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物化學習題三 名詞解釋 第一章1,氨基酸( amino acid ):是含有一個堿性氨基和一個酸性羧基的有機化合物,氨基一般連在a -碳上。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acid ):指人(或其它脊椎動物)(賴氨酸,蘇氨酸等)自己不能合成,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3,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 ):指人(或其它脊椎動物)自己能由簡單的前體合成不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4 ,等電點( pI,isoelectric point ):使分子處于兼性分子狀態,在電場中不遷移(分子的靜電荷為零)的 pH 值。5 ,茚三酮反應( ninhydrin
2、reaction ):在加熱條件下,氨基酸或肽與茚三酮反應生成紫色(與脯氨酸反應生成黃色)化合物的反應。6 , 肽鍵 ( peptide bond ) :一個氨基酸的羧基與另一個的氨基的氨基縮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鍵。7 ,肽( peptide ) :兩個或兩個以上氨基通過肽鍵共價連接形成的聚合物。8,蛋白質一級結構( primary structure ):指蛋白質中共價連接的氨基酸殘基的排列順序。9 ,層析( chromatography ) :按照在移動相和固定相 (可以是氣體或液體)之間的分配比例將混合成分分開的技術。10,離子交換層析(ion-exchange column )使
3、用帶有固定的帶電基團的聚合樹脂或凝膠層析柱11,透析(dialysis):通過小分子經過半透膜擴散到水(或緩沖液)的原理,將小分子與生 物大分子分開的一種分離純化技術。12 ,凝膠過濾層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也叫做分子排阻層析。一種利用帶孔凝膠珠作基質,按照分子大小分離蛋白質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層析技術。13 ,親合層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 ):利用共價連接有特異配體的層析介質,分離蛋白質混合物中能特異結合配體的目的蛋白質或其它分子的層析技術。14,高壓液相層析(HPL。:使用顆粒極細的介質,在高壓下分離蛋白質或其他分子混合
4、 物的層析技術。15,凝膠電泳(gel electrophoresis ):以凝膠為介質,在電場作用下分離蛋白質或核酸的分離純化技術。16 , SDS聚丙烯酰氨凝膠電泳(SDS-PAGE :在去污劑十二烷基硫酸鈉存在下的聚丙烯酰氨 凝膠電泳。SDS-PAGE是按照分子的大小,而不是根據分子所帶的電荷大小分離的。17,等電聚膠電泳(IFE):利用一種特殊的緩沖液(兩性電解質)在聚丙烯酰氨凝膠制造 一個pH梯度,電泳時,每種蛋白質遷移到它的等電點( pI)處,即梯度足的某一pH時,就不再帶有凈的正或負電荷了。18,雙向電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e ):等電聚膠
5、電泳和SDS-PAGE勺組合,即先進行等電聚膠電泳(按照 pI)分離,然后再進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分離)。經染色得到的電泳圖是二維分布的蛋白質圖。19 , Edman 降解( Edman degradation ):從多肽鏈游離的 N 末端測定氨基酸殘基的序列的過程。 N 末端氨基酸殘基被苯異硫氰酸酯修飾,然后從多肽鏈上切下修飾的殘基, 再經層析 鑒定,余下的多肽鏈(少了一個殘基)被回收再進行下一輪降解循環。20 ,同源蛋白質( homologous protein ):來自不同種類生物的序列和功能類似的蛋白質, 例如血紅蛋白。第二章1 ,構形(configuration): 有機
6、分子中各個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間排列。這種排列不經過共價鍵的斷裂和重新形成是不會改變的。構形的改變往往使分子的光學活性發生變化。2 ,構象(conformation): 指一個分子中,不改變共價鍵結構,僅單鍵周圍的原子放置所產生的空間排布。 一種構象改變為另一種構象時, 不要求共價鍵的斷裂和重新形成。 構象改變不 會改變分子的光學活性。3,肽單位(peptide unit ) :又稱為肽基(peptide group ),是肽鍵主鏈上的重復結構。是由參于肽鏈形成的氮原子, 碳原子和它們的 4 個取代成分: 羰基氧原子, 酰氨氫原子和兩個 相鄰“-碳原子組成的一個平面單位。4 ,蛋白質二級結構(p
7、rotein 在蛋白質分子中的局布區域內氨基酸殘基的有規則的排列。常見的有二級結構有a-螺旋和3 -折疊。二級結構是通過骨架上的默基和酰胺基團之間形成的氫鍵維持的。5 ,蛋白質三級結構(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 : 蛋白質分子處于它的天然折疊狀態的三維構象。 三級結構是在二級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盤繞, 折疊形成的。 三級結構主要是靠氨 基酸側鏈之間的疏水相互作用,氫鍵,范德華力和鹽鍵維持的。6,蛋白質四級結構(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 ) :多亞基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實際上是具有三級結構多肽(亞基)以適當方式聚合所呈現的三維結構。7,
8、 “-螺旋(a -heliv):蛋白質中常見的二級結構,肽鏈主鏈繞假想的中心軸盤繞成螺旋狀,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結構, 螺旋是靠鏈內氫鍵維持的。每個氨基酸殘基 (第 n 個) 的羰基與多肽鏈C端方向的第4個殘基(第4+n個)的酰胺氮形成氫鍵。在古典的右手a -螺旋結構中,螺距為 0.54nm ,每一圈含有3.6個氨基酸殘基,每個殘基沿著螺旋的長軸上升 0.15nm.8, 3折疊(3 -sheet):蛋白質中常見的二級結構,是由伸展的多肽鏈組成的。折疊片的構象是通過一個肽鍵的羰基氧和位于同一個肽鏈的另一個酰氨氫之間形成的氫鍵維持的。 氫鍵幾乎都垂直伸展的肽鏈,這些肽鏈可以是平行排列(由 N 到 C
9、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列(肽鏈反向排列)。9, 3-轉角(3 -turn):也是多肽鏈中常見的二級結構,是連接蛋白質分子中的二級結構(”-螺旋和3 -折疊),使肽鏈走向改變的一種非重復多肽區,一般含有 216個氨基酸殘基。含有 5 個以上的氨基酸殘基的轉角又常稱為環( loop )。常見的轉角含有4 個氨基酸殘基有兩種類型: 轉角 I 的特點是: 第一個氨基酸殘基羰基氧與第四個殘基的酰氨氮之間形成氫鍵;轉角n的第三個殘基往往是甘氨酸。這兩種轉角中的第二個殘傳大都是脯氨酸。10 ,超二級結構(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 :也稱為基元(motif). 在蛋白質中,特別是球
10、蛋白中, 經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鄰的二級結構單元組合在一起, 彼此相互作用, 形成有規則的,在空間上能辨認的二級結構組合體。11 ,結構域( domain ) :在蛋白質的三級結構內的獨立折疊單元。結構域通常都是幾個超二級結構單元的組合。12 ,纖維蛋白( fibrous protein ) : 一類主要的不溶于水的蛋白質,通常都含有呈現相同二級結構的多肽鏈許多纖維蛋白結合緊密, 并為 單個細胞或整個生物體提供機械強度, 起著保護或結構上的作用。13 ,球蛋白(globular protein): 緊湊的,近似球形的,含有折疊緊密的多肽鏈的一類蛋白質,許多都溶于水。典形的球蛋白含有能特異的識別其
11、它化合物的凹陷或裂隙部位。14,角蛋白(keratin):由處于“-螺旋或3 -折疊構象的平行的多肽鏈組成不溶于水的起著保護或結構作用蛋白質。15,膠原(蛋白) ( collagen) :是動物結締組織最豐富的一種蛋白質,它是由原膠原蛋白分子組成。 原膠原蛋白是一種具有右手超螺旋結構的蛋白。 每個原膠原分子都是由 3 條特殊的左手螺旋(螺距0.95nm, 每一圈含有3.3 個殘基)的多肽鏈右手旋轉形成的。16 , 疏水相互作用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非極性分子之間的一種弱的非共價的相互作用。這些非極性的分子在水相環境中具有避開水而相互聚集的傾向。17 ,伴娘蛋白
12、(chaperone ) :與一種新合成的多肽鏈形成復合物并協助它正確折疊成具有生物功能構向的蛋白質。 伴娘蛋白可以防止不正確折疊中間體的形成和沒有組裝的蛋白亞基的不正確聚集,協助多肽鏈跨膜轉運以及大的多亞基蛋白質的組裝和解體。18,二硫鍵( disulfide bond ) :通過兩個(半胱氨酸)巰基的氧化形成的共價鍵。二硫鍵在穩定某些蛋白的三維結構上起著重要的作用。19,范德華力( van der Waals force) : 中性原子之間通過瞬間靜電相互作用產生的一弱的分子之間的力。 當兩個原子之間的距離為它們范德華力半徑之和時, 范德華力最強。 強的范德華力的排斥作用可防止原子相互靠近
13、。20 ,蛋白質變性( denaturation ) :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構象遭到破壞導致其生物活性喪失的現象。蛋白質在受到光照,熱,有機溶濟以及一些變性濟的作用時,次級鍵受到破壞,導致天然構象的破壞,使蛋白質的生物活性喪失。21 ,肌紅蛋白( myoglobin ) :是由一條肽鏈和一個血紅素輔基組成的結合蛋白,是肌肉內儲存氧的蛋白質,它的氧飽和曲線為雙曲線型。22 ,復性( renaturation ) :在一定的條件下,變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復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 構象的現象。23,波爾效應(Bohr effect) :CO2濃度的增加降低細胞內的pH,引起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氧親和力下降的現象。
14、24 ,血紅蛋白( hemoglobin ) : 是由含有血紅素輔基的 4 個亞基組成的結合蛋白。血紅蛋 白負責將氧由肺運輸到外周組織,它的氧飽和曲線為S型。25,別構效應( allosteric effect ) :又稱為變構效應,是寡聚蛋白與配基結合改變蛋白質的構象,導致蛋白質生物活性喪失的現象。26 ,鐮刀型細胞貧血病( sickle-cell anemia ) : 血紅蛋白分子遺傳缺陷造成的一種疾病,病人的大部分紅細胞呈鐮刀狀。其特點是病人的血紅蛋白3一亞基 N端的第六個氨基酸殘缺是纈氨酸( vol ),而不是下正常的谷氨酸殘基(Ghe)。第三章1 ,酶( enzyme ) :生物催化
15、劑,除少數RNA 外幾乎都是蛋白質。酶不改變反應的平衡,只是通過降低活化能加快反應的速度。2,脫脯基酶蛋白 (apoenzyme): 酶中除去催化活性可能需要的有機或無機輔助因子或輔基后的蛋白質部分。3,全酶( holoenzyme ) :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必需的亞基,輔基和其它輔助因子。4,酶活力單位( U,active unit ) :酶活力單位的量度。 1961 年國際酶學會議規定: 1 個酶活 力單位是指在特定條件(25oC,其它為最適條件)下,在 1min內能轉化1 mol底物的酶量,或是轉化底物中1科mol的有關基團的酶量。5 ,比活( specific activity
16、) :每分鐘每毫克酶蛋白在25oC 下轉化的底物的微摩爾數。比活是酶純度的測量。1 ,活化能( activation energy) :將 1mol 反應底物中所有分子由其態轉化為過度態所需要 的能量。7 , 活性部位 ( active energy ) :酶中含有底物結合部位和參與催化底物轉化為產物的氨基酸殘基部分。活性部位通常位于蛋白質的結構域或亞基之間的裂隙或是蛋白質表面的凹陷部位,通常都是由在三維空間上靠得很進的一些氨基酸殘基組成。8 ,酸-堿催化(acid-base catalysis) :質子轉移加速反應的催化作用。9,共價催化(covalent catalysis): 一個底物或
17、底物的一部分與催化劑形成共價鍵,然后 被轉移給第二個底物。許多酶催化的基團轉移反應都是通過共價方式進行的。10,靠近效應(proximity effect ):非酶促催化反應或酶促反應速度的增加是由于底物靠近活性部位,使得活性部位處反應劑有效濃度增大的結果,這將導致更頻繁地形成過度態。11 , 初速度 (initial velocity) : 酶促反應最初階段底物轉化為產物的速度, 這一階段產物的濃 度非常低,其逆反應可以忽略不計。12,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t equation):表示一個酶促反應的起始速度(u)與底物 濃度(s)關系的速度方程:u = u maxs/(K
18、m+s) 13,米氏常數(Michaelis constant):對于一個給定的反應,異至酶促反應的起始速度(u0)達到最大反應速度(u max) 一半時的底物濃度。14,催化常數(catalytic number) (Kcat):也稱為轉換數。是一個動力學常數,是在底物處于飽和狀態下一個酶 (或一個酶活性部位) 催化一個反應有多快的測量。 催化常數等于最大反應速度除以總的酶濃度(u max/Etotal )。或是每摩酶活性部位每秒鐘轉化為產物的底 物的量(摩爾 )。15 ,雙倒數作圖(double-reciprocal plot ) :那稱為 Lineweaver_Burk 作圖。一個酶促反
19、應的速度的倒數(1/V)對底物度的倒數(1/LSF)的作圖。x和y軸上的截距分別代表米氏常數 和最大反應速度的倒數。16 , 競爭性抑制作用 ( competitive inhibition ) :通過增加底物濃度可以逆轉的一種酶抑制類型。競爭性抑制劑通常與正常的底物或配體競爭同一個蛋白質的結合部位。這種抑制使Km增大而u max不變。17,非競爭性抑制作用(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 : 抑制劑不僅與游離酶結合,也可以與酶-底物復合物結合的一種酶促反應抑制作用。這種抑制使Km不變而u max變小。18 ,反競爭性抑制作用(uncompetitive inhibit
20、ion ) : 抑制劑只與酶-底物復合物結合而不與游離的酶結合的一種酶促反應抑制作用。這種抑制使 Km和u max都變小但u max/Km不 變。19 ,絲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 ) : 活性部位含有在催化期間起親核作用的絲氨殘基的蛋白質。20,酶原(zymogen) :通過有限蛋白水解,能夠由無活性變成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前體。21 ,調節酶( regulatory enzyme ) :位于一個或多個代謝途徑內的一個關鍵部位的酶,它的 活性根據代謝的需要而增加或降低。22,別構酶( allosteric enzyme) :活性受結合在活性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其它分子調節的酶。23
21、 ,別構調節劑(allosteric modulator ) :結合在別構調節酶的調節部位調節該酶催化活性的生物分子,別構調節劑可以是激活劑,也可以是抑制劑。24 ,齊變模式( concerted model ):相同配體與寡聚蛋白協同結合的一種模式,按照最簡單的齊變模式,由于一個底物或別構調節劑的結合,蛋白質的構相在 T (對底物親和性低的 構象)和R (對底物親和性高的構象)之間變換。這一模式提出所有蛋白質的亞基都具有相 同的構象,或是T 構象,或是R 構象。25,序變模式(sequential model ):相同配體與寡聚蛋白協同結合的另外一種模式。按照最簡單的序變模式, 一個配體的結
22、合會誘導它結合的亞基的三級結構的變化, 并使相鄰亞基 的構象發生很大的變化。按照序變模式,只有一個亞基對配體具有高的親和力。26,同功酶(isoenzymeisozyme):催化同一化學反應而化學組成不同的一組酶。它們彼此在氨基酸序列,底物的親和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27,別構調節酶(allosteric modulator ):那稱為別構效應物。結合在別構酶的調節部位,調節酶催化活性的生物分子。別構調節物可以是是激活劑,也可以是抑制劑。第四章1,維生素( vitamin ):是一類動物本身不能合成,但對動物生長和健康又是必需的有機物,所以必需從食物中獲得。許多輔酶都是由維生素衍生的。2 ,水
23、溶性維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 ):一類能溶于水的有機營養分子。其中包括在酶的催化中起著重要作用的B族維生素以及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3 ,脂溶性維生素(lipid vitamin ):由長的碳氫鏈或稠環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脂溶性維生素包括A, D, E,和K,這類維生素能被動物貯存。4 ,輔酶( conzyme ):某些酶在發揮催化作用時所需的一類輔助因子,其成分中往往含有維生素。輔酶與酶結合松散,可以通過透析除去。5,輔基(prosthetic group ):是與酶蛋白質共價結合的金屬離子或一類有機化合物,用透析法不能除去。輔基在整個酶促反應過程中始終與酶的特
24、定部位結合。6,尼克酰胺腺喋吟二核甘酸(NAD+)和尼克酰胺腺喋吟二核甘酸磷酸(NADP+):含有尼克酰胺的輔酶,在某些氧化還原中起著氫原子和電子載體的作用,常常作為脫氫酶的輔。7,黃素單核甘酸(FMN) 一種核黃素磷酸,是某些氧化還原反應的輔酶。8 ,硫胺素焦磷酸(thiamine phosphate ):是維生素B1 的輔形式,參與轉醛基反應。9,黃素腺喋吟二核甘酸(FAD):是某些氧化還原反應的輔酶,含有核黃素。10,磷酸口比哆醛(pyidoxal phosphate):是維生素B6 (口比哆醇)的衍生物,是轉氨酶,脫 羧酶和消旋酶的酶。11 ,生物素( biotin ):參與脫羧反應的
25、一種酶的輔助因子。12,輔酶A(coenzyme A): 一種含有泛酸的輔酶,在某些酶促反應中作為酰基的載體。13 ,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 ):由異戊二烯組成的脂溶性光合色素。14,轉氨酶(transaminase):那稱為氨基轉移酶,在該酶的催化下,一個a-氨基酸的氨基可轉移給別一個“-酮酸。第五章1,醛糖(aldose): 一類單糖,該單糖中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指定為C-1)是一個醛基。2,酮糖(ketose): 一類單糖,該單糖中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指定為C-2)是一個酮基。3,異頭物(anomer):僅在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異頭碳)上具有不同構形的糖分子的兩種異構體。4,異
26、頭碳(anomer carbon):環化單糖的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異頭碳具有厥基的化學反應性。5,變旋(mutarotation ) : 口比喃糖,味喃糖或糖昔伴隨它們的“-和3 -異構形式的平衡而發生的比旋度變化。6 ,單糖(monosaccharide ):由3 個或更多碳原子組成的具有經驗公式(CH2O) n 的簡糖。7 ,糖苷(dlycoside ):單糖半縮醛羥基與別一個分子的羥基,胺基或巰基縮合形成的含糖衍生物。8 , 糖苷鍵 ( glycosidic bond ) :一個糖半縮醛羥基與另一個分子 (例如醇、糖、 嘌呤或嘧啶) 的羥基、胺基或疏基之間縮合形成的縮醛或縮酮鍵,常見的糖
27、醛鍵有。一糖昔鍵和N糖昔鍵。9,寡糖(oligoccharide ):由220個單糖殘基通過糖昔鍵連接形成的聚合物。10 ,多糖( polysaccharide ): 20 個以上的單糖通過糖苷鍵連接形成的聚合物。多糖鏈可以是線形的或帶有分支的。11,還原糖(reducingsugar):厥基碳(異頭碳)沒有參與形成糖昔鍵,因此可被氧化充當還原劑的糖。12 ,淀粉( starch ):一類多糖,是葡萄糖殘基的同聚物。有兩種形式的淀粉:一種是直鏈淀粉,是沒有分支的,只是通過“-(1-4)糖昔鍵的葡萄糖殘基的聚合物;另一類是支鏈淀粉,是含有分支的,a - (1-4)糖昔鍵連接的葡萄糖殘基的聚合物,
28、支鏈在分支處通過a - (1-6)糖昔鍵與主鏈相連。13,糖原(glycogen):是含有分支的a - (1-4)糖昔鍵的葡萄糖殘基的同聚物,支鏈在 分支點處通過a - (1-6)糖昔鍵與主鏈相連。14 ,極限糊精( limit dexitrin ) :是指支鏈淀粉中帶有支鏈的核心部位,該部分經支鏈淀粉酶水解作用,糖原磷酸化酶或淀粉磷酸化酶作用后仍然存在。糊精的進一步降解需要a- (1-6)糖昔鍵的水解。15,肽聚糖(peptidoglycan ) : N-乙酰葡萄糖胺和 N-乙酰唾液酸交替連接的雜多糖與不同的肽交叉連接形成的大分子。肽聚糖是許多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16,糖蛋白( glyco
29、protein ) :含有共價連接的葡萄糖殘基的蛋白質。17 ,蛋白聚糖( proteoglycan ):由雜多糖與一個多肽連組成的雜化的在分子,多糖是分子的主要成分。第六章1 ,脂肪酸( fattyacid ):是指一端含有一個羧基的長的脂肪族碳氫鏈。脂肪酸是最簡單的一種脂,它是許多更復雜的脂的成分。2,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一C二C-雙鍵的脂肪酸。3,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一C二C雙鍵的脂肪酸。4,必需脂肪酸(occential fatty acid):維持哺乳動物正常生長所必需的,而動物又不能合成的脂
30、肪酸, Eg 亞油酸,亞麻酸。5 ,三脂酰苷油( triacylglycerol ):那稱為甘油三酯。一種含有與甘油脂化的三個脂酰基的酯。脂肪和油是三脂酰甘油的混合物。6,磷脂( phospholipid ):含有磷酸成分的脂。 Eg 卵磷脂,腦磷脂。7 ,鞘脂( sphingolipid ):一類含有鞘氨醇骨架的兩性脂,一端連接著一個長連的脂肪酸,另一端為一個極性和醇。 鞘脂包括鞘磷脂, 腦磷脂以及神經節苷脂, 一般存在于植物和動物細胞膜內,尤其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組織內含量豐富。8 ,鞘磷脂( sphingomyelin ):一種由神經酰胺的 C-1 羥基上連接了磷酸毛里求膽堿(或磷酸乙酰胺
31、) 構成的鞘脂。 鞘磷脂存在于在多數哺乳動物動物細胞的質膜內, 是髓鞘的主要成分。9,卵磷脂(lecithin):即磷脂酰膽堿(PC),是磷脂酰與膽堿形成的復合物。10,腦磷脂(cephalin):即磷脂酰乙醇胺(PE),是磷脂酰與乙醇胺形成的復合物。11 ,脂質體(liposome ):是由包圍水相空間的磷脂雙層形成的囊泡(小泡)。12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 ):鑲嵌有蛋白質的脂雙層,起著畫分和分隔細胞和細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與許多能量轉化和細胞內通訊有關的重要部位。13 ,內在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插入脂雙層的疏水核和完全
32、跨越脂雙層的膜蛋白。14 ,外周膜蛋白( 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 ):通過與膜脂的極性頭部或內在的膜蛋白的離子相互作用和形成氫鍵與膜的內或外表面弱結合的膜蛋白。15 ,流體鑲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針對生物膜的結構提出的一種模型。在這個模型中, 生物膜被描述成鑲嵌有蛋白質的流體脂雙層, 脂雙層在結構和功能上都表現出不對稱性。 有的蛋白質 “鑲 “在脂雙層表面, 有的則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內部, 有的則橫跨整個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進行橫向擴散。16 ,通透系數(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是離子或小分子擴散過脂雙層
33、膜能力的一種量度。通透系數大小與這些離子或分子在非極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成比例。17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是帶有中央水相通道的內在膜蛋白,它可以使大小適合的離子或分子從膜的任一方向穿過膜。18 ,(膜)孔蛋白(pore protein ):其含意與膜通道蛋白類似,只是該術語常用于細菌。19 ,被動轉運(passive transport ):那稱為易化擴散。是一種轉運方式,通過該方式溶質特異的結合于一個轉運蛋白上,然后被轉運過膜,但轉運是沿著濃度梯度下降方向進行的,所以被動轉達不需要能量的支持。20 ,主動轉運(active transport ):一種轉運方式,通過該
34、方式溶質特異的結合于一個轉運蛋白上然后被轉運過膜, 與被動轉運運輸方式相反, 主動轉運是逆著濃度梯度下降方向進行的,所以主動轉運需要能量的驅動。在原發主動轉運過程中能源可以是光,ATP或電子傳遞;而第二級主動轉運是在離子濃度梯度下進行的。21 ,協同運輸( contransport ):兩種不同溶質的跨膜的耦聯轉運。可以通過一個轉運蛋白進行同一方向(同向轉運)或反方向(反向轉運)轉運。22,胞吞(信用)( endocytosis ):物質被質膜吞入并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成(物質在囊泡內)被帶入到細胞內的過程。第七章1 ,核苷( nucleoside ):是嘌呤或嘧啶堿通過共價鍵與戊糖連接組成的
35、化合物。核糖與堿基一般都是由糖的異頭碳與喀咤的N-1或喋吟的N-9之間形成的3 -N-糖鍵連接。2 ,核苷酸(uncleoside ):核苷的戊糖成分中的羥基磷酸化形成的化合物。3 , cAMP(cycle AMP): 3, ,5,-環腺甘酸,是細胞內的第二信使,由于某部些激素或其它分 子信號刺激激活腺甘酸環化酶催化ATP環化形成的。4 ,磷酸二脂鍵(phosphodiester linkage ) :一種化學基團,指一分子磷酸與兩個醇(羥基)酯化形成的兩個酯鍵。該酯鍵成了兩個醇之間的橋梁。例如一個核昔的 3/羥基與別一個核昔的5/羥基與同一分子磷酸酯化,就形成了一個磷酸二脂鍵。5,脫氧核糖核
36、酸(DNA):含有特殊脫氧核糖核甘酸序列的聚脫氧核甘酸,脫氧核甘酸之 間是是通過3, ,5 "磷酸二脂鍵連接的。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6,核糖核酸(RNA):通過3, ,5,-磷酸二脂鍵連接形成的特殊核糖核甘酸序列的聚核糖 核苷酸。7 ,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ribonucleic acid ):作為組成成分的一類RNA, rRNA 是細胞內最 豐富的 RNA .8,信使核糖核酸(mRNA,messenger ribonucleicacid):一類用作蛋白質合成模板的RNA .9, 轉移核糖核酸( T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 ) :一類攜帶激活
37、氨基酸,將它帶到蛋白質合成部位并將氨基酸整合到生長著的肽鏈上RNA TRNA含有能識別模板mRNA上互補密碼的反密碼。10,轉化(作用)(transformation ) :一個外源 DNA 通過某種途徑導入一個宿主菌,引起該菌的遺傳特性改變的作用。11 ,轉導(作用)( transduction ) :借助于病毒載體,遺傳信息從一個細胞轉移到另一個細 胞。12,堿基對(base pair):通過堿基之間氫鍵配對的核酸鏈中的兩個核甘酸,例如 A與T或 U ,以及G與C配對 。13, 夏格夫法則( Chargaff s rules) : 所有 DNA 中腺嘌呤與胸腺嘧啶的摩爾含量相等( A=T)
38、 ,鳥喋吟和胞喀咤的摩爾含量相等( G=Q ,既喋吟的總含量相等( A+G=T+。 DNA的堿基 組成具有種的特異性,但沒有組織和器官的特異性。另外,生長和發育階段'營養狀態和環境的改變都不影響DNA 的堿基組成。14 , DNA的雙螺旋(DNAdouble helix): 一種核酸的構象,在該構象中,兩條反向平行的多核甘酸鏈相互纏繞形成一個右手的雙螺旋結構。 堿基位于雙螺旋內側, 磷酸與糖基在外側,通過磷酸二脂鍵相連, 形成核酸的骨架。 堿基平面與假象的中心軸垂直, 糖環平面則與軸平行,兩條鏈皆為右手螺旋。雙螺旋的直徑為 2nm ,堿基堆積距離為 0.34nm , 兩核甘酸之間的夾角
39、是36° ,每對螺旋由10對堿基組成,堿基按 A-T, G-C配對互補,彼此以氫鍵相 聯系。維持DNA雙螺旋結構的穩定的力主要是堿基堆積力。雙螺旋表面有兩條寬窄、深淺不一的一個大溝和一個小溝。15 大溝(majorgroove )和小溝(minor groove ) :繞 B-DNA 雙螺旋表面上出現的螺旋槽(溝),寬的溝稱為大溝,窄溝稱為小溝。大溝,小溝都、是由于堿基對堆積和糖-磷酸骨架扭轉造成的。16 . DNA超螺旋(DNAsupercoiling ) :DNA本身的卷曲一般是 DNA雙、螺旋的彎曲欠旋(負超 螺旋)或過旋(正超螺旋)的結果。17拓撲異構酶( topoisome
40、rse ) :通過切斷DNA 的一條或兩條鏈中的磷酸二酯鍵,然后重新纏繞和封口來改變 DNA連環數的酶。拓撲異構酶I、通過切斷DNA中的一條鏈減少負超螺旋,增加一個連環數。某些拓撲異構酶H也稱為DNA促旋酶。18 .核小體(nucleosome):用于包裝染色質的結構單位,是由DNA鏈纏繞一個組蛋白核構成的。19 染色質(chromatin ) : 是存在與真核生物間期細胞核內,易被堿性染料著色的一種無定形物質。染色質中含有作為骨架的完整的雙鏈DNA,以及組蛋白、非組蛋白和少量的 DNA。20 .染色體(chromosome):是染色質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經過緊密纏繞、折疊、凝縮和精細包裝形成的具
41、有固定形態的遺傳物質存在形式。 簡而言之, 染色體是一個大的單一的雙鏈DNA分子與相關蛋白質組成的復合物, DNA 中含有許多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的基因。21 . DNA變性(DNAdenaturation ) :DNA雙鏈解鏈,分離成兩條單鏈的現象。22 .退火(annealing):既DNA由單鏈復性、變成雙鏈結構的過程。來源相同的DNA單鏈經退火后完全恢復雙鏈結構的過程,同源DNA之間'DNA和RNA之間,退火后形成雜交分子。23 .熔解溫度(melting temperature,Tm ):雙鏈 DNA熔解徹底變成單鏈 DNA的溫度范圍 的中點溫度。24 增色效應(hyperch
42、romic effect ) :當雙螺旋 DNA 熔解(解鏈)時, 260nm 處紫外吸收增加的現象。25 減色效應( hypochromic effect) :隨著核酸復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現象。26 核酸內切酶(exonuclease) : 核糖核酸酶和脫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夠水解核酸分子內磷酸二酯鍵的酶。27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 :從核酸鏈的一端逐個水解核甘酸的酶。28限制性內切酶(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一種在特殊核甘酸序列處水解雙鏈DNA 的內切酶。I型限制性內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n型限制性內切酶只
43、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29 限制酶圖譜( restriction map) :同一 DNA 用不同的限制酶進行切割,從而獲得各種限制酶的切割位點,由此建立的位點圖譜有助于對DNA 的結構進行分析。30 反向重復序列( inverted repeat sequence ) :在同一多核甘酸內的相反方向上存在的重復的核甘酸序列。在雙鏈DNA 中反向重復可能引起十字形結構的形成。31 重組 DNA 技術( recombination DNA technology ) : 也稱之為基因工程( genomic engineering ) .利用限制性內切酶和載體,按照預先設計的要求,將一種生物的某
44、種目的基因和載體DNA重組后轉入另一生物細胞中進行復制、轉錄和表達的技術。32 基因( gene) :也稱為順反子(cistron ) .泛指被轉錄的一個DNA 片段。在某些情況下,基因常用來指編碼一個功能蛋白或DNA 分子的 DNA 片段。第八章1 ,分解代謝反應(catabolic reaction ):降解復雜分子為生物體提供小的構件分子和能量的代謝反應。2,合成代謝反應(anablic reaction ):合成用于細胞維持和生長所需分子的代謝反應。3 ,反饋抑制(feedback inbition ):催化一個代謝途徑中前面反應的酶受到同一途徑終產物抑制的現象4 ,前饋激活(feed
45、-forward activition ):代謝途徑中一個酶被該途徑中前面產生的代謝物激活的現象。5, 標準自由能變化 ( GO) :相應于在一系列標準條件 (溫度298K, 壓力1atm(=101.325KPa),所有溶質的濃度都是不是mol/L)下發生的反應自由能變化。460'表示pH7.0條件下的標準自由能變化。6,標準還原電動勢(E0' ) : 25c和pH7.0條件下,還原劑和它的氧化形式在1mol/L濃度下表現出的電動勢.第九章1,酵解(glycolysis):由10步酶促反應組成的糖分解代謝途徑。通過該途徑,一分子葡萄糖 轉化為兩分子丙酮酸,同時凈生成兩分子ATP
46、和兩分子NADH。2 ,發酵(fermentation ):營養分子( Eg 葡萄糖)產能的厭氧降解。在乙醇發酵中,丙酮酸轉化為乙醇和CO2。3 ,巴斯德效應(Pasteur effect ):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現象。4,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lation ) : ADP或某些其它的核昔-5'一二磷酸的 磷酸化是通過來自一個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轉移實現的。 這種磷酸化與電子的轉遞鏈無 關。5 ,檸檬酸循環(citric acid cycle ):也稱為三羧酸循環(TAC),Krebs 循環。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 CO2的酶促反應的循環系
47、統,該循環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經草酰乙酸縮合形成檸檬酸。6, 回補反應 (anaplerotic reaction) : 酶催化的, 補充檸檬酸循環中間代謝物供給的反應, 例 如由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酰乙酸的反應。7,乙醛酸循環(glyoxylate cycle):是某些植物,細菌和酵母中檸檬酸循環的修改形式,通過該循環可以收乙乙酰CoA 經草酰乙酸凈生成葡萄糖。乙醛酸循環繞過了檸檬酸循環中生成兩個CO2 的步驟第十章1, 戊糖磷酸途徑(pentose phosphare parhway ):那稱為磷酸已糖支路。是一個葡萄糖-6-磷酸經代謝產生 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徑。該途徑包括氧化
48、和非氧化兩個階段,在氧化 階段,葡萄糖-6-磷酸轉化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兩分子 NADPH;在非氧化階段, 核酮糖-5-磷酸異構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轉化為酵解的兩用人才個中間代謝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2,糖醛酸途徑(glucuronate pathway):從葡萄糖-6-磷酸或葡萄糖-1-磷酸開始,經 UDP- 葡萄糖醛酸生成葡萄糖醛酸和抗壞血酸的途徑。 但只有在植物和那些可以合成抗壞血酸的動 物體內,才可以通過該途徑合成維生素C。3 ,無效循環(futile cycle) :也稱為底物循環。一對酶催化的循環反應,該循環通過ATP 的水解導致熱能的釋放。 Eg葡萄
49、糖+ATP=t萄糖6-磷酸+ADP與葡萄糖6-磷酸+H2O=葡萄糖+P i反應組成的循環反應,其凈反應實際上是ATP + H 2 O = ADP + Pio4,磷酸解(phosphorolysis)作用:通過在分子內引入一個無機磷酸,形成磷酸脂鍵而使 原來鍵斷裂的方式。實際上引入了一個磷酰基。5,半乳糖血癥(galactosemia):人類的一種基因型遺傳代謝缺陷,是由于缺乏1磷酸 半乳糖尿苷酰轉移酶,導致嬰兒不能代謝奶汁中乳糖分解生成的半乳糖。6 ,尾部生長(tailward growth ): 一種聚合反應機理經過私有化的單體的頭部結合到聚 合的尾部,連接到聚合物尾部的單體的尾部又生成了接
50、下一個單體的受體。7 ,糖異生作用(gluconenogenesis):由簡單的非糖前體轉變為糖的過程。糖異生不是糖酵解的簡單逆轉。雖然由丙酮酸開始的糖異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進似平衡反應的逆反應, 但還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現的酶促反應, 繞過酵解過程中不可逆的三個反應。第十一章1 ,呼吸電子傳遞鏈( respiratory electron-transport chain):由一系列可作為電子載體的酶復合體和輔助因子構成, 可將來自還原型輔酶或底物的電子傳遞給有氧代謝的最終的電子受體分子氧(0 2)2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電子從一個底
51、物傳遞給分子氧的氧化與酶 催化的由AD P和Pi生成AT P與磷酸化相偶聯的過程。3 ,化學滲透理論(chemiosnotic theory ): 一種學說,主要論點是底物氧化期間建立的 質子濃度梯度提供了驅動AD P和AT P和Pi形成AT P的能量。4,解偶聯劑(uncoupling agent): 一種使電子傳遞與A D P磷酸化之間的的緊密偶聯關 系解除的化合物,Eg2,4二硝基苯酚。5 , P/O比(P/O ratio):在氧化磷酸化中, 每1/2O2被還原成ADP的摩爾數。電子從NADH傳遞給O2時,P/O= 3 ,而電子從 FADH2傳遞給O2時,P/O= 2。6,高能化合物(h
52、igh energy compound ):在標準條件下水解時,自由能大幅度減少和化合物。一般是指水解釋放的能量能驅動ADP磷酸化合成ATP的化合物。第十三章1 ,碳氧化降解生成乙酰CoA,同時生成NADH 和FADH2,因此可產生大量的 ATP。該途徑因脫氫和裂解均發生在3位碳原子而得名。每一輪脂肪酸3氧化都由四步反應組成: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2,肉毒堿穿梭系統(carnitine shuttle system):脂酰CoA通過形成脂酰肉毒堿從細胞質轉運到線粒體的一個穿梭循環途徑。3,酮體(acetone body):在肝臟中由乙酰 CoA合成的燃料分子(3羥基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
53、在饑餓期間酮體是包括腦在內的許多組織的燃料,酮體過多會導致中毒。4,檸檬酸轉運系統(citrate transport system):將乙酰CoA從線粒體轉運到細胞質的穿 梭循環途徑。在轉運乙酰 CoA的同時,細胞質中NADH氧化成NAD+,NADP+還原為NADPH。每循環一次消耗兩分子ATP.5,酰基載體蛋白(ACP):通過硫脂鍵結合脂肪酸合成的中間代謝物的蛋白質(原核生物)或蛋白質的結構域(真核生物)。第十四章氨基酸的代謝1 ,生物固氮作用(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 ):大氣中的氮被原還為氨的過程。生物固氮只發生在少數的細菌和藻類中。2,尿素循環(ure
54、acycle):是一個由4步酶促反應組成的,可以將來自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轉化為尿素的循環。i循環是發生在脊椎動物的肝臟中的一個代謝循環。3 ,脫氨( deamination ):在酶的催化下從生物分子(氨基酸或核苷酸)中除去氨基的過程。4,氧化脫氨(oxidative deamination) : a -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月氨生成相應的a-酮酸的過程。氧化脫氨實際上包括氧化和脫氨兩個步驟。(脫氨和水解)5,轉氨(transamination ): 一個a -氨基酸的a -氨基借助轉氨酶的催化作用轉移到一個a - 酮酸的過程。6 ,乒乓反應( ping-pong reaction ):在該反應中,
55、酶結合一個底物并釋放一個產物,留下一個取代酶, 然后該取代酶再結合第二個底物和釋放出第二個產物, 最后酶恢復到它的起始狀態。7 ,生糖氨基酸( glucongenic amino acid ):降解可生成能作為糖異生前體的分子,例如丙酮酸或檸檬酸循環中間代謝物的氨基酸。8 ,生酮氨基酸( acetonegenic amino acid ):降解可生成乙酰CoA 或酮體的氨侉酸。9 ,苯酮尿癥( phenylketonuria ):是由于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引起苯丙酸堆積的代謝遺傳病。缺乏丙酮酸羥化酶,苯丙氨酸只能靠轉氨生成苯丙酮酸,病人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堆積對神經有毒害,使智力發肓出
56、現障礙。10 ,尿黑酸癥( alcaptonuria ):是酪氨酸代謝中缺乏尿黑酸酶引起的代謝遺傳病。這種病人的尿中含有尿黑酸, 在堿性條件下暴露于氧氣中, 氧化并聚合為類似于黑色素的物質, 從 而使尿成黑色。第十五章1 ,核苷酸磷酸化酶( nucloside phosphoryalse ):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堿和戊糖的磷酸酯 的酶。2,核昔水解酶(nuclosidehydrolase):能分解核昔生成含氮堿和戊糖的酶。3,從頭合成(de novo synthesis):生物體內用簡單的前體物質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徑, 例如核苷酸的從頭合成。4 ,補救途徑( salvage pathway ):與從頭合成途徑不同,生物分子,例如核苷酸,可以由該類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間代謝物,如堿基等來合成,該途徑是一個再循環途徑。5, 痛風 (gout) : 是尿酸過量生產或尿酸排瀉不充分引起的尿酸堆積造成的, 尿酸結晶堆積在 軟骨,軟組織,腎臟以及關節處。在關節處的沉積會造成劇烈的疼痛。6,別喋吟醇(allopurinol):是結構上煩惱于黃喋吟的化合物(在喋吟環上第七位是C,第八位是N),對黃喋吟氧化酶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常用來治療痛風。7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絡數據恢復軟件租賃與數據恢復質量保證服務合同
- 高端賽事活動臨時裁判員選拔及聘用合同
- 國際綜合運動會醫療站租賃及服務協議
-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稿約
- 勞動關系學復習總結模版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工作總結模版
- 2025年小學美術教師考核工作個人總結模版
- 2023年全國“安全生產月”知識競賽競答考試附答案
- 拉丁舞教學總結模版
- 汝州職業技術學院《鋼結構原理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高三一模總結主題班會課件
- 幼兒園優質公開課:中班語言繪本《明天我再來吃掉你》第二版課件
- 注塑APQP資料參考
- 類比法-創新思維
- DB4403T339-2023城市級實景三維數據規范
- 設備維護工程師簡歷
- 2023版押品考試題庫必考點含答案
- 挖孔樁基施工方案(水磨鉆)
- 變電檢修技能考試計算
- 國際經濟法學(湘潭大學)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后題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