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山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一模)歷史試題_第1頁
安徽省黃山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一模)歷史試題_第2頁
安徽省黃山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一模)歷史試題_第3頁
安徽省黃山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一模)歷史試題_第4頁
安徽省黃山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一模)歷史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安徽省黃山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一模)歷史試題24在春秋經傳中,秦國九世以上世襲貴族世家不過兩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襲貴族居然為零,遠遜于周室,以及齊、楚、晉等東方諸侯國。這種現象()A反映了商鞅變法的成效B制造了諸侯之間的對立C便利于秦國政治形態轉型D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25宋朝政府往往采取政策控制市面上紙幣的流通量,即宋人楊冠卿所稱“賤則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賤;貴則官散之”的稱提之術。該措施意在()A解決政府財政危機B規避戰時金融風險C保障紙幣正常流通D增強社會重商意識26下面兩圖是對山東107個縣在16441911年間的孔廟數量和農民起義次數的統計。據此可知儒家文化()左圖

2、:山東107縣的孔廟量分布右圖:山東107縣的農民起義次數分布A兼有墨家行俠仗義和強扶弱之風B對山東的影響比全國其他地區要大C在清代民間社會影響力進一步下降D有利于減少暴力沖突促進社會穩定27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說過,對國家統一的終極性訴求使中國對集權的容忍度遠遠大于別國。由此可知()A大一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內涵B中央集權塑造了國人的文化心理C國家統一有助于中央集權制度D集權制度是中國人的終極性訴求28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這說明()A近代中國呈現復雜的發展趨勢B有識之士有同質化目標選擇

3、C甲午戰爭觸發了清朝多重危機D資產階級尚未形成政治合力2920世紀初,會計學、企業管理等應用經濟學的研究和應用在當時倍受關注。這從側面反映了()A實業救國漸成風尚B維新變法影響較小C民族經濟缺乏市場意識D近代教育欠缺理論深度30右圖反映了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局勢。就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中國東北從此淪為殖民地B三大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C東北成為列強爭奪的重點D抗日戰爭進入了最后階段31有學者認為新中國外交經歷了立國外交、建國外交與強國外交三個階段。其中立國外交是指中國與世界、中國與國際體系尚未充分互動,依然游離在國際體系之外的時期。這一時期外交的主要任務為捍衛政權自立、主權自尊、國家自存。據此

4、,立國外交出現在()A19491978年B19661976年C19782012年D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32意大利學者彼得羅彭梵德指出:“盡管民族這個詞有著極廣泛的含義(包括王國、城邦及最野蠻的部落),然而那些民族均為圍繞地中海盆地的文明民族。當時在這些萬民之間,共同的起源,古老和頻繁的交往,共同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早已造成大量的共同習慣和制度。”由此可知()A萬民法造就了羅馬帝國統治B羅馬法的發展存在客觀基礎C羅馬擴張是區域文明的訴求D萬民法彌合了古老民族差異3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質,然而兩者要實現的目標卻有所差別。文藝復興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紀,走向現代文明;宗教改革則

5、是上層建筑領域的一場變革,目的在于開創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這反映了()A中世紀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階段性變化B文藝復興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C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作用領域的局限D兩場運動在不同領域產生的特殊影響3419世紀三四十年代爆發的法國里昂工人武裝起義、英國工人爭取普選權的憲章運動和德國西里西亞織工起義,表明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構成這段文字的是()A歷史觀點和歷史解釋B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C歷史敘述和歷史解釋D歷史結論和歷史解釋35政治學者劉瑜說,確實有一部分人認為,美國獨立戰爭是場革命的話,立憲會議本質是反革命。因為獨立戰爭釋放了民間的能量、社會的能量、自治的能量

6、,立憲會議把這種能量給重新往回收了一點。這說明()A獨立戰爭失去其政治成果B制憲會議背離了獨立精神C三權分立消耗了地方能量D聯邦制抑制了可能的亂局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國是世界絲綢的故鄉,據記載先秦時期絲綢生產已經興起。從絲綢遺址分布看,黃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川蜀盆地以及華南地區絲綢業出現比較早。由于歷史等方面因素,絲綢生產首先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得到快速發展。隨著紡織工具不斷革新,在魏晉南北朝,絲織物品已經達到20多種。魏晉之后,絲綢生產重心逐漸向南轉移。到宋朝,江南地區成為全國絲綢重要的產區。明清時期,江南一帶出現絲綢專業市鎮,絲綢也是對外貿易的重要輸出商品,絲綢貿易

7、成為我國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紐帶。摘編自朱新予中國絲綢史材料二1718世紀,大量中國的絲綢運往歐洲,因其充滿異國情調的圖案,給他們帶來了關于中華帝國的形象化的聯想。加上入華傳教士書信中透露的信息,以及來華經商商人的渲染,一股對中國絲綢的狂熱愛好便席卷歐洲,從而形成了“中國風”。在18世紀因法國路易十五的提倡獲得了突出的發展,并迅速傳播。“中國風”主要體現在18世紀的法國,里昂、都爾等城市是這類絲綢織物的生產重鎮。摘編自袁宣萍1718世紀歐洲絲綢中的“中國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絲綢業興起與發展的特點和作用。13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718世紀歐洲絲綢

8、業流行“中國風”的背景和影響。12分)4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任何一部憲法都是一個內在矛盾的體系,而憲政的意義就在于將諸多矛盾統一起來,并通過憲法解釋、憲法訴訟等措施,在憲政體制內遮蔽或化解。翟志勇八二憲法的生成與結構根據材料并結合近代主要西方國家的史實(至少兩例),概括并論證材料闡述的觀點。(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思路清晰,表述通順)4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漢初在總結秦亡教訓時,認識到收取泰半之稅(注:農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是造成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調整賦稅政策。漢代賦稅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賦。口賦是漢代向百姓征收的人頭稅。算賦是其中的

9、一種,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開始征收,征收對象是十五至五十六歲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錢為一算。漢高祖減輕田租,實行什五稅一,即從農民的土地收獲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稅。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為鼓勵百姓從事農業,下詔“賜天下民今年田稅之半”。同時算賦減至四十錢。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詔“賜天下民今年租稅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農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實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實行三十而稅一的稅率,并從此成為定制,終西漢之世沒有再變。據漆俠中國改革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初賦稅改革的原因。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漢初賦稅改革的意義。7

10、分)46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15分)材料,越南戰爭本來是一場普通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統一的國內戰爭,但它卻是在美蘇兩極格局和核大戰陰影的籠罩下。戰后,由于歐洲局勢相對穩定,美蘇雙方的注意力都逐漸轉向第三世界。它們在越南的戰略目標,更多地服從于各自的整體利益和全球戰略。美國的根本利益決定了它不愿丟失越南,美國卷入越南戰爭,其目標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一開始是為了“制止共產主義侵略”和“擊敗革命”1968年以后則是“體面的撤退”,越戰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在戰爭后期,美國社會經濟的一系列矛盾凸顯,美國經濟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直至整個70年代,進入一個長期停滯的階段。摘編自張

11、岷、黎章春略論越南戰爭對美國社會的影響(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美國卷入越南戰爭的原因。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越南戰爭對美國造成的影響。6分)47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材料亞當斯密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其生活的時代正值工業革命前夜。斯密洞察了18世紀中葉英國高度發達的工場手工業,科學地預見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時代必然到來的趨勢。為適應這種需要,斯密于1776年發表國富論闡述其思想。特別是“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摧毀了作為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理論依據的重商主義學說。他提出放任政策以盡可能地促進生產率的提高,從而在客觀上給工業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導,為工業革

12、命以致于工業化、政治現代化做了理論上、政策上的準備。但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并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自由,他主張在國內政策中對自由競爭實行一些限制。在國富論中,他指定了政府的三種職能,即保護國家、維護公正與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見,斯密在極力宣揚其經濟自由思想的同時,并沒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領域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摘編自謝宗林、李華夏譯國富論等(1)根據材料,概括亞當斯密的主要思想。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其思想。9分)2019年黃山市第一次質量檢測文綜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歷史)24C25C26D27A28B29A30D31A32B33A34C35D41(25分)(1)(13分

13、)特點:時間早且區域多;技術不斷進步,品種多;重心逐漸南移;出現專業化產區;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每點2分,任答4點,共8分)作用: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推動了商品經濟與市鎮的發展。(1點2分,2點4分,任答3點,共5分)(2)(12分)背景:世界市場的發展;歐洲傳教士、商人及統治者的推動和提倡;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國絲綢紡織技藝高超及歐洲人對中國的好奇;(每點2分,任答3點,共6分。)影響:擴大了中華文明的影響;推動了歐洲絲綢業的發展;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于出超地位。(每點2分,共6分。)42.觀點示例:、如“憲法是各種矛盾的產物;憲政是化解利益

14、沖突的平臺”“憲政既蘊含著利益的糾葛,又化解著矛盾和沖突”、“憲法既是利益之爭的產物,又是化解利益之爭的保證”。(2分)圍繞以下史實展開論述:(寫出兩例史實,一例5分,共10分)英國權利法案是資產階級、新貴族與封建主義矛盾統一的產物,三年法案王位繼承法是對前者的補充和完善;1787年美國憲法是南北、大小州等多種勢力較量的結果;美國獨立宣言宣稱“人生而平等”,但1787年憲法卻未能保障黑人、印第安人與白人同等的政治權利。1791年之后,美國不斷通過憲法修正案及司法案例,化解憲法在公民權利規定方面的不足,使憲政不斷完善。1871年德意志憲法是資產階級、容克地主與封建勢力妥協的結果。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5、憲法是資產階級君主派與共和派長期斗爭的產物。4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原因:吸取秦亡教訓;漢初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或答無為而治)鼓勵百姓從事農耕生產;政權初建,經濟凋敝。(每點2分,共8分)(2)意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緩和了社會矛盾,穩定了統治秩序;推動了“文景之治”的出現;為后代治世提供了借鑒。(每點2分,任答3點,共7分)46(15分)(1)原因: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歐洲局勢相對穩定;美國整體利益和全球戰略的需要;“制止共產主義侵略”;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美國霸權主義政策的影響。(每點3分,共9分;如果答出美蘇兩大陣營的對抗或冷戰、美蘇爭霸的需要或美國謀求世界霸權等,每個要點也可給3分)(2)影響:消耗了巨額財富;加速了經濟衰退和停滯;導致了美國經濟霸權地位的動搖;激化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成為美國現代史上重要的轉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