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高中語文部編版課件_第1頁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高中語文部編版課件_第2頁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高中語文部編版課件_第3頁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高中語文部編版課件_第4頁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高中語文部編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部編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語文部編版

1161

年,金國大舉南犯,

一個21

歲的青年率領群眾

2000

多人在家鄉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擔任掌書記職務。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干了兩件轟動一時的事。

第一件是,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叛變投敵,他親往追捕,親手斬了這個叛徒。另一件是,親率

50

騎兵,直逼駐有

5萬大軍的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內奸張安國。這個青年就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情境導入

1161

年,金國大舉南犯,

一個21

歲的青年率領群眾1.理解《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2.體會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學習目標1.理解《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

寫此詞時辛棄疾已六十五歲,他從42到60歲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這期間,1203年被當時執掌大權的韓侂(tuō)胄(zhòu)起用。1204年韓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鎮江瀕臨抗戰前線,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棄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韓把持朝政,只想僥幸求逞。韓不聽辛棄疾之勸,后來把他調離了鎮江。本詞是辛棄疾被起用又被降職時,登上北固亭,滿懷悲憤而寫。寫作背景寫此詞時辛棄疾已六十五歲,他從42到60歲一直過著“隱居詞讀百遍,其義自見

一讀:讀準字音、節奏(停頓)二讀:讀懂詞意三讀:讀出感情四讀:析情明技

讀詞總綱詞讀百遍,其義自見

一聽讀課文,正音、明節奏。朗讀詩歌聽讀課文,正音、明節奏。朗讀詩歌練習朗讀。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朗讀詩歌練習朗讀。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永遇樂——詞牌名。京口北固亭——登臨地點。京口即鎮江。懷古——所寫內容。懷古詩大多是通過今昔對比,以古諷今。解讀詩歌題解

北固亭:《讀史方輿紀要》“北固山在鎮江城北一里,下臨長江,三面濱水,回嶺斗絕,勢最險固。晉蔡謨起樓其上,以貯軍實,謝安復營葺之,即所謂北固樓,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顧亭。”蓋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永遇樂——詞牌名。京口北固亭——登臨地點。京口即鎮江。懷古—上闋江山依舊,卻無處覓求像孫仲謀一樣的英雄豪杰。昔日繁華的歌舞臺榭,英雄的業績風流,總被歷史的風雨吹得化為烏有。一抹斜陽映著叢密的草樹,平常的街巷,人們說劉裕曾在這里寄住。想當年,他指揮的金戈鐵騎,氣吞萬里,威猛如虎。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解讀詩歌上闋江山依舊,卻無處覓求像孫仲謀一樣的英雄豪杰。昔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元嘉年間,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師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樣的功業,結果只落得倉皇南逃,時而還掉頭北顧。四十三年過去了,遙望中原,還記得戰火一直燒到揚州。過去的事哪堪回首,如今異族皇帝佛貍祠下,竟是一片烏鴉的叫聲和社日的鼓聲!靠誰來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下闋解讀詩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感受感情基調從這首詞中,你讀出了詞人怎樣的感情?品讀課文歡快、憂愁、寂寞、傷感、豪邁、痛恨恬淡、閑適、悲憤、思念、激昂、消沉感受感情基調從這首詞中,你讀出了詞人怎樣的感情?孫仲謀劉裕舞榭歌臺風流業績

元嘉草草倉皇北顧劉義隆拓跋燾

金戈鐵馬萬里如虎

佛貍祠下神鴉社鼓廉頗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上片下片多用典故品讀詩歌在京口北固亭,詞人都想到了些什么?用到了哪些典故?所用典故孫仲謀劉裕舞榭歌臺風流業績元嘉草草倉皇北顧劉用孫權典故。

孫權,幼承父兄之業,胸懷大志。建都京口(后遷建康),占據江東。赤壁之戰聯合劉備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數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發“生子當如孫仲謀”之嘆!終為吳侯。表達對前人事業后繼無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統治者昏庸無能。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品讀詩歌用孫權典故。孫權,幼承父兄之業,胸懷大志。建都京口(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用劉裕典。劉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舊在鎮江城南,宋武帝微時宅業。”史載劉裕曾兩次統帥晉師北伐,先后征討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復洛陽、長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業。表達向往英雄業績及抗金決心。品讀詩歌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

劉義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師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樣的功績,結果落得北望敵軍而倉皇失措。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借鑒歷史,指出伐金必須作好準備,委婉勸韓侂胄不能草率行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品讀詩歌劉義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師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詩人寫佛貍祠下的迎神賽會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百姓就安于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達對南宋政權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品讀詩歌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

詞作由前面的懷古轉而傷今。詞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顧中原,回憶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騎渡江南來效命的往事,不勝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區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異族皇帝佛貍祠前迎神賽會,熱鬧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識模糊,更添詞人之悲嘆。品讀詩歌詞作由前面的懷古轉而傷今。詞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顧中原,回憶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作者借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頗自況,雖60多歲仍想為國效力:可當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議,又有小人挑撥,他感到悲憤,擔心像廉頗一樣被棄置不用。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而這正是全詩的主旨。典故解讀廉頗在80歲左右時,趙王想起用他,但又不知他的身體狀況能不能擔當重任,就派使者去廉頗住處觀其進食的情況,使者回朝后告訴了一個宦官,宦官與廉頗有仇,便對趙王說:“廉頗老了,他雖然吃了一斗米飯和十斤肉,但是上了三趟茅房”。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作者借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情懷,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統稱“用典”。恰當地用典,可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慨身世;或借古諷今等等。言簡意賅,以一當十。用典總結寫法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情懷,是表現手法1.運用典故(用典)2.對比英雄業績——可悲現實劉裕——劉義隆揚州路——佛貍祠廉頗——自己借古喻今,借古諷今總結寫法表現手法1.運用典故(用典)2.對比英雄業績——可悲現實借古孫權仰慕英雄

慨嘆難覓劉裕報國抱負

諷刺朝廷劉義隆

借古諷今

批評告誡

豪邁激越佛貍祠

今昔對照

隱憂憤懣

深沉悲壯廉

頗明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志抒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憤小結孫權仰慕英雄

慨嘆難覓小結詞中用典之處頗多,有無堆砌之感,為什么?

用事是用典的一種,即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古諷今)。辛詞中用典很多,卻無堆砌之感,因為內容大多與作者的政治態度和個人遭遇有關。上片借歷史人物書寫自己的抱負,下片一開始就是令人沮喪的歷史圖畫,使人回溯歷史,意在汲取教訓,不打無準備的仗。最后用廉頗思趙一事,表達了作者的悲憤之情,用它來結束全詞,不僅使抒情達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鮮明地再現了詞人的自我形象。綜觀全詞,用事雖多,然而抒情的脈絡清晰,詞中所涉及的歷史故事全都圖畫般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詩人的思想感情清晰可及。思考探究詞中用典之處頗多,有無堆砌之感,為什么?用事是用典的一種,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拓展延伸將《永遇樂》和《水龍吟》進行對比閱讀,填寫表格。(可查閱資料)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拓展延伸將《永遇樂》和《水龍吟》進行對比《水龍吟》

《永遇樂》

登臨地點登臨時間登臨背景建康(南京)賞心亭1174年秋,時年34歲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南渡12年之久,其間上給宋孝宗的《美芹十論》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議》都未受到采納,尚未得到北伐抗敵的機會。京口(鎮江)北固亭1205年,時年66歲鎮江知府任上,執政的韓侂胄意欲以北伐鞏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棄疾,積極作北伐準備,可其正確意見不能被韓采納,并被降官,北伐愿望又一次落空了。拓展延伸《水龍吟》《永遇樂》登臨地點登《水龍吟》

《永遇樂》

所用典故主要內容感情基調①為吃鱸魚而還鄉的張季鷹;②求田問舍、怕見劉備的許汜;③桓溫的流年之痛。

通過寫登建康賞心亭的所見所感,抒發作者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雄心壯志和功業未成的苦悶心情,表現對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的批判,表達深沉的愛國之情。

高亢昂揚,悲憤激切。①三國時,孫權曾在京口建都,并擊敗北方曹操的軍隊;②南朝宋武帝劉裕曾在京口起事,大舉北伐,恢復中原并建立政權;③劉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想以北伐建功立業但因草率而致兵敗;④漢朝霍去病戰勝匈奴,在狼居胥山舉行封山大禮而還;⑤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追擊劉義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宮;⑥戰國時,趙國良將廉頗雖老思用。

歌頌追慕英雄及其功勛業績,感嘆“時無英雄”,并借劉義隆、廉頗的故事,抒發對南宋王朝的憤懣,和自己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以及希望不能實現的苦悶。

感慨深沉,慷慨悲憤。

拓展延伸《水龍吟》《蘇辛均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通過《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學習,試分析蘇辛二詞的異同點。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主旨上均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澆心中塊壘不同點蘇詞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風格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中抒情多與典故結合,風格顯得含蓄,蘊藉,激憤,沉郁。活動設計蘇辛均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通過《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課堂小結:上闋孫權:劉裕:下闋劉義隆:——詞人:——憤斥偏安廉頗:——壯志未酬詠史抒懷借古諷今上闋英雄難覓金戈鐵馬建功立業令人仰慕下闋草草出師警告當朝烽火揚州尚能飯否課堂小結:上闋孫權:劉裕:下闋劉義隆:——詞人:——憤斥偏安課后作業任選蘇軾詞一首和辛棄疾詞一首,比較閱讀,寫一篇鑒賞短文,不少于500字。課后作業任選蘇軾詞一首和辛棄疾詞一首,比較閱讀,寫一篇鑒賞短

語文部編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語文部編版

1161

年,金國大舉南犯,

一個21

歲的青年率領群眾

2000

多人在家鄉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擔任掌書記職務。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干了兩件轟動一時的事。

第一件是,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叛變投敵,他親往追捕,親手斬了這個叛徒。另一件是,親率

50

騎兵,直逼駐有

5萬大軍的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內奸張安國。這個青年就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情境導入

1161

年,金國大舉南犯,

一個21

歲的青年率領群眾1.理解《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2.體會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學習目標1.理解《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

寫此詞時辛棄疾已六十五歲,他從42到60歲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這期間,1203年被當時執掌大權的韓侂(tuō)胄(zhòu)起用。1204年韓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鎮江瀕臨抗戰前線,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棄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韓把持朝政,只想僥幸求逞。韓不聽辛棄疾之勸,后來把他調離了鎮江。本詞是辛棄疾被起用又被降職時,登上北固亭,滿懷悲憤而寫。寫作背景寫此詞時辛棄疾已六十五歲,他從42到60歲一直過著“隱居詞讀百遍,其義自見

一讀:讀準字音、節奏(停頓)二讀:讀懂詞意三讀:讀出感情四讀:析情明技

讀詞總綱詞讀百遍,其義自見

一聽讀課文,正音、明節奏。朗讀詩歌聽讀課文,正音、明節奏。朗讀詩歌練習朗讀。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朗讀詩歌練習朗讀。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永遇樂——詞牌名。京口北固亭——登臨地點。京口即鎮江。懷古——所寫內容。懷古詩大多是通過今昔對比,以古諷今。解讀詩歌題解

北固亭:《讀史方輿紀要》“北固山在鎮江城北一里,下臨長江,三面濱水,回嶺斗絕,勢最險固。晉蔡謨起樓其上,以貯軍實,謝安復營葺之,即所謂北固樓,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顧亭。”蓋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永遇樂——詞牌名。京口北固亭——登臨地點。京口即鎮江。懷古—上闋江山依舊,卻無處覓求像孫仲謀一樣的英雄豪杰。昔日繁華的歌舞臺榭,英雄的業績風流,總被歷史的風雨吹得化為烏有。一抹斜陽映著叢密的草樹,平常的街巷,人們說劉裕曾在這里寄住。想當年,他指揮的金戈鐵騎,氣吞萬里,威猛如虎。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解讀詩歌上闋江山依舊,卻無處覓求像孫仲謀一樣的英雄豪杰。昔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元嘉年間,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師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樣的功業,結果只落得倉皇南逃,時而還掉頭北顧。四十三年過去了,遙望中原,還記得戰火一直燒到揚州。過去的事哪堪回首,如今異族皇帝佛貍祠下,竟是一片烏鴉的叫聲和社日的鼓聲!靠誰來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下闋解讀詩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感受感情基調從這首詞中,你讀出了詞人怎樣的感情?品讀課文歡快、憂愁、寂寞、傷感、豪邁、痛恨恬淡、閑適、悲憤、思念、激昂、消沉感受感情基調從這首詞中,你讀出了詞人怎樣的感情?孫仲謀劉裕舞榭歌臺風流業績

元嘉草草倉皇北顧劉義隆拓跋燾

金戈鐵馬萬里如虎

佛貍祠下神鴉社鼓廉頗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上片下片多用典故品讀詩歌在京口北固亭,詞人都想到了些什么?用到了哪些典故?所用典故孫仲謀劉裕舞榭歌臺風流業績元嘉草草倉皇北顧劉用孫權典故。

孫權,幼承父兄之業,胸懷大志。建都京口(后遷建康),占據江東。赤壁之戰聯合劉備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數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發“生子當如孫仲謀”之嘆!終為吳侯。表達對前人事業后繼無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統治者昏庸無能。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品讀詩歌用孫權典故。孫權,幼承父兄之業,胸懷大志。建都京口(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用劉裕典。劉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舊在鎮江城南,宋武帝微時宅業。”史載劉裕曾兩次統帥晉師北伐,先后征討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復洛陽、長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業。表達向往英雄業績及抗金決心。品讀詩歌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

劉義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師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樣的功績,結果落得北望敵軍而倉皇失措。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借鑒歷史,指出伐金必須作好準備,委婉勸韓侂胄不能草率行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品讀詩歌劉義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師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詩人寫佛貍祠下的迎神賽會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百姓就安于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達對南宋政權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品讀詩歌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

詞作由前面的懷古轉而傷今。詞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顧中原,回憶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騎渡江南來效命的往事,不勝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區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異族皇帝佛貍祠前迎神賽會,熱鬧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識模糊,更添詞人之悲嘆。品讀詩歌詞作由前面的懷古轉而傷今。詞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顧中原,回憶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作者借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頗自況,雖60多歲仍想為國效力:可當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議,又有小人挑撥,他感到悲憤,擔心像廉頗一樣被棄置不用。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而這正是全詩的主旨。典故解讀廉頗在80歲左右時,趙王想起用他,但又不知他的身體狀況能不能擔當重任,就派使者去廉頗住處觀其進食的情況,使者回朝后告訴了一個宦官,宦官與廉頗有仇,便對趙王說:“廉頗老了,他雖然吃了一斗米飯和十斤肉,但是上了三趟茅房”。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作者借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情懷,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統稱“用典”。恰當地用典,可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慨身世;或借古諷今等等。言簡意賅,以一當十。用典總結寫法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情懷,是表現手法1.運用典故(用典)2.對比英雄業績——可悲現實劉裕——劉義隆揚州路——佛貍祠廉頗——自己借古喻今,借古諷今總結寫法表現手法1.運用典故(用典)2.對比英雄業績——可悲現實借古孫權仰慕英雄

慨嘆難覓劉裕報國抱負

諷刺朝廷劉義隆

借古諷今

批評告誡

豪邁激越佛貍祠

今昔對照

隱憂憤懣

深沉悲壯廉

頗明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志抒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憤小結孫權仰慕英雄

慨嘆難覓小結詞中用典之處頗多,有無堆砌之感,為什么?

用事是用典的一種,即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古諷今)。辛詞中用典很多,卻無堆砌之感,因為內容大多與作者的政治態度和個人遭遇有關。上片借歷史人物書寫自己的抱負,下片一開始就是令人沮喪的歷史圖畫,使人回溯歷史,意在汲取教訓,不打無準備的仗。最后用廉頗思趙一事,表達了作者的悲憤之情,用它來結束全詞,不僅使抒情達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鮮明地再現了詞人的自我形象。綜觀全詞,用事雖多,然而抒情的脈絡清晰,詞中所涉及的歷史故事全都圖畫般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詩人的思想感情清晰可及。思考探究詞中用典之處頗多,有無堆砌之感,為什么?用事是用典的一種,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拓展延伸將《永遇樂》和《水龍吟》進行對比閱讀,填寫表格。(可查閱資料)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拓展延伸將《永遇樂》和《水龍吟》進行對比《水龍吟》

《永遇樂》

登臨地點登臨時間登臨背景建康(南京)賞心亭1174年秋,時年34歲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南渡12年之久,其間上給宋孝宗的《美芹十論》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議》都未受到采納,尚未得到北伐抗敵的機會。京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