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共69張課件_第1頁
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共69張課件_第2頁
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共69張課件_第3頁
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共69張課件_第4頁
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共69張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6、露凝無游氛,天高風景澈。7、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8、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煙。9、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10、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6、露凝無游氛,天高風景澈。7、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8、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煙。9、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10、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基因治療腫瘤的策略2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腫瘤基因治療已成為腫瘤生物治療最引人矚目的研究領域,是繼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之后的第五種模式,是腫瘤治療的有益補充。基因治療就是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校正或置換致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3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本文選取筆者所在學校的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采用個別交談、走訪家長、問卷調查等方法,結合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農村初中學生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進行了比較科學的分析。一、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具體表現筆者通過隨機抽樣調查,對我校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樣本為每個年級100名。通過調查統計,我得出以下結果。同時對其進行了比較細致的分析。(見附表1)(一)怠惰行為方面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懈怠行為排在五項調查結果的第二位,說明學生的懈怠行為比較嚴重,也說明其學習的主動性沒有養成。(二)攻擊性行為方面具體表現為容易和學生發生沖突,打架、說臟話、蠻橫不講理、喜歡在課堂上搞小動作引起其他學生注意,不僅自己不學習,而且還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通過調查訪問,我們了解到不少學生具有暴力傾向,這種傾向形式多樣。這些都表明農村初中學生受環境和年齡特征的影響,自控力較差,在其他人面前喜歡表現自己,引起他人注意,卻無法認識到這些行為的正確性,且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三)欺騙性行為方面從附表1我們可以得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有過欺騙行為,缺乏誠實。這點尤其體現在與他們自己身份相關的作業抄襲方面。這說明這些學生比較懶惰,不喜歡思考問題,總想著不勞而獲。(四)逆反性行為方面調查結果表明,部分學生存在非常嚴重的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容易和老師、家長和他人發生沖突,反映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出現了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喜歡我行我素,藐視“權威”,敢于向“權威”挑戰。(五)破壞性行為方面從附表1可以看出,此階段的學生有著比較嚴重的破壞性行為,具體表現在不愛護公共物品,喜歡到處亂寫亂畫。這些說明孩子們沒有受到過相關的思想教育,缺乏愛護公共物品的意識。二、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原因通過對調查問卷調查分析,加上對具有不良行為的學生的家訪和同其科任老師的座談,我們發現:學生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不簡單是思想問題,很大程度上與其復雜的社會因素和歷史因素有關。我們將其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個方面。(一)主觀因素1.該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發,表現在自尊心和成人感的出現和增強。但是這些在沒有科學的指引下,往往形成了不正確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導致他們往往出現上述問題,如對父母、老師和社會強烈不滿,這些不滿在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后,往往演變成孩子們的逆反情緒。2.該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的出現,往往沒有形成公正、客觀和正直的性格特征,形成的卻是偏激、扭曲的個性。這些和他們的知識儲備以及年齡階段所導致的思考能力不完善有關,所以容易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對人和事出現比較偏激和不成熟的評價。比如在遇到好友被人欺負時,他們會“義薄云天”地挺身而出,卻不會思考事情的來龍去脈,不會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更不會思考如何采用更加合理和理性的方法來解決此類問題。3.該階段的學生在性意識上有所覺醒,這也會導致他們行為的超常性。隨著生理特征的變化,性心理開始躁動,開始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引起異性的注意。但是,該階段孩子引起異性的行為卻往往表現得讓家長和老師比較難理解。(二)客觀因素客觀因素可以從家庭、學校和社會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的氣氛和教育環境對于該階段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最為直接和主要。由于我校處在貧困地區的農村地區,其經濟相對安定區其他鄉鎮來說比較落后,人口素質也相對較低,表現在家庭教育上相對滯后。不必掩飾地說,農村家庭環境是上述行為出現的重要發源地之一。2.學校因素學校方面也存在諸如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和部分教師教育行為不當的問題。(1)教育評價體制的不完善。現今的教育評價機制主要依據的是學生參加各類考試的成績和獲獎情況,而社會和家長也只關注學校的升學情況,這些評價機制直接產生的問題便是教師大多重視對學生考試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灌輸,較少涉及對學生思想品德的關注。也許可以花費精力去為學生進行課業輔導,但是一般沒有老師會占用自己的時間去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2)教師的教育行為不當。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手段落后。這點在學生德育上體現得尤為突出。對學生的教育停留在羞辱和體罰上。殊不知這些行為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很多問題,如緊張、厭學、厭師以及對考試和學業的壓力。該階段是學生升入高中的重要階段,因此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學業任務重,考試頻率高,這些都容易讓原本學習就薄弱的學生更容易自暴自棄,產生厭學情緒和考試焦慮癥。所有的這些都會對學生的行為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曾經聽一個畢業好多年的學生說過這樣一個事例,他好多次在夢中仍然夢見自己在參加考試,而且每次夢見自己都沒考好,讓他大汗淋漓。這個事例充分說明,考試對于學生影響的深遠性。3.社會因素農村學生的活動范圍較小,且缺乏與現代社會的緊密接觸和聯系,但是這并不表明他們不向往走向社會,走向城市。但是從小在農村生活的他們,對于復雜的社會也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也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急劇變化的社會帶來的所沒有準備好的沖擊。(2)不良社會媒介的傳播。(3)缺乏對“兩室一吧”引誘的抵制能力。以上幾個方面在內與外沖擊著學生的內心,再加上一些成人文化對青少年文化的不理解和傷害等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這些學生的內心豐富而又復雜不良的心理狀態,形成了一張張害人的無形之網,最終導致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養成。發散性思維以其獨特性、變通性及流暢性使學生在作文構思時獲得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學中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不但要傳授發散方法還應該培養對發散方法進行檢索與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學中發散性思維訓練的目的在于讓思維能根據需要按一定的順序向各種方向運動,在發散過程中產生靈感,使寫作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可駕馭與可調控。從模仿入手,指導學生逐一掌握發散思維的方法。訓練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發散思維,我引導學生從學習趙麗宏的散文《峽谷》入手。《峽谷》的構思是在尋找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中進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峽谷”與“社會生活――文化大革命――我們國家噩夢般的大峽谷”的共同特點:難以逾越。告誡人們必須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才能像江河沖出峽谷一樣戰勝生活中的種種“峽谷”模仿《峽谷》的構思,要求學生在動筆寫《大地與安泰》一文前從安泰離不開大地出發,尋找具有“離不開”這一相似點的不同事物。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思緒從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現在拉回過去;寫的內容從櫻花到關于風景畫的主張,到與前二者看似無關的“一片樹葉”整個思維活動緊扣“珍重生命”這一主題擴展,既不受空間限制,也不按時間順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卻周而復始與人類從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聯想中發散游動,分析這些作品的結構,學習作者發散思維的方法,可使學生思路活潑,浮想聯翩。除了逐步積累發散思維的方法,以供使用時檢索與提取,每一種思維方法應分解成幾個步驟反復訓練。巴金的《燈》由眼前到回憶;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邊到古希臘。模仿“燈”的構思,將作者的思維分解成下述幾個步驟,我指導學生寫題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過去”,學生想到幼時父母教他識字的小黑板,小學里黑板上的加減乘除,中學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從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搖籃”的認識。“由此地想到彼處”,于是學生想到了學校長廊上的,居委會門口的,醫院門診處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種種黑板報,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會萬花筒”的結論,并意識到自己從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眾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學生想到戰爭年代八路軍戰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學習文化,想到《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寫在黑板上的“法蘭西萬歲”于是發出了要珍惜現有條件的肺腑之言。在指導學生通過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點時,讀散文《枕木》我把指導學生思維發散的過程分解為二步。第一步是啟發學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點:腳踏實地默默無聞;排列整齊有序伸延;承載重壓穩如泰山……第二步是由這些不同的特點出發,尋求與其一致的精神狀態: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的典范,大無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偉大。一位同學在《擁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寫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豎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們成人了!從戰爭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橋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場的烈士;從揮著熱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著掘土機巨臂筑起楊高路的年輕一代。他們走過了硝煙彌漫的戰場,走過了灑滿全色光輝的油田。在血汗澆鑄的軌跡上,走向未來。這便是我們的民族。一個無比堅強、無比團結的民族,用無法抗拒的腳步,一步一步走著自己堅實的路!”“既然我們都是這樣的枕木,就應該毫不吝嗇,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奉獻給這條路”。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作文能否立意新穎,感受獨特;構思時能否浮想聯翩,思緒如天馬行空。這種思維發散活動建立在知識與經驗的積淀上,是思維操作方法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整個高中階段應將發散思維方法的訓練按單元有計劃地安排在各年級的作文教學中。發散思維方法可以按單元進行教授。每單元教會一種發散方法,可分三個步驟進行:(1)方法輔導。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維發散的模式,并按此發散方法練習作文。(2)鞏固練習。重點為講評本單元所傳授的方法掌握運用的情況。如寫作《橋啊,橋》一文,一位同學由面臨高初中難以銜接產生的苦惱希望能為自己建立一座橋,讓這座橋將她引向所愛、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對比中展開,在對未來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講評既強化了方法指導,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在寫作中再實踐。(3)鍛煉知識的遷移能力。重點為比較已教授過的幾種發散方法,培養運用檢索與提取的能力,進行綜合運用的示范。每個單元要完成三――四篇作文。有的借助“相似點”發散思維,有的對比不同點,有的綜合運用幾種方法,教學效果顯而易見。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6、露凝無游氛,天高風景澈。基因治療腫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共69張課件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共69張課件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共69張課件基因治療腫瘤策略及進展共69張課件區別幾個概念:將目的基因導入細胞或細菌,針對目的基因叫做轉移(transfer)針對宿主細胞叫做轉導(transduction)而這一過程叫做轉染(transfection)目的基因導入細胞導致宿主細胞的基因組分級至性狀的改變叫做轉化(transformation)

6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區別幾個概念:6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第一節增強宿主抗腫瘤免疫——腫瘤疫苗的作用

抗腫瘤免疫有關的轉基因治療是腫瘤基因治療的最初方案。為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對腫瘤的識別,免疫基因治療主要包括一、通過APC增強對腫瘤抗原的識別與呈遞。二、增加腫瘤細胞表達細胞因子。三、增強腫瘤細胞表達的共刺激分子。7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第一節增強宿主抗腫瘤免疫——腫瘤疫苗的作用7文檔之家一、以樹突細胞為基礎的腫瘤抗原免疫

通過APC(AntigenPresentingCells)增強對腫瘤抗原的識別與呈遞。將編碼目的抗原的基因,以重組表達載體的形式經各種基因轉移途徑轉入機體細胞,借用宿主細胞的表達加工機構合成抗原分子。如通過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Ⅰ和/或MHCⅡ類分子抗原處理和輸送途徑將抗原信息呈遞給T淋巴細胞,從而激發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8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一、以樹突細胞為基礎的腫瘤抗原免疫8文檔之家-shop636二、細胞因子的免疫基因治療

將IL-1、IL-4、TNFα、IFN等細胞因子基因導入腫瘤細胞,使瘤細胞表達出相應的抗原,隨后激發CD4+毒性T淋巴細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反應,而導致分泌腫瘤抗原的靶細胞溶解,以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如Shiau等在體內給予表達干擾素-γ的逆轉錄病毒進行鼠膀胱癌切除后的免疫基因治療,其目的是增加腫瘤細胞在局部產生干擾素-γ,以誘導淋巴細胞的反應達到治療目的。這種能產生細胞因子的轉基因瘤細胞具有腫瘤疫苗的作用,這種腫瘤疫苗有替代無效的輔助性T細胞(HelperTLymphocyte,TH)的作用,并對機體內遠處的腫瘤具有抑制作用。9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二、細胞因子的免疫基因治療9文檔之家-shop636954

將細胞因子基因導入腫瘤浸潤的淋巴細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性細胞(LymphokineActivatedKillercell,LAK細胞),使之活化,活化的TIL具有顯著抗自身腫瘤作用。回輸體內后趨向于腫瘤局部聚集,并大量表達其攜帶能增強抗腫瘤免疫的細胞因子基因產物。Hull等比較了伴有IL-12和共刺激分子B7-1(AdmIL12/B7)兩個載體表達的腺病毒和單純伴有IL-12/B7(AdmIL-12)表達的腺病毒感染具有較差免疫原性的RM-9鼠前列腺癌模型,研究發現在感染的RM-9鼠腫瘤細胞中AdmIL-12/B7能介導IL-12分泌和增加B7-1在細胞表面的表達,通過在比較體內注射AdmIL-12/B7、AdmIL-12和對照組的療效比較顯示前者能明顯的減少腫瘤體積和增加鼠的存活率。使用兩個載體的腫瘤治療將濾過更多CD4+CD8+的免疫反應細胞。10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將細胞因子基因導入腫瘤浸潤的淋巴細胞(Tu三、共刺激分子的作用

將MHCⅠ、Ⅱ類抗原基因導入腫瘤細胞,使宿主免疫系統識別腫瘤細胞為“異己”,以誘發抗腫瘤免疫反應。可見基因免疫綜合了減毒疫苗和亞單位疫苗的精髓,既象接種了活的病原體可以不斷地表達抗原蛋白,又可以方便地精選所需基因片段,以激發理想的免疫反應。Matubonis等研究的結果表明,某些腫瘤細胞APC表面存在有共刺激分子B7-16(CD80)表達時,更難有效地激活CTL,基因疫苗激活的CTL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和MHC-I類分子限制性,其目的在于排除細胞外蛋白與核酸的侵襲,這對防止殺傷作用的擴散及維持機體核酸物質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11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三、共刺激分子的作用11文檔之家-shop63695479

應用這一手段前提是必須有腫瘤抗原的存在,特別是腫瘤特異性抗原,只有這樣才可使誘導的免疫反應只針對腫瘤而不破壞正常組織。以往尋求腫瘤特異性抗原,先從尋找癌基因開始,然后再從基因推導肽片斷,近年來發展了一個原來方法相反的研究路線,即先分離可識別腫瘤特異性肽的CTL,再通過CTL尋找其編碼肽的基因。通過這種方法,發現了黑色素瘤基因MAGE-1,其編碼的抗原可為人類黑色素瘤的特異性T細胞所識別。

12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應用這一手段前提是必須有腫瘤抗原的存在,特別

HuXueyou等合成了MAGE·AL九肽,負載自體APC后給病人免疫,發現可引起原位和遠距離部位的自體黑色素瘤反應和特異性CTL數量增加,說明此法可誘導肽特異性CTL應答并進行循環。這一研究結果為特異性抗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療顯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

免疫基因治療有助于克服抗癌治療中碰到的腫瘤異質性、化療耐受性、腫瘤細胞低免疫原性等困難。13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HuXueyou等合成了MAGE·AL九肽

第二節恢復和增強抑癌基因的功能——引入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是抗腫瘤基因治療中一類極為重要的目的基因,將這類基因導入腫瘤細胞或非腫瘤細胞,其表達產物通過復雜的基因調節或活化代謝機制,能抑制腫瘤的惡性生長,甚至可導致癌細胞逆轉。雖然腫瘤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基因參與、多步驟形成的過程,但在這些過程中某種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14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第二節14文檔之家-shop636954

用基因替代等方法恢復或增強抑癌基因雜合性的缺失,將某些含有抑癌基因的染色體片斷或整條染色體臂導入那些已知或疑有抑癌基因缺失的腫瘤細胞或荷瘤動物體內,以消除腫瘤細胞的惡性表型和在體內致癌性,從而達到控制腫瘤細胞異常生長的目的。基因治療和免疫的靶特異性分子治療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如通過載有野生型P53的腺病毒載體進行瘤體內注射。這種用病毒載體介導的轉導腫瘤抑制基因治療方法代表了癌癥治療的策略之一。用腫瘤抑制基因如P53、Rb治療因那些有這類基因突變的腫瘤是有價值的。15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用基因替代等方法恢復或增強抑癌基因雜合性的缺

體外轉導抑癌基因對惡性腫瘤特征的影響有:轉導WT、p53能使結腸癌、骨肉瘤、神經膠質瘤、腺癌增殖降低;轉導Rb基因能使視網膜母細胞瘤、骨肉瘤、前列腺癌增殖降低;轉導wT-1能使裸鼠體內wilms’瘤形成下降;轉導NF1能使神經纖維瘤病病灶減少;增加p16基因能使裸鼠體內神經膠質瘤形成減少。16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體外轉導抑癌基因對惡性腫瘤特征的影響有:16文

在實體腫瘤中抑癌基因P53分子對由化療引起的DNA損傷有重要的作用,可引起細胞周期停滯與促使細胞凋亡,在食道癌研究中已獲療效。自從1994年Okamato等構建含有p16INK4cDNA的表達載體pCMV-p16,成功地轉染p16INK4基因缺失的肺癌細胞系Calu-6和卵巢癌細胞系SKOV-3,抑制了瘤細胞株的集落形成率,并使瘤細胞的繼續生長得到控制。此后,在頭頸部癌、卵巢癌中用腺病毒介導野生型P53去消除P53的突變,取得一定的療效。

17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在實體腫瘤中抑癌基因P53分子對由化療引起

Nakamura等用野生型P53腫瘤抑制基因替代療法對結腸癌的治療已在臨床前期研究中獲得成功,還有待于臨床階段的進一步工作證明。Schrump等對食管鱗狀細胞癌系,Fueyo、Higashi等分別對不同的神經膠質瘤細胞系進行p16INK4基因替代治療研究,證明p16INK4基因的替代治療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種抑制作用是有選擇的,對Rb基因缺失以及p16INK4基因正常的腫瘤細胞無明顯抑制作用。18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Nakamura等用野生型P53腫瘤抑制基

在研究中人們還發現p16INK4基因正常的癌細胞株往往都有p53基因異常,p53基因正常的癌細胞株常有p16INK4基因變異,同時伴隨cyclinD1的過度表達。因此,p16INK4基因與其它基因聯合治療將能更好地抑制腫瘤。Sandig等用p53-p16重組病毒注射到患肝癌的小鼠中,腫瘤生長出現逆轉,提示了引入抑癌基因在腫瘤治療中的前景。19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在研究中人們還發現p16INK4基因正常的癌細第三節阻斷癌基因功能--反義核酸RNA干擾技術

細胞中原癌基因的表達受到嚴格控制。ras、myc、src這一類癌基因由于突變而使其功能處于異常活躍狀態,不斷地激活細胞內正性調控細胞生長和增殖的信號傳遞通路,促使細胞異常生長。因此基因治療思路也可以將癌基因反義序列導入癌細胞來拮抗癌基因;或引入非等位rev等方法,阻止癌基因功能。20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第三節阻斷癌基因功能--反義核酸RNA干擾技術20文檔

反義核酸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根據核酸堿基互補配對的規律設計出能與靶基因特定區域結合的DNA或RNA,以影響其靶基因的表達,抑制其功能。RNA干擾(RNAinterference,RNAi)是由雙鏈RNA分子介導的序列特異性轉錄后基因沉默過程,為雙鏈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關閉相關基因表達的過程,是一項新興的基因阻斷技術。RNAi是一種轉錄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PTGS)現象。

21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反義核酸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根據核酸堿基互補配對

有關基因沉默現象最早的報道見于植物中。1995年Gou等在對線蟲的實驗中發現,正義RNA與反義RNA一樣可以阻斷par-1基因的表達,但作者對這一現象沒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1998年,Fire等首次將正義鏈和反義鏈的RNA結合物———雙鏈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注入線蟲,結果誘發了比單獨注射正義鏈或者反義鏈都要強得多的基因沉默,每個細胞只要很少幾個分子的雙鏈RNA就足以完全阻斷同源基因的表達。后續的實驗還證實,在線蟲體內注入雙鏈RNA,不但可以阻斷整個線蟲的所有同源基因的表達,還會導致其第1代子代的同源基因沉默,他們將這種現象命名為RNAi。此后,在多種生物體內陸續發現了RNAi現象,22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22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

許多學者認為,在生物中廣泛存在的PTGS現象可視作不同物種所共有的適應保護機制:通過阻抑大量的異常mRNA表達,抵抗轉座子和病毒的侵襲,以保護機體免于受損,相當于基因組的免疫系統;通過調節編碼蛋白基因的表達起到調控生命活動的作用。RNAi在哺乳動物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擾病毒在體內的復制、抑制癌基因表達及基因敲除后基因功能的研究等方面。23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許多學者認為,在生物中廣泛存在的PTGS現象可視作與傳統的基因研究方法—基因敲除、定點突變、反義核酸及核酶技術等相比,RNAi具有以下五大特點:基因序列特異性;dsRNA的穩定性;沉默信號傳遞性;Knock-down高效性;RNAi效用濃度依賴性。24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與傳統的基因研究方法—基因敲除、定點突變、反義核酸及核酶技術一、RNAi的分子機制

外源性(如病毒)或內源性的dsRNA在細胞內與一種RNA酶Ⅲ(RNAaseⅢ核酸內切酶)Dicer結合,隨即被切割成21~23nt的帶有3’端單鏈尾巴及磷酸化5’端的短鏈dsRNA,即小干擾RNA(smallinterfereingRNA,siRNA)。siRNA與Dicer形成RNA引導沉默的復合體(RNAinducessilencingcomple,RISC)。siRNA作為引導序列,按照堿基互補原則識別靶基因轉錄出的mRNA,并引導RICS結合mRNA。隨后siRNA與mRNA在復合體中換位,核酸酶Dicer將mRNA切割成21~23nt的片段,特異性地抑制靶基因的表達。而新產生的dsRNA片段可再次形成RISC,繼續降解mRNA,從而產生級聯放大效應。因此,每個細胞只需要幾個siRNA分子就能夠引起強烈的RNAi效應。此外,siRNA還可以在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RdRp)的作用下進行大量擴增,并轉運出細胞,使RNAi擴散到整個機體并可以傳代。

25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一、RNAi的分子機制25文檔之家-shop6369547926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26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闡明siRNA在雙鏈RNA誘發的基因沉默中的作用是RNA干擾研究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達到這一目的有幾種途徑:⑴利用質粒載體或病毒載體轉化或轉染瘤細胞,在細胞內轉錄出能與目的基因正義RNA相互補的反義RNA,從而阻斷目的基因蛋白質的表達。⑵

體外人工合成反義寡聚核苷酸。由于脫氧核苷酸的合成較容易,在體液中也比較穩定,而脫氧核苷酸也同樣可以與RNA相互配對結合,所以在實踐中多用反義核苷酸(antisenseoligodeoxyribonucleotide,AS-ODN)。與蛋白質水平相比,從遺傳水平抑制基因表達能更有效地阻斷疾病的發生發展。

27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闡明siRNA在雙鏈RNA誘發的基因沉默中的作用是RNA干擾二、RNAi在腫瘤治療中的意義ras基因包括K-ras、H-ras、N-ras,是鳥苷酸結合蛋白,對細胞的繁殖、分化和細胞生存起調控作用。ras基因突變可使之處于長期激活GTP結合狀態,易導致腫瘤的發生。K-ras基因在人類腫瘤中最普遍活化狀態的致癌基因,在腫瘤組織中的突變率30-50%,在胰腺癌中高達85%。突變的Ras基因與正常細胞中的野生型ras基因通常只有一個堿基的不同,但由于RNAi的高度特異性,可以針對腫瘤細胞中突變的ras基因產生抑制作用,而對正常細胞的野生型ras不產生抑制作用。

28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二、RNAi在腫瘤治療中的意義28文檔之家-shop6369最近Li-MoChen等報道建立K-rasV12突變基因的siRNA腺病毒表達載體,轉染Panc-1胰腺癌細胞誘導凋亡、逆轉腫瘤惡性表型。WeiWang等通過構建K-ras基因的siRNA表達框架(siRNAexpressioncassette,SEC)成功抑制胰腺癌細胞株MiaPaCa-2的K-ras表達。Fleming等報道,利用化學合成anti-K-ras-siRNA抑制了PANC-1和MaiPaca-2胰腺癌細胞K-ras的表達,并觀測到集落形成能力、細胞增殖能力和侵襲能力降低、凋亡增加,與VEGF)和血小板反應素(thrombspondin-1,TSP-1)基因和c-myc的下游調控元件、與腫瘤轉移相關的葡萄糖轉運蛋白1(glucosuetransporter,GLUT-1)基因表達變化。

29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最近Li-MoChen等報道建立K-rasV12突變基因的癌胚抗原相關細胞黏附分子6(CEARAM6)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員,在許多腫瘤中都有表達,對腫瘤的形成、抵抗“失巢凋亡”(anoikis:正常內皮細胞或表皮細胞黏附不適宜的基質時引起細胞凋亡的一種現象)和形成轉移起到重要作用。DuxburyMS等通過化學合成anti-CEARAM6-siRNA抑制失巢凋亡高抵抗性MiaPaCa-2胰腺癌細胞株的CEARAM6的表達,觀察到失巢凋亡抵抗性的減弱以及腫瘤細胞在體內、外模型中轉移能力的降低。他們還分別利用逆轉錄病毒siRNA表達載體和化學合成的方法介導了對CEARAM6基因高表達BXPC3胰腺癌細胞株CEARAM6基因的敲減,觀測到腫瘤細胞侵襲能力降低、轉移瘤生成能力下降,進一步證明了CEARAM6基因在腫瘤形成、轉移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為腫瘤的RNAi治療提供了作用靶點。

30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癌胚抗原相關細胞黏附分子6(CEARAM6)是免疫球蛋白超家BCR/ABL融合基因是定位于人9q34上的C-ABL基因和22q11上的BCR基因發生t(9:22)易位,使相應無關的基因發生融合而形成,它是PH染色體的分子基礎,在CML發病中起到重要作用。Borkhardt等采用RNAi技術成功地抑制了K562白血病細胞中的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達,增加對K562白血病細胞凋亡的誘導作用,但在聯合ABL酪氨酸抑制劑--Imatinib治療時,對細胞凋亡沒有相加作用。

31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BCR/ABL融合基因是定位于人9q34上的C-ABL基因和RNAi技術的快速發展必將推動生物學和醫學的大步前進。RNAi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也必將為各種疾病尤其是腫瘤等疾病的根治帶來希望。但是,從目前RNAi的研究現狀來看,在哺乳動物中,RNAi并不能完全阻斷基因的表達,尤其是異常高表達的基因,這將促使人們去探索研究新的更高效siRNA表達載體體系。為了促進基于RNAi的基因藥物進入臨床研究和應用,大量的研究已集中到提高siRNA分子的工業化生產能力、增加siRNA分子穩定性、開發siRNA藥物的靶向傳遞系統等方面。盡管如此,RNAi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已經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RNAi必將對癌癥的最終根治起到重要的作用。

32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RNAi技術的快速發展必將推動生物學和醫學的大步前進。RNA第四節核酶用于基因治療

1983年美國Cech和Altmann發現并鑒定了一類具有酶催化作用的核苷酸片斷,稱為核酶(Ribozyme)。這一發現使酶的概念從蛋白領域擴展到核酸領域。核酶具有核苷酸內切酶的活性,它能在無蛋白質的條件下切割靶RNA分子。

33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第四節核酶用于基因治療

33文

核酶用于基因治療的條件是

①找出腫瘤發生發展中關鍵性的蛋白質;②這種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編碼基因序列)必須是已知的,以便設計核酶的切割位點;③所設計的核酶必須能夠切割靶RNA;④腫瘤細胞必須能攝取這種核酶,并能在細胞內切割靶RNA。34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核酶用于基因治療的條件是34文檔之家-shop

反義治療并不像剛開始人們所想像的那么簡單,目前還有許多關鍵性問題有待去解決,如生物學穩定性,藥物的釋放系統,以及由序列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所引起的作用包括毒副作用等。應用反義技術進行腫瘤基因治療最常用的靶基因有Ha-ras、c-myc、c-fos、c-jum、c-erbB2等癌基因以及編碼端粒酶基因,或端粒酶的RNA部分。

35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反義治療并不像剛開始人們所想像的那么簡單,目第五節抗腫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療

腫瘤的生長、轉移與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關,由于腫瘤的血管生成受到血管生長因子、血管生長抑制因子以及其它的因子的共同調控,因此通過阻斷促血管生長因子作用或者強化血管生長抑制因子的表達均可達到治療的目的。

36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第五節抗腫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療36文檔之家-shop63一、阻斷血管生長因子的作用

主要是采用反義DNA、中和性抗體、受體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劑以及核酶等。用腺病毒載體介導的VEGF的拮抗物輸入鼠卵巢癌抑制VEGF的活性;利用含有VEGFcDNA的腺病毒載體轉染乳腺癌細胞,用以拮抗VEGF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用抗VEGF的核酶抑制VEGF的表達,使卵巢癌生長及血管生成減少的報告。針對其它的血管生成因子的治療,如bFGF,缺氧誘導因子(HIF),EGF,PDGF,PDECGF,IGF,Ets-1,HGF等的因子的治療。

37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一、阻斷血管生長因子的作用37文檔之家-shop636954Zhang等用VEGFsiRNA特異性地抑制VEGF的表達,成功地抑制小鼠卵巢癌上皮ID8細胞的增殖。TSP1是一種血管抑制因子,它可以抑制mmp9基因的激活,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一般說來,腫瘤細胞能夠通過抑制TSP1的表達來達到其指數增殖的目的。通常情況下,VEGF能夠抵制TSP1的血管生長抑制作用。Filleur等用VEGFsiRNA轉染腫瘤細胞,發現VEGFsiRNA抑制效應可以與分泌TSP1的腫瘤細胞協同作用,抑制腫瘤的生長,并且VEGFsiRNA能阻止TSP1耐受細胞的出現,并極大地抑制了這些細胞的生長速度。

38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Zhang等用VEGFsiRNA特異性地抑二、上調血管生長抑制因子用重組血管抑素cDNA輸入消化道腫瘤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用編碼內皮抑素的重組腺病毒載體可抑制內皮細胞遷移和VEGF介導的血管生成,病毒載體介導的重組編碼PF4的反義基因顯示出抗鱗癌血管生長的作用。

39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二、上調血管生長抑制因子39文檔之家-shop6369547三、抑制細胞外基質和基膜降解以及抑制內皮細胞特異性粘附分子的作用用腺病毒載體介導的T1MP-1基因轉染腫瘤細胞,瘤細胞產生的T1MP-1抑制了MMP-2,MMP-9的活性,使內皮細胞的遷移受到抑制。Gondi等采用雙順反子逆轉錄病毒載體介導的反義uPAR和uPA治療膠質瘤,明顯抑制了腫瘤的血管生成。

40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三、抑制細胞外基質和基膜降解以及抑制內皮細胞特異性粘附分子的第五節、加大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天然差別——自殺基因治療自殺基因(suicidegene)治療思路就是人為地改變腫瘤細胞的狀態,將一些“自殺基因”(TK基因、CD基因和較新的細胞色素p450-2B1基因)轉導入腫瘤細胞中,這些基因所表達的產物能將原先對細胞無毒或相對低毒的物質轉變為細胞毒性物質,而引起到殺傷細胞的作用。

41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第五節、加大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天然差別41文檔之家-sh一、旁觀者效應與機制1、旁觀者效應(bystandereffect)幾乎所有的自殺基因系統都具有旁殺傷效應,即不僅轉導自殺基因的細胞可以被殺死,而且與其相鄰的未轉導自殺基因的細胞亦可被殺死。研究發現旁殺傷效應一般是1:10,即一個基因修飾細胞死亡時帶動10個基因未修飾細胞死亡,由此可見“旁觀者效應”明顯擴大了自殺基因的殺傷作用。2、旁觀者效應的可能機制⑴磷酸化的巰基通過縫隙連接在同類細胞間傳遞;⑵自殺基因(TK-GCV)介導的細胞死亡表現為凋亡,臨近未轉染細胞吞噬凋亡小體,而凋亡小體內含有GCV三磷酸代謝產物;⑶自殺基因可使腫瘤從免疫抑制轉變為免疫刺激,包括各種細胞因子釋放和免疫細胞浸潤的級聯反應;⑷

死亡細胞中抗原暴露,被周圍APC攝取而產生抗腫瘤免疫。

42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一、旁觀者效應與機制42文檔之家-shop63695479.二、靶向基因表達和治療應用自殺基因進行基因治療時,首先要求轉染的自殺基因要有一定的表達效率。其次,導入的基因要局限于靶細胞,常用的病毒載體導入法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增加病毒載體靶向性的一種重要策略就是利用腫瘤特異性調控元件去調節自殺基因的表達。腫瘤細胞內具有特異性轉錄激活因子,能激活特定蛋白的轉錄表達,而轉錄激活的作用是通過結構基因上游的特異性調控序列起作用,正常細胞內無此類特定的轉錄激活因子。因此,當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都被轉染特異調控序列控制的外源性目的基因后,腫瘤細胞內的特異性調控序列可被激活,表達目的基因,從而達到靶向基因表達和治療的目的,正常細胞則不能表達。

43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二、靶向基因表達和治療43文檔之家-shop63695479在各種調控序列中,組織特異性啟動子常被用作啟動目的基因在靶組織中高度表達,如甲胎蛋白基因啟動子(pAFP)、癌胚抗原啟動子(pCEA)、白蛋白啟動子(pALB)、骨鈣化蛋白啟動子(pUL)、前列腺特異抗原啟動子(psA)等。如使用新型的載體KD1-SPB[KD1是伴有代替表面活性蛋白B(surfactantproteinBSPB)的E4促動子],在成熟Ⅱ型肺泡上皮和支氣管上皮癌中SPB促動子的活性受到限制,因為KD-SPB中有E1A突變,因此它僅能作用于肺和支氣管的癌細胞。KD1-SPB在肝癌治療中抑制腫瘤生長。表明腺病毒載體在癌治療中能針對組織特異性腫瘤具有選擇性的復制能力。

44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在各種調控序列中,組織特異性啟動子常被用作啟動目的基因在靶組三、將“毒性”基因導入腫瘤細胞殺死腫瘤細胞

這些基因通常編碼的是一種酶,這種酶可使無毒的前藥轉化為有毒的代謝產物,從而使轉導細胞死亡,因此通常也稱為酶/前藥系統。最近,Nagy等在實驗兔中使用逆轉錄的單純皰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erpessimdexvirus-thymidinekinaseHSV-TK)作為自殺基因治療卵巢癌能引起該腫瘤退化。HSV-TK可使核苷類似物磷酸化,然后代替核苷整合到DNA鏈中,從而使細胞死亡。腫瘤細胞導入HSV-TK后,高表達TK,使細胞內毒性產物集聚而死亡。在不到20%的腫瘤細胞導入TK后,用前藥GCV會引起80%的腫瘤細胞死亡這是旁觀者效應所引起的。

45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三、將“毒性”基因導入腫瘤細胞殺死腫瘤細胞45文檔之家-sh

我國學者顏子穎利用AFP基因上游調控序列構建了一種肝癌細胞特異表達的EB病毒復制子載體,成功地實現了肝癌細胞中基因轉移的靶向性。由于腦的神經細胞已高度分化,只有腫瘤細胞處于活化分裂狀態,因此腦腫瘤是自殺基因較理想的靶器官,對于腦腫瘤中最常見的神經膠質瘤的治療中,HSV-TK/GCV首先由美國NFH的Ram及Calver小組于1992年報道,在動物實驗及動物腦腫瘤中非常理想,于1992年7月獲得FDA批準進入臨床試驗階段。46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我國學者顏子穎利用AFP基因上游調控序列構建了

國內也有報道用大腸桿菌胞嘧啶脫氨酶(cytosinedeaminaseCD)自殺基因系統治療膠質瘤。CD僅存在真菌與細菌中哺乳類動物無,CD可將胞嘧啶脫氨基變為尿嘧啶,可使5-Fc脫氨基轉變為5-Fu,而5-Fu作為化療藥物抑制DNA合成,CD基因是第二個用于人體的腫瘤自殺基因。47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國內也有報道用大腸桿菌胞嘧啶脫氨酶(cy

HSV-TK/GCV自殺基因系統還常常用于成神經管細胞瘤,腦膜轉移瘤等腦腫瘤的治療。此外,自殺基因治療也普遍應用于肝癌、肺癌、結腸癌、甲狀腺癌、腹膜癌等腫瘤的治療中,它對那些惡性易復發、療效差和無法根治的腫瘤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

48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HSV-TK/GCV自殺基因系統還常常用四、自殺基因與免疫基因的聯合治療將產生更好的療效研究發現單用HSV-TK/GCV治療,可使腫瘤比對照組小5倍以上,而聯用IL-2基因或IL-12基因能使腫瘤完全消失并抑制轉移。將IL-2基因、GM-CSF基因和HSV-TK基因三者合用可取得更好的效果。IFN-α基因與HSV-TK/GCV系統聯合治療,可使70%以上的鼠白血病腫瘤消退,并明顯延長鼠成活時間,而單純IFN-α只延長鼠成活時間,不能使腫瘤消退,單純HSV-TK/GCV只暫時抑制腫瘤的生長和略微延長鼠成活時間。49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四、自殺基因與免疫基因的聯合治療將產生更好的療效49文檔之家自殺基因治療對免疫功能的激發作用①誘導炎癥細胞浸潤(T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②誘導細胞因子的分泌(IL-1、TNF-α、IL-1α、IL-6、mRNA在治療后第2天開始表達,而IFN-γ、GM-CSF在治療后第2天開始表達,到治療后第4天仍有表達,其中以TNF-γ表達升高最明顯)。50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自殺基因治療對免疫功能的激發作用50文檔之家-shop636第六節提高化療效應——耐藥基因治療腫瘤化療中最難處理的問題之一

就是出現瘤細胞對許多常用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和交叉抗藥性,有些腫瘤開始敏感,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出現耐藥性,這種耐藥性常表現為腫瘤細胞對多種結構不同、作用靶位不同、作用方式不同的抗腫瘤藥物具有抵抗性,稱為多藥耐藥(multidrugeresistance,MDR)。

51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第六節提高化療效應——耐藥基因治療51文檔之家-shop自1970年Bieuler等首次報道交叉耐藥現象以來,針對腫瘤耐藥基因治療日益活躍,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MDR的形成機制2、如何利用MDR基因來抵制晚期腫瘤患者化療時出現的骨髓抑制。

研究發現,這種耐藥性與腫瘤細胞的某些耐藥基因相關。

多藥耐藥基因1(MDR1),編碼相對分子質量為170000的跨膜糖蛋白P-gp/P-170。具有藥泵的作用,當其表達增高或功能異常增強時,能將腫瘤細胞內的藥物“泵”出細胞外,使細胞能在高濃度的藥物環境中生存。針對該基因的RNAi可以使MDR1基因的水平下調,提高細胞內的藥物濃度,提高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

52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自1970年Bieuler等首次報道交叉耐藥現象以來,針對腫Nieth等通過anti-MDR1-siRNA成功抑制了人胰腺癌細胞株(EPP85-181RDB)和胃癌細胞株(EPG85-257RDB)的MDR1基因及其表達產物,抑制效率達91%,兩種細胞對柔紅霉素的耐藥性抵抗分別降低了58%和89%。表明此種siRNA也可以試用于腫瘤的治療,通過提高細胞對抗腫瘤藥物的敏感性來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

53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Nieth等通過anti-MDR1-siRNA成功抑制了人一些應用多藥耐藥基因(MDR1)轉染保護骨髓造血細胞的基因治療項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如將針對化療藥物的MDR轉染至腫瘤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細胞(HemopoieticStimCell,HSC),使其具有比腫瘤更強的化療藥物耐受力,可以提高臨床化療劑量和時間,而減輕化療最主要的副作用——對骨髓細胞的損害。臨床常用于骨髓未受侵犯的乳腺癌、卵巢癌和各種腦部腫瘤患者的治療,因為這些腫瘤細胞中較少檢測到內在MDR1的表達,而且即使接觸MDR1的藥物,其表達水平仍明顯低于轉基因的造血細胞表達水平。54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一些應用多藥耐藥基因(MDR1)轉染保護骨髓造血細胞的基因治

據報道,20例晚期乳腺癌或卵巢癌患者經此治療有8例獲完全緩解,9例獲部分緩解,完全緩解中位時間為10個月。一些新的耐藥基因,如突變的二氫葉酸還原酶(MDHFR)、甲基鳥嘌呤甲基轉移酶(MGMT)、谷胱苷肽-S-轉移酶(GST)、醛脫氫酶(ALDH)等被用于腫瘤耐藥基因的治療。通過用耐藥基因轉染保護骨髓造血細胞是一種特殊方式的腫瘤基因療法,用于克服化療的骨髓抑制作用效果顯著,臨床應用潛力很大。55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據報道,20例晚期乳腺癌或卵巢癌患者經此治療

在腫瘤治療中多數抗癌藥物是促進細胞凋亡的,而癌細胞的耐藥是化療中最棘手的問題。在報道中將BCl-2轉入癌細胞則癌細胞變為耐藥,目前從凋亡角度來研究腫瘤的耐藥性,可能找到新的解決方法。56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在腫瘤治療中多數抗癌藥物是促進細胞凋亡的,而癌細胞多藥耐藥(MDR)的檢測幫助臨床選擇有效的抗癌藥物

①胚胎型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π),是腫瘤細胞產生耐藥的一種標記,對順鉑類化療藥物產生耐藥,用于肝癌、胃癌、胰腺癌、結腸癌、食道癌治療。②

熱休克蛋白(HSPs)是細胞受應激原刺激后產生的一組應激蛋白,與腫瘤發生、增殖及分化有關。按其分子量有3種類型。HPS27與腫瘤耐藥和腫瘤分化有關,HPS60主要用于舌鱗癌、結腸癌、胰腺癌和乳腺癌的研究,具有預后意義。HPS90可能參與細胞凋亡、DNA損傷修復。

57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多藥耐藥(MDR)的檢測幫助臨床選擇有效的抗癌藥物57文檔③P-糖蛋白(P-gP)是多藥耐藥(MDR)基因的產物,是轉膜蛋白,被稱為“藥物流出泵”,或“膜泵糖蛋白”,轉膜蛋白是個活躍的轉運者,排出細胞內毒物與藥物。通過ATP供能,將已進入細胞內的藥物從細胞內泵出到細胞外,降低細胞內抗癌藥物的濃度,減少對細胞的毒性作用。P糖蛋白表達程度與耐藥程度成正比,與化療效果,生存期成反比。在原發性乳腺癌中P糖蛋白表達很低,但經過治療后可升高,

這可能是由于細胞選擇性的耐受藥物,一旦有P基因擴增,常伴有腫瘤進展。現已表明一些鈣通道阻斷劑,如硝苯吡啶,

維拉帕米,異搏定和免疫抑制劑等均可轉化MDR表型,抑制P糖蛋白的膜泵作用,

增加癌細胞內化療藥物的積聚,使抗癌藥物殺傷能力增強。P-gP易產生耐藥的抗癌藥物主要是長春花堿、長春新堿類和阿霉素。

58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③P-糖蛋白(P-gP)是多藥耐藥(MDR)基因的產物,是④DNA拓撲異構酶Ⅱ(TopoⅡ)在正常細胞DNA合成與分裂時起作用,是細胞周期S-G2-M期中敏感而特異的標記,其含量高低與抗癌藥物的作用呈正比,是抗癌藥物的作用靶點,當腫瘤細胞TopoⅡ表達下降產生對TopoⅡ抑制劑類化療藥物(阿霉素及鬼臼乙叉甙等)產生耐藥。⑤

其它的耐藥預測物有:乳腺癌C-erbB-2過表達對含有環磷酰胺、氨甲蝶呤和氟尿嘧啶的化療方案耐藥;N-myc表達增強的小細胞肺癌和神經母細胞瘤對化療缺乏反應并進展快速;Bcl-2耐藥機制為抗凋亡作用,高表達者對多數抗癌藥物、放射治療耐受。因此這方面的免疫組化檢測對腫瘤病人選擇化療方案和預后判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59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④DNA拓撲異構酶Ⅱ(TopoⅡ)在正常細胞DNA合成與分第七節腫瘤基因治療研究面臨的主要問題

基因治療是21世紀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一、基因導入的載體系統目前所采用的載體主要分為轉染性和轉導性載體。轉染性載體是利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而將DNA轉染入細胞內,包括脂質體和基因槍等。轉導性載體則是利用病毒對細胞的天然親和力把遺傳物質引入宿主細胞。轉染的方法相對簡易,抗原性弱但效率較低,而且基因表達的持久性不夠。因此它在腫瘤基因治療中的使用受到限制。轉導法則效率高,作用持久,但抗原性較強,目前大多數基因治療程序仍以病毒介導。逆轉錄病毒是目前最為成熟、運用最廣的進行基因轉移的載體系統。

60文檔之家-shop63695479.taobao/第七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