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2015年高考沖刺之名校精選精練詩歌鑒賞_第1頁
(推薦)2015年高考沖刺之名校精選精練詩歌鑒賞_第2頁
(推薦)2015年高考沖刺之名校精選精練詩歌鑒賞_第3頁
(推薦)2015年高考沖刺之名校精選精練詩歌鑒賞_第4頁
(推薦)2015年高考沖刺之名校精選精練詩歌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5年高考沖刺之名校精選精練 詩歌鑒賞三十七、(15屆重慶市巴蜀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模擬)閱讀下面的清詩,回答問題。(8分兀坐 趙樹吉書帷人散后,兀坐思無端。爐火明知夕,瓶花凍覺寒。烽煙驚遠道,升斗戀微官。愁絕團圓月,他鄉獨自看。【注】升斗:微薄的薪俸。76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4分) 77結合全詩,簡要概括詩人復雜的心緒。 (4分)【答案】76.頷聯用襯托手法描繪了一幅爐火隨著天色轉暗漸顯明亮,瓶中的花因天寒也被凍住的昏暗清冷的冬日黃昏景象。(共4分。手法1分,描述景象1分,景象特點2分)77.友人散盡,獨坐凄寒。遠方戰事,憂心國運。官小祿薄,慨嘆自身。望月思鄉,孤獨寂寞。(共4分

2、,答兩點即可,每點2分,意思相近也可)【解析】7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意境。解題的思路:先抓住詩句中的意象,分析其特點,然后將幾個意象放在一起,看構成什么樣的意境,一般是兩個雙音節詞,最后體現出詩人什么感情。頷聯“ 爐火明知夕,瓶花凍覺寒”,所選擇的意象是明亮的爐火和被凍住的花,用明亮起來的爐火,來反襯天色昏暗,由瓶中被凍住的花,來表現天的寒冷,從而襯出環境的清冷。由此可見此時的環境特點:昏暗而清冷。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77.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詩歌中的情感。情感的表現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借景、借物)。題干中說“復雜的心緒”,可見情感并非一

3、種,要分條作答。從首聯和頷聯“書帷人散后瓶花凍覺寒”中可以感悟到“人散后”的凄寒;從“烽煙驚遠道”的“驚”中可以看出對戰事的擔憂;“升斗戀微官”中“升斗”“微官”二字詞可見對官微俸少的感嘆;“愁絕團圓月,他鄉獨自看”中的“月”“他鄉”“獨”這些字中可見對家鄉的思念。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整理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三十八、(15屆重慶一中高三上期中)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7分)昭君怨詠荷上雨宋楊萬里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泛清波。78 概括下闋中荷上雨的特點。(2分)79這 首詞的上闋對整首詞“詠荷上雨”

4、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78概括下闋中荷上雨的特點。(2分)79這首詞的上闋對整首詞“詠荷上雨”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答案】晶瑩(潤澤、亮澤等)(靜態特點,從“真珠”“水銀窩”等喻體特點得出),1點1分。靈動(跳躍等)(動態特點,從“散聚”“聚”“跳”等詞得出)78.79.虛寫(“想象”,手法1分)“午夢”泛舟西湖,煙雨迷蒙,荷香四溢的清新美景(上闋內容概括1分)側面烘托(襯托,手法1分)被“急雨打篷聲”驚醒后欣賞到的眼前荷池跳雨的美景(下闋內容概括1分),更好地表達詩人對池荷跳雨的喜愛之情(思想感情1分)。【解析】7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鑒賞古典詩詞的形象能力。解答這類題

5、,需要抓住關鍵詞,結合意境,進行概括。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要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意境)。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幽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分析整理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整理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因什么而“感傷”。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7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先明確手法,結合詩句,分析情感。鑒賞詩歌的表現手

6、法需要注意: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分析文作品的表現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敘事,議論,描寫(細節、動靜、虛實、正側、白描、場景),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等;寫作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征、聯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關系(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結構技巧抑揚、卒章顯志。理解各類手法的特點。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三十九、(15屆安徽屯溪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文后各題。(8分)小重山【注】 岳 飛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7、。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 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 斷有誰聽?【注】此詩作于秦檜任 宰相時。朝廷為求和,解除岳飛兵權。80首句描寫了怎樣的圖景?有什么作用?(4分)81你認為“欲將心事付瑤琴”中的“心事”有那些?請結合詩詞略作分析。(4分)四十、(15屆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 夜霜。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82蘇軾說“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8、此少時所不到也”。請賞析頸聯的高妙之處。(3分)83關于此詩,有人說“夕”字統領全篇,有人說“望”字統領全篇,也有人說“夕望”二字統領全篇。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3分)82蘇軾說“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請賞析頸聯的高妙之處。(3分)83關于此詩,有人說“夕”字統領全篇,有人說“望”字統領全篇,也有人說“夕望”二字統領全篇。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3分)【答案】82.(3分)晴本無雨,夏本無霜。 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見寒霜。這兩句詩運用新奇的比喻(視聽結合或聯想和想象皆可),逼真而傳神地寫出了夏夜寧靜清涼優美

9、的風光,意境高妙(手法、內容、景物特點各1分)83.全詩以“夕”字統領全篇。首聯寫海天茫茫,山川闊長,都是“夕”中之景;頷聯寫“燈火”“星河”;頸聯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這些景物都籠罩在月下“夕”中;正因為身處“夕”中的江樓,能夠消暑,故尾聯向朋友發出邀請,照應了題目中的“招客”。全詩以“望”字統領全篇。首聯寫眺望的遠景,山川壯闊而又高遠;頷聯寫近景,萬家燈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閃爍,都是俯瞰所見;頸聯由上而下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聯則是“東望”所感,向朋友發出消暑邀請。說全詩以“夕望”來統領全篇,亦可。(3分。3種答法選其一。結合四聯逐一作分析。)【解析】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

10、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83.試題分析:此題相對開放,解答此題,要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后對全詩的每一聯進行分析,點明各聯跟“夕”或“望”的關系即可。讀后可知,這首詩前三聯寫景,尾聯抒情。首聯寫海天、山、川,為遠景,仰視和遠眺之景;頷聯寫城中燈火和水中星河,頸聯寫古木、平沙,兩聯為近景,俯視之景。以上三聯所寫景物,皆望中所見,均為傍晚時分(夕)的景物。尾聯由所望的“夕”景生發感想,邀請朋友來此“消暑”。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四十一、(15屆甘肅蘭州一中高三12月考)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 后面題。浣 溪 沙 蘇 軾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

11、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 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釋: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 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古時農具)并肩而耕。使君,指整理自己。84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5分)85詞的下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答案】84.(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環境之中的愉悅、愜意。一場雨后,“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凈而無塵,整理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2分)(2)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希冀歸耕田園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現出整理對田園生活的熱愛,雨后桑麻蓬勃生長,蒿艾香氣如熏,詩人自然是熱愛這樣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

12、句又將這樣的情感進一步深化。(3分)85.(1)比喻。“光似潑”“氣如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對偶。“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兩句形成工整的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蘊蓄著整理的喜悅之情。(每點2分,術語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張、視覺嗅覺結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解析】84.試題分析:此題考查鑒賞整理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可結合著具體詞句,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讀后可知,上下闕均采用了寫景和敘事相結合的手法,“新”“無塵”渲染出了雨后清新、潔凈的景象,故烘托出的整理的心情也是愉悅、愜意的。“光似潑”“氣

13、如熏”表現的是田園的蓬勃景象,“收拾耦耕身”自然表現的是整理的熱愛之情。綜合起來組織答案即可。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整理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85.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表現手法的鑒賞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對常見的表現手法知識的積累,結合著具體詞句分析作答,“光似潑”“氣如熏”,很明顯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再結合著比喻的一般性作用,生動形象,將形容的對象農村生活的特點表述出來即可。“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從句式特點來看,運用的是對偶的修辭手法;下闕,前兩句寫景,后一句敘事,故可從情景交融的角度作答,然后再把整理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現出的詞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

14、即可。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四十二、(15屆廣東省華附、廣雅、省實、深中高三上學期期末四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江 村 陳允平草舍蔬畦繞,柴門竹逕通。斷云遮落日,細雨濕 斜風。野艾抽花碧,山茄帶葉紅。煙深南浦遠,難認楚江楓。注:陳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詩人,曾因圖謀恢復舊朝之嫌入獄,晚年隱居四明日湖。山茄:又名洛神花。86你認為“細雨濕斜風”一句中哪個字最有韻味?請簡要賞析。(3分)87這首詩的感情委婉含蓄,簡要分析整理表現了哪些感情。(4分)【答案】86.參考答案一:“濕”字最有韻味。(1分)濕,意為打濕、濕潤。詩人想象豐富,

15、用詞新穎,(1分)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和風伴隨細雨的景象。(1分)參考答案二:“濕”字最有韻味。(1分)濕,意為打濕、濕潤。風本來是看不見的,詩中描繪細雨打濕斜風,將無形的清風化為有形(1分),寫出了雨隨風飄的旖旎之態(1分)。(指出“濕”字1分,結合詩句分析作用或特色1分,分析效果1分。意思對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給分。)87.參考答案一:前三聯描寫自己隱居的環境,草屋前后菜畦環繞,竹徑通幽,舉目遠眺,云靄遮住落日,細雨伴著微風,碧綠的艾草與火紅的山茄交相輝映。表達了詩人對村居(隱居)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尾聯遙想當年,南浦遙遠,江楓難辨,濃重的家國之思涌突然上心頭,兼有平生志愿無法實現

16、的惆悵之情。(2分)參考答案二:先描寫自己隱居的環境,草屋前后菜園環繞,柴門后是一條兩旁種著竹子的小路。舉目遠眺,云靄遮住落日,細雨伴隨著微風。艾草茂盛,山茄盛開。表達了詩人對村居(隱居)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接著運用了樂景襯哀情的手法。在美好閑適的環境中,往事難以忘懷,遙想當年離別時的南浦已相隔遙遠,記憶中的楚江楓葉已無從辨識,抒發了整理雖然隱居江村,但是心系國事,平生志愿無法實現的惆悵之情。(2分)【解析】8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中的“煉字”,這類題目答題時既要指出自己認為用的最好的字是哪一個,然后解釋該字含義,指出所用手法,還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詩中的表達效果及作用。

17、“細雨濕斜風”,意思是細細的雨絲似乎打濕了溫和的清風,風本是無形之物,更不會被“打濕”,整理實際是借“斜風”寫出雨絲斜飄的狀態,用了一個“濕”字,就起到了化無形為有形的效果,可謂想象力豐富。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87.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整理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四十三、(15屆廣西省桂林中學高三11月月考)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文后問題。送別杜審言 宋之問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注】孫楚:西晉文學家,名重一時,但“多所凌傲,缺鄉曲之譽”,年四十始參鎮東軍事

18、。88請從情與景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5分)答: 89古人評此詩“一個嗟字,自然蘊藉,寫盡了整理的復雜心情”,請結合全詩具體分析寫了哪些情感。(6分)答: 【答案】88.頷聯寓情于景(1分)。“河橋不相送”:與好友別離固已難堪,但整理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傷之外,又增添一種遺憾之情。(2分)“江樹遠含情”:想象送別情景:友人遠去了,唯江邊垂柳,臨風依依,惜別之情,無窮無盡,運用擬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寫出了自己與友人的深厚情誼。(2分)89.一個“嗟”字,直貫篇末,渲染了一種悲涼沉重的氣氛。一寫惜別之情,因同知己離別而悵惘。二寫傷懷之情,為故人不得志而感傷。用孫楚、屈原的典故,借他們的身世遭遇

19、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整理對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寫對友人的撫慰與希冀,以龍泉劍終于被有識之士發現,喻友人也終將脫穎而出,再得起用。于憤懣不平中寄托了對友人的深情撫慰與熱切期望。(每點2分)【解析】88.試題分析:別離固已難堪,如能舉杯餞行,面訴衷曲,亦可稍慰離懷;但整理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傷之外,又增添一種遺憾之情。“河橋不相送”一語平平道來,詩人的思想感情卻曲折起伏,波瀾疊出。第四句別開生面,寫出了想象中的送別情景:友人去遠了,送行者亦已紛紛離開,河橋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邊垂柳,臨風依依,惜別之情,似無窮盡,歷時既久而難以逝去。這一筆表明整理身雖未去河橋,而其心已飛往江濱,形象而含蓄

20、地寫出了自己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使“送別”二字有了著落,與第三句對照起來看,又是一層波瀾。律詩要求中間兩聯對仗,這首詩的第二聯對偶雖不甚工致,但流走勻稱,宛轉如意,說明詩人于此重在達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體現了此詩舒展自由的特色。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89.試題分析:這首詩情感圍“嗟”展開,繞首句便營造出寂寥情緒;加上“君”竟要遠行萬里,更令人嗟嘆。詩人因“臥病”不能將朋友送至渡口橋邊,故感覺到江上遠遠煙樹都含有他心中的不舍之情。下兩聯用典,頸聯將友人貶謫所行之路寫成一條追思故杰的路,孫楚不遇、屈原冤屈,同時含有安慰和鼓勵他的意思。尾聯將朋

21、友被貶謫比作寶劍流落,有代之不平意。這首詩情理俱佳,頸聯工整,尾聯質樸,表現出端莊穩重之美。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整理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四十四、(15屆廣西省桂林中學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后游杜甫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野潤煙光薄,沙 暄日色遲。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寫了游修覺寺,第二次即寫了這首后游。其時,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間,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艱。90全詩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91從全詩看,整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試簡要分析

22、。(6分)【答案】90.運用了擬人手法(1分),整理將寺、橋、花、柳擬人化,用“憶”“憐”“待”“無私”描寫山寺之景,山寺仿佛憶起我以前的游覽,溪橋對我的再度到來感到高興,花綻開笑臉,柳舞動腰肢,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切,江山有情,好像在等待著“我”再度登臨,(2分)生動形象,別具情味,表達整理再次游覽此地的喜悅之情。(2分)運用了反襯(樂景寫哀情)的手法,(1分)寺橋有情,花柳無私,原野浸潤,沙地暄暖,整理以此美景來襯托自己的“客愁”,以喜寫悲,益增其哀。(2分)(兩種手法任選其一即可)91.整理通過描寫寺橋有情,花柳無私,原野浸潤,沙地暄暖等,表現了景色的美好,從而表達了自己再度游覽時的喜悅之

23、情。(2分);在美好的景色中游覽,暫將客愁忘卻,表達了整理希望擺脫愁緒(或強作豁達)的情感。(2分);整理流落西南,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艱,整理滿腔愁憤,難以排遣,只好寄情山水,表達整理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2分)【解析】89.試題分析:回答本題,需要結合詩句內容,作一分析。“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全詩以感慨作結,意思是:“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悶完全減消了,除了這兒還要往哪兒去呢?”表面看來好像仍是贊美這兒風景絕佳,其實,這正是詩人心中有愁難解,強作豁達之語。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間,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艱,滿腔愁憤,無由排解,只好終日徜徉于山水之間

24、,所以減愁兩字是以喜寫悲,益增其哀,這是反襯的表現手法;而根據“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分析可知:寺和橋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時對橋和寺都更生愛憐之情。兩句采取倒裝句式,將賓詞的“寺”和“橋”提到動詞謂語“憶”與“憐”前,突出游覽的處所,將對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盤托出,點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進。還有,“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自從上次游覽之后,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兒“憶”著詩人,“等待”著詩人的再游;花也綻笑臉,柳也扭柔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歡迎詩人再度登臨。這又是擬人手法,據此分析即可。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90.試題分析:解答此題,需要先讀懂詩句意

25、思,同時結合詩題和注釋加以理解。本詩記敘了詩人重游修覺寺的見聞感受,重在抒寫內心的情緒。詩人帶著游修覺寺的回憶跨過可愛的小橋再次登山訪古剎。壯麗秀美的山川好像下午等著詩人或游客去登臨縱目,斗艷作姿的花柳無私地盼望著詩人或游客去領略白欣賞。詩的頭兩句從寫詩人對“寺”、“橋”有情,這兩句轉入寫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對詩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細細品味這兩句詩,是很有含蘊的,它透露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無私的,而人世間卻是無情的、偏私的。據此分析即可。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整理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四十五、(15屆貴州師大附 中高三11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

26、,完成文后題目。登快閣 黃庭堅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注】佳人:知心朋友。92詩的頷聯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5分)93這首詩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6分) 四十六、(15屆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學高三上學期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題目。(11分)臨江仙 晁補之綠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風靜帆收。垂楊低映木蘭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灞水橋東回首處,美人新上簾鉤。青鸞無計入紅樓。行云歸楚峽,飛夢到楊州。【注】青鸞:即青鳥,傳說中的信使。94詞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 繪了怎樣

27、的畫面?請 簡要賞析。(5分)95詞的上片寫道:“一段夕陽愁”,結合全詞分析,整理的愁緒包括哪些?(6分)94.草樹、落花、風、帆、垂楊、舟(木蘭舟)、春水、夕陽,描繪了一幅幽暗、寂靜(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蕭條、凄迷)、憂愁的畫面。分析:春末汀州,綠影陰暗;落花滿地,風靜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濕滑;夕陽西下,游子未歸,氣氛凝重充滿憂愁。(評分標準:意象2分,5個以上2分,少于5個1分。概括畫面 2分,意思對就可以,分析1分。)95.傷春之愁。暮春時節,落花滿地,勾起整理惜春、傷春之感。懷念親人之愁。此中游子凝想當年分別的時候,佳人倚窗凝望,而現在無法托青鳥傳信,令人惆悵。萍蹤游子的羈旅之愁。上

28、片明寫木蘭舟,暗寫舟中游子,幽暗的景物烘托出憂愁、凝重。(評分標準:每點2分,概括對1分,分析1分。【解析】94.試題分析:上片寫景,景中含情。首句指明地點,時間。暮春時節,自然使人升起一段因時序變化而有的愁思。“綠暗”二字濃墨重彩勾畫出“汀洲”的景色。這一句展開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畫面。接著點染岸邊近景;風已平靜,落花滿地,船帆暫卷,岸邊株株垂楊柳,水邊只只橫斜的木蘭舟。在木蘭舟中,所載著的是一位萍蹤無定的游子。面對這般春深之景,這位游子的感受是“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日“滑”;夕陽西下,游子未歸,觸景生情,故而生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將愁比作春水之

29、意。這里用景物襯托游子含愁的形象。整個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遠景寫到近景,由寫景過渡到寫情。在寫景中,著重攝取“綠暗”、“垂楊”、“夕陽”略帶有蕭瑟的物象;靜風、落花、暮春,皆寂靜遲暮的物象,烘托出游子旅愁的沉重。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95.試題分析:下片則是寫“愁”的生發和具體化。灞水橋,是離別之所,游子想到了灞橋分別,萬分感慨。灞橋上的楊柳年年不知有多少被折下,卻無法使要遠離的人留下,越想越難過。回望紅樓,仍見美人正卷簾佇望;如今泊舟江渚,懷想佳人的凝望與容顏,已很模糊,真希望西王母身邊的青鳥代為傳信,可是蓬萊路遠,無計可通。“青鸞無計入紅樓”,

30、這又多令人心煩意亂,惆悵滿腹。“青鸞”一句,對游子愁的內涵和來由,略略一點。這個游子不僅有江湖漂泊之感,且有思念情人之愁,心情的悵惘寂寥可想而知。于是,這漂泊的旅愁于游子心中激起點點漣漪,綿綿遐思;緬懷消逝的過去,憧憬美好的未來。“行云”句暗用巫山神女的故事。還用行云歸楚峽喻往昔感情的消逝。然而,游子不會讓它就這樣溜走,心中還是想把握這段感情的,所以他希望“飛夢到揚州”。這里暗用杜牧的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揚州,也是虛指冶游之地。既不能忘情,故求之于夢。夢是可以超越時空局限的,而游子不滿足于一般的夢游,而是飛夢,可見其思念佳人之心有多急迫。本題可據此回答即可。考點:評價文章

31、的思想內容 和整理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四十七、(15屆河北省衡水中學高三第五次調研)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嶺南江行 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煙,望盡黃茆是海邊。山腹雨睛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注】此詩作于元和十年, 整理因讒被貶柳州。瘴江:古時認為嶺南地區多有瘴癘之氣,因而稱這里的江河 為瘴江。射工:即蜮,古代相傳有一種能含沙射影的動 物。颶母:颶風來臨前 天空出現的一種云氣。96請簡要分析象跡、蛟涎、射工、颶母四種意象的共同內涵。(5分)97請比較“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與“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

32、生華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兩句思想感情的不同之處。(6分)【答案】96.詩中借嶺南的特異風物象跡、蛟涎、射工、颶母,反映出當地荒涼落后的自然環境。 (3 分)也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抒寫了自己被貶后政治處境的險惡。(2分)97.不同點:柳詩意志不消沉,情感不低回,欲趁暮年有所奮發;(3分)蘇詞從“故國神游”跌入現實,自感蒼老無為,壯懷莫酬,思緒深沉,自傷自嘆。(3分)【解析】9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詩歌的意象。題干中問的很清楚“象跡、蛟涎、射工、颶母四種意象的共同內涵”,抓住這些意象的共同處再結合詩歌的意境回答即可。詩歌中寫出了嶺南的特異風物瘴江、黃茆、象跡、蛟涎、射工、颶母。瘴(zhng)江

33、:古時認為嶺南地區多有瘴癘之氣,因而稱這里的江河為瘴江;黃茆(mo),即黃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象跡,指山間的云煙、霧氣;蛟涎,蛟龍的口液,唐李賀昌谷詩:“潭鏡滑蛟涎,浮珠噞魚戲”,這里指水蛭;射工,即蜮,古代相傳有一種能含沙射影的動物,晉張華博物志卷三:“江南山溪中有射工蟲,甲蟲之類也。長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氣射人影,隨所著處發瘡,不治則殺人”;颶母,颶風來臨前天空出現的一種云氣,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颶風,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颶風將至,則多虹蜺,名曰颶母”。這都是嶺南的特異景象,從中曲折地反映出當地荒涼落后的自然環境,同時運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被貶后政治環境的險惡,發出了“從

34、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的感慨。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97.試題分析:這道題主要考查詩歌的思想感情,同時又是比較題。這類題目要注意題干給出的要求。比如本題,比較的點是“情感”,答案的要求是要寫出不同之處,同時組織答案要規范。柳詩“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一個“豈容”蘊含著對未來的憂慮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時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內為治理地方有所建樹;而蘇詞“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前是“故國神游”,此時卻又回到現實,發現自己卻早已經“華發”生,壯志難酬,功業未建。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整理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35、D。四十八、(15屆江蘇省揚州中學高三1月質量檢測)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漁家傲和程公辟贈別(1)張先巴子( 2)城頭青草暮,巴山(3)重疊相逢處。燕子占巢花脫樹。杯且舉,瞿堂水闊舟難渡。天外吳門清霅(zh)(4)路,君家正在吳門住。贈我柳枝情幾許。春滿縷,為君將入江南去。注解:(1)和程公辟贈別:這是張先贈答友人程公辟的一首送別詩,張先與程公辟都是江南人,在四川做官。(2)巴子:巴縣,今屬重慶市。(3)巴山:泛指巴地一帶的山。(4)吳門清霅:吳門,蘇州的別稱;清霅,霅溪,浙江吳興的別稱。吳門和清霅分別為友人與詞人的家鄉。98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構思脈絡。(3分)99請賞析“燕子占巢花脫樹

36、”一句的妙處。(3分)100有人說這首離別詞情意真摯但不悲切,請結合整首詞句作簡要分析。(4分)【答案】98.以程公辟的詞為依托,詞人和答友人:從餞別的時間、地點和景象開始。轉而寫到餞別宴上舉杯痛飲,互道珍重,依依惜別。最后以詞人攜帶友人所贈的柳枝和無限鄉思回那草長鶯飛的江南聊以慰藉作結。99.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占”“脫”兩字極富情趣,頗具新意。與前兩句相應和,點明餞別時間是在暮春,寫出時光如流,人事變遷。表達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情感。100.開篇“青草暮”雖敘別離之時,但凝重的暮色,翠綠的青草,透露出了詞人深沉但并不悲切的情感,“燕子”一句突出時光飛逝,相聚匆匆。但用語清新,也不悲切。詞

37、的下片詞人將珍視這份友情,并將為友人傳載一份思鄉之情,但詞人用口語化的語言表達,活潑生動,別有一番情趣。【解析】9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詩歌的寫作思路,考生可通讀全詩進行梳理,然后按照“先寫了”“接著寫了”“最后寫了”的思路來組織答案即可。本詞發端三句指出分別的地點、時間和景色。先說眼前巴子城頭碧草萋萋,正是“斜陽暮暮長安道,是離人斷魂處”。再寫遠望重巒疊翠,那是兩人相逢之處。“杯且舉”兩句,寫餞別宴上,送行者勸君更凈杯酒,祝君能得平安旅。下片將視線從長江頭移向長江尾,從巴子城頭移到“天外吳門、清霅路”,正是兩人家鄉所。當時一人歸而一人留,自啟思鄉之情。結尾三句宛轉其意。整理為了感激其深情厚誼

38、,所以要把所贈的柳枝和無限鄉思帶回那草長鶯飛的江南。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99.試題分析:這類題目應從內容和手法兩方面來分析。從內容上看,“燕子占巢”形容當時雙燕歸來,“花脫樹”接著寫花開又復花落,春去夏來,時光如水;人事變遷,亦復如此,曾幾何時,相愛的人相逢而又將別,表達出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從手法上看,燕子像人一樣會“占領”,而花也主動脫離樹木,這顯然是用了擬人的手法,而擬人手法的妙處就是富的情趣,使內容生動。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10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感情基調的把握,解答時可從詩中意象和所表達的

39、主題入手來分析,這首詩是如何表現出情感真摯的,又是如何體現出“不悲切”的。這是整理為友人程公辟贈別之作而寫的和詞,也是一首富含民歌風味的詞。開篇寫離別的時間地點,雖是傍晚時分,卻依然看到碧草萋萋,景色并不悲涼;相聚短暫,離別在即,這是令人傷感的,然而整理卻不明說,而是說“燕子占巢花脫樹”由雙燕歸來,花開花落,聯想到人事變遷,借以表達出相聚短暫的不舍,構思巧妙;本詞是送別詞,詩人卻在結尾處拓展了詩歌的內容,加入了思鄉之情,使詞作顯得厚重而不悲切。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整理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備戰2015年高考百題精煉系列(四)三十七、(15屆重慶市巴蜀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

40、模擬)閱讀下面的清詩,回答問題。(8分)兀坐 趙樹吉書帷人散后,兀坐思無端。爐火明知夕,瓶花凍覺寒。烽煙驚遠道,升斗戀微官。愁絕團圓月,他鄉獨自看。【注】升斗:微薄的薪俸。76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4分)77結合全詩,簡要概括詩人復雜的心緒。 (4分)【答案】76.頷聯用襯托手法描繪了一幅爐火隨著天色轉暗漸顯明亮,瓶中的花因天寒也被凍住的昏暗清冷的冬日黃昏景象。(共4分。手法1分,描述景象1分,景象特點2分)77.友人散盡,獨坐凄寒。遠方戰事,憂心國運。官小祿薄,慨嘆自身。望月思鄉,孤獨寂寞。(共4分,答兩點即可,每點2分,意思相近也可)【解析】7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意境。解題的思路:

41、先抓住詩句中的意象,分析其特點,然后將幾個意象放在一起,看構成什么樣的意境,一般是兩個雙音節詞,最后體現出詩人什么感情。頷聯“ 爐火明知夕,瓶花凍覺寒”,所選擇的意象是明亮的爐火和被凍住的花,用明亮起來的爐火,來反襯天色昏暗,由瓶中被凍住的花,來表現天的寒冷,從而襯出環境的清冷。由此可見此時的環境特點:昏暗而清冷。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77.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詩歌中的情感。情感的表現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借景、借物)。題干中說“復雜的心緒”,可見情感并非一種,要分條作答。從首聯和頷聯“書帷人散后瓶花凍覺寒”中可以感悟到“人散后”的凄寒;從“烽

42、煙驚遠道”的“驚”中可以看出對戰事的擔憂;“升斗戀微官”中“升斗”“微官”二字詞可見對官微俸少的感嘆;“愁絕團圓月,他鄉獨自看”中的“月”“他鄉”“獨”這些字中可見對家鄉的思念。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整理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三十八、(15屆重慶一中高三上期中)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7分)昭君怨詠荷上雨宋楊萬里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泛清波。78概括下闋中荷上雨的特點。(2分)79這首詞的上闋對整首詞“詠荷上雨”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答案】晶瑩(潤澤、亮澤等)(靜態特點,從“真珠”“水銀窩”等

43、喻體特點得出),1點1分。靈動(跳躍等)(動態特點,從“散聚”“聚”“跳”等詞得出)78.79.虛寫(“想象”,手法1分)“午夢”泛舟西湖,煙雨迷蒙,荷香四溢的清新美景(上闋內容概括1分)側面烘托(襯托,手法1分)被“急雨打篷聲”驚醒后欣賞到的眼前荷池跳雨的美景(下闋內容概括1分),更好地表達詩人對池荷跳雨的喜愛之情(思想感情1分)。【解析】7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鑒賞古典詩詞的形象能力。解答這類題,需要抓住關鍵詞,結合意境,進行概括。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要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概括景物所

44、營造的氛圍特點(意境)。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幽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分析整理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整理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因什么而“感傷”。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7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先明確手法,結合詩句,分析情感。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需要注意: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分析文作品的表現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敘事,議論,描寫(細節、動靜、虛實、正側、白描、場景),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

45、、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等;寫作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征、聯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關系(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結構技巧抑揚、卒章顯志。理解各類手法的特點。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三 十九、(15屆安徽屯溪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文后各題。(8分)小重山【注】 岳 飛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注】此詩作于秦檜任宰相時。朝廷為求和,解除岳飛兵權。80首句描寫了怎樣的圖景?有

46、什么作用?(4分)81你認為“欲將心事付瑤琴”中的“心事”有那些?請結合詩詞略作分析。(4分)【答案】80.首句以動襯靜描寫了一幅靜謐的深秋夜景圖。(2分)首句起興,渲染一種凄涼的氛圍,為下文抒情做鋪墊。(2分)81.(1)心念中原,收復失地的報國之情 (2)遭人陷害,賦閑在家的無奈之情(3)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苦悶之情 (4)對奸臣當道,茍且偷安的憤恨之情(5)知己甚少,無人理解的寂寞之情 (任意答出四點即可,每點1分)【解析】80.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意境型的題目。對于第一問,第一步要抓住“寒蛩”、“不住鳴”,意思是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交代了季節,時間。第二步營造的氛圍,一般是四字詞語,

47、可選擇“凄清冷落”“蕭瑟凄冷”“蕭條凄涼”等;第三步,體現的情感。對于第二問,首句或首聯或開頭的作用,可有如下幾點:交代時間、地點、季節、環境、天氣;渲染營造氛圍;以景襯情(映襯或反襯);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有情感詞的話)。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81.試題分析:這道題目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以及情感,要讀懂“心事”的具體內涵,先要讀懂全詩,圈定范圍,再結合知人論世,詩下注釋具體作答。這首詩的大意是: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千里燃戰火,被驚醒,已三更。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

48、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整理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四十、(15屆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82蘇軾說“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請賞析頸聯的高妙之處。(3分)83關于此詩,有人說“夕”字統領全篇,有人說“望”字統領全篇,也有人

49、說“夕望”二字統領全篇。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3分)【答案】82.(3分)晴本無雨,夏本無霜。 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見寒霜。這兩句詩運用新奇的比喻(視聽結合或聯想和想象皆可),逼真而傳神地寫出了夏夜寧靜清涼優美的風光,意境高妙(手法、內容、景物特點各1分)83.全詩以“夕”字統領全篇。首聯寫海天茫茫,山川闊長,都是“夕”中之景;頷聯寫“燈火”“星河”;頸聯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這些景物都籠罩在月下“夕”中;正因為身處“夕”中的江樓,能夠消暑,故尾聯向朋友發出邀請,照應了題目中的“招客”。全詩以“望”字統領全篇。首聯寫眺望的遠景,山川壯闊而又高遠;頷聯寫近景,萬家燈火,

50、映在水中的星河閃爍,都是俯瞰所見;頸聯由上而下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聯則是“東望”所感,向朋友發出消暑邀請。說全詩以“夕望”來統領全篇,亦可。(3分。3種答法選其一。結合四聯逐一作分析。)【解析】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83.試題分析:此題相對開放,解答此題,要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后對全詩的每一聯進行分析,點明各聯跟“夕”或“望”的關系即可。讀后可知,這首詩前三聯寫景,尾聯抒情。首聯寫海天、山、川,為遠景,仰視和遠眺之景;頷聯寫城中燈火和水中星河,頸聯寫古木、平沙,兩聯為近景,俯視之景。以上三聯所寫景物,皆望中所見,均為傍晚時分(夕)的景物。尾聯由所望

51、的“夕”景生發感想,邀請朋友來此“消暑”。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四十一、(15屆甘肅蘭州一中高三12月考)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浣 溪 沙蘇 軾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釋: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古時農具)并肩而耕。使君,指整理自己。84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5分)85詞的下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答案】84.(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環境之中的愉悅、愜意。一場雨后,“軟草平莎”油綠水靈,

52、格外清新,路面上,凈而無塵,整理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2分)(2)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希冀歸耕田園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現出整理對田園生活的熱愛,雨后桑麻蓬勃生長,蒿艾香氣如熏,詩人自然是熱愛這樣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將這樣的情感進一步深化。(3分)85.(1)比喻。“光似潑”“氣如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對偶。“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兩句形成工整的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蘊蓄著整理的喜悅之情。(每點2分,術語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張、視覺嗅覺結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解析】84.試題分析:此題

53、考查鑒賞整理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可結合著具體詞句,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讀后可知,上下闕均采用了寫景和敘事相結合的手法,“新”“無塵”渲染出了雨后清新、潔凈的景象,故烘托出的整理的心情也是愉悅、愜意的。“光似潑”“氣如熏”表現的是田園的蓬勃景象,“收拾耦耕身”自然表現的是整理的熱愛之情。綜合起來組織答案即可。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整理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85.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表現手法的鑒賞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對常見的表現手法知識的積累,結合著具體詞句分析作答,“光似潑”“氣如熏”,很明顯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再結合著比喻的一般性作用,生動形象,將形容的對象農

54、村生活的特點表述出來即可。“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從句式特點來看,運用的是對偶的修辭手法;下闕,前兩句寫景,后一句敘事,故可從情景交融的角度作答,然后再把整理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現出的詞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即可。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四十二、(15屆廣東省華附、廣雅、省實、深中高三上學期期末四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江 村 陳允平草舍蔬畦繞,柴門竹逕通。斷云遮落日,細雨濕斜風。野艾抽花碧,山茄帶葉紅。煙深南浦遠,難認楚江楓。注:陳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詩人,曾因圖謀恢復舊朝之嫌入獄,晚年隱居四明日湖。山茄:又名洛神花。86你認為“細雨濕斜風”一句中哪個字最有韻味?請簡要賞析。(3分)87這首詩的感 情委婉含蓄,簡要分析整理表現了哪些感情。(4分)【答案】86.參考答案一:“濕”字最有韻味。(1分)濕,意為打濕、濕潤。詩人想象豐富,用詞新穎,(1分)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和風伴隨細雨的景象。(1分)參考答案二:“濕”字最有韻味。(1分)濕,意為打濕、濕潤。風本來是看不見的,詩中描繪細雨打濕斜風,將無形的清風化為有形(1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