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會計》案例分析_第1頁
《基礎會計》案例分析_第2頁
《基礎會計》案例分析_第3頁
《基礎會計》案例分析_第4頁
《基礎會計》案例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礎會計》案例分析

第1章

案例1—1副總統卷入假賬丑聞

新華社華盛頓2002年7月10日電美國一個代表公眾利益的法律機構10日對副總統切尼和他曾經擔任過首席執行官的哈利伯頓能源公司提出起訴,指控其虛報公司收入以欺騙股票持有者。

這一名為“司法觀看”的法律機構是在哈利伯頓公司總部所在地、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聯邦地區法院提出這一起訴的。

那個法律機構稱,在切尼擔任首席執行官時,哈利伯頓公司虛報了尚未入賬的公司收入,虛報數額高達4.45億美元,從而抬高了公司股票并給股票持有者造成了損失。

那個機構是在布什總統9日宣布一系列打擊財務欺詐的措施后對切尼和哈利伯頓公司提出起訴的。白宮發言人弗萊舍當天表示,這一起訴缺乏依照,可不能有什么結果。切尼于1995年至2000年曾擔任哈利伯頓公司首席執行官。

(《半島晨報》2002.7.12第10版)

案例1—2近期最新《財寶》500強出爐:中國11家企業何以入圍

《財寶》雜志指出,自1995年以來,500強中變化最大的當屬中國企業。1995年僅有3家中國企業入選500強。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和企業會計制度的改善,中國企業的表現穩步上升。2001年,已有11家企業進入500強。

附:11家中國國企榮登《財寶》500強排名公司名稱營業收入(百萬美元)60國家電力公司483748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4149986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388214中國電信22272243中國工商銀行19827277中國銀行17869287中國移動通信公司17405311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16164389中國建設銀行13082392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13000471中國農業銀行10656

案例1—3“大宇帝國”神話破滅

從“經營鬼才”到“”經濟巨騙:韓國大宇創始人浮沉記

■金宇中出身寒門,以放置業起家,不到20年時刻把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進展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

■其進展和治理的獨創的方式成為美國大學MBA必修的課程。1987年,美國《財寶》雜志把他選入“最有魅力的50名企業家”。

■目前(2001年2月),他涉嫌偽造盈利假賬,非法集資、貸款200億美元而被韓國政府通緝,逃往海外。

“大宇集團”解體的緣故專門多,但歸結起來要緊有兩條:第一是無限進展。1993年,當金宇中提出所謂“世界化經營”戰略時,大宇在海外的企業只有150家,而到1999年解體時已有了600多家,上至航天航空,下至潛水艇,沒有大宇不經營的企業。1997年底韓國發生金融危機后,其他韓國大企業集團都開始收縮,而大宇仍然我行我素,結果債務越背越重。第二是迷信自己。由于事業不斷地成功進展,事實也多次證明了自己的推斷和決策,金宇中的自信心越來越強,后來進展到迷信自己的地步。1998年初,韓國政府提出大企業集團進行自律結構調整方針后,其他集團都把結構調整的重點放在改善財務結構方面,努力減輕債務負擔。而金宇中卻不以為然,接著大量發行債券,接著進行“借貸式經營”,貽誤了結構調整的時機。

金宇中之因此能在兩年內非法集資、貸款200億美元,是因為他充分利用了大宇“輝煌的業績”,偽造吸引人的財務賬目和聲明,有時還用貸款去還到期的借款和利息,以騙取更多的投資;其次是貸款銀行和投資者往常投資大宇累累獲利,利欲熏心,喪失了警惕,“心甘情愿”地把鈔票投向大宇。

據悉,金宇中在偽造賬戶時采納以下幾種手法:

“造大不造小”。1997年和1998年,大宇電子和大宇電機兩個公司共偽造盈利假賬近40億美元,吸引投資者。

“銀彈外交”。1998年,大宇電機公司一次給一位會計師40萬美元,讓他“關心整理財務報告書。”

“大進小出”。用“集資、貸款”收購經營不良的企業,1998年底大宇低價收購11家中小企業,或轉貸給不人,1999年初,他從貸到的巨款中拿出9億美元貸給不人。

“假財產假公司”。大宇通過制造假財產,沖減資產負債表上的債務。為假設公司就遭受8億美元的損失。

在兩年里,金宇中把非法弄到的200億美元轉移到海外,其中專門多進了他在“英國金融中心”的秘密賬戶。

韓國社會上一直流傳韓國大企業通常有3本賬的講法,一本給公司治理委員,一本給國家稅務機關,一本給企業老總。前兩本差不多上假的,只有老總那一本是確實。

第2章

案例2—1小作坊巧取豪奪“傍名牌”

新華社記者鄭黎崔礪金

歷盡艱辛耗費幾年甚至數十載創下的名牌,轉瞬之間就被“李鬼”盜用,且后者還披著合法的外衣,如此的苦惱事正被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碰到。

“李鬼”們欺世盜名的手段如出一轍:將內地知名企業的商標,在香港惡意注冊登記到自己的企業名稱中,再以香港公司的名義,以授權生產、托付加工、成立子公司等做幌子,在內地生產、促銷同類產品。這種巧取豪奪“傍名牌”的行為,成為當前經濟領域又一個迅速蔓延的“怪胎”。

(寧波人胡某,一人在香港將“海爾”、“杉杉”、“雅戈爾”等全國馳名商標和“羅蒙”、“蘇泊爾”、“櫻花”、“愛妻”、“愛仕達”等省級聞名商標作為企業名稱內容登記注冊。更為離奇的是,胡某還以這些香港公司的名義,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香蘇”、“泊爾港”、“香雅”、“戈爾港”等商標。)

“卡丹”到處有,“狐貍”漫山走;

“老爺”被偷車,“鱷魚”全國游;

金利來,愁!愁!!愁!!!

這首打油詩是在日前由《中國工商報》會同國家工商總局官員、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執法者以及法國皮爾·卡丹、香港老爺車、香港鱷魚恤和金利來服飾皮具公司、韓國金狐貍等知名企業代表召開的“維護企業公平競爭,遏制假名牌現象”研討會上,由香港鱷魚恤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黃建民先生即興創作的,它生動而又形象地概括了與會的幾家知名品牌逐一被仿冒者“傍依”與“克隆”的無奈。

浙江省工商局經檢處處長張偉力介紹,“傍名牌”這一新生違法行為,蔓延速度極快,呈現了“兩廣”的趨勢,即侵權領域廣,已涵蓋了絕大多數國內知名品牌;侵權地域廣,在浙江、廣東、上海等省市都有出現,甚至從生產領域向流通領域延伸。張偉力認為,“傍名牌”屬于邊緣性違法。它既違背了《商標法》,又違反了企業名稱登記治理等相關法規,然而完全對應的適用法律條文卻找不到。然而,不管如何,“傍名牌”侵犯他人商譽是確信的。

(摘自《半島晨報》2002.7.22第19版)

案例2—2墻地磚商標想注冊“薩達姆”企業“傍名”鉆法律漏洞

佛山是我國墻地磚產品(建筑陶瓷)要緊產地,占全國總產量的60%,目前有近400

家企業。近年來,由于行業競爭愈來愈激烈,技術創新速度減慢,企業除了價格比拼外更加注重

品牌形象。由于創品牌是一項持久工程,產品質量、產品開發、經營治理、廣告投放、服務等缺

一不可。為了能在“起跑線”上先行一步,一些企業利用國外名牌的名稱申請注冊商標。

素有“南國陶都”之稱的佛山市石灣區,沿街林立的廣告牌里,“夢特嬌”、“帕薩特”、“帝佗”等國外時裝、名車、名表的招牌隨處可見,利用一些鮮為人知的名稱注冊商標現象,被陶瓷行業人士稱為“借勢”。

企業如此走“捷徑”打造產品品牌,目前在佛山陶瓷行業里已是“見怪不怪”。對這種現象,法律人士稱依照目前我國的有關法規,不能裁定這種行為違法。

第3章

案例3—1試算平衡表不是萬能的

小甄從某財經大學會計系畢業剛剛被聘任為啟明公司的會計員。今天是他來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會計科里那些同事們忙得不可開交,一問才明白,大伙兒正在忙于月末結賬。“我能做些什么?”會計科長看他那急于投入工作的表情,也想檢驗一下他的工作能力,就問:“試算平衡表的編制方法在學校學過了吧?”“學過。”小甄專門自然的回答。

“那好吧,趁大伙兒忙不的時候,你先編一下我們公司那個月的試算平衡表”。科

長幫他找到了本公司所有的總賬賬簿,讓他在早已為他預備的辦公桌開始了工作。不到一個小時,一張“總分類賬戶發生額及余額試算平衡表”就完整的編制出來了。看到表格上那相互平衡的三組數字,小甄興奮的心情專門難予以言表。興沖沖的向科長交了差。

“呀,昨天車間領材料的單據還沒記到賬上去呢,這也是那個月的業務啊!”會計員李媚講到。還沒等小甄緩過神來,會計員小張手里又拿著一些會計憑證湊了過來,對科長講,“這筆賬我核對過了,應當記入‘原材料’和‘生產成本’的是10000元,而不是9000元。差不多入賬的那部分數字還得改一下。”

“試算平衡表不是差不多平衡了嗎?如何還有錯賬呢?”小甄不解的問。

科長看他滿臉不明白的神情,就耐心的開導講:“試算平衡表也不是萬能的,象在賬戶中把有些業務漏記了,借貸金額記賬方向彼此顛倒了,還有記賬方向正確但記錯了賬戶,這些都可不能阻礙試算表的平衡。象小張才發覺的把兩個賬戶的金額同時記多了或記少了,也可不能阻礙試算表的平衡。”

小甄邊聽邊點頭,內心想:“這些內容仿佛老師在上《基礎會計》課的時候也講過。以后在實踐中還得好好琢磨呀。”

通過一番調整,一張真實反映本月試算平衡表又在小甄的手里誕生了。

第4章

案例4—1大肆虛開增值稅票家族罪案實屬罕見

近日,廣東省韶關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新豐縣物資公司原副總經理潘光始及其兒子潘英平、兒媳羅媚3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總額4億余元的案件。這種家族式的虛開稅票案實屬罕見。

皮包公司專做發票生意

由于擔任公職不便出面,潘光始首先借用朋友潘某的身份證開立了新豐縣新城物資有限公司,然后又指使自己的兒子潘英平成立新豐縣萬源有限公司,指使馮澤段等人申請成立了商發、長能貿易有限公司。據公訴人講,1997年,潘光始難道在一天之內成立了兩家所謂的“貿易公司”。而這些公司既無廠房工地,又無貿易往來,惟一的生意是兜售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父子兒媳齊上陣

有時需要出具的虛開發票太多,忙只是來,潘光始就指使自己的兒子和兒媳羅媚一齊動筆開票。檢察院訴稱,潘光始等3人從1996年1月至2000年11月,利用開設5家皮包公司的幌子,先后為中國石油物資裝備總公司、天津三星電機有限公司、廣東湛江制藥總廠等全國100余家單位大肆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經查實,被告人潘光始共參與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4億多元,稅額5900萬元。每一次做生意,潘光始都堅持要求按價稅總額的1.5%——1.8%收費,如此計算,潘家從中獵取的不法之財達數百萬人民幣。

(《半島晨報》2002年7月19日第20版,原載《南方都市報》)

案例4—2為他廠填開發票8張侵吞國家稅款123萬

1996年4月,山西省榆次市南關村新開張了兩家企業,一家為榆次市中信機械廠,另一家為物資佳麗有限公司。中信機械廠的企業負責人在領取營業執照的同時辦理了稅務登記證,經榆次市國稅局審批認定為一般納稅人,期限暫定一年。物資佳麗有限公司在領取營業執照后,卻不辦理稅務登記。取得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中信機械廠,從1996年5月起先后兩次在榆次市國稅局征收分局服務大廳領取萬元版增值稅專用發票兩本。1996年8月,物資佳麗有限公司經理伙同他人經營生鐵發往河北唐山。購進生鐵的唐山廠家索要增值稅專用發票,而物資佳麗有限公司沒有辦理稅務登記,自然開不出增值稅專用發票。為了使生意順利成交,物資佳麗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范小虎找到了中信機械廠的負責人孫俊華,要孫俊華用中信機械廠領取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開給唐山的購生鐵廠家,條件是每噸付給孫俊華40元好處費。孫俊華滿口承諾,先后為范小虎填開售生鐵專用發票8份,數量7400噸,價款將近851萬元,稅款123.5萬元。而在存根聯上只填開數量740噸,價款78.2萬元,稅款11.4萬元。孫俊華從中收取非法所得近30萬元,而那11.4萬元稅款也未申報繳納。同時,唐山方面將8份發票如數抵扣(注:指企業按規定用購入材料時繳納的進項稅額扣抵銷售產品時應繳納的銷項稅額),范小虎侵吞稅款123.5萬元。

(整理于喬世震著:《會計案例》1999年5月第1版,原載《稅收與企業》1997年12期)

案例4—3記賬憑證先蓋章會計人員鉆空子

企業的現金應由專職的出納員保管。現金的收支應由出納員依照收付款憑證辦理,業務辦理完畢后由出納員在有關的憑證上簽字蓋章。這是現金收支業務的正常賬務處理程序。

但在大連某實業公司,那個正常的賬務處理程序卻被打亂了。企業的現金由會計人員保管。現金的收支也由會計人員辦理。更為可笑的是:該企業的記賬憑證也是由出納員張某先蓋好印章放在會計人員那兒,給會計人員作弊提供了可乘之機。

該實業公司會計(兼出納)邵某確實是利用這種既管鈔票,又管賬的“方便”條件,尤其是借用蓋好章的記賬憑證,編造虛假支出,貪污公款1.4萬余元。

(整理于《司法會計與鑒定》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第5章

案例5—1

所辦公司采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虛假申報等手段偷逃巨額稅款

劉曉慶被正式逮捕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中國聞名電影演員劉曉慶因其所辦公司涉嫌偷稅,7月24日經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批準,被依法逮捕。此前,劉曉慶已于6月20日被北京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據介紹,2002年4月2日,北京市地稅局第一稽查分局對北京曉慶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曉慶實業進展公司和北京劉曉慶實業進展公司和北京曉慶經典廣告公司涉嫌偷稅立案偵查。截止目前,已調查證實北京曉慶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1996年以來采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虛假申報等手段偷逃巨額稅款,已涉嫌偷稅犯罪。

4月4日,北京市地稅局將此案依法移送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公安局于4月5日立案偵查。4月24日,依照獵取的證據,依法對涉案責任人該公司總經理靖軍(劉曉慶的妹夫)和前任會計方利刑事拘留,5月30日,上述二人經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批準,被依法逮捕。6月18日對該案責任人冉一紅(又名劉曉紅,劉曉慶的妹妹)刑事拘留。

北京市地稅局于5月9日依法將北京曉慶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銀行存款196萬元解繳入庫,同時,對已查明其所偷稅款余額,稅務、公安機關正經濟追繳。

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納稅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10%以上不滿30%同時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30%以上同時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第6章

案例6—1“下蛋”處長獨出心裁固定資產重復“出資”

DJ公司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其產品也曾有過近30年的暢銷歷史。20世紀90年代,由于“三角債”所帶來的財務困難,企業的進展遇到障礙。為了分流一部分職工搞“三產”,減輕企業壓力,該公司在15個月內,運用假投資的方式,生出了23個下屬企業。因此,DJ公司的財務處長被該廠職工稱為“下蛋”大王。

這位“下蛋”處長的“高招”是:以企業現有的固定資產重復向當地工商行政治理局出具投資證明,并同時借記“長期投資”,貸記(減少)“固定資產”。在獲得營業執照后,將原來在賬面上已沖減的固定資產再恢復原貌,以備下次接著“下蛋”時使用。

“下蛋”的后果是給新開辦企業帶來資本不實的先天性缺陷,也會給弄虛作假提供條件。因為,新企業的會計在上任后需要作的賬務處理確實是虛借記“固定資產”,虛貸記“實收資本”。在這種情況下,讓新企業的會計對投入資本進行會計愛護只是一句空話。

(整理于喬世震著:《會計案例》;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案例6—2隱匿企業收入錯失上市良機

從中國企業的歷史上講,隱匿收入的會計作弊多發生于非公有制企業,其目的顯然是出于躲避國家稅收之考慮。然而,隨著公有制企業經營治理機制的調整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包括公有制企業在內的企業法人偷逃稅現象越來越普遍,隱匿收入的會計作弊表現也表現得比較突出。例如,YDS公司是YD公司的下屬子公司,企業經濟效益較好,為了躲避國家稅收,YDS公司將30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隱匿在“其他應付款”和“應付賬款”賬戶中。1996年10月,YD公司預備上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其連續3年的財務狀況進行審計。會計師事務所在編制YD公司合并會計報表的時候,發覺原本YDS公司賬面的應付給總公司的“貨款”全然找不到總公司方面的任何記錄。如此,合并會計報表及合并會計報表附注就無法進行。后經質詢YDS公司的會計科長,他才不得已講出了隱匿收入(實際上確實是隱匿利潤)的實情。對此,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人員要求YDS公司據實調整賬項,并按照調整后的YDS公司的會計報表與總公司的報表合并,從而加大了工作量,延誤了YD公司的上市良機,使企業既定的上市規劃沒有按期實現。

(整理于喬世震著:《會計案例》;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案例6—3“中國制造”80種世界第一

長城技術研究所有關專家興奮而自豪的告訴記者:“中國制造”目前已具有相當的實力。最明顯的是它具有寬敞的消費市場和充沛的勞動力資源,成本專門低。另外一點是中國具有較強的柔性生產能力。再有,世界上華人專門多,這就意味著中國的關系網絡專門多。這對“中國制造”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國制造產品統計表(部分)產品/指標產量占世界份額產品/指標產量占世界份額洗衣機1443萬臺24%絲7.33萬噸70%彩電3936萬臺29%皮鞋24億雙34%電冰箱1279萬臺16%土霉素1萬噸65%電風扇7661萬臺50%以上維生素C5.2萬噸50%空調1827萬臺30%青霉素2.2萬噸60%照相機5514萬臺50%以上人造金剛石10億克拉60%以上微波爐1257萬臺30%以上玻璃2億重量箱31%VCD視盤機2000萬臺70%日用陶瓷120件70%電話機9598萬臺50%以上生鐵13101萬噸15%顯示器4950萬臺42%稀土材料9萬噸70%以上收錄機2.4億臺70%水泥59700萬噸37%微特電機30億臺60%鋼12850萬噸15%一次性電池170億支40%集裝箱153萬TEU83%鐘表15億支75%金屬打火機近6億支80%以上

第8章

案例8—1內部清查不準動用外部清查

大連某廠1986年12月31日發生一起重大火災,一座三層樓房的第一車間、第五車間和一個勞動愛護用品庫被大火燒毀,造成了該廠固定資產和流淌資產的巨大損失。該廠組成的財產損失核算小組對火災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數額上報為1464000元,其中流淌資產損失上報為174000元。

為了查明大連某廠火災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數額,大連市人民檢察院法紀檢察處托付市院技術處對大連某廠發生火災造成的損失進行鑒定。運用核對方法對該廠的《生產成本》賬、《成本計算單》和火災前后的《在產品盤點表》、《流淌資產損失表》進行了檢驗;運用復核方法對廠財務科提供的供銷科勞動愛護用品倉庫損失表及其明細表進行了復核。

鑒定結論為:連某廠火災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總金額竟高達180余萬元,其中流淌資產損失為466993元。

(整理于《司法會計與鑒定》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第9章

案例9—1提供虛假財會報告三名被告一致認罪

2002年11月17日上午,在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大審判庭,鄭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百文公司”)提供虛假財務報告一案開庭審理。上午10時許,鄭百文公司原董事長李福乾、原公司總經理兼家電分公司經理盧一德、原公司財務處主任都群福被帶上了審判法庭。

告訴人指出,被告人李福乾作為鄭百文公司董事長、法人代表,在聽取總經理盧一德、財務處主任都群福匯報1997年年度經營虧損,并看到1997年年底第一次匯總的財務報表也顯示虧損的情況下,仍召集會議,指示財務部門和家電分公司完成年初下達的銷售額80個億,盈利8000萬的“雙八”目標。隨后,作為財務主管的都群福指示總公司財務人員,將各分公司所報當年財務報表全部退回作二次處理,都群福明確提出要求標準顯示虧損。

二次報表出來后,顯示公司完成利潤指標。為了順利通過審計,總經理盧一德親赴四川,與廠家簽訂了兩份返利協議,造成虛提返利1897萬元。

關于被指控的犯罪事實,3名被告人在法庭上一致表示認罪,沒有做過多辯護。最終,審判長宣布休庭,案件擇期宣判。

第12章

案例12—1會計出納職責不清白條頂賬習以為常

大連某果樹農場會計寇某獨攬記賬和出納兩個大權,專設的出納員成了“擺設”。最終,寇某因貪污而鋃鐺入獄。

該果樹農場場長于某證言:“在寇某當會計期間,寇某經常又開票又收款。他把款收上來之后再轉給出納員賈某,他轉給賈某多少,賈某就保管多少。”出納員賈某證言:“自從寇某當會計開始,他就把現金治理方式改變了。凡是我們果樹農場收入的現金(包括轉賬),差不多上寇某開票收款。他把款(現金)收上來以后連同收款單一并交給我,我見到收款單就記上現金收入賬,完后我再把收款單退還給寇某以備裝訂傳票、記賬。那個做法是專門不合理的,但人家是會計,人家講如何干,就得如何干。”

出納員賈某又證實:“我們倆所經手的現金經常是以欠條頂賬,是指寇某收到現金以后,有時又支付出去了,有時他交給我的支出單據(指現金付出)超過了他交給我的收入單據(指現金收入),如此,我按照他交給我的收入和支出的單句記賬之后,再按照超支金額打一張欠條給他,講明我欠他的賬。也有時他交給我現金收款單據,但他沒有同時把現金交給我,或者交的不夠,我按照收款單據記賬以后,他就打個欠條給我,我保存他的欠條頂庫存現金。”“我們倆在一定時刻里互相交換欠條,長短不齊時再以現金找齊或者依舊打欠條頂現金。如此處理與收付現款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