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HYPERLINK / 吉林供電公司EMS系統升級EMS系統技術協議吉林供電公司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零零七年四月 吉林目 錄 TOC o 1-1 h z t 標題 2,2,標題 3,3 HYPERLINK l _Toc165349596 1 總則 PAGEREF _Toc165349596 h 1 HYPERLINK l _Toc165349597 1.1 概述 PAGEREF _Toc165349597 h 1 HYPERLINK l _Toc165349598 1.2 供貨范圍 PAGEREF _Toc165349598 h 1 HYPERLINK l _Toc165349599
2、1.2.1 供貨范圍 PAGEREF _Toc165349599 h 1 HYPERLINK l _Toc165349600 1.2.2 工作范圍 PAGEREF _Toc165349600 h 1 HYPERLINK l _Toc165349601 1.3 質量保證 PAGEREF _Toc165349601 h 1 HYPERLINK l _Toc165349602 1.4 質保期內的技術服務 PAGEREF _Toc165349602 h 2 HYPERLINK l _Toc165349603 1.5 質保期后的技術服務 PAGEREF _Toc165349603 h 2 HYPERLI
3、NK l _Toc165349604 1.6 雙方責任 PAGEREF _Toc165349604 h 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05 1.6.1 乙方責任 PAGEREF _Toc165349605 h 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06 1.6.2 甲方責任 PAGEREF _Toc165349606 h 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07 2 差不多要求 PAGEREF _Toc165349607 h 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08 2.1 吉林地調EMS系統功能 PAGEREF _Toc165349
4、608 h 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09 2.2 吉林地調EMS系統配置要求 PAGEREF _Toc165349609 h 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10 2.2.1 吉林地調EMS差不多容量 PAGEREF _Toc165349610 h 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11 2.2.2 配置要求 PAGEREF _Toc165349611 h 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12 2.3 新、舊系統的平滑過渡 PAGEREF _Toc165349612 h 5 HYPERLINK l _Toc16534
5、9613 2.4 工程進度 PAGEREF _Toc165349613 h 6 HYPERLINK l _Toc165349614 3 調度自動化系統性能指標 PAGEREF _Toc165349614 h 7 HYPERLINK l _Toc165349615 3.1系統運行可靠性指標 PAGEREF _Toc165349615 h 7 HYPERLINK l _Toc165349616 3.2時鐘精度 PAGEREF _Toc165349616 h 7 HYPERLINK l _Toc165349617 3.3SCADA性能指標 PAGEREF _Toc165349617 h 7 HYPE
6、RLINK l _Toc165349618 3.3.1 模擬量處理 PAGEREF _Toc165349618 h 7 HYPERLINK l _Toc165349619 3.3.2 狀態量處理 PAGEREF _Toc165349619 h 7 HYPERLINK l _Toc165349620 3.3.3 操縱輸出 PAGEREF _Toc165349620 h 7 HYPERLINK l _Toc165349621 3.3.4 響應時刻要求 PAGEREF _Toc165349621 h 7 HYPERLINK l _Toc165349622 3.3.5 系統事故追憶(PDR)時刻 PA
7、GEREF _Toc165349622 h 8 HYPERLINK l _Toc165349623 3.4PAS性能指標 PAGEREF _Toc165349623 h 8 HYPERLINK l _Toc165349624 3.4.1 計算精度 PAGEREF _Toc165349624 h 8 HYPERLINK l _Toc165349625 3.4.2 運行速度 PAGEREF _Toc165349625 h 8 HYPERLINK l _Toc165349626 3.4.3 收斂性指標 PAGEREF _Toc165349626 h 8 HYPERLINK l _Toc1653496
8、27 3.5 CPU和網絡負荷率 PAGEREF _Toc165349627 h 8 HYPERLINK l _Toc165349628 3.5.1 服務器、工作站CPU平均負荷率 PAGEREF _Toc165349628 h 8 HYPERLINK l _Toc165349629 3.5.2 網絡平均負荷率 PAGEREF _Toc165349629 h 9 HYPERLINK l _Toc165349630 3.6數據存儲容量 PAGEREF _Toc165349630 h 10 HYPERLINK l _Toc165349631 4 硬件配置 PAGEREF _Toc165349631
9、 h 11 HYPERLINK l _Toc165349632 4.1 差不多要求 PAGEREF _Toc165349632 h 11 HYPERLINK l _Toc165349633 4.2 EMS系統 PAGEREF _Toc165349633 h 11 HYPERLINK l _Toc165349634 4.2.1 數據采集子系統 PAGEREF _Toc165349634 h 11 HYPERLINK l _Toc165349635 4.2.2 SCADA服務器 PAGEREF _Toc165349635 h 11 HYPERLINK l _Toc165349636 4.2.3 歷
10、史服務器 PAGEREF _Toc165349636 h 11 HYPERLINK l _Toc165349637 4.2.4 PAS服務器 PAGEREF _Toc165349637 h 12 HYPERLINK l _Toc165349638 4.2.5 MMI子系統 PAGEREF _Toc165349638 h 12 HYPERLINK l _Toc165349639 4.2.6 系統網絡 PAGEREF _Toc165349639 h 1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40 4.2.7 IP磁盤陣列 PAGEREF _Toc165349640 h 13 HYPERL
11、INK l _Toc165349641 4.3 綜合數據平臺 PAGEREF _Toc165349641 h 1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42 4.3.1 內平臺數據服務器 PAGEREF _Toc165349642 h 1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43 4.3.2 外平臺數據服務器 PAGEREF _Toc165349643 h 1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44 4.3.3 WEB服務器 PAGEREF _Toc165349644 h 1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45 4.3.4 網絡交換機 PA
12、GEREF _Toc165349645 h 1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46 4.4 數據網通信及安全防護設備 PAGEREF _Toc165349646 h 1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47 4.4.1 數據網通信 PAGEREF _Toc165349647 h 1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48 4.4.2 安全防護設備 PAGEREF _Toc165349648 h 1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49 4.5 其它輔助設備 PAGEREF _Toc165349649 h 14 HYPERLINK
13、l _Toc165349650 4.5.1 機柜 PAGEREF _Toc165349650 h 1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51 4.5.2 KVM及終端設備 PAGEREF _Toc165349651 h 1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52 4.5.3 信號延長器 PAGEREF _Toc165349652 h 1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53 4.5.4 天文時鐘子系統 PAGEREF _Toc165349653 h 1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54 5 軟件要求 PAGEREF _Toc165
14、349654 h 1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55 5.1 差不多要求 PAGEREF _Toc165349655 h 1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56 5.2 系統軟件 PAGEREF _Toc165349656 h 1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57 5.3 支撐平臺軟件 PAGEREF _Toc165349657 h 16 HYPERLINK l _Toc165349658 5.3.1 差不多要求 PAGEREF _Toc165349658 h 16 HYPERLINK l _Toc165349659 5.3.2 體系
15、結構 PAGEREF _Toc165349659 h 17 HYPERLINK l _Toc165349660 5.3.3 中間件 PAGEREF _Toc165349660 h 17 HYPERLINK l _Toc165349661 5.3.4 數據庫治理系統 PAGEREF _Toc165349661 h 18 HYPERLINK l _Toc165349662 5.3.5 公共服務工具軟件 PAGEREF _Toc165349662 h 18 HYPERLINK l _Toc165349663 5.3.6 系統治理 PAGEREF _Toc165349663 h 22 HYPERLIN
16、K l _Toc165349664 5.3.7 權限治理 PAGEREF _Toc165349664 h 2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65 5.3.8 CASE治理 PAGEREF _Toc165349665 h 2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66 5.3.9 研究態工具 PAGEREF _Toc165349666 h 2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67 5.3.10 人機接口 PAGEREF _Toc165349667 h 2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68 5.4 SCADA軟件 PAGEREF _T
17、oc165349668 h 26 HYPERLINK l _Toc165349669 5.4.1 數據采集 PAGEREF _Toc165349669 h 26 HYPERLINK l _Toc165349670 5.4.2 模擬量數據處理 PAGEREF _Toc165349670 h 27 HYPERLINK l _Toc165349671 5.4.3 狀態量處理 PAGEREF _Toc165349671 h 28 HYPERLINK l _Toc165349672 5.4.4 多源數據處理 PAGEREF _Toc165349672 h 28 HYPERLINK l _Toc16534
18、9673 5.4.5 事件、告警處理 PAGEREF _Toc165349673 h 29 HYPERLINK l _Toc165349674 5.4.6 數據計算和統計 PAGEREF _Toc165349674 h 29 HYPERLINK l _Toc165349675 5.4.7 操縱和調節 PAGEREF _Toc165349675 h 30 HYPERLINK l _Toc165349676 5.4.8 數據質量標志 PAGEREF _Toc165349676 h 32 HYPERLINK l _Toc165349677 5.4.9 網絡拓撲著色 PAGEREF _Toc16534
19、9677 h 32 HYPERLINK l _Toc165349678 5.4.10 事件追憶 PAGEREF _Toc165349678 h 32 HYPERLINK l _Toc165349679 5.4.11 SOE功能 PAGEREF _Toc165349679 h 3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80 5.4.12 打算值治理 PAGEREF _Toc165349680 h 3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81 5.4.13 歷史數據存儲與報表 PAGEREF _Toc165349681 h 3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
20、82 5.4.14 模擬屏或大屏幕信息操縱 PAGEREF _Toc165349682 h 3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83 5.4.15 人機接口(MMI) PAGEREF _Toc165349683 h 3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84 5.5 PAS軟件 PAGEREF _Toc165349684 h 3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85 5.5.1 網絡建模(NM)和網絡拓撲分析(NTA) PAGEREF _Toc165349685 h 3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86 5.5.2 狀態可能 P
21、AGEREF _Toc165349686 h 37 HYPERLINK l _Toc165349687 5.5.3 母線負荷預測(BLF)和網絡參數修正(NPA) PAGEREF _Toc165349687 h 39 HYPERLINK l _Toc165349688 5.5.4 調度員潮流(DPF) PAGEREF _Toc165349688 h 40 HYPERLINK l _Toc165349689 5.5.5 靜態安全分析 PAGEREF _Toc165349689 h 42 HYPERLINK l _Toc165349690 5.5.6 安全約束調度(SCD) PAGEREF _To
22、c165349690 h 4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91 5.5.7 外部網絡等值 PAGEREF _Toc165349691 h 43 HYPERLINK l _Toc165349692 5.5.8 網絡靈敏度(NS) PAGEREF _Toc165349692 h 44 HYPERLINK l _Toc165349693 5.5.9 短路電流計算(SCC) PAGEREF _Toc165349693 h 4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94 5.5.10 發電打算安全校核 PAGEREF _Toc165349694 h 45 HYPERLINK
23、 l _Toc165349695 5.5.11 負荷預測(LF) PAGEREF _Toc165349695 h 45 HYPERLINK l _Toc165349696 5.5.12 網損計算 PAGEREF _Toc165349696 h 46 HYPERLINK l _Toc165349697 5.5.13 自動電壓操縱及調節 PAGEREF _Toc165349697 h 46 HYPERLINK l _Toc165349698 5.7 智能告警專家系統 PAGEREF _Toc165349698 h 48 HYPERLINK l _Toc165349699 5.8 綜合數據平臺軟件
24、PAGEREF _Toc165349699 h 48 HYPERLINK l _Toc165349700 5.8.1 數據交換功能 PAGEREF _Toc165349700 h 49 HYPERLINK l _Toc165349701 5.8.2 數據整合和倉儲平臺 PAGEREF _Toc165349701 h 50 HYPERLINK l _Toc165349702 5.8.3 WEB 服務 PAGEREF _Toc165349702 h 50 HYPERLINK l _Toc165349703 5.9 系統備份軟件 PAGEREF _Toc165349703 h 51 HYPERLIN
25、K l _Toc165349704 6 運行環境 PAGEREF _Toc165349704 h 52 HYPERLINK l _Toc165349705 7 設計聯絡會 PAGEREF _Toc165349705 h 53 HYPERLINK l _Toc165349706 8 培訓 PAGEREF _Toc165349706 h 54 HYPERLINK l _Toc165349707 8.1 用戶級培訓 PAGEREF _Toc165349707 h 54 HYPERLINK l _Toc165349708 8.2 維護和開發級培訓 PAGEREF _Toc165349708 h 55
26、HYPERLINK l _Toc165349709 9 合作開發與工作 PAGEREF _Toc165349709 h 55 HYPERLINK l _Toc165349710 9.1 合作開發 PAGEREF _Toc165349710 h 55 HYPERLINK l _Toc165349711 9.2 工作 PAGEREF _Toc165349711 h 55 HYPERLINK l _Toc165349712 9.3 雙方責任 PAGEREF _Toc165349712 h 55 HYPERLINK l _Toc165349713 10安裝、調試、性能試驗、試運行和驗收 PAGEREF
27、 _Toc165349713 h 56 HYPERLINK l _Toc165349714 10.1 概述 PAGEREF _Toc165349714 h 56 HYPERLINK l _Toc165349715 11 技術文件 PAGEREF _Toc165349715 h 56 HYPERLINK l _Toc165349716 11.1 概述 PAGEREF _Toc165349716 h 56 HYPERLINK l _Toc165349717 11.2 數量 PAGEREF _Toc165349717 h 56 HYPERLINK l _Toc165349718 11.3 資料內容和
28、進度要求 PAGEREF _Toc165349718 h 57 HYPERLINK l _Toc165349719 11.4 圖紙規格和質量 PAGEREF _Toc165349719 h 58 HYPERLINK l _Toc165349720 11.4.1 圖幅和標準 PAGEREF _Toc165349720 h 58 HYPERLINK l _Toc165349721 11.4.2 圖框 PAGEREF _Toc165349721 h 58 HYPERLINK l _Toc165349722 11.4.3 要緊圖紙清單 PAGEREF _Toc165349722 h 58 HYPERL
29、INK l _Toc165349723 11.4.4 質量 PAGEREF _Toc165349723 h 58 HYPERLINK l _Toc165349724 附錄A 吉林地調EMS系統供范圍及系統配置圖 PAGEREF _Toc165349724 h 59 HYPERLINK l _Toc165349725 附錄A-1 供貨范圍 PAGEREF _Toc165349725 h 591 總則本技術協議用于吉林供電公司(以下簡稱甲方)購買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乙方)OPEN-3000電網調度自動化EMS系統的合同。詳細功能要求見以下章節。本技術協議未盡事宜雙方友好協商解決。本技
30、術協議如有與商務合同沖突之處以商務合同為準。1.1 概述 1.1.1 本技術協議敘述了擬安裝在吉林供電公司調度中心(簡稱吉林地調)的能量治理系統(EMS)以及配套設備的技術要求。內容包括供貨范圍、系統的結構要求、功能和性能要求、硬件和軟件的配置、新老系統的過渡要求、設計聯絡會、培訓、技術文件、合作開發、驗收試驗、運輸、裝卸、試運行、工程治理及所有必需的其它事項。1.1.2 本次工程的甲方為吉林供電公司,乙方為能量治理系統(EMS) OPEN-3000及技術服務供貨商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統的最終用戶為吉林地調,設計單位為東北電力設計院。1.1.3 在合同生效期間,下述文件與合同具有同樣法
31、律效力:設計聯絡會的會議紀要所有乙方對技術問題的澄清及甲方確認的文件1.2 供貨范圍 1.2.1 供貨范圍 本合同供貨范圍如下: a) 硬件設備硬件設備包括完成本技術規范書中所列功能必不可少的EMS的計算機、網絡、必須的電纜以及配套設備等。 b) 軟件軟件包括系統軟件、支撐平臺軟件、SCADA軟件、PAS軟件等,詳見設備清單。1.2.2 工作范圍乙方除提供供貨范圍內規定的硬、軟件設備外,還提供必要的技術服務,這些工作包括: EMS的設計、開發、制造、安裝、調試和投運; 新、舊EMS的過渡(包括數據、畫面的導出和導入); 與其它應用系統的互聯通信聯調; 保證期內、外的技術支持和服務。1.3 質量
32、保證 所有設備均是新的,且應按最佳方式進行設計和制造。所用材料最大限度地適合于使用。設計和材料均盡可能地增加使用壽命和運行的可靠性,不易磨損,容易維護,檢驗和調整。乙方在設計、制造、交貨的各個時期,均滿足運行的高度可靠性這一要求。相同設計和規格的設備各部分,其偏差均在容許范圍內,且能互換。乙方提供的所有設備均附有制造商發出的,有乙方簽字的質量保證書、試驗報告和檢查記錄。乙方提供遠方診斷的技術服務。在授權后通過撥號訪問系統,診斷系統運行情況、處理故障并給予講明。服務器、工作站、存儲設備、網絡設備、通道板、通道箱、終端服務器等設備的質保期為原廠5年,7*24小時。所有軟件的質保期為SAT后5年。所
33、有第三方的軟、硬件設備由中國境內的公司直接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1.4 質保期內的技術服務 在質保期內,假如系統出現故障,乙方提供服務,負責查找故障緣故并將系統恢復到正常運行。在系統或設備本身發生故障的情況下,一切費用由乙方負擔。針對系統維護的方式、費用、聯系方法、響應時刻、人員的要求,乙方承諾如下:a)維護方式為熱線技術支持電話、遠程診斷和現場維護。b)提供技術支持:提供7*24的熱線電話支持服務。系統發生異常情況,在接到甲方的通知后,乙方技術人員在4小時內完成遠程登錄診斷,如無法通過撥號方式解決,將在24小時內到達現場解決疑難。如確是系統問題,則系統或設備的質保期將延長,延長時刻為
34、系統或設備重新投運后的6個月。c)質保期內所有維護費用(包括軟件升級)均為免費。乙方提供的售后服務包括:a) 緊急故障響應,由于環境的變化或其他各種緣故出現系統的故障,乙方技術人員能夠做到快速響應,及時處理。b) 技術咨詢、交流,依照甲方的需求,通過各種形式(如電子郵件、電話、座談會、研討會等)就備份與恢復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技術交流。c) 就甲方建立應急反應小組的具體事項提出可行性方案,同時對應急反應小組成員提供長期技術支持和定期培訓等服務。d) 為保證系統滿足業務需要,保持系統的國際先進水平,系統軟件提供許多于3年的免費升級服務,在質保期內,如乙方對系統軟件有所改進,增加新功能以及適應國際新
35、建議和部頒新標準所做的修改等最新版本,均及時免費提供甲方使用。e) 在質保期內,如乙方對應用軟件有所改進,將及時免費提供甲方使用。如甲方對本協議書所規定的功能模塊有改進和提高的要求,乙方將積極配合,與甲方友好協商,免費進行軟件升級或改造。f) 乙方將最大限度地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支持。在系統設備運行期間依照需要,乙方有責任派專業技術人員到現場指導維護工作。假如系統在一個特定部分發生重復性故障時,乙方同意對那個部分重新計算質保期(軟件模塊和硬件同樣適用)。假如重復故障使整個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整個系統的質保期應重新開始計算。1.5 質保期后的技術服務 質保期后,乙方仍將依照合同要求向甲方提供技術服務
36、,以合理價格提供甲方需要的備品備件和由于原理性故障而導致的系統改進。在系統達到最終規模時,乙方保證系統的功能和指標滿足本技術規范書的要求,如不能滿足要求,乙方將承擔系統能力擴展帶來的費用。在現場驗收后10年內,如甲方有新的功能要求,乙方承諾將積極配合,以合理價格進行軟件升級或改造。關于甲方提出的軟件缺陷和錯誤,乙方不以推出新版本解決為由,而推遲解決時刻,將針對甲方的提出的問題及時免費予以修正。如不能在原版本上解決問題,將免費提供軟件版本的更新。質保期結束后,乙方將對系統進行定期維護和修理。乙方已提供了質保期后的收費維修、維護內容(包括日常維護和預防性維護),費用和服務方式、范圍(產品、技術、模
37、塊、部件),供甲方參考。1.6 雙方責任 1.6.1 乙方責任a) 提供合同范圍內所有硬、軟件,并保證完全符合最終技術規范書的要求,若系統中有第三方設備,乙方也應對其負有和乙方提供的設備相同的責任;b) 提供最新的、正確完整的技術資料和文件;c) 提出安裝設備的環境要求;d) 承擔合作開發中乙方應承擔的責任;e) 對SAT和FAT負責,即使甲方簽字驗收,但乙方仍應對其系統固有缺陷承擔責任;f) 負責合同范圍內設備的運輸;g) 負責設備的現場安裝、調試;h) 負責對甲方技術人員的培訓;i) 提供備品備件和維修工具等;j) 提供服務器等計算機生產廠家5年保證期和軟件開發商5年保證期內必需的服務;k
38、) 免費提供保證期外5年系統軟件的升級版本和支撐軟件的升級版本及十年內以優惠價格提供專用設備的備品備件;按合同要求為甲方提供保證期外的技術服務;l) 提供支撐軟件的API和講明,所有應用軟件的源碼和講明;m) 提供甲方人員在乙方所在地的工作、生活條件和所需全部費用,包括甲方人員的出差補助費、機票費、住宿費,并提供在乙方所在地工作所需的交通工具等;n) 負責在乙方地點進行的設計聯絡會,參加在甲方地點進行的設計聯絡會。o) 售后服務支持SAT結束后3年內每年至少2次,每次許多于3個工作日的現場技術回訪,解決系統運行中出現的問題。p) 負責甲方數據庫、畫面、報表的生成工作。1.6.2 a) 提供有關
39、的技術資料和參數;b) 確認乙方提出的系統設計文件和驗收測試文件;c) 承擔合作開發中甲方應承擔的責任;d) 協助乙方完成設備的現場安裝和調試;e) 提供通信通道;f) 提供主站UPS電源(220V、50Hz)及UPS引出的電纜和電源插座;g) 為乙方到甲方現場工作提供便利條件;h) 按甲方確認的大綱參加FAT和SAT;i) 協助乙方完成數據庫、畫面、報表的生成工作;j) 負責在甲方地點進行的設計聯絡會,參加在乙方地點進行的設計聯絡會。2 差不多要求2.1 吉林地調EMS系統功能吉林地調EMS系統投運時具備如下幾項要緊功能:a) SCADA功能;b) 智能告警專家系統軟件, 系統備份軟件和一體
40、化維護軟件, 綜合數據平臺軟件, WEB公布軟件, 遠方診斷以及告警軟件c) PAS軟件,包括: 網絡建模和拓撲分析 狀態可能 外部網絡等值 調度員潮流 靜態安全分析 安全校正對策 電壓/無功優化 短路電流計算 短期、超短期負荷預測 網損計算 AVC d) 計算機通信軟件,包括:與綜合數據平臺通信軟件,與模擬屏接口軟件,104網絡通信協議軟件,與集控系統接口軟件,與TMS系統接口軟件,與省調、縣調、農網自動化系統接口軟件,與負控接口軟件,與MIS接口軟件,與DMIS接口軟件,與氣象臺的接口軟件,與省、地調數據網接口軟件2.2 吉林地調EMS系統配置要求2.2.1 吉林地調EMS差不多容量吉林地
41、調EMS的差不多容量如下表所示。吉林地調EMS差不多容量序號內 容指 標1廠站RTU模擬通信接口數量160廠站RTU 2M數字通信接口數量482數據庫廠站規模300(可擴)3實時模擬量18000點4實時數字量40000點5操縱量5100點6虛擬模擬量(含虛擬電量)8000點7虛擬數字量12000點9計算機通信數據量200000點10拓撲節點1100點注:虛擬數字量要緊指非遙信刀閘信號。2.2.2 配置要求 a) 乙方提供的調度自動化系統是用于電力系統的技術先進、成熟、商品化的標準系統,同時應完全滿足甲方的功能和技術要求;系統采納三層(多層)軟件體系結構,面向對象的分布式設計、中間件技術、JAV
42、A技術、XML技術及網絡安全技術等技術,建立統一的跨硬件平臺、跨操作系統、高性能、標準化的軟件支撐平臺,硬件配置方案可裁剪、可擴充、可跨平臺,系統資源利用合理、能夠實現負載均衡, SCADA、AGC、AVC、PAS等應用子系統集成在統一的平臺下,實現從支撐平臺到電力應用系統的分層開放的目標。b) 遵循國際、國家標準、規程、規定。系統全面支持IEC61970標準,數據模型符合IEC 61970 CIM標準,支持符合CIM標準的EMS數據文件的導入和導出,實時數據交換接口符合IEC 61970 CIS標準,保證與相關系統的互聯、互通、互操作。計算機通信基于IEC60870-6 TASE.2、DL-
43、476-92和IEC60870-5-104標準,圖形交換和共享支持SVG標準。c) 采納冗余的硬件配置及可靠的軟件技術,使得系統的運行可靠性得到顯著提高,能夠實現雙機、多機自動冗余備用,單一設備故障系統應能夠正常運行,不應導致系統信息的丟失和性能的降低。在系統雙機故障情況下,系統仍能夠將其功能轉移至其它服務器上,確保實時監控功能不失效。d) 先進可靠的系統治理具有系統監視、系統日志、系統報警、系統自恢復、系統備份與恢復等系統監視治理功能,能夠實現系統故障的快速隔離與恢復,以保證系統的連續、可靠運行。系統能夠隔離故障,切除故障應不阻礙其它各節點的正常運行,并保證故障恢復過程快速而平穩。系統具有完
44、善的實時數據庫、歷史數據庫的備份和恢復方案,保證數據安全性。e) 采納基于數據平臺的系統安全互聯方式,在滿足全國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總體方案的要求下,簡化系統接口、通信結構,實現調度自動化領域內各個系統的實時數據、準實時數據與職能治理系統的信息和數據進行數據交換、數據分類、數據整合,為調度、生產治理和輔助決策系統的集成提供支持。f) 計算機的類型應選擇硬件凍結時先進、成熟的,具有豐富的硬、軟件資源,并具有支持今后軟件版本升級的能力。g) 新增服務器均采納機架式組屏安裝并配備KVM設備集中治理;調度職員作站、MMI工作站的主機也應集中組屏安裝,通過信號延長器與顯示器、鍵盤、鼠標互聯。2.3 新、
45、舊系統的平滑過渡新老EMS系統的過渡應充分考慮電力調度生產的實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保證新老EMS系統之間業務的平滑過渡,同時過渡方案不應涉及過多的開發工作,所需采取的輔助措施等均需甲方確認后方可實行。依照吉林地調EMS現狀,雙方商定的新舊系統的過渡方案如下:1)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新EMS生成的工作量,乙方負責將現有OPEN2000系統歷史數據、廠站畫面等導入到新EMS系統中,完成EMS系統建庫、建畫面等工作。2)在新系統投運時OPEN2000和新EMS系統并列調試期間的方案如下:假如通道條件具備,將OPEN-2000系統接收的廠站的上行通道全部并接到新系統,全部實現監聽。新系統獲得全部實
46、時數據,這時就能夠在新系統上開展各個應用功能的調試。直到全部信息正確。分批將不同的通訊規約的操縱權短暫地切換到新系統上,開展前置機通訊規約和數據處理的調試,調試完成,再將操縱權取消。在新系統上逐個調試與其它系統間的接口。通過規定的試運行時刻后,能夠將實際的通道及其操縱權全部轉移到新系統上。退出老系統,新系統的各個應用同時接管值班功能。2.4 工程進度 雙方商定的工程進度安排如下:內容開始周結束周持續周備注合同簽定0假設時刻起點第一時期工廠培訓、調試、驗收第一次設計聯絡會221地點待定硬件定貨及到貨3108要緊由服務器供貨廠商保證,那個地點僅供參考第二次設計聯絡會661地點待定培訓683系統生成
47、112010預FAT21222第三次設計聯絡會22221地點待定FAT23242設備出廠25251設備運輸26261第二時期現場第一次安裝調試,實現SCADA功能現場安裝27293由甲方和乙方共同參與,同時對甲方技術人員進行系統安裝培訓第一次現場調試30378現場預SAT38392SAT40412SAT后試運行425312第三時期AVC、PAS、綜合數據平臺現場調試現場調試43486現場預驗收49502現場驗收暨系統整體驗收51522系統正式運行53開始計算保質期3 調度自動化系統性能指標3.1系統運行可靠性指標 單個硬件設備的年可用率99.9%; 主站系統設備在不需調整及維護的條件下應保證連
48、續運行時刻10000小時; 全系統的年可用率99.99%; 在值班設備無硬件故障和非人工干預的情況下,主備設備不應發生自動切換; 調度自動化系統的設備使用壽命期限許多于15年。3.2時鐘精度調度自動化系統的計算機時刻與標準時刻的偏差不大于10ms。3.3SCADA性能指標3.3.1 模擬量處理 遙測誤差0.1%。 報表遙測數據合格率99.9。3.3.2 狀態量處理 遙信正確有效率:100%。 系統的SOE分辨率小于2ms。3.3.3 操縱輸出 遙控正確率為100%、可不能因主站軟件緣故引起誤動。 設點操縱的正確率99.9%。3.3.4 響應時刻要求系統滿足以下響應時刻指標: 遙測量越死區處理時
49、刻,正常情況下3s,最惡劣情況下5s。 遙信變位處理時刻1s。(從主站接收到遙信量開始到顯示在人機工作站顯示屏結束)。 遙控命令處理時刻3s(包括校驗-返回-執行時刻)。 遙控命令處理時刻2s(直接操縱模式)。 全系統實時數據掃描周期110s, 以秒為單位可調, 不同廠站可定義不同掃描速率。 網絡通信的實時數據傳送和接收采集周期為110s間可調。 電度量存儲周期為5n(n=1,212)分鐘等級可調,電度量積分周期為1n(n=1,212)分鐘等級可調,電度量刷新周期為1n(n=1,212)分鐘等級可調。 畫面調用響應時刻(從按鍵到顯示完整個畫面時刻),90%的畫面2s,其它畫面4s。 畫面實時數
50、據刷新不需要用戶定義刷新周期,遙信、遙測數據均采納變化即時刷新的機制。 應用數據庫刷新周期260s可調。 模擬屏數據刷新:310s(可調)。 時鐘、頻率數據的刷新周期為1s。系統切換時刻:5s(熱備用方式)。3.3.5 系統事故追憶(PDR)時刻系統滿足以下事故追憶(PDR)時刻指標: 系統提供全息事故追憶,實現連續追憶,許多據掃描周期,也不是前N幀、后M幀的方式。 事故前追憶時刻30分鐘, 可調。 事故后追憶時刻1530分鐘,可調。3.4PAS性能指標3.4.1 計算精度OPEN-3000系統滿足以下PAS計算精度指標: 狀態可能收斂精度:0.001 P.U.(可調) 調度員潮流收斂精度:
51、0.001 P.U.(可調) 無功優化收斂精度: 0.001 P.U.(可調) 短期負荷預報誤差:3,超短期負荷預報誤差 1.5 ; 短路電流計算誤差: 53.4.2 運行速度系統滿足以下PAS運行速度指標: 網絡拓撲: 0.1秒 潮流計算: 2秒 故障計算: 2秒 優化潮流: 5秒 自動發電操縱命令發送周期315s可調。 狀態可能執行周期5300s可調,每次計算時刻5s。 安全約束調度每10900s可調,每次計算時刻10s。3.4.3 收斂性指標潮流計算收斂概率指標90。收斂概率:收斂次數與運行總次數之比,測試次數許多于100次。3.5 CPU和網絡負荷率吉林地調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所有完成系
52、統投產年功能的硬件設備都將被測試,測試時刻范圍為1小時、1小時內測試次數許多于3次、5min/次,由此得到的CPU和網絡的平均負荷率。3.5.1 服務器、工作站CPU平均負荷率 a) 電網正常狀態 測試條件如表31所示。 MMI工作站的CPU平均負荷率30%; 服務器的CPU平均負荷率20%。 b) 電網異常狀態 測試條件如表32所示。 MMI工作站的CPU平均負荷率40%; 其它服務器和工作站的CPU平均負荷率30%。3.5.2 網絡平均負荷率測試條件如表32所示。局域網的平均負荷率10%。(主局域網雙網以分流方式運行時,每一網絡的負載率應小于10%。任一網絡故障時,單網絡負載率不超過20%
53、。)電網正常條件下CPU負荷測試條件表31 序號測 試 條 件1系統容量按系統的最大容量配置,全部功能投入運行2實時數據掃描周期為1秒3MMI工作站: 畫面數據刷新周期為3秒、調用4幅畫面/分鐘/工作站、40個動態數據/畫面4AVC 每3s計算一次5模擬屏數據刷新周期為3秒6模擬量變化為200點/秒7每分鐘有12個模擬量和6個狀態量報警8狀態可能每5秒計算一次9安全約束調度(SCD)每10s計算一次10超短期負荷可能每5分鐘計算一次11安全分析每5分鐘計算一次12計算機通信數據交換周期為2秒13歷史記錄為200點/分鐘14事故反演數據記錄時刻為60分鐘電網異常條件下CPU負荷測試條件表32序號
54、測 試 條 件1系統容量按系統的最大容量配置,全部功能投入運行2實時數據掃描周期為1秒3MMI工作站: 畫面數據刷新周期為3秒、調用4幅畫面/分鐘/工作站、40個動態數據/畫面4AVC每3s計算一次5模擬屏數據刷新周期為5秒6模擬量變化為800點/秒7每秒有10個模擬量和20個狀態量報警8狀態可能每5秒計算一次9安全約束調度(SCD)每10分鐘計算一次。10超短期負荷可能每5分鐘計算一次11安全分析每1分鐘計算一次12計算機通信數據交換周期為2秒13歷史記錄為400點/分鐘14事故反演數據記錄時刻為60分鐘3.6數據存儲容量 歷史數據存儲時刻許多于3年(關于磁盤陣列); 對其它存儲設備,其存儲
55、容量除滿足系統運行要求的容量外,至少必須保留200%的備用容量; 當存儲容量余額低于系統運行要求容量的80%時發出告警信息。4 硬件配置4.1 差不多要求系統所選用的硬件設備,均為當前最先進、最成熟的主流產品,其供貨商均為國際知名公司,在國內有廣泛的服務機構,在質量、性能和服務上都能夠保證。乙方保證,所有的設備差不多上全新的,未經使用,且出廠日期不超過6個月。乙方在為本項目選擇設備時,均已充分考慮到設備在以后使用過程中,系統規模增長后的性能指標需求,因此,在系統硬件的配置上,已留有充分的裕度。4.2 EMS系統 吉林地調EMS的硬件配置要緊包括如下幾個部分:a) 數據采集子系統 b) SCAD
56、A服務器 c) PAS服務器d) 歷史服務器e) MMI工作站 f) 網絡設備g) 通信網關詳細的EMS、數據存儲與備份子系統配置圖和各子系統的設備技術參數見附錄。4.2.1 數據采集子系統吉林地調EMS數據采集子系統由數據采集服務器和數據采集前置機構成。 數據采集服務器OPEN-3000系統是將前置系統單獨作為一個獨立的子系統來設計(FES),包括前置采集服務器、采集網交換機、終端服務器、MODEM、通道測試柜等。前置系統是整個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數據采集、數據通信與數據處理的中心。前置系統能夠面向多種通道介質,多種通信方式,多種通信協議,多種數據采集單元和其它多種不同的自動化通信系統。前置系
57、統也是整個EMS系統與外部進行實時數據及實時信息交換的橋梁和中心。數據采集服務器用于接收來自數據采集前置機的實時數據。系統支持多機并行處理、冗余備用工作方式。本期數據采集服務器配置4臺HP公司UNIX服務器,正常運行時系統自動分配每臺機的資源和任務,負載均衡分擔,當其中任何1臺故障時,系統自動將故障設備的處理負荷動態分配給其它3臺服務器。即使3臺同時故障,剩余1臺也應能夠承擔起全部前置處理任務,保證系統功能不受阻礙。遠期應能夠通過增加服務器數量方式進一步提高系統實時性能和可靠性。數據采集服務器應能夠滿足與300個廠站接口通信和相應的實時數據處理能力(其中128個廠站MODEM專線接入,32個2
58、M數字專線接入,其它廠站通過SGDnet設備接入)數據采集子系統的詳細配置見設備清單。4.2.2 SCADA服務器SCADA服務器用于運行SCADA、網絡拓撲軟件和EMS實時數據庫治理。SCADA服務器按雙機熱備用配置。兩套服務器應能自動和手動切換。SCADA服務器選用HP公司UNIX服務器其配置見設備清單。4.2.3 歷史服務器歷史服務器要緊用于運行系統主數據庫治理系統,提供信息存儲、統計和數據查詢功能。歷史服務器按雙機冗余配置,兩套服務器應能自動和手動切換。歷史服務器應能夠與PAS服務器互為備用,當2臺PAS服務器全部故障時,歷史服務器應能夠自動承擔PAS服務器任務。歷史服務器采納HP公司
59、UNIX服務器,其詳細配置見設備清單。4.2.4 PAS服務器本設計為吉林地調EMS配置二套PAS服務器,要緊用于完成電力系統應用軟件的功能。PAS服務器應能夠與歷史服務器互為備用,當2臺歷史服務器全部故障時,PAS服務器應能夠自動承擔歷史服務器任務。PAS服務器選用HP公司UNIX服務器,其詳細配置見設備清單。4.2.5 MMI子系統人機(MMI)子系統包括MMI工作站以及輸入輸出設備。人機(MMI)子系統包括MMI工作站,模擬屏以及輸入輸出設備。系統MMI子系統應支持使用UNIX、Linuix和Windows多種平臺,遠期依照需要,系統應能夠方便的增加MMI工作站數量。本工程MMI配備3套
60、調度職員作站,2套配網調度職員作站,2套維護工作站,2套運方工程師工作站,1套氣象工作站,1套打算值工作站,1套報表治理工作站。 本工程報表治理工作站采納商用PC機,其它人機工作站均采納UNIX工作站。除報表治理工作站外,其它所有人機工作站主機采納機架式組屏安裝在自動化機房,通過加裝信號延長器與調度室或辦公室內的顯示器、鼠標和鍵盤相連。顯示器、鼠標、鍵盤與工作站主機的距離不大于150由于系統采納的是C/S體系結構,因此在系統以后運行過程中,系統的工作站能夠方便地增加,而可不能對系統的正常運行造成阻礙。增加工作站時,只需要將新增的工作站進行必要的操作系統和OPEN-3000支撐軟件的安裝,在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如何制作卡通課件
- 咖啡書吧設計
- 讀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有感
- 2025屋頂保溫涂料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公寓樓外墻翻新合同
- 智慧樹知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西南民族大學)章節測試答案
- 2025擔保合同范本模板
- 2025護欄安裝合同模板
- 2024-2025蘇教版科學一年級下冊(2024)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
- IT行業發展趨勢與人才需求
- GB/T 4326-2006非本征半導體單晶霍爾遷移率和霍爾系數測量方法
- 酒水購銷合同范本(3篇)
- GCP培訓考試題庫及參考答案(完整版)
- 乒乓球社團活動記錄
-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考核試題及答案
- 數據結構-第6章-圖課件
- 《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考試復習題庫150題(含答案)
-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學工業建設工程技術資料管理規范
- 皮內針講課課件
- 村衛生室靜脈輸液準入申請審批表
- 提高鋼柱安裝垂直度合格率QC成果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