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形課件_第1頁
古玉器形課件_第2頁
古玉器形課件_第3頁
古玉器形課件_第4頁
古玉器形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瑪瑙羊首杯唐青玉雙聯洗清

古玉的器形玉琮良渚文化

中國古代玉器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按其用途可分為八類:

禮器喪葬玉兵器首飾類陳設品及生活用品文房用具

其它雜器在華夏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古玉的形制和用途處于不斷的變化中。

虎形佩春秋雞心佩清

玉作為禮器用于祭祀活動和其他禮儀活動,系統使用方法最早見載于《周禮》,

《周禮·大宗伯》有六器、六瑞之說。六器專用于禮拜神靈。1、禮器

圓形、片狀,中部有圓孔,邊徑大于孔徑,即“肉倍好,謂之璧”。古人認為“璧圓象天”,因此“以蒼璧禮天”。

鏤空螭虎紋合壁戰國白玉蟠螭紋壁清璧

大璧:直徑一尺二寸。天子祭天時執。公、侯、伯、子、男爵朝見天子所獻的也是大璧。谷璧:飾谷狀的凸紋,禮儀活動中子爵執的器物。蒲璧:飾蒲席狀凸紋,禮儀活動中男爵執的器物。

璧:常見量多、用途廣、使用年代長久,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延續到清代。璧在古代最重要的作用是祭天、祭祖先。青玉蟠螭谷紋壁漢青玉蒲紋獸面紋壁漢

玉琮最早見于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至漢初已基本消失,明清有仿制品。琮外方內圓的柱狀玉器,中心有一貫通兩端的通孔,兩端高出的圓口稱為“射”。古人認為“琮八方象地”,故“以黃琮禮地”。除禮地外,玉琮在葬禮中也是重要的禮器,放在尸體的腹部。據《周禮·春官·典瑞》載:疏璧、琮以斂尸。“璧在背、琮在腹……

疏璧琮者通天地”。帶座玉琮漢璜弧形扁平的玉器。據《周禮·春官·大宗伯》:“半璧曰璜”。玉璜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玉璜有的相吻合,商周以后往往由“璧”、“環”、“瑗”切割成兩、三半而成。玉璜最早出現于新石器時代。玉璜春秋圭扁平長條形玉器,下端大體平齊,早期多為平首,晚期多為尖首。圭產生于新石器時代,流行于商至漢代。古文獻中玉圭的名目繁多,天子及諸侯所用的玉圭有嚴格的等級差別。琥用途:(1)“以白琥禮西方”。虎形象兇猛,象秋肅殺之氣,立秋時用白玉制作祭祀西方神靈-白精之帝。(2)贈物。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間相酬時,玉琥和玉璜常被用作敬賓的禮器。(3)喪葬。隨葬禮器放置在尸體的右方。(4)佩飾。

虎形的玉器。最早見于殷墟婦好墓。流行于春秋時代。2、葬玉

古時人們對死亡存在著恐懼,生前總想長生不死,當希望破滅后,開始感悟人生難免一死。因此,退求其次,希望死后身體不朽,具有神秘色彩和崇高地位的玉就成了最佳的用料,喪葬玉大量使用于漢代,常見有玉衣、玉琀、玉塞和握玉。握玉(豬)金縷玉衣玉(蟬)琀3、玉兵器

最初用于部落間戰爭和原始狩獵,隨社會進步、生產發展,玉的兵器作用逐漸淘汰,代之更加堅韌鋒利的青銅兵器。由于古人對玉崇拜至極,認為玉是祥瑞的象征。因此,實用性的兵器轉化為非實用性的禮儀玉器。主要用于與戰爭有關的祭祀活動,祈求神靈的保佑。西周以后便逐漸消失。

玉戈:新石器時代已使用,考古中曾出土一件商中期的玉戈,長達93厘米,厚卻不足1厘米。

玉鉞:鉞是斧的一種,近似長方形,很薄,一端為弧狀刃。斧為生產工具,鉞為兵器,是兵權、軍權的象征。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時代。玉鉞新石器時代玉戈商玉劍飾

用于裝飾銅劍或鐵劍的玉器。用玉所飾之劍稱為“玉具劍”。玉具劍是一種儀仗器物,以顯示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玉劍飾始于春秋晚期,戰國及兩漢時期成為時尚,一直延續到清代。完整的玉劍飾一般由玉劍首、玉劍格(也稱玉琫(beng))、玉璏(zhi)(也稱玉瓗(qiong))、玉珌(bi)四件器物組成。雞心佩流行于戰國至漢代的玉佩。雞心狀主體部分中間穿孔,其外雕有各種附飾的扁平玉佩,由玉韘(she)轉變而來。玉步搖古代婦女發髻上插的一種首飾,下飾珠寶等垂飾物。白玉垂寶石花佩明玉扳指套在大拇指上的一種裝飾玉器。源于古人射箭時套在手指上的韘(she),起保護拉弦手指的作用。清代時演變為流行的裝飾品,以示不忘武功。5、陳設品及生活用品翠玉獸面紋雙耳爐清青玉天雞尊玉插屏始于漢代,流行于明清,以清代最盛行。一種雕琢有各種精美圖案的長方形、圓形的玉石薄板,以山水、人物畫面為常見

漢玉山子大塊玉料通體圓雕山水人物或歷史故事的大型場景。氣勢宏大,尤以乾隆年代最為突出。如“大禹治水圖”。人物山水清爐、瓶、盒爐、瓶、盒三式組成,盒用于貯放香料,爐用于燃香,瓶用于插放夾取香料的金屬夾和勺。是乾隆年間盛行的文房陳設品。清玉花插

即現代的花瓶,起源于明代以前,乾隆時期為鼎盛,造型獨特,立意奇巧,琢工精細。玉蘭花花插清桃椿雙也花插6、文房用具玉璽從秦始皇開始,皇帝所用玉印專稱為“璽”筆筒、筆架放置毛筆的用具,文房中使用最廣。青玉橋形筆架清調色盒、玉硯

用于繪畫,文房四寶之一。硯滴、玉勺

磨墨時用來加水的文房用具。以鈕上之水滴于硯上,故名“硯滴”。大約始于宋代,明清時增多。與硯臺配套使用。獸形硯滴宋筆洗青玉雙聯洗清瑪瑙梅花洗青玉荷葉洗明玉鎮紙

又稱壓尺,書寫中用來壓紙。白玉雙蟹鎮紙清水晶蛙形鎮紙清7、其它雜器成組佩玉遼龍首帶鉤環元白玉螭紋邊帶環玉帶

古代朝廷命官表明身份的玉飾腰帶。主要由玉帶板和革帶組成。玉帶板包括“銙(kua)”和“鉈尾”兩部分。銙多為方形玉片,鉈尾一般為圭形玉片。據記載,南北朝和隋代已經有了玉帶飾,但考古出土的玉帶板最早是唐代。

唐代使用玉帶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本朝親王才能佩戴玉帶,

宋代后玉帶的使用增多,三品以上都佩戴玉帶,

明代皇帝、公、侯、駙馬和一品官員均佩戴玉帶,

清代時只有特賜和一品以上才能佩戴玉帶。玉帶板上的龍紋、萬壽等紋飾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玉帶唐鑲珠寶玉帶玉帶鉤、玉帶扣

用作腰帶扣環的玉件。既實用,又有裝飾性。由鉤首、鉤體和鉤鈕三部分組成,通常是整塊玉料雕琢。

束腰用品,其形制是由兩件大小相近的長方形玉器配套合為一副,形似帶鉤,但較短。玉觿(xi)

由骨觿或獸牙轉變而來,彎角狀,一頭尖銳,是古人解結時用的工具。后來由實用性演變為裝飾佩玉,有以智慧解除困惑的含義。玉辟邪

古代玉質辟邪之物。辟邪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用于逐鬼驅災,是幻想的一種神獸,具有獅虎之首、龍牛之角、牛馬之蹄、山羊之須,身上還有雙翅,集神龍、猛獸、家畜于一體。

辟邪在兩漢時已出現,盛行于南北朝,以后歷代均有制作。形體一般較小,寶雞東漢墓出土的辟邪是目前發現最大的,高18.5cm,長18cm,寬6.7cm。剛卯(正月)、

嚴卯(疾日)

漢代開始流行的一種佩飾,據說專門制于農歷正月卯日,又稱“雙卯”。佩于腰間的護身符,起逐鬼、驅災、辟邪的作用。

漢代佩戴雙卯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上層統治者佩戴白玉雙卯,中下層人士則用黑色犀牛角和象牙制作。翁仲

姓阮,名翁仲,為秦始皇看門守宮的武士。在其任職期間,宮廷內外相安無事,他死后,秦始皇為他塑了一座銅像以示紀念。后人認為翁仲有驅除邪惡的神力,便以玉石琢成人形代表翁仲,佩在身上避邪,這種飾物流行于漢代。造型較簡單,方冠窄臉長髯組成倒三角形頭部,長袍及地,寬袖籠手,臉部常有三個小圓洞代表眼和嘴。環、瑗《爾雅》:“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即玉璧的邊寬是孔徑的兩倍,玉瑗的孔徑是邊寬的兩倍,玉環的邊寬與孔徑相同。玉環戰國玉瑗子剛形玉牌長方形、扁平狀,正面常刻山水人物畫,背面常刻詩文。明內蒙古赤峰紅石砬子第四節各時代古玉的特征

殷墟定陵

中國八千年的制玉歷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石器時代-漢代(創立和大發展時期)新石器時代的孕育,經商周的禮器、春秋戰國的裝飾到兩漢的喪葬風氣,從簡單的生產工具發展到儀禮、飾用等大規模生產和使用,并注入精神和文化等深層意義

第二階段從漢代-明清時代(逐步繁榮時期)宮廷玉器為主,其中唐的西域風格、宋元的花鳥飾玉、明清大規模玉山制作,將玉器推向全面發展的鼎盛。

第三階段從清代-至今(走向世界)新中國的玉雕業表現出多樣性、復雜性和時代性,受時代潮流和時尚的需求,逐漸沖破傳統觀念,中西方文化的結合,現代藝術風格使古老的中國玉器面貌一新。

一、原始社會的玉石業

生產資料歸公社所有,人們主要使用石器,采集天然食物和狩獵為生。從約200萬年前至距今約4000年,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兩個發展階段。漫長的歷史時期,我國玉石業隨資源的逐漸開發利用,經歷了萌芽和創立的過程。其特點:①對天然石材進行了普遍的開發和利用,加工出生產用具和生活用具的石器。②玉、石不分,中晚期出現原始裝飾品或藝術品。③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創立玉雕業。④無文字記載,只能根據人類文化遺物考古發掘。舊石器時代

使用打制粗糙的石器,過著采集和漁獵生活。打制石器是舊石器時代的基本特色。我國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一般就地取材,以石質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原始石質裝飾品或藝術品很少。如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文化遺址的石珠、礫石石墜等,有的裝飾品還用赤鐵礦礦粉染成紅色。原始裝飾品的出現,標志著我們中華民族玉雕業和石雕業的萌芽。山頂洞人飾品丁村人石器新石器時代

磨制石器,發明農業、畜牧業、陶業和紡織業,創制玉器,開始過定居的生活為基本特色。社會的分工,出現產品剩余,物質生活改善的基礎上,在精神生活方面也出現較高的要求,促進了裝飾品、藝術品的發展。中晚期(玉器時代)仍以石器為主,開始對天然玉石的開發利用,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盡管玉雕與石雕不能分開,但主要產品是玉器,從興隆洼、河姆渡等出土的玦、環等裝飾品和斧、鑿等玉工具,衍生出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及龍山文化等為代表的、復雜的禮儀、祭祀、斂葬玉器品種。

二、奴隸社會的玉石業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和生產者(奴隸)的社會,隨生產力的發展、文字的發明,人類由野蠻時代進入到文明時代。新石器時代晚期,生產力的發展,財富的積累和分配不均,部落酋長、主管祭祀的巫師和軍事首領都都占有大量財富(包括玉器)。經千余年的發展,進入有階級的文明社會,即青銅時代的夏、商、周三代。

私有制的出現,玉和玉器被奴隸主階級所壟斷,并賦予神靈或迷信色彩,成了權利的標記和高貴的象征。甚至對各階級用玉的范圍都規定了限定,通過不同形制、紋飾來區別等級。文字發明后,玉被進一步神化、人格化,而倍加重用,出現了“君子比德于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對玉的認識隨即發生了重大變化。奴隸社會玉石業的特點概括為:(1)“玉”與“石”分開。(2)建立專門的制玉作坊,如殷墟制玉作坊遺址。(3)琢玉工具設備,特別是轉動工具的使用和硬質磨料。(4)按形制、用途等分為生產工具、禮儀玉器、飾用玉器等,產生了谷紋、螭紋、龍紋等紋飾。三、封建社會的玉石業

延續時間長,從戰國時代起,經秦、漢至明、清。此階段玉石業的發展特點有:(1)在資源方面,紅、藍寶石、金綠寶石、祖母綠等高檔寶石得到利用,與文化藝術有關的硯石、印章石及各種石雕材料獲得了大規模發展。(2)銅制和鐵器工具的普遍使用。(3)玉雕業和石雕業形成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