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講課_第1頁
新文化運動講課_第2頁
新文化運動講課_第3頁
新文化運動講課_第4頁
新文化運動講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鏡頭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門戶前的對聯1鏡頭二:魯迅的《藥》描述的人血饅頭

華老栓把人血饅頭當藥為華小栓治病,但卻治不好病。悲劇在于,華小栓吃的人血饅頭,竟是革命志士的鮮血做成的。

2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3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陣地)4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學(中心)56新文化運動背景興起主要內容影響知識結構7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1912——1915年的中國在政治、經濟、思想方面出現了哪些有利于中國發展的重大事件?又出現了哪些不合時宜的現象?020406080紗廠紗錠資本(百萬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概況1911年1919年8經濟、階級:1912——1919年民族資本主義出現了短暫的春天,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政治:1912年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思想:辛亥革命促進了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政治:袁世凱妄圖復辟帝制,破壞共和思想: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1914年12月,袁世凱率領百官,在孔廟演出一場“祭孔”丑劇根本原因?直接原因?9陳旭麓曾說:“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的黑暗產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產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運動。”10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1916年改稱《新青年》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興起的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11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2、主要撰稿人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1、興起的標志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24、主要陣地:《新青年》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3、指導思想5、主要活動基地西方的民主與科學北京大學2、主要撰稿人1、興起的標志

為什么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3原因:蔡元培的學術方針;新文化運動的干將匯集北大;《新青年》遷到北大。14D蔡元培“兼容并包”教育方針的實質A、鼓勵學術研究,緩和政治派系矛盾B、聽任各種思想的自由發展C、讓具有各種思想的學者前來任教授D、倡導和傳播資產階級文化牛刀小試15A、純粹是一場學術文化運動B、將思想革命作為救國的根本C、旨在推翻當時的共和政體D、以陳獨秀的右傾思想為指導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創刊號上宣稱”批評時政,非其旨也.”這預示著新文化運動B牛刀小試16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1、材料中的“德、賽兩先生”的含義是什么?2、西洋人“鬧了哪些事”才到了光明世界。3、材料中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什么內容?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賽先生——Science——科學

——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制度、民主理念——自然科學、科學精神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等17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愚昧與專制

18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摘自魯迅《狂人日記》材料反映新文化運動的哪一內容?19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愚昧與專制

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20

新文化運動為什么要把斗爭矛頭指向儒家傳統道德?重點解析“……這腐舊思想布滿國中,所以我們要誠心鞏固共和國體,非將這班反共和國的倫理、文學等舊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凈凈不可。否則不但共和不能進行,就是這塊共和國招牌,也是掛不住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陳獨秀21思考:近代前期資產階級維新派和激進派對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這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同點:維新派:將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和中國傳統儒學相結合,宣傳變法.激進派:徹底否定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原因:⑴經濟基礎不同(初步發展;進一步發展)⑵(代表階層不同)維新派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上層.激進派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中下層.⑶歷史背景不同(封建頑固勢力強大;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2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愚昧與專制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23資料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陳獨秀主張:文學革命

一、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二、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三、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24胡適主張:文學改良一、須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三、須講求文法;四、不作無病之呻吟;五、務去濫調套語;……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資料25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頒布法令,規定從當年秋季起,國民小學的國文教科書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話國語。這表明當時文學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會所認同C.推動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徹底成功A牛刀小試261917年11月,一聲炮響,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從理想轉化為現實。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帶來了新的希望。27李大釗成為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文化運動新發展《庶民的勝利》28新文化運動新發展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29四、新文化運動影響

1、性質前期:《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無產階級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運動后期:30民國初年,北京《中華新報》曾登了一則新聞,有一女子唐氏19歲,許配張家,還未嫁過門,未婚夫就死了,為了做烈女,唐氏選擇自殺殉夫,歷盡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絕食,最后服用砒霜結束了年輕的生命。新聞資料一31

1919年的《大公報》報道:山西省成為全國離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內離婚案多達2127件。在一些小城鎮,離婚事件也屢見不鮮。浙江鎮海縣婦女都知道沒有愛情就離婚。新聞資料二兩則新聞反映的婚姻觀有何變化?與哪一思想運動有關?說明了什么?32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主)(2)前期弘揚民主和科學思想,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3)后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拯救國家的思想武器,為五四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2、進步性(主導)33

新文化運動對中國的政治、思想、倫理、觀念、文學、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白話文的使用就是一個例子。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主)(2)前期弘揚民主和科學思想,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3)后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拯救國家的思想武器,為五四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2、進步性(主導)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34

他們對于現狀對于歷史,所謂壞的就是絕對的壞;所謂好的就是絕對的好。----毛澤東⑴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⑵對東、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主)(2)前期弘揚民主和科學思想,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3)后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拯救國家的思想武器,為五四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2、進步性(主導)3、局限性:新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內,新思想沒有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李時岳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35

與維新運動、辛亥革命相比,前期新文化運動最大的歷史功績是A、深入鉆研和傳播馬克思主義B、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民權、平等思想C、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D、堅持西方文化中心論C牛刀小試36你認為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歷史感悟“……這腐舊思想布滿國中,所以我們要誠心鞏固共和國體,非將這班反共和國的倫理、文學等舊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凈凈不可。否則不但共和不能進行,就是這塊共和國招牌,也是掛不住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陳獨秀為紀念孔子2555年誕辰,孔子故里山東曲阜的孔廟,昨天上午舉行了祭孔大典,這是中國大陸自1949年以來,首次由官方主辦的祭孔活動。

——《聯合早報》2004年9月29日37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精華:崇尚剛健自強、刻苦勤勞的精神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為已任、克已奉公提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天人和諧、貴和尚中的思想提倡“民本”與“德治”尊老愛幼的倫理道德優秀的文學、藝術、科技成果糟粕:維護專制的綱常禮教壓抑人性的“存天理、滅人欲”摧殘婦女的“三從四德”扼殺創造力的“八股取士”宣揚迷信思想、培養奴才意識吸其精華,去其糟粕(辯證唯物主義觀點)38

影響

動搖封建正統思想,思想解放潮流;弘揚民主科學思想,科學和文化普及;后期傳播馬列主義,促使革命新發展。

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背景

經濟發展政局黑暗思想沖突小結興起

內容:三提倡三反對概況:標志、指導思想、宣傳陣地、活動基地、代表人物十月革命后:傳播社會主義革命思想發展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39百年滄桑,百年沉淪,古老的東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蕩!近代的中國在思想的匯合中揚棄。民主與科學的泊來文化,洗禮著苦難中的中華民族;十月革命的炮響,喚醒了中國民眾的斗志;五四火炬的光芒,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文明暗流的涌動,變革求進的呼喚,推動著社會前進的步伐,啟迪著我們求智的行動。雖然,那門是窄的,那路是長的……40師說41(11分)閱讀下列材料(08廣東):

【材料一】1823年,第一個來華新教傳教士馬禮遜在其出版的首部文英語語法書——《英國文語凡例傳》里,就已將漢語中沒有字與“She”相對應的困境凹顯出來。——黃興濤《“她”字的故事》【材料二】中國第三人稱代名詞沒有性的分別,狠(同“很”)覺不便。(劉)半農想造一個“她”字,和“他”字并用,這原是極好。——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1)“她”字最遲發明于哪一年?是誰發明的?為什么要發明這個字?(3分)1918年.(1分)劉半農。(1分)因為英文當中有“She”字,而中文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字。(1分)42【材料四】五四以后,“他”、“她”、“牠”三字體現了中國文字在文法上更進一步接近嚴密的努力。而人旁女旁原沒有什么重男輕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談不上“有辱女性”。——柳《拒用“她”字》(《讀書生活》1935年)【材料五】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陳寅恪《致沈廉士》【材料三】本刊對于女性第三稱的代名詞,用“伊”字,而拒絕用“她”字,因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對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想比襯,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對象是“牛”,豈非是含著點女性非“人”的意思嗎?———《本刊拒用“她”字啟示》(《婦女共鳴》1935年)(2)民國時期,人們對“她”字的使用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雙方的觀點是什么?(4分)一方認為“她”字的出現是對女性的侮辱;(2分)另一方認為“她”字只是使中國文字更嚴謹,并沒有侮辱女性的意思。(2分)43(3)“她”字從無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國哪些方面的變化?你怎樣理解陳寅恪的話?(4分)①“她”字的發明原本是為了解決中英翻譯的問題,說明近代以來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一個字的存廢,引起了社會的激烈辯論,說明近代以來婦女地位的提高。(4分)②中外文明的融合和發展。(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