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診斷和報告_第1頁
梅毒診斷和報告_第2頁
梅毒診斷和報告_第3頁
梅毒診斷和報告_第4頁
梅毒診斷和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梅毒診斷和報告性病病例報告的核心要素報告病種與病例定義(診斷標準)報告卡報告程序與工作流程性病病例報告標準報病標準:必須同時符合以下2條:符合國家診斷標準首次診斷:即第一次診斷。本次發病或檢出前,從未被診斷過,從未報告過。包括2種情況:--新發病病例--新發現病例:以前沒有發現過--醫生通過詢問病人既往梅毒檢測、診斷與治療史獲得該信息。報告標準的解釋病例報告標準≠診斷標準實行首次診斷醫生報告負責制首診負責≠首次接診負責性病病例報告標準排除標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不報告--不符合診斷標準--診斷未得到明確--在本次發病或病程內,已診斷過,已報告過--已治愈的病例--復發、復診、轉診、跨地區跨省份就診--隨訪復查:年度內、跨年度--入住院、術前、孕產婦、健康體檢、外展服務、哨點監測、血站獻血員、檢疫等的梅毒血清篩查陽性者,不立即報告,須轉診或會診,在明確診斷后確定是否報告性病診斷標準的衛生部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梅毒診斷標準(WS273-2007)淋病診斷標準(WS268-2007)尖銳濕疣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WS235-2003)生殖器皰疹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WS236-2003)衛生部:衛生行業標準文件梅毒診斷與報告要求梅毒診斷標準:疑似病例病史、臨床與實驗室一期二期三期隱性胎傳病史

流行病學史性接觸史;或性伴梅毒史生母梅毒史診療史首診過去無梅毒診斷與治療史首診臨床特征癥狀體征硬下疳二期梅毒疹2年以上病程,皮膚粘膜、內臟器官損害無癥狀,無體征胎傳梅毒癥狀與體征;但一半以上無癥狀,無體征實驗室檢測

暗視野查TP未做未做--未做非特異性:RPR/TRUST陽性陽性陽性陽性滴度等于或高于生母的4倍特異性:TPPA/ELISA未做未做未做未做未做梅毒診斷標準:確診病例

病史、臨床與實驗室一期二期三期隱性胎傳病史

流行病學史性接觸史;或性伴梅毒史生母梅毒史診療史首診過去無梅毒診斷與治療史首診臨床特征癥狀體征硬下疳二期梅毒疹2年以上病程,皮膚粘膜、內臟器官損害無癥狀,無體征胎傳梅毒癥狀與體征;但一半以上無癥狀,無體征實驗室檢測非特異性:RPR/TRUST陽性陽性陽性陽性滴度等于或高于生母的4倍特異性:TPPA/ELISA陽性陽性陽性陽性陽性梅毒診斷標準:確診病例

病史、臨床與實驗室一期二期三期隱性胎傳病史

流行病學史性接觸史,或性伴梅毒史生母梅毒史診療史首診過去無梅毒診斷與治療史首診臨床特征癥狀體征硬下疳二期梅毒疹2年以上病程,皮膚粘膜、內臟器官損害無癥狀,無體征胎傳梅毒癥狀與體征;但一半以上無癥狀,無體征實驗室檢測

暗視野查TP陽性陽性--陽性關于梅毒病例診斷與報告要求梅毒診斷與報病應綜合考慮4個方面:流行病學史:性接觸史、性伴梅毒史就醫史:過去梅毒檢測、診斷與治療史臨床表現:現時的臨床特征實驗室結果:現時的實驗室檢測結果關于梅毒病例診斷與報告要求成年人梅毒分期分類確定要求:本次就診時的臨床表現以就診時體檢時間為準,不以過去病史、治療和隨訪時間為準不以病程長短來分為一期、二期、三期、隱性不以血清檢測結果來確定分期分類,血清試驗結果對診斷起支持作用關于梅毒病例診斷與報告要求梅毒應分期分類記錄與報告紙質記錄:門診日志、門診病史、住院病歷。電子記錄:HIS系統設計應包括一期、二期、三期、隱性、胎傳。隱性梅毒病例:沒有發病日期。在填寫發病日期時,填寫標本采集日期關于梅毒病例診斷與報告要求不能以RPR或TRUST滴度的高低來判斷是否為梅毒。不能以RPR或TRUST滴度的高低來判斷是疑似病例,還是確診病例。不能以RPR或TRUST滴度在1︰8以上是梅毒,而1︰8以下就不是梅毒。關于胎傳梅毒的診斷RPR/TRUST滴度檢測:母親與新生兒或嬰兒最好在同一個實驗室進行,如新生兒或嬰兒的滴度高于母親提示有胎傳梅毒;滴度等于或高于母親的4倍可診斷為胎傳梅毒關于嬰兒血清反應素抗體的變化:來源于母親的抗體,一般在3個月RPR或TRUST滴度開始下降,6個月成為陰性。如果6個月后仍陽性,提示有胎傳梅毒的可能性,應進一步隨訪嬰兒隨訪:對于不能立即診斷的胎傳梅毒,應在出生時、生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18個月做梅毒血清學檢查關于胎傳梅毒的診斷新生兒或嬰兒檢出19S-IgM抗體是診斷先天梅毒證據,19S-IgM抗體陽性可以確診如果嬰兒出生后18個月時,TPPA檢測為陽性,可診斷為胎傳梅毒關于胎傳梅毒特殊情況孕產婦:RPR/TRUST和TPPA均陽性,既往無梅毒診斷和治療史新生兒:RPR/TRUST和TPPA:陰性尚不能認為新生兒未感染梅毒,應對新生兒進行隨訪。千萬不能萬事大吉。原因:孕婦患有晚期隱性梅毒,或在妊娠后期感染梅毒,可以孕產婦梅毒血清檢測陽性,而新生兒陰性關于胎傳梅毒診斷和報告生母孕前患過梅毒,經過合適的、規范的長效青霉素治療,并經過適當時間隨訪,RPR/TRUST陽性,但滴度很低(在1︰4及以下)。所生嬰兒沒有任何癥狀與體征,RPR/TRUST陽性,但滴度很低(在1︰4及以下),TPPA陽性,不做為胎傳梅毒的診斷和病例報告,應進行隨訪。梅毒轉診與會診-歸口診斷不具有梅毒診斷能力的醫生,發現梅毒血清檢測陽性者時,應進行轉診或會診:--醫療機構不具備梅毒診斷能力的非皮膚性病科室醫生:對入住院、術前、孕產婦檢查、婚檢、其它相關體檢等發現的梅毒血清試驗陽性者,應通過轉診或會診,明確診斷后再報告--如為轉診,由接轉診醫生診斷后報告;如為會診,會診診斷后,由原診療醫生報告梅毒轉診與會診-歸口診斷不具有梅毒診斷能力的醫生,發現梅毒血清檢測陽性者時,應進行轉診或會診:--血站或血液中心:獻血人員梅毒血清試驗陽性者,因不具備診斷能力,不進行病例報告,應轉介到性病診治專業機構就診--CDC的VCT門診、MMT門診或預防體檢門診:梅毒血清試驗陽性者不報病,應進行轉診--CDC開展的哨點監測:梅毒血清試驗陽性者不報病,應進行轉診梅毒實驗室檢測方法與結果解釋梅毒實驗室檢測方法抗原檢測:確診梅毒螺旋體(TP)鏡檢:暗視野、鍍銀染色核酸檢測免疫熒光抗體檢測TP抗原抗體檢測:結合病史與臨床診斷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腦脊液檢查:VDRL/RPR,TPPA兩類梅毒血清學試驗比較-1

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使用的抗原心磷酯梅毒螺旋體檢測抗體反應素TP-IgG抗體產生時間5-7周4周試驗方法VDRL、USR、RPR、TRUSTTPPA,TP-ELISA,TP-EIA,化學發光法(CLIA/CMIA),TP-WB(免疫印跡試驗),TP-快速檢測(膠體金),FTA-ABS,TPHA試驗性質為非特異性試驗,不具確認作用為特異性試驗,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滴度檢測需要在成年人中不需要儀器要求梅毒水平旋轉儀:100轉/分,8分鐘;環境溫度要求:23-29℃微量振蕩儀:2分鐘,4擋;37℃,2h;使用U型孔板(不能為V型孔板)兩類梅毒血清學試驗比較-2

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臨床意義評估梅毒的活動性及損害狀況如果陽性,表明有過梅毒感染,但無法識別是過去感染,還是活動性感染

滴度高,表明損害更大;滴度低并不表明沒有梅毒如果陰性,表明無梅毒感染;或處于窗口期,1-3個月后再次化驗

滴度改變4倍或者稀釋度改變2倍具有臨床意義即使梅毒治愈后,也呈陽性,通常終身不陰轉。對于后天梅毒其滴度與病情活動關系不大,不用于評估治療效果

檢測滴度評估治療效果,治愈后血清可轉陰,但也可出現血清固定,低滴度不轉陰目前臨床上一般將TPPA作為金標準,如果TP-ELISA陽性,或化學發光法陽性,為慎重起見,最好再次使用TPPA檢測,如TPPA為陰性,判為陰性

不能依據滴度來對梅毒進行診斷,認為滴度高(≥1:8)就是梅毒,滴度低(<1:8)就不是梅毒如果TP-ELISA陽性,RPR或TRUST陰性,須進一步使用TPPA檢測。如果TPPA陰性,則排除梅毒,TP-ELISA為假陽性兩類梅毒血清學試驗比較-3

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臨床意義同一患者進行連續的血清學檢測需采用同一方法,并在同一實驗室進行TPPA檢測無法鑒別雅司、品他、地方性梅毒

對于早期梅毒、晚期潛伏梅毒和晚期梅毒,可出現陰性結果在治愈的一期梅毒患者中,約15%-25%在2-3年后TP抗原血清試驗可陰轉

可發生生物學假陽性反應(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但滴度低)TPPA確認試驗與HIV確證試驗不同血清固定在充分治療后RPR也可不陰轉,較長時間內保持低滴度(1︰4及以下),有時會維持終身NA前帶現象可造成假陰性結果。原因為血清中抗體過多。二期梅毒中發生較多。1︰16稀釋血清,排除前帶現象NA梅毒血清學試驗的臨床意義血清試驗結果臨床意義RPR或TRUSTTPPA或TPHATP-ELISA---①排除梅毒;②一期梅毒的早期;③梅毒潛伏期階段;④艾滋病患者合并梅毒+++①現癥梅毒(梅毒孕婦所生的嬰兒除外);②治療后隨訪中的梅毒+--生物學假陽性-++①早期梅毒經治療后;②一期梅毒的早期;③部分晚期潛伏梅毒;④部分晚期梅毒--+ELISA檢測假陽性未經治療的梅毒患者的血清陽性率試驗病期﹙陽性率%﹚一期二期隱性三期VDRL59~8710073~9137~94RPR851008073FTA-ABS68~9199~10096~9996~100TPHA64~8799~10096~10094~100梅毒血清學試驗的關系無梅毒臨床表現時:梅毒血清學試驗結果與解釋、報病情況RPR+、TPPA+病史:以前未診斷過梅毒,未治療過梅毒非婚性接觸史,或性伴梅毒感染史為隱性梅毒確診病例,需要報病RPR+、TPPA+病史:以前診斷為隱性梅毒,進行了規范治療,并按要求隨訪為梅毒既往感染病例,不報病無梅毒臨床表現時:梅毒血清學試驗結果與解釋、報病情況TPPA+、RPR-病史:以前從未診斷過梅毒,未治療過梅毒非婚性接觸史,或性伴梅毒感染史重新做RPR定量試驗,如結果同上可能為新感染病例,也可能為梅毒晚期感染,或感染梅毒后自愈處理方法:1-3個月隨訪檢測,如結果仍同上,不報病TPPA+、RPR-病史:以前診斷為梅毒,進行了規范治療,并按要求隨訪為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已治愈,不報病無梅毒臨床表現時:梅毒血清學試驗結果與解釋、報病情況TP-ELISA+、RPR+病史:以前從未診斷過梅毒,未治療過梅毒非婚性接觸史,或性伴梅毒感染史為隱性梅毒確診病例,需要報病TP-ELISA+、RPR-病史:以前未診斷過梅毒,未治療過梅毒非婚性接觸史,或性伴梅毒感染史重新做一次RPR定量試驗,以排除前帶現象,如結果同上,須再做TPPA檢測,如TPPA陰性,則TP-ELISA為假陽性,不是梅毒,不報病。如TPPA陽性,應1-3個月隨訪檢測,如結果仍同上,不報病無梅毒臨床表現時:梅毒血清學試驗結果與解釋、報病情況TP-ELISA+、未做RPR病史:以前從未診斷過梅毒,未治療過梅毒非婚性接觸史,或性伴梅毒感染史暫不報病,應進一步做RPR檢測RPR陽性,未做TPPA或ELISA病史:以前從未診斷過梅毒,未治療過梅毒非婚性接觸史,或性伴梅毒感染史報告為隱性梅毒疑似病例同時應進一步做TPPA檢測,如陽性,則訂證為確診病例;如陰性,則刪除該病例梅毒病例報告中

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梅毒病例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將隱性梅毒病例報告為一期梅毒(或其它期別的梅毒):醫療機構對術前病人、入住院病人、孕產婦等梅毒血清檢測陽性,但無任何梅毒癥狀與體征,報告為一期梅毒醫療機構對孕產婦梅毒血清檢測陽性,所生嬰兒只要梅毒血清檢測陽性,未詢問孕產婦既往梅毒診斷與治療史,也未對嬰兒進行隨訪,就報告為胎傳梅毒梅毒病例報告中存在的問題皮膚性病專業醫生,或其它性病相關科室(如婦科、泌尿科)醫生對梅毒分期分類標準掌握不好,對梅毒病例分類掌握不好醫療機構開展的梅毒血清學試驗方法不全面。只做其中一類,要么只開展RPR或TRUST試驗,要么只開展TP-ELISA試驗梅毒病例報告中存在的問題醫療機構缺乏開展RPR或TRUST檢測用的梅毒水平旋轉儀,或缺乏開展TPPA檢測的微量振蕩儀,使用手工操作醫生對具體的梅毒實驗室檢測方法及其意義掌握不足。醫生與實驗室工作人員缺乏溝通梅毒病例報告中存在的問題醫生填寫《門診日志》時,對于梅毒診斷,只填寫“梅毒”,不分期分類填寫醫生對梅毒的病例分類不清楚: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的病例分類時,將單項選擇錯誤地為多選,或將實驗室診斷病例選擇為臨床診斷病例等梅毒病例報告中存在的問題一些醫療機構仍存在漏報、不報或瞞報問題疫情報告執法監管機制不健全:對漏報處罰,而對過度報告、重報、錯報無處理措施。即只監管漏報,不監管錯報解決建議醫療機構的梅毒診斷實行“歸口診斷”:由醫院院長簽發“紅頭文件”到各科室,明確對于入住院、術前、孕檢、健康體檢的梅毒血清篩查陽性者,須由轉診到皮膚性病科,或由皮膚性病科專業醫生會診進行診斷醫療機構制定詳細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性病診斷與報告、轉診與會診的工作流程,并將其印制為折頁或小冊子發放至各相關科室,以供使用解決建議加強對醫療機構醫生梅毒診斷標準、報告標準與報告要求的培訓:皮膚性病科醫生:必須掌握梅毒診斷標準非皮膚性病科醫生:了解梅毒分期;在工作中遇到梅毒血清篩查陽性時,具有梅毒轉診與會診的意識。由醫院院長組織,由皮膚性病科醫生開展一次對全院醫生的梅毒知識的講座。解決建議醫療機構防保科人員加強對梅毒病例《傳染病報卡》的審核檢查:防保人員凡遇到非皮膚性病科(住院部、術前、孕檢、健康體檢科等)報告的一期、二期、三期、胎傳梅毒病例,需要對傳染病報卡醫生進行詢問(或當面):病例有無臨床癥狀,如果無臨床表現,則應為隱性梅毒病例是否經過皮膚性病科專業醫生會診防止將隱性梅毒報告為一期梅毒(或其它期別的梅毒)解決建議醫療機構必須具備兩類梅毒血清學檢測方法(非特性、特異性):對不具者要完善檢測方法對缺乏梅毒水平旋轉儀、微量振蕩儀者,需要購置相應的儀器設備,要定期對梅毒水平旋轉儀的轉速進行校準加強醫生與檢驗人員的溝通,醫生知道確切的梅毒血清檢測方法解決建議健全與完善性病疫情報告監管機制,轉變工作重心與方法,由過去只監管疫情漏報轉變為漏報與報告準確性同時監管醫療機構在建立疫情漏報獎懲機制的同時,還應建立針對重復報告和錯誤報告的獎懲機制轉變醫生的觀念,不僅對疫情漏報采取措施,對過度報告、重復報告與錯誤報告也要采取管理措施力求在防止疫情漏報的前提下,減少病例的過度報告、重復報告和錯誤報告建立起臨床科室、防保科和實驗室之間的溝通機制,促進性病疫情報告工作的規范化當地CDC要與衛生監督執法機構建立疫情漏報與準確報告監管的協作機制,衛生監督執法人員要了解梅毒診斷與報告標準,不僅監管漏報,也要監管錯報、重報、過度報告關于疑似病例報告的問題疑似病例盡可能隨訪而進一步確診,這時應做訂正診斷對于不能隨訪到的疑似病例,無法進一步確診,也不應刪除,應保留在網絡上文件依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于2008年傳染病報告信息訂正及年報編制工作的通知(中疾控信發[2008]716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于2009年傳染病報告信息審核與訂正的通知(中疾控信發[2009]564號)案例討論案例1:一個患有腫瘤的病人,在醫院的腫瘤科住院,需要立即進行手術。按醫院規定,在手術前需要做艾滋病與梅毒血清抗體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測結果是HIV血清抗體陰性,梅毒血清抗體TP-ELISA陽性和TRUST陽性,請問該病例需不需要立即報告為梅毒?解答:不能立即報告。理由如下:--僅僅依據TP-ELISA陽性和TRUST陽性,不能做出是否為新發梅毒病例的診斷,過去診斷為梅毒并治療過或已治好的病例也可以兩者均陽性。故不能報告。處理方法:--腫瘤科醫生不具備梅毒診斷能力,應進行轉診或會診。通過轉診或會診,明確診斷和明確是否為新發病例后決定是否需要報告。案例2:一個剛入院的呼吸科病人,入院時進行了梅毒血清學檢查,結果TP-ELISA(+)。醫院為了慎重起見,給他再次做了TPPA檢測,結果TPPA(+)。請問:該病例需不需要立即報告?解答:不能立即報告。理由如下:--僅僅依據TP-ELISA陽性和TPPA陽性,不能做出是否為新發梅毒病例的診斷,過去診斷為梅毒并治療過或已治好的病例,TP-ELISA和TPPA可一直陽性。故不能立即報告。處理方法:--呼吸科醫生不具備梅毒診斷能力,應進行轉診或會診,進一步做RPR檢測,明確是否為新發病例后決定是否需要報告。案例3某一門診病例,有非婚性接觸史,以前從未診斷和治療過梅毒,現在無任何癥狀與體征,RPR檢測陽性,滴度為1︰4,TPPA陽性,認為該病不是梅毒解答:錯。滴度不是梅毒診斷的必要條件。但需要檢測滴度。檢測滴度是為了評價治療效果,但不是為了診斷。低滴度也可是現癥梅毒。首診病例(一期梅毒?)報告討論臨床表現RP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