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輪復習同步練習地殼物質的組成大綱版_第1頁
高考一輪復習同步練習地殼物質的組成大綱版_第2頁
高考一輪復習同步練習地殼物質的組成大綱版_第3頁
高考一輪復習同步練習地殼物質的組成大綱版_第4頁
高考一輪復習同步練習地殼物質的組成大綱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一節地殼物質的組成和地殼變動一、選擇題讀地層分布示意圖,回答12題。 TOC o 1-5 h z .巖層按從老到新排序正確的是()A.B.C.D.解析:根據地質作用規律,結合巖石類型判斷,為石灰巖最先沉積,為砂巖后沉積,為花崗巖是由巖漿侵入轉化形成的新生巖石。答案:D.巖層中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是A.B.C.D.大理巖屬于變質巖。X河坦承意圖解析:只有沉積巖才有可能含有化石,而花崗巖屬于巖漿巖,答案:B大理巖屬于變質巖。X河坦承意圖(2009廣東高考)“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新住處,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盡,平沙長未休。想應百年后,更悠悠。”讀唐朝詩人胡玲的詩,結合右圖和所學知

2、識,34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曲流的東岸是侵蝕岸B.“數家新住處”應位于乙地C.詩中描述的情境一般發生在河流的上游D.河流流向為自南向北解析:從圖示可看到河灣處出現凹岸和凸岸。這是由于在河流發育成熟期,由于河流的側蝕作用加強,河流在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的緣故。因為該河地處北半球,右岸沖刷較厲害,西岸(甲地所在岸)為侵蝕岸,東岸(乙地所在岸)為堆積岸,“數家新住處”就應位于地勢平坦的堆積岸。河流曲流發育比較典型的河段一般位于中下游地區。由等高線分布可判斷該河段地勢北高南低,河流流向應自北向南流。答案:B4.內力作用主要影響河流的()A.流向B.含沙量C.汛期D.流量解析:內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

3、陸與洋底、山脈與盆地,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而地勢的高低,可以影響河流的流向。答案:A讀“江蘇三大名石圖”及相關材料,完成56題。雨花后昆石太湖石出自江蘇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雨花臺礫石層產于江蘇昆山,由地下深處的二氧化硅熱熔液,侵入到斷層破碎帶內,冷卻后形成網絡狀白色石英因盛產于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主要是石灰巖5.關于“江蘇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確的是()A.都是外力作用的產物B.都是內力作用的產物C.形態都和流水作用有關D.雨花石的形成與流水作用有關解析:雨花石具有很好的磨圓度,說明經過了長途搬運,它的形成與流水作用有關;昆石是內力作用的產物;石灰巖是沉積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答案:D.從地殼

4、物質循環角度來看,下列轉化可能實現的是()A.太湖石一昆石B.雨花石一礫巖C.雨花石一昆石D.礫巖一昆石解析:雨花石存在于礫石層,因此,從地殼物質循環角度看,雨花石一礫巖的轉化是可能實現的。答案:B(2010鄭州聯考)下圖為全球六大板塊(局部)分布圖。讀圖完成78題。.圖中甲、乙兩地分別位于()A.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C.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D.亞歐板塊美洲板塊解析:甲為澳大利亞大陸,該大陸位于印度洋板塊;乙為非洲大陸,該大陸位于非洲板塊。答案:C.板塊邊界分為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圖中四個箭頭與所示板塊邊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 TOC o 1-5 h z ()A.B.C.DM解析:之

5、間為板塊的生長邊界,處的箭頭應向右。答案:B.圖甲為我國某區域等高線圖,圖乙為沿AC線所作的巖層剖面圖。據圖判斷該地區的地質構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資源分別是()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氣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氣C.向斜,山地,地下水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氣解析:在等高線圖中,河流在谷地發育,等高線向高處凸出,從而可判斷此地地形為盆地;剖面圖中的巖層分布是中間老,兩翼新,為背斜構造,地下可能儲藏有石油和天然氣。答案:B夏至日前后,一位畫家在我國某地旅行,于日出時刻繪出如圖所示的速寫圖。據圖回答10.圖示地區盛行風向最可能是A.東南風B.東北風C.西南風D.西北風解析:我國夏至前后,日出

6、東北,據圖中太陽位置可判斷方位,圖中地貌景觀為沙丘,盛行風由沙丘緩坡吹向陡坡,則當地盛行風向為西北風。答案:D.關于該地區敘述正確的是()此地區氣候與阿拉伯沙漠區氣候成因相同此地區河流與海河豐水期相同C.此地區地貌與華北平原地貌成因相同D.此地區植物與撒哈拉地區植物種類相同解析:由沙漠可推斷該地氣候干旱,而我國沙漠主要是因為深居內陸形成的,當地夏季冰雪融水多而河流徑流量較大,海河受夏季風影響也是夏季徑流量大。答案:B科學家在意大利西海岸水面下30m處的一個洞穴中,發現洞底有隆起的灰色石筍。切開石筍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黃色的巖石和白色的沉積層(為海洋微小生物遺體)互相交錯。據此完成1213題。該洞穴

7、巖石從成因上講屬于()A.沉積巖B.變質巖C.火山巖D.巖漿巖從石筍剖面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地區地殼一直處于下沉狀態B.該地區地殼一直處于抬升狀態C.該地區露出海面一次D.該地區露出海面兩次解析:從材料看,該洞穴巖石中有化石存在故屬于沉積巖;棕黃色的巖石和白色沉積層(為海洋微小生物遺體)互相交錯兩次,故該地區露出海面兩次。答案:14.(2009廣東文基)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頂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壩”。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侵蝕作用B.堆積作用C.風化作用D.搬運作用解析:水下沙壩位于河流入海口處,是因為河水在海水的頂托作用下流速減慢,泥沙堆積而成。答案:B.選擇壩址是

8、修建水庫的關鍵因素之一,圖示方案中,最適宜建大壩的是()A.B.C.DM解析:建設大壩首先要考慮地質構造,不能建在斷層和地殼不穩定地帶。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易發生斷裂,不宜建大壩;向斜槽部受擠壓,巖層堅硬、地殼穩定,有利于建大壩。答案:D二、綜合題.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處地貌是地貌,它是由作用形成的;這種地形在地區常常見到。(2)甲、乙、丙三處易出現涌泉的是。(3)試在下圖中繪出內處地下巖層和地貌的形成演變過程并加以說明。解析:本題通過地質構造地貌圖,考查內力、外力作用及對地貌的影響。第(1)題,甲處位于山谷出口,流水堆積形成沖積扇地貌。第(2)題,在巖層斷裂處,地下水容易沿裂縫出露地表形成涌泉。第(3)題,根據圖中巖層變化及地表形態進行說明。答案:(1)沖積扇流水堆積山谷出口(2)乙17.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地質構造是,其中A為斜,B為斜。(2)甲乙兩處山地的成因是、四處的巖石屬于沉積巖的是和。若要開采堅硬的巖石作建筑材料,直選(處還是處?)處;若開采優質花崗巖作裝飾材料直選(處還是處?)處。(4)A、B兩處有一處為良好的儲水構造,一處為良好的儲油構造,其中A為,B為。(5)任意采伐A處山區的森林,將會導致附近河流泥沙含量,水旱災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等地質災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