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SLC(2009年)胸內淋巴結分區_第1頁
IASLC(2009年)胸內淋巴結分區_第2頁
IASLC(2009年)胸內淋巴結分區_第3頁
IASLC(2009年)胸內淋巴結分區_第4頁
IASLC(2009年)胸內淋巴結分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泉州市第一醫院影像科

潘燦玉國際肺癌研究協會2022版胸部淋巴結分區第一頁,共三十七頁。2022IASLC肺癌分期:腫瘤原發灶(T)定義亞組T0無原發腫瘤T1≤3cm,被肺或臟層胸膜包繞,未累及葉支氣管近端以上位置T1a≤2cmT1aT1b>2cm但≤3cmT1bT2>3cm但≤7cm?或腫瘤具有以下任一項:侵犯臟層胸膜,累及主支氣管、距隆突≥2cm,肺不張/阻塞性肺炎蔓延至肺門但未累及全肺T2a>3cm但≤5cmT2aT2b>5cm但≤7cmT2bTFrankCetal,Thenewlungcancerstagingsystem,Chest,2022,136:260-271第二頁,共三十七頁。T定義亞組T3>7cm,T3>7或直接侵犯胸壁/膈/膈神經/縱膈胸膜/壁層心包,T3Inv或腫瘤位于主支氣管、距隆突<2cm≤2cm,T3Centr或全肺肺不張/阻塞性肺炎,T3Centr或分開的腫瘤結節位于同一肺葉T3SatellT4任何大小腫瘤侵犯至心臟/大血管/氣管/喉返神經/食管/椎體或隆突,T4Inv或分開的腫瘤結節位于同側不同肺葉T4IpsiNodFrankCetal,Thenewlungcancerstagingsystem,Chest,2022,136:260-2712022IASLC肺癌分期:腫瘤原發灶(T)第三頁,共三十七頁。定義N0無區域淋巴結轉移N1轉移至同側支氣管周圍和(或)肺門周圍淋巴結及肺內淋巴結,包括直接蔓延累及N2轉移至同側縱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結N3轉移至對側縱隔淋巴結、對側肺門淋巴結、同側或對側斜角肌淋巴結、鎖骨上淋巴結NFrankCetal,Thenewlungcancerstagingsystem,Chest,2022,136:260-2712022IASLC肺癌分期:區域淋巴結(N)第四頁,共三十七頁。M定義亞組M0無遠處轉移M1a分開的腫瘤結節位于對側一個肺葉,或腫瘤伴有胸膜結節或惡性胸膜播散M1aContrNodM1aPlDissemM1b遠處轉移M1bFrankCetal,Thenewlungcancerstagingsystem,Chest,2022,136:260-2712022IASLC肺癌分期:遠處轉移(M)第五頁,共三十七頁。區域淋巴結圖譜FrankCetal,Thenewlungcancerstagingsystem,Chest,2022,136:260-271IASLC國際分期委員會制定了一套新的淋巴結圖譜,并且定義了7個淋巴結區域第六頁,共三十七頁。第七頁,共三十七頁。胸部淋巴結分類鎖骨上區〔1組〕,1區。上縱隔區〔3組〕,2、3、4區。主動脈區〔2組〕,5、6區。下縱隔區〔3組〕,7、8、9區。N1區〔5組〕〔肺門區、葉間區、周圍區〕,10-14區。第八頁,共三十七頁。鎖骨上區淋巴結〔1區〕1區,位于頸根部、鎖骨上窩、胸骨柄上凹連線上緣的淋巴結。上界:環狀軟骨下緣,下界:鎖骨和胸骨柄上緣,氣管中線作為1R和1L的分界第九頁,共三十七頁。上縱隔淋巴結〔2-4區〕2R區〔右上氣管旁淋巴結〕:延伸至氣管左側邊界,上界:胸骨柄上緣,下界:頭臂干靜脈尾端與氣管分叉點的橫斷面。2L區〔左上氣管旁淋巴結〕:位于氣管左邊界左側,上界:胸骨柄上緣,下界:主動脈弓上界。3A區〔血管前-胸骨后淋巴結〕:不與氣管緊鄰,位于血管前面3P區〔氣管后-椎前淋巴結〕:不與氣管緊鄰,位于食管后、脊椎前。4R區〔右下氣管旁淋巴結〕:從頭臂靜脈尾端與氣管交叉點的橫斷面到奇靜脈的下界,從氣管的右邊界延伸至氣管的左邊界4L區〔左下氣管旁淋巴結〕:位于氣管左側緣左側,包括所有位于肺動脈韌帶內側的氣管旁淋巴結,從主動脈弓上緣至左主肺動脈上緣。第十頁,共三十七頁。3區第十一頁,共三十七頁。3區3A4R第十二頁,共三十七頁。4R第十三頁,共三十七頁。4L第十四頁,共三十七頁。主動脈肺動脈區〔5區、6區〕5區〔主-肺動脈窗淋巴結〕:位于肺動脈韌帶外側或主動脈外側或左肺動脈外側。6區〔主動脈旁淋巴結〕:升主動脈或主動脈弓旁,位于側前方,主動脈弓上下緣之間。第十五頁,共三十七頁。第十六頁,共三十七頁。下縱隔淋巴結〔7區、8區、9區〕7區〔隆突下淋巴結〕:氣管分叉角下方,右側中間段支氣管與左下葉支氣管之間間隙。8區〔食道周圍淋巴結〕:低于氣管隆突下至膈肌區域。9區〔肺韌帶淋巴結〕:位于肺韌帶之間,包括下肺靜脈下段和后壁的淋巴結,肺韌帶是包繞肺門的縱隔胸膜反折后向下的延伸。第十七頁,共三十七頁。第十八頁,共三十七頁。8區10R第十九頁,共三十七頁。9區第二十頁,共三十七頁。N1淋巴結〔10區-14區〕10區〔肺門淋巴結〕,遠離縱隔,圍繞主支氣管旁區域;分10R和10L,左側肺門淋巴結從肺動脈上緣延伸至葉間區域,右側肺門淋巴結從奇靜脈下緣延伸至葉間區域。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七頁。11區-14區淋巴結11區-葉間淋巴結;12區-葉支氣管淋巴結;13區-段支氣管淋巴結;14區-亞段支氣管淋巴結。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七頁。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七頁。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七頁。胸內淋巴結分組標準

CT實例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七頁。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七頁。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七頁。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七頁。第三十頁,共三十七頁。第三十一頁,共三十七頁。第三十二頁,共三十七頁。第三十三頁,共三十七頁。第三十四頁,共三十七頁。影像學上N分期的評估的幾個問題淋巴結大小不是最可靠的指標,正常大小〔短徑<10MM〕的淋巴結內可出現轉移,增大的淋巴結可以是增生性或反響性淋巴結增大。PET-CT相比于CT和MRI提高了N分期的準確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雖然淋巴結的引流模式有助于淋巴結轉移的評價,但肺上葉腫瘤和腺癌常出現跳躍性轉移從而可影響對淋巴結分期的準確評價。第三十五頁,共三十七頁。謝謝第三十六頁,共三十七頁。內容總結泉州市第一醫院影像科 潘燦玉。或直接侵犯胸壁/膈/膈神經/縱膈胸膜/壁層心包,。或腫瘤位于主支氣管、距隆突<2cm≤2cm,。任何大小腫瘤侵犯至心臟/大血管/氣管/喉返神經/食管/椎體或隆突,。轉移至同側支氣管周圍和(或)肺門周圍淋巴結及肺內淋巴結,包括直接蔓延累及。2022IASLC肺癌分期:遠處轉移(M)。IASLC國際分期委員會制定了一套新的淋巴結圖譜,并且定義了7個淋巴結區域。謝謝第三十七頁,共三十七頁。低血糖危象

概念又稱低血糖癥低血糖癥(hypoglycemia)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所致的一組臨床綜合征。一般以成人血漿血糖濃度<2.8mmol/L,或全血葡萄糖<2.5mmol/L為低血糖。兒童低血糖診斷標準比成人值低1.11mmol/L,但是否出現臨床癥狀,個體差異較大。低血糖癥定義據生化指標和臨床表現分3種類型低血糖癥: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同時有臨床癥狀,及時進餐后可緩解。低血糖: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可有或無癥狀。低血糖反應:患者有與低血糖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血糖多數低于2.8mmol/l,但也有可能不低。主要與血糖下降速度過快引起升糖激素釋放(如兒茶酚胺)所致的癥狀及體征有關。血糖水平及生理應答反應血糖水平降低至4.6mmol/l時,胰島素分泌受抑制。血糖水平在3.8mmol/l時,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開始釋放。血糖水平在3.0mmol/l時,開始出現低血糖癥狀。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時,患者出現進行性認知能力下降。血糖低于1.5mmol/l時,患者出現昏迷。低血糖癥的臨床表現交感神經興奮的表現

在血糖下降快,腎上腺素分泌較多時更為明顯,為一種代償反應。表現為心慌、出汗、饑餓、無力、手抖、視物模糊、面色蒼白、緊張感。低血糖的分級輕度:僅有饑餓感,可伴一過性出汗、心悸,可自行緩解。中度:心悸、出汗、饑餓明顯,有時可發生手抖、頭昏,需補充含糖食物方可糾正。重度:是在中度低血糖癥狀的基礎上出現中樞神經供能不足的表現,如嗜睡、意識(認人、認方向)障礙、胡言亂語、甚至昏迷,死亡病因血糖利用過度和血糖生成不足發病機制體內維持血糖正常有賴于消化道、肝腎、及內分泌腺體等多器官功能的協調一致。人體通過神經體液調節機制來維持血糖的穩定,當血糖下降時,重要的反應是體內胰島素分泌減少,而胰島素的反調節激素如腎上腺素、胰升糖素、皮質醇分泌增加。使肝糖原產生增加,糖利用減少,以保持血糖穩定。主要生理意義;保證對腦細胞的供能,腦細胞所需的能量幾乎完全直接來自血糖而且本身沒有糖原儲備,當血糖下降到≤2.8mmol/L時一方面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大量兒茶酚胺釋放,另一方面由于能量供應不足使大腦皮質功能抑制,皮質下功能異常即表現為中樞神經癥狀和交感神經興奮癥狀。病情評估交感神經興奮的癥狀;出汗、顫抖、心悸(心跳加快)、饑餓、焦慮、緊張、軟弱無力、面色蒼白、流涎、肢涼震顫、血壓輕度升高,這些癥狀血糖快速下降時尤其突出。

神經性低血糖的癥狀;即腦功能障礙癥狀,表現為精神不集中、頭暈、遲鈍、視物不清、步態不穩、也可有幻覺、躁動、行為怪異等精神失常表現;波及表層下中樞、中腦、延髓時表現為神志不清、幼稚動作、甚至昏迷、血壓下降。病情判斷以交感神經癥狀為主者易于識別,以腦功能障礙為主者易誤診為神經癥、精神病、癲癇、腦血管意外等還應該與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性昏迷、藥物中毒等昏迷鑒別。詳細詢問病史、既往史、立即檢查血糖。救治與護理輕者神志清醒可給口服糖水、含糖飲料、面包、餅干、饅頭等。神志不清者切忌口喂食而導致呼吸道窒息而死亡。迅速建立靜脈通路。

1.嚴密觀察病情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神志變化。觀察尿、便的情況記錄出入量。觀察治療前后病情變化,評估治療效果。清醒后還容易再度出現低血糖,故應需要觀察12~48小時。

2.升高血糖注射50%GS溶液。50毫升的50%糖可升高150mg/dl,立即注射50~100ml多數病人立即清醒,未恢復可反復注射直至清醒。繼而進食。口服降糖藥物引起的低血糖癥,血液中較高的藥物濃度仍在繼續起作用故應繼續靜脈滴注5%~10%的糖。并隨時檢測血糖。

3.使用升糖激素血糖不能達到上述目標,或病人仍神志不清時按醫囑可選用氫化可的松100mg加入500ml糖中緩慢滴注4~6小時。胰升糖素0.5~1mg皮下、肌注、靜脈注射,一般20分鐘內生效,但維持時間僅1~1.5小時。

4.加強護理昏迷病人按昏迷病人常規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皮膚護理。意識恢復后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出汗、嗜睡、意識模糊等再度低血糖狀態,以便及時處理抽搐者處補糖外,可酌情應用適量鎮靜劑并注意保護病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