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未來中小學學齡人口變動與師資建設魏芷.4卷第3006年3月摘要 我國年出生人口不斷減少,由此帶來中小學學齡人口減少,教師供求狀況出現結構性過剩。為此,筆者認為,應根據學齡人口變化特點,加強中小學師資建設。一是在學歷等方面適當提高教師的準入門檻,嚴把教師入口關;二是逐步改善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教師待遇,使學校能夠吸引人才;三是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淘汰不合格教師;四是加快與中小學生源變化相適應的教師教育體系改革。同時,未來師資建設還要注意學齡人口波動引起的對教師需求量的波動以及教師的結構性不足等問題。關鍵詞 中小學;學齡人口;師資;教師教育中圖分類號 G40 - 05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 1672 - 2728 (2006) 03 - 0201 - 03一、中小學學齡人口變化及其對教師數量需求的影響自20世紀70年代在全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后,我國婦女生育水平迅速下降。由于人口慣性的作用,我國年出生人數的增長仍持續了10 多年。但從1987年開始,我國年出生人數呈不斷減少趨勢。1987年,全國出生2522萬人,到2000年這一數字下降到1771萬人 1 , 2004年進一步降為1593萬人,與1987 年相比, 2004 年全國出生人數減少929萬人,減幅達36. 84% 2 。受學齡人口規模變動的影響, 1994 年全國小學招生數達到2537萬人的高峰,此后總的趨勢是不斷減少
3、,到2003 年,全國小學招生人數減少到1829萬人,減少708萬人 3 。初中階段的情況與小學階段有所不同,由于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不斷提高,由1997年的87. 1%提高到2003年的92. 7% ,全國初中年招生數量的減少得到緩沖或推遲, 1997年招生1836萬人, 2000年達到高峰,為2296 萬人。此后逐年減少, 2003年減少到2220萬人 3 。高中的情況又區別于初中。由于我國高中的毛入學率仍然較低, 2003年只有43. 8% ,提高的空間很大,因此,高中招生數量在短期內不會因適齡人口的減少而明顯減少。有關專家根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及相關的教育統計資料,對2005 - 2
4、020年全國中小學在校生及其對教師的需求量進行了預測 4 。根據預測,我國小學在校生在2005 - 2014年間不斷減少,由11596. 02萬人減少到9973. 39萬人,達到低谷。然后逐年回升,到2020年上升到10502. 83萬人。相應地,我國對小學教師的需求量在2005 -2014年間一直下降,由485. 2萬人下降到438. 2萬人,其中在2007 - 2012年間下降幅度較大,平均每年減少11. 5萬人。2014年后,小學教師的需求量有所增加,但幅度很小,平均每年增加約3. 1萬人。總的來說,未來15 年我國小學教師需求總量將減少。初中階段在校生總的變動趨勢也是減少,因此,未來1
5、5年我國初中教師的需求量也呈減少趨勢,但相對于小學而言,減少幅度要小得多, 15 年共約減少48. 8 萬人,其中減幅較大的是2005 -2007年和2012 - 2015年,這兩個階段平均每年減少量分別為9. 6萬人和9. 1萬人。初中在校生人數及教師需求量在2017 - 2020年間均有所回升。就高中階段而言,除個別年份外,在校生在整個預測期不斷增加: 2005年為3433. 77萬人, 2020年將達到4399. 64萬人,同期教師的需求量也將由218. 7萬人增加到282. 0萬人。上述情況說明,長期以來困擾著教育界的中小學教師缺乏狀況近年來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教師供需狀況由供不應求變
6、為結構性過剩,即小學教師相對過剩,初中教師略有富余,而高中教師仍嚴重缺乏。二、根據學齡人口變化特點,加強中小學師資建設1. 適當提高教師準入門檻。在建國以來的相當長的師資短缺年代,由于教師供不應求,一些地方為了維持教學的正常運轉,往往不同程度地以犧牲教學質量來增加教師的數量。如大量聘請代課教師,有的地方小學代課教師甚至占教師總數的48% ,這些代課教師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的占到44% 5 。這種情況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不利的。當師資短缺矛盾緩解甚至師資出現過剩時,學校引進教師應更加慎重,挑選更加嚴格。在學歷等方面應適當提高教師的準入門檻,嚴把教師入口關。2. 逐步改善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教師待遇,
7、使學校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國當前一些農村地區教學條件和教師的待遇還很差。2003年有學者對貴州某地的158所學校進行調查,其中有117所學校沒有教師宿舍,教師要么是自己出錢到外面租用農舍,要么每天走23個小時的山路來教書;有91所學校的教師必須自己挑水飲用 5 。拖欠教師工資現象則在全國大多數省、自治區農村地區普遍存在。教師待遇低下,就難以吸引到優秀的教師。生源的減少和對教師數量的需求減少,為農村地區教學條件和教師待遇的改善創造了條件。教師待遇的改善,既有利于留住教師隊伍中的優秀人才,又有利于吸引更優秀的青年進入教師隊伍,促進師資整體素質的提高。3. 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淘汰不合格教
8、師。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首先是抓緊落實編制核定工作,這是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配置教師資源的重要基礎。由于各地情況不同,在核定編制時,要充分考慮農村中小學區域廣、生源分散、教學點多等特點,注意向農村和邊遠地區傾斜,保證這些地區教學編制的基本需求。其次,要在全面核定教師編制、建立嚴格規范的編制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緊緊抓住資格準入、競爭上崗、全員聘任三個關鍵環節,全面實施教師聘任制,并逐步清退不合格教師。分流超編教師,也有利于提高在崗教師待遇。對分流出去的教師,地方政府應引導其實現再就業。再次,要進一步完善校長負責制,改進和完善校長選拔任用制度。高中師資短缺是當前和今后幾年必須解決的問題。在加大相
9、應層次師范生培養力度的同時,要考慮在全社會范圍內招聘德才兼備者充實到教師隊伍。4. 加快與中小學生源變化相適應的教師教育體系改革。小學和初中生源減少趨勢對師資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兩個主要的要求:一個是“結構重心上移”,另一個是“重點后移”。師資教育“結構重心上移”,是指由原來以中師、師專學校為主承擔教師培養任務逐步過渡到以師范本科院校為主,由原來的三級師范(中師、師專和師范本科院校)向二級師范(師專和師范本科院校)的過渡與轉變,由原來的以培養小學和初中教師為主向培養高中階段教育及高等教育師資為主轉變。根據學齡人口年齡結構重心上移的趨勢和高中階段教師嚴重缺乏的現狀,當前要加大對高中階段教師培養的力度
10、, 2005 - 2008 年每年應保證向高中輸送20 25 萬名的合格教師; 據預測,2009 - 2020年,高中每年對教師的需求量也在1018萬人 4 。“重點后移”是指教師教育從“職前培養”為主轉向“職后培訓”為主。其原因同樣是學齡人口數的變動使基礎教育對師資的需求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學齡人口變動使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正在得到緩解,教師的繼續教育應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教師教育“重點后移”也是新時期的客觀要求。教育管理部門應根據實際制定教師培訓規劃,建立經常性的培訓制度,構建教師終身教育體系,充分運用衛星電視、計算機網絡等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積極開展以新觀念、新課程、新教材和新方法
11、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培訓;同時,積極開展中小學校長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校長的領導能力與管理水平。三、未來師資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 生源減少與教師年齡結構的變化。生源的變化不僅影響到教師的數量,還影響到教師的年齡結構。其主要表現是在生源減少、教師基本飽和甚至過剩的情況下,學校新引進教師數量會減少。我們知道,學校新引進的教師主要是從各級學校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小學教師基本穩定,將使年輕教師少,教師的整體年齡就會升高。如美國,在過去的20年間,美國中小學教師的年齡中位數由36歲提高到43歲。2000年, 40歲及40歲以上的教師所占比例達到60% , 而1980 年這一比例只有40
12、% 6 。類似的問題在我國也開始表現出苗頭,根據相關教育統計資料計算, 2001年我國普通小學教師的年齡中位數為36. 9歲,高于初中(32. 3歲)和高中(33. 6歲) 。41歲及41歲以上的中老年教師占全部教師的比例,小學約為40% ,而初中、高中均不到23%。我國小學教師高齡化過程才剛剛起步,初中階段教師高齡化尚受到入學率提高的緩沖,但由于初中階段教育的普及,這種緩沖即將過去。只要今后我國中小學校的用人制度沒有大的改變,從適齡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可以判斷,我國小學和初中教師的平均年齡將會上升。教師的高齡化及其對教育的影響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早在20世紀80年代,英國學者托馬斯曾就生育率下
13、降導致的青年教師比例減小可能對教育的影響進行過研究。他認為,新教師可能帶來新的觀點和方法,這些新的觀點和方法被那些經驗多的老教師非正式地學得 7 ( P1 - 14) 。如果真如托馬斯所言,那么新教師的減少就意味著減少了那些有經驗的老教師的非正式學習的機會,這對那些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是不利的。2. 學齡人口波動引起的對教師需求量的波動問題。根據預測,當前我國小學適齡人口正在減少,但2015年以后將會回升,而且在一些年份年增加數將超過100萬人;初中適齡人口現在已基本越過峰值,開始減少,但在2019年以后也會有一段時期的回升。學齡人口數的回升意味著對相應教育階段的教師需求量增加。如果按每年3%的
14、教師自然減員計算, 2014 - 2020年全國每年要補充1219萬名小學教師。為此,師資培養要早做準備。3. 教師的結構性不足的問題。在看到我國小學和初中教師結構性過剩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相應教育階段的教師存在結構性不足的問題,這里所說的“結構”主要是地區結構的問題和專業結構的問題。首先,從地區結構看,我國教育資源的分布極不平衡,不僅資金的投入和教學設備的地區差異大,而且師資隊伍狀況懸殊。城市發達地區“人才濟濟”甚至“人才不能盡其用”,而偏遠貧困地區“求賢若渴”卻很難求到;一些城市甚至高中教育階段教師都已出現剩余,而許多貧困地區小學還在因師資數量不足而不得不大量聘請不具資格的代課教師。但恰恰
15、是最需要優質教師的地方,不僅最難以引進優質教師,而且也最難以留住優質教師。解決這種地區結構問題,必須發揮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促進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均衡,通過教育投入的傾斜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重要的是改善邊遠貧困地區教師的待遇。但這需要一個過程。目前,可采取包括利益誘導在內的多種措施,鼓勵和吸引具有教師資格的人員到農村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任教。同時通過定向招生等方式培養鄉村教師,解決“老少邊窮”地區鄉村學校缺少合格教師和骨干教師不穩定的問題。在地區間教師余缺并存的情況下,建立“按需流動”的機制更為有效。其次,從專業結構看,在一些中小學教師總量過剩的情況下,需要解決部分課程(專業)教師結構性缺乏的問題
16、,還有加強欠發達地區的師資培養問題。在部分經濟不發達的省區,中等師范學校還承擔著為小學大量培養教師的重任,對這些地方,中等師范學校不僅必須保留,還要有足夠的投入。發達地區要在提高各教育階段教師學歷層次的同時,利用師范教育資源的優勢, 開辦諸如“西藏班”、“青海班”等,定向招生,為不發達地區定向培養師資。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 中國人口統計年鑒(2002) Z.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2 國家統計局. 中國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EB /OL . http: / / finance. sina. , 2005 - 10 - 09. 3 國家教育部. 200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EB /OL . http: / /www. edu. cn, 2004 - 05 -27. 4 石人炳. 2005 - 2020年我國各級教育階段在校生及師資需求預測 J . 南方人口, 2004, (3). 5 胡伶. 農村小學師資現狀問題及其建議 J . 貴州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貨架掛鉤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醫師外科三基試題及答案
- 土木工程師復習經驗指南試題及答案
- 中國腕式全自動血壓計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2025新能源汽車技術應用的法律法規試題及答案
- 中國移動取暖器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中國直角可調軟管接頭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2025年大學物理考試的物理實驗方法題目及答案
- 2024年貴州六枝特區科學技術協會招聘真題
- 中國玻璃微珠透射幕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機組啟動試運行調試大綱
- 醫務人員技術檔案
- JBT 7387-2014 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用電動控制閥
- 18文言文二則《囊螢夜讀》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正式版)JBT 106-2024 閥門的標志和涂裝
- 期中測試卷(1-5單元)(試題)-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2022高考數學全國1卷(原卷版)
- 陜西方言研究報告
- 土地永久性租賃合同
- 武漢商用車展電驅橋匯總
- 中國石油非油管理述職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