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n網絡承載集團業務專線配置指導說明_第1頁
utn網絡承載集團業務專線配置指導說明_第2頁
utn網絡承載集團業務專線配置指導說明_第3頁
utn網絡承載集團業務專線配置指導說明_第4頁
utn網絡承載集團業務專線配置指導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聯通本地綜合承載與傳送網絡承載本地集團客戶業務專線指導說明中國聯通本地綜合承載與傳送網絡承載本地集團客戶業務專線指導說明(總冊)中國聯通網絡通信有限公司2016年5月內部資料注意保存PAGE第12頁1. 總則 31.1 規范引用文件 31.2 術語與縮略語 31.3 說明 42. 業務模式 53. 網絡整體配置說明 53.1. MTU配置 53.1.1. 配置要求 53.2. VLAN配置 63.2.1. 用戶側接入場景 63.2.2. 配置說明 73.3. QoS配置 8 UTN 84. 單廠家專線方案 84.1. 業務描述 84.2. 保護方案 85. 跨UTN廠家專線方案 95.1. 異廠家UTN網絡互聯方式 95.2. 保護方案 106. 客戶接入側保護方案 107. UTN作為MV業務的本地延伸 118. 各廠家配置分冊 128.1. 華為分冊 128.2. 中興分冊 128.3. 烽火分冊 12總則規范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MEF6.1-EthernetServicesDefinitions-Phase2MEF10.2-EthernetServicesAttributesPhase2IETFrfc4447PseudowireSetupandMaintenanceUsingtheLabelDistributionProtocol(LDP)IETFrfc4448EncapsulationMethodsforTransportofEthernetoverMPLSNetworksIETFrfc4664FrameworkforLayer2VirtualPrivateNetworks(L2VPNs)IETFrfc4762VirtualPrivateLANService(VPLS)UsingLabelDistributionProtocol(LDP)SignalingIETFrfc5501RequirementsforMulticastSupportinVirtualPrivateLANServicesIETFrfc6718PseudowireRedundancyIETFrfc6136Layer2VirtualPrivateNetwork(L2VPN)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OAM)RequirementsandFrameworkITU-TG.8011.1Y.1307.1EthernetPrivateLineServiceITU-TG.8011.2Y.1307.2EthernetvirtualprivatelineserviceITU-TG.8011.3Y.1307.3EthernetVirtualPrivateLANServiceITU-TG.8011.4Y.1307.4EthernetvirtualprivaterootedmultipointserviceITU-TG.8011.5Y.1307.5EthernetprivateLANserviceYD/T1471-2006基于IP的二層虛擬專用網(VPN)業務技術要求YD/T2316-2011基于標記分配協議((LDP)的虛擬專用局域網網管技術要求術語與縮略語縮略語英文全名中文解釋WANWideAreaNetwork廣域網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城域網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網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異步傳輸模式FRFrameRelay幀中繼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多協議標簽交換VPLSVirtualPrivateLANService虛擬專用局域網服務VLLVirtualLeasedLine虛擬租用線路VPWSVirtualPrivateWireService虛擬專用線服務,又稱為VLLCECustomEdge用戶邊界網絡設備PEProviderEdge運營商邊界網絡設備UPEUserfacing-ProviderEdge面向用戶的PE設備NPENetworkProviderEdge面向網絡的PE設備PWPseudoWire虛鏈路ACAttachmentCircuit接入電路VSIVirtualSwitchInstance虛擬交換實例VCVirtualCircuit虛電路LACPVPLSEdgeVPLS邊緣設備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虛擬局域網STPSpanningTreeProtocol生成樹協議MSTPMulti-ServiceTransferPlatform多業務傳送平臺說明為了規范中國聯通UTN網絡承載集團客戶專線業務部署的數據配置,促進集團客戶專線業務健康、快速地發展,確保業務服務質量,特制定本規范。根據集團文件要求,本規范主要針對中國聯通UTN網內所部署的單廠家域MPLSL2VPN專線業務、跨廠家域MPLSL2VPN專線業務技術方案進行說明與規范,并對端到端業務數據配置進行統一的規定。本規范所描述的以太網專線業務采用的是MPLSL2VPN方式,當前僅包括VPWS業務,暫不包含VPLS業務。本規范下文中,MPLSL2VPN業務簡稱以太網專線,本地綜合承載網簡稱為UTN。本規范的編制依據本地綜合承載網所承載的集客專線業務需求,今后,隨著集客專線業務發展及相關技術、標準的成熟與演進,將不斷進行修訂與完善。本規范所描述的MPLSL2VPN-VLL配置規范以及腳本示例是針對華為、中興、烽火三家在網設備,其他類型設備配置模板不在本規范范圍內,具體配置參見華為、中興、烽火分冊。下文配置均根據現網設備配置進行說明,如存在設備平臺差異,將予以單獨說明。配置模板說明:華為、中興、烽火均根據現網實際部署與推薦方案進行配置模版撰寫;“<>”表示需要用戶輸入的配置參數的描述,并進行字體加粗和斜體;配置模板中字體加粗和斜體,無“<>”的內容為模板配置的參數舉例說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參數修改;“#”表示對模板中某部分配置命令的總體說明;“//”表示對模板中某行配置命令的注釋說明;“…………”代表無關配置的省略;業務模式UTN本地專線產品包括兩種業務模式:1、點到點以太網專線;2、點到多點以太網專線。點到點專線可以提供業務起點和終點間的以太網通道,通過在UTN網絡內部建立一段或多段PW,實現業務在UTN網絡內部的承載。點到多點以太網專線提供總部到分支點的互聯,各專線接入點通過UTN網絡接入到專線客戶總部,并通過UTN網絡與總部接口的VLAN子接口區分不同接入點的專線業務。在業務的實現方式上可以看作與總部相連的UTN接口通過不同的子接口與各分支節點相連的設備建立了多條點到點以太網專線。網絡整體配置說明MTU配置配置要求本規范中所涉及的接口MTU是指數據鏈路層所承載的上層協議(如IP)數據報文大小,也即Ethernet頭后面不包含前導碼、幀定界、VLANTAG和CRC校驗的報文大小。對于以太網專線用戶數據,在用戶接入側端口還沒有進行兩層標簽的封裝,因此計算中只包含Ethernet頭后面不包含VLANTAG的數據報文的大小。中國聯通本地綜合承載網在承載集客業務場景中,要求配置端到端最大傳送單元MTU(MaxTransferUnit)的值為4470字節以上,如果現有MTU值已經超過4470,可以保持現有配置。VLAN配置用戶側接入場景對于以太網專線,基于用戶需求,包含用戶不攜帶VLAN標簽接入UTN網絡、用戶攜帶VLAN標簽接入UTN網絡兩種場景。PW的報文封裝方式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RAW模式和TAGGED模式。RAW模式傳送的幀不識別用戶報文是否包含VLAN,直接透傳;TAGGED模式下要求用戶報文必須攜帶VLAN,本次試點全部采用RAW模式承載客戶業務。專線業務場景一(兩端無VLAN)用戶業務不攜帶VLAN標簽,通過主接口接入至UTN-PE設備。專線業務場景二(兩端用戶均帶VLAN)用戶業務自帶VLAN,通過主接口接入至UTN-PE設備,要求UTN-PE設備將VLAN透傳至對端UTN-PE設備。專線業務場景三(單端用戶帶VLAN)一端用戶業務自帶VLAN,通過子接口接入UTN-PE設備,同時剝離VLAN,對端用戶通過主接口接入至UTN-PE設備。專線業務場景四(兩端用戶帶VLAN,但VLANID不一致)一端用戶業務自帶VLAN1,通過子接口1接入UTN-PE設備,同時剝離VLAN,對端用戶自帶VLAN2,通過子接口2接入至UTN-PE設備。配置說明L2VPN場景一(兩端無VLAN)用戶側采用以太網接入,通過主接口直接接入PE,PW按照RAW模式封裝,PE配置所有VLAN報文都可以通過。L2VPN場景二(兩端用戶均帶VLAN)用戶側采用以太網接入,通過子接口接入PE,PW按照RAW模式封裝。L2VPN場景三(單端用戶帶VLAN)一側用戶采用以太網接入,自帶VLAN,通過子接口接入PE,另一側用戶采用以太網通過主接口接入PE,PW按照RAW模式封裝。L2VPN場景四(兩端用戶帶VLAN,但VLANID不一致)一側用戶采用以太網接入,自帶VLAN1,通過子接口1接入PE,另一側用戶自帶VLAN2,采用以太網通過子接口2接入PE,PW按照RAW模式封裝。QoS配置當客戶同時通過一個VLAN或一個物理接口接入到UTN網絡當中時,在用戶的業務接入接口上需要為用戶提供QoS策略調度的能力。要求UTN接入設備及ASBR設備,在不同VLAN上對不同客戶的總體帶寬進行限速??蛻舻腝OS標記必須透明傳遞,不能更改客戶的業務優先級標記。UTN單廠家專線方案業務描述UTN網絡可承載本地以太網專線,在兩端PE節點之間通過MS-PW(多段PW)方式配置以太網專線,邏輯拓撲圖如REF_Ref452651184\h圖41所示:圖STYLEREF1\s4SEQ圖\*ARABIC\s11本地以太網專線邏輯拓撲圖各廠家網絡內部的配置與廠家網絡內部使用的技術相關,附錄中各廠家采用當前現網配置方式進行說明。保護方案網絡故障保護方案如REF_Ref452651308\h圖42所示:圖STYLEREF1\s4SEQ圖\*ARABIC\s12本地以太網專線網絡故障保護方案在LSP層,配置分段TEHotstandby保護,配置關聯BFD檢測,檢測時間配置為10ms,3周期。對于烽火現網二層網絡,配置LSP1:1保護,配置關聯TPOAM,檢測時間配置為10ms,3周期。故障保護點為故障點1、故障點3、故障點5。在業務層,在PE1與PE2之間配置MS-PW冗余保護,配置關聯BFDforMS-PW檢測,檢測時間配置為50ms,3周期。故障保護點為故障點2、故障點4??鏤TN廠家專線方案異廠家UTN網絡互聯方式各單廠家網絡內配置方案參見第4章本地以太網專線配置方案。異廠家UTN區域采用一對ABR設備進行互聯,互聯接口建議采用10GE光口以口字形接口互聯。互聯接口建議開啟BFD作為檢測方式,建議BFD監測間隔為10ms,3個周期。因各廠家BFD互通結果有較大差異,實際使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CFM等其他方式。異廠家UTN網絡互聯結構如REF_Ref453768390\h圖51所示。異廠家區域間通過VLAN子接口互聯,VLANID的規劃及分配原則如下:VLAN1原則上不使用;VLAN2-9作為管理使用;VLAN10-99作為預留;VLAN100-3999作為各種接入業務使用,按順序分配;VLAN4000-4095暫時預留。建議UTN與IP承載A網間使用VLAN2-9作為互聯點的管理VLAN??蛻鬡LANID應從VLAN100-3999中分配。圖STYLEREF1\s5SEQ圖\*ARABIC\s11跨廠家以太網專線業務對接拓撲保護方案網絡故障保護方案如REF_Ref453768413\h圖52所示:

圖STYLEREF1\s5SEQ圖\*ARABIC\s12跨廠家域以太網專線業務網絡故障保護方案各單廠家網絡內配置方案與第4章本地以太網專線配置方案相同。各廠家網絡內部LSP層配置保護。故障保護點為故障點1、故障點5。業務層配置PW冗余保護(雙歸至ASBR1/ASBR2)+Bypass保護。PW配置為單發雙收,PW冗余配置為獨立模式。故障保護點為故障點2、故障點3、故障點4。以故障點2為例,UTN1側觸發網內PW冗余保護,UTN2側觸發Bypass保護,保護路徑為:StandbyPW3<->Link7<->BypassPW6<->PrimaryPW2。在ASBR直連的場景中,異廠家區域間故障(故障點3、遠端ASBR故障點2或4)配置端口狀態檢測。在異廠家ASBR設備之間經過OTN設備的場景中,異廠家區域間故障建議配置:華為、中興與異廠家對接場景中,配置CFM協議關聯網絡內部BypassPW保護動作。烽火與異廠家對接場景中,配置三層子接口,在三層子接口下配置BFD協議關聯網絡內部BypassPW保護動作??蛻艚尤雮缺Wo方案客戶接入側保護主要是針對于客戶接入側線路和uPE進行保護,用戶CE分別接入2臺UTN接入設備,在兩臺uPE上分別配置2條獨立的以太網專線。用戶CE通過這兩條以太網專線分別接入到對端的用戶CE,如REF_Ref453768482\h圖53所示。圖STYLEREF1\s5SEQ圖\*ARABIC\s13本地以太網業務V字型雙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