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歷史(人民版通史)一輪復習學案:階段四第2講宋元時期的農耕經濟Word版含答案_第1頁
2021版高考歷史(人民版通史)一輪復習學案:階段四第2講宋元時期的農耕經濟Word版含答案_第2頁
2021版高考歷史(人民版通史)一輪復習學案:階段四第2講宋元時期的農耕經濟Word版含答案_第3頁
2021版高考歷史(人民版通史)一輪復習學案:階段四第2講宋元時期的農耕經濟Word版含答案_第4頁
2021版高考歷史(人民版通史)一輪復習學案:階段四第2講宋元時期的農耕經濟Word版含答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講宋元時期的農耕經濟知識拓展拾遺有基.、農業的發展1 .生產技術:宋代以后,江南地區形成一年兩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弓I種,提 高了水稻的產量。2 . 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關系有了較大發展。3 .灌溉工具:宋代出現利用水力為動力的水轉翻車。4 .重心南移:南宋時期完成,南方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史料觀點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朝廷在古都(東京開封)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天下足。” 陸游集核心論點:表明南宋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依賴江南地區,說明南宋時我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已完成。二、手工業的進步1 .紡織業(1)宋代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區,

2、絲織工藝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元代黃道婆創造新式紡車,推廣織棉技術,促進了棉紡織業的發展。棉布逐漸成為 當時民眾的主要衣料。2 .冶金業:北宋時期已經有了以煤隹為燃料的明確記載。3 .陶瓷業(1)宋代制瓷業興盛,景德鎮成為“瓷都”,全國出現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2)唐宋以來,瓷器成為中國經海路外銷的重要商品,“海上絲綢之路”也被稱為“瓷路”。三、商業的繁榮1.繁榮狀況(1)都市商業繁盛,有夜市、曉市及定時一聚的廟會集市。(2)北宋時在益州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3)海外商運發展迅速,出現了許多大港口,海外貿易稅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o2. “市”的進步(1) “市”突破

3、了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2)商業活動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監管。(3) “3已具有比較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名家論史宋朝城市經濟發展的特點宋朝時期,城市開始大規模出現,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店鋪、朝廷辦事機構與居民住宅錯落相間,朝著大街幾乎隨處可以開設店鋪。商業街取代商業區的市,御街兩旁“許市人買賣其間”。馮天瑜主編中華文化史核心論點:宋代城市經濟功能增強,放開對城市的商業管理,促進了城市商業的繁榮。3.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松動,商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中舉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風習;官 商分利原則運用廣泛,出現了鹽引、茶引等各種禁榷商品的轉賣憑證,眾多商人與官府合作,地位

4、尊崇。【教材補遺】租佃關系地主把土地租給佃農耕種,收取地租作為收益,稱為租佃制。租佃制下,地主與佃農之間形成了租佃關系。租佃關系形成于戰國時期,宋代時,租佃經營僅次于自耕農形式。【知識拓展】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特征(1)經濟重心的南移伴隨著北方人民的南遷。(2)南移趨勢往往在封建割據、戰亂時較為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響。【構圖解史】“市” “坊”的發展與演變【漫畫解史】一一色 宋元明酒譽打破口幼界限經濟功麓明顯勇遇核心觀點:“交子”既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其便于攜帶的特性也推動了商業發展。【輕巧識記】古代商業的“先”與“后疣時定點打般時空界陽物物囊換i股等飾物貨幣鬧

5、定為金銀親絳組機業綠垠削【教材補遺】宋代商業革命美國學者斯塔夫里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美國學者費正清和賴肖爾在合著的中國:傳統與變革中都認為宋代出現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商業革命”,其理由主要是: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形成了繁榮的商業街; 首次出現了商業大都市; 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等。副考重點重點一宋元時期的經濟制度的變化兩宋農耕經濟發展史料 兩宋時期,傳統農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新發展 ,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精耕細作的集約化經營 宋初從越南引進早稻優良品種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種植。水稻單位面積產量提高。農村中開始出現專門種植經濟作物(蠶桑,蔬菜,漆樹,花卉,果樹,甘蔗)的專業戶,

6、從事個體小商品生產,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樊樹志國史十六講【史料解讀】史料主要從種植面積、耕作特點及新作物的引進等角度闡述了兩宋時期農耕經濟的發展。【問題思考】根據史料,概括兩宋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變化及影響。試答:【提示】 發展變化:水稻種植面積擴大 ,講究精耕細作集約化經營; 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迅速推廣,單位面積產量提高;農村出現了專門從事小商品生產及經濟作物的種植專業戶。影響:為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原料、產品;推動了兩宋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史論歸納】 唐宋經濟制度變遷的總體特點(1)私有制的發展:唐初實行均田制,唐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占主導地位; 宋代手工業中官營不

7、斷縮小,民營日漸擴大。(2)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隨著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宋代租佃制成為最基本的生產關系, 地主與佃農是租佃契約關系;手工業中唐代官營手工業出現了勞役制向雇募制過渡的趨勢; 宋代雇募制更成為普遍的方式。(3)國家干預逐漸減少:唐宋時期,國家越來越多地退出經濟的直接經營,把更多的經 濟空間讓渡給民間;在政府物資調配、專賣等領域中國家開始更多地吸納商人的力量。(4)國家更多地使用經濟手段管理:唐宋時期,在專賣、對外貿易等制度的活動中,都 體現了政府對經濟手段和經濟效益的重視。重點二宋元時期城市的發展圖畫證史唐宋時期城市發展變化文軾為 皇帝居 住和泰 公之也 皇城為 政府官 黑全都用肺艮

8、安城平面圖東京有皇城 乂稱宮城、 大內h內城.外城:我城 冷,星城是 皇帝的設備 殿閣和翻窩 麻本地圖一三像東京城布局圖【史料解讀】(1)圖一說明唐以前的城市以政治中心為主。(2)圖二反映了宋代的城市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問題思考】(1)根據圖一、二分析,這兩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寬敞的大 道與城外相連,這種建筑格局反映了我國古代什么政治理念?(2)圖二與圖一相比,在城市商業活動方面發生了什么變化?試答:【提示】(1)體現了皇權至上、權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權體制在建筑上的反映。(2)從圖一唐代坊市的嚴格限制到圖二宋代“市”的時間、空間限制被打破,反映了政府對商業的控

9、制逐漸削弱,城市商品經濟發展迅速。【史論歸納】古代中國城市發展變化的規律從城巾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其后城市的經濟功能逐漸功能看超過政治功能從商業活動看政府對城巾商業活動的限制逐步放寬,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現 曉市、夜巾從數量和規模看明清時期不僅規模巨大的商貿城市增多,而且還興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業市鎮,這些市鎮商業繁榮、人口密集從地區分布看城市的地區分布與經濟重心南移呈現相應變化;明清時期,新興工W 業市鎮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區重點三宋元時期的商業發展史料實證商業發展的表現史料一 潘樓東去十字街,謂之土市子,又謂之竹竿市。又東十字大街 ,曰從行裹角,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

10、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史料二下圖為宋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印記。其上部文字為“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中部文字為“認門前白,兔兒為記”;下部文字為“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 用,轉賣興販,別有加饒,請記白鐲針夫功家劉南濟兔兒為記認及白收頭上等 綱條造功 關細斜不 凌靖及 用轉賣興 版架加 親記白【史料解讀】(1)根據史料一的出處判斷,史料反映的是宋朝東京“市”的情景。“鬼市子” “夜游吃茶”反映了宋代東京商業不受時空限制,城市的市場由以前封閉性市場演變為開放性的市場。(2)根據史料二可以看出,宋朝商家有

11、了商品品牌和商標意識。【問題思考】根據史料一、二,概括宋代市場發展的特點。試答:【提示】 市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市場擴大;有飲食服務設施,人們的商業意識增強。【史論歸納】 宋代商業發展的特點及原因特點紙幣出現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一一交子城市興盛與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時間限制;官府對商業 活動也不再嚴格監控,這使得城市的經濟職能增強商品經濟繁榮隨著私營手工業規模的擴大,農村家庭手工業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經濟呈現繁榮景象政策變化中唐以來,傳統的政策“重農抑商”也有所松動榷場貿易發達榷場是宋代官辦邊境貿易場所,以通遼、夏、金的互市貿易。榷場貿易 是因各地區經濟交流的需要而

12、產生的。對于各政權統治者來說,還有控 制邊境貿易、提供經濟利益、安邊綏遠的作用。所以榷場的設置,常因 政治關系的變化而興廢無常海外貿易發達南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即是海外貿易稅收(2)原因唐朝中晚期我國經濟重心已經南移,南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北方多戰亂而南方相對穩定,社會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大量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大量的勞動力,推動南方經濟較快發展。宋朝統治者執行了比較開明的經濟政策。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榮,促進經濟的發展。若干民族政權的并立,給商業貿易創造了空間。史料實嵋一宋代海外貿易的興盛史料 宋代港口則廣泛分布于北起京東路、南至海南島的廣大區域,數量有了明顯增長。據

13、嶺外代答云麓漫鈔諸蕃志等書記載,兩宋時期,在東亞、東南亞、印度及孟加拉灣沿岸、紅海及非洲東海岸等地,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已多達六十余個。進出口商品的種類增加,宋代一個海商一次販運的貨物常達十萬斤以上,價值高達數十萬貫。摘編自宋代海外貿易史【史料解讀】史料從對外貿易的范圍、國家、商品種類及對外貿易價值等方面進行論述。【問題思考】據史料,歸納宋代海外貿易興盛的表現。試答:【提示】貿易港口大大增多;貿易范圍有所擴大;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史論歸納】 宋代海外貿易興盛的表現及歷史地位(1)表現貿易港口大大增多,分布于北起京東路、南至海南島的廣大區域,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較為系統的多層次結構。貿易范

14、圍有所擴大, 超過唐代,開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廣范圍航行,遠至紅海沿岸及非洲東海岸。貿易規模持續擴大,進出口商品的種類增加。(2)歷史地位實現了對外貿易重心轉移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西北陸上貿易的重要性不斷衰落,海上貿易的重心地位日益鞏固鞏固了中國在海上 貿易中的主導地位中國小僅在商品結構中的優勢步擴大,而且中國商人和 商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等國的地位,成為中外貿易中的主 導力*貿易制度和航海技木創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上貿易,并制定了系統完備的市舶 管理制度,宋代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也有不少創新奠定了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的基本范圍直至明代,中國商人的貿易范圍仍然與宋朝時期一致家國情怪一“一帶一路

15、”的歷史文化內涵“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具有經濟、政治價值,還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早在先秦 時期,秦國與西域地區已存在民間經貿往來;漢唐時期,漢唐與西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 化交流頻繁;宋代以后,借由海上絲綢之路,我國與沿線國家密切交往,這些都為“一帶一 路”倡議提供了歷史、文化背景支持。在“一帶一路”發展背景下,加強中華文化的海外傳 播,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風采意義重大。考查主二加州全國卷1 -T26;設四|井爵縣帝山笄中的件尚外為攝人志.與直國背工業的發展”號吠學生 防止神峰,射空說比瓊學樽住心親養»1* II - Ml以宋代的大3沖他為制A點.號在E

16、沖的義劇.號位學上的的專我上出工*i蟀專家周情懷等學科快心It弄 _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加0 金國卷 T2h:H -±P" ”客1廣為刎人戊.書僉宋代的“小排集JI r ttttp愚宜學生的時空,與后史解料器學得樵心界L2019 7 r蘇卷以宋代的市想釐晨力切入點.韋膏常樣的品鶴臍發展.專青學生的史畀言證等 不鞘救心器抻向照研電利愚隨茂.素養立意學業.支業 及土地制度 發展,,:以媽勺京夫人等也間里拜為出人點.考點星講堂心南癌看來的文牝遂響.騎ii游更小雨棒嚴牌,全國能【*TM ;在時空觀念與歷史解理方學科媵心青養唉國賽11

17、- T2fi :以江南坦疥的迅必獨履為惻人點.考查出代料業*號聳學生IHJIW學如眼分析問H1的宴力備者不/近幾桿號杳鞘聿高*等者的內容與集中在素代聲扁經濟發展和經濟蟲心南移.多是號崔輕濟蜀展的特點及密分析1胴.ir而看杏節T的史料無證和格”蚪帶花學同內心泰森.建漢符號時仁市培養史上:叮鞘“知識內瓦戲用帕點設研真題引領航向一、拓展知識寬度1. (2018 高考全國卷I T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縣一帶山谷中,密布著成百 上千個采用新制鹽技術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來自“他州別縣”,以 “傭身賃力”為 生,受雇期間,若對工作條件或待遇不滿意,輒另謀高就。這反映出當時()命題點:宋代手工業

18、的發展"-A.民營手工業得到發展B.手工業者社會地位高C.雇傭勞動已經普及D.鹽業專賣制度解體解析:選Ao材料“受雇期間,若對工作條件或待遇不滿意 ,輒另謀高就”,說明手工業者的自主性較強,但并不能說明手工業者的社會地位高,故排除B項;只依據四川井研縣一地史實不足以說明雇傭勞動已經普及,故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鹽業專賣制度,故排除D項;四川一縣就有成百上千個采用新制鹽技術的竹筒井,可以說明民營手工業得到發展,故A項正確。2. (2019 高考江蘇卷)宋時,太平州當涂縣黃池鎮“商賈所聚,市井貿易,稍稍繁盛。 州縣官凡有需索,皆取辦于一鎮之內”。據此可知()命題點:宋代市鎮的發展A.商稅成

19、為政府收入主要來源B.城市商業活動打破時空限制C.政府積極扶持市鎮經濟發展D.宋代市鎮經濟已經相當發達解析:選D。根據材料“黃池鎮” “稍稍繁盛” “州縣官凡有需索,皆取辦于一鎮之內” 可知,當時黃池鎮一個市鎮就能滿足官府需求 ,這說明黃池鎮經濟發達,也從側面說明宋代 市鎮經濟已經相當發達,故選D項。二、挖掘知識深度3. (2016 高考全國卷II T26)宋代,有田產的“主戶”只占民戶總數 20%左右,其余 大都是四處租種土地的“客戶”,導致這種狀況的重要因素是()命題點:宋代的土地制度A.經濟嚴重衰退B. 土地政策調整C.坊市制度崩潰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選Bo A項說法不符合史實;B項正

20、確,宋代的“不抑兼并”政策助長了土地兼 并,因此租佃關系盛行;C項與題干無關;D項說法錯誤,宋代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強了中央 集權。三、轉換思維角度4. (2015 高考全國卷I T26)宋代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了一些民間崇拜,如后來被視為 海上保護神的媽祖、被視為婦幼保護神的臨水夫人等,這些崇拜得到朝廷認可,后世影響不斷擴大。這反映出()命題點:社會習俗的變化與經濟的關系A.朝廷不斷鼓勵海洋開發B.女性地位逐漸得到提高C.東南沿海經濟社會影響力上升D 統治思想與民眾觀念趨向一致解析: 選 C。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材料中的“ 宋代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了一些民間崇拜”“ 得到朝廷認可”“ 后世影

21、響不斷擴大” 等信息 , 反映了東南沿海經濟社會影響力的上升, 故 C 項正確。A 項結論無法從材料中得出, 且與史實不符;B 項雖在材料中有所反映但不是材料的主旨;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不可能與民眾觀念趨向一致, D項說法錯誤。練模擬能力提升1 ( 命題點:宋代小農經濟的發展)宋代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的同時,普遍以兼業的方式從事手工業小商品生產、小商業經營、小雇傭勞動,從而出現小農、小工、小商的三位一體化趨勢。這一趨勢()A .沖擊了地主所有制經濟B 增強了小農經濟的韌性C.擴大了農民的人身自由D 制約了農業生產的提高解析:選Bo據題干材料“從事農業生產的同時,普遍以兼業的方式從事”可知,

22、農民以副業的方式從事小規模經濟活動有利于農業的自給自足, 故選 B 項。2 (命題點:宋代商品經濟發展)宋代早市批售或零售“果子”競爭激烈,商販用其特有的聲韻叫賣,在勾欄瓦舍中的藝人聽了相關的叫賣聲而產生了“文八娘叫果子”的節目。這反映出宋代()A.商品經濟發展影響文化創造B 商販叫賣之語符合宋詞韻律C.商業活動發展打破時空界限D 勾欄瓦舍成為主要休閑場所解析: 選 A。 題干中 “ 宋代早市批售或零售 果子 競爭激烈”“ 相關的叫賣聲而產生了 文八娘叫果子 的節目 ” 說明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 促進了文化的創造和發展, 故選 A項。 商販叫賣之語與宋詞韻律不能等同, B 項排除;“ 在勾欄瓦

23、舍中的藝人” 不能反映商業活動打破“ 時空界限 ”, C 項排除;D 項材料不能體現, 排除。3 (命題點:宋代工商業發展)對下表中稅收信息的解讀較為合理的是()農業稅(力貫)非農業稅(力貫)至道末年(997年)2 408.11 567.3天禧末年(1021年)2 641.23 874.0熙寧十年(1077年)2 021.35 117.2A.重農抑商政策因工商業發展而走向終結B.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農業經濟逐漸衰退C.商業環境相對寬松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D.對外貿易稅收逐漸成為政府的主要財源解析:選C。北宋時期商品經濟發展,政府的商業環境相對寬松 ,表格顯示的是北宋時期農業稅收和非農業稅的比較 ,

24、非農業稅逐漸呈現上升趨勢 ,農業稅是逐漸下降,正是這一原因的體現,故C項正確;古代封建社會一直厲行重農抑商政策,故A項錯誤;農業稅收的減少不能說明農業發展衰退 ,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出是對外貿易的稅收,故D項錯誤。4 .(命題點:宋代的科舉制)下表為北宋時期被列入正史列傳的人數統計表。該表說明()北宋北方人數(個)北方所占比例南方人數(個)南方所占比例前期27884.5%5115.5%中期27463.9%15536.1%后期12140.3%17959.7%A.地域是官員選拔的決定性因素B.政治中心轉移影響人才培養C.經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D.正史列傳作者偏袒南方士人解析:選C。根據材料

25、可知,北方和南方的比例不斷變化。北宋時期,我國南方經濟發展,因此導致列入正史列傳的人數的增多,說明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故選C項。5 .(命題點:元代對外貿易)至元二十一年,元朝政府實行“官船官本商販之法”,就 是說,政府出本錢出船,然后招人去用官家的船進行海外貿易。獲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 個人得三分。這個政策反映出元代 ()A.實施“與民爭利”的做法B.封建海關賦稅過于沉重C.對海外貿易采取鼓勵態度D.私人海外貿易空前發達解析:選Co “政府出本錢出船,然后招人去用官家的船進行海外貿易。獲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個人得三分”有利于商業的發展,故A項錯誤;“獲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個人得三

26、分”不是海關稅收,故B項錯誤;“政府出本錢出船,然后招人去用官家的船進行海外貿易”說明政府對海外貿易的鼓勵 ,故C項正確;“政府出本錢出船”可見并非私 人海外貿易,故D項錯誤。6 .(命題點:經濟重心南移)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許多歷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對南方社會發展進程的記載。晉書記載有關江南水利興修之事,宋書記載北方人口南遷和 僑立州郡的情況,隋書極言揚州之盛,稱丹陽“埒于二京,人雜五方”,通典記載了江南漕運對于關中的重要性。這說明 ()A.北人南遷完成了經濟重心南移B.江南社會經濟發生了根本變化C.歷史著作帶有時代特點的印記D.歷史撰述越多越接近歷史真相解析:選Co經濟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代

27、 ,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魏晉隋唐時期南北方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不能體現出江南經濟發生根本變化,故B項錯誤;魏晉隋唐時期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推動南方經濟發展,經濟重心開始南移,故材料中的著作都記載了相 關內容,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史書記載了當時的主要社會現象,“歷史撰述越多越接近歷史真相”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學生用書P331(單獨成冊)(建議用時:45分鐘)一、選擇題1. (2020湖北八校聯考)宋代農學家陳敷說:“多虛不如少實,廣種不如狹收。”元代農學家王禎說:“凡人家營田,皆當量力。寧可少好,不可多惡。”明代農學家沈氏說:“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種多收。”該材料主要表明從宋代到明代的

28、農業生產中()A.人地矛盾的顯現B.精耕細作的傳承C.稻麥種植的減少D.技術交流的增加解析:選B。通過“廣種不如狹收”“寧可少好,不可多惡”“少種多收”可以得知,從宋到明,農學家主張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即對精耕細作的傳承,故B項正確。2. (2020廣東百校聯考)下表是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的商稅統計表。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當時南方()地區商稅戶數戶均北方3 633 392 貫5 676 606640文南方4 114 751 貫10 893 968377文全國7 748 143 貫16 570 474467文A.已成為全國經濟中心B.商業環境較北方優越C.農業生產較北方發達D.人口增長率高

29、于北方解析:選B。由材料可知,南方商稅、戶數均高于北方,但戶均遠遠不及北方,由此可見南方商業環境較北方優越 ,故B項正確;A項“已成為”的表述過于絕對化,故A項錯 誤;材料強調的是商業而非農業,故C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南北方商稅對比而非人口增長,故D項錯誤。3. (2020南京三模)宋朝高斯德有詩云:“客寓無田園,專仰買桑供。豈謂桑陡貴,半 路哀涂窮。三百變三千,十倍價何穹棄蠶滿山谷,行當歌大東。”材料說明,宋朝()A.蠶桑業被大商人所操縱B.蠶桑業受價值規律支配C.自然經濟逐步走向瓦解D.絲織業不再由政府管理解析:選B。“客寓無田園,專仰買桑供。豈謂桑陡貴 ,半路哀涂窮。三百變三千,十 倍價

30、何穹棄蠶滿山谷,行當歌大東”表明養蠶業因為桑的價格太高而破產 ,說明蠶桑業 受價值規律支配,故選B項。4. (2020廈門二模)宋高宗紹興三年,某知州針對當地農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 情況上書朝廷,建議“務令疾速歸業”,否則清算田產。戶部則提出“身雖在外,家有承管, 見今輸送二稅”者,不應清算田產。材料反映宋代 ()A.小農經濟具有韌性和張力B.社會階層實現垂直流動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認同D 地方官員挑戰中央權威解析:選A。通過題干可知,南宋知州對“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現象表示反對,而戶部則認為“ 身雖在外, 家有承管, 見今輸送二稅 者 , 不應清算田產 ”, 在南宋時期,農民一方面

31、可以保證小農經濟的發展, 另一方面, 也可以去經商, 說明古代中國的小農經濟具有韌性和張力, 故選 A 項。5. (2020湖南省長郡中學模擬)在宋代,設鎮的標準是:“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者,則為鎮。”“州縣官凡有所需索,皆取辦于一鎮之內。 ”由此可知,宋代 ()A.承認了私營商業的合法性B 嚴重阻礙了市鎮的設置C.放棄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D 影響了小農經濟的地位解析:選A。材料中“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者,則為鎮” “州縣官凡有所需索,皆取辦于一鎮之內” 說明當時設鎮是為了增加政府的商業稅收, 即對私營工商業給予一定的承認, 故選 A 項。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市鎮的發展, B 項錯誤;宋代僅僅是放松了重農

32、抑商政策,并未放棄, C 項錯誤;據材料信息可知, 宋代實施這些措施并未影響小農經濟的地位, D 項錯誤。6. (2020鄭州模擬)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宋代出現了富民階層。蘇洵對此有這樣的描述:“富民之家,地大業大,阡陌連接,募召浮客(四處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驅役,視以奴仆,安坐四顧,指麾于其間。”由此推知,當時 ()A. 土地兼并導致了流民問題B 農業經營方式比較落后C.政府實行特殊的土地政策D 人身依附關系更為嚴重解析:選Co宋代政府“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導致土地兼并嚴重,出現富民階層,故選 C 項;材料的主旨是強調政府政策導致出現富民階層, 排除 A 項;材料看不出農業經營方式落后

33、與否, 排除 B 項;人身依附關系是逐漸松弛的, 并且材料也不涉及這一方面, 排除 D 項。7. (2020汕尾二模)下表為宋代部分地區人口密度統計表(單位:人/平方千米)。這一變化()地區崇寧兀年(1102年)嘉定十六年(1223年)江南東路24.927.9兩浙路79江南西路27.737.7荊湖南路1722.5福建路1625.4A.助推南方經濟社會影響力的上升B.促使中國南北方經濟發展趨向平衡C.使土地集中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D.不利于小農經濟的穩定和持續發展解析:選Ao材料說明南方人口密度有所增長 ,這有利于提供勞動力從而促進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故選A項;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已經南移,南方經濟

34、發展水平已經超過北方,排除B項;表格中并沒有提及土地兼并和集中的問題,排除C項;人口的增加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排除D項。8. 在某些外國學者眼里,宋朝“發達” “強健” “統一”,甚至出現了中國式的“文 藝復興”和“商業革命”,是中國近代的開始。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A.政治上實行分化事權B.經濟上推行重商主義C.理學吸收佛道思想D.商業環境相對寬松解析:選Do政治上實行分化事權容易導致冗官局面,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A項錯誤;宋代仍然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故B項錯誤;理學吸收佛、道思想只是對儒家思想的發展,故C項錯誤;商業環境相對寬松,商品經濟發達,宋代的經濟繁榮,帶來其他方面 的繁榮,故D

35、項正確。9. (2020鹽城三模)右圖是北宋紙幣銅版拓片。 正面上部有10枚方孔圓錢紋,中部有銘 文“除四川外,許于諸路州縣公私從便主管并同見錢七百七十陌(同佰)流轉行使”。下部有一倉座圖,有三人正忙于搬運貨物。由此可知當時( )A.商品經濟高度繁榮B.活字印刷術水平高超C.金融體系較為完善D.紙幣在市場廣泛流通解析:選A。紙幣的產生是商品經濟高度繁榮的結果,與材料中“同見錢七百七十陌(同佰)流轉行使” “忙于搬運貨物”相符,故選A項;“銅版” “有一倉座圖”表明是雕版印刷術,排除B項;單純的紙幣信息不能反映金融體系的完善,排除C項;“許于諸路州縣流轉行使”不等于已經在市場廣泛流通 ,排除D項

36、。10. (2020南充三模)據史料記載,北宋的假賃業務十分發達,當時“凡民間吉兇筵會, 椅桌陳設,器皿合盤,酒檐動使之類,自有茶酒司管賃。主人只出錢而已, 不用費力”。 據此材料可知()A.經濟發展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B.社會消費奢侈攀比之風日益嚴重C.新興行業中滋生出新的生產關系D.紙幣的出現推動了經濟快速發展解析:選Ao題干“北宋的假賃業務十分發達,當時凡民間吉兇筵會,椅桌陳設,器 皿合盤,酒檐動使之類,自有茶酒司管賃。 主人只出錢而已,不用費力說明經濟發 展影響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故選A項;材料信息反映的是 “假賃業務十分發達",無法體 現社會消費奢侈攀比之風日益嚴重,排除B項

37、;新的生產關系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于明朝中后期,而不是北宋,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紙幣的信息 ,排除D項。11. (2020蕪湖三模)下列選項中史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史料結論A唐會要卷86記載:“諸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非州縣之所不具備設市條件B(唐)王建的詩:“草巾迎江貨,津橋稅海商。”草市普遍出現C(宋)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有瓦子50多處,游藝場所最大的可容納數千人市民階層不斷壯大D宋史卷466記載:“淳化中,明州初置巾舶司, 與 蕃客貿易,命知頻往經制之。”市舶制度開始建立解析:選Co據材料“瓦子50多處,游藝場所最大的可容納數千人 ”并結合所學瓦子是市民階層的娛樂場所可知

38、,市民階層不斷壯大,故選C項;材料“不得置市”說明是政府控制不是不具備條件,排除A項;材料“草市迎江貨”說明該地草市繁榮,不能說明草 市在全國普遍出現,排除B項;材料“明州初置市舶司”只能說明當地初次設置,不能說 明市舶制度開始建立,排除D項。12. (2020甘肅二模)南宋陳耆卿曾說:“古有四民士勤于學業,則可以取爵祿;農 勤于田畝,則可以聚稼不嗇;工勤于技巧,則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貿易,則可以積財貨。此四 者皆百姓之本業。”這反映了陳耆卿主張()A .農本商末B .重農抑商C.工商皆本D,四民皆本解析:選Do題干中提及士農工商都重要 一一“四者皆百姓之本業”,故選D項;題 干中“四者皆百姓之

39、本業”,即“商”也是本業,排除A項;重農抑商與農本商末思想一致,排除B項;工商皆本思想是明清之際黃宗羲提出來的,排除C項。二、非選擇題13. (2020蘇州二模)中國古代以抑商為主的商業政策幾經變化,影響了封建社會的發展走向。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商業思想呈百家爭鳴的局面 ,主要有否定商業,限制商業,肯定商業三種商業思想 孔子不反對人們從事商業活動,也不反對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在許多場合都給予肯定。孟子從社會分工的角度說明了商品交換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認為個人不能僅靠自己的勞動來生產本人所需要的一切產品,如果否定商品交換,相互依賴的各種生產者的生產和生活都會陷入困境,使社

40、會退回原始時代去。魏向遠我國古代商業思想和政策的歷史演變材料二北宋東京城簡易圖東京仃皇一城稱官城、 大內h內城、 外城三航城 41.患城是 空帝的議K 殿制和鞋宮 所在地材料三四年十一月丙戌,詔“仍禁瀕海居民不得私出海” “凡將馬牛、軍需鐵貨、銅 錢、緞匹、綢絹、絲綿,私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擔駝載之人,減一等。物貨船只并入宮清朝時為了推行抑商政策,采取大量對商業、手工業、運輸業的禁止或者限制措施,如用行會制度限制工商業自由發展。清政府就是利用這種制度對從事國內貿易的商業資本進行有效的壟斷與控制 ,從而達到既能使商業資本為封建政治、經濟服務,又能對商業資本瓦解封建經濟的作用進行限制的目

41、的。史慕華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思想與政策探究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時期儒家肯定商業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推斷否定商業、 限制商業的分別是什么學派,并簡述理由。(2)據材料二所示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朝城市商業活動的特點,分析其對居民 文化生活的影響。(3)據材料三,概括明清時期政府抑制商業的表現和根本目的。綜合上述材料與所學知 識,談談你對古代商業政策變化的認識。解析:(1)第一小問原因,材料一 “從社會分工的角度說明”體現商業活動有利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第二小問學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道家和法家。第三小問理由,從所學道家主張小國寡民和法家主張重農抑商等分析即可。(2)第一小問特點,據地圖可得,商業經濟空前繁榮,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據所學知識可得,交易活動不再受官吏直接監督。 第二小問影響,結合商業的發展推動了文化的世俗化可得,以詞、話本為代表的市民文學興起,居民娛樂場所(瓦肆)增加。(3)第一小問表現,結合材料三可得,明朝實行“海禁”政策, 清朝實行行會制度。 第二小問根本目的,據材料三“為封建政治、經濟服務”可得,維護封 建統治。第三小問認識,結合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