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_第1頁
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_第2頁
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_第3頁
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_第4頁
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學習要求掌握:鱗狀細胞乳頭狀瘤、牙齦瘤、血管瘤、嗜酸性淋巴肉芽腫、口腔癌的病理變化。熟悉:乳頭狀增生,纖維上皮性息肉,顆粒細胞瘤,惡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變化;了解:口腔頜面部發生的其他組織想腫瘤的病理變化。學習要求掌握:鱗狀細胞乳頭狀瘤、牙齦瘤、血管瘤、嗜酸性淋巴肉第一節 良性腫瘤和瘤樣病變一、乳頭狀瘤定義:一組局部上皮呈外生性和息肉樣增生形成的疣狀或菜花狀外觀的腫物。發病:較常見,0.1%-0.5%病因: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節 良性腫瘤和瘤樣病變一、乳頭狀瘤(一)鱗狀細胞乳頭狀瘤和尋常疣性質:口腔上皮的

2、疣狀、局灶性的良性增生。年齡:任何年齡,兒童及20-50歲多見。病因:HPV。部位:常見于腭、唇、舌和牙齦粘膜。肉眼:質軟、有蒂,結節狀、乳頭狀或疣狀,白色或粘膜角化顏色,多為單發,也可多發。幾個月內生長迅速鏡下:見增生的復層鱗狀上皮呈指狀突起,中心為血管結締組織,上皮常伴有不全角化或正角化。(一)鱗狀細胞乳頭狀瘤和尋常疣性質:口腔上皮的疣狀、局灶性的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鱗狀細胞乳頭狀瘤鱗狀細胞乳頭狀瘤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二)尖銳濕疣病因:常為6、11、16、18型

3、HPV感染。部位:多起源于唇粘膜、舌和腭部。年齡:20-50歲,青少年和青年高發。臨床:無痛、圓形、外生性的結節,直徑15mm,基底寬,表面粉紅或白色。可以多發,呈串珠樣。鏡下:結構與鱗狀細胞乳頭狀瘤相似, 可見凹空細胞團是一個明顯特征。(二)尖銳濕疣病因:常為6、11、16、18型HPV感染。1111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三)免疫缺陷患者的乳頭瘤和乳頭瘤病病因:HPV引起的紅色病損,在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患者更明顯。病損可能更大、多發,并可多個病損融合有不確定的惡變潛能。(三)免疫缺陷患者的乳頭瘤和乳頭瘤病病因:HPV引起的紅色病

4、二、角化棘皮瘤部位:日光、毛發肉眼:淺棕或微紅的蕾狀,圓頂彈坑樣假潰瘍 或丘疹樣,單發或多發 鏡下:結構:疣狀,角化裂隙,角化珠細胞:分化好。核分裂罕見間質:炎癥細胞多預后:好,不復發二、角化棘皮瘤部位:日光、毛發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三、乳頭狀增生病因:多見于不良修復義齒和口腔衛生差等, 感染病毒或真菌所致。部位:常見于腭部 肉眼:病損為多發、柔軟、小(2-4mm)、無蒂的乳頭狀突起。鏡下:乳頭表面被覆復層鱗狀上皮,伴有不全角化或正角化,中心為結締

5、組織,見較多炎癥細胞浸潤。三、乳頭狀增生四、纖維上皮息肉是一種常見病,輕微創傷可能是始發因素。 部位:多發生于頰部、唇和舌等部位。肉眼:大小不等,堅實、粉紅色、無痛、有蒂或無蒂性息肉樣腫物。發生于腭部義齒下,稱分葉狀纖維瘤。鏡下:致密、相對無血管和少細胞的纖維組織, 粗大的膠原纖維束 表面覆蓋一層復層鱗狀上皮。 通常無炎癥細胞浸潤。 是一種修復性瘢痕組織的過度增生。四、纖維上皮息肉是一種常見病,輕微創傷可能是始發因素。 纖維上皮息肉 纖維上皮息肉 五、牙齦瘤兩種含義:為齦上包塊,沒有組織病理內涵; 為牙齦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一般指的為第二種含義。病因:多由創傷和慢性刺激,特別是齦下菌斑和結石是

6、牙齦瘤的主要病因。臨床:牙齦局限性腫大,女性多見,多見于前牙區,術后有復發傾向(巨細胞性17%纖維性14%)。組織病理上可分為四型,肉芽腫性、纖維性、血管性和巨細胞性齦瘤。多把血管性和肉芽腫性齦瘤合為一個類型,稱為血管性齦瘤。五、牙齦瘤兩種含義:為齦上包塊,沒有組織病理內涵;(一)血管性齦瘤肉眼:病損為質軟、紫紅色包塊,伴有潰瘍和出血。鏡下:可以是化膿性肉芽腫和妊娠性齦瘤 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呈實性片塊或條索, 也可以是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增多, 間質水腫,炎細胞浸潤不等,但潰瘍下區炎癥明顯。預后:妊娠性齦瘤分娩之后可以自發消退或縮小,手術治療時容易出血且難以控制,術后易復發。(一)血管性齦瘤肉眼

7、:病損為質軟、紫紅色包塊,伴有潰瘍和出血血管性齦瘤 血管性齦瘤 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二)纖維性齦瘤肉眼:為有蒂或無蒂包塊,質地堅實,顏色與附近牙齦相同,伴炎癥時發紅,伴潰瘍時表面可有黃色纖維性滲出物。鏡下:由富于細胞的肉芽組織和成熟的膠原纖維束組成,炎細胞以漿細胞為主,可見鈣鹽沉著和化生性骨小梁。(二)纖維性齦瘤肉眼:為有蒂或無蒂包塊,質地堅實,顏色與附近纖維性齦瘤 纖維性齦瘤 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纖維性齦瘤:鑒別:外周性牙源性纖維瘤:纖維組織有時不成熟,內見牙源性

8、上皮條索或牙骨質小體,腫瘤區炎細胞少或無。纖維性齦瘤:(三)巨細胞性齦瘤又稱外周性巨細胞肉芽腫。臨床:較少見。前牙區多見,女性多見。肉眼:包塊有蒂或無蒂,暗紅色,可發生潰瘍。鏡下:富于血管和細胞的間質內含有多核破骨細胞樣細胞,呈灶性聚集。巨細胞灶之間有纖維間隔。巨細胞多,大小和形態不一。毛細血管豐富,常見出血灶和含鐵血黃素沉積,偶見少許骨小梁或骨樣組織。巨細胞來源不明。(三)巨細胞性齦瘤又稱外周性巨細胞肉芽腫。巨細胞性齦瘤 巨細胞性齦瘤 六、先天性顆粒細胞齦瘤見于新生兒口腔,發生率極低,以女性為多,上頜切牙區多見。腫物大小不一。鏡下瘤細胞呈片狀,排列緊密,細胞體積大,胞質豐富含嗜酸性顆粒,間質

9、少,血管豐富。此瘤切除后不復發。六、先天性顆粒細胞齦瘤見于新生兒口腔,發生率極低,先天性齦瘤 先天性齦瘤 先天性齦瘤 先天性齦瘤 七、血管瘤分化較成熟的血管構成的血管畸形或良性腫瘤,常見,約占14%好發于面頸部皮膚、唇、舌、頰等處。多見于嬰兒和兒童。分類:嬰兒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 分葉狀毛細血管瘤,動靜脈性血管瘤七、血管瘤分化較成熟的血管構成的血管畸形或良性腫瘤,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 血管瘤:右舌繃部青紫色無痛性腫物,呈半球形,質地軟,周邊無硬結。 (一)嬰兒血管瘤也稱幼年性血管瘤,是毛

10、細血管瘤的不成熟型。臨床:第一年迅速增生,之后自行消退。嬰兒多見肉眼:多為單發,沒有包膜,界清。鏡下:增生期:細胞團或小圓腺腔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厚基底膜+外皮細胞, 細胞肥碩,可有輕度異型,核分裂象多見,肥大細胞 。衰退期管腔增大,內皮細胞變扁,早期血管密度,間質少;后期血管,纖維,核分裂象消失末期:纖維、脂肪性背景+散在毛細血管、靜脈。(一)嬰兒血管瘤也稱幼年性血管瘤,是毛細血管瘤的不成熟型。嬰兒血管瘤 嬰兒血管瘤 (二)分葉狀毛細胞血管瘤化膿性肉芽腫,多認為是增生性而非腫瘤性病變。部位:牙齦、口唇、面部多見年齡:兒童及青少年多,男性多鏡下:早期:與肉芽組織相似,伴糜爛發育期:纖維間隔分

11、割成小葉狀,由襯有肥碩內皮細胞的毛細血管和小靜脈組成,周圍上皮增生。炎癥少,間質無水腫晚期:纖維組織增加,毛細血管小葉減少,最終變為纖維瘤(二)分葉狀毛細胞血管瘤化膿性肉芽腫,多認為是增生性而非腫瘤毛細血管瘤毛細血管瘤(三)海綿狀血管瘤實質:血管畸形,較毛細血管少見。臨床:瘤體較大,境界欠清,常累及深部組織,觸之柔軟,可被壓縮。鏡下:由多量薄壁血管構成,管腔大小懸殊,不規則。管腔相互吻合,腔內充滿血液,管壁內襯一層扁平內皮細胞,管壁外一般無平滑肌纖維。腔內可見血栓形成伴機化鈣化(三)海綿狀血管瘤實質:血管畸形,較毛細血管少見。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

12、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 (四)動靜脈性血管瘤是界限清楚的血管增生又稱動靜脈畸形,是一種非腫瘤性血管病變,以存在動靜脈分流為特征。肉眼:紅色、紫色,皮膚色無癥狀性丘疹,孤立,界不清,病變高起呈念珠狀,有搏動感,鏡下:厚壁血管組成,被覆單層內皮細胞,無內彈力膜混有薄壁血管及粘液(四)動靜脈性血管瘤是界限清楚的血管增生又稱動靜脈畸形,是一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八、淋巴管瘤多為先天性,是淋巴管早期發育階段所產生的組織畸形。好發于舌、唇、頰及頸部。肉眼:可謂孤立或多發的散在的小圓型結節,切面見多數小囊腔,內有澄清淡黃液體。

13、腔大者也叫囊性水瘤。鏡下:擴張的淋巴管,內襯一層內皮細胞, 腔內含淋巴液及少量淋巴細胞。八、淋巴管瘤多為先天性,是淋巴管早期發育階段所產生的組織畸形九、嗜酸性淋巴肉芽腫病因:變態反應性疾病又名:血管淋巴樣增生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年齡:本病好發于青壯年,男性。部位:腮腺區、耳后等初多發部位病損。臨床:表現為緩慢增大的無痛性包塊,可呈對稱性。患區皮膚瘙癢和色素沉著。 九、嗜酸性淋巴肉芽腫病因:變態反應性疾病嗜酸性淋巴肉芽腫/病理變化病損累及皮膚、皮下,深者累及肌、淋巴結和腺體。鏡下:肉芽腫結構,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灶性或彌漫性浸潤病變血管增生。早期血管增生明顯隨病變的發展,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

14、數量增加,血管壁增厚,甚至呈洋蔥皮樣外觀。后期,纖維增生明顯甚至呈瘢痕樣,炎細胞減少。預后:手術治療效果較好,本病預后尚佳。嗜酸性淋巴肉芽腫/病理變化病損累及皮膚、皮下,深者累及肌、淋嗜酸性淋巴肉芽腫 嗜酸性淋巴肉芽腫 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嗜酸性淋巴肉芽腫/病理necrosisEndoepithelial swelling嗜酸性淋巴肉芽腫/病理necrosisEndoepithel十、疣狀黃瘤臨床:中年人多,牙齦和牙槽粘膜多見肉眼:單個,0.1-1

15、.5cm,突起或扁平鏡下:表面厚層不全角化,上皮腳延長增寬固有層內毛細血管和纖維間大量泡沫細胞深層炎癥細胞切除后無復發。十、疣狀黃瘤臨床:中年人多,牙齦和牙槽粘膜多見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十一、顆粒細胞瘤良性腫瘤,舌多見。多單發,也可多發,女性多見。肉眼:腫瘤體積較小,無真正包膜,切面均質,灰白或黃色,質硬,圓形或分葉狀。鏡下:瘤細胞較大,多角形或圓形,胞漿豐富,內含均勻分布的嗜伊紅顆粒。核小而圓,均勻一致,多居中,少數偏位,包膜不明顯。 腫瘤表面可有假上皮瘤樣增生。 此瘤為良性,切除后無復發,也可惡性變。十一、顆粒細胞瘤良性腫瘤,舌多見。多單發,也可多發,女性多見顆粒細胞

16、瘤顆粒細胞瘤十二、神經鞘瘤 是神經鞘膜細胞發生的良性腫瘤,為最常見的外周神經良性腫瘤之一。口腔常見于舌。一般無癥狀,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黃色,粘液變或囊性變。十三、口腔粘膜色素痣 為黑色素細胞的良性腫瘤,口腔粘膜少見。以粘膜內痣多見,復合痣和交界痣相對較少。因此本病惡性變非常少見。但臨床表現相似于黑色素瘤,應當取活檢。十二、神經鞘瘤第二節 惡性腫瘤一、口腔癌口腔粘膜的鱗狀細胞癌,約占口腔惡性腫瘤的90%。 病因:不明,主要危險因素是吸煙和酗酒。 此外HPV也與發病有一定關系。臨床:早期癥狀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紅色病損、紅白相間的病損或白色病損。晚期:可表現為粘膜增生、潰瘍、疼痛、耳部的牽涉

17、性痛、口臭,張口和咀嚼困難、吞咽困難和疼痛及出血、消瘦、頸部腫大第二節 惡性腫瘤一、口腔癌口腔癌早期表現口腔癌早期表現鱗狀細胞癌/臨床表現白斑、紅斑、紅白斑(多表現為非均質性)潰瘍鱗狀細胞癌/臨床表現白斑、紅斑、紅白斑(多表現為非均質性)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鱗狀細胞癌/臨床表現舌最常見鱗狀細胞癌/臨床表現舌最常見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鱗狀細胞癌/臨床表現舌最常見鱗狀細胞癌/臨床表現舌最常見口腔癌/病理變化1、鱗狀細胞癌基底膜不完整或完全缺失,腫瘤細胞向下浸潤 可分為高、中、低分化三級。高分化:數量不等的基底細胞和具有細胞間橋的鱗狀細胞,角化明顯,核分裂

18、象少,多形性不明顯。中分化:可見核的多形性和核分裂,角化不常見,細胞間橋不明顯。低分化:以不成熟細胞為主,有大量的正常或不正常的核分裂,角化非常少,細胞間橋幾乎不能發現。 口腔癌/病理變化1、鱗狀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病理高分化(級):角化珠多,細胞明顯鱗狀細胞癌/病理高分化(級):角化珠多,細胞明顯高分化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病理中分化(級):角化珠少,細胞間橋不明顯,細胞異型性較明顯鱗狀細胞癌/病理低分化(級):無角化及細胞間橋,細胞異型性明顯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低分化低分化鱗癌預后口腔鱗癌與身體其他部位鱗癌在浸潤和轉移方面沒有明顯差異。生物學行為:易侵犯頜骨,神經浸潤性鱗癌

19、微浸潤性鱗癌:僅限于基底細胞下方鱗癌預后口腔鱗癌與身體其他部位鱗癌在浸潤和轉移方面沒有明顯差鱗狀細胞癌/病理鱗狀細胞癌/病理鱗狀細胞癌/病理早期淋巴結轉移(metastasis to lymph node)鱗狀細胞癌/病理早期淋巴結轉移(metastasis to 2、疣狀癌性質:高分化,預后好,不轉移臨床:外生性、疣狀緩慢生長,邊緣推壓。老年男性多見,下唇多見。開始為界清白色角化斑塊,迅速變厚,呈乳頭狀或疣狀表面突起。鏡下:細胞缺乏惡性改變, 上皮較大,具有厚乳頭及明顯角化,核分 裂少僅位于基底層 呈鈍性、推進式突入間質,無周邊浸潤現象 間質內密集淋巴細胞和漿細胞。2、疣狀癌性質:高分化,預

20、后好,不轉移疣狀癌(verrucous carcinoma)疣狀癌(verrucous carcinoma)疣狀癌疣狀癌疣狀癌:病理外生性腫物,多乳頭狀突起,角質栓,推進緣,炎細胞,腫瘤細胞分化好疣狀癌:病理外生性腫物,多乳頭狀突起,角質栓,推進緣,炎細胞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疣狀癌:病理疣狀癌:病理疣狀癌/預后緩慢的局部侵襲性不治療,可引起局部廣泛破壞廣泛外科切除,不做頸清。禁忌放療化療單存疣狀癌不轉移,雜交瘤(占1/5)轉移疣狀癌/預后緩慢的局部侵襲性3、基底細胞樣鱗狀細胞癌性質:侵襲性的、高級別的鱗狀細胞癌的亞型。以老年男性多見,與煙酒有關。喉、咽下、舌根。生長快,潰

21、瘍鏡下:腫瘤有基底樣細胞和鱗狀細胞構成,排列緊密,分葉狀實行排列,有些小葉周邊部細胞呈柵欄狀排列。多見粉刺樣壞死本癌比鱗狀細胞癌更有侵襲性。3、基底細胞樣鱗狀細胞癌性質:侵襲性的、高級別的鱗狀細胞癌的基底樣鱗狀細胞癌(basaloid SCC)基底樣鱗狀細胞癌(basaloid SCC)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基底樣鱗狀細胞癌(basaloid SCC)瘤細胞較小,核深染,局部見角化基底樣鱗狀細胞癌(basaloid SCC)瘤細胞較小,核深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4、乳頭狀鱗狀細胞癌以外生性乳頭狀生長和預后良好為特征。多見于老年男性。肉眼:柔軟、質脆的、外

22、生性、息肉樣腫塊,有一較細的蒂。鏡下:乳頭狀,有纖細的纖維血管軸心,表面覆以腫瘤性的、不成熟的基底樣或多形性的細胞。常見出血、壞死。間質浸潤:單個或多個癌巢預后比鱗狀細胞癌好,很少發生轉移。4、乳頭狀鱗狀細胞癌以外生性乳頭狀生長和預后良好為特征。口腔頜面部其他組織來源的腫瘤和瘤樣病變課件5、梭形細胞癌是一種雙相腫瘤,由原位或侵襲性的鱗狀細胞和惡性的梭形細胞構成。25%的病例可轉移至局部淋巴結,遠處播散少見。5、梭形細胞癌是一種雙相腫瘤,由原位或侵襲性的鱗狀細胞和惡性梭形細胞癌(spindle cell carcinoma)梭形細胞癌(spindle cell carcinoma)6、棘層松解性鱗狀細胞癌 較少見,生物學行為與鱗狀細胞癌相似。 棘層松解,假的腔隙,假的腺管分化7、腺鱗癌 腺癌+鱗癌 預后不好,侵襲性強6、棘層松解性鱗狀細胞癌二.基底細胞癌老年皮膚白者多見,頜面部多,鼻唇溝、眼眶周、頰部臨床:多樣,丘疹或結節、糜爛或潰瘍、 片狀紅斑、黑色結節病理:多樣,淺表型、結節或實性、浸潤型、鱗 狀細胞型、角化型等基底樣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