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評價論文_第1頁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評價論文_第2頁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評價論文_第3頁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評價論文_第4頁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評價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PAGE10 / NUMPAGES14 .本科畢業論文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評價 容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以與信息網絡化的知識經濟時代和后工業社會,市場競爭日趨劇烈,企業管理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采用了績效管理。盡管績效管理擁有諸多優勢,但是我國很多企業對績效管理應用的實際效果并不能令人滿意,許多企業還遭遇了從“明星企業”到“流星企業”的尷尬局面,這是一個不能不讓人思考的問題。績效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方法和程序,與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的財務管理目標息息相關。因此對財務管理目標和企業績效管理的關系的研究則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通過對

2、財務管理目標的探討,結合新經濟時代對財務管理目標的新要求提出了企業應以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為其財務管理目標,具體分析了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管理特別是績效評價的關系,明確了兩者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同時集中分析了我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建議。本文一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對財務管理目標的探討,提出現代企業應以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為財務管理目標。第二部分,集中討論了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管理特別是績效評價的關系。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不足并提出了改進建議。我個人認為理順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管理的關系的經濟意義是巨大的。通過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促進企業管理總體目標

3、的實現,而其前提是建立一套符合公司成長的,能促使公司業績提升的業績考核體系。同時,變革傳統的業績考核體系,對于我國企業強化管理規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也具有深刻的意義。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 績效管理 績效評價AbstractIn the era of knowledge-driven economy and behind industrial society,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more fiercely,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aces more challenges. The performance

4、, as a sharp weapon of moder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egins to be adopted b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their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ingcapability, althoug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has many advantages, it cannot be satisfactory many enterprises that adopt it. A lot of them return the

5、 awkward situation from star enterprise to meteor enterprise, this is a question that cannot but people think carefully. The performance is managed as the method and procedur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t is closely bound up with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regard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

6、estination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o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becomes the ke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combining the new demands toit. In new economy times, it points out that the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the maximum of

7、 the sustained-developing capability for its target. I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It shows the importance to keep them unanimous. It also analyses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performance

8、analysis of our country,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is thesis has three parts overall:Firstly, it discusses about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points out the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the maximum of developable capability for its target.Secondly,it analyzes the rel

9、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Thirdly, it analyses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ur country,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I think it has enormous economic meaning

10、to m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in order. Through enforcing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t can promote realizing the overall goa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prerequisite is to set up some kind of examine system that

11、 is fit the growth of the company and company examine system that can promote developing the company. Besides,It has deep meaning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achievement and examinessystem,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 and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tructur

12、e of corporation.Keywords: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目 錄 TOC o 1-3 h z HYPERLINK l _Toc73776114一、關于財務管理目標的探討 PAGEREF _Toc73776114 h 1HYPERLINK l _Toc73776115(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概念 PAGEREF _Toc73776115 h 1HYPERLINK l _Toc73776116(二)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應遵循的原則 PAGEREF _To

13、c73776116 h 1HYPERLINK l _Toc737761171.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管理的總體目標應具有一致性 PAGEREF _Toc73776117 h 1HYPERLINK l _Toc737761182.財務管理目標應是一個多元化的目標體系 PAGEREF _Toc73776118 h 1HYPERLINK l _Toc737761193.財務管理目標應該體現前瞻性與可操作性的統一 PAGEREF _Toc73776119 h 1HYPERLINK l _Toc73776120(三)目前財務管理目標的主流觀點與其比較 PAGEREF _Toc73776120 h 1HYPE

14、RLINK l _Toc737761211.利潤最大化目標 PAGEREF _Toc73776121 h 1HYPERLINK l _Toc737761222.股東財富最大化 PAGEREF _Toc73776122 h 2HYPERLINK l _Toc737761233.企業價值最大化 PAGEREF _Toc73776123 h 2HYPERLINK l _Toc737761244.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 PAGEREF _Toc73776124 h 2HYPERLINK l _Toc73776125二、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管理特別是績效評價的聯系 PAGEREF _Toc7377612

15、5 h 3HYPERLINK l _Toc73776126(一)績效評價的有關概念 PAGEREF _Toc73776126 h 3HYPERLINK l _Toc737761271.何謂績效 PAGEREF _Toc73776127 h 3HYPERLINK l _Toc737761282.何謂績效管理 PAGEREF _Toc73776128 h 3HYPERLINK l _Toc737761293.何謂績效評價 PAGEREF _Toc73776129 h 3HYPERLINK l _Toc73776130(二)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評價聯系 PAGEREF _Toc73776130 h

16、 4HYPERLINK l _Toc737761311.從動態性看二者的聯系 PAGEREF _Toc73776131 h 4HYPERLINK l _Toc737761322.從全面性看二者的聯系 PAGEREF _Toc73776132 h 4HYPERLINK l _Toc73776133三、企業績效評價的現狀與改進建議 PAGEREF _Toc73776133 h 5HYPERLINK l _Toc73776134(一)現行企業績效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 PAGEREF _Toc73776134 h 5HYPERLINK l _Toc737761351.過于偏重財務評價 PAGEREF _

17、Toc73776135 h 5HYPERLINK l _Toc737761362.已設置的非財務指標不夠完善 PAGEREF _Toc73776136 h 5HYPERLINK l _Toc737761373.評價體系在權重設計上仍然沿用了傳統的固定權數的方法 PAGEREF _Toc73776137 h 6HYPERLINK l _Toc73776138(二)企業績效評價方法的改進建議 PAGEREF _Toc73776138 h 6HYPERLINK l _Toc737761391.重視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平衡 PAGEREF _Toc73776139 h 6HYPERLINK l _T

18、oc737761402.增加設置并盡可能量化非財務指標 PAGEREF _Toc73776140 h 6HYPERLINK l _Toc737761413.建立多重權重的評價體系 PAGEREF _Toc73776141 h 7HYPERLINK l _Toc737761424.重視信息技術在績效評價方面的重要作用 PAGEREF _Toc73776142 h 7HYPERLINK l _Toc737761435.重視績效管理指標特別是績效評價指標的創新 PAGEREF _Toc73776143 h 7HYPERLINK l _Toc73776144主要參考文獻 PAGEREF _Toc737

19、76144 h 9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評價績效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一把利器,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采納,以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其科學性、連續性、時效性等優勢也逐漸顯現出來。盡管績效管理擁有諸多優勢,但是我國很多企業對績效管理應用的實際效果并不能令人滿意,績效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方法和程序,與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的企業管理目標息息相關。作為企業存續運行的目的和手段,對財務管理目標和企業績效管理關系的研究則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個人認為,研究這一問題就應當以研究財務管理目標為出發點,借此討論兩者的關系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一、關于財務管理目標的探討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資金

20、運動的管理,也就是對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的管理。它作為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子系統,屬于綜合性價值管理,因而擔負著包括其他企業管理子系統功能在的一種綜合性功能。通過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促進企業管理總體目標的實現。所以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管理總體目標應當是一致的。因此,探討這個問題的起點應當是財務管理目標。(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概念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指財務管理尤其是財務決策所依據的最高準則,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亦即資金運籌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財務管理目標決定了企業財務管理的組織、原則、方法與指標體系,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二)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應遵循的原則由于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存續和發

21、展的指針,關系到企業的發展周期和發展方向,其重要性是毋庸質疑的。對財務管理目標的確認必須慎重。通常而言,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需要符合以下幾個原則:1.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管理的總體目標應具有一致性現代企業管理目標應該定位在“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因而,確立財務管理目標時應以“企業長期穩定發展”作為首先考慮的問題。2.財務管理目標應是一個多元化的目標體系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參與企業的利益主體的多樣性和財務管理活動的層次性,決定了財務管理目標的多元化結構和層次性結構。參與企業的利益主體不僅包括股東、債權人,而且還包括經營者、雇員、消費者、政府等,這就要求財務管理目標不可能簡單地等同于任何單一利益主體的個人

22、目標,而是所有參與者間接的個人目標的綜合,它是所有參與者共同作用和妥協的結果,是一個多元化的目標體系。3.財務管理目標應該體現前瞻性與可操作性的統一前瞻性強調財務管理目標既要高度概括和盡可能地涵蓋現實,又要能夠預測到未來一定時期的發展。這是因為財務管理目標不但是企業一切財務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而且還對企業的一切財務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可操作性強調財務管理目標在實踐中可以加以利用,可以表現企業部各單位的量化指標。(三)目前財務管理目標的主流觀點與其比較1.利潤最大化目標該目標早在17世紀就已提出,并成為西方傳統企業理論和決策理論的基本假設 這種觀點在西方經濟管理中是根深蒂固的,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

23、以與阿爾弗萊德馬歇爾等經濟學家都認為,企業的目標應是利潤最大化。由于利潤是剩余產品的價值表現,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符合人類行為的天性,有助于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有助于強化企業財務管理,因此也被視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盡管這種觀點遭到很多學者批評,但由于利潤最大化目標是企業財務能力中最重要的盈利指標,因而仍然有許多學者認為,用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理財總目標是一種客觀選擇,或者認為利潤最大化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合理目標或最優目標。然而利潤最大化目標是一個絕對數指標,難以反映投入產出關系。2.股東財富最大化西方國家在對利潤最大化目標提出疑問的基礎上,提出了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指企業通過合理經營

24、,在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的情況下,使企業的凈資產價值達到最高,從而使所有者的收益達到最大。在實務中,股東財富并非正確地反映在股票價格上,股票價格由于是外部資本市場參與者對公司的評價,其評價的準確性一方面受到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存在投機因素影響,即使在有效的市場中,股票價格也高于其價值,即存在一定的股市泡沫。因而股東財富最大化不宜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具體到中國現狀,上市公司只是中國企業總數的極小部分,加之在中國資本市場不完善的外部環境下,短期要使企業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似乎條件尚不具備。3.企業價值最大化所謂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取最優的財務政

25、策,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股東財富最大化僅以企業所有者的利益為核心,沒有考慮到職工、供應商、債權人、政府等相關方面的利益和眾多的社會問題。而企業價值最大化彌補了這一缺陷,它是指企業所有者權益最大、企業勞動者權益最大和企業所負社會責任最大的最佳組合。因此,企業價值最大化既包含了股東財富最大化,同時又是股東財富最大化的延伸和擴。雖然較股東財富最大化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企業價值最大化仍然有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從非上市企業來看,其未來財富或價值只能通過資產評估才能確定;(2)從上市企業來看,其未來財富或價值雖然

26、可通過股票價格來顯示,但由于股票價格的變動不是公司業績的唯一反映,而是受諸多因素影響的綜合結果,因而股票價格的高低實際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財富或價值的大小。由于上市企業大都相互參股,其目的在于控股或穩定購銷關系,法人、股東并不把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其財務管理追求的直接目標 黃志忠、陳龍,中國上市公司盈利成長規律實證研究.經濟研究,2000年12期。雖然企業價值最大化也不完美,但它在財務管理目標中的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調時間價值和對各方面利益的協調。它為財務管理目標的發展奠定了基調。4.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經營者和所有者越來越重視企業的生命周期與其在存

27、續期間的經營質量。衡量這一要求的標準理應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且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是企業獲得最大價值的根源。而且任何一個企業都應當注重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具體操作方面也有很多相通之處,因此它的適用圍較企業價值最大化更加廣泛。作為新經濟時代對財務管理目標的新發展,在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基礎上提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1)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目標的理論基礎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從廣義的角度講是指社會、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環境來支持,如果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社會和經濟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同樣,企業的可持續

28、發展也需要財務資源和環境來支持,如果財務資源枯竭和市場環境破壞,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會失去基礎。為了把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有機結合,我們將企業可持續發展定義為:在保持企業財務政策不變和既定的市場環境條件下,企業能夠實現的盈利增長比率,即企業可持續盈利增長能力。企業可持續盈利增長能力是盈利能力與成長能力的復合,并強調這種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在市場環境不變的條件下,企業可持續盈利成長動力主要來自企業資本的增加,部管理效率的提高與企業財務政策的改變。(2)將財務管理的目標確定為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也完全符合前面討論的確立財務管理目標應當符合的原則,也可以看出其對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發展和繼承關系:從財務管理目

29、標與企業管理目標的一致性原則來看,現代企業管理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應將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們確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首先考慮的問題。從經濟性目標與社會性目標的統一性原則來看,市場經濟條件下,與企業存在利益關系的除所有者外,還有債權人、職工、供應商。消費者,社會與政府等。各利益主體問的關系是“合作伙伴”關系,強調的是“雙贏”。無論制定何種財務政策,都必須合理兼顧企業所有者利益與其它主體的利益,絕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顧此失彼。可見,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既突出經濟性,又不局限于經濟性,它有助于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同步優化。從前瞻性與可

30、操作性相統一的原則來看,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強調戰略性目標與戰術性目標的有機結合,即在戰略發展思想指導下制定不同時期的經營戰術,在確保長遠利益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獲取短期利益,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戰略性目標注重企業的長遠利益,謀求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實際上就是強調前瞻性;戰術性目標則強調企業的近期利益,關注既得利益的增長,即企業的近期目標要切實可行,能夠使企業獲得實在的經濟利益,這也等同于強調財務管理目標的可操作性。綜上所述,以“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 作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有助于滿足各方利益要求,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有利于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二、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管理特

31、別是績效評價的聯系有關財務管理目標的問題以與績效管理和績效評價的問題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已經做過了大量的探討,但是就兩者關系的研究似乎很少有人涉足,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十分重要,它直接關系到了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和企業績效管理的實際效果特別是企業績效評價的科學性,具有很大的經濟意義和理論意義。(一)績效評價的有關概念在進行下一步的討論之前,我們必須明確幾個關鍵的概念:1.何謂績效績效用英文表示為performance,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是工作業績和效果,它可以是個人的工作業績,也可以是企業的經營成果。從這個概念的外延我們也可以看出績效管理的對象不僅僅是企業還包括個人。2.何謂績效管理即通過對工作的考

32、評來達到管理的目標,最初的績效管理主要運用于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由于績效管理的良好效果,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它導入企業管理的很多方面,因此,對財務、營銷、生產、行政、企劃的績效管理也就應運而生。必須明確一點:績效管理是一套程序,它使公司能夠為持續創造價值做出可預見的貢獻,它實際上是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適應的。績效管理程序包含戰略開發、制定預算、確定目標、績效計量、績效評價以與激勵性報酬等子程序。3.何謂績效評價績效評價是績效管理的關鍵性子程序。通過定期檢查實際績效、目標和預測,以確保與時采取更正性和預防性行動保證公司朝著預期目標前進。全面、公正、客觀地評價企業績效,對企業的各個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33、:有利于企業投資者調整投資方向和力度,提高投資決策的質量;有利于銀行增加風險意識,提高貸款的效益;有利于政府、社會加強對企業資產的監控,提高資產的運營效益;有利于正確評估企業家的經營業績,建立有效的企業家激勵和約束機制;有利于企業本身發現問題,加強管理,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績效評價使績效管理動態化,因此績效評價的合理與否成為績效管理成就與否的關鍵所在。可見,研究企業發展績效評價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二)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績效評價聯系從上面對財務管理目標的討論不難看出,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是應當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強調兩方面的容:首先,目標的動態性即對目標的設定是一個不斷修正和

34、更新的過程,它追求的是一個持續健康長久的發展周期;其次,目標的全面性即不僅包括發展盈利能力而且包括發展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社會貢獻能力和成長能力等。績效管理是一個企業管理程序,其中績效評價這個子程序使績效管理成為一個動態化的管理過程,它并非是簡單的周而復始,而是與動態的財務管理目標相適應的逐步完善和提高的過程。績效管理作為具體的操作方法和管理過程,是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途徑和橋梁。科學的績效管理是建立在科學的財務管理目標的基礎之上的。而目前的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仍然停留在前工業時代的目標基礎之上,它已經很難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市場對企業的時效性與社會性的要求,因此,績效管理不能很好的適用于某些企業

35、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下面就從動態性和全面性兩個角度具體討論兩者的關系:1.從動態性看二者的聯系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實際上是企業在近期與遠期財務管理目標的博弈。在這里我們應該考慮企業的承受力,即什么樣的發展速度和模式對企業而言是最佳的。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強調抓住眼前的機會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從而使企業規模以最快速度壯大。當然,這種觀點強調了企業對市場的適應能力以與對機會的利用能力,但是,它的弊端也是不能被忽視的。因為它并未充分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美國資深財務學家羅伯特希金斯教授因此提出警告:“從財務角度看,增長不總是上帝的一種賜福。快速的增長會使一個公司的資源變得相當緊,因此,除非管理層意識

36、到這一結果并且采取積極的措施加以控制,否則,快速增長可能導致破產。” 美安德烈A德瓦爾,汪開虎譯,績效管理魔力,XX交通大學,2002年1月。在這種財務管理目標指導下的績效管理將其注意力集中于企業近期的發展尤其是近期盈利能力的最大化上,這種管理行為往往是短視的。作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也往往側重于對近期的財務指標的利用上,評價的科學性程度也是值得商榷的。一個企業要保持其盈利能力的短期增長是容易的,可企業盈利能力的短期快速增長有可能損害其長期持續增長能力,從而使短期增長變得毫無意義,甚至遭受財務失敗或破產的命運。在中國,“明星企業成為流星企業”的現象非常普遍,這都是沒有正確認識企業長期的可持續增長能

37、力而釀成的苦果。前文提與的希金斯教授強調公司應保持可持續增長,并指出可持續增長率是指在不需要耗盡財務資源的情況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盡管他是從銷售的可持續增長角度提出警告,但是他強調成長的可持續性對我們有很大啟示。現代財務管理目標強調的可持續增長實際上強調的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承受力即發展速度必須在企業的承受圍之。在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的權衡中求得平衡,在近期的盈利與企業整個生命周期中求得平衡。因此,可持續發展目標指導下的績效管理方法有效地彌補了在管理方法上的短視。當然,這種管理體系下的績效評價體系在兼顧了長期與短期的評價指標之后,其科學性也大為提高。 2.從全面性看二者的聯系我們可以

38、把利潤最大化與其在此基礎上完善改進的股東財富最大化歸結為財務管理的單一目標,因為它們都是基于謀求最大收益為基礎的,而在單一目標論者看來,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可以把單一目標論的各種觀點歸結為盈利能力最大化。雖然強調盈利能力的重要性并以盈利能力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單純強調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都處于復雜的社會關系網絡中,各種社會關系都會不同程度地制約或影響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果不承擔社會責任,不能妥善地處理各種社會關系,不但得不到社會的支持和回報,還會受到社會的懲罰。失去社會支持的企業,必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這將會使其生存和發

39、展舉步維艱。單一目標指導下的企業在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只注重自身利益特別是盈利能力的發展而忽略了其它利益主體尤其是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而這種績效評價體系也往往只強調財務指標而忽略對其他非財務指標的設計和使用。企業盈利能力和增長能力是結合在一起的,而且企業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社會貢獻能力和成長能力等,在這里尤其要強調社會貢獻和成長能力。因此,財務管理目標既要突出經濟性,又不能僅限于經濟性,它必須有助于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化。由于參與企業的利益主體不僅包括股東、債權人,而且還包括經營者、雇員、消費者、政府等,這就要求績效管理不可能簡單地等同于實現任一利益

40、主體的利益,而是要實現所有參與者的利益的綜合,它是所有參與者共同作用和妥協的結果,因此,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績效管理體系應當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在滿足企業利益需要的同時要強調企業對其他相關利益主體的相關利益的滿足,從而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由于企業的社會效益和增長能力不能完全通過財務指標來實現,因此在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對非財務指標的設計,給予其客觀的權重,充分發揮非財務指標在績效評價體系中的作用。三、企業績效評價的現狀與改進建議從前文的分析可知,企業的績效管理是圍繞著財務管理目標實施的,企業的績效評價也是圍繞著財務管理目標設計的,財務管理目標對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科學性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從

41、另一個角度看,績效管理特別是績效評價對實現財務管理目標同樣意義重大。因此,在我們分析問題的時候既應該看到財務管理目標的設定對企業績效管理的實際效果和績效評價科學性的影響,還應當從企業績效管理特別是績效評價自身去尋找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由于篇幅所限,下面就集中從績效評價角度進行討論。(一)現行企業績效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1.過于偏重財務評價現行的諸多企業績效評價方法中所使用的指標大部分是財務指標,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評價指標是非財務指標,使評價體系難以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績效。過多地采用財務指標必然導致以下弊端:(1)單純的指標體系使企業盲目追求高財務指標,更加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容易使企業

42、經營產生短期行為。財務績效是經營活動的結果,財務上的成功是基礎工作做好后在邏輯上的自然結果。因此,企業通過改善基礎性的經營活動自然會得到理想的財務數據,而可能忽視科技創新、市場開拓和推廣與員工培訓等活動,為了短期效益而使企業長期效益受損,這對企業未來發展必然產生嚴重影響。(2)財務指標較多地受到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導致對企業績效的評價難以完全真實地反映客觀實際。在現有的以會計準則為企業會計政策規主體的模式下,對某一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往往有多種備選的會計處理方法,為企業進行會計政策選擇留下了較大的空間。企業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產生不同的會計數據,從而會使以會計數據為計算依據的同一財務指標產生不同的

43、結果,使指標的公允性令人質疑。2.已設置的非財務指標不夠完善(1)在現行的績效評價方法中,非財務指標都是評價指標,沒有給出計量方法,主觀隨意性較強。如企業領導班子基本素質、產品市場占有能力、服務滿意度、基礎管理水平、在崗員工素質狀況、技術裝備更新水平、服務硬環境、行業或區域影響力、企業經營發展策略、長期發展能力預測等非財務指標,沒有一個是可計量的,只能通過定性分析得出結果。定性分析依賴于人們對經濟現象的熟知程度和經驗,需要相當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因而僅由定性分析獲得的非財務指標結果往往主觀隨意性大,難以保證評價標準、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的客觀性。(2)現已設立的非財務指

44、標還不夠全面。如沒有考核企業的信譽狀況,未能充分反映企業與客戶的關系等。3.評價體系在權重設計上仍然沿用了傳統的固定權數的方法權重設計應當充分考慮企業績效評價主體的具體要求,依據受托責任理論,績效評價主體應當包括國家管理機構、資產所有者、重大利益相關方與企業自身。對不同的利益主體各個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是不一致的。比如,對于企業所有者而言,最關注企業資本金的保值增值,將資本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對于企業債權人,比如銀行、企業債券持有者而言,最為關注的是企業的償債能力,應將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指標的權重提高;對于企業自身而言,則更為關注企業當前利益和發展能力。由此可見,采用固定權數值根本無法滿足各利益

45、主體的實際需要。另外,在設計固定權數時,也未考慮企業的行業區別,由于不同的行業對不同指標的重視程度是有差別的,比如,工業制造業和飲食服務業之間、施工企業與證券業之間,其盈利水平與合理的償債指標各不一樣,所以采用不分行業的固定權數值同樣不能滿足績效評價工作的實際需要。(二)企業績效評價方法的改進建議總的來講,應當努力建立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適應的企業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企業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該是一套能夠充分揭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在規律,具有一定的在聯系,又互相補充,能確保企業長遠發展目標實現的指標群體。在這個指標群體中,設置哪些指標,如何設置,既關系到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實用性,更關

46、系到企業發展方向調整,影響企業發展的進程,因此,設計科學、系統、基于“發展”導向的企業評價指標體系,是正確評價企業發展績效的前提與基礎。具體來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改進:1.重視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平衡(1)財務指標的短期性與非財務指標的長期性可以互補。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結合,一方面肯定了企業的短期經營業績,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過度損害企業長期利益的短期行為。(2)財務指標反映的是經營的結果,非財務指標反映的是經營的過程。結果和過程必須統一,如果企業經營過程的效率提高了,也即非財務指標提高了;而其結果并沒有改善,也即非財務指標并沒有提高,那么,企業的決策者必須對其戰略進行檢

47、討。一個優秀的經營者的目標應是高效的經營過程和優秀的經營結果的統一。所以,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結合可以反映企業戰略和戰術的關系是否得到妥善的處理。(3)由于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結果具有某種關系,也由于非財務指標結果可來源于多方面,并不依賴財務部門,如市場份額可從有關社會調查機構獲得,因此,非財務指標的存在提高了對財務指標玩數字游戲的風險,從而提高了財務指標的準確性。(4)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是企業經營目標與手段的統一。出色的財務成果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目標,沒有財務上的成功,實現企業的其它目標,如承擔社會責任等就無法談起。實現財務成功的方式主要有四種:把握投資機會;降低成本、減少費用支出;提

48、高商品售價或降低服務水平;提高員工的技能,改善部經營管理,提高客戶滿意度。前三種方式只能讓企業取得短期的財務成功,而第四種方式卻可能取得未來持久的財務成功。運用非財務指標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企業按第四種方式來實現財務上的成功。2.增加設置并盡可能量化非財務指標(1)增設反映企業信譽的非財務指標。企業信譽主要體現在與時償還債務、交付貨款、發運貨物與質量與承諾相符等方面。因此,企業的信譽狀況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應當構成考核企業績效的重要容。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信用秩序混亂的情形下,在考核企業績效的指標體系中增加企業信譽指標則尤為必要。(2)增設反映客戶的非財務指標。企業的使命是

49、為顧客創造價值,因此企業應樹立顧客觀,顧客觀有助于經理人員將特定顧客與以市場為基礎的戰略迎接起來,以創造更多的未來財務收益。可從以下四方面考慮 張青,基于發展導向的績效評價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01年4月。:市場份額。市場份額反映企業所售產品或服務占市場上所有類似產品或服務的業務比例,是企業在現實情況下與未來一段時間競爭力的最有力的表現。客戶保持率。客戶保持率是指已有客戶的業務量占整個客戶業務量的比例。客戶增長率。可用客戶增長率、新客戶的數目和原有客戶數的比率來衡量。客戶滿意度。客戶滿意度是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客戶的要求和欲望,是感到滿意的客戶人數占客戶人數的比率。(3)盡可

50、能量化非財務指標。雖然定量分析中收集、整理數據比較麻煩,且有一些不便于量化的因素,但指標只有可計量,才能保證評價標準、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因此,應盡量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科學地使用定量分析法,使非財務指標能計算出或以其他有效的方式取得明確的數字結果。事實上,信息時代的高科技環境,使得工業時代望塵莫與的計量非財務指標評價的建立成為可能。3.建立多重權重的評價體系企業績效評價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應該是多層次、多元化,既要滿足國家管理當局宏觀調控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債權人對企業的客觀評價,還要有利于企業自我評價和考核。而這些相關利益者關注企業財務狀況的著眼點不同,所以,企業績效評

51、價不宜采用固定權重值。在建立不同的權重體系時,首先應考慮需求主體的不同,如政府管理機構、債權人、投資人、企業自身等;然后再考慮不同行業的區別,如工業、商品流通企業、施工企業、IT行業等。多重權重體系,應明確規定每個具體權重體系的適用對象與適用情況,并在發布企業績效評價結果時,對所采用的權重體系予以充分披露。4.重視信息技術在績效評價方面的重要作用新經濟的一個主要特點是以信息網絡為技術手段。由于電腦的廣泛運用,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使得信息共享已成為可能,為建立新的績效評價體系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性。新的績效管理體系對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有較強的依賴性,例如,按照平衡計分法的績效管理模型建立的指標體系

52、,需要處理大量的財務、運作流程與市場的數據并使信息在企業部快速的流動,才能使績效指標與時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提高經營績效反饋和調整的效率,縮短企業響應市場變化的時間。目前我國的大中型企業紛紛建立ERP,實際上也正是對這一思想的肯定和應用。5.重視績效管理指標特別是績效評價指標的創新我們應當借鑒而不是生搬硬套當今世界流行的績效管理創新方法,因為西方創設的先進的績效管理方法是與西方的經濟體制、經濟傳統以與經濟法規相適應的,而在這些方面我國企業與西方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實踐證明,生硬的套用西方先進的績效管理方法并未使企業獲得預期的經濟利益,這也是我們討論的企業績效管理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

53、須結合我國國情和我國企業的自身特點去建立適合于我國企業的績效管理方法特別是績效評價體系。談到這里,現行的主流績效評價評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由于篇幅和個人水平有限,只做簡要介紹:(1)平衡計分法基于財務指標的局限性,美國學者羅伯特S卡普蘭和大衛P于70年代提出了“平衡計分法”的業績考核方法設想。這種方法所采用的考核指標來源于組織的戰略目標和競爭需要,它要求企業經理人員從四個角度來觀察企業,將財務測評指標和顧客滿意度、部程序與公司創新與學習能力結合起來,建立有助于公司在產品、程序、顧客和市場開發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管理體系。該體系將所有影響公司競爭力的因素放在同一份管理報告中,防止了次優化

54、行為,例如:公司為了得到較好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因而減少對優質顧客的賒銷,而帶來大量銷售收入的流失。該方法把企業長期發展目標即企業的戰略目標與實現目標的具體程序結合起來,將績效管理看作一個動態的發展著的過程;把財務指標和顧客滿意度等非財務指標結合起來,使績效管理的方法更加全面和科學;更加注重企業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企業發展具有持續性和長久性。通過上面對財務管理目標的分析可以發現,該方法是在強調全面、企業健康的生命周期的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管理目標指導下設計的,因此成為現行的績效評價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2)杜邦分析體系財務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而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根本在于該公司能否持續的創造價值。因此

55、,公司的經理們負有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的責任。出于向投資者(股東)解釋經營成果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需要,他們需要一套實用、有效的財務指標體系,以便據此評價和判斷企業的經營績效、經營風險、財務狀況、獲利能力和經營成果。杜邦財務分析體系(The Du Pont System)就是一種比較實用的財務比率分析體系,此方法首先由美國杜邦公司的經理創造出來,故稱之為杜邦財務分析體系。這種財務分析方法從評價企業績效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出發,層層分解至企業最基本生產要素的使用,成本與費用的構成和企業風險,從而滿足經營者通過財務分析進行績效評價需要,在經營目標發生異動時能與時查明原因并加

56、以修正。可見杜邦分析體系是建立在對財務指標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它不能全部承擔企業績效評價的容,因為還有非財務指標需要評價,但是這并不妨礙其在績效評價方法中的重要地位。因為它在分析財務指標方面的科學性以與它強調績效評價與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一致性,這實際上也是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管理目標對于時效性要求在績效評價體系中的具體體現,從這個角度講,杜邦分析體系也是與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管理目標相適應的,這也正是它為眾多企業所采納的原因之一。(3)EVA評價體系經濟附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簡記為EVA)是指企業稅后營業凈利潤與全部投入資本(借入資本和自有資本之和)成本之間的差額。如果這一差額是正數,說明企業創造了價值,反之,則表示企業發生價值損失。如果差額為零,說明企業的利潤僅能滿足債權人和投資者預期獲得的收益。EVA是EVA評價系統的核心指標,美國紐約斯特恩斯圖爾特咨詢公司認為無論是會計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