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賴昌星遣返的障礙看我國引渡制度的完善_第1頁
從賴昌星遣返的障礙看我國引渡制度的完善_第2頁
從賴昌星遣返的障礙看我國引渡制度的完善_第3頁
從賴昌星遣返的障礙看我國引渡制度的完善_第4頁
從賴昌星遣返的障礙看我國引渡制度的完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從賴昌星遣返的障礙看我國引渡制度的完善摘要本文基于目前遣返賴昌星遇到的瓶頸期的原因的分析,針對賴昌星已經提出的和可能提出的對遣返造成障礙的主要理由,對我國引渡制度的完善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應對建議。 關鍵詞引渡制度 遣返 引渡條約 一、造成賴昌星遣返的瓶頸期的原因 首先,對賴昌星的遣返是依據加拿大的移民與難民保護法而非其引渡法。理由如下:從已經公布的資料看,中國政府沒有向加拿大政府正式提出引渡請求,加拿大方面處理有關遣返案件的機關也不是負責引渡事務的司法部,而是負責遣返非法移民事務的移民部,加拿大依據移民與難民保護法來審理賴昌星的難民地位申請,而中方所做的努力是為加方提供賴昌

2、星的犯罪證據和不會遭受死刑和酷刑的承諾,因此,對賴昌星的遣返是依據移民與難民保護法。 中方不直接請求加拿大引渡賴昌星基于多方面的考慮,但可以推測,中國與加拿大尚未訂立引渡的雙邊條約,中國國內的引渡法也與加拿大的引渡法在死刑引渡問題上不同的態度,這些原因使得中方要避開請求引渡這條高風險的途徑,避免加方因此拒絕引渡,造成沒有余地的局面。因此賴昌星遲遲不能被遣返,其根源是法律上的而非政治上或者外交上的,雖然民眾和輿論媒體對此有誤解,但這已經是學術界的普遍看法。那么,如果中方想正式提出引渡請求,利用引渡的途徑達到遣返賴昌星的效果,就必須首先針對加拿大的引渡法以及加方重視的幾個因素和條件,肅清我國自身的

3、障礙,完善我國的引渡制度,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LoCalHOsT 筆者在這里就幾個造成目前的瓶頸期的原因做一些分析。其一,加方提出中方需做出不適用死刑的承諾,中方承諾后賴昌星又聲稱自己會遭到迫害,雖然加拿大法院表示了對我國司法保障制度在改進,不至于造成賴昌星案件的不公正審判的承認,但只依靠政府承諾,加拿大司法部門仍然不會輕易信服,只有在我國立法上和司法制度上徹底確立該原則,才能使其不成為加方拒絕引渡的理由。正如加拿大政府專家證人之一、加拿大刑法改革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楊誠教授在庭審結束后接受采訪時所說的“中國司法制度的改革很有必要,如果國與國之間的差異太大,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必將處于被動的地位,即

4、使人家政府愿意和我們合作,人家司法是獨立的,司法方面可能也會不同意。”其二,賴昌星與其妻在加拿大離婚,可能為今后主張引渡后就不能與親人相聚做鋪墊,以人道主義為由使加方做出拒絕遣返的決定。以上原因可以簡單的歸納為:“死刑不引渡”承諾如何履行,禁止酷刑,遵循人道主義。 二、完善引渡制度的建議及其可行性分析 (一)“死刑不引渡”原則的明確 首先,從國際法律環境上看,“死刑不引渡”原則是國際引渡合作領域內已經得到廣泛承認的原則。“死刑不引渡”成為國外締結雙邊條約中的一項“剛性”條款。即使某些保留死刑的國家,也會在使用死刑的范圍和條件上做出限定,在引渡中遵循“死刑不引渡”原則。例如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兩國

5、都仍然保留死刑,但它們締結的雙邊引渡條約的第10條就是關于“死刑不引渡”原則的規定。在許多有關的國際公約中,“死刑不引渡”原則也得以確立。中國參加的1976年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規約為中國采用“死刑不引渡”原則提供一種可能,中國沒有參加其他國際人權公約并不成為采用“死刑不引渡”原則的障礙。中國的引渡法未明確規定該原則,只有具體引渡實踐中做出承諾,這種態度反而會給我國引渡的實踐造成障礙,也不利于我國與外國引渡條約的締結。 其次,從我國國內法上看,我國刑法有較多死刑的規定,有些學者認為我國保留死刑是確立“死刑不引渡”原則的障礙。這種說法并非毫無道理,由于共同原告中有涉外因素就導致整個案件相對其

6、他類似案件的輕判,必定會引起社會輿論的不滿以及對司法公正的質疑。但是我們可以對刑法的死刑規定做出一些變通,我們既不主張全面廢除死刑,也不主張兩種案件做出完全同樣標準的判決。因為“死刑的全面而徹底的廢除在中國還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并且針對涉外案件需要適用國際公約或條約,與適用國內法的判決勢必基于不同的判決標準,其結果必然不盡相同。我們可以盡量減少差異,例如很多學者主張的,廢除經濟犯罪中的死刑,完善國內法律規定逐步與國際接軌,等等。 因此,筆者認為我國已經具備了在引渡法中明確“死刑不引渡”原則的國際國內的基本條件,但在加入該原則之前,尚需修改完善部分國內法。建議在我國引渡法中明確該原則以及原則適用

7、的條件和限制,并在國內法的修改中予以配合。 (二)禁止酷刑 禁止酷刑是人權保護的體現,人權保護的內容相當復雜,各個國家對人權的概念、保護措施和方法都有很大的差異。有關人權的國際條約都試圖督促各國對被指控或被判刑的逃犯放棄使用包括死刑在內的殘忍的、不人道的刑法。聯合國大會通過并頒布世界人權宣言,是最早明確規定禁止酷刑的國際性文件,其第5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之后,世界各國在締結引渡條約或公約及在進行引渡立法時無不把“酷刑不引渡”作為其基本原則。可以說,禁止酷刑也是國際社會普遍公認的原則之一。1996年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也體現了對酷刑的

8、絕對禁止態度。并且我們可以看出,對酷刑的界定不包括死刑。賴昌星曾以回國會遭受酷刑為由提出難民申請,這也是我們要應對的,也是對將來類似案件的防范。雖然我國引渡法規定:“如果被請求引渡人在請求國曾遭到或可能遭到酷刑或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處罰,則不予引渡”,但只是籠統的規定。中國的司法實踐尚不容樂觀,其制度不夠透明使引渡法規定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真正實現酷刑的禁止并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就要建立監督和披露機制,以提高透明度,這在中國的實踐將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但是筆者認為,這個機制的建立仍然是可行的:在國際倡導禁止酷刑的背景下,我國的憲法和法律均已體現了禁止酷刑的理念,并做了相

9、應的基本規定;我國的司法制度多年來一直在向著好的方向變化,我國對司法制度改革已經具備很多經驗;并且監督和披露機制的建立只會獲得群眾的支持,因為該機制也可以更好的保障群眾的權利。因此,要真正實現禁止酷刑,還要將落腳點放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只有法律的規定,沒有詳盡的實踐和操作方法,還不能達到立法的目的。 (三)遵循人道主義 如上文所述,賴昌星已經在加拿大離婚并分割了共同財產。假設其在加拿大再婚并娶加拿大籍妻子,則很可能以此為由主張引渡不符合人道主義。原因既有學理上的,也有實踐上的。在學術上,目前有學者主張對處于“人道主義”應做廣義理解。不僅應針對被引渡人自身考慮是否符合人道主義的要求,也應針對被

10、引渡人的近親屬考慮是否符合人道主義的要求。對“人道主義”的審查在實踐中本來就很難掌握,每個國家的理念都會存在一定差異,很難預測將來的國際立法趨勢是否會有相同的傾向,我們應該在這個難題出現之前,防范賴昌星類似理由的提出。在實踐上,中國與外國的引渡實踐中就有類似的案例。例如,法國提出引渡的馬爾丹米歇爾涉嫌強奸案,馬爾丹米歇爾及其律師提出,馬爾丹米歇爾在中國與中國公民同居并生有一女,如其被引渡回法國,會造成其與中國“妻子”及女兒無法團聚,損害他們的合法權益,最高院向請求國提出能否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將影響到是否予以引渡,法國則為馬爾丹米歇爾的女兒做了公證,證明其為法國公民,并承諾會盡一切可能創造使他們團

11、聚的條件。這個障礙的排除導致我國做出了同意引渡的裁定。 我國引渡法僅規定由于被引渡人的年齡、健康等原因,根據人道主義原則不宜引渡的,可以拒絕引渡。對被引渡人的近親屬并未考慮在內。筆者建議我國引渡法在此做出具體的規定,以便今后的操作有據可依。在方法上可以參照上述案例中法國的做法,對被引渡人的近親屬可以予以承認并授予中國國籍。雖然我國目前的國籍制度不承認雙重國籍,但為了實現對犯罪人的引渡或遣返,做出特別的例外規定在總體上是利大于弊的,因為不承認雙重國籍并非不可變通的維護公序良俗的必要規定。因此筆者認為,做出類似規定,防范于未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結論 基于目前遣返賴昌星遇到的瓶頸期的原

12、因的分析,筆者針對賴昌星已經提出的和可能提出的對遣返造成障礙的主要理由,對我國引渡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議。可以歸納為:確定“死刑不引渡”原則并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在國內其他立法中進行相應的適度的改革;完善禁止酷刑的監督和披露機制;對“人道主義”的援引做出前瞻性的規定,以方便今后締結雙邊引渡條約和應對以此為由的抗辯。 參考文獻: 1李華,馬紹峰.從法律適用問題談對賴昌星的引渡.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3(4). 2田曉萍.我國引渡外逃經濟罪犯的法律障礙和對策以賴昌星遣返為視角.行政與法.2007(5). 3黃風.我國主動引渡制度研究:經驗、問題和對策.法商研究.2006(4). 4秦一禾.犯罪人引渡諸原則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