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七課晚明科技群英深圳市翠園中學孫曙光前言:傳統文化發展脈絡下的華夏文明在延伸
華夏文明作為世界文明的重要一支,一直到明末都代表著當時人類文明發展的最高水平。明代末年的中國生產力高度發展,永樂年間的鐵產量就高達9700噸,到了17世紀當時歐洲產鐵量最多的俄羅斯才2400噸;
無論是鐵,造船,建筑等重工業,還是絲綢,棉布,瓷器等輕工業,在世界都是遙遙領先,工業總產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與此同時明末的對外貿易量也相當驚人,16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即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間,由歐亞貿易流入中國的白銀在七千到一萬噸左右,約占當時世界白銀總產量的1/3,不是歐洲而是中國占據了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
明代的繁榮是和以《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大量偉大科學著作以及一大批卓越的科學家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聯系的。明末科學家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進行了歷史性的總結,出現了李時珍、徐光啟、徐霞客、宋應星四位科學巨人以及朱載堉、李之藻,王征等眾多科學家,華夏文明的科學學科體系已具雛形,以西方相比毫不遜色,萊布尼茨在《中國近事》序言說:“中國這一文明古國與歐洲難分軒輊,雙方處于對等的較量中”。其實,在思考的縝密和理性的思辨,歐洲顯然略勝一籌,即使在數學和戰爭科學上,中國也低于歐洲的水平。然而在實踐哲學方面,既在生活與人類實際方面的倫理以及治國學說,歐洲實在相形見絀。
明代的中國是伏爾泰眼中西方人的典范,以中原華夏貴胄自居的明代知識分子是自信,心胸開放的,對先進技術的掌握和引進一直抱著歡迎和學習的態度。明末的傳教士利瑪竇說中國:這里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無所不有,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精美...,人們衣飾華美,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利瑪竇中國札記第十章)。這是多么像我們中的某些人描述今天西方的景況。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光輝燦爛的文化,大批多才多藝的人物,乃是人類的驕傲。而幾乎同時的明朝時期,中國也出現了群星燦爛,人才輩出的文化景觀。當時思想文化的精英們,不論在自然科學領域,還是在人文科學領域,抑或是在文學藝術的園地,都有著超越時代的卓越建樹。李時珍,徐光啟,吳有性,徐弘祖,宋應星,李贄,唐順之,王陽明,黃宗羲,方以智,朱載堉,湯顯祖,袁宏道,袁小修,馮夢龍,張貸,張溥、唐伯虎,石濤,八大山人,徐文長,李漁,傅山這一顆顆明星將中華文明點綴得格外絢麗奪目,那時中國也有自己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菲爾,莎士比亞,塞萬提斯。關注和回味這一段歷史,對于今天中華文明的復興與啟發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1.出身名醫世家,從小酷愛醫學2.三次鄉試落榜,堅定從醫之路3.宮廷御醫之便,飽識醫術藥材4.深鑒《本草》遺誤,辭官回鄉重修5.經27年努力,編成《本草綱目》一、李時珍的人生之路:李時珍
一。世界文化名人
------醫圣李時珍
1518年某日,湖北蘄州,一個嬰兒誕生到人世間。父親李言聞抱過哭不出聲的新生兒,喂了幾口草藥汁,這小兒才“哇”的哭出聲來。父親是位當地頗有名氣的醫生,見兒子初到人世就不容易,為他取了“時珍”這個名字。醫生李言聞又哪里料到,這個醫家的兒子,后來竟成了一位享譽世界、名垂千苦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出身世醫之家,他的愿望是像他的祖、父輩一樣,當一名濟世活人的醫生。可是在當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成名,出人頭地。李時珍不敢違背父愿,十四歲考取秀才,以后三次赴武昌應試舉人,三次鄉試都落榜而名落孫山。于是他懇求父親,讓他專心學醫。父親無奈,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經十余年的刻苦鉆研,李時珍三十多歲時便成為當地很有名望的醫生。當時,在行醫過程中,經常發生江湖郎中按醫書藥典抓藥,卻致命身亡的慘事發生。這一樁樁、一件件藥物誤人的事,在李時珍心中激起巨大的波瀾。毫無疑問,古醫藥書籍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但也確定存在著一些漏誤。若不及早訂正,醫藥界以它們為憑,以訛傳訛,輕者會耽誤治病,重者要害人性命啊!深夜,月光如水,燭光搖曳。李時珍和父親在燈下傾心而談。聽了兒子的一番宏論,李言聞語重心長地說:“你想重修本草的想法不錯,可是難啊。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恐怕只有朝廷才有這么大的力量。何況,關于本草的書,相當浩繁,你雖然讀了一些,可研究得還很不夠,遠遠不能適應修書的要求。還是先在讀書上狠下一番功夫吧,你說是不是?”父親的話,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李時珍的心。在以后的10年中,他全身心地沉浸在浩如煙海的醫書寶庫中,熟讀了《內經》《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典醫籍以及歷代名家著述和大量關于花草樹木的書籍,單是筆記就裝了滿滿幾柜子,為修訂本草積累了許多珍貴資料。1551年,明宗室武昌楚王聞知李時珍醫術精湛,聘他到王府主管祭祀、禮儀和醫務。李時珍本不愿與皇親國戚交往,但考慮到楚王也許會幫忙,使朝廷答應重修本草,于是就進了王府。不久,便因治愈楚王世子的暴厥和其他不少人的疑難雜癥而名揚朝廷,被舉薦擔任了太醫院的醫官。這太醫院,是明王朝的中央醫療機構,院中擁有大量外界罕見的珍貴醫書資料和藥物標本。李時珍在這里大開眼界,一頭扎進書堆,夜以繼日地研讀、摘抄和描繪藥物圖形。努力吸取著前人提供的醫學精髓。與此同時,他多次向院方提出編寫新本草的建議。然而,他的建議不僅未被采納,反面遭到無端的譏諷挖苦與打擊中傷。李時珍很快便明白,這里決非自己用武之地,要想實現畢生為之奮斗的理想,只有走自己的路。一年后,他毅然告病還鄉。1552年,35歲的李時珍著手按計劃重修本草。也許是他從小就積累了豐富的植物學、藥物學方面的知識,又有了在太醫院這中央醫療機構里眼界的開拓,激發了他深入研究藥物理論的欲望。研究一旦開始,所謂“一發而不可收拾”,由于準備充分,開頭還比較順利,但寫著寫著,問題就來了:所謂本草,是古代藥物學的代稱。它包括花草果木、鳥獸魚蟲和鉛錫硫汞等眾多植物、動物和礦物藥。由于其中絕大多數是植物,可以說是以植物為本,所以人們又將藥物直稱為“本草”。自東漢《神農本草經》成書,到李時珍誕生前的400余年間,歷代本草學家都有不少專著問世,但卻從未有一部能概括這一時期藥物學新進展的總結性著作。李時珍責無旁貸地挑起這副重擔,并意識到了它的份量.二、《本草綱目》(1)參閱800多種文獻(2)歷經9省采集藥物標本(3)遍嘗百草掌握藥性(4)注重實證分析,汲取“煉丹家”煉制藥物之法1.李時珍提倡“醫者貴在格物”2.《本草綱目》的內容:
圖文并茂的藥物學巨著,全書52卷,200萬字;收錄藥物1800種,新增370種;載錄一萬多個藥方;附有大量藥物形態插圖。從此,李時珍走出家門,深入山間田野,實地對照,辨認藥物。除湖廣外,先后到過江西、江蘇、安徽、河南等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行程達兩萬余里。那些種田的、捕魚的、打柴的、狩獵的、采礦的,無不是他的朋友和老師,為他提供了書本上不曾有過的豐富藥物知識。李時珍帶著弟子龐憲來到武當山。這武當山,風光綺麗,草木繁茂,古樹參天,野花似海,是天然的藥物寶庫。師徒二人仿佛探寶者發現了鉆石礦,一下子被這些花草迷住了。九仙子、朱砂根、千年艾、隔山消……這些名貴藥物一一被他們采集下來,制成標本。這天,劈藤開路,仔細尋覓。突然,他眼睛一亮:曼陀羅花!這是華佗配制麻沸散的名藥!李時珍顯然也非常興奮,指點著花兒說:“可惜,麻沸散早已失傳了。這種花有毒,究竟如何配藥,還得重新試驗呢。”以后,為弄清曼陀羅花的毒性,取得可靠驗方,李時珍又冒著生命危險,親口嘗試,證實了它的麻醉作用,并把它同火麻子花配合,制成了手術用的麻醉劑。就這樣,李時珍幾十年如一日,在醫學的道路上艱難跋涉,終于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理想:1578年,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終于脫稿了。遺憾的是,李時珍生前并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終身為之嘔心瀝血的這部巨著印行。這部曠世名著有190多萬字,每一個字都浸透著李時珍的心血。這部書是李時珍花了三十年心血,走遍全國的山山水水,冒著生命危險親嘗百草,記下近二千種藥物,一萬多個藥方的巨著。它不僅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醫藥知識,還留下一種為科學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書中編入藥物1892種,其中新增藥品374種,并附有藥方10096個,插圖1160幅。其規模之大,超過了過去的任何一部本草學著述。它綜合了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天文學、氣象學等許多領域的科學知識。它那極為系統而嚴謹的編排體例、大膽糾正前人漏誤的確鑿證據以及繼承中有發揚的科學態度,都令人贊嘆不已。其分類法,將所收藥物依無機到有機、低等至高等分類。如此分類與自然界變化發展的歷程頗相吻合,與生物進化的思想暗暗地有許多相似,這在四五百年之前,實在是難能可貴。
從17世紀初開始,《本草綱目》就在醫藥學界不脛而走,輾轉傳往世界各地,先后被譯成日、德、法、英、俄、拉丁等十幾種文字,被公認為“東方醫學的巨典”。19世紀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評價《本草綱目》,說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二、《本草綱目》1.李時珍提倡“醫者貴在格物”2.《本草綱目》的內容:3.價值和影響:(1)不僅是醫藥大典,而且是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在生物化學、礦物冶金、地質物候等領域都有重大貢獻(2)首創當時世界先進的藥物分類法,含有生物進化的思想(3)被譯成各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奠定進化論、論證人工選擇原理的過程中,即曾參閱了《本草綱目》之內容。
如達爾文在《變異》中談到雞的變種、金魚家化史等,均吸取和引用了《本草綱目》的內容。李約瑟博士在評價《本草綱目》時寫道:“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李時珍作為科學家,達到了同伽里略、維薩里的科學活動隔絕的任何人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中國博物學家中‘無冕之王’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至今這部偉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國文化史的化學史和其他各門科學史的一個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
他生當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這位由中國文化孕育出的中國科學家,其成就不遜於任何文藝復興期的自然科學家。他是古代中國科學家中,影響遍及許多國家且持續到今天的第一人。他花二十七個年頭所撰著的「本草綱目」,已成為世界性藥學、生物學的經典之作。他在生物分類學上的成就可以和十八世紀林奈相提並論。但是,我們的國家教科書上,只介紹林奈,卻沒有一句話提到李時珍。李約瑟說過:或許在通盤檢討之後,歐洲借助於中國的,可媲美那些由耶蘇會傳教士傳入中國的科學與技術……。這真是令人吃驚的話,我們一向所知道的科學,是由傳教士帶進中國來的,我們對自己祖先所建立的科學甚至覺得陌生,當然更不知道中國的科學成就和科學思想也曾被帶入歐洲,而引起巨大影響。我不禁又要問,為什麼我們在明末清初接受西歐科學以後,便幾乎和某些光榮的科學傳統斷了線?這段公案留待有心人去解答罷。回顧必修三有關內容中醫藥學成就作者朝代著作地位《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外科麻醉五禽戲《本草綱目》-東方醫學巨典五大核心:陰陽五行學說\\臟象學說\\經絡學說\\
形神學說\\天人學說編于戰國成書西漢“醫圣”張仲景東漢華佗東漢李時珍明朝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論述四診法---臨床醫學經典最早的麻醉藥劑最早的體育保健操總結性;創立最先進的分類法體現了生物進化思想思考:李時珍為什么能編撰出《本草綱目》?《本草綱目》的歷史地位如何?李時珍
二。會通中西的近代實驗農業開拓者------徐光啟
在繁華的上海灘上,有一個文明的聚集區——徐家匯,它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內閣大學士、偉大的科學家徐光啟身上。徐光啟是我國明末著名的科學家,是第一個把歐洲先進的科學知識介紹到中國的人。中國近代科學的啟蒙大師,我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上海人。二十歲中秀才,三十六歲以第一名考中舉人。四十三歲又考中進士。晚年進入朝廷,先在翰林院、詹事府和禮部任職,升任禮部左侍郎、尚書、內閣大學士。徐光啟表示“治國治民,崇正辟邪,勿枉為人一世”。他考試答卷曾經令主考官拍案叫絕,贊嘆說:“此名士大儒無疑也!”于是把徐光啟提為此次考試的第一名舉人。一時間,徐光啟名噪南北,他應試的那篇文章直至清代還被編人《讀墨簡練百篇》,作為全國秀才們的學習范文。徐光啟金榜題名,雖感榮耀,亦有自己的苦衷。他20歲中秀才,35歲中舉人,這十年中,徐光啟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攻讀四書五經、八股時文上面。其實,他并不是十分熱衷功名的人,他參加科舉考試,一是為了遂父母心愿,二是為了改變困窘的家庭狀況及自卑環境。徐光啟也并不在意八股時文,他后來曾對兒子說,那都是些雕蟲小技,于經世致用無補。
他更關心的是可強國利民的經世實學。1600年,是徐光啟人生旅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在南京結識了意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這位傳教士帶來的三棱鏡、自鳴鐘、日晷儀等科技產品深深吸引了本就關注科技的徐光啟。徐光啟深受利瑪竇的影響,被一種新奇的西方科技和文化所折服。徐光啟在南京受洗禮,正式加入了天主教,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天主教徒。這在倫理道德規范森嚴的明代,不啻于石破天驚的舉動。但徐光啟此舉并非出于宗教狂熱,借西洋科技富國強兵才是他的根本動機。他與利瑪竇合作翻譯了歐幾里德《幾何原本》六卷,梁啟超曾評價它為:“字字精金美玉,是千古不朽的著作。”在這里他們創造了許多數學概念,如點、線、面、平面、曲線、曲面、直角、鈍角、銳角、垂線、平行線、對角線、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圓、圓心、平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斜方形(菱形)、相似、外切、幾何等等。這些概念一直使用到今天。并且,其一改中國古代數學書籍編寫方式,引入了公理化方法,使用了證明等。直到20世紀初,中國廢科舉、興學校,以《幾何原本》內容為主要內容的初等幾何學方才成為中等學校必修科目,實現了300年前徐光啟“無一人不當學”的預言。
《幾何原本》是古代西方數學之經典,徐光啟面對西方科學技術和文明成果,既不盲從,也不拒絕,而是批評地吸取,并在此基礎上“欲求超勝”,《幾何原本》的翻譯出版是中國學術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開創性工作,同時,它也是中國科學譯著的濫觴。從此,西方理性論證的數學思想方法開始滲入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幾何原本》被翻譯到中國來,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原有的數學學習和研究的習慣,改變了中國數學邁向近代化發展的方向,因而,這個過程是中國數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一書。可是,看現在一般的數學史和科技史書籍,提及此事,均是寥寥數筆,著墨不多且不甚系統。而對于此過程的詳細情況,涉獵極少。以至于,現在不少的數學教師和大中學生不了解此段歷史,對于利瑪竇和徐光啟是如何將《幾何原本》翻譯過來的感到很是陌生。1610年以后,徐光啟在制定天文歷法的過程中,第一個把西方歷法引進中國。會通當時的中西歷法,主持編譯了《崇禎歷書》。他引進了圓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紹了地球經度和緯度的概念。《崇禎歷書》的編纂對于我國古代歷法的改革是一次飛躍性的突破,徐光啟的編歷工作為中國天文學由古代向現代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論和技術基礎。與此同時,他還鉆研了西方的水利學,編譯成《泰西水法》。徐光啟的工作,開了中國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先河,被稱為中國近代科學的啟蒙大師。徐光啟設置試驗田,親自進行各種農業技術實驗。
他身體力行參加農業實踐,總結推廣農業生產技術。他把福建甘薯引到上海試種獲得成功,他又將北方的蕪菁移植于上海。1633年,徐光啟年老回到家鄉,整理畢生苦心搜集的材料,編寫成《農政全書》60卷,這部書詳細記錄了我國的農具、土壤、水利、施肥、選種、嫁接等農業技術,成了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農業科學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古代農業百科全書之一。
徐光啟是中國歷史上主動吸納異域文明的先驅,努力以西方文化之長補華夏文化之短。作為我國第一位引進西方科學技術文明的愛國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歷法、軍事、測量、農業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貢獻。著有《農政全書》、《幾何原本》等著作。
徐光啟始終不忘革新朝廷政治的理想,幾次進京作官,又幾次被奸臣昏君排擠出京。他從政幾十年,始終清廉自守,兩袖清風,直到病逝時,身邊還不足十兩銀子。
回顧必修三有關內容:農學成就——四大農書作者朝代農書地位賈思勰南北朝《齊民要術》現存第一部農書大司農元朝《農桑輯要》現存最早官修農書王禎元朝《農書》農器圖譜地位重要徐光啟明朝《農政全書》吸收西方自然科學達到傳統科學頂峰1633年,72歲的徐光啟因過度勞累而逝世。徐光啟死于任上,官拜宰相,位極人臣,但“蓋棺之日,囊無余資”,兩袖清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崇禎帝下令追贈其為少保,輟朝一日,以示哀悼。靈柩運回光啟的故鄉——上海徐家匯安葬。徐光啟以赤誠之心示祖國,以開放之心獻科學,以進取之志求真理。傳播文明之火,做會通中西第一人;身居高官,奔走呼號,殫精竭慮圖自強。余秋雨先生說:“我認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進士徐光啟……”可見,徐光啟是我國歷史上富有科學成就的一位可敬宰輔,他的中西合璧的開放精神,將永遠昭示后人不斷進取!在林則徐之前,明代的徐光啟就已經開始放眼看世界。他身體力行,種植蕃薯,讓很多貧民度過了饑荒年代;他告訴400年前的中國人,地球是圓的;他把滑膛炮拖到戰場,并告訴皇帝,這才是將來戰場的主宰;他指揮制造了中國第一架天文望遠鏡,比伽利略只晚了十幾年。徐光啟的名字,標志著中國人曾經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那么接近。站在徐光啟墓前,作為一個遠離家鄉又思念家鄉的上海人,我沉思良久,徐光啟長眠于上海300余年,他的科學精神已經滲透到上海這座城市的血液中。徐光啟是中國人的自豪,上海人的驕傲。為此,我疾呼上海科技界應當建立“徐光啟節”或“徐光啟科學獎”,因為其科學精神,正是我們這座城市賴以生存發展的命脈根系所在。三。課堂探究:晚明何以科技群星璀璨?一。朱載堉,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布衣王子“朱載堉”(1536~1611),世界歷史文化名人,生于明懷慶府(今河南省沁陽市)鄭王宮邸,系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鄭藩第六代世子。他一生布衣素食,潛心音律科學研究,七疏讓國,隱居在九峰山,著書立說。明神宗敕建“讓國高風”牌坊加以褒獎。朱載堉一生著有《樂律全書》等30多部著作,在全世界首創十二平均律并發明了弦準和律管。他提出“舞學”,首創“舞譜”,并在數學、物理、計量、天文歷法等學科里,為我國奪得多項世界第一的創造發明,終成明代杰出的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巨星。
朱載堉是世界上第一位創立“十二平均律”的數理和音準的科學家,是我國偉大的音樂理論家、教學家和天文學家,被西方贊譽為“東方百科藝術全書式的人物”朱載堉的理論是世界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大發明。他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中誕生出的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是樂律學家、音樂家、樂器制造家、舞學家,又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歷法學家,在美術、哲學、文學方面也有驚世的建樹。早在明代,朱載堉就為我國奪得了多項世界第一。
朱載堉的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圣人”。因此,朱載堉和郭沫若一起被列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朱載堉:鋼琴理論的鼻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他一生淡泊爵位,篤志科學文化研究。
提起鋼琴,人們很自然就會想到現代鋼琴王子理查德演奏的悠美、激昂的世界名曲,孰不知,有著4O0多年歷史的鋼琴和所有琴鍵樂器的制作發明,卻是按照“十二平均率”來調音的。“十二平均率”在幾百年前就被西方喻為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而它的發明人就是朱載堉。朱載堉在逆境中自強不息,居土屋,眠草莖,以“臥薪嘗膽”自勉,專心攻讀,勤奮筆耕,以致他在音樂史上為中國律學史創建了十二平均律,后來被認定為國際通行的標準音調。要理解其中的含義需要具備一定的數學、計量學以及聲學、律學的知識。也正是因為它的冷辟和深奧,不為一般世子階層所知,長期以來中國歷史界也很少關注。朱載堉創建的十二平均律在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傳入西方,直到十八世紀前半葉,德國作曲家巴赫才分別于1722年和1744年創作了上下兩卷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使十二平均律發揮到極致作用,以創作實踐證明了這個律制的合理性和優越性。從此以后,十二平均律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被人們普遍接受,而巴赫的鋼琴曲也成了劃時代的作品,十二平均律的種子是在中國土地上萌芽的,卻在歐洲開花結果。十二平均律的發明和運用,開創了世界音樂史的新紀元,許多偉大的音樂家及其大批劃時代的作品,都受到了十二平均律的影響。
滄海桑田薪火傳,萬古樂魂自芬芳
朱載堉不僅是近代音樂理論的先驅,也是近代科學的開拓者。他在廣泛的科學領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果,為我國奪得了多項世界第一:第一個創建了十二平均律理論;第一個制造出定音樂器——弦準;第一個用珠算進行開方;第一個創立“舞學”,并為這一學科規定了內容大綱。
宋應星,隨著他的著作《天工開物》的流傳,他的名字也馳名世界。中國明末科學家。江西奉新縣人。,28歲考中舉人,名列第三,作為舉人,他屢赴京趕考,未中進士,
均名落孫山,從此求取功名的欲望逐漸淡薄,決心專心治學。他為自己的書房題名為「家食之問堂」,所謂家食之問,意思是關於家常生活的學問,寓意甘願在家當老百姓,研究有關國計民生的學問。英國學者李約瑟,稱宋應星為"中國的狄德羅"。于1637年出版了圖文并茂的科學巨著《天工開物》。中國封建社會,民間工藝技術被認為是“雕蟲小技”,一般讀書人看不起。宋應星卻把它看作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寶貴財富,一一記錄在《天工開物》中,成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名著。西方曾將它譯成外文出版。《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冷浸田使用骨灰蘸秧根,是我國使用磷肥的最早記錄;利用不同品種蠶蛾雜交而生出“嘉種”,是我國利用雜交技術改良蠶種的最早記錄。書中記載的精巧復雜的提花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記載的鋅的冶煉技術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該書用很大的篇幅分門別類,有系統、有重點的介紹了冶鐵、煉鋅、金屬加工、染色、制鹽、造紙、陶瓷和制糖等工藝技術。它是中國和世界科學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書中詳細記述了中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技術,而且從中也可以看到十七世紀中國商品貨幣經濟發展的情況。其中不少是在當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工藝技術和科學創見。該書十七世紀傳入日本,十八世紀傳入歐洲,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然而,民國初年,有人去查《天工開物》的書。便到北京各個大圖書館去尋找,結果一無所獲;又去詢問各藏書家,也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本書。由此可見,在經過滿清將近三百年的統治之后,《天工開物》已經徹底從中國“銷聲匿跡”了,連知道這本書名字的人幾乎都沒有。后來這個人偶然在一個日本朋友家里現這本書的日文版,于是他又到日本圖書館去查閱,竟然發現這本書還有英、俄、德、日、法等國的翻譯本,而且法國還有全譯本。據說當年法國皇帝拿著這本書,如獲至寶,愛不釋手,以致將它深藏于皇帝文庫中。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惟獨中國沒有這本書。后來他在法國國家圖書館里找到了《天工開物》明朝的最初原刻本,然后按照這個原刻本,《天工開物》才在中國又廣為印行,重見天日了。由此可見,清朝的文字獄有多么“興旺發達”啊!徐霞客遠游探險
在江陰地方有個青年,不滿朝政腐敗,不愿應科舉考試、謀求做官,卻立志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奧秘。他就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徐霞客,明末江陰(今屬江蘇)人。少年好學,喜讀奇書,博覽古今史籍、圖經地志。二十二歲棄科舉業,毅然背起了行囊,不避風餐露宿之苦,不怕葬身丘壑之險,三十四年的時間,在一不受當時政府的委派,二沒有國家的任何資助的情況下,只身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足跡遍及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十六個省。到五十六歲病逝前半年為止,一直行到我國邊境騰沖。他跋山涉水,到過許多人跡不到的地方,攀登懸崖峭壁,考察奇峰異洞。考察自然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動物、風俗習慣、經濟狀況等,前后三十余年。三次遇盜,四次斷糧,而志不變,氣不餒,寫游記不輟。崇禎十三年(1640年)病倒于云南麗江,被人護送回鄉。次年卒于江陰。可惜他的原稿大都散佚了,保存下來的大概不及原不的六分之一,經后人整理成書。這就是聞名于世四十萬字的《徐霞客游記》,為明代地理學的重要著作。在地理學上的重要成就有:(1)喀斯特地區的類型分布和差異,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類型及成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指出一些巖洞是水的機械侵蝕造成,鐘乳石是含鈣質的水滴蒸發后逐漸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國和世界廣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驅。(2)糾正了文獻記載的關于中國水道源流的一些錯誤。如否定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導長江”舊說,肯定金沙江是長江上源。(3)觀察記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態品種,明確提出了地形、氣溫、風速對植物分布和開花早晚的各種影響。(4)調查了云南騰沖打鷹山的火山遺跡,科學地記錄與解釋了火山噴發出來的質地成因;對地熱現象的詳細描述在中國也是最早的;特別是關于喀斯特地貌的詳細記述和探索,居于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寫景時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游記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具有恒久的審美價值。還常常兼及當時各地的居民生活、風俗人情、少數民族的聚落分布、多為正史稗官所不載,具有一定歷史學、民族學價值。《徐霞客游記》被后人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它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記述翔實生動、科學價值很高的優秀地理學著作,在中外科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突出的是他對石灰巖地貌的考察和研究。他是世界上對石灰巖地貌進行大規模的考察,并作了詳細記錄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西方學者做他這樣同類性質的工作比他要晚一、二個世紀。而且,在當時地理學的各門學科都處于萌芽狀態,又沒有任何儀器的情況下,徐霞客經過觀察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和近代一些科學原理均相符合,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徐霞客游記》讀來并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紀的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徐霞客在我國地理學上開辟了系統地調查自然,研究自然,揭示大自然內部規律的新方向,在我國和世界科學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有時候我們不能不羨慕徐霞客的生活,他的軌跡溢出沒已不在正常人之外。我時常感到奇怪,在中國古代那樣一個交通落后,崇尚功名,資訊不發達的環境里,何以會產生出徐霞客這樣的異類?中國古代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游學四方"是把書本知識和野外觀察與驗證,獲得完整知識的高度概括。因此,中國應將修學旅游、科普旅游納入現代教育系統,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思想付諸實踐,且更適合青少年的天性。這種"寓教于游"應當視為現代教育的新發展。徐霞客到過的地方,現在很多都是4A級景區了。時逢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應制定到西部的國民獎勵旅游和西部帶薪休假旅游制度,發行西部旅游特別優惠聯票;對國民到西部出游進行導向性宣傳。為此,我建議國家教育部、國家旅游局可以聯合推出"中國青少年國內修學旅游計劃",每年組織初中和高中一年級學生進行5天左右的國內修學旅行,促使學生擴展視野、陶冶情操、提高素質。修學旅行目的地和參加費用,由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的前提下制訂和實施修學旅行計劃,其中特別鼓勵東部地區的青少年前往西部地區,西部地區的走往東部地區,促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增進不同的生活體驗。
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著作類別朝作者主要內容價值影響《本草綱目》藥物學明記載藥物、方劑《農政全書》農學明介紹農學成就和歐洲農業《徐霞客游記》地理學明記述了石灰巖溶蝕地貌《天工開物》生產技術明末總結明朝農工業生產技術
特點:李時珍徐光啟徐霞客宋應星總結中國醫藥學;“東方醫藥巨典”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比歐洲早約兩個世紀“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特點:總結過去(缺乏創新新成果)第7節明清時期的文化李時珍徐光啟徐霞客宋應星孫老師嘗試談談晚明時期中國科技文化繼續世界領先地位的原因所在:
綜合來看,明朝的中國,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開放,眼界最為遠大,統治者階層對于傳播引進外國先進思想技術最為熱心,心態也最為良好的時期,這和明代本身經濟的高度發展,思想的高度活躍,廣大知識分子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意識空前高漲是分不開,而所有的這一切追根溯源,都必須歸源到明朝開國之初所制訂的政策。明朝前期是文明的恢復期,后期是文明的崛起期。正是在明朝統治下,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空前普及,士大夫階層的活躍,哲學思想的突破,使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海洋氣象觀測數據的質量控制與保障考核試卷
- 罐頭食品企業環境保護與綠色生產考核試卷
- 煤炭市場結構優化與產業發展考核試卷
- 煤炭洗選工藝設計與實踐考核試卷
- 吉林省遼源市第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期末質量檢查生物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樂陵市花園鎮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實驗班第一次質檢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學期期終學習質量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西藏拉薩市墨竹工卡縣2025屆小升初全真模擬數學檢測卷含解析
- 生產委托運營合同協議
- 經濟法第三版試卷及答案
- 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 》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甲烷吸附儲存技術》課件
- 2025年的房屋租賃合同書模板
- 冠心病氣陰兩虛
- 中國鐵路發展史課件
- 銀行車貸合同范本
- DB32T 5083-2025江蘇省公共體育設施基本標準
- 小學數學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歡樂購物街第2課時《買賣我做主》教案(2025春)
- 湖南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暨長郡二十校聯盟2025屆高三年級第二次聯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