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首》教案(《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_第1頁
《詩三首》教案(《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_第2頁
《詩三首》教案(《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_第3頁
《詩三首》教案(《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_第4頁
《詩三首》教案(《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三首》教案(《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詩三首》教案(《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詩三首》教案(《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V:1.0精細整理,僅供參考《詩三首》教案(《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日期:20xx年X月《詩三首》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背誦詩歌(重點)(2)明白詩歌中重要字詞的讀音及意思能力目標:(1)了解詩歌的內容(2)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及意境(難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重點、難點】如果字詞過關了,對詩歌的淺層次的鑒賞比較容易辦到,但深層次的鑒賞恐非易事。希望能夠通過這三首詩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較深層次的鑒賞。【教學方法】1.疏通詩句,誦讀涵詠。2.從知人論世和語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進入意境。【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就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二、《涉江采芙蓉》(一)作品介紹《涉江采芙蓉》選自南朝梁蕭統編的《文選》中的《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蕭統把魏晉前一些無名氏的抒情五言詩編在一起而成的詩集。蕭統,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人。他是南梁的太子,謚號昭明,所以后世也稱他為昭明太子。蕭統一家就是西漢時蕭何的后人,他的父親就是梁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在公元502年,蕭衍搶了他家親戚齊和帝的位子,當上了皇帝。蕭統為后人所敬佩的原因,一是因為他身居太子高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卻勤政愛民,政績突出,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二是因為他不但外貌出眾、風流倜儻,而且還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他所主編的《文選》,對后世影響較大,是后人研究魏晉的重要資料,是個難得的全才“官二代”。他為后人所銘記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是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的男主角(吊起學生好奇心,詢問同學們可知道)。想聽么?若有同學能背誦王維的《紅豆》,我才能講這個故事。紅豆——<唐>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傳說有一次他去江陰顧山,一為躲避宮廷的斗爭,二為安心編著《文選》。一日,太子下山來到當時的集市古塘視察民情。偶見一個長相十分秀麗的尼姑,法號叫慧如。二人便談起了佛家的經義。太子見慧如才思敏慧,頓生愛慕之情,便跟蹤到了草庵。二人又就佛家經義深談而不舍。從此以后,蕭統便多次去草庵找慧如。但可惜,兩人身份太過懸殊,一個是皇太子,一個是出家人,根本沒有可能結成連理。后來《文選》編著完成,蕭統受皇帝的詔命回宮。可是慧如卻因此相思成疾,憂郁而亡。當蕭統聽說之后,日夜兼程的趕來,面對的只有一抔黃土。他含淚地種下了一顆紅豆,并把慧如住過的草庵題名為“紅豆庵”,以為紀念。蕭統回去之后過了幾個月,便也病死了。后來,他種下的這顆紅豆長成了樹,紅豆樹因此被稱為“相思樹”。蕭統與慧如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所以,后人便常常用紅豆代表相思。當然,紅豆代表相思的原因這只是其中一個說法,以后有時間再為同學們講述其他的幾個故事。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點,古人愛用花草等植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在本詩中也得到了體現。(二)分析文本1.請聽朗讀,并思考本詩是以什么植物來寄托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荷花給人以清幽,高潔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視“荷”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潔的品質。這為文章奠定了高潔,清幽的意境,抒發了游子思鄉之情。2.請同學朗讀(配樂)(可一人或幾人)3.同學們,讀了本詩,哪句讓你印象最深刻,最能引起你情感的共鳴?

(1)“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A.(詢問)“同心”什么意思(感情深厚);B.你們怎么知道他們是“同心”的(

采花相送,思念)哪看出他想送花?強調:“采之欲遺誰?”遺(wèi):贈與、送給。在古代,人們喜歡用互送花草植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比如送“柳”,指挽留;送“紅豆”表示思念;送“香草”,表示贊美對方等等。C.那他的花能送到么(

不能)詩中原句“所思在遠道”。詩人采了花,直起身來,想著,這花送給誰呢?結果想送的人“在遠道”,一個“遠道”,把詩人采花的好心情全給攪黃了。D.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E.那緊接著詩人是怎樣做的呢(

“環顧望舊鄉”)還顧:回頭看,給人什么感覺(孤單、寂寞、憂傷)主人公涉江去采蓮,給我們的是一個背影,現在,滿臉憂傷孤寂的回過頭來,但他背后卻是長得生機勃勃的滿澤荷花香草,植物的繁茂和凄苦的表情這個畫面,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使詩歌籠上了一層厚厚的憂傷之色。F.詩人還顧,看到的是家鄉么(不是)那是什么(“長路漫浩浩”)漫浩浩:無邊無際。路途遙遠,一眼望不到所歸之處。天地如此廣闊無涯,而我流落在外,如此渺小,若滄海一粟。心中的孤獨瘋狂滋生,從而產生了“憂傷以終老”這樣孤苦、沒有安全感的感覺,把心中的思鄉情緒從單純的思鄉升華到了因親朋不在身邊的一種對人生的恐懼之感、凄涼之感。4.齊讀詩歌5.討論題:為何見熱鬧夏景卻思鄉?詩前兩句“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有什么作用?推進提問:(1)同學們剛才學習了詩歌,看來這個問題就十分簡單了。本詩是以什么植物來表達什么樣的感情(荷花表達思鄉)(2)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的作品,講到思鄉,一般都是在什么季節(傷春悲秋)比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李白《靜夜思》;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李白《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王維《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等。(3)那本詩寫的是什么季節(夏季)(4)那夏季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感覺(熱鬧)(5)討論:詩人干嘛在熱鬧的夏季寫那么凄涼的思鄉情懷呢還有,詩前兩句有什么作用呢(言之成理即可)A:①用樂景襯哀情;②看到荷花,覺得美,想給自己最親的家人,就勾起了思鄉之情。B:①營造清幽高潔意境;②用花草的美麗,給人欣欣向榮之感,與內心的憂愁形成強烈對比③以嬌美花草贈親友,暗含對親友的思念及祝愿。6.梳理全詩。(板書)采花贈花望鄉傷懷(三)總結:對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種方法:1、通過誦讀,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2、通過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3、尋找文中關于文章主旨的表達情感的語句。(四)有感情齊讀(可配樂)三、《短歌行》(一)導入毛澤東在《沁園春

雪》里以吐納風云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誠然,以毛澤東的文治武功,的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俯視封建君王。如果歷史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提并論,這個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他,因為一個俗語,被現代人惡搞成“跑得最快的人”;他長的不咋地,身材也不高,但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文武全才,亂世梟雄;他不但自己杰出,還擁有良好的基因,生出了跟他同樣優秀的兩個兒子,父子三人不但在政治軍事上成就突出,而且在文學上,更是可以跟后來的蘇家三父子并肩。他,就是曹操!請問,“三曹”和“三蘇”分別指誰(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蘇:蘇洵、蘇軾、蘇轍)我給大家擴展一個對聯吧。上聯:讀三蘇、誦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樂下聯:溫四史、展四庫、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讀三蘇——蘇洵、蘇軾、蘇轍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研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明朝湖北公安派”)探三玄——《莊子》、《老子》、《周易》志求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無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溫四史——“二十四史”前四史《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后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魏?陳壽展四庫——經(儒家及研究儒家的作品)、史(史書)、子(諸子百家)、集(文人文集)惜四孟——鄒城:孟府、孟廟、孟林、孟母林度四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心美四君——“戰國四公子”:魏?信陵君魏無忌、齊?孟嘗君田文、趙?平原君趙勝、楚?春申君黃歇曹操,雖沒有真正坐上龍椅,但作為魏國實質上的第一代領導人。在軍事政治上的才華不用說,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統一中國北方。難得的是,他忙于治國打仗,但在文學上,同樣造詣深厚。以“三曹”為核心,加上“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為羽翼的建安文學,其慷慨悲、俊爽剛健的風格自成一家,被稱之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對后世詩歌影響深遠。(二)分析詩歌1.把握生字讀音。(見導學案)2.齊讀,在請同學配樂朗讀(可一人或幾人,或分組、分男女)3.本詩哪個字出現次數最多,也最能表達詩人的感情(

憂)在文中哪里(出現共三次,請同學說出來)1)詩人在憂什么(人生短促、賢士不得;原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時可掇”)(1)先看詩人第一個“憂”——人生之憂。請同學讀第一段前四句“對酒當歌……唯有杜康”①“對酒當歌……去日苦多”翻譯: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露水,轉瞬即逝,流逝時光,實在太多。“歲月是把殺豬刀,一刀一刀割人老”,經過無數戰火硝煙,詩人已不再年輕。“對酒當歌”點出了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間,他是在參加宴會,正在喝酒。“當”和“對”都是對著的意思;但在“長歌當(dàng)哭”中,“當”是代替的意思,指以放聲歌詠代替哭泣,多指用詩文來抒發胸中的悲憤。作者在這句詩中,用了一個比喻,是什么(晨露比人生之短)為什么這樣比喻呢(露珠存在時間短)②“慨當以慷……唯有杜康”翻譯:宴會歌聲,慷慨激昂,抑郁之心,始終難忘。以何排解,心中憂思,只有美酒,沉醉解脫。“慨當以慷”,注解12;“何以解憂”是“以何解憂”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杜康”,傳說中是發明釀酒的人,后來人們用來代指美酒。心有壘石,需酒澆之。詩人因為時光易逝,卻還未達到心中理想而苦悶,只有用酒來讓自己暫時忘記憂思。但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酒,真能使詩人得到解脫么?殊不知,酒醒之后,問題依然存在,留下的,說不定是更大的空虛與憂慮。

③大家想一下,曹操在這兒使勁的感嘆自己的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他還有別的用意么(言之成理即可)A.在提醒賢士們,人生短暫,不要再猶豫不絕,應該趁早出來建功立業。B.抒發時間和時局的緊迫感,激發大家奮發的激情(2)第二個“憂”——賢士之憂①哪里可以看出詩人是因為賢士而憂?(“青青子衿……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不可斷絕”)青青子衿……沉吟至今翻譯:那些穿著校服的學子呀,你們令我朝思暮想。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才一直都不開心。經過前面那么多的感慨,說人生短促,借酒消愁,心有憂思,無法排解,到了這里,詩人終于道出了憂思的真正原因,就是想要人才,想讓天下名士都來幫助自己成就大業。“青衿”,指周代時讀書人的衣服,跟你們穿的校服差不多,表明你們是讀書人的身份。“衿”,就是古時候人們衣服的衣領。在這兒,作者用了一個比喻,是什么(青衿比賢士)拓展:古人對日常服飾分得很清楚,“冠”指帽子;頭發上插在發髻或冠上的長針叫“簪”,“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白頭發越來越少,連簪子都插不上了;為固定帽子,系在下巴這個地方的帶子叫“簪纓”;上身的服裝是“衣”,“衣”有分前后,前面的叫“襟”,后面的叫“裾”;下身的服裝叫“裳”;當然還有古代流行時間最長的婦女服飾襦裙,就是短小上衣陪長裙,現在夏天的時候,很多女孩子還這樣搭配,就是上穿一件T恤,下身是長到腳后跟的那種長裙;“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負小兒的背帶和布兜;“弁髦(biànmáo)”是保護嬰兒前額的一種裝飾,現在人們還在用,因為嬰兒的頭很軟,天靈蓋這個地方對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為了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人們往往會給孩子帶上這樣一個可以保暖的東西。“青青子衿”這一句是化自《詩經?子衿》。②明明如月……不可斷絕翻譯:皓月當空,卻不可收攬入懷。憂愁延綿,不可停止斷絕。掇,拾取、采取。在此,詩人用了一個比喻,是什么(明月比賢士)這句主要寫因名士未來投靠,不能為詩人所用,而產生了憂思。4、大家都知道,文人多傲氣。所以自古以來,才有那么多的隱士高人。當初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可是三顧茅廬,最后才成功的。曹操想要人才,也一樣,只有放低自己的身份,禮賢下士,賢士們才會到他那兒去。那在本詩中,有沒有體現曹操禮賢下士的句子呢(“呦呦鹿鳴……鼓瑟吹笙”、“越陌度阡……心念舊恩”、“山不厭高……天下歸心”)1)呦呦鹿鳴……鼓瑟吹笙翻譯:小鹿們呦呦地歡叫著,悠哉悠哉的吃著青草。若是你們這些賢士光臨,我將敲鑼打鼓歡迎你們。“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化自《詩經?鹿鳴》。“鼓瑟吹笙”表達了詩人的好客,對天下名士暗示,只要你有才,只要你愿來,我就重用禮待你。在用人這方面,曹操的確是這樣的,他提出“唯才是舉”,就是只要你有治國帶兵之才,不管你人品如何,社會地位如何,他都會重用。他這樣的用人方式,在當時對于打破士族門閥對仕途的壟斷具有很積極的意義,也為后來魏國的強大打下了很好的基礎。2)越陌度阡……心念舊恩翻譯:賓客踏著田間下路,屈尊來訪。久別重逢,在宴會上杯籌交錯,爭相把往日的情誼述說。這句話可以看作是詩人在對席上的嘉賓們表示感謝,實質就是是酒桌上的客套話。大家都知道,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說已經是實質的天子,但是他卻說賓客們是屈尊而來,從而貶低自己,抬高賓客們的位子,這是為了塑造自己愛才的形象。“契闊談讌”,契,久別;契本指符契,契約,古代符契刻字之后,剖為兩半,雙方收存以作憑證,作為信物,后來引申為離別。讌,通“宴”,用酒飯接待客人。3)山不厭高……天下歸心翻譯:高山不滿足于高,大海不滿足于深。如周公般禮賢下士,天下人心才會歸順。厭,嫌惡、滿足。泰山不拒細壤方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任何一座高山,都是用無數的沙粒石頭組成,任何一條江河,都是由無數的水滴匯聚而來。身為一位王者,必須要有廣闊的胸襟與氣度,包容乃大。我們普通人同樣如此,只有心胸開闊,自強不息,永不滿足于現在的成績,不斷攀登才能取得成功。周公,本是西周的一個爵位,是輔佐君王的最高位子,有點后來宰相和輔政大臣的意思。第一任周公就是周文王姬昌的四子旦,他輔佐君王時,廣賢納士,深受后人愛戴。此處,曹操把周公作為自己的榜樣,意思是說,他會像周公那樣禮待賢士,使天下最后人心所向。歸,動詞使動用法,使……歸順。4)詩人為什么那么急于得到賢士(言之成理即可)A.人生歲月不多,想盡快實現統一中國的理想B.敵人力量強大,要壯大自己的力量5.(討論)詩人與賓客們談天說地,說志向抱負,不知不覺之間,天色已晚,“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但不知為何,烏鵲卻“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詩人寫月、星、烏鵲,有沒有什么象征意義呢()“月明星稀……何枝可依”翻譯:明月升空,星星閃爍,倦鳥知返,往南而去。繞樹而飛,卻不棲息。南,向南,名詞作狀語。A.月象征詩人,星,象征賢士。月追求眾星捧月,但星稀,表達求賢之心B.月光遮掩星星光華,是寫實C.繞樹不依,指賢士在亂世之中,未遇明主,而無歸宿D.可指詩人正在尋覓賢士E.也可指詩人因不得賢士而彷徨6.通過詩人情感在積極與消極之間的徘徊,了解其情感的變化,并梳理全文。(板書)積極為君沉吟 感念君恩 廣納俊才 宴迎嘉賓感慨人生 憂思不斷 思緒無依憂思難忘 消極7.拓展:現代有一段京劇段子,《說唱臉譜》,里面有一段是這樣唱的: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大家都知道,在京劇中白臉是代表奸詐狡猾的形象。但是從本詩中,我們看到的詩人是胸襟廣闊的,是虛懷若谷的,是英明神武的。是我們的教材在故意美化曹操,還是民間對曹操的認識出現誤差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這與曹操的很多作為有關。①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從封建的正統角度來說,他因為董卓要迫害他,他從京城里逃出來,路過老朋友呂伯奢家,因聽到人家磨刀的聲音就疑心人家要害他,就把人家全家殺了,知道是誤殺后,他還說了一句“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如此一來,把全天下,甚至上千是屬于亂臣賊子范疇的;②“魏晉名士難有全者”,他為了自己的統治,殺了很多對他不滿或稍有微詞的人,而這些人在社會上是有相當大的名望的,比如孔子的二十代孫,很有名的孔融;③曹操生性多疑,對人疑心很重。年的人們全給得罪了。大家都知道,人言可畏,史筆如刀,因此,曹操也就成了最大的奸雄!回過頭來,我們也可以知道,曹操寫這首詩,所要的人才是什么人才。會治國帶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聽我的話,能為我所用的人才。你再有才華,但是一天對我說三道四,對我的命令也不聽從,不能為我所用,那我要你干嘛?留著你無用,還一天到晚惹我生氣,放了你吧,又太可惜,要是你跑去幫別人,增加我的競爭壓力,那還了得?因此,沒有辦法,不能為我所用的就是廢材,廢材就得有節約糧食的自覺,于是,就只有把你給殺了。曹操是個相當務實,并且有才干,有野心的人,但是人無完人,任何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缺點,我們應該客觀的去看待評價他。就像我們同學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有自己的缺點,我們不能單純的去評價一位同學他是好是壞,我們應該從多個角度去看待,最終達到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求同存異,和睦相處的目的。四、《歸園田居》(一)知識回顧《桃花源記》: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五柳先生傳》:不慕榮利《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小結陶淵明特點:志趣高尚厭惡官場樂于歸隱(二)作者簡介在前面,我們介紹了南梁蕭統。現在,我們講的這首詩的作者,陶淵明,就得好好的感謝他。因為陶淵明的詩文,在他生前和死后的幾十年間,都沒有得到人們的充分肯定和承認。到了梁朝,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因此蕭統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從而誕生了《陶淵明集》,這部文集,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專集,為后人較好的保留下了陶淵明的作品,意義重大。陶淵明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曾經都身居高位,但是他父親去世太早,留下他與母親、妹妹相依為命。他一生中當過一些小官,但總是在出仕和入仕之間徘徊。在他41歲時,在當了八十幾天的彭澤縣令后,因為“不為五斗米折腰”便辭官而去,從此,直到63歲去世都沒有再當過官了。在歸隱后,他寫下了很多描寫自己歸隱生活的詩文,從而使他被后世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這首創作于陶淵明剛剛歸隱時寫的詩歌,看看這位如此瀟灑、有性格,不愛當官愛種地的詩人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三)分析詩歌1.請同學們結合注解,聽朗讀。然后請幾位同學配樂朗誦2.剛才大家已經聽了很多遍,對詩歌內容已經有大致的了解。請問,詩歌講的是什么內容呢(講詩人厭倦官場生活,回歸鄉村自然的心情)3.從哪些句子看出詩人愛田園不愛官場呢(

“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里”)4.在這些句子中,詩人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比喻)詩人把官場比作塵網、樊籠;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把田園比作舊林、故淵。5.討論:這么多句中,哪個字最能體現詩人這種厭倦官場的心情呢(“誤”“久”等)“誤”、“久”字,明確表達了詩人認為進入官場是個徹底的錯誤,做官生活是難熬的。既然是錯誤,又那么的不開心,那作者為什么還會多次出仕呢?一個“誤”或“久”字,真能為詩人的這種行為辯解么(

言之成理即可)詩人家境貧寒,需要他來維持家計;加上從小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有救濟天下的大志。現實的逼迫與后天教育的影響與天性產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