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四大求職考證必備攻略:3年通過CPA考試全歷程_第1頁
留學生四大求職考證必備攻略:3年通過CPA考試全歷程_第2頁
留學生四大求職考證必備攻略:3年通過CPA考試全歷程_第3頁
留學生四大求職考證必備攻略:3年通過CPA考試全歷程_第4頁
留學生四大求職考證必備攻略:3年通過CPA考試全歷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留學生四大求職考證必備攻略:3 年通過 CPA 考試全歷程CPA一直是很多人過不去的一道坎,今天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一篇經驗貼。作者自認為學渣,通過各種艱辛努力在 3 年內通過了 CPA所有考試科目, 他將自己的過往經歷及經驗建議整理與人分享,當然,最后的成果還是要看個人的決心,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寫在前面的話距離 2015 年 CPA 專業階段考試, 還有 77 天。77 天完全可以通過稅法,戰略等科目。不管你前面浪費多少時間,從現在拿起教材,開始復習。不為模糊不清的未來擔憂,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本文作者曾在安永實習過,目前就職安信證券投行部。專業階段連續兩年通過,第一年兩門, 第二年四門,

2、第三年過了綜合。基本算是勻速前進,絕對算不上快,但是好在沒耽誤事(找工作),及時派上了用場。三次備考都在論壇獲得了很多幫助, 現在是回報戰斗在一線的諸位戰友的時候了。個人認為我的經驗對一些基礎一般 的同學更適用,大神請繞行。考生情況介紹我本科時是標準學渣一個,差不多做了四年的學生工作。因為有兩個國家級的比賽得獎經歷, 所以雖然績點不好看,但還是保送讀研了。以上是為了說清楚我真的是個學渣,沒有科班出身的扎實功底,也沒有經歷考研煉獄般的回爐鍛造。在這個背景下, 因為想去投行工作,所以就對后面的道路規劃了一下,在本科畢業的暑假踏上了 CPA 的康莊大道。其實看學渣的學習方法也有點好處,因為我不會利用

3、碎片時間神馬的那么拼,每次看見論壇里的大神們把資料存在手機、paid各種移動端,隨時隨地學習,我都無比佩服,因為我自己也嘗試了,結果后來都是隨時隨地掏出手機刷微博,學渣,沒辦法。不過話說回來,苦頭,一定是要吃一些的,玩樂,那是一定會放棄很多的。復習計劃 & 實施情況作為一個學渣, 總是有著多變的學習計劃,三次備考,我簡直換了三次畫風,就是任性。這是 CPA 改為無紙化考試的第一年,也是我下定決心將CPA 拿下的第一年。 目標是每年通過三門,兩年通過專業階段的考試。為了穩健,也因為野心,報了四門會計、審計、稅法、戰略,后面兩門掛了。在這里有必要說說這六門考試的順序 (提醒一下, 我仍然是針對基礎

4、薄弱的同學,比如接近零基礎的我)。我們先以簡單粗暴的方式把這六門分分類。1 )需要按計算器 的有三門: 會計、財管、稅法 ;不需要計算器的也是三門:審計、經濟法、戰略。2)書比較厚的 :會計、財管、審計;書比較薄的:稅法、經濟法、戰略。需要計算器的那三門, 有名的做不完試卷的科目 (大神請走開) ,不需要計算器那三門,需要理解性的記憶很多,尤其是審計。書比較厚的那三門,有另外一個稱呼:CPA 核心課程說人話就是普遍認為難一些。當然,找工作時,有些用人單位可能要求相對寬松,不硬性要求全科通過CPA ,但是很多時候會說,通過CPA 主要科目。說到這里,我的觀點呼之欲出了,如果打算3+3 通過專業階

5、段6 門考試,非常不推薦的模式是, 3 門純計算, 3 門純記憶,3 門全核心, 3 門非核心科目。尤其是前三種情況對于基礎不是特別好的同學,實在是煉獄模式,很有可能堅持一段時間之后就放棄了。比較合理的順序,會計一定是最先選擇(有這么句話, 會計過了, CPA 就過了一半) ,跟會計聯系相對緊密的是稅法、審計兩門課。 如果報三門的話,個人建議是這三個。如果再加一門,那就在經濟法和戰略里選一門。如果報五門或者六門,少年,你可以關閉網頁了,再次強調,我只是個學渣,不要為難我。好的,我們回來,繼續講復習計劃PS:要是我的導師看見我用這種行文邏輯在寫東西,一定不會讓我畢業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由于是

6、第一年無紙化考試,考試時間推遲到10 月,這個情況只持續了兩年,我考完專業階段就結束了,考試時間變回了9 月。暑假通常都是6 月末或者7 月初開始,我基本上就是 7 月初開始復習(預習)。算算時間,兩次準備專業階段都是準備四門考試,每次基本都是100 天左右。第一年是最有計劃,最斗志昂揚的一年。100 天,大約是14 周,先大致的劃分三個階段。就像做審計計劃,從后往前倒推各個階段的deadline。第三輪模擬題,需要做實戰演練預留了三周左右的時間;第二輪是專題訓練,大約需要四五周的時間; 第一輪是基礎學習,需要六七周的時間(不要問我為啥是約數,因為我不記得了)。最重要的時間是基礎學習,因為大部

7、分的童鞋都是在這一關就忍受不了放棄了,或者因為這樣那樣的事開始拖慢節奏,導致后面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其他輪次的學習。第一輪的學習,對于我這樣的學渣,作用不僅僅是夯實基礎(說實話我的基礎也沒被夯實),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收心。大家(學渣) 都懂的,大學誰還像高三學生兩頭不見太陽的學習啊,誰還不出去聚個餐看個電影旅個游啊。所以學習狀態很重要,熬過了第一輪的學習,不僅意味著有了一定的基礎,更意味著我們再一次進入了學習(高中)的狀態。不是有人說堅持22 天就會自然形成習慣嗎,基本上三周之后就會很有慣性的去學習了。第一年的學習以周作為單位,是因為我采用了交叉學習的方法,每周的學習都兼顧四門課程。 一周 7 天

8、, 3+2+1+1。報了會計、審計、稅法、戰略四門課程。3+2是會計和審計每周交替著學習三天,另外一門學習兩天。1+1是稅法和戰略每門課每周學習一天。基本上六周(請你一定在7 周內)完成第一輪學習。 算下來會計審計各15 天,稅法戰略各6 天,合計六周 42 天。不要質疑時間短,這只是第一輪復習,千萬不能拖慢節奏。以稅法為例 ,一共就14 個稅種,說實話,除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需要用每個稅種至少一天去學習,其他稅種,每天至少學習24個,我確實是這個速度,畢竟時間緊任務重。可能這次學習完覺得沒能掌握,做題也錯很多, 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學習就會好很多,有幾何級數的提高。畢竟是應試的學習

9、,要以會做題為目的。很多知識需要來回反復的學習和記憶,不是一次學習的時間足夠長就能掌握的(純屬個人觀點,當然,非要說學個一年半載,那也能學會)。可能有些同學覺得半個月看完審計或者會計簡直是扯淡,后面會有各科的具體復習方法,這里先賣個關子,不展開了。學習的強度,差不多要保證每天68個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早上 8 點左右到自習室,中午吃個飯,回自習室睡一覺,醒了開始學習,吃晚飯,飯后回自習室學習到晚上點,回寢室洗澡睡覺。當時已經離校,沒有宿舍住,借住在研究生師兄的宿舍,學習氛圍比較好,所以一般洗完澡之后,會從 11 點開始做一個小時的習題, 12 點睡覺,這每天一個小時的時間基本全都給了會計,

10、因為題實在太多。第一 ,午覺有很多同學喜歡回去睡,寢室實在是萬惡之源啊,尤其那張床,我和我身邊很多人無數次的證明了,中午一旦回去, 下午就全是happy hour,所以盡量別回去睡午覺;第二 ,并不提倡吃完飯立刻學習的疲勞戰,我剛才的一頓流水賬并不完整。比如我晚飯后通常會散散步,不過午飯后就省了吧,武漢的夏天真是驕陽似火;第三 ,做好吃苦的準備。第一輪學習的時候,上午下午學習新知識,晚上做題 。比如今天要學習增值稅,上午下午把書看完,課聽完,晚上把對應章節的習題做完。這個階段我個人的感覺是,有個計劃非常重要。 我一般會在開始學一門課之前粗略的統計一下需要多少天,然后每天大致學習多少內容基本就心

11、中有數了。隨著每天的學習進行一些細微的調整,當最后提前一兩天完成總體目標時, 心中非常的有成就感。給自己每天定的任務量十分有講究,最好是跟自己能做到的極限差不多(所謂極限就是今天你不偷懶,不走神,不YY 的情況下,能夠學習的量)。這樣設定的好處顯而易見,第一是負擔不會太重,如果每天任務很重,相信我,不到一個星期,你的計劃就變成了一張廢紙(有一年復習的時候,前桌有個萌妹子,為了考研制定了每天 15 個小時的學習計劃貼在桌上,震懾住了我們一群學渣,結果她每天只來3 個小時不到,后來就不來了,不來了);第二是會倒逼自己集中精力,因為一旦任務沒完成,就要擠第二天的時間來補,到后來就慢慢養成很好的習慣,

12、盡量高效率的學習。這樣各科齊頭并進的學習方法,是個磨人的小妖精。因為學了三四周的時候,看那一摞書,書頁下面仍然大部分雪白啊。所以我個人覺得這種學習方法,優點是:不會出現學了一門忘記一門的情況(其實這個真不用擔心),學的相對扎實些。缺點是:給人一種進度很慢的錯覺。第二輪學習,專題。這里一定要注意,所謂專題,是要大家哪里不會學哪里,不是去買一些資料。 很多同學喜歡題海戰術,于是買了很多習題冊回來做,結果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把話題扯回來,說專題。第一輪學習結束之后,一定要找綜合題做,做兩三套,最好做前兩年的真題,做的時候嚴格按照考試時間(沒錯,我是處女座)。做完綜合題,可能會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會,不

13、要擔心,其實不是的,只不過是知識點沒有串聯起來。這就需要專題。接下來的復習模式有兩種。第一種是自己總結, 適合我這樣的事兒逼, 仍然拿稅法舉例:第一輪的學習, 我們一個一個的學習很多稅種,但是這一輪我們整理出一個一個的業務,比如我有房子, 但是還是買了一個二手房用來出租,這其中涉及到了那些稅種,這些稅種都是適用哪些政策。這種業務是怎么拍著腦袋想出來的呢?之前做的真題,里面來來回回出現的東西,相信大家現在已經有點熟悉了,回頭翻, 一定能整理出來的。如果懶的翻的話,沒問題,只把“歷年真題”里的業務熟悉了也可以,知識點絕對已經不少了。第二種,哪里不會點哪里。比如會計的合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這些在

14、第一輪學習里渾渾噩噩的章節,再學一遍,重點突破。第二輪學習的deadline不固定, 當你覺得剩下的時間你需要做模擬題來沖刺了,那就停下來。第三輪的模擬沖刺,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普通的控制時間,第二段是完全模擬。所謂完全模擬,就是如果報了財務管理的考試(中午1 :30 下午 4 :00 ),那就在這個時候做財務管理的模擬題,一來是適應注協奇葩的考試時間,畢竟之前我們這個時候在午睡呢,二來是讓大腦在特定的時間有特定的思維。最好在考前三天停止做模擬題,剩下的時間更偏向于第二輪的復習,專題化, 或者說是任性化, 想看哪里看哪里。有個灰常重要的事跟各位匯報,我每年都會下載網上各路神仙分享的押題卷、絕密

15、卷,本著寧錯殺不放過的心態,一定下載。這些題,大家不用掐著時間當模擬做,但是要確保里面的知識點能掌握。然后,上場考試。我當年會計和審計過了,稅法和戰略掛了。這一年的考試我同時報了剩下的四門課程財管、稅法、經濟法、戰略。對于我個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試。如果都能通過, 那我可以在研三開學找工作前拿到專業階段合格證,所以這也算是背水一戰了。可能大家會以為我學的比上一年認真刻苦,并沒有。這一年因為個人原因,經常去外地。 仍然是 100 天左右, 但是因為經常往出跑的原因,不能像上一年一樣四門課一起復習,于是就一門一門的復習。老實講, 這一年的復習乏善可陳,非常不認真。復習到中后期的時候心思已經完全

16、飛走了。中途一度放棄,跑到火車站,決定棄考。一方面是有別的要追求,另一方面是我相信自己沒有這個證以后也會過得很好。后來還是被動的回了學校。言歸正傳。 這一年的復習其實也還是三輪,在學與不學的煎熬中,風風火火的完成了三輪學習。有兩件事值得一提:第一,機考模擬系統。這一年的復習我購買了上海財經大學CPA 培訓中心的模擬答題系統,財管和稅法。個人的觀點是,不需要輸入運算式的科目(經濟法、戰略、審計)完全沒有必要購買模擬系統,實在想玩, 注協有免費版的。有運算的科目有一定的購買需要,不過,講真, 我當時購買系統,最大的作用絕對是能夠有個另外的花樣學習,能吸引自己的注意力。還有就是既然想買模擬系統,最好

17、去網校買正版的系統,我前一年用過盜版的系統,體驗起來差別還是挺大的,沒差多少錢,個人覺得不要在這個地方省錢。第二,考試的心態。我這一年的四門考試里,財管是最難的 ,也是最先考的。考完財管的時候, 我心里明白考的非常差,很多平時熟悉的題目居然忽然不會做了,最后沒來得及寫點什么就到了交卷時間。后面還有三門考試,這會兒只能把這事先放下,認真考最后三門考試。最后成績出來的時候,財管60 分飄過。既慶幸自己財管過了,也慶幸當時沒因為這門課影響到后來的考試。最后,這兩年的復習方式不一樣,要么四門一起學,要么一門一門的學,既然都體驗過了,而且也經常有師弟師妹問我哪種方法好,在這里我想給出自己的答案:看個人。

18、不要急著打我。這兩個方法絕對都是行得通的,但是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性格和環境等外在因素。如果時間充裕, 性格沉穩,環境適宜,我覺得四門一起學習的方式更科學一些。但是環境總是多變的,人更是變的快, 即便最開始是四門一起學習的,進行一兩周之后發現不適合自己,趕緊換,來得及。這一年四門課都是低分飛過及格線,我拿到了專業階段合格證,好多同學吃驚的點不在于有人考過4 門,我們周圍也不缺過5 門的(雖然確實沒見到過6 門的),而是吃驚于我這個學渣過了4 門,哈哈哈。進入了綜合階段,最開始我也抱著很朝圣的心態開始準備,買了六門課的教材,綜合教材,以及很多練習冊,同時下載了課件。結果后來用到的只是兩本書,網上的一

19、些資料,還有真題。 總結起來,綜合階段就需要注意幾件事:第一,背這個是最重要的,不背就不要去考試了。在專業階段我沒怎么背過書,但是綜合一定要背,必須要背。 背什么內容呢, 一方面我在微信公眾號中領取了一份總結好的講義,簡直可以背了直接去考試了(修辭手法,千萬別,除非你考前兩周開始復習的);另一方面要自己找,一定要有一個自己發現的過程,自己看案例的時候,哪里會哪里不會很清楚, 沒有模棱兩可, 模棱兩可就是不會,因為考試的時候叫不準就沒有分,沒有分就意味著你不會,畢竟應試學習,認了吧。第二,看看案例,看真題。 案例的話,確實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不過每個人都精力有限,就算時間非常充分也都還想睡睡覺呢

20、。在這個時候, 北京注協編寫的練習冊絕對是大家最好的選擇,這書以每年最少 30 塊錢的速度漲價,簡直讓人以為天朝開始大規模通貨膨脹了。不管怎么樣,這個錢一定不要省。下面說一下綜合這個科目。 7個小時的考試,分兩場,上午一個案例分析,下午一個案例分析,各三個半小時。 聽著很高大上對不對,并不是。上午考審計、會計、稅法,下午考戰略、 經濟法、 財管。 這六門課的順序就是分別在各自試卷中的地位,沒錯在下午場的考試中,財管就是這么沒地位。而且各位看到了排在前面的科目就知道了,我在最前面說的,需要背不是沒有道理的。綜合這個科目, 考的內容基本脫離的專業階段。但是除了審計考的稍微有點意思,其他五門真心不如

21、專業階段難,各位同學熬過了專業階段,一定能順利通過綜合階段的考試,只需要換一個思維,背。我解釋下為什么我覺得只有審計的題目出的比較有趣。大家可以看一下歷年真題,雖然審計的題目從來沒變過,但是相對于專業階段,綜合階段的考試進行了更深一步的考察,對具體審計程序的設計, 姑且不論這個東西合不合理,被奧迪特看見會覺得有多可笑,至少它比專業階段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反觀其他五門課程。 會計最重要的是合并,完成了綜合階段的學習之后, 我水平下降了不知道有多少, 因為綜合階段雖然每年都考合并,但是考的及其有規律,不求甚解也可以通過這方面的考察。考試只從7 類合并方式里進行挑選,只要大家能對這個合并方式進行種類

22、的判斷,再把后面這個種類對應的文字背下來,那么這道題絕對滿分,這 7 類的合并方式,很多教輔書都進行了歸類,我也進行了整理,在附件中上傳。經濟法純粹其實就是證券法和公司法的秀場,注意新法, 尤其今年要出臺新證券法。戰略跟專業階段的難度相差無幾。稅法和財管就不用提了,出場頻率很小。以上種種,只需要大家完成了對真題的瀏覽,也能夠自行總結出來。個人認為, 真沒必要進行太過大量的學習。目前的情況是, 注冊會計師人數遠遠不足,注協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對進行綜合階段考試的考生大放綠燈。若干年之后, 或許綜合考試會成為最大的攔路虎,但是它現在就是個眼子。最后,一定要說一句,無論綜合怎么容易,一定會有人沒通過,這

23、些人就是沒時間看書就真不看的人。 所以如果真的想過,一定要看。如果時間實在緊,至少把真題看了,知道要考什么,然后有針對性的開始背一些東西。“6+1”各科的個人認識會計過了會計, CPA 就過了一半了。考 CPA 最好最先考會計,不然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有一定障礙。當然, 據金融學院的蘇行長說,他們就是覺得先考財管容易些。不過如果沒有覺得考別的科目有優勢,還是推薦先考會計。這六門課基本剛開始的時候都有攔路虎,會計的守山大神是長期股權投資。個人覺得, 這個東西很重要,也一定會考,但是學不明白就別管他了,接著往后學。等到把會計的最后幾章合并學習完了,回頭再看一遍長期股權投資,肯定能一定程度的融會貫通。最

24、后,請大家一定記得分錄的準確名字,以及每個字的確切寫法,否則是沒有分數的,錯一個字,這筆分錄就無效。不要問我為什么知道,我就是知道。審計這個科目在我看來是最有意思的科目,也是我最喜歡的。學習審計的時候,請大家把自己想象成事務所的合伙人,這樣進行學習的時候會容易理解很多事情。比如對項目進行風險控制,進行一些審計程序的設計等等。審計這門課非要有個大局觀。它有個特點, 舉例說, 第一章, 第一節, 一,(一), 1 ,(1 ),一直這樣章、節、目的進行講解,而且這些標題,或者標題下面的第一句話很多時候要背。如果沒有大局觀,很多時候就搞混了。把一,(三),2 和一(二) 2 這些混在一起。也很容易學著學著就不知道自己在學什么,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從本章大標題看起,一點點把框架整理出來,勤快的在紙上寫出來 (向你致敬) ,懶一點的也要在腦袋里想出來,不然就別學了,肯定學完就忘了。審計還有個特點就是,教材其實就是審計準則和道德守則等的解釋,教材里有大量的原文。而原文基本是翻譯過來的(求導師們不要看見我這篇文章),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