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系列張課件_第1頁
《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系列張課件_第2頁
《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系列張課件_第3頁
《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系列張課件_第4頁
《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系列張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詠史懷古詩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詠史懷古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1懷古傷今(諷今)感慨興衰懷古傷己懷古詩歷史故事歷史遺跡歷史人物題材主題懷古詩一般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陳跡為題材,借詠嘆史實、懷念古跡、登高望遠來達到緬懷古人、感慨興衰、抨擊現實、表明看法等目的。詩歌結構:

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懷古傷今(諷今)感慨興衰懷古傷己懷古詩歷史故事歷史遺跡歷史人2常見意象:1.前代的都城:咸陽、長安、金陵、姑蘇、汴京、西塞山2.發生過重大事件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

華清宮、汴河、淮水3.歷代帝王與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廟:烏衣巷、湘妃祠、烏江亭4.特定的歷史朝代:六朝、吳國、隋代、安史之亂、南唐等。5.其他:

吳鉤、《后庭花》詩歌意境:或雄渾壯闊、或含蓄沉郁常見意象:3常見內容及情感:1.感慨壯志難酬或懷才不遇,面對古人功業的流逝,抒發時光不再,年華易老,而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2.感慨國運衰微,感慨盛衰無常,感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嘆古今朝代興亡變化。

如劉禹錫《烏衣巷》《石頭城》3.抒發愛國情懷,揭露統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統治者吸取歷史教訓,借古諷今,批判現實。

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李商隱《隋宮》常見內容及情感:4常見內容及情感:4.追慕古賢(緬懷先賢)的成就,表達敬仰之情;表達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樣建功立業的心情或功業無成的感慨

如杜甫《蜀相》5.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歸納歷史規律等

如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常見內容及情感:《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5鑒賞懷古詠史詩要注意的幾點:1.弄清史實。2.體會意圖。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或者是觸發感慨的媒介。3.分析寫法。懷古詠史詩常用的寫法有:

借古諷今、懷古抒情、運用典故、以景襯情(襯托)、對比等。《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鑒賞懷古詠史詩要注意的幾點:《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6鑒賞懷古詠史詩要注意的幾點:首先,要弄清史實。

對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積累得越多越好。我們在中學歷史課、語文課和課外閱讀中所學到的有關知識,應該成為我們頭腦中歷史知識庫的寶藏。在閱讀一首詩詞時,一定要讀好注解,這也是讀懂材料的一把鑰匙。解答鑒賞題時,注意不要被命題者設置的誤區所干擾。《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鑒賞懷古詠史詩要注意的幾點:《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7其次,要體會意圖。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或者是觸發感慨的媒介。

《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州,到過當地一處叫作赤鼻磯的地方——傳聞就是當年三國的古戰場赤壁——憑吊,這赤鼻磯也可以說是觸發了詩人感想的媒介了。

《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就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的報國無門,也就是詩人引發詩思的現實原因。《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其次,要體會意圖。《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州,到過當地一處叫作8最后,要分析寫法。懷古詠史詩常用的寫法有:1.抒情方式:①

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借古諷今、借古傷今2.①用典②對比

③虛實結合④聯想想象3.修辭手法:擬人

以景襯情(襯托)《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最后,要分析寫法。《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9

郢陸游遠接商周祚最長,北盟齊晉勢爭強。章華歌舞終蕭瑟,云夢風煙舊莽蒼。草合故宮惟雁起,盜穿荒冢有狐藏。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哀郢《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10【詩句理解】

楚國遠承商周二代的王業,國統由來久長。在北方曾和齊晉結盟對抗強秦,國勢強大。

當年章華臺上的歌舞,早已蕭索寂寥了,但是楚地著名的云夢澤氣象依舊,風煙迷蒙,闊大蒼茫。

郢都宮殿舊址,如今已野草滋蔓,唯見雁群時時飛起,早已被盜掘的荒墳野冢,如今成了狐兔藏身之所。

屈原在《離騷》中無法宣泄的無窮家國之恨,千載以來讓無數同樣命運的仁人志士淚滿衣裳。《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詩句理解】《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11【主旨把握】

通過對楚國舊都的慨嘆和對屈原的思慕,表達對宋朝國土喪失的痛惜,和對屈膝茍安、腐敗昏聵的南宋小朝廷的怨憤。《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主旨把握】《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12【重點難點】1.哀郢《哀郢》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為“九章”之一。詩篇真實地記敘了詩人離別郢都當時和流亡途中的沉痛心情,生動地抒發了詩人熱愛祖國、思念故鄉和同情人民的深厚感情,深刻地描寫了不得不出走逃亡而又滿懷依戀,不忍離開祖國的復雜矛盾的心理活動。陸游這是同題詩。2.恨屈原之恨、陸游之恨、千古仁人志士之恨《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重點難點】《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13【讀懂技巧】1.標題(與屈原詩歌同題)2.作者(南宋詩人、力主抗金)3.借古傷今的寫法《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讀懂技巧】《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14陸游的詩《哀郢》和《書憤》都運用對比和用典的手法來抒發情懷,請你結合詩句從對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這兩首詩有何不同?(6分)【答題提示】:1.比較題2.兩個角度中任選其一(對比、用典)3.需結合詩句,找出對比或用典的詩句,寫出詩句意思及對比點或典故內容(即比較不同)。4.分析時要關注作者感情(情懷)《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陸游的詩《哀郢》和《書憤》都運用對比和用典的手法來抒發情懷,15《哀郢》運用對比,當年章華臺的歌舞早已寂寥無聲,而云夢澤依舊風煙迷蒙,氣象擴大。詩人通過對“章華臺”和“云夢澤”的對比,表現出壯志未酬,想要報效國家的愿望;《書憤》通過對比青年時期的豪情和現在的滿頭白發,表達收復河山的愛國熱忱。請找出下面考場答案的不當之處:《哀郢》運用對比,當年章華臺的歌舞早已寂寥無聲,而云夢澤依舊16《哀郢》詩人運用屈原的典故,表現了自己就像當時的屈原一樣,用一本《離騷》表達了心中的怨恨,有志之士都淚濕衣裳。《書憤》中運用了劉琦和吳麟大破金兵的典故以及諸葛亮的《出師表》,表現了自己已經年老而不能報效祖國的憂憤。同是用典,前者表達了被罷官后不被國家認可的恨,而后者通過對比,表達的是詩人未能珍惜青春年華的憤慨。請找出下面考場答案的不當之處:《哀郢》詩人運用屈原的典故,表現了自己就像當時的屈原一樣,用17【答案示例1】(對比角度)①《書憤》理想與現實對比(1分):渴望興師北伐建立抗金功業與失地未收卻已衰老

形成鮮明對比(1分),表明自己空有報國之志,老而無成的悲憤(1分)。②《哀郢》國運盛衰的對比(1分):楚國國運久長曾經強盛與今天衰落敗亡遺址荒蕪對比(1分),抒發作者昔盛今衰(王朝興衰)的感嘆(1分)。或:《哀郢》人事短暫與自然永恒的對比(1分):章華臺歌舞早已蕭索寂寥,但夢澤氣象依舊闊大蒼茫(1分),抒發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1分)【答案示例1】(對比角度)18【答案示例2】(用典角度)①《書憤》以“塞上長城”的典故,檀道濟自比塞上長城(1分),詩人以塞上長城自比(自況)(1分),表達自己空有捍衛國家之志,報國無門的悲憤(1分)或:《書憤》以諸葛亮《出師表》的典故,諸葛亮揮師北伐的決心和氣魄(1分),詩人以諸葛亮自比(自況)(1分),通過對諸葛亮的贊揚,表達自己對創立業績的先賢的追慕(1分)①《書憤》以諸葛亮《出師表》的典故,寫諸葛亮鞠躬盡瘁一心為國(1分),嘆息南宋朝廷中就沒有一個可以與之相比之人(1分),表達詩人對朝廷不思恢復中原的氣憤和一腔郁憤的愛國之情(1分)【答案示例2】(用典角度)19②《哀郢》的尾聯用“靈均恨”典故,寫屈原忠君愛國懷才不遇,留下千古遺恨(1分),而詩人以屈原自比(自況)(1分),

詩人借屈原的千古遺恨,表達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之情(或:對屈膝茍安、腐敗昏聵的南宋小朝廷的怨憤。1分)。

②《哀郢》的尾聯用“靈均恨”典故,寫屈原忠君愛國懷才不遇,留20華清宮

吳融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旋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過華清宮

李約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華清宮吳融21《華清宮》【詩句理解】

華清宮外四周,飛雪壓低了云頭,只有宮里的雪,飄落后,旋即干透.宮內碧綠的樹像碧色的簾子,相互掩映(愈發顯得好看),宮內沒有人知道,外邊的天氣早已寒冷徹骨了。【主旨把握】以華清宮內宮外冷暖的迥異形成鮮明對比,揭露并諷刺社會現狀:統治者一味沉湎于宮中之樂,只顧自己貪圖安逸生活,對民生疾苦不聞不問。《華清宮》22《過華清宮》【主旨把握】君主追求淫逸,將國計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輕。結果,二人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的歌舞生平生活。結果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使盛唐走向了衰微兵變作亂。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長生樹仍直直地長在那里。【主旨把握】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興衰,抒發黍離之悲。《過華清宮》23【疑點難點】1.用典:華清宮,中國古代離宮,以溫泉湯池著稱,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游標志性景區。歷來以“華清宮”為題材的詠史詩,也基本都是唐玄宗、楊貴妃二人密切相聯。2.玉輦:天子所乘之車,以玉為飾,又稱玉輅lu。【疑點難點】24【讀懂技巧】1.關注題目(華清宮,大多指向唐玄宗)2.關注意象霓裳羽衣曲:又稱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宮廷樂舞。唐玄宗為道教所作之曲,用于祭獻老子。3.關注對比手法【讀懂技巧】25【參考答案】:①兩首詩都應用了對比手法(1分)②第一首空間對比(1分):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成陰,溫暖如春。(1分)③第二首時間對比(1分):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1分)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參考答案】: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26【參考答案】:①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1分),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治者(1分)。②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1分),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1分)。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參考答案】: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高考詩歌27虎丘題壁陳恭尹虎跡蒼茫霸業沉,古時山色尚陰陰。半樓月影千家笛,萬里天涯一夜砧。南國干戈征士淚,西風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吳門秋又深。《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虎丘題壁《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28【詩句理解】

虎丘景色蒼茫,吳王霸業成空。舊時的山色尚陰沉一片,江山未改但人事已非。月光投射下來,傳來千家笛聲,與萬里天涯之遙的砧聲相互應和。南國連年的戰爭使戰士們流盡了血淚;西風中吳宮的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市井之中還有像伍子胥一樣的身負國難家仇的人,在深沉的秋色里于在吳門乞討為食。【主旨把握】詩人由虎丘之景,聯想到吳王霸業,又生發現實感慨。以鼓腹吹簫、乞食吳門的伍子胥自比,寄寓了深沉的家國之思,含蓄表達反清復明的大志。《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詩句理解】《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29【疑點難點】1.歷史遺跡:虎丘(見注解)2.人物典故:伍子胥(見注解)3.常見意象

笛聲:悲涼凄切、清遠悠揚,一般在萬籟俱靜的黃昏,暗霜凝聚的深夜,夕暉余照的古城,秋風瑟瑟的邊塞響起。飄泊顛躓zhi的游子聞笛傷懷,歸心似箭;戍守邊關的將士聞笛興感,思家念親;宦海沉浮的遷客聞笛嗟怨,自傷自悼……可謂“玉笛橫吹,離情萬種”。

砧聲(搗衣):指搗衣發出的聲響。搗衣是古代婦女的主要職責之一,深秋季節為全家人縫制寒衣,單調悠長的砧聲對思念之情起到凝聚與強化的作用。搗衣的動作和與之相關的清砧的聲響,成為古典詩歌中“思婦”主題下最為常見的意象。《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疑點難點】《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30【讀懂技巧】1.關注題目(虎丘)2.關注作者及注釋

反清復明,自比伍子胥3.把握懷古詠史詩特點【讀懂技巧】311.D頸聯兩句詩字面上寫的是春秋時吳越之故給人們帶來的災難。連年的戰爭使故士們流盡了血淚;西風中,吳宮的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

詩人詠史是為了抒發自己的心箭。他是明朝遺民,其父陳邦彥在抗清戰爭中殉難;國仇家恨,常形諸筆端。兩句中的“征士淚”、“美人心”都暗指當時南方的抗清斗爭和他自己的家國之痛。2.C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意為: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詩中的“兩”和“一”都是實指,是確切的數字。1.D32【參考答案】:尾聯意為“市井之中還有像伍子胥一樣的身負國難家仇的人,在深沉的秋色里在吳門乞討為食”(理解詩句意,1分)。此處以伍子胥自比(或“用典”,指出手法,1分),寫自己身負國難家仇,含蓄表達了反清復明的大志。(1分)“秋又深”三字,使人聯想瑟瑟秋風、森森寒氣之景,可以看出詩人于時局艱難之時,又覺前途迷茫(1分)。請結合全詩說說這首詩的尾聯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參考答案】:請結合全詩說說這首詩的尾聯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33下視其轍

登軾而望之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下視其轍34喜遷鶯·晉師勝淝上李綱

長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濤無際。天險難逾,人謀克壯,索虜豈能吞噬!阿堅百萬南牧,倏忽長驅吾地。破強敵,在謝公處畫,從容頤指。

奇偉!淝水上,八千戈甲,結陣當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動,坐卻北軍風靡。夜聞數聲鳴鶴,盡道王師將至。延晉祚,庇烝民,周雅何曾專美!Zheng:眾多zuo:皇位shiMi,弓末梢,用骨頭做的,用來助駕車者解開轡結喜遷鶯·晉師勝淝上Zheng:眾多zuo:皇位shiMi,弓35【詩句理解】

千里長江,雪浪翻滾,風起云涌,一望無際,但南北界限分明。長江的天險難以越過,而大臣的謀略又能制止強敵,北方的秦王苻堅難道能夠吞并東晉嗎?秦王苻堅率領著百萬軍隊,快速張驅直入進入晉朝土地。謝安指揮若定,從容不迫,打退了強勁的敵人。晉軍前鋒都督謝玄等將領帶精兵八千,爭渡淝水,擊殺大豬和長蛇一樣的秦兵,是多么奇偉!作戰時駕車前進,輾轉相從,戰旗招展,坐談之間,北方秦國苻堅的軍隊順風倒下,很快被打敗。秦國軍隊大敗后逃跑,看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東晉的士兵,路上聽到風聲和鶴叫的聲音也以為是晉兵追來。東晉謝安以弱勢戰勝強秦,使晉朝轉危為安,皇位延續,庇護眾多的百姓,也是和周宣王使周室中興的美事一樣,也是值得贊美的。【詩句理解】36【主旨把握】

通過回憶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頌揚歷史英杰的豐功偉績。借古喻今,勸諫統治者,要力主抗金,憑借南宋的地理優勢、抗金勇士和歷史經驗,一定可以擊退侵略者。【主旨把握】37【重點難點】1.

歷史知識:淝水之戰2.索虜:南北朝時,南朝罵北朝人為索虜。3.阿堅:即秦王苻堅。4.晉祚:東晉的皇位。

5.烝民:眾多的百姓。【重點難點】38【讀懂技巧】1.標題(詠史事)2.作者(南宋抗金名臣)3.成語(草木皆兵、風聲鶴唳)4.借古勸今【讀懂技巧】391.(3分)B“對部下頤指氣使,十分嚴厲”有誤,“頤指”在這里是形容謝安神情淡定,從容指揮的樣子2.(3分)B4.(6分)①南陽諸葛廬②西蜀子云亭③商女不知亡國恨

④隔江猶唱《后庭花》⑤出師一表真名世

⑥千載誰堪伯仲間1.(3分)B40【參考答案】:作者寫“淝水之戰”是為了借古諷今(1分)。詞中寫東晉憑借長江天險的地理優勢和任用有才能的將士謀劃作戰,最終以少勝多,成功擊退了敵人的侵略(2分),借此勸諭南宋統治者要鼓足信心,因為南宋有同樣的地理優勢,也不乏抗金的人才,只要借鑒歷史經驗,堅決抗擊金兵,就一定能以弱勝強,抵御外辱(2分)。前人評這首詞:“于宋廷有良史之鑒也。”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作者寫“淝水之戰”有何用意。(5分)【參考答案】:前人評這首詞:“于宋廷有良史之鑒也。”請結合全411.C(此聯寫眼前之景)2.

①B(3分)

運用的是“以樂景襯哀情”的反襯手法

②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2分)4.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

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1.C(此聯寫眼前之景)4211.(2分)D

12.(2分)B13.

①“清”有三層含義:(1)水清澈(0.5分)。(2)人品高潔、清白(1分)。(3)社會政治清明(1分)。②“濁”有三層含義:(1)水渾濁(0.5分)。(2)人品行壞,卑劣(1分)。(3)社會黑暗,是非黑白顛倒,善惡忠奸不辨(1分)。11.(2分)D43而班固不譏文帝之遠賢/痛賈生之不用/但謂其天年早終/且誼以失志憂傷而橫夭/豈曰天年乎/則固之善志/逮與《春秋》褒貶萬一矣。【參考譯文】

賈誼路過長沙作賦一篇臨汨羅江憑吊屈原,這篇賦司馬遷把它附于屈平列傳之后,以昭明賈誼同屈原一樣忠君愛國卻遭摒棄放逐。但班固不但不譏抨漢文帝疏遠賢才,痛惜賈誼不受重用,卻說賈誼是命里壽短才去世的。賈誼是因為懷志不遇憂傷抑郁而年紀輕輕地早夭,怎么能說他壽命短呢?班固真是善于寫史啊,他用春秋筆法,但褒貶人物卻不及春秋萬分之一而班固不譏文帝之遠賢/痛賈生之不用/但謂其天年早終/且誼以失44默寫①女也不爽,士貳其行②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③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④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

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默寫45《哀郢》《哀郢》461.小彼得是一個商人的兒子。有時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賬單要經辦,彼得經常被派去把這些賬單送往郵局寄走。2.寫故事一定要有頭有尾,完整地敘述一件事。要想將故事敘述完整具體,各要素必須交代清楚,揭示故事發展變化的原因和內在聯系,才能使讀者對整個故事有全面完整的印象。3.當然,各要素交代清楚了并不是故事就精彩了。故事不能敘述太簡單,看了開頭就能猜出結局;也不能平鋪直敘、平淡無奇,否則無法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4.黃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紗緞,又猶如剛下的白雪,那么潔凈,那么潤澤,別有一番神采。黃山的云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飄動,看上去會使你陶醉。5.黃山的云真長啊,長得無法用眼睛望到邊際,只讓你感覺到它是那樣浩瀚,像一張大幕把天地都罩起來了。6.伏在巖石上側耳傾聽,耳朵里彷佛有一種不可捉摸的聲音,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旳又是極細小的,像春蟬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草原上馳騁,像山泉在流動,像大海在澎湃。7.“微云一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納蘭容若的這幾句詞,將這潑墨寫意般的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感謝觀看,歡迎指導!1.小彼得是一個商人的兒子。有時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47詠史懷古詩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詠史懷古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48懷古傷今(諷今)感慨興衰懷古傷己懷古詩歷史故事歷史遺跡歷史人物題材主題懷古詩一般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陳跡為題材,借詠嘆史實、懷念古跡、登高望遠來達到緬懷古人、感慨興衰、抨擊現實、表明看法等目的。詩歌結構:

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懷古傷今(諷今)感慨興衰懷古傷己懷古詩歷史故事歷史遺跡歷史人49常見意象:1.前代的都城:咸陽、長安、金陵、姑蘇、汴京、西塞山2.發生過重大事件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

華清宮、汴河、淮水3.歷代帝王與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廟:烏衣巷、湘妃祠、烏江亭4.特定的歷史朝代:六朝、吳國、隋代、安史之亂、南唐等。5.其他:

吳鉤、《后庭花》詩歌意境:或雄渾壯闊、或含蓄沉郁常見意象:50常見內容及情感:1.感慨壯志難酬或懷才不遇,面對古人功業的流逝,抒發時光不再,年華易老,而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2.感慨國運衰微,感慨盛衰無常,感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嘆古今朝代興亡變化。

如劉禹錫《烏衣巷》《石頭城》3.抒發愛國情懷,揭露統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統治者吸取歷史教訓,借古諷今,批判現實。

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李商隱《隋宮》常見內容及情感:51常見內容及情感:4.追慕古賢(緬懷先賢)的成就,表達敬仰之情;表達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樣建功立業的心情或功業無成的感慨

如杜甫《蜀相》5.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歸納歷史規律等

如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常見內容及情感:《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52鑒賞懷古詠史詩要注意的幾點:1.弄清史實。2.體會意圖。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或者是觸發感慨的媒介。3.分析寫法。懷古詠史詩常用的寫法有:

借古諷今、懷古抒情、運用典故、以景襯情(襯托)、對比等。《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鑒賞懷古詠史詩要注意的幾點:《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53鑒賞懷古詠史詩要注意的幾點:首先,要弄清史實。

對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積累得越多越好。我們在中學歷史課、語文課和課外閱讀中所學到的有關知識,應該成為我們頭腦中歷史知識庫的寶藏。在閱讀一首詩詞時,一定要讀好注解,這也是讀懂材料的一把鑰匙。解答鑒賞題時,注意不要被命題者設置的誤區所干擾。《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鑒賞懷古詠史詩要注意的幾點:《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54其次,要體會意圖。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或者是觸發感慨的媒介。

《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州,到過當地一處叫作赤鼻磯的地方——傳聞就是當年三國的古戰場赤壁——憑吊,這赤鼻磯也可以說是觸發了詩人感想的媒介了。

《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就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的報國無門,也就是詩人引發詩思的現實原因。《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其次,要體會意圖。《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州,到過當地一處叫作55最后,要分析寫法。懷古詠史詩常用的寫法有:1.抒情方式:①

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借古諷今、借古傷今2.①用典②對比

③虛實結合④聯想想象3.修辭手法:擬人

以景襯情(襯托)《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最后,要分析寫法。《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56

郢陸游遠接商周祚最長,北盟齊晉勢爭強。章華歌舞終蕭瑟,云夢風煙舊莽蒼。草合故宮惟雁起,盜穿荒冢有狐藏。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哀郢《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57【詩句理解】

楚國遠承商周二代的王業,國統由來久長。在北方曾和齊晉結盟對抗強秦,國勢強大。

當年章華臺上的歌舞,早已蕭索寂寥了,但是楚地著名的云夢澤氣象依舊,風煙迷蒙,闊大蒼茫。

郢都宮殿舊址,如今已野草滋蔓,唯見雁群時時飛起,早已被盜掘的荒墳野冢,如今成了狐兔藏身之所。

屈原在《離騷》中無法宣泄的無窮家國之恨,千載以來讓無數同樣命運的仁人志士淚滿衣裳。《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詩句理解】《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58【主旨把握】

通過對楚國舊都的慨嘆和對屈原的思慕,表達對宋朝國土喪失的痛惜,和對屈膝茍安、腐敗昏聵的南宋小朝廷的怨憤。《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主旨把握】《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59【重點難點】1.哀郢《哀郢》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為“九章”之一。詩篇真實地記敘了詩人離別郢都當時和流亡途中的沉痛心情,生動地抒發了詩人熱愛祖國、思念故鄉和同情人民的深厚感情,深刻地描寫了不得不出走逃亡而又滿懷依戀,不忍離開祖國的復雜矛盾的心理活動。陸游這是同題詩。2.恨屈原之恨、陸游之恨、千古仁人志士之恨《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重點難點】《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60【讀懂技巧】1.標題(與屈原詩歌同題)2.作者(南宋詩人、力主抗金)3.借古傷今的寫法《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讀懂技巧】《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61陸游的詩《哀郢》和《書憤》都運用對比和用典的手法來抒發情懷,請你結合詩句從對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這兩首詩有何不同?(6分)【答題提示】:1.比較題2.兩個角度中任選其一(對比、用典)3.需結合詩句,找出對比或用典的詩句,寫出詩句意思及對比點或典故內容(即比較不同)。4.分析時要關注作者感情(情懷)《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陸游的詩《哀郢》和《書憤》都運用對比和用典的手法來抒發情懷,62《哀郢》運用對比,當年章華臺的歌舞早已寂寥無聲,而云夢澤依舊風煙迷蒙,氣象擴大。詩人通過對“章華臺”和“云夢澤”的對比,表現出壯志未酬,想要報效國家的愿望;《書憤》通過對比青年時期的豪情和現在的滿頭白發,表達收復河山的愛國熱忱。請找出下面考場答案的不當之處:《哀郢》運用對比,當年章華臺的歌舞早已寂寥無聲,而云夢澤依舊63《哀郢》詩人運用屈原的典故,表現了自己就像當時的屈原一樣,用一本《離騷》表達了心中的怨恨,有志之士都淚濕衣裳。《書憤》中運用了劉琦和吳麟大破金兵的典故以及諸葛亮的《出師表》,表現了自己已經年老而不能報效祖國的憂憤。同是用典,前者表達了被罷官后不被國家認可的恨,而后者通過對比,表達的是詩人未能珍惜青春年華的憤慨。請找出下面考場答案的不當之處:《哀郢》詩人運用屈原的典故,表現了自己就像當時的屈原一樣,用64【答案示例1】(對比角度)①《書憤》理想與現實對比(1分):渴望興師北伐建立抗金功業與失地未收卻已衰老

形成鮮明對比(1分),表明自己空有報國之志,老而無成的悲憤(1分)。②《哀郢》國運盛衰的對比(1分):楚國國運久長曾經強盛與今天衰落敗亡遺址荒蕪對比(1分),抒發作者昔盛今衰(王朝興衰)的感嘆(1分)。或:《哀郢》人事短暫與自然永恒的對比(1分):章華臺歌舞早已蕭索寂寥,但夢澤氣象依舊闊大蒼茫(1分),抒發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1分)【答案示例1】(對比角度)65【答案示例2】(用典角度)①《書憤》以“塞上長城”的典故,檀道濟自比塞上長城(1分),詩人以塞上長城自比(自況)(1分),表達自己空有捍衛國家之志,報國無門的悲憤(1分)或:《書憤》以諸葛亮《出師表》的典故,諸葛亮揮師北伐的決心和氣魄(1分),詩人以諸葛亮自比(自況)(1分),通過對諸葛亮的贊揚,表達自己對創立業績的先賢的追慕(1分)①《書憤》以諸葛亮《出師表》的典故,寫諸葛亮鞠躬盡瘁一心為國(1分),嘆息南宋朝廷中就沒有一個可以與之相比之人(1分),表達詩人對朝廷不思恢復中原的氣憤和一腔郁憤的愛國之情(1分)【答案示例2】(用典角度)66②《哀郢》的尾聯用“靈均恨”典故,寫屈原忠君愛國懷才不遇,留下千古遺恨(1分),而詩人以屈原自比(自況)(1分),

詩人借屈原的千古遺恨,表達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之情(或:對屈膝茍安、腐敗昏聵的南宋小朝廷的怨憤。1分)。

②《哀郢》的尾聯用“靈均恨”典故,寫屈原忠君愛國懷才不遇,留67華清宮

吳融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旋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過華清宮

李約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華清宮吳融68《華清宮》【詩句理解】

華清宮外四周,飛雪壓低了云頭,只有宮里的雪,飄落后,旋即干透.宮內碧綠的樹像碧色的簾子,相互掩映(愈發顯得好看),宮內沒有人知道,外邊的天氣早已寒冷徹骨了。【主旨把握】以華清宮內宮外冷暖的迥異形成鮮明對比,揭露并諷刺社會現狀:統治者一味沉湎于宮中之樂,只顧自己貪圖安逸生活,對民生疾苦不聞不問。《華清宮》69《過華清宮》【主旨把握】君主追求淫逸,將國計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輕。結果,二人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的歌舞生平生活。結果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使盛唐走向了衰微兵變作亂。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長生樹仍直直地長在那里。【主旨把握】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興衰,抒發黍離之悲。《過華清宮》70【疑點難點】1.用典:華清宮,中國古代離宮,以溫泉湯池著稱,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游標志性景區。歷來以“華清宮”為題材的詠史詩,也基本都是唐玄宗、楊貴妃二人密切相聯。2.玉輦:天子所乘之車,以玉為飾,又稱玉輅lu。【疑點難點】71【讀懂技巧】1.關注題目(華清宮,大多指向唐玄宗)2.關注意象霓裳羽衣曲:又稱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宮廷樂舞。唐玄宗為道教所作之曲,用于祭獻老子。3.關注對比手法【讀懂技巧】72【參考答案】:①兩首詩都應用了對比手法(1分)②第一首空間對比(1分):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成陰,溫暖如春。(1分)③第二首時間對比(1分):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1分)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參考答案】: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73【參考答案】:①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1分),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治者(1分)。②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1分),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1分)。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參考答案】: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高考詩歌74虎丘題壁陳恭尹虎跡蒼茫霸業沉,古時山色尚陰陰。半樓月影千家笛,萬里天涯一夜砧。南國干戈征士淚,西風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吳門秋又深。《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虎丘題壁《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75【詩句理解】

虎丘景色蒼茫,吳王霸業成空。舊時的山色尚陰沉一片,江山未改但人事已非。月光投射下來,傳來千家笛聲,與萬里天涯之遙的砧聲相互應和。南國連年的戰爭使戰士們流盡了血淚;西風中吳宮的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市井之中還有像伍子胥一樣的身負國難家仇的人,在深沉的秋色里于在吳門乞討為食。【主旨把握】詩人由虎丘之景,聯想到吳王霸業,又生發現實感慨。以鼓腹吹簫、乞食吳門的伍子胥自比,寄寓了深沉的家國之思,含蓄表達反清復明的大志。《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詩句理解】《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76【疑點難點】1.歷史遺跡:虎丘(見注解)2.人物典故:伍子胥(見注解)3.常見意象

笛聲:悲涼凄切、清遠悠揚,一般在萬籟俱靜的黃昏,暗霜凝聚的深夜,夕暉余照的古城,秋風瑟瑟的邊塞響起。飄泊顛躓zhi的游子聞笛傷懷,歸心似箭;戍守邊關的將士聞笛興感,思家念親;宦海沉浮的遷客聞笛嗟怨,自傷自悼……可謂“玉笛橫吹,離情萬種”。

砧聲(搗衣):指搗衣發出的聲響。搗衣是古代婦女的主要職責之一,深秋季節為全家人縫制寒衣,單調悠長的砧聲對思念之情起到凝聚與強化的作用。搗衣的動作和與之相關的清砧的聲響,成為古典詩歌中“思婦”主題下最為常見的意象。《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張)【疑點難點】《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詠史懷古》課件(共4677【讀懂技巧】1.關注題目(虎丘)2.關注作者及注釋

反清復明,自比伍子胥3.把握懷古詠史詩特點【讀懂技巧】781.D頸聯兩句詩字面上寫的是春秋時吳越之故給人們帶來的災難。連年的戰爭使故士們流盡了血淚;西風中,吳宮的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

詩人詠史是為了抒發自己的心箭。他是明朝遺民,其父陳邦彥在抗清戰爭中殉難;國仇家恨,常形諸筆端。兩句中的“征士淚”、“美人心”都暗指當時南方的抗清斗爭和他自己的家國之痛。2.C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意為: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詩中的“兩”和“一”都是實指,是確切的數字。1.D79【參考答案】:尾聯意為“市井之中還有像伍子胥一樣的身負國難家仇的人,在深沉的秋色里在吳門乞討為食”(理解詩句意,1分)。此處以伍子胥自比(或“用典”,指出手法,1分),寫自己身負國難家仇,含蓄表達了反清復明的大志。(1分)“秋又深”三字,使人聯想瑟瑟秋風、森森寒氣之景,可以看出詩人于時局艱難之時,又覺前途迷茫(1分)。請結合全詩說說這首詩的尾聯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參考答案】:請結合全詩說說這首詩的尾聯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80下視其轍

登軾而望之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下視其轍81喜遷鶯·晉師勝淝上李綱

長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濤無際。天險難逾,人謀克壯,索虜豈能吞噬!阿堅百萬南牧,倏忽長驅吾地。破強敵,在謝公處畫,從容頤指。

奇偉!淝水上,八千戈甲,結陣當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動,坐卻北軍風靡。夜聞數聲鳴鶴,盡道王師將至。延晉祚,庇烝民,周雅何曾專美!Zheng:眾多zuo:皇位shiMi,弓末梢,用骨頭做的,用來助駕車者解開轡結喜遷鶯·晉師勝淝上Zheng:眾多zuo:皇位shiMi,弓82【詩句理解】

千里長江,雪浪翻滾,風起云涌,一望無際,但南北界限分明。長江的天險難以越過,而大臣的謀略又能制止強敵,北方的秦王苻堅難道能夠吞并東晉嗎?秦王苻堅率領著百萬軍隊,快速張驅直入進入晉朝土地。謝安指揮若定,從容不迫,打退了強勁的敵人。晉軍前鋒都督謝玄等將領帶精兵八千,爭渡淝水,擊殺大豬和長蛇一樣的秦兵,是多么奇偉!作戰時駕車前進,輾轉相從,戰旗招展,坐談之間,北方秦國苻堅的軍隊順風倒下,很快被打敗。秦國軍隊大敗后逃跑,看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東晉的士兵,路上聽到風聲和鶴叫的聲音也以為是晉兵追來。東晉謝安以弱勢戰勝強秦,使晉朝轉危為安,皇位延續,庇護眾多的百姓,也是和周宣王使周室中興的美事一樣,也是值得贊美的。【詩句理解】83【主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