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電工程作業指導書四電工程作業指導書四電工程作業指導書V:1.0精細整理,僅供參考四電工程作業指導書日期:20xx年X月綜合接地施工作業指導書1.目的對新建鐵路蘭州至烏魯木齊第二雙線甘青段鐵路綜合接地的施工進行控制,使其符合設計及驗收規定要求。2.編制依據⑴蘭新鐵路施工設計文件和圖紙;⑵《鐵路工程建設通用圖(2009)9301》鐵道部經濟規劃研究院;⑶《鐵路工程建設通用圖(2010)8401》鐵道部經濟規劃研究院;⑷《客運專線綜合接地技術實施辦法(暫行)》(鐵集成【2006】220);⑸《鐵路信號設備雷電及電磁兼容綜合防護實施知道意見》(鐵運【2006】26號;⑹《無砟軌道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雙線)》(通橋(2008)2322A);⑺《CRTSI型板式無砟軌道時速300-3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通線(2008)2301);3.適用范圍適用于新建蘭州至烏魯木齊第二雙線鐵路甘青段17標段橋梁、路基、站場、軌道等綜合接地系統。4.設計原則⑴綜合接地系統工程設計應根據鐵路等級、不同地區、不同設備,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護措施,達到保護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的要求;遵循以人為本、系統優化、綜合防護的原則,加強總體協調、全面規劃、統籌考慮。⑵綜合接地系統以沿線兩側敷設的貫通地線為主干,充分利用沿線橋梁、隧道、路基地段構筑物設施內的接地裝置作為接地體,形成低阻等電位綜合接地平臺。⑶距接觸網帶電體5m范圍以內的金屬構件和需要接地的設施、設備應接入綜合接地系統。⑷距線路兩側20m范圍以內的鐵路設備房屋的接地裝置應接入綜合接地系統。⑸不便與鐵路綜合接地系統等電位連接的第三方設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電力系統、金屬管線等設施)必須采取可靠的隔離或絕緣等措施。⑹綜合接地系統由貫通地線、接地裝置及引接線等構成。⑺在綜合接地系統中,建筑物、構筑物及設備在貫通地線接入處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⑻貫通地線的選用應耐腐蝕并符合環保要求,環保性能應滿足國家有關規定。5.總體技術要求⑴接地端子的設置應便于設備、設施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和工程實施。在工程允許的情況下,接地端子應根據設備、設施的接地需要來確定設置的里程,以達到最佳接地性能并方便工程實施和管理。電力、接觸網等強電設備、設施接地連接線不得進入通信信號槽內。⑵橋梁、隧道、無砟軌道、接觸網支柱基礎等結構物內的接地裝置應優先利用結構物中的非預應力結構鋼筋作為自然接地體;當沒有結構鋼筋可以利用時,可增加專用的接地鋼筋;當自然接地體的接地電阻達不到要求時應增加人工接地體。⑶為防止對預應力的影響,預應力鋼筋不應接入綜合接地系統。⑷接地裝置應通過結構物內預埋的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可靠連接。接地端子應直接澆筑在混凝土結構內,表面與結構面齊平。⑸構筑物內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和專用接地鋼筋按照接觸網短路電流大于25KA設計,鋼筋截面應不小于200mm2(或直徑不小于16mm)。當構筑物內兼有接地功能(含連接)的結構鋼筋的截面不滿足要求時,可將相鄰的二根鋼筋并接使用(無需改變鋼筋的間距)或局部更換直徑為16mm的鋼筋。⑹結構物內的接地鋼筋之間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證電氣連接。《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用參考圖(通號(2009)9301gg)(經規標準【2009】35號)(以下簡稱“參考圖”)中未注明連接技術要求的,均按照橋梁、隧道、路基、軌道、站臺、建筑物等各工點設計的要求實施。6.橋梁綜合接地技術要求⑴橋梁地段貫通地線鋪設在兩側的通信信號槽內,接地極充分利用橋墩的基礎。⑵橋梁地段綜合接地均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⑶梁體接地設置無砟軌道橋梁接地設置要求:應在梁體上表層(或保護層)設縱向接地鋼筋,分別設于兩層防撞墻下部及上、下行無砟軌道底座板間的1/3和2/3處,并縱向貫通整片量;軌道底座板間的縱向接地鋼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應小于100mm。縱向接地鋼筋與梁端的橫向結構鋼筋連接,實現兩層貫通地線的橫連。所有接地鋼筋間的連接均應保證焊接質量,焊接要求見焊接示意圖,各工點施工時應根據具體的鋼筋配筋,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對于預制箱梁上的所有接地鋼筋必須使用紅色油漆標記。⑷樁基礎橋墩接地設置在每根樁中應有一根通常接地鋼筋,樁中的接地鋼筋在承臺中應環接,橋墩中應有兩根接地鋼筋,一端與承臺中的環接鋼筋連接,另一端與墩帽處的接地端子相連。⑸明挖基礎橋墩接地設置在基底底面設一層鋼筋網做為水平接地極,水平接地極應布滿基床底面;鋼筋網格間距宜按照1m×1m設置,中部“十字”交叉的兩根鋼筋上的網格節點應施以“L”型焊接,外圍鋼筋應閉合焊接,其它節點綁扎;水平接地極鋼筋網格的外緣距承臺混凝土底面不大于70mm;橋墩中應有兩根接地鋼筋,一端與基底水平接地極(鋼筋網)中的鋼筋相連,另一端與墩帽處的接地端子相連,以上接地鋼筋均可用基底、橋墩中的結構鋼筋代替。⑹橋臺接地設置墩體內設置接地鋼筋,橋臺面接地鋼筋參照橋梁體的接地設置要求實施。⑺框架橋、涵接地設置框架橋梁、涵頂面填土高度小于100mm需要采取接地措施,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下部側墻結構鋼筋可不接入綜合接地系統。每座橋梁的的每個橋墩均應按照參考圖要求設置接地裝置,并接入綜合接地系統。7.橋梁段電力及接口設置⑴橋梁上兩側(通號電纜槽外側)各設電力電纜槽一條(凈寬不小于200mm,凈高不小于300mm),與路基電力電纜槽貫通。電力電纜槽可設開啟式蓋板。⑵在橋梁區段設有信號中繼站、無線基站、配電所、箱變、牽引變電所、AT所、AT分區所等處,在兩側電纜上橋的兩孔梁端懸壁板上設置開槽,開槽尺寸與電纜槽寬度一致,深度為250mm,并設置250*50mm的倒角,具體做法參“專橋蘭新02”⑶在懸壁板開槽方向梁端腹板外側應預埋電纜上橋的槽道及孔洞,孔洞設于電力電纜槽內,槽道下方至地面下500mm處。⑷橋頭、橋尾兩側各設電力電纜井一座。邊坡電纜槽一條,兩電力電纜井間預埋10根電力電纜過軌管。⑸電力電纜井凈尺寸為1800×1200×900mm(長×寬×高)。邊坡電纜槽凈寬不小于500mm,凈高不小于200mm,應伸至排水溝外側(路堤)或砌體護坡外側(路塹),電力電纜過軌管采用100mm的HDPE管。電力電纜井邊坡電纜槽及電力電纜過軌管的具體做法參《鐵路路基電纜槽》(通路2010⑹每個電力電纜上下孔洞處及電力電纜井內預留接地端子一處、要求與貫通地線可靠連接。⑺橋梁電纜槽與路基電纜槽采用現澆一定長度的電纜槽在平面及縱斷面上進行順接。8.橋梁地段接口設計施工前應明確每一片梁上的接觸網支柱基礎類型,有無拉線基礎,并確保接觸網支柱基礎的位置準確。橋梁上接觸網支柱基礎型號為:非風區QJ-A2、QJ-C型,柱腳螺栓為M39,采用Q345B鋼。下錨拉線基礎為QJLX-1型,柱腳螺栓為M24,采用Q345B鋼。接觸網基礎位于通信電纜槽內、底部預留一個120×150mm的長方形孔洞,便于通信電纜通過。支柱螺栓外露及螺紋長度190mm,允許誤差0~+5mm。支柱基礎應保持水平,預埋螺栓與基礎水平面垂直。9.路基綜合接地技術要求⑴路基地段貫通地線、分支引線的埋設應與路基工程同步實施。⑵路基地段貫通地線埋設:①一般路基地段沿線路兩側各設一根貫通地線,位于通信信號電纜槽外側內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層中,接地極充分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②路堤、土質及軟質巖路塹地段的貫通地線埋深距基床底層頂面-30cm~-40cm處,硬質巖路塹地段,將貫通地線埋設于通信信號電纜槽下約20cm,溝中回填細粒土。③涵洞地段的貫通地線在通信信號電纜槽安裝前,將其敷設在電纜槽靠線路側面的下部位置。④貫通地線縱向通過路基地段的電纜井(不含過渡段電纜井)時,應從手孔下約20cm通過,在手孔施做時,應避免機械對貫通地線的損傷。⑶分支引接線的埋設①分支引接線埋設工序與貫通地線相同,一端與貫通地線C型壓接,另一端與接觸網支柱基礎上預制的接地端子栓接;在引接線中部適當位置再與電纜槽側壁預制端子(按需設置)尾端C型壓接。②每個接觸網支柱、跨線建筑物及橋梁與路基過渡段處各設一根分支引接線,材質同貫通地線。⑷路基與橋梁過渡段貫通地線的連接①在鄰近過渡段的路基通信信號電纜槽側壁處預留接地端子,并預埋分支引接線將接地端子與貫通地線連接。②橋梁地段的貫通地線沿通信信號電纜槽敷設至路基段,采用“L”形連接器將貫通地線與路基段通信信號電纜槽內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⑸兩側貫通地線間的橫向連接①長度超過1000m的路基地段,每隔500m左右將上下行貫通地線連接一次。②長度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段中間將上下行貫通地線連接一次。③長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慮貫通地線的橫向連接。④橫向連接線的規格、埋設工序及工藝與貫通地線相同。10.路基地段接地極,接地端子設置⑴路基地段利用接觸網支柱基礎作接地極。沿線路方向小里程的基礎側面預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連接鋼筋要求與鉆孔樁基礎結構鋼筋或混凝土基礎、鋼柱基礎接地鋼筋可靠焊接,,鉆孔樁基礎接地鋼筋與基礎螺栓主筋在基礎內不連接;基礎接地端子與分支引接線一段栓接,實現與綜合接地系統的連接。⑵在通信信號槽內側壁預制接地端子,無線基站、信號中繼站、無線光釬直放站、牽引變電所、AT所、AT分所等有接地需求的通信、信號、信息等設備及設施的位置確定預留接地端子的位置,并與就近的接觸網支柱基礎同里程。⑶電力電纜槽內設接地端子供電力設施接地,接地端子尾端應與分支引接線壓接。原則上約1000m設置一處,小于1000m的路基不考慮,大于1000m的路基等分設置,間隔以不大于1000m為原則;接地端子與接觸網支柱間距應不小于20m。⑷接觸網支柱基礎上的接地端子采用橋隧型接地端子,并與接觸網基礎內的結構鋼筋可靠焊接,電纜槽內的接地端子采用路基型接地端子。11.跨線橋處的路基地段,在橋墩處預留分支引接線,在電力槽內預留路基型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線與接地端子尾端壓接,以便于跨線橋接地裝置就近接入綜合接地系統。12.站場范圍綜合接地技術要求⑴車站咽喉區路基地段貫通地線埋設:①貫通地線、分支引接線、橫向連接線的埋設及施工工藝要求與區間路基地段相同。②每個接觸網支柱處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設置2個路基型接地端子,端子間隔,供軌旁通信、信號、信息等弱電設備、設施接地。③車站咽喉區進站、出站信號機位置處的電力電纜槽側壁分別設置1個路基型接地端子,供電力設施接地。④每個接觸網支柱基礎上預置1個橋隧型接地端子。供無砟軌道板及附近金屬設施就近接地。⑵站臺區綜合接地方案①貫通地線及分支引接線的敷設a站臺范圍內的貫通地線與咽喉區貫通地線同徑路敷設,自站臺墻一側縱向貫通整個站臺區。b分支引接線約每90m設置一處,一端與貫通地線“C”形壓接,另一端與站臺墻預留的接地端子栓接。②站臺墻接地鋼筋及接地端子設置a在站臺墻內,站臺面上層靠線路60cm范圍內的縱向結構鋼筋需接入綜合接地系統,通過站臺墻內的部分橫向、豎向接地鋼筋將臺面縱向結構鋼筋連接起來,并構成站臺墻接地裝置,并約每90m接入綜合接地系統一次。b在每個站臺墻靠鋼軌一側的側墻下部,約每90m設置1個橋隧型接地端子,并與站臺墻接地裝置相連接,端子孔朝向線路,采用分支引接線與貫通地線連接。c在基本站臺墻靠信號樓(或室)一側的上部預留4個接地端子,以便于信號樓(或室)的環形網接入綜合接地系統。接地端子與站臺墻內的接地鋼筋可靠焊接。d中間站臺兩側站臺墻的接地裝置通過接地連接線與相鄰站臺的站臺墻接地裝置在站臺兩端實現等電位連接。③接觸網基礎接地a側線鋪軌前,在線間碎石層下方敷設熱鍍鋅扁鋼(規格50mm×4mm,厚度不小于4mm,下同),將接觸網基礎上的接地端子與站臺墻靠鋼軌側預留的接地端子連接起來。b當正線為無砟軌道區段或線間有客車上水設施等金屬物時,在線間敷設一根熱鍍鋅扁鋼,將線間接觸網基礎的接地端子等電位連接,無砟軌道板及相關金屬設施的接地均可就近與扁鋼連接。④信號樓(或綜合站房,下同)等建筑物接地與綜合接地系統的等電位連接a距鐵路20m范圍內鐵路建筑物的接地裝置應與綜合接地系統預留接地端子可靠連接。b綜合接地系統在信號樓上、下行兩端應分別與其環形接地體連接,每根設2根連接線,2根連接線的間距2~3m。c其他建筑物的地網應與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可靠連接。d與建筑物接地網連接的接地干線,可用銅排或熱鍍鋅扁鋼埋地敷設,銅排的截面積不小于50mm2,熱鍍鋅扁鋼的截面不小于200mm2,厚度均不小于4mm。⑤其它接地站臺范圍內旅客可接觸的建筑物及金屬構件等應采取等電位或分設接地等設施。條件具備時,可與綜合接地系統預留的接地端子可靠焊接,具體連接可參考信號樓環形接地體與綜合接地系統的連接方式。13.工藝要求⑴接地端子應直接灌注在電纜槽或其它混凝土制品中。接地端子采用不銹鋼,不銹鋼材料的成分應滿足:Cr≥16%、Ni≥5%、Mo≥2%、C≤%,如GBOOCr17Ni14Mo2。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規格為M16,并應配置防異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開啟。⑵接地連接線宜采用不銹鋼連接線,由鋼絲繩、兩個線鼻以及兩個配套的防盜螺栓(每個螺栓上應配一個平墊圈和一個彈簧墊圈)組成。鋼絲繩采用直徑不大于的不銹鋼絲制造,總截面不小于200mm2(Ik>25KA)或120mm2(Ik≤25KA)。線鼻與鋼絲繩的連接處應能承受5000N的拉力且3min不得松動和斷股。如接地設備有特殊規定,應根據相關設備要求選用接地連接線。⑶貫通地線的接續、橫向連接和T形分支引線采用銅質C形壓接件進行連接;電纜槽內貫通地線與接地端子間的連接采用L型連接器。C形壓接壓力不小于12t,并且C形壓接處應采取防腐措施。⑷貫通地線要求盡可能的直,禁止形成環狀;隧道、路堤、路塹、橋梁間的過渡段貫通地線應平順連接。⑸接地鋼筋的焊接要求:雙面焊搭接長度不小于55mm,單面焊搭接長度不小于100mm;焊縫厚度不小于4mm。鋼筋十字交叉時采用直徑14mm(Ik≤25KA)或16mm(Ik>25KA)的“L”形鋼筋進行焊接(焊接長度同前)。⑹對施工外露的接地鋼筋進行防腐處理,采用外裹素混凝土的方式。14.貫通地線的主要埋設工藝⑴路基填筑并壓實至高于貫通地線埋設深度60mm高程的同時,預留出60mm深、寬度大于貫通地線直徑的小槽,一敷設貫通地線。①在硬質巖路塹地段切割安裝電纜槽時,同時切割×的小槽,鋪設貫通地線,槽內回填細粒土并人工夯實。②在需要橫向連接的位置,同時切割×的小槽,鋪設橫向連接線,槽內回填細粒土并人工夯實。⑵先向小槽內回填4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再次回填4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進行人工夯實。⑶人工夯實后,必須在小槽上方覆蓋不小于10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后,才能進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機械壓實作業。⑷在敷設貫通地線時,同時在接觸網支柱基礎處預留分支引接線,一端與貫通地線C型壓接,另一端與接觸網支柱基礎上預留的接地端子栓接,在引接線中部適當位置再與電纜槽側壁預制端子尾端C型壓接,施工邊坡防護前,將引接線埋設于邊坡防護層。15.路基地段通信信號區間電纜槽、預埋管⑴路肩上線路兩側設通信信號合用電纜槽,尺寸及型號參照“鐵路工程建設通用參考圖,鐵路路基電纜槽通路(2010)8401”⑵線路區間兩側原則按每500m左右設置通信信號電纜井(含過軌電纜井);在區間設有信號中繼站、無線基站、牽引變電所、AT所、AT分區所、特大橋兩端頭兩側各設過軌電纜井并預埋φ100過軌管(熱浸塑鋼管);在區間設有信號中繼站、無線基站、牽引變電所、AT所、AT分區所、特大橋兩端頭等處設置上下路基電纜槽,并與電纜井外側壁預留槽連通,參考“鐵路工程建設通用參考圖,鐵路路基電纜槽通路(2010)8401”⑶路基電纜槽與橋梁電纜槽采用現澆一定長度的電纜槽在平面及縱斷面上進行順接,區間路基與車站路基電纜槽采用電纜井連接。⑷過軌管埋設時兩端應用泡沫填充劑或軟布等封堵,并在每根管中預設兩根φ4mm鐵絲以便穿纜。⑸其它要求參考“鐵路工程建設通用參考圖,鐵路路基電纜槽通路(2010)8401”16.路基地段電力電纜槽、過軌預埋管⑴路基兩側路肩上(通號電纜槽外側)各設電力電纜槽一條(凈寬不小于200mm,凈高不小于300mm),與橋梁及站場內電力電纜槽貫通。⑵路基兩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宣傳好家訓活動方案
- 教育學實踐探索
- 客戶來訪活動方案
- 宜昌平安校園活動方案
- otn考試題及答案
- 寵物店促銷活動方案
- 室內西餐活動方案
- 建筑行業安全培訓資料
- gyb考試題及答案2024
- GCP基礎考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滅草松原藥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社區矯正人員日常行為規范
- 農村自建房業主培訓課件
- 財產申報表-被執行人用
- 現場7S管理培訓
- 一例肝硬化患者的護理查房課件
- 2025-2030中國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市場規模預測與競爭格局分析研究報告
- 液氨安全管理及應急處置
- 202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支一扶考試真題
- 2025年中考山西考試試題及答案
- 宿舍管理員述職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