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分析_第1頁
二泉映月分析_第2頁
二泉映月分析_第3頁
二泉映月分析_第4頁
二泉映月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二泉映月曲子分析楊崗中學(xué)張曉春二泉映月的作者是阿炳(1893-1950)本名華彥鈞,民間音 樂家,江蘇無錫人。幼年隨師父學(xué)音樂,能演奏多種民間樂器。 中年后雙目失明,以沿街賣唱和演奏樂器為生。師承和發(fā)展了 江南民間音樂,創(chuàng)作出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 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名曲。音樂作品用古詩的前四句來為第一樂句填詞。二泉映月是中國民間二胡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這 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 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 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shù)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 二胡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力,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作品獎”

2、。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氣“二泉映月”不僅將人引 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 二 泉映月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二泉映月”不僅將人 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 二泉映月一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繼長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后在徵、角音上 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jié),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 邊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jié),在全曲中共出 現(xiàn)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 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

3、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 慨之情(片段2)。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qū)上流動,并 出現(xiàn)了新的節(jié)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 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zhuǎn)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nèi)心 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jīng)常運 用,使音樂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 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 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fā)。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并結(jié)合旋律活動音區(qū)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xiàn)音 樂的發(fā)展和迂回前進。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xiàn)相對比的不同音 樂情緒,而是為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較單

4、一集中的。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 ff。每逢演奏長于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 音樂時起時伏,扣人心弦。阿炳經(jīng)常在無錫二泉邊拉琴,創(chuàng)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jù)阿炳 的親友和鄰居們回憶,阿炳賣藝一天不得溫飽,深夜回歸小巷 之際,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為動人。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過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 “大雪像鵝毛似的飄下來,對門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 全非。凄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 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 在慘淡的燈光下,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阿炳用右脅夾 著小竹竿,背上背著一把琵琶,二胡

5、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 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fā)出凄厲欲絕的裊裊之音。”這首曲子開始并無標題,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賣 藝時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稱做“自來腔”,他的鄰居們都 叫它依心曲,后來在楊蔭瀏、曹安和錄音時聯(lián)想到無錫著名景點“二泉”而命名為二泉映月(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 下第二泉”),這時方定下曲譜。賀綠汀曾說:“二泉映月這 個風雅的名字,其實與他的音樂是矛盾的。與其說音樂描寫了 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深刻地抒發(fā)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 身世。”1950年深秋,在無錫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阿炳首次也是最 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觀眾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1951年,天津人 民廣播電臺

6、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國慶時,中國對 外文化協(xié)會又將此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 人。從此,此曲在國內(nèi)外廣泛流傳,并獲得很高評價。1985年, 此曲在美國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 列榜首。后來,彭修文將此曲改編成民族器樂合奏曲;吳祖強改編成 弦樂合奏曲;丁芷諾、何占豪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丁善德改 編成弦樂四重奏等等。中國唱片社曾將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 曲的鋼絲錄音制成唱片,暢銷海內(nèi)外。熟悉的樂曲,仿佛把我們帶入了山水秀麗的江蘇無錫:在我們 的眼前,仿佛展現(xiàn)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麗的景色。伴著泉水的涌動,這支婉轉(zhuǎn)的樂曲又仿佛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不平

7、凡 的故事。曲子的作者名叫華彥鈞,出生在江蘇無錫。他對民間音樂有 著強烈的興趣,從小就學(xué)了擊鼓,吹笛,拉二胡,彈琵琶。十 五六歲時,已成為當?shù)匾幻錾臉穾煛6臍q的時候, 疾病使他雙目失明了。貧病交加的他,流落在街頭,生活極為 艱苦。但他骨氣剛毅,從不乞求別人的施舍,而是以賣藝為生。 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一一瞎子阿炳。阿炳長期生活于社會的底 層,有著鮮明的愛憎,他曾編演過許多樂曲,剛才我們所聽到 的,就是阿炳的二胡曲代表作二泉映月。由于他生活在國 民黨反動統(tǒng)治時期,他也曾編演過許多諷刺性的樂曲,向邪惡 勢力挑戰(zhàn),如聽松漢奸的下場等曲目,表達了他對日 寇及漢奸的極大的義憤,而他因此也成為了

8、反動當局的眼中釘、 肉中刺。1947年,阿炳遭國民黨毆打成疾,被迫停止了賣藝生 活。經(jīng)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坎坷歲月,阿炳終于盼到了全國的解放, 他的藝術(shù)生涯也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1950年夏,中央音樂學(xué) 院采訪了阿炳,并在匆忙中錄下了他所彈奏的二泉映月聽 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六首樂曲。他還答應(yīng)半年后繼續(xù)錄制二三百首二胡曲。可是,由于他長期遭受舊社會的折 磨,竟于當年12月4日吐血去世了。阿炳之死以及他數(shù)百首樂 曲的失傳,不能不說是中國音樂史上永遠無法彌補的一大損失。二泉映月作為他僅保留下來的幾首曲目之一,顯得彌足 珍貴。據(jù)說錄音后,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 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

9、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xiàn)在這 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經(jīng) 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 泉吧!我說:光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奧曲里有首三 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 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 映月吧。就這樣,二泉映月流傳了下來,而它也被看作 是作是作者一生嘔心瀝血的藝術(shù)結(jié)晶。二泉映月以一種抒 情式的音樂語言,向我們描繪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無 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為六段,經(jīng)歷了五次變奏。在曲子開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聲深沉痛苦的嘆息,仿 佛作者在用一種難以抑制的感情向我們講述他一生的苦

10、難遭 遇。仿佛在樂曲開始之前,作者已經(jīng)在心中默默地說了好久了, 不知不覺地發(fā)出這聲嘆息,樂曲如同一個老藝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運屈服。他在傾訴 著在所處的那個時代所承受的苦難壓迫與心靈上一種無法解脫 的哀痛,他在講述著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滿坎坷的一生,毫不 掩飾地表達出作者心中的真摯感情。第四段到達了全曲的高潮, 我們仿佛可以聽到阿炳從心靈底層迸發(fā)出來的憤怒至極的呼喊 聲,那是阿炳的靈魂在疾聲呼喊,是對命運的掙扎與反抗,也 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揚的樂曲在飽含不平之鳴的音 調(diào)中進入了結(jié)束句,而結(jié)束句又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仿佛 作者仍在默默地傾訴著,傾訴著,傾

11、訴著可以說,這首曲子無論是在創(chuàng)作還是演奏上,都充分地表達 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摯感情,它不僅在國內(nèi)深得人民喜愛,也在 國際樂壇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它以它深沉、悠揚而又不失激 昂的樂聲,撼動著千百萬人的心弦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 爾對該曲的評價:“我應(yīng)該跪下來聽”那是1978年,小澤征 爾應(yīng)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席間他指揮演奏了勃拉姆斯 的第二交響曲和弦樂合奏二泉映月(改編),當時, 小澤征爾并沒有說什么。第二天,小澤征爾來到中央音樂學(xué)院專門聆聽了該院17歲女 生姜建華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說:“如果我聽了這次演奏,我昨天絕對不敢指揮這個曲 目,因為我并沒有理解這首音樂

12、,因此,我沒有資格指揮這個 曲目這種音樂只應(yīng)跪下來聽。”說著說著,真的要跪下來。他還說:“斷腸之感這句話太合適了”。同年9月7日,日本朝 日新聞刊登了發(fā)自北京的專文小澤先生感動的淚。二 泉映月自此漂洋過海,得到了世界樂壇的贊譽。二泉映月一根據(jù)華彥鈞先生二胡曲填詞劉周心似泉水冷,蕭蕭風吹月獨明;人世間,酸甜苦辣盡,到頭總?cè)缭掠翱铡W蛞篃o月,嘆泉水淙淙溺儂心;想弦月曾經(jīng),凄凄慘慘照愁人。功名富貴如煙散,花落人亡似飄蓬。多少孽冤,此生處處盡遭逢;奈何有恨,歷遍滄桑還是恨。堪怨月圓豪門宴,月缺月半生柔情;粼粼波光載美色,粉黛玉體陳。一回望月一回明,不識人間有崢嶸;只問風月憔悴損, 豈憐淪落餓死人; 我

13、今有淚對月下, 淚落泉中無處尋; 經(jīng)年往事才回首, 數(shù)語難盡,月兒彎彎泉中空,欲上天入地總無門。誰憐我月經(jīng)風雨, 風雨蹣跚月朦朧; 仰天難見月色明, 低頭惟覺泉水冷; 春冷夏還冷, 秋冷冬亦冷; 泉冷不知天下病, 月寒未解老與貧;從來興衰浮沉, 善惡終報應(yīng)。清輝刺破遮月云, 愁腸瀉地, 風吹雨打盡。古今事,一樣糞土掩悲容。 泉響擊空明, 逐水逝去水還生;人愿一輪常滿盈,百年人異月同;消磨潘不辨黃泉仙境。敗柳殘紅可飛升,留得一天恨,看破老死心。附記:“二泉映月”乃華彥鈞先生二胡曲,余謂二泉映月,泉 者冷也,月者寒也,所以冷眼看世界焉。因為之詞,以輔是曲 云爾。注:儂,指我王明生評析:華彥鈞(阿炳

14、)先生創(chuàng)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是享譽全世界的經(jīng)典名曲。這首詞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作者對 原曲精神的理解一即“泉者冷也,月者寒也”,二泉映月喻意 “以冷應(yīng)冷”,就是以冷峻之心直面冷酷現(xiàn)實。全詞既如泣如訴, 又大徹大悟;既哀怨凄婉,又憤怒抗爭;既執(zhí)著于浮沉,又超 脫于名利,對世界的觀察直接冷峻,對人生的感悟透徹淋漓, 傷而不悲能提能放。譬如:“功名富貴如煙散,花落人亡似飄蓬”可謂如泣如訴;“清 輝刺破遮月云,愁腸瀉地,風吹雨打盡”可謂哀怨凄婉;“古今 事,一樣糞土掩悲容”可謂大徹大悟;“歷遍滄桑還是恨”可謂憤怒抗爭。更有“月兒彎彎泉中空,欲上天入地總無門,誰憐我月 經(jīng)風雨,風雨蹣珊月朦朧”使人頓感無

15、助,孤苦仿徨,不知所從; “仰天難見月色明,低頭惟覺泉水冷,春冷夏還冷,秋冷冬亦冷,泉冷不知天下病,月寒未解老與貧”使人益覺凄冷,蕩氣回腸, 如霜似冰;“留得一天恨,看破老死心”,使人陡增滄桑,無限 惆悵,百感交集。阿炳是這位藝人的乳名,他的姓名叫“華彥鈞”(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是江蘇省無錫東亭人,是當?shù)兀鬃鸬睢币晃坏朗恳?清和的兒子。華清和名號為“華雪梅”,擅長 演奏二胡、三弦、琵琶等樂器;其中,以琵琶演奏最為精通。華 彥鈞4歲喪母,由同族嬸母撫養(yǎng)。8歲隨父親在道觀里學(xué)習(xí)音樂 演奏(學(xué)習(xí)鼓、笛、二胡、琵琶等);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 20歲時,父親患病去世;21

16、歲時患了眼病,34歲雙目失明; 因社會動亂、生活無著,道產(chǎn)賣空,他無法再做道士,只得流 落街頭,以賣藝為生,飽受了人間的艱辛和苦難。華彥鈞天資聰穎,自小學(xué)習(xí)十分刻苦。冬天,為了彈好琵琶, 他用冰塊摩擦雙手鍛煉指功;夏夜,他在練二胡時將雙腳泡在 水里,以防蚊蟲的叮咬;真可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由 于這種勤學(xué)苦練,他在13歲時已經(jīng)熟練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種樂器的演奏技藝,16歲時已得到了無錫道教 界的一致公認。此后,華彥鈞不顧父親和道教長輩們的指責, 沉迷于與浪跡天涯的民間藝人的交流和切磋之中,并由此廣泛 學(xué)習(xí)了各地豐富的民間音樂。華彥鈞的民族器樂演奏植根于深切的生活體驗和豐富

17、的民族 底蘊,它能夠根據(jù)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從民間藝術(shù)遺產(chǎn)中超凡脫 俗,創(chuàng)作、改編、演奏出與時代息息相關(guān)的作品。在抗日戰(zhàn)爭 時期,他曾在街頭編唱過漢奸的下場等小調(diào);他著名的二 胡曲聽松以南宋名將岳飛抗金的史實寄托了對民族解放的 期望。在抗戰(zhàn)勝利以后,他又編唱了前走狼,后走虎等在 街頭演唱,對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進行了揭露和抨擊。他這種新 聞活報式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表演,表現(xiàn)出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強烈的 民主意識。華彥鈞在二胡、琵琶等藝術(shù)作品中體現(xiàn)了相當高的藝術(shù)造詣, 但他留下的只有創(chuàng)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 春風曲和親傳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 船,被收入了 1956年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阿炳曲集,成為

18、中國近現(xiàn)代民間音樂研究的寶貴遺產(chǎn)。他的寒春風曲音調(diào)與二泉映月相近,在明亮音區(qū)的 演奏更顯得活潑流暢、舒展寬廣,展現(xiàn)了充滿活力的世界;他 傳譜的琵琶曲大浪淘沙取材于十番鑼鼓曲中的將軍令, 音調(diào)鏗鏘有力,表現(xiàn)了熱情奔放的情緒,使人陶醉于“天人合一” 的意境;昭君出塞是華彥鈞的父親華清和傳授的琵琶曲, 曲中展示了威嚴端莊,富于動力和明快的形象。琵琶曲龍船源自江南民間套曲,表現(xiàn)了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的歡快熱烈場面,反映出作者的民俗生活情圭在這些作品中,無不顯示出華彥鈞豐富的精神世界;其中,以二泉映月的影響最為廣泛。二泉映月是華彥鈞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這首樂曲原為 道教的嗩吶曲,具有濃郁的宗教音樂風格。20世

19、紀30年代末, 華彥鈞在街頭流浪賣藝的過程中,經(jīng)過反復(fù)演奏、加工、創(chuàng)作, 引入了蘇南一帶的山歌、小調(diào)、江南絲竹、蘇南吹打、灘簧腔 甚至廣東音樂三潭映月的音調(diào)。它從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 完整結(jié)構(gòu),經(jīng)歷了久遠的年代才得以形成,華彥鈞稱之為“依心 曲”或伯來腔”。在1950年夏天,我國著名音樂史學(xué)家楊蔭瀏 先生等人在民間音樂的“搶救”性采風中,為其錄制了鋼絲錄音, 并與華彥鈞先生商榷,定名為二泉映月。作品的旋律委婉流暢、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作者運用二胡 上五個把位的寬廣音域演奏,配合蒼勁的運弓處理,流露出如 泣如訴、如悲似怒的情調(diào)及對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表現(xiàn)了 一個經(jīng)歷舊中國生活坎坷和磨難的流浪藝人

20、的感受和倔強不屈 的性格,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身后的懷念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當時文化藝術(shù)界“革命化、民族化、 群眾化”的口號下,眾多藝術(shù)家對祖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遺產(chǎn)進行 了加工整理。二泉映月先后有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 英臺的作者之一何占豪改編的小提琴獨奏、儲望華改編 的鋼琴獨奏、吳祖強改編的弦樂合奏等西洋樂器改編曲相繼問 世,得到廣大聽眾的由衷喜愛。弦樂合奏二泉映月自20世 紀70年代以來相繼由一些世界級的指揮家指揮著名的中國和外 國交響樂團演奏,并使它的影響跨出了國門。二泉映月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民族器樂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代表,以 邏輯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以及對人生的深切感嘆,展現(xiàn)了古老民族的東 方神韻。中

21、國人民的好朋友、多次親自指揮這部作品演奏的日 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在第一次聆聽我國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演奏這首樂曲時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說:“這首樂曲太感動人了,像這樣的樂曲應(yīng)該跪下來聽。”華彥鈞作為一位中國的民間藝人,在中國民間音樂文化的歷 史積淀上,以自己度過的滄桑歲月和不平凡的經(jīng)歷凝聚成了逐 漸獲得世界性聲譽的傳世之作;應(yīng)該說,他是一位在中國音樂 史上罕見的、走向世界的民族、民間音樂家。22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后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嫖娼、吸毒的惡習(xí),35歲時雙目先后失明。為謀生計, 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頭,自編自唱,說唱新聞,淪為街 頭藝人。40歲時,與寡婦董催弟(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 寺三萬昌茶館門前圍場演唱。他敢于切中時弊,抨擊社會黑暗, 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吸引聽眾。一二八事變發(fā)生后,他 又編唱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擊敵寇的新聞,并用二胡演 奏義勇軍進行曲。在抵制日貨的運動中,他用富有激情的 語言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忱。他的許多新聞唱出了群眾的心聲, 深得一般市民的喜愛。每天晚上還走街串巷,手操二胡,邊走 邊拉,聲調(diào)感人。蜚聲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就是這一時 期創(chuàng)作的。日軍侵占無錫后,阿炳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