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310A90
DB4401廣 州 市 地 方 標 準DB4401/T97—2020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劃標準StandardsforRailTransitInterchangeFacilitiesPlanninginGuangzhou2020202009-272020-1101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4401/T97—2020DB4401/T97—2020DB4401/T97—2020DB4401/T97—2020目 次前言 Ⅲ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總體要求 2規劃原則 2規劃階段 2規劃范圍 3規劃內容 3交通銜接設施組成 4軌道交通站點分類 4銜接設施配置要求 4銜接換乘步行距離 4銜接設施規劃布局 5銜接設施交通組織 5銜接設施需求預測 5基本要求 5預測方法 6設施規模 7步行銜接設施 7基本要求 7集散廣場 7步行道 7過街設施 7非機動車銜接設施 7基本要求 8非機動車停車場 8常規公交銜接設施 8基本要求 8公交停靠站 8公交首末站 8臨時接送車銜接設施 9基本要求 9IK+R上落客點 9K+R停車場 9機動車停車換乘銜接設施 9基本要求 9P+R停車場 10銜接導向標識 10基本要求 10站內銜接導向標識 10站外銜接導向標識 10附錄A(規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劃編制要求 11附錄B(規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站點分類 13附錄C(規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銜接設施配置要求 15附錄D(規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銜接設施用地配套指標 17本標準用詞說明 19參考資料 20IIII前 言2018號),GB/T1.1—2020賈幼帥、莫瓊、梁楓明、羅建發。賈幼帥、莫瓊、梁楓明、羅建發。本文件主要審查人:徐明杰、靳文舟、歐陽長城、孔桂清、王浩、徐湛、譚云龍。本文件為首次發布。IIIDB4401/T97—2020DB4401/T97—2020DB4401/T97—2020DB4401/T97—2020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劃標準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3術語和定義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交通銜接設施interchangefacilities3.2步行銜接設施pedestrianfacilities為步行進出軌道交通車站的乘客提供集散空間及路徑的交通設施,包括地面步行道、過街設施等。3.3集散廣場evacuationsquare為軌道交通乘客提供集散及公共服務功能的場所。3.4非機動車停車場non-automobileparkinglot為軌道交通乘客提供駐車換乘功能的非機動車停放場所。3.5直線式公交停靠站curbsidebusstop為公交運營車輛直接停靠在外側行車道上的公交車停靠站。3.6港灣式公交停靠站busbay為公交運營車輛停靠時不占用正常行車道的公交車停靠站。13.7公交首末站busterminal指設置在城市道路紅線外,主要承擔軌道交通客流換乘服務功能以及公交車輛始發終到服務功能的公交停靠場所。3.8臨時接送車銜接設施kissandridefacilities簡稱K+R銜接設施,指接送軌道交通乘客的出租車、私家車和網約車提供乘客換乘、等候以及車輛臨時停靠功能的場所和空間,包括K+R上落客點、K+R停車場。3.9機動車停車換乘銜接設施parkandrideparkingfacilities簡稱P+R停車場,指軌道交通乘客提供停車換乘功能的機動車停放場所,主要為小汽車停車換乘停車場。3.10銜接導向標識guidingsign為軌道交通乘客服務,引導乘客在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之間實現換乘功能的導向標識。3.11換乘步行距離transferdistance為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至其他交通銜接設施中心的步行路徑(含樓梯、電扶梯等)長度。總體要求規劃原則規劃原則交通銜接設施規劃應遵循“公交優先”的城市交通發展策略,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求,并與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充分銜接。交通銜接設施宜按步行>非機動車>常規公交>臨時接送車>P+R的優先順序進行規劃布局。交通銜接設施應按照“安全有序、換乘便捷、用地集約、組織高效”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交通銜接設施應與軌道交通主體工程、周邊市政道路、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體等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分期實施建設的,應統籌規劃設計,預留實施條件。規劃階段(即工程可行性研究(1。2圖1規劃階段及工作要求圖1規劃階段及工作要求規劃范圍軌道交通銜接核心區: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劃設計及銜接設施用地規劃控制的范圍,原則上為距軌道交通車站中心300m300m軌道交通銜接影響區:軌道交通銜接需求研究及交通銜接設施運營服務影響的范圍,是基于軌10800-1000m規劃內容交通銜接設施規劃設計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a)b)e)f)g)h)交通銜接設施運營組織設計;3i)實施建議及政策保障。4.4.2A。交通銜接設施組成交通銜接設施組成詳見表1。表1交通銜接設施組成序號銜接設施備注1集散廣場與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直接連接的開敞空間,可與步行道、地下空間、車站周邊建筑等結合設置2步行道及過街設施臨近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設置3非機動車停車場結合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分散布置4公交停靠站在道路紅線內設置5公交首末站獨立設置或與建筑合建6K+R上落客點在道路紅線內設置7K+R停車場獨立設置或與建筑合建8P+R停車場獨立設置或與建筑合建9銜接導向標識獨立設置或與建筑立面合并設置18詳見表2,具體劃分依據見附錄B。表2廣州市軌道交通站點三維分類18詳見表2,具體劃分依據見附錄B。表2廣州市軌道交通站點三維分類銜接設施配置要求根據軌道交通站點分類,結合各種交通銜接方式的出行特征和地區差異需求,確定不同類型軌C。綜合樞紐交通銜接設施的配置要求應結合主導對外交通方式的交通銜接需求統籌考慮,本標準提出的交通銜接設施配置建議供參照使用。4.8銜接換乘步行距離4交通用地區位居住型(A)產業型(B)交通型(C)特殊型(D)綜合型(E)綜合樞紐(S)--ⅠSC--中心城區(Ⅰ)--ⅡSC--其他地區(Ⅱ)樞紐(T)ⅠTAⅠTB-ⅠTDⅠTE中心城區(Ⅰ)ⅡTAⅡTB-ⅡTDⅡTE其他地區(Ⅱ)一般站(N)ⅠNAⅠNB-ⅠNDⅠNE中心城區(Ⅰ)ⅡNAⅡNB-ⅡNDⅡNE其他地區(Ⅱ)各類交通銜接設施與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之間的換乘步行距離應符合以下要求:a)b)50m80m;c)50m100m;d)150m;e)K+R80m120m;f)K+R150m;g)P+R250m。銜接設施規劃布局布局原則交通銜接設施的規劃布局應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和以換乘客流量越大換乘距離越短為原則,提供舒適、快捷的換乘空間。交通銜接設施應沿著貫穿軌道交通車站的客流步行主軸合理規劃布局,并綜合利用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的地上和地下空間,實現土地集約化、布局緊湊化、換乘立體化。交通銜接設施應按照日常運營管理要求配置必要的功能設施,并滿足無障礙等相關專業規范的設計要求。平面布局K+R公交停靠站應采用港灣式公交停靠站方式設置在臨近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的道路上,困難條件下,可采用多個直線式公交停靠站進行組合設置。立體布局K+RP+R停車場宜結合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體或與車站出入口直接相連的綜合開發地塊立體布置,并設置專門的步行聯絡通道。結合綜合開發一體設計的非機動車停車場、公交首末站宜設置在建筑首層,困難條件下可設置在負一層。銜接設施交通組織應按照人車分離的交通組織原則,保證各類交通流線連續、便捷,減少相互交叉干擾。應合理設置交通銜接導向標識、標志、標線,有序引導行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流線。銜接設施需求預測基本要求銜接設施規模應根據交通銜接客流需求預測確定,可依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避免資源浪費。交通銜接客流需求預測,應以滿足近期需求為主、預留遠期發展條件為原則,以全日和高峰小5預測方法銜接設施規模預測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應綜合考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交通發展戰略規劃、城市綜合交通規劃、軌道交通線定量分析是以預測目標年全市居民出行特征、全日和高峰小時軌道交通車站客流數據為基礎,K+R圖2交通銜接設施規模預測流程62。圖2交通銜接設施規模預測流程6設施規模(構筑物一體設置條件下可作為D。步行銜接設施基本要求步行銜接規劃范圍應擴展至軌道交通銜接影響區。步行銜接設施設置應安全、連續、便捷、舒適,并滿足無障礙使用和消防安全要求。步行銜接設施應保障行人通行基本要求,任何其他設施不應侵占行人通行空間。步行銜接設施應結合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的位置、相鄰道路等級、客流量大小、周邊建筑性質與規模等因素合理規劃設計,并設置必要的無障礙和交通安全設施。集散廣場集散廣場具體指在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與城市交通道路銜接部位設置的廣場,一般由出入口平臺、乘客活動地帶、步行通道、停車場地及綠化景觀用地組成。獨立設置的集散廣場,用地面積應以高峰小時步行集散客流量確定。集散廣場應緊鄰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布設,宜設置遮陽擋雨設施。步行道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的地面步行道應將人行道、綠化帶、設施帶與建筑前區的整體空間進行統籌規劃,且地面步行道應保持連續,不宜縮減有效通行寬度。地面步行道高差發生變化時,應采用無障礙坡道處理。地面步行道宜設置遮陽擋雨設施,提高步行的舒適性。過街設施過街設施分為地面過街設施、地下過街設施和行人過街天橋三種形式。地面過街設施分為交叉口過街和路段平面過街兩種形式,應保持路面平整連續、無障礙物,遇到高差變化時宜采用無障礙坡道處理。地下過街設施應與軌道交通地下車站、軌道交通車站周邊地下停車庫、地下人防設施及建筑地下室等緊密銜接,共享通道、出入口和無障礙設施。設于主干道及以上級別道路路中或一側的軌道交通地下車站,應結合出入口設置獨立的地下過100m范圍內已有地下過街設施,應設置專用通道與車站非付費區連接。行人過街天橋上落引橋應設置非機動車推行的溝槽或坡道。行人過街天橋應注重便捷性和人性化設計,如設置無障礙設施、坡度放緩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宜加裝電扶梯、遮陽擋雨設施等。非機動車銜接設施7基本要求應根據換乘需求就近設置足夠、方便的非機動車停車場,為非機動車停車換乘提供良好條件。非機動車停車場應根據軌道交通車站服務等級、周邊道路交通條件、用地條件等進行合理規劃設計,并設置必要的無障礙和交通安全設施。非機動車停車場非機動車停車場應結合軌道交通車站每個出入口分散布置,宜放置在車站出入口背面或側面。非機動車停車場一般應劃設專用的停放場地,困難條件下,可利用行道樹池間的道路設施帶或過街天橋和高架橋的橋下空間等區域劃設。5002應與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的步行網絡、非機動車道網絡連接,非機動車停車場出入口與非機動車道存在高差時,應設置無障礙坡道連接。困難條件下,非機動車停車場可采用立體停車形式,并滿足視距、凈空及景觀要求。常規公交銜接設施基本要求常規公交銜接設施包括公交停靠站、公交首末站。常規公交銜接設施的優化調整應遵循“均衡分散”原則,避免集中換乘對軌道交通車站和周邊道路交通帶來過大客流壓力。公交停靠站軌道交通車站銜接的公交停靠站涉及新增、改造和遷移等,應根據軌道交通線路、車站站位、客流特性等因素,盡量靠近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進行布置。公交停靠站的改造或新增應結合軌道交通車站周邊設施恢復工程同步進行,避免工程浪費。公交停靠站與軌道交通車站的位置關系應符合以下要求:K+RK+R快速路及主干路宜設置公交專用道銜接軌道交通車站。388350m。26公交首末站8200m公交首末站宜與軌道交通車站、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體或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綜合開發進行一體化規劃設計,實現“零距離”無縫銜接。站區出入口應設在次干路或支路上,不宜直接設置在主干路及以上等級道路上,并不應設置在人行橫道、公交車站及橋隧引道處。站區行人出入口應與車輛出入口分離設置,行人出入口應與軌道交通車站集散廣場或人行步道連通,寬度宜與步行交通設施寬度相適應,場站內部應人車分離。臨時接送車銜接設施基本要求K+RK+RK+RK+R50mK+R一般情況下應采用港灣式停靠站方式設置,困難條件下,可采用直線式停靠站方式。3-52-4K+RK+RK+RK+RK+R根據軌道交通站點的類型及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用地規劃情況,K+R停車場宜融入臨停、休息、如廁、用餐、充(換)電等綜合服務功能。機動車停車換乘銜接設施基本要求9P+R停車場100m,宜采用右進右出的交通組織方式。人行出入口通道宜與軌道交通車站站廳層或車站出入口通道直接相連。應統籌內部人行與車行流線的安全、暢通,避免交叉沖突,內部車行流線宜組織單向交通。30%。銜接導向標識基本要求銜接導向標識應在形式、內容、位置上,應采用統一的、系統的標識系統設置。APP站內銜接導向標識K+RP+R站外銜接導向標識站外銜接導向標識是指軌道交通銜接換乘設施(非機動車停車場、公交停靠站、公交首末站、K+RK+RP+R)場地或建筑范圍內、與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連接的空間范圍站外銜接導向標識的設置應在規劃范圍內保持連續性。10附錄A(規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劃編制要求文件名稱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階段: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交通銜接總體規劃。XXXXXX編制依據編制依據有以下內容:a)業主委托;b)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c)廣州市交通發展戰略規劃;d)廣州市綜合交通規劃;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g)軌道交通客流預測報告;軌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軌道交通車站初步設計文件(車站平面總圖應表示出入口方向);j)軌道交通車站施工圖設計文件;k)軌道交通車站周邊1:500地形圖;l)相關設計規范及技術要求等。編制內容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階段: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交通銜接總體規劃項目背景:闡述工作任務來源及項目概況。總體規劃原則:提出軌道交通銜接規劃總體原則。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及樞紐布局情況:簡述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各線路的分級分類、功能定位、總體走向及樞紐與換乘節點分布等。軌道交通線網交通銜接總體布局:研究軌道交通及其銜接各方式的功能定位,分析軌道交通樞紐配套公交首末站、P+RXX項目背景:闡述工作任務來源及項目概況。11規劃原則:提出軌道交通銜接設施規劃原則,根據軌道交通不同線路特征,提出各項交通銜接設施的設置原則及指標要求。軌道交通線路規劃總體情況:簡述軌道交通線路在軌道交通線網中的功能定位、線路走向及車站分布等。沿線用地與交通現狀及規劃:簡述軌道交通線路沿線周邊用地的現狀及規劃情況,詳述軌道交通車站周邊交通設施(道路網絡、公交場站、慢行設施、停車設施等)現狀及規劃情況。軌道交通站點分類及銜接對策:論證分析軌道交通車站所在區位、交通功能、周邊用地條件等,確定軌道交通站點類型,研判城市及交通發展趨勢特征,提出交通銜接理念與對策。交通銜接設施需求預測:根據軌道交通車站集散客流、軌道交通站點分類情況等,預測交通銜接方式比例及銜接客流量,確定各軌道交通車站所需配套的銜接設施需求。交通銜接設施規劃布局建議:根據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用地條件確定各軌道交通車站配套銜接設施用地規模,提出主要銜接設施的布局模式建議。實施建議及政策保障:提出銜接設施的實施計劃建議及政策保障措施等。XX項目背景:闡述軌道交通銜接設施項目工程概況。建設必要性:論證分析工程建設必要性和迫切性。銜接設施需求預測與規模論證:根據軌道交通線路各車站近遠期全日客流預測數據及高峰小時客流預測數據,預測各車站交通銜接設施需求,論證校核銜接設施用地規模。交通銜接設施工程布局建設方案:分析用地選址和建設條件,確定設計原則與技術標準,提出各軌道交通車站配套銜接設施的總體規劃布局方案。交通銜接設施用地規劃控制建議: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及軌道交通車站周邊城鄉規劃,校核銜接設施選址用地的符合性,提出用地規劃控制要求與調整建議。投資估算與資金來源:估算銜接設施建設投資,確定資金籌措來源與方式。其他專章:按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還應包括公用工程、環境影響、工程籌劃、運營管理與服務、公共安全、財務與經濟評價、社會及經濟效益評價等內容的編制。軌道交通初步設計/XX/施工圖設計交通銜接設施工程應納入軌道交通車站初步設計總平面規劃設計方案及車站附屬工程施工圖GIS+BIM納入軌道交通車站初步設計總平面圖設計方案的交通銜接設施工程內容應包括:根據分向客納入軌道交通車站附屬工程施工圖設計方案的交通銜接設施工程內容應包括:配套交通銜接設施的平面、立面及剖面圖,獨立設置的交通銜接設施工程建筑應單獨出具施工圖紙及相關文件。12基于交通功能的軌道交通站點劃分見表B.2。基于交通功能的軌道交通站點劃分見表B.2。表B.2基于交通功能的軌道交通站點分類13附錄B(規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站點分類交通用地區位居住型(A)產業型(B)交通型(C)特殊型(D)綜合型(E)綜合樞紐(S)--ⅠSC--中心城區(Ⅰ)--ⅡSC--其他地區(Ⅱ)樞紐(T)ⅠTAⅠTB-ⅠTDⅠTE中心城區(Ⅰ)ⅡTAⅡTB-ⅡTDⅡTE其他地區(Ⅱ)一般站(N)ⅠNAⅠNB-ⅠNDⅠNE中心城區(Ⅰ)ⅡNAⅡNB-ⅡNDⅡNE其他地區(Ⅱ)軌道交通車站所在區位劃分見表B.1。表B.1軌道交通車站所在區位劃分車站區位范圍面積中心城區包括荔灣、越秀、天河、海珠四區,白云區北二環高速公路以南地區、黃埔區九龍鎮以南地區及番禺區廣明高速以北地區。933平方公里其他地區除中心城區外的其他地區。6410平方公里注:上述分區和相關數據來源于《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分類交通特征綜合樞紐11市內外交通轉換的重要節點。2、軌道交通站點日均集散客流一般不小于15萬人次。樞紐1222、軌道交通站點日均集散客流一般不小于10萬人次。一般站上述綜合樞紐、樞紐以外的軌道交通站點。注:上述數據根據現狀廣州已運營213個軌道交通車站(換乘站按1個核計)的相關數據統計分析所得。基于用地功能的軌道交通站點劃分見表B.3。表B.3基于用地功能的軌道交通站點分類站點類型用地特征居住型1110267產業型49交通型235特殊型軌道交通站點位于歷史街區、風景名勝區、生態敏感區等特殊區域,周邊以文物古跡用地、綠地和廣場用地等為主,如4號線官洲站、6號線植物園站。綜合型125213(1交通銜接影響區(800-1000m1414附錄C(規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銜接設施配置要求交通區位用地站點分類銜接設施居住型產業型交通型特殊型綜合型綜合樞紐中心城區〇集散廣場集散空間△非機動車停車場停車場〇公交首末站〇K+R停車場—P+R停車場〇公交停靠站停靠站△K+R上落客點〇銜接導向標識導向信息其他地區〇集散廣場集散空間—非機動車停車場停車場〇公交首末站〇K+R停車場〇P+R停車場△公交停靠站停靠站—K+R上落客點〇銜接導向標識導向信息樞紐中心城區△△〇〇集散廣場集散空間〇〇〇〇非機動車停車場停車場△—△△公交首末站╳╳—△K+R停車場———△P+R停車場〇〇〇〇公交停靠站停靠站〇△〇〇K+R上落客點〇〇〇〇銜接導向標識導向信息其他地區〇〇〇〇集散廣場集散空間〇〇〇〇非機動車停車場停車場〇△〇〇公交首末站——△〇K+R停車場——△〇P+R停車場〇〇〇〇公交停靠站停靠站〇〇〇〇K+R上落客點〇〇〇〇銜接導向標識導向信息一般站中心城區——△△集散廣場集散空間〇〇〇〇非機動車停車場停車場———△公交首末站1515交通區位用地站點分類銜接設施居住型產業型交通型特殊型綜合型╳╳╳—K+R停車場————P+R停車場〇〇〇〇公交停靠站停靠站〇△〇〇K+R上落客點〇〇〇〇銜接導向標識導向信息其他地區△△〇〇集散廣場集散空間〇〇〇〇非機動車停車場停車場△△△〇公交首末站———△K+R停車場———△P+R停車場〇〇〇〇公交停靠站停靠站〇〇〇〇K+R上落客點〇〇〇〇銜接導向標識導向信息注:1、〇為應配置,△為宜配置,—為可配置,╳為不應配置。1616附錄D(規范性)廣州市軌道交通銜接設施用地配套指標設施類別配套基數配套標準備注集散廣場100人2.6-5.2m21為高峰小時步行集散和換乘客流。2人行道、樓梯及步行通道等立體步行設施,其中,自動0.18~0.2/0.15~0.2m/千人,通道或天橋的最小寬度不應小于3m,樓梯寬度不應小于2m。非機動車停車場1、配套基數為全日非機動車換乘客流,每個泊位面積取1.5-2.2m2,換算為30-44m2/百人。2、廣州市中心城區銜接地鐵的非機動車停車場周轉率按4.5/1.2/泊計算。3、困難條件下,建議采用立體停車場形式。中心城區:100人30泊位其他地區:80泊位公交首末站1條線(每增加1、配套基數指高峰小時常規公交換乘軌道交通的客流量,包括設置停靠站和不設停靠站兩種情形。2600/h600設1條線路。330030014、統籌考慮軌道交通站點周邊200m范圍內現狀或規劃的公交首末站。600人次,新增1條線)(設停靠站)路外公交首1條線(每增加300條線)(不設停靠站)末站:1000m2(1700m2)公交停靠站--結合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現狀或規劃公交停靠站按要求統籌布置。K+R上落客點<20人1泊位1、配套基數為高峰小時臨時接送車換乘客流量。2200K+R點。2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礦產勘查中的礦區水文地質研究考核試卷
- 箱包零售的OO模式探索考核試卷
- 羽絨制品企業文化建設與內部溝通考核試卷
- 朱熹如何用孟子對抗佛老宋代思想戰場實錄
- 2025年對合同解除中抗辯權的理解
- 2025【管理】天津市合同監督管理辦法
- 2025年企業與個人之間租賃合同注意事項
- 2025新勞動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商業貸款借款合同書范文參考
- 企業跨國經營綜合概論
- 換填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 家長會課件:三年級家長會幻燈片
- 《大學物理課件-電學部分》
- 眼視光器械學-第五章-眼底檢測儀器課件
- 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及其預防-河豚魚中毒(食品安全課件)
- 小鳥簡筆畫畫法課件-小鳥畫法簡筆畫圖片
- k線圖經典圖解
- 對公客戶信息泄露應急預案
- 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下冊全套測試卷
- 塞外山城張家口
- 13.外墻涂料工程質量樣板驗收表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