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生物學特性(共4頁)_第1頁
牛的生物學特性(共4頁)_第2頁
牛的生物學特性(共4頁)_第3頁
牛的生物學特性(共4頁)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牛的保護和福利牛的福利包括良好的環境,符合牛正常生理特性的合理的飼養管理等。一、牛的生物學特性(一)耐寒不耐熱牛體型較大,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小,皮膚散熱比較困難,因此,牛比較怕熱,但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在-18 的環境中,乳牛亦能維持正常的體溫,但低溫時,牛需采食大量的飼料來維持一定的生產力水平。高溫時,牛的采食量會大幅度下降,導致肉牛的生長發育速度減慢和乳牛的泌乳量明顯下降。高溫對牛的繁殖性能也有很大的影響,可使公牛的精液品質和母牛的受胎率降低。因此,生產中必須采取防暑降溫措施以減少高溫對牛的影響,并避免在盛夏時采精和配種。(二)反芻與噯氣牛是反芻動物,有四個胃,即

2、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前三個胃沒有腺體,又稱前胃;只有皺胃能分泌胃液,又稱真胃。牛無門齒和犬齒,靠高度靈活的舌把草卷人口中,并借助頭的擺動將草扯斷,匆匆咀嚼后即吞咽人瘤胃。休息時,瘤胃中經過浸泡的食團通過逆嘔重回到口腔,經過重新咀嚼并混人唾液后再吞咽人瘤胃,這個過程稱為反芻。瘤胃寄居著大量的微生物,是飼料進行發酵的主要場所,故有“天然發酵罐”之稱。進人瘤胃的飼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斷發酵產生揮發性脂肪酸和各種氣體(如 CO2, CH4, NH3 等),這些氣體由食管進人口腔后吐出的過程稱為噯氣。當牛采食大量帶有露水的豆科牧草和富含淀粉的根莖類飼料時,瘤胃發酵急劇上升,所產生的氣體超過暖氣負荷

3、時,就會出現臌氣,如不及時救治,就會使牛窒息而死。(三)食管溝反射食管溝始于責門,延伸至網瓣胃口,它是食道的延續,收縮時呈一個中空閉合的管子使食管直接和瓣胃相通。犢牛哺乳時,引起食管溝閉和,稱食管溝反射。這樣可防止乳汁進人瘤網胃中由細菌發酵而引起腹瀉。(四)群居性與優勢序列牛喜群居。牛群在長期共處過程中,通過相互交鋒,可以形成群體等級制度和優勢序列。這種優勢序列在規定牛群的放牧游走路線,按時歸牧,有條不紊進人擠奶廳以及防御敵害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五)食物特性與消化率牛是草食動物,放牧時喜食高草。在草架上吃草有往后甩的動作,故對飼草的浪費很大。應根據這一采食行為采取合適的飼喂設施和方法。牛喜食

4、青綠飼料和塊根飼料,喜食帶甜、咸味的飼料,但通過訓練能大量采食帶酸性成分的飼料。 (六)生殖特性牛是常年發情的家畜,發育正常的后備母牛在 18 月齡時就可進行初配。母牛發情周期為 21 天左右,妊娠期為280天。種公牛一般從1.5歲開始利用。二、牛的行為牛的祖先是野生原牛,原牛每晝夜活動半徑可達50km ,主要食物是牧草和其他纖維類植物,在變幻無常的自然條件下采食,在安全避風的地方休息、反芻。牛的大多數特征行為都源于自然條件或半自然條件下生活的野生原牛、肉牛或雜種牛。(一)感覺在野生原牛向牛進化的過程中,為尋找食物以及與牛群之間進行交流的目的,牛的感覺器官都發育得相當完善。 1 視覺牛的視力范

5、圍在 330-360o之間,而雙眼的視角范圍為25-30o(見圖5.2-1 )。牛能夠清楚地辨別出紅色、黃色、綠色和藍色,但對綠色和藍色的區分能力很差。同時,也能區分出三角形、圓形以及線形等簡單的幾何形狀。圖5.3-1 牛的視力范圈2 聽覺牛的聽覺頻率范圍幾乎和人一樣,而且能準確地聽到一些人耳聽不到的高音調。但由于牛的聽覺只能探測遠的范圍,因而,對那些偏離這個角度范圍而離牛體很近的聲源發出的聲音反而難以聽到。 3 味覺牛的味覺發達,能夠根據味覺尋找食物和使用氣味信息與同伴進行交流,母牛也能夠通過味覺尋找和識別小牛。味覺對牛選擇食物非常重要,牛喜食甜、酸類食物,但不喜歡苦味和含鹽分過多的食物。

6、4 觸覺牛的觸覺也很靈敏,能像人一樣通過痛苦的表情和精神萎靡等方式將身體的損傷、疾病和應激等表現出來。 (二)群體行為個體與同伴之間的任何活動均可稱為群體行為。和其他群居類動物一樣,牛的群體行為發展得很完善,具體可以分為攻擊性行為(如:打斗和相互威脅等)和非攻擊性行為(如:相互舔毛等)。 1 交流行為牛的個體都可以通過傳遞姿勢、聲音、氣味等不同信號來進行與同類之間的交流,但大多數行為模式都需要一定的學習和訓練過程才能準確無誤地掌握,通常,這種學習過程只發生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如果錯過這個階段,則無法建立這種相似的行為。如將初生牛只隔離 2-3 個月,會發現它們將很難與其他犢牛相處。 2 個體空

7、間的需求生物的空間需求分為身體空間需求和群體空間需求(見圖5.3-2 )。牛自身活動(如躺臥、站立和伸展等)所需要的空間為身體空間需求。群體空間需求則是指牛和同伴之間所要保持的最小距離空間。如果這種最小的空間范圍受到了侵犯,牛會試圖逃跑或對“敵對勢力”進行攻擊。牛所需的空間范圍一般以頭部的距離計算。通常在放牧條件下,成年母牛的個體空間需求為 2-4m 。如果密度過大限制了其自由移動,牛只可能就會產生壓力,并表現出相應的行為。在對漏縫地板飼養的青年牛和小公牛的研究表明,增大飼養密度,其攻擊性和不良行為(如卷舌、對其他物體和牛只的舔甜活動)就會相應增加;將小公牛的飼養密度由 2.3 時頭提高到 1

8、.5 時頭,其不良行為的頻率將上升 2.5-3.0 倍。舍飼散欄飼養下,將走道寬度由 2.0m 減小到 1.6m 時,奶牛的攻擊性行為將會大大增加;如果奶牛不能在身體相互不接觸的條件下通過走道,就會將休息牛床作為“通行空間”和“轉彎空間”來加以利用。因而在牛場設計時,考慮牛的空間需求是很有必要的。圖5.2-2 牛的個體空間需求3 位次在自然(野生)條件下,一個牛群通常由公牛、母牛、青年牛和犢牛組成,而超過 10- 12 月齡的小公牛就會被從這個群體中趕走。牛只在群體行為的基礎上會建立起優勢序列,這種主次關系就是牛只“社會地位”的群體位次關系,每頭牛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這個群體中的“社會地位”

9、。這種關系會在奶牛成長發育階段逐漸形成,在野生條件下,這種關系通常非常穩定,通過這種方式,牛群就能夠正常、有序、協調地生活。為了維持這種位次關系的穩定和減少牛群間不必要的麻煩和爭斗,就要盡量避免牛群成員的變化和更替。然而,如果這種更替不可避免地要發生,最好一次同時更替幾頭牛,牛群重組后再重新排序,建立穩定的位次關系。牛只的排序通常由其年齡、體重、脾氣以及在牛群中的資歷等因素決定。通過這種方式,年長和體型大的牛只通常會擁有較高的優勢地位,而年幼、體輕和新轉入群體內的母牛的地位較低。因而在舍飼散放工藝模式下,特別是飼養條件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年輕、體型小和頭胎母牛的產量一般較低。如果少數牛只被隔離

10、很長一段時間或在冬天將牛群轉為舍飼拴系飼養,這種位次關系就得重新建立。如果牛體經常相互接觸,而不發生激烈的沖突,已經建立的位次關系就能夠穩固地維持幾年時間。少量威脅和主動躲避行為不會對這種位次關系產生影響。目前,對最優的奶牛組群規模應該是多少沒有確切的結論,但多數研究認為,最大的成乳牛群應在 70-80頭之間,如果規模再大它們就不能相互識別,因而可能會導致牛只之間的沖突增加和升級。而對青年牛和犢牛的最優牛群規模大小還沒有更多的研究。 4 攻擊性行為牛只間的攻擊行為和身體相互接觸主要發生在建立優勢序列(排定位次)階段。正面(頭對頭)的打斗是最具攻擊性的(圖5.2-3 , ( a ) ) ,而以頭

11、部撞擊肩與腰窩等部位也非常激烈(圖5.2-3 , ( b ) )。一旦這種位次關系排定之后,示威性行為將成為主導(圖 5.2-3 , ( c ) )。向對方表現出頂撞和擺頭行為可能會導致示威行為的升級,從而演變成相互攻擊。如果諸如食物、飲水和躺臥位置等資源條件受到限制,可能會激發牛只間大量的、劇烈的攻擊性行為。圖5.2-3 攻擊性行為(三)躺臥行為牛有明顯的生理節律,其休息、采食和反芻等主要行為會按照一個固定模式交替進行。同時,牛又是群居動物,因此一群成牛有時會在同一時間段進行相同的行為活動。這種生理節律是很難改變的,因此在舍飼飼養過程中就可能會引起問題,例如在奶牛場設計時,自動擠奶設施或者飼料通道等都是以個體行為模式為依據來進行設計的,而沒有充分考慮奶牛群居的習性和行為的統一性,從而導致數量和面積等指標相對較小,限制了奶牛的部分行為和活動。 1 躺臥時間、躺臥頻率與生理節律與其他活動相比,奶牛的躺臥行為具有優先權。犢牛每天的躺臥次數為 30-40 次,總時間達到 16-18h 。奶牛的躺臥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減少,成年母牛每天的躺臥時間約為 10-14h ,躺臥次數為 15-20次。奶牛打盹(輕睡)要比深睡的時間長,甚至可以在站立和反芻的時候打盹。長時間的休息行為包括反芻、打盹和深睡等。奶牛的躺臥時間一般會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