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的修辭方式》PPT教學課件_第1頁
《古代漢語的修辭方式》PPT教學課件_第2頁
《古代漢語的修辭方式》PPT教學課件_第3頁
《古代漢語的修辭方式》PPT教學課件_第4頁
《古代漢語的修辭方式》PPT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修辭 引用 譬喻 代稱 并提修辭 互文 變文 連文 共用修辭 倒文 委婉 雙關 省略古漢語的修辭方式一、關于古漢語修辭1、何為修辭? 修辭是運用各種語文材料、表現手法來恰當地表現說寫者所要表達的內容的一種活動。消極修辭: 以明確、通順、平勻、穩密為標準的修辭活動是消極修辭。消極修辭著重于鍛字煉句,選擇詞語安排句子是典型的消極修辭。積極修辭: 以具體、形象、鮮明、活潑、生動為標準的修辭活動是積極修辭。修辭格都是積極修辭,平時所說的“修辭”,也是指積極修辭而言的。2、古人的修辭活動及修辭研究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詩經衛風碩人)兩漢時期賦、比、興的討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作文心雕

2、龍歷代訓詁中的修辭研究 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論語顏淵)宋邢昺 論語疏:“訴亦譖也,變其文耳。”3、學習古漢語修辭的目的了解漢語修辭的古今演變情況為閱讀理解文言文掃除障礙 父子夫婦不能相保,誠可謂酸鼻。(漢書鮑宣傳)歌臺暖響。(杜牧阿房宮賦) 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燼殘。(蘇軾夜燒松明火)二、古漢語常見修辭方式1、引用 借助典籍中的言論、定型的熟語以及傳說故事、歷史事實等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修辭方式叫“引用”。修辭效果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與可信性。可使內容的表達含蓄、典雅。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王勃滕王閣序)引用的分類引言 引用不見于書面的熟語

3、,如格言、俗語、諺語、歌謠等。如: 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書經盤庚上) 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水經注巫山、巫峽)引事 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而恥之。(司馬遷報任安書) 利用傳說故事、歷史事實等來說明自己的觀點。教材稱之為稽古。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陸游訴衷情) (蘇秦說秦失敗,“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 引文引用見于典籍的書面文字。教材稱之為引經。 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孟子梁惠王) 青青子衿,

4、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蘇軾赤壁賦)改引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杜甫飲中八仙歌) 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舊唐書李適之傳)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2、譬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境來比方另一種事物或情境的修辭方式。修辭效果使表達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使表達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齊宣王)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孟子)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

5、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譬喻的分類明喻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暗喻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鴻門宴) 曹公,豺虎也。(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霸)借喻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詩)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赤壁賦)博喻較喻對喻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餞別詩) 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日出江花紅勝火。(白居易憶江南) 有如

6、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蘇軾百步洪,形容水)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3、代稱 借用與該事物有某種關系的詞語來稱謂該事物的修辭方式。修辭效果突出事物特征,引發讀者聯想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與幽默感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曰“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故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代稱的分類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征指代該事物用泛稱代特稱 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乘

7、堅驅良逐狡兔。(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乘堅策肥。(漢書食貨志) 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后漢書華佗傳) 用特稱代泛稱 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哀郢) 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江淹別賦) 區區之心,愿斷三人頭,竿之藁街。(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用工具代本體 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史記鴻門宴)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用部分代全體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用具體代抽象 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史記廉藺列傳) 舉賢而受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用人名代事物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用

8、地名代人名 豫州今欲何至?(資治通鑒漢紀)用官職代人名 驃騎發跡于祁連。(揚雄解嘲) 及三閭橘頌,情采芬芳。(文心雕龍頌贊)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王勃滕王閣序)4、并提(合敘、分承) 把兩件相關的事情合并在一個句子中表達的修辭方式叫“并提”。修辭效果句子緊湊 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文辭簡練 耳目 聰明。(后漢書華佗傳)耳 聰 目 明。夫種無罪,身死;夫蠡無罪,身亡。阿根據歷史事實辨識并提 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孫子為列侯。(漢書景帝紀) 齊、楚遣項它、田巴將兵救魏。(漢書魏豹傳)如何辨識并提根據詞語的配搭關系辨識并提 脭醲肥厚。(枚乘七發) 發皇耳目。(枚乘七發)

9、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水經注巫山、巫峽)5、互文(互文見義、互見) 在結構相同或相近的兩個并列詞組、語句中,相應位置上的詞語互相補充、互相發明的修辭方式叫做“互文”。如: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修辭效果行文簡約形成對仗 賈公彥儀禮疏:“凡言互文者,是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互文的分類單句互文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詩)補加型互文與啟發型互文 君子約言,小人先言。(禮記坊記)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雙句

10、互文 變文 因為避重、避熟或押韻等原因,在上下文表達同一意思之處用不同的同義詞語,這種修辭方法叫變文。古人有時也把它叫互文。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史記.淮陰侯列傳) 鄭衛之女不充后宮,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諫逐客書)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王勃滕王閣序) 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潤之以風雨。(易經)類連大夫不得造車馬。(易經) 本說甲,而連帶說到乙,使兩個相關的詞連在一起,與之突出表達其中一個詞的意義,這種修辭方法叫連文。 反連君子知至學之難易。 (禮記. 學記)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反連

11、的兩個詞如果經常結合在一起使用,便逐漸凝固成為一個詞,即所謂的偏義復詞。連文(連及 連類而及) 共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成分都與同一句子成份搭配,叫共用。 于是漢王遣韓信擊虜豹于河東,傳詣滎陽。 (史記魏豹列傳)于是漢王遣韓信擊豹,遂虜之,傳豹詣滎陽。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史記淮陰侯列傳)、倒置(倒文) 使句中的詞語顛倒順序的修辭方式。如: 野于飲食。(墨子非樂上)修辭效果新穎別致強調突出平仄合轍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 諺所謂“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謂矣。(左傳昭公十九年)生家中人的氣卻以怒色對待市人。謂遷怒于人。 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

12、枝。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江淹恨賦) 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江淹別賦) 未嘗不心想目游。 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韓愈柳州羅池廟碑) 或有孤臣心危,孽子墜涕。 使人意駭神奪,心驚骨折。 未嘗不心游目想。(蕭統文選序) 春與猿吟兮,秋與鶴飛。、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一些,叫做“委婉”。嚴復論世變之亟:“中國重三綱,而西人首明平等。”又“中國多忌諱,而西人眾譏評。”又“中國美謙屈,而西人多發舒。” 避冒犯 對皇帝或達官顯貴的過失,不敢直說,只能隱約其辭地委曲表達。 司馬遷報任安書:“未能盡明,明主不曉,以為仆沮貳師,而為李陵游說,遂下于理。”(“明主不曉”,實際上是漢武帝

13、冤枉了司馬遷,“明主”其實不“明”。) 李斯諫逐客書:“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吏議逐客”,實際上是秦王政聽信了貴族大臣的建議,下了逐客令。) 諸葛亮出師表:“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表面上是講“桓、靈”,實際上是批評后主劉禪寵信宦官。) 陛下富于春秋。(史記李斯列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孟浩然歲暮歸南山)用謙詞 司馬遷報任安書:“仆賴先人緒業,得待罪輦轂下,二十余年矣。” (“待罪輦轂下”是“在京城擔任官職”之婉辭。) 向者,仆常廁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議。本意是:我曾任太史令之職,在朝廷里參與議論國家大事。 惲材朽行

14、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余業,得備宿衛。”(楊惲報孫會宗書)備,充數。“得備宿衛”,實際指自己擔任郎官。外交辭令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傳僖公四年)這句話表面是說“承蒙您向我國社稷之神求福,使您蒙受恥辱來收納我國國君”,實際意思是:您如果不毀滅我國,肯跟我們結成同盟。 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其實際意思是:我們晉軍到齊國來,是為魯國、衛國向您請命的;我是個軍人,我今天追上了您,我將按軍官的職責辦事,抓您當俘虜。 寡君聞君親舉玉

15、趾,將辱于敝邑,使臣下犒執事。(左傳僖公二十六年)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資治通鑒赤壁之戰)避粗俗 對某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粗俗用語,古人往往以婉詞表達。 侯家舍人得罪他廣(人名,是樊噲庶子市人的兒子。市人死后,其舞陽侯之位由他廣代之),怨之,乃上書曰:“荒侯(市人謚號)市人病,不能為人,令其夫人與其弟亂而生他廣。他廣實非荒侯子,不當代侯。 ”(“不能為人”的意思是:不能像正常的男人那樣與妻子同房生子。“為人”是“發生性關系”的婉稱。) 即陽為病狂,臥便利。(漢書玄成傳)權起更衣。(資治通鑒赤壁之戰)避忌諱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即宮車晏駕,非大王立,尚誰立

16、哉?(漢書灌夫傳)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觸龍說趙太后)林如海捐館揚州城 賈寶玉路謁北靜王(紅樓夢) 死的代稱有多個詞再如:卒、逝、謝世、蚤世、不諱、不祿、隕命、啟手足、疾終、溘逝、物故、厭世、 棄養、棄堂帳、遷神、遷化、咽氣、病故、終、亡、夭亡、故、死去、去了、下世、去世、亡故、辭世、夭世、長逝、老了,告殂、嗚呼、歸西、沒了、殞、殞身、回首、賓天、卒、薨、歿、圓寂、見背、駕返瑤池(女)、駕鶴西歸、魂歸太虛、一命嗚呼、逝世、撒手人寰、嗚呼、大去、升天、歸陰、翹辮子 雙關 雙關指的是使一個詞語同時關涉兩件事(或物),表面上說的是甲事物,實際上是指乙事物。 “借音雙關”又叫“諧音雙關”。指兩個字(詞

17、)同音,表面上用的是甲字,實際上指的是乙字。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記淮陰侯列傳) “鹿”與“祿”同音,“秦失其鹿”指“秦失其祿位”。 借音雙關 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樂府詩集子夜歌)“悠然”諧“油燃”,“期”與“棋”同音,以“期”諧“棋”。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諧“情”。)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南朝民歌西洲曲)“蓮子”諧音“憐子”。 借義雙關 一個字(詞)有兩個意義,表面上用的是甲義,實際上指的是乙義,這叫“借義雙關”。例如: 史記淮陰侯列傳:“(蒯通)曰:相君

18、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 (“背”表面上指脊背,實際上指背叛。) 樂府詩集子夜歌:“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匹”表面上指布匹,實際上指“匹偶”、“配偶”。)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尋常”表面義為“平常”,但古代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借其數詞義與下句“幾度”相對。) 、省略 省去某些句子成分的修辭方式叫做“省略”。 賦棠棣之七章以卒。(左傳襄公二十年) 王引之經義述聞:“卒,卒章也。言賦棠棣之七章與卒 章也。卒下無章字者,蒙上而省。”省略主語 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 )射其左,( )越于車下;( )射其右,( )斃于車中。(左傳鞍之戰) 應侯曰:“鄭人謂玉未理者璞,周人謂鼠未臘者樸,周人懷樸過鄭賈曰:欲買樸乎?鄭賈曰:欲之。( )出其樸,( )視之,( )乃鼠也。( )因謝不取。”(戰國策秦策三)省略賓語、兼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