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行業產業發展模式的反思-PPT課件_第1頁
中國汽車行業產業發展模式的反思-PPT課件_第2頁
中國汽車行業產業發展模式的反思-PPT課件_第3頁
中國汽車行業產業發展模式的反思-PPT課件_第4頁
中國汽車行業產業發展模式的反思-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國汽車產業合資發展模式的反思NO.3 聶珊珊 丁慧案例背景介紹案例背景Contents目錄我國汽車產業外資進入狀況及進入模式中國政府對汽車外資的政策及態度外資進入對國內汽車的經濟和安全的影響一、我國汽車產業外資進入狀況及模式 汽車行業的外資狀況我國汽車工業利用外資對改善汽車工業投資結構、加速汽車工業技術進步、汽車產業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但是,汽車工業在利用外資中仍存在外資隨帶的實際水平不高,國產化進程緩慢,自主開發能力弱、引進技術多樣化、分散化,缺乏統籌規劃、成本偏高、不利于市場培育、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 從主要合資企業的股權結構來看,中方對整車生產企業的

2、控制是較為嚴格的,且我國政府是試圖掌握汽車工業中核心部分的控制權. 從投資領域看,外資主要投向整車生產企業,占外商投資項目總規模的大半以上,而外商投資的整車生產企業主要是轎車生產企業,其他的整車生產合資企業或為載貨車生產企業,或為專用車、改裝車生產企業,在我國汽車工業中影響不大。一、我國汽車產業外資進入狀況及模式 汽車行業的外資狀況一、我國汽車產業外資進入狀況及模式 外資進入模式 外方擴大持股比例,控股的愿望增強。 加快營銷與服務網絡的建設,外方想控制銷售網絡的意圖十分明顯。由于國家在政策上對三大汽車工業集團的傾斜力度較大,因此跨國公司更傾向于與國內三大集團合作,完成其在中國的戰略目標。 跨國

3、公司投資戰略變化外資汽車的進入模式一、我國汽車產業外資進入狀況及模式 外資進入模式協議收購、買殼上市外資可以通過協議收購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權,達到控股和買殼上市的目的。典型的例子即香港上市的格林柯爾收購科龍電器原大股東21的股權,從而實現買殼入市的目的。協議受讓參股控股 外資還可以通過協議受讓的方式,參股或控股上市或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從而達到外資并購的目的。要約收購上市公司要約收購是指外資通過股票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股份,從而達到并購的目的成立合資企業進入 對于外資想進入的行業或市場,如關稅或非關稅壁壘較高的汽車業,還有些目前對外資進入限制較嚴格,外資可以通過和中國國內企業成立新的合資企業的

4、方式,實現對目標市場的進入。二、中國政府汽車外資的政策與態度 中國汽車產業政策變遷工業 產業中國最早的正式的汽車產業政策是1994年版的汽車工業發展政策。從當時的政策名稱來看,政策的關注點基本還是把汽車作為工業的一部分來對待。直到2019年,政府出臺了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這是政府支持汽車產業的巨大進步。從工業到產業的轉變,說明政府意識到了汽車作為一個巨大產業鏈對于整個經濟增長、社會發展、消費習慣的重要作用。2009年1月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特別突出了自主品牌的內容。國家意識到,隨著中國汽車市場規模的擴大,中國應該更加著重培養具有原創能力的本土企業,中國政府從政策方面更加清晰更加直接地鼓勵

5、中國汽車企業,打造本土自主品牌。二、中國政府汽車外資的政策與態度 汽車產業政府管理體制和政策的改革目標和重點 放松行政性進入限制,取消項目審批制,加快推行型式認證制度。 創造與維護一個統一、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競爭秩序 調整財稅政策特別是消費政策。戰略調整二、中國政府汽車外資的政策與態度 汽車產業政府管理體制和政策的改革目標和重點適應性調整1調整貿易管制政策。在貨物貿易領域,政府要根據WTO的協議中有關汽車及零部件的關稅減讓表和配額安排調整關稅及非關稅措施。過渡期內可保留配額和許可證限制措施,但要應符合透明度原則和非歧視原則。2清理、調整與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增加透明度。需要清理和調整的法律法

6、規主要是外資企業法、外商合資經營企業法、外商合作經營企業法、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等。需要補充完善的法律法規主要涉及汽車安全、環保、節能和質量技術標準等內容。3調整投資政策。一是要解決欠國民待遇問題,即按照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要求(TRIMS條款),調整對外資的股權比例、當地成份和外匯平衡等政策要求,二是要解決超國民待遇問題,取消給予外資的各種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為內資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產業經濟學博士后郭焱說:一方面,我國汽車產業利用外資的最大成就是,徹底改變了我國汽車工業長期處于缺重少輕、幾乎沒有轎車工業的局面。另一方面,外資進入帶來的

7、負面效應也不容忽視,那就是外資企業對我國汽車產業的市場、股權、技術、品牌以及綜合控制。 有統計數據顯示,外資在我國汽車電噴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ABS和安全氣囊等核心零部件的產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00%、100%、91%和69%, 這些難以入目的數據,將我國大量購車消費者的錢全部流入了外資企業的腰包,資源優勢不斷喪失,中資在控制權與話語權完全處于弱勢地位。三、外資進入對國內汽車行業經濟、安全的影響 汽車行業的外資狀況三、外資進入對國內汽車行業經濟、安全的影響 經濟方面的影響 加速了我國汽車成為支柱產業的步伐 促進了產業和產品結構地優化升級 汽車工業技術水平得到了提高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

8、,國產轎車已經占據90%以上的國內市場。如果沒有建立合資企業,我國的轎車產量將減少2/3以上,按照每年需增加35萬量計算,將使國家付出大量外匯儲備,對國家外匯收支平衡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外資進入對國內汽車行業經濟、安全的影響 安全方面的影響外資的進駐,使得中國汽車行業在近幾年飛速發展,但是據相關的調查表明,中外雙方的合作目標存在明顯差異,同床而不同夢。日產的總裁卡洛斯戈恩就曾說到:“和東風合作,中資方貢獻度為零”。此話反映了外資方的強勢話語權和對關鍵性資源的控制。外資方對于關鍵資源的完全控制,加大了中資方對外資方的依賴性,弱化了中資方對企業的控制權和話語權。三、外資進入對國內汽車行業經濟、安

9、全的影響 安全方面的影響 跨國公司一旦全面控制我國汽車產業,必然會損害我國汽車產業的中長期發展力,最后使我國汽車產業成為無核心技術、無完整產業鏈體系的跨國公司加工廠??鐕镜恼叽隹鐕緦ζ嚠a業鏈的控制。跨國公司技術控制能力跨國公司資本控制能力案例內容回顧一、中國汽車工業外商直接投資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汽車工業是中國利用外資較多的行業。先后經歷過兩次合資浪潮,分別發生在80年代和90年代。1984年,北京汽車制造廠與美國某汽車公司合資的北京吉普掛牌。1985年,中德合資的上海大眾正式成立。1990年年底,第二汽車制造廠與法國雪鐵龍汽車公司合資生產轎車項目在巴黎簽約,兩個月后,當時最大的汽

10、車合資企業一汽大眾成立。2019年,上汽集團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合資成立上海通用。2019年起在上海生產美國通用公司的別克牌轎車。2019年,廣州方面與日本本田公司簽約,在廣州標致的基礎上建立廣州本田合資汽車公司,從2019年開始組裝本田雅閣轎車。二、中國汽車工業中外商直接投資的股權狀況 至2019年底,在外商直接投資的汽車工業企業中,中方控股219家,約占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55%,外方控股企業121家,約占30%,中外各占50%的企業61家,約占15%。其中,整車類外商投資企業中,由中方控股的占66.7%,外方控股的僅占13.7%,中外雙方各占一半的企業占19.6%。零部件合資企業中,中方控股

11、的占56.5%,外方控股的占28.3%,中外各占一半的企業占15.2%。其他外商投資企業中,由中方控股的占80%,外方控股的占15%,中外各占一半的占5%。顯然,中國政府一直試圖掌握汽車工業的控制權,特別是對整車生產企業的控制比較嚴格,而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對外方的股權限制比較寬松。三、外商投資領域 從投資領域看,外資的主要投向是整車生產項目,占外商投資項目總規模的57.88%,而投向汽車零部件的外商投資只占總投資的30.47%。外商投資的整車生產企業又主要集中在轎車生產項目。在中國轎車工業中,除天津汽車公司外,全部為合資企業。其他整車生產合資企業如載貨車、專用車、改裝車生產企業等,在中國汽車工業

12、同類產品生產中所占的比例有限,影響也不大。在汽車零配件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的企業數、產量和產值都占到了四分之一以上,并且控制甚至壟斷著一些高技術和高附加值汽車零配件的生產,如汽油噴射裝置,三資企業產量占100%,噴油器占70%,活塞環占65%,汽車音響設備占90%,電動玻璃升降器占91%。四、外商投資的地區分布 從地區分布看,外商投資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國汽車工業的主要基地和經濟發達地區,如華東、中南和東北地區。這三個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數分別占全國汽車工業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35.8%、24.3%、15.6%。三個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數占全國汽車工業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75.7%。其中,外商投資企業數超

13、過30家的有上海、天津、北京、福建、江蘇五個省、市;超過10家的有湖北、廣東、遼寧等9個省。案例問題評析1.我國目前汽車產業的合資模式是否成功?簡述理由 中國汽車合資企業簽訂的合資合同一般是2530年,而且中國第二波合資高潮出現在2000年左右,這樣意味著到20年后的2030年將迎來合資汽車企業的生死考驗。決定合資企業生死的除了日常經營情況外,就是中國政府對待合資企業的態度,而且目前合資企業的中方參與者幾乎100都是國企,國家的政策引導將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國的第一輪合資企業在20世紀八十年代成立,從結果上說,中國的第一輪合資企業是失敗的,中國政府奉行的“市場換技術”的目標也沒有實現,但意外收獲的是活躍了中國汽車市場,并且將中國汽車市場演變成全球最具成長潛力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市場以其潛在的銷量價值吸引了全球幾乎所有的乘用車品牌來中國合資生產汽車,并且屈服于中國政府制定的5:5的合資比例。1.我國目前汽車產業的合資模式是否成功?簡述理由 加速了我國汽車成為支柱業的步伐 促進了產業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汽車工業技術水平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市場集中度 獲得了一定的綜合經濟,社會效益,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熱衷于裝車,不注重國產化限制了本土汽車企業的發展壯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