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李白詩歌的謝安情結 李白是盛唐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和唐朝諸多其他詩人一樣,李白也有著很傳統的儒家用世思想,但他狂傲不羈的性格和飄逸瀟灑的氣質,使他難以在朝廷當中立足,以致其一生只有不足兩年的供奉翰林的仕宦經歷。這使得他那宿有的功業理想不斷受到現實的沖擊而屢屢失敗。 在唐代詩人當中推崇謝安的并不少見,盛唐人士既肯定謝安的隱逸行為,如李頎寄鏡湖朱處士:“澄霽晚流闊,微風吹綠蘋。鱗鱗遠峰見,淡淡平湖春。芳草日堪把,白云心所親。何時可為樂,夢里東山人。”又敬仰謝安建立的不世功業,如“高適”蒼生謝安石,天子富平侯。”高適還時常自比謝安。李白也是其中之一。在詩歌
2、當中,在抒寫隱逸生活的自由適意時,喜歡用謝安隱逸東山的典故,“嘗高謝太傅,攜妓入東山。楚舞醉碧云,吳歌斷清猿。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 ,丹宵冀飛翻。”李白此類詩句,既抒寫了自己的情懷,也贊許了線棄隱入世的行為。謝安自由灑脫的個性、從政有為的追求和為國建功的進取精神,極大地契合了李白的精神世界和盛唐精神。成為李白詩歌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形象。 據不完全統計,在李詩的用典來源中,出自子書的世說新語就有50多處,參合其他野史、舊事和相關筆記史料,詩中提及謝安及其軼事就達10余處。具體吟詠謝安的詩歌就有十五首之多。李白十分欣賞謝安那種在滄海橫流當中力挽狂瀾的大智大勇,以及功成身退風流瀟灑的人生氣度。 謝
3、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東晉名士,官至宰相,浙江紹興人。少以清淡知名,隱居在會稽郡山陰縣東山的別墅里(今紹興)期間常與王羲之、孫綽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擔著教育謝家子弟的重任,四十余歲謝氏家族朝中人物盡數逝去,乃東山再起,后官至宰相,成功挫敗桓溫篡位,并且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面對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戰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致使前秦一蹶不振,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后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往廣陵避禍,后病死。按照魯迅、王瑤等先賢所論,魏晉風度1是指魏晉名士們率真脫俗、縱情任性、放浪形骸、離經叛道、我行我素的精神風貌,其表現為清談、飲酒與服藥等行為。作為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謝安身上
4、也無處不體現出這一特點。但不同的是,除了瀟灑自由的 態度之外,謝安“為民再起“的行為又恰恰符合了帶有盛唐印記的李白的精神境界當中的用世思想。謝安的人生態度和生平經歷從頭至尾都給李白以精神上的共鳴,甚至可以以現代的詞語”偶像“來定位。下面我們就以李白詠謝安的詩歌為中心來仔細探討李白的人生追求 一、詠謝安隱居東山從漢代起,就有隱逸之士受到執政者的征辟驟登大位的事例。劉備三顧茅廬,禮請諸葛亮出山,君臣際會,更成了歷史上的佳話。選擇隱逸道路求仕的李白同樣欣賞這樣的“終南捷徑”,對謝安在東山的隱居生活同樣是推崇的的。“小隱慕安石,遠游學屈平。”這是李白在秋夜獨坐懷故山一詩中的開頭兩句。謝安原籍陳郡陽夏,
5、今河南太康,出身士族,西晉末年,謝氏家族隨王室南遷,謝安落戶會稽上虞,隱居東山。雖然一度曾赴揚州應卯任職,但他不久就稱疾辭官,回東山隱居。李白既羨慕小隱的謝安,又要學遠游的屈原。何謂“小隱” “小隱”是與“大隱”相對而言的。“大隱”是“隱”得無影無蹤;“小隱”則是雖過隱居生活,卻還是與人來往的。晉書·謝安傳說他“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桑門支遁游處,出則魚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謝安喜愛音樂、舞蹈,在他隱居東山期間,家里就熱鬧非凡。藝妓為他唱歌跳舞,談笑風生。李白在攜妓登梁王棲霞也孟氏桃園中一詩中有“謝公自有東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的詩句。如花的藝妓,不僅金屏
6、笑坐,而且跳舞、唱歌。李白在書情題蔡舍人雄一詩中有這樣的詩句:“嘗聞謝安石,攜妓東山門。楚舞醉碧云,吳歌斷清猿。”謝安不僅在家中聽唱觀舞,還出門游山玩水。為了便于登山越嶺,他使匠人特制了一種屐,也就是木履。后來,他那喜愛山水的侄孫謝靈運(公元年),在登山越嶺時常著這種屐。沈約(公元年)在宋書·謝靈運傳中說謝靈運“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嚴嶂千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后齒。”李白把這種木履叫做“謝安屐”或“謝公屐”。他在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一詩中,有“吳風謝安屐,白足傲履襪”的詩句;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中,有這樣的詩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
7、海日,空中聞天雞。”李白是一個典型的具有盛唐精神的人,浪漫不羈,不喜歡受世俗的約束。在唐代,謝安具有的那種魏晉風度備受推崇。唐代的文人不僅欣賞謝安的政治才能,更加喜愛謝安那種追求精神自由,淡薄名利的思想。在李白心中,謝安的隱居生活就是追求自由精神的表現。就是一種拋開世俗,沖破世俗的象征。所以,李白對謝安的隱居生活十分向往。 雖然歷史上很多關于李白身世的描述值得求證,但是他的先世曾十分高貴這是毋庸置疑的。李白的父輩在碎葉經商多年,僑居蜀中后,生活手段也以亦商亦隱為主,從李白青年時期游歷生活揮霍無度的情況來看,李白屬于富商子弟之列。唐六典2卷三“戶部”云:“辨天下之四人(人即民,唐避太宗諱以民為人
8、),使各專其業:凡習學文武者為士,肆力耕桑者為農,作貿易者為工,屠沽興販者為商。”又云:“工商之家,不得預于仕;食祿之人,不得奪天下之利。”(舊唐書食貨志所載與此同)也就是說,工商之家及其子弟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從而進入仕宦之途。當然,李白自己也并沒有選擇這天大多數人選擇的道路。 李白從小讀了很多書:“五歲誦六甲”(上安州裴長史書),“十歲通詩書”(新唐書本傳),“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二首)。雖然生這樣一個商賈家庭,但李白父親意欲兒子脫離商賈而進入士林,家庭文化氣息濃厚,李白更擔當了重振家聲的責任。李白20歲開始,游歷蜀中很多名勝古跡。開元十二年他從峨眉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荊門、
9、游洞庭,接著又到金陵、廣陵和會稽等地,蜀中雄偉壯麗的山川,培育了李白開闊的襟懷,豪放的性格和對大自然的熱愛。身處開元盛世的李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對前途充滿了信心。天生狂傲的他并沒有走科舉道路,而是選擇了一條通過文學創作、求仙訪道的隱居生活,擴大影響然后引起朝廷重視的道路。在游歷山水大量吟詠自然景物的詩歌的同時,他廣結“豪雄”, 即那些能夠抗暴扶弱、仗義舍身的游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俠”,“輕財好施”。他在東游吳越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散金三十萬,周濟生活困難的人。李白一生寫了許多歌頌俠士的詩,贊美那些在國家危急關頭,勇于舍身赴難而不居功、不貪戀爵祿的豪俠。謝安隱居東山是出于自己內心的追
10、求。李白游歷生活卻是帶有目地的。雖然一直在游歷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寫下大量的美妙詩句,但李白卻是想通過自己的才華的展示而受到當朝統治者的重視。李白心中一直沒有忘記這個最終的目地。開元十六年早春,李白來到湖北安陸,和前宰相的孫女結婚。“酒穩安陸,蹉跎十年”3他隱居在終南山,廣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薦引,卻未能如愿,怏怏離去開元二十四年,他去山東,又和孔巢父、韓準等人隱居祖徐山的竹溪,時人號為“竹溪六逸”。在此期間,李白結識了比他大12歲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寫山水田園詩著名,二人一見如故。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帶,北登泰山,南至杭州、會稽等地,所到之處,形諸吟詠,詩名遠播李白在游歷中,很注
11、意向樂府民歌學習,加上閱歷的增長,使他的詩歌創作日益提高,寫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如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天開,碧水東流直北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再如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雄偉壯麗的祖國山川景色,經過詩人別出心裁一番吟詠,更給后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開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東魯任城(今山東濟寧),自己則繼續往來各地,尋找政治出路。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終因吳筠的推薦,唐玄宗下詔征赴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敗,以滿腔憂憤寫下了許多揭露和批判現實的詩篇,如古風第十五首,譴責統治階級“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12、”。天寶三載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長安已不能再有所作為,于是上疏,“懇求歸山”。玄宗沒有挽留他,而是“賜金放還”。李白開始了新一輪的漫游。在安史之亂發生后,李白仍讓心系仕途,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在于肅宗爭斗失敗之后,李白收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在去夜郎的途中,寫下了早發白帝城。雖然生活較凄涼。但是仍然寫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將進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曠世豪情;夢游天姥吟留別中“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雄奇壯麗的想象等等都彰顯了李白詩中的“仙氣“李白渴望跟謝安一樣當國家需要時站出來為國家貢獻自己的才華,在歷史上寫下自己的一筆
13、,所以屢屢抓住機會想入仕,但天生自傲的李白卻無法戰勝自己的這一弱點而真正的進入統治集團。游歷生活沒有達到自己的目地只留下讓后人瞻仰的魅力詩篇 二、詠謝安東山再起唐人除了歌頌謝安隱逸生活之外,在盛唐用世思想的影響下,對謝安東山再起為國家社稷毅然出仕的行為也十分欣賞。唐代時中國古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唐代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興盛也影響了唐代人民的功利思想。在唐代,統治階級對下層人民謙虛尊重,平民階層之間也相互愛護,這樣平等良好的社會風氣使得有識之士紛紛加入科舉考試的入仕道路。人人都想在朝廷當中站穩腳步,用自己的才華為歷史寫上一筆,建功立業,創立不朽盛世。“蜀主思孔明,晉家望安石。”這是李
14、白在贈友人一詩中的詩句。 謝安是東晉著名的政治家,舉足輕重,是眾望所歸的人物。而謝安確也不負眾望。李白在江夏送倩公歸漢東一詩的序中說:“昔謝安四十,臥白云于東山;桓公累徵,為蒼生而一起。”李白這里所說的“東山”,是謝安長期隱居在會稽上虞的東山;這里所說的“桓公”,指的是征西大將軍桓溫(公元年)。桓溫曾多次請謝安出山,謝安終于答應。他為的是什么呢李白認為,他為的是“蒼生”。在贈韋秘書子春一詩中,李白有這樣的詩句:“談天信浩蕩,說劍紛縱橫。謝公不徒然,起來為蒼生。”在送裴十八圖南蒿山一詩中,也有“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的詩句。“蒼生”,指的是百姓,百姓也叫“黎元”。在上面提到的書情題蔡
15、舍人雄一詩中,繼“嘗聞謝安石,攜妓東山門。楚舞醉碧云,吳歌斷清猿”的詩句之后,李白還有這樣的詩句:“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余亦愛此人,丹霄冀飛翻。”正因為謝安出山為的是黎民百姓,所以他的出山顯得瀟灑自豪。李白在出妓金陵于呈盧六的詩中有“安石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的詩句,生動地描述了謝安的這種神態。謝安四十余歲出山從政,桓溫死后,謝安執政(孝武帝時,位至宰相)。他與桓溫之弟時任荊州刺史的桓沖同心協力,保護晉室。謝安對內采取“鎮之以和靜”的治國方略,使東晉朝內部出現前所未有的和睦氣氛;對外,則加強軍事防御,抵抗外敵入侵。公元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堅大軍南下,江東大震,謝安臨危不懼,談笑自若
16、,使謝玄等將領奮力抗擊,取得淝水之戰的輝煌勝利。之后,謝安又乘前秦國崩潰之際,使謝玄等將領北伐,于次年(公元年)收復徐、兗、青、司、豫、梁六州。這樣,既保護了晉室江山,又使黎民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足見謝安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功臣,李白賦詩加以歌頌是完全應該的。李白生性浪漫,不喜歡受約束,但是他仍然擁有盛唐時代文人的用世之心,也渴望通過自己的才華,在朝廷大展拳腳,實現自己的報復。他一直都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他并沒有通過科舉考試考取功名來得到當朝人的賞識。而是選擇了一條“非主流”道路。從出蜀之時,他在游歷祖國大好河山寫下大量美妙詩篇的同時,也在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才華結交各種朋友,希望自己的才華可
17、以得到當朝人士的注意而得到提拔。他的一切足跡皆是為了這一目標。在江陵,李白受到了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馬承禎的喜愛。李白能見到這個備受恩寵的道士,自然十分開心,還送上了自己的詩文供其審閱。李白器宇軒昂,資質不凡,司馬承禎一見已十分欣賞,及至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嘆不已,稱贊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然后再到金陵,受到當地百姓和文士的愛戴,金陵的兒女卻飽含深情地接待李白。當李白告別金陵時,吳姬壓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頻頻舉杯勸飲,惜別之情如東流的江水,流過了人們的心頭,使人難以忘卻。在隱居壽山時,李白以干謁游說的方式結交官吏,提高自己的聲譽。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時宰相許圉師的賞識,便將其招
18、為孫女婿。然后他以安州妻家為根據地,又幾次出游,結識了一些官吏和貴公子,并于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謁見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韓朝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李白進長安后結識了衛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后兩句說“何時人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還在送衛尉張卿的詩中陳述自己景況很苦,希望引薦,愿為朝廷效勞。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在永王冬訓歌十二首其二當中李白寫到“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謝安石”即謝安,安石是謝安的字。李白在這里以謝安自比,追昔撫今,希望自己能像東晉
19、謝安那樣為國建功,以平定當時的安史之亂。李白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同時,李白的一生也是胸中抱負無法實現的憤懣的一生。他建功立業的決心一直未曾動搖。他渴望有一個伯樂能發現這只千里馬,讓他施展自己的才華,為國建功,為唐朝的江山社稷劃下自己的一筆。可是命運弄人,上天給了他天才的才華,也給了他心比天高的性格。當自己的個性與階級之別發生矛盾的時候,他沒后路可退。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那一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就充分表明了李白心中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此詩為李白與李云同登謝眺樓時作的詩。餞別詩開頭并未寫別,而是直接表達詩人心中的郁結。每一個已經遠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時光難駐,郁悶
20、難排,這里既蘊含了“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4的精神苦悶,也融鑄著詩人對污濁的政治現實的感受。這是對他長期以來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個藝術概括。憂憤之深廣、強烈,正反映出天寶以來朝政的愈趨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愈趨困窘。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所引起的強烈精神苦悶,在這里找到了適合的表現形式。但他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即使精神上處于極端郁悶當中,但李白仍然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俱懷”二句直接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在悲傷的音樂中奏出激昂的音符,使整首詩表現的不是憂郁悲傷,而是慷慨激昂的氣概。宣州一詩是詩人晚年生活的寫照,既有懷才不遇理想無法實現的無奈,也有沖破現實昂揚向上的精神追求。 三、詠謝安功成身退 “
21、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一起振橫流,功成復瀟灑。”這是李白在贈常侍御一詩中的詩句。對于謝安的功成身退,李白一再賦詩稱羨。謝安乃魏晉風流的代表。在為國建功之后,他毅然的選擇功成身退,從高官厚祿中抽身而去,不貪圖享樂和榮華富貴,這種激流勇退的精神風貌深深地打動著李白。即能為國家社稷貢獻自己的才華,又能滿足自己精神上的獨立性和個體性。在講究尊重個體獨立自主價值和擁有強烈入世思想的盛唐時代,謝安的這種選擇極大地符合了李白自己的精神追求。在性格、思想追求上有著極大相似點的李白心中,謝安無疑就是自己理想人生的寫照。在李白人生的最后階段,謝安成為李白心中極大地安慰。一生無法實現自己報復的李白也只有在詩歌中喊
22、出自己的最強音。一首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正表現了李白的這一思想: 其一 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臨當上馬時,我獨與君言。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源。 其二 君思潁水綠,忽復歸嵩岑。歸時莫洗耳,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在“長安青綺門”與朋友分別之時,加之在酒店胡姬酒精的作用下,詩人一吐心中的不快。“風吹蘭折”, 賢能之士偏偏遭遇不幸;日下雀喧,奸佞小人得志猖狂,政治黑暗,國家衰落。像自己這樣的人才卻得不到賞識,只能眼看著江山社稷被奸臣破壞。即無處可去,不如隱居山林,逍遙快活。這里既是對人生際遇的憤懣也是對現實的清醒認識,同時也表現了對友人隱居的贊賞。在其二當中,詩人借用“洗耳”的典故,諷刺那些借隱居手段向上爬的假隱士。認為只有懷有經世濟民的抱負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國培計劃下的教育技術應用研究
- 瀝青路面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
- 醫療行業官僚主義問題及應對措施
- 小學輔導員家長溝通工作計劃
- 四年級下冊健康生活方式推廣計劃
- 2025年車間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奪冠系列)
- 2025年公司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B卷附答案
- 2025年廠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基礎題】
- 2024-2025工廠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帶答案可下載
- 2025公司級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 全面
- 異位妊娠治療新進展:2024年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比較
- 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家長會-家校同頻共話成長 課件
- 混合痔的中醫護理方案
- 托幼機構衛生評價報告
- 社區鄰里互助志愿服務活動方案
- 【構建企業級好數據】Dataphin智能數據建設與治理產品白皮書
- 國開(內蒙古)2024年《經濟學與生活》形考1-3答案
- 2024年電信智能云服務工程師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 第九課 法律在我們身邊 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循證醫學考試題庫及答案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5屆高考壓軸卷生物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