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膽囊良性腫瘤大頭醫生編輯整理1英文名稱benign tumor of gallbladder2別名benign tumor of gall bladder;膽囊隆起性病變;膽囊乳頭狀瘤;息肉3類別腫瘤科/腹部腫瘤/膽囊腫瘤 4ICD號D13.55概述 膽囊良性腫瘤原屬少見病。近年來由于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尤其是B超技術在膽道外科的普遍應用,膽囊良性腫瘤的檢出明顯增多。據國內不完全統計,膽囊良性腫瘤占同期膽囊切除病例的4.5%8.6%。 膽囊壁良性腫瘤的命名比較混亂。在既往的文獻中,將膽囊良性腫瘤籠統地稱為乳頭狀瘤(papilloma)或息肉(polyp)。日本學者則稱為膽囊隆起樣病變。近
2、年來,在國內常習慣稱為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6概述上述命名均不甚完美。實際上,日本國的膽囊隆起樣病變還包括膽囊癌。膽囊良性腫瘤又不完全是息肉樣病變。因此上述命名僅僅是形態學和影像學的診斷術語。 膽囊良性腫瘤包括膽囊良性腫瘤和腫瘤樣病變。兩類病變在影像學和形態上非常相似,因此很難鑒別,確切的診斷要依靠組織學的檢查。 膽囊良性腫瘤的分類也很混亂,迄今尚無公認的統一的分類方法。Christensen(1970)報道了180例膽囊良性腫瘤,并做了較合理的分類(表1)。7概述8概述9概述醫療實踐中還是以良性腫瘤性病變和非腫瘤性病變(或稱為
3、假瘤)容易被人們所接受。良性腫瘤以腺瘤為主,非腫瘤病變以膽固醇息肉為最多見。在西方國家中,腺肌瘤樣增生也不少見。 10流行病學 由于命名和觀點上的混亂,有關膽囊良性腫瘤的發病率的報道各家不一,如Kirrlin、Kane和Swinton等分別報道1700例、2000例和4553例膽囊手術標本中膽囊腺瘤的發病率分別為8.5%、0.4%和0.1%。差異較大。近年來,由于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尤其是B超技術在各級醫院的普及和廣泛應用,膽囊良性腫瘤的檢出呈現增多趨勢。據國內不完全統計,膽囊良性腫瘤占同期膽囊切除病例的4.5%8.6%。 11病因 概括地說,膽囊良性腫瘤病因尚不清楚,膽囊息肉在病理上
4、屬乳頭狀腺瘤,又可分為膽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兩種類型。前者系由于膽囊壓力過高或膽固醇代謝異常,導致膽固醇顆粒沉淀于黏膜上皮細胞的基底層,組織細胞過度膨脹造成;亦有學者認為是由于黏膜上的巨噬細胞吞食膽固醇結晶后聚積而成;后者則由于炎癥刺激造成組織間質的腺性上皮增生,并由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形成。 膽囊腺肌瘤屬于膽囊增生性病變之一,是由于膽囊黏膜增生肥厚。12病因羅-阿竇數目增多并擴大成囊狀,穿至肌層深部,竇與膽囊腔之間有管道相通,形成假性憩室。 13發病機制14發病機制兩者發病率相近。 乳頭狀腺瘤: 又可再分為有蒂和無蒂兩種。前者多見,鏡下顯示呈分支狀或樹枝結構,帶有較細的血
5、管結締組織蒂與膽囊壁相連,有單層立方上皮或柱狀上皮覆蓋,與周圍正常的膽囊黏膜上皮移行較好。 非乳頭狀腺瘤: 又稱為腺管腺瘤。大部分有蒂,鏡下可見多數增生的腺體被中等量的結締組織間質包繞。偶爾腺體顯示囊樣擴張。覆蓋的單層柱狀上皮與膽囊黏膜上皮相連續。該型腺瘤以腺體的管狀增殖為主體,故稱為腺管腺瘤。15發病機制有時可見杯狀細胞或基底顆粒細胞的腸上皮化生改變。 少數腺瘤可介于乳頭狀腺瘤和非乳頭狀腺瘤之間,也可合并膽囊結石。腺瘤內癌或腺瘤癌變也時有報道。 關于腺瘤的癌變傾向,仍然存在爭論,部分學者持否定意見,認為缺乏腺瘤癌變的直接證據。Vadheim(1944)首先報道了膽囊腺瘤癌變4例。近30年來不
6、斷有腺瘤惡變的報道: A.統計1989年國內報道,腺瘤的癌變率約為11.3%,1989年Ishikawa報道無蒂腺瘤癌變(33%)明顯高于有蒂腺瘤(13%)。16發病機制1982年,Kozulka報道了7例腺瘤惡變,有6例為乳頭型腺瘤,其中半數含有管狀腺瘤成分;B.腺瘤的大小與惡變的關系: Kozuka報道良性腺瘤的大小平均直徑為(5.53.1)mm,而惡變的腺瘤平均直徑為(17.64.4)mm,因此將判斷腺瘤的良惡界限定為直徑12mm,超過12mm者惡變的可能性很大。白井良夫(1986)認為,最大直徑超過15mm的膽囊隆起性病變有相當高的惡性的可能性。我國學者則認為,超過10mm者應警惕有惡
7、變,并將該項指標定為重要的手術指征之一。17發病機制1988年,Koga報道94%的良性病變直徑小于10mm,88%的惡性病變大于10mm,因此,當腫瘤超過10mm時應該考慮為惡性。事實上仍有少部分腺瘤在直徑小于10mm時,就已經發生了癌變,所以小于10mm的腺瘤也不要放松警惕;C.1982年,小塚貞雄觀察,隨著腺瘤體積的增大,間質變少,腺管互相接近,上皮細胞核逐漸增大,部分出現假復層上皮細胞,癌的先行性病灶改變逐漸明顯。在大的腺瘤中,常常出現上皮細胞排列紊亂,部分細胞核更大,上皮細胞的假復層排列更為明顯,提示了腺瘤在組織學上有惡變的移行跡象;D.Kozuka觀察了79例膽囊浸潤癌中15例(1
8、9%)有腺瘤組織殘余,提示部分膽囊癌變來源于早已存在的腺瘤組織。18發病機制 上述提示: 腺瘤有較高的癌變率;隨著腺瘤的增大惡變率增高;腺瘤組織內在組織學上有惡變移行跡象;相當比例的膽囊浸潤癌中有腺瘤組織殘余,以上4點足以說明膽囊腺瘤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 有人還注意到膽囊腺瘤癌變病例的年齡偏高,女性偏多。部分膽囊癌或腺瘤癌變的同時伴有膽囊結石,因此認為腺瘤癌變與膽石的存在及其對膽囊黏膜的慢性機械刺激有密切關系。不伴有膽結石的腺瘤很少惡變。 (2)來源于支持組織的膽囊良性腫瘤: 19發病機制此類良性腫瘤更為罕見,包括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和顆粒細胞瘤等。血管瘤、脂肪瘤及平滑肌瘤的鏡下結構與發生
9、在其他部位的同類腫瘤是完全相同的。 膽囊顆粒細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非常罕見。世界上僅有20余例報道。既往該病被稱為顆粒細胞成肌細胞瘤。該病多見于膽囊管,占肝外膽道系統GCT的37%。肉眼所見顯示,膽囊管的局限性息肉樣、褐黃色、較硬的小病變,造成膽囊管的狹窄和梗阻,導致膽囊的黏液囊腫。20發病機制組織學顯示神經源性,細胞內的嗜酸性顆粒,呈PAS強陽性反應。臨床上,膽囊造影顯示膽囊不顯影或無功能。到目前為止,尚未見到膽囊顆粒細胞瘤惡變傾向的報道。 2.膽囊的假瘤 膽囊的假瘤又常被稱為非腫瘤性病變。主要包括息肉、增生性病變和組織異位癥等。其中,膽囊息肉最為多見,由于
10、超聲顯像技術的廣泛應用,膽囊息肉的檢出率明顯增高。 (1)膽囊息肉: 統計國內1989年的報道,膽囊息肉占膽囊良性腫瘤的67%。21發病機制膽囊息肉分為膽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兩種。其中膽固醇息肉占大多數(67%)。 膽固醇息肉: 是膽固醇代謝紊亂的局部表現。發病在性別中無明顯差異。可發生在膽囊的任何部位。少數病例同時伴有膽囊結石。大部分為多發,小部分為單發。外觀呈黃色分葉狀或呈桑椹樣,柔軟易脫落。與膽囊黏膜有蒂相連,有的蒂細長,息肉可在膽囊內擺動;有的蒂粗短,息肉呈小結節狀。息肉大小不等,一般為35mm,絕大多數小于10mm,偶見直徑達到10mm的息肉。22發病機制組織學顯示息肉由集聚的泡沫組織
11、細胞構成,其表面由單層柱狀上皮覆蓋。偶見膽囊被膽固醇沉積呈草莓樣改變。膽固醇息肉無腫瘤傾向,也未見惡變的報告。 炎性息肉: 呈單發或多發,約35mm大小,蒂粗或不明顯,顏色與鄰近的黏膜相似或者稍紅。可伴有膽石。常伴有嚴重的膽囊慢性炎癥。組織學顯示灶性腺上皮增生伴血管結締組織間質和明顯的炎性細胞浸潤,上皮與鄰近的膽囊黏膜上皮相似。尚未見到膽囊炎性息肉惡變傾向的報道。23發病機制 (2)膽囊增生性病變: 包括腺肌瘤樣增生和腺瘤樣增生。 腺肌瘤樣增生: 是一種由于膽囊的增殖表現為膽囊壁肥厚性病變,有膽囊上皮和平滑肌增生。分為局限型、節段型和彌漫型3種。局限型的腺肌瘤樣增生,絕大多數發生在膽囊的底部,
12、又常被稱為腺肌瘤。 腺肌瘤樣增生有許多命名,但是,以本病名最為合適。Christensen認為該病不是腫瘤,沒有任何惡變傾向;然而,1987年Paraf報道了2例發生于腺肌瘤樣增生的癌癥,1例為腺癌伴有膽固醇沉積癥,另1例為鱗狀細胞癌。24發病機制文獻中還有4例相似的報道。因此認為本病是一種良性病變,但是可發生癌變。 肉眼所見局限型病變呈半月形隆起的結節,直徑525mm大小,伴有中心部臍樣凹陷。節段型和彌漫型病變主要是受累的范圍不同。病變的斷面呈灰白色,有多數小囊樣腔隙。 組織學特點主要是膽囊上皮和平滑肌的增生。上皮增生在病變的中心最明顯。周圍的腺體常呈囊狀擴張并充滿黏液。擴張的腺體內可有鈣質
13、沉著。在大多數病例中,間質中有輕度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25發病機制 武藤良彌(1986)強調并將本病的診斷標準定為: “在組織標本上,每1cm內有5個以上的RAS增殖,其結果導致膽囊壁肥厚達3mm以上的病變”。 腺瘤樣增生: 呈局灶性或彌漫性的黏膜增厚。分為絨毛型和海綿型兩種。絨毛型以高的乳頭狀的黏膜隆起為特征;海綿型以分支狀的腺體為特征,有時伴有囊性擴張。尚未見與本病有關的惡變病例報告。 組織異位癥: 此病罕見。已報道的異位組織有胃黏膜、小腸黏膜、胰腺組織、肝和甲狀腺等。26發病機制全部異位組織結節均位于膽囊壁內,發生在膽囊頸或膽囊管附近較多見。肉眼呈現突入膽囊腔的結節,1025mm大小,斷
14、面呈灰白色。根據不同的組織特點可被認定,例如,胃黏膜異位癥鏡下可見壁細胞和主細胞;小腸黏膜異位癥,可見Paneth細胞等等。 其他良性假瘤: 更罕見,包括寄生蟲感染形成的肉芽腫、創傷性神經瘤和縫線肉芽腫和纖維肉芽腫性炎癥等。27臨床表現 膽囊良性腫瘤病人多無特殊的臨床表現。最常見的癥狀為右上腹疼痛或不適,一般癥狀不重,可耐受。如果病變位于膽囊頸部,可影響膽囊的排空,常于餐后發生右上腹的疼痛或絞痛,尤其在脂餐后。其他癥狀包括消化不良,偶有惡心、嘔吐等,均缺乏特異性。部分病人可無癥狀,在健康檢查或人群普查時才被發現。 患者多無明顯體征,部分病人可以有右上腹深壓痛。如果存在膽囊管梗阻時,可捫及腫大的
15、膽囊。 28并發癥 伴有膽囊結石者可有膽囊結石的癥狀。偶見膽囊乳頭狀腺瘤部分脫落導致梗阻性黃疸。29實驗室檢查 本病無特異性試驗室診斷指標。30其他輔助檢查 1.超聲檢查 B超為診斷膽囊息肉樣病樣病變的首選方法,具有無創、簡便、經濟和病變檢出率高和易普及等優點。膽囊息肉樣病樣病變的共同特點是向膽囊腔內隆起的回聲光團,與膽囊壁相連,不伴有聲影,不隨體位改變而移動。膽固醇息肉常為多發,息肉樣,有蒂,常小于10mm,蒂長者可在膽囊內擺動,高輝度不均一的回聲光團,無聲影,不隨體位變動而移位。炎性息肉呈結節狀或乳頭狀,多無蒂,直徑常小于10mm,最大可達30mm,有蒂或無蒂,呈低輝度回聲、無聲影。31其
16、他輔助檢查腺肌瘤樣增生B超下可見突入肥厚膽囊壁內的小圓形囊泡影像和散在的回聲光點。超聲檢查的誤診率或漏診率受膽囊內結石的影響,往往是發現了結石,遺漏了病變。也有因病變太小而未被發現者。 超聲內鏡檢查(EUS)可清楚地顯示出膽囊壁的3層結構,從內向外顯示,回聲稍高的黏膜和黏膜下層,低回聲的肌纖維層和高回聲的漿膜下層和漿膜層。在膽固醇息肉、腺瘤及膽囊癌的鑒別診斷方面有重要作用,對于B超難以確診的病例,用EUS檢查有效。32其他輔助檢查膽固醇息肉為高回聲光點組成的聚集像或多粒子狀結構,膽囊壁3層結構清楚。膽囊癌為乳頭狀明顯低回聲團塊,膽囊壁的層次破壞或消失,并可了解腫瘤浸潤的深度。此法對膽囊壁息肉樣
17、病變的顯像效果明顯優于普通B超檢查,但對于膽囊底部病變的檢查效果較差。 2.X線膽囊造影 包括口服膽囊造影、靜脈膽道造影及內鏡逆行性膽道造影等,是一項有用的診斷方法。影像特點主要為大小不等充盈缺損。但是大多數報道認為膽囊造影的檢出率和診斷符合率偏低,一般約為50%(27.3%53%)。33其他輔助檢查檢出率低受膽囊功能不良、病變過小或膽囊內結石等因素的影響。 3.CT檢查 膽囊息肉樣病樣病變的CT檢出率低于B超,高于膽囊造影,檢出率為40%80%不等。其影像學特點與B超顯像相似。如果在膽囊造影條件下行CT檢查,顯像更為清楚。 4.選擇性膽囊動脈造影 根據影像上羽毛狀濃染像、動脈的狹窄或閉塞等特
18、點,可區別腫瘤或非腫瘤病變。但是早期的膽囊癌和膽囊腺瘤均可能沒有膽囊動脈的狹窄和閉塞像或均有腫瘤的濃染像,兩者間的鑒別較困難。34診斷 由于膽囊良性腫瘤缺乏特異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根據臨床表現很難作出正確的診斷,影像學是主要的診斷方法。 35鑒別診斷36鑒別診斷但是各家的標準不一致。我國絕大多數學者與Koga的意見相同,認為10mm的病變應疑為惡性,并確定該點為手術指征之一。事實上,小部分早期癌或腺瘤內癌也小于10mm,現單純根據病變的大小來判定病變的良惡性仍然是不完善和不安全的。 1.病變的數目 膽囊息肉,尤其是膽固醇息肉,大部分為多發。膽囊腺瘤多為單發,少數為多發。腺瘤惡變雖然時有報道,但是
19、尚未見到在同一膽囊內有多發腺瘤內癌的報道。因此認為,多發病變為良性可能性大,大于10mm的單發病變應疑為惡性。37鑒別診斷 2.病變的形態 不少資料表明,有蒂腺瘤明顯多見,但是腺瘤有蒂或無蒂與其惡變之間尚無明確的規律,尚需要大樣本的統計分析,才能獲得肯定的結論。 3.病變發生的部位 顆粒細胞瘤常發生在膽囊的頸管部,局限性腺肌瘤樣增生多見于膽囊底部,其他的膽囊良性病變可發生在膽囊的任何部位。 綜上可見,術前的影像學表現缺少特異性,病變的大小僅僅是鑒別診斷的初步標準。對于B超診斷有困難的病例,可進一步進行EUS或選擇性膽囊動脈造影,有益于鑒別診斷。38鑒別診斷最終診斷仍然要依靠病理組織學檢查。 在
20、臨床工作中,還要與上腹部的其他病變,包括十二指腸潰瘍、肝外膽道結石、慢性胰腺炎和肝炎等相鑒別。否則,手術治療后仍會殘留癥狀。39治療 對于直徑小于10mm的病變,又無明顯的臨床癥狀,無論單發或者多發,可暫不手術,定期做B超觀察隨訪。當發現病變有明顯增大時,應考慮手術治療。膽囊良性腫瘤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外科手術切除膽囊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1.手術指征 病變大于10mm;懷疑為惡性腫瘤,病變侵及肌層;良性與惡性難以確定;經短期觀察病變增大較快;病變位于膽囊頸管部影響膽囊排空;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及合并膽囊結石或急慢性膽囊炎等。40治療凡具有上述指征之一者,均應手術治療。 2.手術方法的選擇 單純
21、膽囊切除術適用于各種膽囊良性腫瘤。如果膽囊良性病變發生癌變且已侵及肌層甚至漿膜層,應按膽囊癌處理。在膽囊切除術中,應解剖檢查膽囊標本,對可疑病變常規做冷凍切片病理檢查,以發現早期病變。 41預后 膽囊良性腫瘤的手術治療效果是滿意的,滿意率約85%。治療效果取決于術前癥狀是否明顯,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是否發生術后并發癥等幾個方面。即使發生惡變,早期發現,及時診斷,合理治療,預后也滿意。 42簡介 膽膽囊良性腫瘤表2囊壁良性腫瘤的命名比較混亂在既往的文獻中,將膽囊良性腫瘤籠統地稱為乳頭狀瘤(papilloma)或息肉(polyp)日本學者則稱為膽囊隆起樣病變近年來,在國內常習慣稱為膽囊息肉樣病變(
22、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上述命名均不甚完美。實際上,日本國的膽囊隆起樣病變還包括膽囊癌膽囊良性腫瘤又不完全是息肉樣病變因此上述命名僅僅是形態學和影像學的診斷術語 膽囊良性腫瘤包括膽囊良性腫瘤和腫瘤樣病變兩類病變在影像學和形態上非常相似,因此很難鑒別確切的診斷要依靠組織學的檢查。43簡介 膽囊良性腫瘤的分類也很混亂迄今尚無公認的統一的分類方法Christensen(1970)報道了180例膽囊良性腫瘤,并做了較合理的分類(表1)他將膽囊良性腫瘤簡單地分為良性腫瘤和假瘤兩大類。假瘤系指外觀像腫瘤的非腫瘤性病變。這種分類方法既系統全面又簡單明了,多次被后
23、來的文獻引用。 小冢貞雄(1982)將膽囊黏膜的隆起性病變分為5種:炎性息肉;膽固醇息肉;增生;所謂的乳頭狀瘤(腺瘤);癌該分類不夠系統并且包括惡性病變,超出了本節要求的范圍。44簡介 白井良夫(1986)報道196例膽囊隆起性病變并進行分類(表2)將其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并將以往所謂的腺瘤分為腺瘤(真性腫瘤性病變)和過分化性息肉后者不是真正的腫瘤,其中固有上皮過分化性息肉由類似于膽囊固有上皮細胞構成細胞異型性輕,間質比較豐富,與周圍正常膽囊黏膜上皮移行性好,無明顯界限由于所有病例的間質內可見泡沫細胞,故認為它不是真正的腫瘤。化生上皮型是以化生上皮為主體相當于以往的腺瘤樣增生或無蒂腺瘤。45簡
24、介武藤首先命名過分化息肉其概念實際上為增生性息肉。白井良夫提出診斷腺瘤有3條標準,即當細胞異型性強腺管密集(典型時為背靠背排列)與周圍黏膜移行突然時方被診斷為腺瘤。 綜上所述,膽囊良性腫瘤的命名和分類尚有爭議診斷標準不同分類也很混亂,國內還沒有該方面的報道。醫療實踐中還是以良性腫瘤性病變和非腫瘤性病變(或稱為假瘤)容易被人們所接受良性腫瘤以腺瘤為主,非腫瘤病變以膽固醇息肉為最多見。在西方國家中,腺肌瘤樣增生也不少見。46發病機理 不同病變的病理學特點簡要歸納如下 膽囊良性腫瘤 腺瘤:腺瘤是來自于膽囊黏膜上皮的良性腫瘤,約占膽囊良性病變的23%(表3)約占同期膽囊切除病例的1%,女性比較多見小兒
25、偶見報道部分病例同時伴有膽囊結石。膽囊腺瘤大多數為單發少數多發;可發生在膽膽囊良性腫瘤表3囊的任何部位;褐色至紅色;平均直徑(5.53.1)mm(125 mm)大多數腺瘤小于10mm。 膽囊腺瘤又被進一步分為乳頭狀腺瘤和非乳頭狀腺瘤。47發病機理兩者發病率相近。 乳頭狀腺瘤:又可再分為有蒂和無蒂兩種前者多見鏡下顯示呈分支狀或樹枝結構帶有較細的血管結締組織蒂與膽囊壁相連有單層立方上皮或柱狀上皮覆蓋與周圍正常的膽囊黏膜上皮移行較好。 非乳頭狀腺瘤:又稱為腺管腺瘤大部分有蒂,鏡下可見多數增生的腺體被中等量的結締組織間質包繞。偶爾腺體顯示囊樣擴張。覆蓋的單層柱狀上皮與膽囊黏膜上皮相連續該型腺瘤以腺體的
26、管狀增殖為主體故稱為腺管腺瘤。48發病機理有時可見杯狀細胞或基底顆粒細胞的腸上皮化生改變。 少數腺瘤可介于乳頭狀腺瘤和非乳頭狀腺瘤之間也可合并膽囊結石。腺瘤內癌或腺瘤癌變也時有報道。 關于腺瘤的癌變傾向仍然存在爭論,部分學者持否定意見認為缺乏腺瘤癌變的直接證據。Vadheim(1944)首先報道了膽囊腺瘤癌變4例近30年來不斷有腺瘤惡變的報道:A.統計1989年國內報道,腺瘤的癌變率約為11.3%,1989年Ishikawa報道無蒂腺瘤癌變(33%)明顯高于有蒂腺瘤(13%)1982年Kozulka報道了7例腺瘤惡變有6例為乳頭型腺瘤其中半數含有管狀腺瘤成分;B.腺瘤的大小與惡變的關系:Koz
27、uka報道良性腺瘤的大小平均直徑為(5.53.1)mm而惡變的腺瘤平均直徑為(17.64.4)mm,因此將判斷腺瘤的良惡界限定為直徑12mm超過12mm者惡變的可能性很大白井良夫(1986)認為,最大直徑超過15mm的膽囊隆起性病變有相當高的惡性的可能性中國學者則認為超過10mm者應警惕有惡變并將該項指標定為重要的手術指征之一1988年,Koga報道94%的良性病變直徑小于10mm88%的惡性病變大于10mm,因此,當腫瘤超過10mm時應該考慮為惡性事實上仍有少部分腺瘤在直徑小于10mm時,就已經發生了癌變所以小于10mm的腺瘤也不要放松警惕;C.1982年小冢貞雄觀察,隨著腺瘤體積的增大,間
28、質變少腺管互相接近,上皮細胞核逐漸增大部分出現假復層上皮細胞癌的先行性病灶改變逐漸明顯在大的腺瘤中,常常出現上皮細胞排列紊亂,部分細胞核更大上皮細胞的假復層排列更為明顯提示了腺瘤在組織學上有惡變的移行跡象;D.Kozuka觀察了79例膽囊浸潤癌中15例(19%)有腺瘤組織殘余,提示部分膽囊癌變來源于早已存在的腺瘤組織。49發病機理 上述提示:腺瘤有較高的癌變率;隨著腺瘤的增大惡變率增高;腺瘤組織內在組織學上有惡變移行跡象;相當比例的膽囊浸潤癌中有腺瘤組織殘余以上4點足以說明膽囊腺瘤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 有人還注意到膽囊腺瘤癌變病例的年齡偏高,女性偏多部分膽囊癌或腺瘤癌變的同時伴有膽囊結石因此認
29、為腺瘤癌變與膽石的存在及其對膽囊黏膜的慢性機械刺激有密切關系。不伴有膽結石的腺瘤很少惡變。 來源于支持組織的膽囊良性腫瘤:此類良性腫瘤更為罕見包括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和顆粒細胞瘤等血管瘤脂肪瘤及平滑肌瘤的鏡下結構與發生在其他部位的同類腫瘤是完全相同的。50發病機理 膽囊顆粒細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非常罕見世界上僅有20余例報道。既往該病被稱為顆粒細胞成肌細胞瘤。該病多見于膽囊管,占肝外膽道系統GCT的37%。肉眼所見顯示,膽囊管的局限性息肉樣褐黃色、較硬的小病變,造成膽囊管的狹窄和梗阻導致膽囊的黏液囊腫。組織學顯示神經源性,細胞內的嗜酸性顆粒,呈PAS強陽性反應
30、臨床上,膽囊造影顯示膽囊不顯影或無功能到目前為止,尚未見到膽囊顆粒細胞瘤惡變傾向的報道。51發病機理 膽囊的假瘤 膽囊的假瘤又常被稱為非腫瘤性病變主要包括息肉增生性病變和組織異位癥等。其中,膽囊息肉最為多見,由于超聲顯像技術的廣泛應用膽囊息肉的檢出率明顯增高。 膽囊息肉:統計中國1989年的報道膽囊息肉占膽囊良性腫瘤的67%膽囊息肉分為膽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兩種。其中膽固醇息肉占大多數(67%)。 膽固醇息肉:是膽固醇代謝紊亂的局部表現。發病在性別中無明顯差異。可發生在膽囊的任何部位。52發病機理少數病例同時伴有膽囊結石。大部分為多發,小部分為單發外觀呈黃色分葉狀或呈桑椹樣柔軟易脫落。與膽囊黏膜
31、有蒂相連有的蒂細長息肉可在膽囊內擺動;有的蒂粗短,息肉呈小結節狀。息肉大小不等一般為35mm,絕大多數小于10mm,偶見直徑達到10mm的息肉。組織學顯示息肉由集聚的泡沫組織細胞構成,其表面由單層柱狀上皮覆蓋。偶見膽囊被膽固醇沉積呈草莓樣改變膽固醇息肉無腫瘤傾向,也未見惡變的報告。 炎性息肉:呈單發或多發,約35mm大小,蒂粗或不明顯顏色與鄰近的黏膜相似或者稍紅可伴有膽石常伴有嚴重的膽囊慢性炎癥。53發病機理組織學顯示灶性腺上皮增生伴血管結締組織間質和明顯的炎性細胞浸潤上皮與鄰近的膽囊黏膜上皮相似尚未見到膽囊炎性息肉惡變傾向的報道。 膽囊增生性病變:包括腺肌瘤樣增生和腺瘤樣增生。 腺肌瘤樣增生
32、:是一種由于膽囊的增殖表現為膽囊壁肥厚性病變有膽囊上皮和平滑肌增生分為局限型節段型和彌漫型3種局限型的腺肌瘤樣增生絕大多數發生在膽囊的底部又常被稱為腺肌瘤。 腺肌瘤樣增生有許多命名,但是以本病名最為合適Christensen認為該病不是腫瘤沒有任何惡變傾向;然而,1987年Paraf報道了2例發生于腺肌瘤樣增生的癌癥,1例為腺癌伴有膽固醇沉積癥另1例為鱗狀細胞癌。54發病機理文獻中還有4例相似的報道因此認為本病是一種良性病變但是可發生癌變。 肉眼所見局限型病變呈半月形隆起的結節直徑525mm大小,伴有中心部臍樣凹陷。節段型和彌漫型病變主要是受累的范圍不同。病變的斷面呈灰白色有多數小囊樣腔隙。 組織學特點主要是膽囊上皮和平滑肌的增生。上皮增生在病變的中心最明顯。周圍的腺體常呈囊狀擴張并充滿黏液擴張的腺體內可有鈣質沉著。在大多數病例中間質中有輕度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55發病機理 武藤良彌(1986)強調并將本病的診斷標準定為:“在組織標本上每1cm內有5個以上的RAS增殖,其結果導致膽囊壁肥厚達3mm以上的病變”。 腺瘤樣增生:呈局灶性或彌漫性的黏膜增厚。分為絨毛型和海綿型兩種絨毛型以高的乳頭狀的黏膜隆起為特征;海綿型以分支狀的腺體為特征,有時伴有囊性擴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家電清洗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委托創作合同范本模板
- 2025購房租賃合同范本
- 2025標準加盟合同模板
- 2025全面股權轉讓合同全面股權轉讓合同范本
- 2025年獨立運行戶用風力發電機組合作協議書
- 2025年無損檢測儀器合作協議書
- 沙石取用施工方案
- 2025年民爆器材項目合作計劃書
- 伐樹專項施工方案
- 2024年貴航貴陽醫院招聘筆試真題
- 湖南省名校聯考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含答案
- 2025春粵教粵科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教學反思、教學計劃(附教材目錄P103)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求職信撰寫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金融云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年天津市紅橋區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 大學生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課件
- 企業品牌部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國生物質能利用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建議報告
- 2024年美容師考試相關法律法規知識試題及答案
- 學校財務人員聘任合同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