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武漢市中心城區湖泊“三線一路”保護規劃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湖泊的保護和治理,實現濱江、濱湖特色城市和山水園林城市的建設 目標,根據2007年武漢市人大3號議案的有關要求,武漢市水務局、規劃局、園林局共同 組織,開展了武漢市中心城區湖泊“三線一路”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以下簡稱“規劃”)。第二條 規劃的主要任務是:以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為指導,在明確湖泊功能和分類的 基礎上,確定湖泊水體保護控制體系、控制指標和控制要求,界定湖泊水面控制線,確定環 湖綠化控制線,劃定環湖濱水建設控制線,調整和完善環湖道路體系,提出規劃控制要求, 形成全市1: 2000湖泊及周邊用地控制圖,作為全市規劃和管
2、理的重要依據。第三條規劃基本涵義是:1、湖泊水域保護線:即湖泊藍線,指界定湖泊水域范圍,實施湖泊水體生態保護的邊界線。2、環湖綠化控制線:即湖泊綠線,指水生態系統與城市陸地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空間,對 保護水生態系統的穩定和保證濱水空間的公共性具有重要作用。3、環湖濱水建設控制線:即湖泊灰線,指為減少人為活動對水體的影響,保護水體環境景 觀的共享性與異質性而設置的建設控制區的邊界線。4、環湖道路:包括“環湖車行路”與“環湖步行路”。“環湖車行路”是指聯系環湖公共 服務設施,提供環湖交通可達性,解決過境交通,同時控制城市建設、界定環湖用地功能的 道路。“環湖步行路”是指構成湖區公園完整步行體系,提
3、供步行交通可達性、休閑性、親 水性的環湖步道,部分環湖步行路也是環湖建設區與非建設區的分界線。第四條規劃的主要依據是: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5、水功能區管理辦法;6、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7、武漢市保護城市自然山體湖泊辦法;8、武漢市“三邊”(江邊、湖邊、山邊)建設項目規劃管理規定;9、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10、武漢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03-2020年);11、武漢市中心城區湖泊保護規劃;12、城市綠線管理辦法;13、國家、省和市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及其它強制性標準的規定。第五條
4、 規劃期限為2012至2020年第六條 規劃范圍為武漢市中心城區37個湖泊(東湖除外)和金湖、銀湖及其周邊陸域范 圍,規劃研究范圍約377.04平方公里。具體湖泊包括:后襄河、西湖、北湖、鯇子湖、菱角湖、小南湖、機器蕩子、金湖、銀湖、 塔子湖、張畢湖、竹葉海、蓮花湖、月湖、墨水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龍陽湖、 紫陽湖、水果湖、內沙湖、沙湖、曬湖、四美塘、楊春湖、湯遜湖、野芷湖、南湖、黃家湖、 青菱湖、嚴西湖、嚴東湖、五加湖、青山北湖、車墩湖、竹子湖、青潭湖、野湖。第二章規劃目標、原則和湖泊功能定位第七條規劃目標是:重點實現湖泊周邊地區規劃編制與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構筑濱水 區周邊多樣
5、化的綠地系統;充分發揮湖泊水資源優勢,統籌考慮生態景觀、綠化保護和城市 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湖泊藍線、綠線和建設區域的協調,營造良好的公共濱水空間和濱 水生活氛圍。第八條規劃原則是:1、生態優先原則。統籌考慮生態景觀、綠化保護和城市建設的要求,以湖泊水體資源保護 為核心,加強湖泊藍線、綠線和建設區域的協調,創造高標準的城市生態環境。2、以人為本原則。通過對城市濱水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構筑多樣化的綠地開敞空間體系, 確保湖泊功能和合理服務范圍,營造良好的公共濱水空間和濱水生活氛圍。3、凸顯特色原則。加大對湖泊及周邊地區的保護力度,采取多種方式,突出綠化節點、綠 化軸線和綠化通廊的控制,建設多種類
6、型綠地,突出展現城市濱江濱湖特色。第九條中心城區湖泊功能與分類:已建區范圍湖泊(共16個):功能定位為景觀公園型湖泊。該類型湖泊位于城市建設區內, 湖泊周邊建設基本形成(環湖建設用地占總用地的80%左右),湖泊面積小于40公頃,主 要以環境優化、景觀完善為主。包括后襄河、西湖、北湖、鯇子湖、菱角湖、塔子湖、小南 湖、機器蕩子、竹葉海、蓮花湖、紫陽湖、水果湖、內沙湖、曬湖、五加湖、四美塘。發展區范圍湖泊(共16個):功能定位為城市公園型湖泊。該類型湖泊位于規劃的城市建 設區內,湖泊周邊建設尚未完成(環湖建設用地占總用地的50%左右),湖泊面積大于50 公頃,主要以強化控制、景區建設為主。包括金湖
7、、銀湖、張畢湖、月湖、墨水湖、三角湖、 北太子湖、南太子湖、龍陽湖、沙湖、楊春湖、南湖、黃家湖、野芷湖、青山北湖、湯遜湖。生態控制區范圍湖泊(共7個):功能定位為生態公園型湖泊。該類型湖泊位于城市非建成 區內,屬于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范圍,主要以生態防護、生態隔離為主。包括青菱 湖、野湖、嚴西湖、嚴東湖、車墩湖、竹子湖、青潭湖。第三章湖泊藍線控制要求第十條湖泊藍線主要控制要素:規劃最高控制湖水位:已建成城市排水管網的地區根據城市排水管網要求確定,未建成城市 排水管網的地區根據防洪規劃要求確定的湖泊最高水位。湖泊岸線現狀:由于環境整治,部分湖泊原湖泊岸線已根據景觀建設需要而調整岸線,其中
8、一些以駁岸形式護坡,須尊重岸線現狀。湖泊周邊土地批租情況:指原湖泊部分水域已被占用并作為批租劃撥用地,須將該部分水域 劃出藍線以外。相關規劃:指湖泊部分水域或濱水區土地性質目前沒有變化,但已納入相關規劃,需根據規 劃要求調整藍線范圍。第十一條 湖泊藍線控制要求1、已建區范圍湖泊:現狀岸線為駁岸的,以現狀駁岸為控制依據,現狀岸線為護坡的,以 規劃最高控制湖水位為控制依據。2、發展區范圍湖泊:在保證主湖面積基本不變的前提下,以規劃最高控制湖水位為依據, 劃定藍線;周邊已有相關規劃、周邊土地批租的湖泊,根據已有規劃和土地批租情況合理調 整藍線。3、生態控制區范圍湖泊:以規劃最高控制湖水位為控制依據,
9、盡可能將水域納入藍線保護 范圍,同時兼顧相關規劃及周邊土地批租情況。第十二條藍線界樁劃定原則1、已建區范圍湖泊藍線界碑設置要求對于直線段或近似直線段的,取2個端點進行控制,距離超過200米的,每100米增 加一個界碑。對于不規則微彎段,界碑距離控制在100米以內,若彎段較長超過100米的,每50 80米增設一個界碑,增設的界碑點要能兼顧岸線發生的變化,盡量位于具有代表性的拐點 上。2、發展區范圍湖泊藍線界碑設置要求對于直線段或近似直線段的,取2個端點進行控制,距離超過500米的直線段,每200 500米增加一個界碑。對于不規則微彎段,界碑距離控制在100200米以內,超過200米的微彎段,每1
10、00 200米增加一個界碑,界碑要能兼顧岸線發生變化,盡量位于具有代表性的拐點上。在易侵占的復雜地段,界碑要適當加密。3、生態控制區范圍湖泊藍線界碑設置要求對于藍線段為直線段或近似直線段的,在兩個端點設置界碑,長度超過500米的,每 300500米增設一個界碑。對于藍線段為微彎曲段的,且彎段長度在300米以內,在彎段兩個端點設置界碑,彎 段長度超過300米的,每100300米增設一個界碑,增設界碑應置于比較有代表性的彎折 處。在易侵占的復雜地段,界碑要適當加密。第四章 湖泊保護指標體系和綠線、灰線控制要求第十三條湖泊保護總體控制指標涵義環湖開敞空間:指湖泊周邊除建筑實體以外存在的開敞空間體,主
11、要包括公共綠地、城市廣 場、單位附屬綠地、室外體育場地等,是保護湖泊生態和景觀的重要屏障,也是人與社會、 自然交流的重要場所。環湖開敞空間面積比:指環湖開敞空間面積與湖泊水面面積的比值,該指標是反映湖泊生態保護總體量度的重要指標。環湖開敞空間岸線率:指湖泊外圍城市車行環湖路上能觀看到水面的城市道路長度與外圍城 市車行環湖路總長度的比值,是反映湖泊開敞度和環湖建設圍合度的重要指標。第十四條湖泊保護分層控制指標1、環湖綠化控制指標綠化面積比:指湖泊環湖綠地面積與湖泊水面面積的比值,該指標是反映濱湖區綠化程度的 一個重要指標。綠化開敞岸線率:指濱湖外圍城市車行道路上能通過環湖公共綠地看到水面的城市道
12、路長度 與外圍城市車行道路總長度的比值,是反映濱湖公共開敞空間量度及濱湖周邊建設圍合程度 的重要指標。2、灰線預控指標灰線預控指標是指在環湖綠化控制的基礎上,結合城市建設的需要,在灰線范圍內對開敞空 間做進一步控制(灰線范圍內的開敞空間用地主要包括單位附屬綠地、道路廣場、室外體育 設施和部分市政設施(如停車場等)用地)。灰線控制指標如下:預控開敞空間面積比:指灰線范圍內預控開敞空間面積與湖泊水面面積的比值,該指標是反 映濱湖區綠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預控開敞岸線率:指濱湖外圍城市車行道路上能通過灰線范圍內預控開敞空間看到水面的城 市道路長度與外圍城市車行道路總長度的比值。第十五條湖泊綠線控制形
13、式湖泊綠線的劃定是根據不同規劃階段而逐步落實的,在實際操作中以綠實線和綠虛線進行劃 定控制。其中:綠實線指為近期綠化確保實施的范圍線;綠虛線指為遠期綠化控制實施的范 圍線。第十六條湖泊灰線劃定原則1、已建區范圍湖泊灰線劃定由環湖步行路向外拓展一個街坊;保證隔岸視距(湖泊岸邊距 離、綠線寬度和灰線寬度之和)至少大于250米;原則上灰線一般不宜跨越城市干道。2、發展區范圍湖泊灰線距離綠線一般控制在250500米;保證最小距離藍線大于150米, 最大寬度可適當擴展;濱水灰線按照規劃街坊進行控制;灰線一般不宜跨越城市主干道。3、生態保護區范圍湖泊灰線位于城市生態保護區內,根據周邊地區規劃建設情況,局部
14、地 區劃定湖泊灰線,加強生態保護類湖泊的控制。第五章湖泊環湖路劃定的控制要求第十七條環湖路劃定原則1、環湖車行路控制以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全市1: 2000規劃路網為基礎;2、環湖路線形可結合綠線進行控制,步行路控制盡可能利用現狀道路,寬度控制在410 米之間;3、本規劃環湖路劃定僅控制主要環湖干線或與綠線控制相關的環湖路,下步湖泊公園詳細 規劃應結合本次環湖路的劃定,進一步完善湖區內部道路系統,構成完整環湖交通體系。4、環湖步行路寬度僅作控制使用,具體實施道路寬度應依據湖泊公園詳細規劃及實際需求 確定。5、藍線與綠線重合區域,沿已建用地或已批租用地邊線控制道路,道路控制寬度與預控建 筑后退藍線
15、距離相結合。第十八條環湖路控制要求1、已建區湖泊環湖路控制要求:構建完整舒適的步行空間,盡量控制獨立的環湖步道。控制盡可能多的步行進出通道,銜接外圍城市道路。各進出通道間距以150500米為宜,特殊情況下不宜大于800米。2、發展區湖泊環湖路控制要求:結合湖泊周邊城市道路,構建完善的環湖車行系統。對于通過環湖車行路無法直接到達湖區綠線范圍內的區域,控制臨近湖泊的環湖步行 路,以保證湖區的公共性和開敞性。允許湖泊周邊城市干道因交通需求穿越湖區,將其中屬于環湖路主線的路段納入環湖 路系統進行控制。3、生態保護區湖泊環湖路控制要求:(1)構建內部相對獨立的環湖路車行系統,并依托外部城市道路系統,控制
16、環湖路與外圍城市道路銜接的獨立出入通道。(2)條件有限時,利用周邊城市道路作為環湖路系統的一部分。(3)對于目前尚未有相關詳細規劃的湖泊,控制環湖路以及內外銜接通道寬度,給出建議 線形(虛線,不控制坐標),其具體定位可依據下步湖區詳細規劃作出調整。第六章湖泊灰線劃定和環湖路控制規劃第十九條武漢市中心城區生態控制體系在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確定的生態總體控制框架基礎上,以中心城 區39個湖泊和環湖綠化為生態斑塊,通過綠化廊道和灰線開敞空間的控制,進一步強化“江 湖”、“湖一湖”、“湖一山”景觀和視線開敞空間的聯系,形成中心城區網絡化的景觀 空間體系。1、漢口地區:控制“西北湖
17、一機器蕩子一青少年宮一鯇子湖”景觀開敞軸線;控制“張畢湖一三環綠化帶一竹葉海”景觀開敞軸線。2、武昌地區:控制“長江一內沙湖一沙湖一水果湖一東湖”景觀開敞軸線;控制“紫陽湖一蛇山”景觀開敞軸線;控制“南湖一野芷湖一湯遜湖”景觀開敞軸線。3、漢陽地區:控制“月湖一龜山一蓮花湖一長江”景觀開敞軸線;控制“龍陽湖一墨水湖一北太子湖一南太子湖一三角湖”景觀開敞軸線。第二十條 本次規劃根據湖泊藍線劃定控制要求和界樁劃定原則,共劃定39個湖泊藍線, 規劃湖泊總面積為131.7平方公里,岸線長度554.96公里,劃定界樁總數2504個。(具體 湖泊藍線面積詳見附表1) 第二十一條本次規劃根據湖泊控制要求,共劃定39個湖泊綠線,規劃湖泊綠線總面積為 100.7平方公里。(具體湖泊綠線面積詳見附表1)第二十二條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政管理中公文撰寫的實踐性試題及答案
- 雙十一營銷企劃方案
- 行政心理學核心概念比較試題及答案
- 管理心理學幫助降低員工壓力的具體措施研究試題及答案
- 管理學應用技能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簽訂合同邀請函模板
- 《2025項目管理服務合同》
- 2025餐飲技術轉讓合同范本
- 2025企業員工試用合同范本
- 2025租房合同簡化版
- 2024年公司網絡安全管理制度
- NCCN化療止吐指南教程
- 《小王子》講解+知識點+教案+課件
- 2025年甘肅蘭州市事業單位招考(868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應用與展望-以ChatGPT 系統為例
-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護理查房
- 幼兒園大班游戲中“一對一傾聽”的策略
- 醫院信息安全管理課件
- 傳染病處置規范與流程
- 拍賣合同范本大全(2025年)
- 中醫臨床診脈教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