,推動維新變法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百日維新)的原因是什么?百日維新三、戊戌變法的高潮:19世紀末,推動維新變法運動從理論宣傳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威海衛天津北京膠州灣旅順大連山東渤海黃海德國強占膠州灣,并把山東作為他的勢力范圍。威海衛天津北京膠州灣旅順大連山東渤海黃俄國把長城以北和新疆作為勢力范圍俄國把長城以北和新疆作為勢力范圍廣西、廣東、云南是法國的“勢力范圍”廣西、廣東、云南是法國的“勢力范圍”1842年《南京條約》割占1860年《北京條約》割占1898年英國租借地新界1842年《南京條約》割占1860年《北京英國的“勢力范圍”是長江流域,云南、廣東。英國的“勢力范圍”是長江流域,云南、廣東。1、維新變法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的原因

①危機加劇:德、俄、法、英強占租借地

三、戊戌變法的高潮:百日維新1、維新變法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的原因

①危機加劇②呼聲再起:中國人民反侵略、反瓜分具體表現:①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未上達,但傳抄刊行,影響甚大②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引起光緒帝共鳴???③進呈《日本變政考》、《俄彼得變政記》-----堅定光緒帝決心④康有為在北京組織保國會-----奠定組織基礎②呼聲再起:中國人民反侵略、反瓜分具體表現:“皇上若決定變法,請先舉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壇太廟,或御乾清門,詔定國是,躬申折誓戒,除舊布新,與民更始。……一定輿論,設上書處于午門,日輪派御史二人監收,許天下士民,皆得上書。……設制度局于內廷,選天下通才十數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儀皆平等,略如圣祖設南書房,世宗設軍機處例。重定章程……”

——康有為《應詔統籌全局折》1898.1.29康有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關變法的哪三項預備性措施?大集群臣,詔定國是;許天下士民上書;設立制度局這個奏折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施政綱領“皇上若決定變法,請先舉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壇太思考光緒帝為什么接受和支持維新派的主張?一、民族危機嚴重,不甘做亡國之君二、帝黨與后黨爭權,借變法鞏固自己的權力。光緒三、康有為多次上書,堅定了光緒帝變法決心思考光緒帝為什么接受和支持維新派的主張?一、民族危機嚴重1898年春在北京發起1898年春在北京發起張之洞的主張與

維新派的不同,

原因是什么?愛國官員希望通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擺脫民族危亡的命運。1898年,在各種改革力量的推動下,維新變法形勢進一步高漲。張之洞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階級,目的是維護清朝腐朽的封建統治。張之洞的主張與

維新派的不同,

原因是什么?愛國官員希望通過2.變法的開始的標志1898年6月11日頒布《定國是詔》開始,到9月21日戊戌政變結束,這次變法歷時共103天,又稱“百日維新”。3.主要內容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知識要點2.變法的開始的標志3.主要內容知識要點1898年夏,光緒帝召集軍機處的大臣,表示變法決心,認為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頒布“明定國是”詔。“百日維新”從此開始。1898年夏,光緒帝召集軍機處的大臣,表示變法決心,認為國是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經濟上軍事上設鐵路礦務局、農工商總局和郵電局,保護和獎勵農工商的發展,獎勵創造發明等改科舉,廢八股;設近代學校,學習西方,選派留學生;育科技實用人才。建立新式軍隊,裝備新武器,新法練兵,增添兵船。鼓勵圖新上書言事,重視新政人才,裁汰冗員,取消旗人寄生特權政治上文化上局限性:意義:有利于具有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封建官僚制度意義:有利于西學的傳播等意義:有利于增強軍事力量意義: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沒有涉及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君主立憲主張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經濟上軍事上設鐵路礦務局、農工商總局和郵該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報》報道:“激進的改革舉世為之震驚,第一他們終止了對外國人的傳統憎惡和閉關自守的政策,鼓吹與列強友善與結盟的政策,倡導全國開放;第二他們改革了那個愚蠢傲慢、自稱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復以中國文明與制度為自滿,維新派在各個部門都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比起這個青年中國來,就連日本的明治維新也堂乎其后。”“康有為政治綱領的目標是一系列政治改革,這些改革如果付諸實施的話,等于一場‘來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國早就不是貧弱的樣子了!”──漢學家費正清《劍橋晚清史(1800~1911)》當年今日該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報》報道:合作探究如何正確評價百日維新?合作探究如何正確評價百日維新?1.進步性:

知識要點4、百日維新的評價①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