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地理,楊青山世界地理,楊青山世界地理,楊青山世界地理,楊青山編制僅供參考審核批準生效日期地址:電話:傳真:郵編:1、全球海陸分布有哪些特點1)海陸分布的主要特點:A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B多數的大陸南北對稱分布C多數大陸通過狹窄的海峽或地峽連續相連D某些海陸分布具有鮮明特點。E北部大陸水平輪廓比較破碎,沿海的島山與群島和海灣較多F大西洋兩岸輪廓凹凸大致相吻合2)大陸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大陸地形的主要特征:a地形高低起伏懸殊b地形類型多種多樣c地形結構因洲而異。B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深度大,高差大:3800m—-11034mb洋底劃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和大洋底。c洋脊貫穿四大洋:8萬km2、世界上有那些氣候帶和氣候型,簡述它們的分布,主要特點,及成因1)陸地低緯度氣候A分布:赤道兩側的赤道帶和熱帶地區;B成因:赤道氣團和熱帶氣團,熱帶幅合帶,信風、赤道西風、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C特征:全年高溫,月均氣溫最低15℃以上;降水具有明顯季節變化。2)陸地中緯度氣候A分布:溫帶、亞熱帶;B成因:熱帶氣團和極地氣團相交綏的地帶;極鋒、盛行西風、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副熱帶高壓和熱帶氣旋;C特征:氣溫和降水的季節變化、氣候非周期性變化。3)高緯度氣候A分布:(北半球50°以北)亞寒帶,北極圈內的陸地寒帶,南極大陸地區。B成因:極地大陸氣團、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源地。C特征:氣溫很低,“世界寒極和北半球寒極”。4)高地氣候A分布:帕米爾高原和青藏高原、科迪勒拉山系、阿爾卑斯山系、乞力馬扎羅山等;B成因: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隨地勢增高而呈垂直變化;C特征:垂直氣候帶結構。3、氣候變冷/變暖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有哪些國際社會有何響應1)冰川對地表形態的影響A均衡作用;B海平面的升降;C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D冰蓋區外的黃土堆積;E改造河流水系;F生物種群的遷移和有選擇性的滅絕。2)氣候變暖對地表形態的影響:A直接影響:冰川和凍土融化,海平面上升;B間接影響:引發熱浪、颶風、龍卷風和洪水等。3)國際社會的響應:A國際:1988全球氣候變暖警鐘敲響,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1992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43月2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正式生效。199712月11日,各國簽署《京都議定書》。20013月,美國布什政府宣布拒絕批準《京都議定書》。2005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已有158個國家和地區批準了該項協議。超過1988年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年份。200710月12日,美國副總統戈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B國內1992中國成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國之一。199712月11日,中國加入《京都議定書》。2006中國冬季平均氣溫為℃成為1951年以來最溫暖的冬天。20076月,國家發改委出臺的《中國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對外發布。12月,國家發改委同有關部門指定《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印發。20081月春節前中國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8月成功舉辦綠色奧運會。20096月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美氣候談判開啟,幾周后進入實質談判。12月7日—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舉行哥本哈根會議,決定2012—2017年的全球減排協議,中美作為兩個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成為世界焦點。4、簡述主要的自然災害類型及其成因1)火山噴發與地震活動板塊活動,地殼運動,巖漿活動。2)風災和水旱災害風災:黑風暴(沙塵暴)A大氣環流和地形相互作用的結果B氣候干旱植被稀少,土質疏松C人類活動破壞地表植被,是生態環境惡化。水旱災害主要原因:降水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不均。3)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信風、季風的影響,海流紊亂,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天體引力的變化,洋底噴發和地震活動誘因,也可能與地幔排氣有關。4)沙漠化A自然原因:干旱為主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B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不合理使用水資源;工礦建設中不注意環境保護。第二章全球陸地自然帶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論研究1、全球陸地自然帶分布規律2、陸地自然帶為什么會演化A地表形態的演化和氣候變遷是自然界時空演化的根本原因,決定自然帶的基本特點;B自然帶的演化取決于有機界的發展3、簡述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差異性的內涵。A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構成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態不同要素和各種形態單元之間彼此制約及相互滲透,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包括了以下內涵:a內在聯系性:各部分,各要素之間存在內在聯系。b空間組合:水平組合和垂直組合。c動態演變性:內外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導致內部要素和各部分的變化。B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自然環境是由各個性質不同的要素組成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從而形成自然環境內部的分異性。包括以下內涵:a緯向地帶性(地帶性):太陽輻射(大氣環流)b非緯向地帶性(非地帶性):下墊面條件c垂直地帶性差異:山地第三章全球海洋及不斷發展的海洋人類活動1、海和洋的差異性全球海洋分布的特征1)海和洋的差異性:面積深度海.面積小。占海洋總面積的11%深度淺。平均水深3000米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幾十米深洋面積大。占海洋總面積的89%深度大。平均水深一般都在3000米以上穩定程度與陸地接邊,受大陸影響大,海洋要素隨季節變化大,海水透明度較差離陸地較遠,受陸地影響小,水溫、鹽度等要素比較穩定,海水的透明度大洋底地殼為洋殼性質(年輕,硅鎂型)海底地殼類型海底地殼為陸殼性質(古老,硅鋁型)2)全球海洋分布特征:A整體來說,海洋是鋪在地球表面2/3面積上的一層薄膜(地球半徑的1/1600);B北半球海洋面積占%,南半球占%;C北半球45-70°N之間,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南半球只有80°S以南為大陸,其余絕大部分為海洋;D北半球以北冰洋位為中心,大陸環形展布;南半球以南極洲為中心,海洋環形展布。2、解釋梯度流/風海流/補償流的成因詳參世界地理第一次作業3、全球大洋表層環流有哪些主要模式A中低緯度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反氣旋型大洋環流;B北半球中高緯海區,氣旋型大洋環流;C40oS附近海區,形成環繞全球的西風漂流;D北印度洋季風環流。4、簡述利用海洋空間資源的基本條件A海洋意識B臨海國C沿海人口眾多D國土面積狹小E綜合國力強大F5、海岸帶地區承受著哪些資源與環境壓力A不斷擴大的開發活動帶來的影響;B不斷增加的水體污染;C普遍存在的近海漁業過度捕撈現象;D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6、海洋污染物有哪些主要類型污染有何特點1)海洋污染的特點:污染源多、持續性強、危害大、擴散范圍廣、控制難度大2)海洋污染物的類型:石油污染、重金屬污染、有機物污染→赤潮、固體廢物污染、熱污染、放射性污染。第四章全球人地關系發展的軌跡一、名詞解釋:1、梯度流: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導致水平壓強梯度力所形成的洋流。2、風海流:風對海面的摩擦作用形成的洋流。3、補償流:海水流失和海水補充空缺。包括水平補償流、垂直補償流(上升流與下降流)形成的洋流。4、海洋自然資源:(狹義)海洋生物、海水化學元素、海底礦產、海洋能等;(廣義)除狹義資源之外,還包括港灣、航線、水產養殖空間、海洋上空的風、海底地熱、海洋景觀、海洋空間、納污能力等。5、大陸架制度: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其組成部分包括大陸架、大陸坡、和大陸基。6、海岸帶:向陸地延伸以上100km和向海洋擴展到領海范圍,包括沿岸島嶼。問答:1、全球人地關系的發展包括哪些階段A采集狩獵社會B農業社會D信息社會2、全球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A區域性的環境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光污染;B全球性的生態破壞:氣候變暖、臭氧層耗竭、生物多樣性銳減、土地退化、海洋污染。3、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遇到的主要問題有哪些A:發展中國家(發展):貧窮落后、發展不足、人口過剩、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B:發達國家(發展與保護):人口老化、能源緊張、環境污染等。第五章全球人類活動的基本地域格局1、世界人口分布有何規律具有哪些都市地帶1)世界人口分布規律:人口分布隨維度、海拔和離海遠近呈有規律變化:A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緯20°~60°之間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B人口分布還有集中于沿海地區的趨勢;C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對稀少;D人口分布往往明顯落后于生產力發展和經濟中心的轉移。2)世界的都市地帶:波士華、五大湖;日本太平洋沿岸,歐洲西北部,英國以倫敦為核心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2、世界范圍內,種族遷移具有哪些規律亞、非、歐分別是“黃黑白”種人的集聚地而美洲和大洋洲的居民是這三大種族自其源地擴散的結果。A黑種人:非洲—美洲(奴隸貿易)、歐洲殖民體制。B黃種人:東亞—美洲(穿越白令海峽)C白種人:歐洲—世界各地(地理大發現、殖民主義擴張)3、世界文化差異性的主要表現主要表現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東方文化以伊斯蘭教和佛教為基礎,西方文化以基督教為基礎。;4、簡述世界經濟地域系統的形成發展過程。A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地域聯系的開始形成;B產業革命與世界經濟地域系統的雛型;C第二次科技革命與世界經濟地域系統的初步形成D第三次科技革命與世界經濟地域系統的發展;5、簡述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過程,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1)發展過程A自由貿易區B關稅同盟C共同市場D經濟同盟2)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A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之一,是經濟全球化的落腳點;B經濟全球化是一個自發的市場機制起著主導作用的過程,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一個國家起主導作用的進程。第六章亞洲1、亞洲的地形、氣候、水系、基本特征1)亞洲地形的基本特征:A地勢高峻,起伏極端:a平均海拔(地勢)最高;b高地面積廣;c起伏極端。B山脈組合成帶:a東西向山帶;b弧形山帶;c新華夏系山帶。C中間高四周低的地形結構;D大陸東緣有島弧。2)亞洲氣候的基本特征:A強烈的大陸性: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季節差異、氣候要素變化極端、大陸度高;B典型的季風性;C氣候帶俱全,類型復雜。3)亞洲水系的基本特征:A大河眾多,源遠流長;B水系結構呈輻射狀;C內流流域廣大:中亞和西亞。2、比較分析亞洲三個季風氣候區的特點東亞季風區南亞季風區東南亞季風區3、亞洲自然植被—土壤分布有何規律A緯度地帶性(熱量)a東序列(濕潤)北亞—東亞—南亞與東南亞b西序列(干旱)北亞—中亞—西南亞B經度地帶性(水分);C垂直地帶性(高度)。4、亞洲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及其區域差異1)亞洲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大陸性、季風性、復雜性。2)區域差異:A北亞大區特點:寒冷氣候、永凍、針葉林與苔原景觀B東亞大區特點: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型森林景觀C中亞大區特點: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地形復雜,干旱景觀E東南亞大區特點:濕熱環境特點冬干寒,夏濕熱。冬季風強,夏季風弱。夏季風強,冬季風弱。明顯干濕季,冬夏季風皆強。F南亞大區特點:季風性濕潤,背風區域較干旱G西南亞大區特點:熱帶大陸干旱景觀5、表日本和里日本的氣候差異A縱貫本州島的脊梁山脈的太平洋一側稱為“表日本”。這一地區的氣候深受海洋的影響,降水多。受黑潮暖流的影響溫暖濕潤。B日本海一側稱為里日本,是世界著名的豪雪地帶。6、日本經濟地理的基本特征A原材料和市場嚴重依賴國外;B產業結構高層次化;C經濟地域差異顯著:a城市圈:南關東、東海、關西;b中間地帶:北關東、山陽、北九州;c地方圈:北海道、東北、北陸、山陰、四國、南九州。7、韓國經濟地理的基本特征,為什么對外貿易是韓國經濟的生命線1)韓國的經濟特征:A經濟速度發展快;B政府支持下的財團主導經濟;C產業結構迅速升級;D輔助產業高度對外依賴。2)對外貿易是韓國的生命線:A世界貿易大國:世界第12位,對外貿易總額5000億美元;B對外貿易依存度高;C出口日趨高級化。8、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模式A殖民時期:單一經濟結構(農產品對宗主國的出口);B獨立后:外向型市場經濟a加速工業化,經濟結構的多元化;c發展傳統產業;D加強合作,成立ASEASN,加入APEC。9、東南亞地區農業的基本特點,及其地域差異1)東南亞地區農業的基本特點A多種農業類型并存;B以種植業為主(70-80%);C稻谷和橡膠占主導地位,生產結構多樣化;D林業生產具有世界意義:森林覆蓋率54%。2)簡述東南亞地區的地域差異:A:東盟新老成員之間的差異:老(新馬泰印菲)發展速度快,包括農業多元化和出口額、工業化程度、新興工業的發展。B:克拉地峽南北差異:a自然地理方面:地峽以北構造穩定、山地河谷縱向排列;熱帶季風氣候;耕地森林為主要資源。地峽以南新構造運動強烈,多火山地震;赤道多雨氣候;礦產森林資源為主要自然資源,為海洋環境。b人文地理方面:地峽以北:語系為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信仰佛教,除泰國外經濟發展緩慢,農業以水稻種植業為主,工業落后。地峽以南:語系為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信仰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經濟發展快,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主,制造業和采礦業發達10、印度的國際地位及其工業基本特點1)印度的國際地位:A文明古國;B政治和軍事大國;C科技強國;D經濟弱國(2010年)。a經濟實力:GDP億$,世界第11位;人均GDP1500$b貿易額:占世界1%。2)工業的基本特點:A獨立前:棉、麻紡,分布在沿海城市;B獨立后:重工業,形成較完整的工業體系;C主要工業區及城市a胡格利河區(加爾各答):麻紡,機械;b孟買-浦那區(孟買):棉紡,煉油,機械,電子;c艾哈邁達巴德-巴羅達區(艾哈邁達巴德):棉紡,油脂;d焦達納格布爾高原區(蘭契):電力,重型機械,化工;e馬德拉斯-班加羅爾-哥印拜陀區:電子,航空,電機。11、西亞石油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A儲量和生產量的高度集中性;a石油儲量:925×108t(占世界%);b天然氣儲量:×1012m3(占世界35%);c海灣八國儲量占西亞99%。B原油貿易比例高;a2000年出口×108t(占世界產量的75%,占出口量的50%);b出口地:日本、西歐、美國、亞太(圖);c運輸途經:海運(海港,管道)。C對世界經濟的巨大影響(能源→經濟增長)。一至六章補充:1、冰川對地表的影響有哪些:均衡作用、海平面升降、侵蝕和堆積作用,冰蓋區外的黃土堆積、改造河流水系、生物種群遷移和選擇性滅絕。2、世界洋流垂直分布模式:高壓與低壓中心、洋流交匯或交界形成的上升流下降流或渦旋:A赤道洋流交界區;B東西岸冷暖流交匯區;C副熱帶高壓區的下降流:夏威夷、亞速爾;D副極地低壓的上升流:阿留申、冰島;E極地東風帶和西風輻合環流。3、海洋空間資源的利用方式交通運輸、生產空間、通信和電子輸送空間、儲藏空間、娛樂設施空間。4、簡述印度農業的基本特點。A耕地面積大、質量高:16175km2,占亞洲%;B技術革命:獨立后的“綠色革命”、“白色革命”、“藍色革命”;C農業規模僅次于美中,居世界第三位;D種植業占絕對優勢,且以糧食種植為主。第七章歐洲1、歐洲地形與氣候的基本特點1)歐洲地形的基本特征A地勢低平,平原廣闊:東歐平原、中歐平原、西歐平原;平均海拔最低B地形結構東西差異:東部以平原為主,西部地形復雜,南北差異:北部是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北帶是西歐平原、中歐平原、中南帶是中歐斷塊山地及其間的低高原,南帶是阿爾卑斯山系及其間的高原平原。C冰川地貌廣布:冰川侵蝕地貌(冰川中心)、冰川堆積地貌(冰川邊緣)和冰水地貌、風成沉積(黃土地貌)、冰后期均勻隆起。2)、簡述歐洲氣候的基本特征溫帶性(緯度地帶性)、海洋性(經度地帶性)、典型性(溫帶海洋氣候、亞熱帶夏干氣候)2、歐洲各自然地理區的主要特征A北歐區:冷濕B西歐區:強烈海洋性,潮濕C中歐區:溫和大陸性,濕潤D南歐區:冬雨夏干五)E東歐區:大陸性,平原景觀3、試述歐洲文化對世界的影響A民族語言成為世界性語言B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理論和生產管理技術逐漸擴散到全球,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是人類進入近現代社會。C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擴散到全世界;D生活方式、宗教、體育、音樂、美術~~~~~4、簡述歐洲政治與經濟一體化的主要表現歐洲共同體(6——15國)經濟互助委員會(6——10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7——33國)中歐自由貿易協區(4——13國)歐洲聯盟(1993年)市場、貨幣、外交政策、司法、警務方面的合作。5、英國和日本的工業布局的差異性詳參日英對比6、法國的自然條件與經濟特點1)自然條件A地形平坦:平原丘陵為主B氣候多樣:多樣性(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山地氣候)C自然景觀:闊葉林和硬葉林D水系完整:源自中央高原的輻射狀水系+運河E能源礦產資源貧乏:洛林鐵礦和煤礦2)經濟特點:A發達的農業a農業地位(占GDP4%):歐洲第一農業大國,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b原因:①優越的自然條件;②農業現代化;③歐洲聯盟農業政策c農業專門化生產區巴黎盆地:集約化農業區布列塔尼和諾曼底丘陵區:集約化畜牧業區西部河谷和地中海沿岸:葡萄和園藝作物種植區中央高原:林業、養羊業和肉牛飼養業B發達的工業a完整的工業體系(占GDP25%)b工業布局:集中在塞納河-羅納河以東(圖)大巴黎-下塞納工業區(巴黎,勒阿弗爾)羅納-阿爾卑斯工業區(里昂,格勒諾布爾)馬賽-貝爾-福斯工業區(馬賽)諾爾-加來工業區(里爾,敦刻爾克)面積(%)人口就業人口(%)農業結構工業結構7、德國的自然條件與經濟特點1)自然條件A地形:平坦,三大地形單元B氣候:溫和多雨,溫帶海洋性——大陸性氣候C水系河網密布,自南向北流D礦產資源,煤炭:易北河魯爾區鐵礦石:布倫瑞克2)經濟特點A歐洲經濟的“火車頭”a歐洲實力最強:GDP萬億美元,人均5萬美元(2010年);世界第四,歐洲老大。b對周邊國家的經濟具有帶動作用:聯邦德國是歐洲共同體的主要推動者;保持與中東歐國家密切的經濟貿易來往B強大的制造業a世界地位: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工業大國b支柱產業:機械制造業(機床);電子電氣工業:西門子、奔馳;汽車制造業:奔馳(斯圖加特)、大眾(沃爾夫斯堡)、寶馬(慕尼黑)東部2/370種植業為主鋼鐵、電力、機械、汽車、紡織、尖端工業西部1/330畜牧業與種植業并重輕工業為主化學工業:赫希斯特、巴斯夫、拜耳c布局:大分散小集中(慕尼黑、斯圖加特、柏林、紐倫堡等)8、魯爾區為什么會成為世界著名工業區地位: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也是世界著名工業區之一原因:①地理位置優越;②煤炭資源豐富;③水陸交通便利;④生產與消費的統一體。9、俄羅斯的自然條件與經濟特點1)自然條件A地形:東高西低B氣候:亞寒帶大陸性為主,大陸性自西向東逐漸增強C河流:河流密度東少西多,水能東多西少D自然景觀:針葉林為主,森林資源的寶庫E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煤、鐵、油氣。2)經濟特點A工業地理a完善的工業部門b工業結構:能源、冶金、機械、化工、森工、建材、輕工與食品等輕工業落后(二元化工業結構):不足1%c主要工業區:西北工業區(圣彼得堡);中央工業區(莫斯科)新西伯利亞工業區(新西伯利亞)烏拉爾工業區(車里雅賓斯克、葉卡捷琳堡)B農業地理a耕作業與畜牧業并重(43∶57)b耕作業:糧作(麥、馬鈴薯):森林草原帶、草原帶;經作(甜菜、亞麻):東歐平原。c畜牧業:種植業及其北部。農業地域類型:北部放牧業地帶,中部農牧業地帶,南部放牧業與灌溉農業地帶3)交通運輸地理A東部:歐亞大陸橋(西伯利亞鐵路)B西部: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為中心的輻射狀交通運輸體系(鐵路、公路)4)經濟聯系A內部經濟聯系自西向東:工業設備、技術、勞動力、人才自東向西:能源和工業原材料B對外經濟聯系:“獨聯體”和原“經互會”,歐美諸國,中國和日本5)經濟地域體系A東西、南北經濟帶B11個經濟區其中4個最重要:中央區、西北區、烏拉爾區、遠東區10、根據地緣政治理論和國際政治格局的歷史演進,試述當今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背景及其挑戰1)發展歷史A沙俄對中國侵略自17世紀80年代以來,中俄簽訂19個不平等條約。巧取豪奪150萬平方公里,并策動外蒙古獨立B中俄三次結盟:1896《俄中互相援助條約》1945年《雅爾塔協定與中俄友好同盟條約》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C1969年從對抗走向正常2)現狀歷史上最好的時期處于最重要的歷史時期《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基礎3)兩國關系發展的有利條件A境遇相似戰略壓力和市場壓力發展壓力B政治理念趨同:主張多極化反對霸權,國際爭端通過政治協商談判解決,尊重主權,反對一切外來干涉C資源互補雙邊貿易D傳統友誼,高層重視和推動E中俄關系始終是國際關系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其走向直接對亞太局勢乃至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生重量級影響。4)挑戰A國際局勢不穩定性B兩國實力結構性變化C歷史形成的傳統觀念影響D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理念的影響第八章非洲1、簡述非洲地形的基本特征A高原為主,東南高西北低B斷裂地形廣泛發育C褶皺山脈少,分布在高原邊緣地區2、非洲氣候的基本特征A干燥a干燥區:撒哈拉、卡拉哈里、納米布、索馬里b降水:對稱分布(特多—多—最少—較多)B炎熱a霜雪分布區占5%b全年≥20℃占95%C氣候南北對應a主要氣候類型對稱分布:赤道多雨氣候—熱帶干濕季氣候—熱帶干旱與半干旱氣候—地中海氣候b其他氣候類型:亞熱帶大陸性干旱與半干旱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3、非洲水系是如何受地形和氣候影響1)與氣候的關系A河網密度隨降水量而變化:赤道雨林氣候區→熱帶干濕季氣候區→熱帶干旱氣候區→亞熱帶夏干氣候區2)與地形的關系高地→水塔,盆地→水盆A東非高原:尼羅河、剛果河、贊比西河、東側水系B富塔賈隆高原:尼日爾河、塞內加爾河、岡比亞河C剛果盆地:剛果河各支流D乍得湖盆地:沙里河,季節河流4、非洲植被土壤帶分布規律南北對稱分布A熱帶雨林-磚紅壤類型區剛果盆地、幾內亞灣沿岸、馬島東部B熱帶草原-紅壤、紅褐土類型區從北、南、東三面呈馬蹄形包圍著熱帶雨林C熱帶荒漠-荒漠土類型區撒哈拉地區、索馬里半島外圍、卡拉哈里盆地、納米布地區D亞熱帶森林-褐色土類型區北非地中海沿岸、南非西南端5、非洲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整體性:干旱炎熱,地帶性明顯差異性:A阿特拉斯山地褶皺斷裂山地、地中海型氣候B撒哈拉區極端干燥的氣候、極端稀疏的植被C蘇丹區(薩赫勒區)長短不等(南多北少)的雨季D幾內亞高原與剛果盆地區炎熱氣候,赤道熱帶雨林。E東非區非地帶性、干濕季氣候、垂直帶譜F南非高原區淺碟形高原;氣候海洋性較強,但自東向西逐漸減弱;景觀多樣G開普山地區地中海氣候,硬葉林H馬達加斯加島區南北走向的山脈;氣候類型和自然景觀多樣性6、非洲具有哪些重要的自然資源A土地資源a耕地億ha(墾殖指數%﹣%)b森林億ha(覆蓋率%﹣%)c草原億ha(占%)B水力資源河流的水力資源豐富(占世界27%),但航運價值低C礦產資源金剛石:南部非洲貴金屬:鉻、金(南非,埃塞俄比亞,加納)石油: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尼日利亞磷:摩洛哥,突尼斯煤:南非鐵:西非,南非錳:加蓬銅:贊比亞7、非洲貧困及其原因A表現:a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發展速度緩慢b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結構畸形B原因a歷史因素:殖民主義統治和掠奪b政治因素:政治和社會的不安定c人口因素:人口增長過快,素質低下d資源因素:土地、森林、水資源等的缺乏和破壞,自然災害嚴重(旱、澇、蝗、蠅等)e國際因素: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f生產資料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g艾滋病病毒第九章北美洲1、簡述北美洲地形和氣候的基本特點及其成因1)地形的基本特點A南北縱列的地形結構:東西高、中間低;B冰川地形廣泛分布成因三大縱列帶是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產物2)氣候的基本特點A溫帶大陸性氣候占優勢(1/2+)B氣候類型的多樣性(溫度、水分、海拔差異)C氣候類型結構的獨特性:a北部緯度地帶性b100°W以東,緯度地帶性c100°W以西,經度地帶性d太平洋沿岸緯度地帶性和經度地帶性的綜合體現成因a位置、面積和大陸輪廓b大氣環流(圖)c洋流西岸: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東岸:墨西哥灣暖流、安的列斯暖流;拉布拉多寒流d地形(圖)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對氣流的阻擋→山間雙重雨影區東部平坦有利于南北氣流暢行→多變的天氣特征。2、北美洲自然植被的分布規律A勞倫辛高地以北的緯向地帶性:冰原帶—苔原帶—冰沼澤土帶—針葉林—灰化土帶B勞倫辛高地以南的東西對比:a東部緯度地帶性:溫帶針闊混交林—灰棕壤—溫帶落葉闊葉林—棕壤—亞熱帶常綠林—紅黃壤b西部經度地帶性:森林草原—淋溶黑土—高草原—黑鈣土—栗鈣土—荒漠半荒漠—灰鈣土、漠鈣土C太平洋沿岸的緯度地帶性和經度地帶性綜合表現:針葉林—灰化土—溫帶落葉闊葉林—棕壤—亞熱帶硬葉林—褐色土—熱帶荒漠—漠鈣土D中美向風和背風的對比:雨林:磚紅壤—稀樹草原—紅褐色土E西部高山地區垂直帶譜3、北美洲的自然地理分區a極地島嶼地區:格陵蘭島,北極群島b西部科迪勒拉山系:亞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c中美地區:中美地峽、西印度群島d東部地區:苔原沿海平原區、北中部針葉林區、大湖區和圣勞倫斯谷底、阿巴拉契亞山區、內陸低平原區、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海平原區、大平原區4、為什么說美國是在新大陸上建立起來的移民國家A移民國家17﹣19世紀:西歐白人和非洲黑人19世紀末﹣20世紀初:東歐和南歐1970’至今:拉美和亞洲B種族構成:白種人(82%),黑種人(%),黃種人(%),混血人C民族:美利堅民族5、美國人口分布的特點A集中在東北部(12%國土,40%人口)B集中在沿海(25%國土,53%人口)C集中在城市(80%)a五大湖南岸城市帶b太平洋沿岸城市帶c波士華城市帶6、美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A英國移民建立的國家;B有利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C美國式資本主義農業;后發優勢(沒有封建制度的制約,技術和勞動力);D戰爭因素7、美國工業在三大經濟區內如何布局A北部區:紐約、芝加哥、底特律、匹茲堡等。鋼鐵、機械制造、造船、紡織等(傳統工業)B南部區:休斯敦。能源型工業、宇航工業(陽光地帶)C西部區:洛杉磯、圣弗朗西斯科、西雅圖。資源型工業、航空航天、電子等(陽光地帶)8、美國鋼鐵工業的布局特點臨海、臨湖型,接近消費地(匹茲堡,芝加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617-2025國際貿易業務流程規范動物溯源數據交換
- GB/T 21307-2025皮輥軋花機
- GB/T 45550-2025蜜蜂遺傳資源調查技術規范
- 發生火災時停電應急預案(3篇)
- 行政管理風險評估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化應用試題及答案
- 時空組學 數據集格式規范 編制說明
- 高考數學2024年解題思路探討與試題及答案
- 高考數學強化課程試題及答案
- 企業火災場景應急預案(3篇)
- 消防安全重點工種人員情況
- 急救包扎課件
- 廣告策劃方案-今麥郎方便面廣告策劃書
- 2024年高考真題-物理(貴州卷) 含解析
- 防返貧業務培訓
- TSXCAS 015-2023 全固廢低碳膠凝材料應用技術標準
- 金融領域大語言模型應用安全探析
- 父母房子以買賣方式過戶給子女買賣合同模板
- 外墻磚維修整改方案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社會試卷真題(含標準答案及評分標準)
- 2025屆高考作文復習:讀寫結合型作文審題立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