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電大本科漢語言文學文論專題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四合一電大本科漢語言文學文論專題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四合一電大本科漢語言文學文論專題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四合一電大本科漢語言文學文論專題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四合一電大本科漢語言文學文論專題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司空圖“韻味”說莊子“言不盡意”說孔子“興觀群怨”說嚴羽“妙悟”說為強調“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獨特稟性,莊子從比較的角度說到“三籟”之聲。 人籟”還有 ( A ) 。“天籟”“物籟”“神籟”“靈籟”文心雕龍 風格論集中于 體性 篇。依劉勰之意, 作家的創作個性包括有才、AC4“(A)AC5A.C6下面ABCD7AC8) 屬于主體論范疇?!懊钤熳匀弧闭f“理、事、情”說“師法自然”說“才、膽、識、力”說李漁主張戲曲創作要 “結構第一” ,他提出的開場要提示全劇, “大收煞” 即全劇終場要有 ( A ) 。 “團圓之趣” B “悲劇之情”“同情之舉” D “機趣神韻”韋勒克、沃倫認為文學作品有

2、四個層面:即泰納 B孔德 D伊瑟爾與伽達默爾海德格爾伊瑟爾拉封丹( D ) 一道曾被人譽為接受美學的“雙子星座”。B 胡塞爾D 姚斯12 分,共 36 分)、簡答題(每小題1簡單概括金圣嘆小說理論關于人物論的主要思想。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說創作的首要任務和取得藝術成就的根本標志。( 其次,小說人物還應該是個性化、性格鮮明的。(4 分)4 分)中央廣播電視 大學 2010- 2011 學 年度第 二學 期“ 開 放本 科”期末考 試 文論專題 試題一、單選題(每小題 2分,共 20 分。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1 梁啟超“薰浸刺提”說對文藝社會作用的闡釋,側重于文藝作品的美感特征與接

3、受者審美需求之 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對文藝的審美特征的探討,是對 ( C ) 的一種“放大”研究。ABCD其中除2了“地籟”、ABCD氣、學、 (B )3等四個方面的因素。質 B 習識 D 力其中,滄浪詩話全書由“詩辨”、“詩體”、“詩法”、“詩評”和“考證”五部分組成, 是全書的理論核心。詩辨 B 詩體詩法 D 詩評( A ) ”說著名。在司空圖之前,陸機、劉勰有“余味”說的提法,鐘嶸則是以“滋味 B 品味食味 D 氣味創作論是葉燮 原詩 的理論核心, 詩歌創作論大體包括創作主體論、 創作對象論和創作方法論。 ( D( C ) 層面、意義層面、意象和隱喻層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統構成的“世界

4、”或“神話”層面。A 形象 B 畫面C 聲音 D 歷史9 “表現人的精神生活的藝術”中,尤其是文學中有三組原素,它們是人物性格、遭遇與事故、風 格,持這一主張的是法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被老師預言為“為思想生活”的人AC10AC再次,小說還應注意如何去表現人物性格的問題。2 在詩學中亞里士多德這樣描述到: 作為一個整體,詩藝的產生似乎有兩個原因,都與人的天性有關。首先,從孩提時候起人就有摹仿 的本能。人和動物的一個區別就在于人最善摹仿,并通過摹仿獲得了最初的知識。其次,每個人都能從 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少Y證明的是,盡管我們在生活中討厭看到某些實物,比如最討人嫌的動物形 體和尸體,但當我們觀看

5、此類物體的極其逼真的藝術再現時,卻會產生一種快感。這是因為求知不僅于 哲學家,而且對一般人來說都是一件最快樂的事,盡管后者領略此類感覺的能力差一些。因此,人們樂 于觀看藝術形象,因為通過對作品的觀察,他們可以學到東西,并可就每個具體形象進行推論,比如認 出作品中的某個人物是某人。由此,我們怎樣看待亞里士多德關于文藝所具有的價值,請簡要說明。首先,文藝可以給人以知識。( 4 分) 其次,文藝可以給人以快感。( 4 分) 第三,文藝可以陶冶人的心靈3韋勒克、沃倫關于評價文學的具體標準有哪些內容? 第一包容性或多樣性。( 4 分)第二連慣性。( 4 分) 第三建立在經驗事實上的世界觀。論述題(每題

6、22分,共 44 分) 從下面三段王國維的相關著述,簡單分析境界說的理論內涵。境界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 之無境界。(人間詞話)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有境界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日: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 耳,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古詩詞之佳者,無不如是。元曲亦然。(宋元戲曲考)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攄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 或以意勝。茍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原夫文學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觀也。出于觀我者,意余于境。 而出于觀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無以見我,而觀我之時,又自有我在。故二者

7、常互相錯綜,能有所偏 重,而不能有所偏廢也。文學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人間詞乙稿敘) (1) “境界”之本質在“情景交融”“境界”的本質其實就是中國傳統詩學所一貫強調的一個核心話題: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2) “境界”之特征在“真”,審美效果在于“不隔”“境界” 不僅是要情景交融, 而且必須是 “真”情“真”景的交融與表現, 而要能寫 “真”景物“真” 感情,作者必須“所見者真,所知者深”?!安桓簟钡暮x,那就是指詩人之言情寫景能令讀者產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審美效果。作品之 “境界”所以能產生這樣的審美效果,根源在于詩人面對生活而能“入”能“出”,故此“所見者真, 所知

8、者深” ,因而能夠寫出 “真景物” 、“真感情” ??傊?,正是由于 “境界” 生成的基本特征在于 “真”, 從根本上決定了“境界”的審美效果必定在于“不隔”。(“境界”本質、“境界”特征各 8 分,闡述 6分)、“神話批評”亦與之有著直接而密切的關系。其 論之外的一種新見,開啟了人們分析藝術作品、藝 ,無不能說是將其推廣和運用于對社會生活、歷史2 請闡釋精神分析說對文藝研究的意義。 一方面,其對于藝術家創作動機的研究,潛意識的探討,對于藝術作品的心理分析,拓寬和豐富了人們 對藝術的發生、藝術創作中的“受動”作用和藝術的意義的理解認識,并且有力地推動了浪漫主義批評 或傳記批評的發展。后來在西方出

9、現的“原型批評” 提出的“癥候”論,可謂是在“反映”論和“表現” 術形象的新思路。興起子西方的“新歷史主義批評” 運動的觀照認識而發展起來的。( 12 分) 另一方面,這一理論的偏頗、荒誕和乖謬之處也是明顯可見的。其將藝術創造一律看作是藝術家的 白日夢,將一切藝術家統統視為受原始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支配和控制的人,這不僅是無視藝術家具有在 后天環境中生成的互不相同的個性存在,把他們從心理上抽象化了,而且更是否定了藝術家(以及一切 社會的人) 具有相對獨立于其肉體欲望的精神追求, 將他們還原為了森林動物, 或在本質上是極端自私、 仇視社會倫理道德的心理罪犯。( 10 分)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2010

10、-2011 學年度第一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 文論專題 試題 一、單選題(每小題 2分,共 20 分。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1 .梁啟超“薰浸刺提”說對文藝社會作用的闡釋,側重于文藝作品的美感特征與接受者審美需求之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對文藝的審美特征的探討,是對(A ) 的一種“放大”研究。 A.孔子“興觀群怨”說B.莊子“言不盡意”說 C.司空圖“韻味”說 D.嚴羽“妙悟”說 2文心雕龍風格論集中于 體性篇。依劉勰之意, 作家的創作個性包括有才、 氣、學、( B ) 等四個方面的因素。A.質 B .習C.識 D .力3郭沫若曾在文藝復興第2卷第3期的魯迅與王國維一文中,肯定王國維

11、“用科學的方法來回治舊學”,將王國維的 ( C ) 與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稱為“中國文藝研究史上的雙璧”。A .文學小言B .屈子之文學精神C.宋元戲曲考D .人間詞話( A )”4 司空圖的“韻味說”,提出了一系列卓越的創見,對后世的影響極為深遠,譬如蘇軾的“ 說就是例證。A. 形神 B 妙悟 c 神韻 D 境界5 在克羅齊看來,人的心智活動有四種不同類型: ( D ) 、概念的、經濟的和道德的。A. 想象的 B 詩意的 C 意象的 D 直覺的6 魯迅先生曾將 ( ) 與劉勰的文心雕龍相并舉而論道:“篇章既富,評騭自生,東則有劉嚴 和之文心,西則有亞里斯多德之 ( D ) ,解釋神質,色舉洪纖

12、,開源導流,為世楷式?!盇.詩的藝術B .判斷力批判 C美學D .詩學D 克羅齊藝術之所以異于宗教與哲學,在于藝術用 理性目的性( B ) 的美學理論看作一個邏輯體系,那么作為其出發點、本體或內核的東西,就是7 從求美與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區別的認識出發,提出審美活動是超功利、非認識、無目 的而合主觀目的性、且具有像知識判斷一樣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論的是( A ) 。A. 康德 B 黑格爾 C 泰納( C ) 形式表現最崇高的東西”。A.C9 一個簡單的定義:“直覺即表現即藝術”。A.康德 B .克羅齊C.黑格爾 D .泰納10. 接受美學強調 ( A ) 閱讀與體驗對于文學作品的意義產生及

13、最后完成具有重要作用。A.C二、簡答題(每小題11.8 黑格爾說: 科學性 B 感性 D 如果我們將讀者 B 作者評論者 D 主人公12 分,共 36 分)司空圖關于詩歌“韻味”的審美內涵具體表現為“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結合下面提供的王維 詩歌的片段,簡單闡釋司空圖的“韻味”說。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終南別業)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輞川閑居)江流天地 外,山色有無中。(漢江臨汛)詩歌的形象要具體、生動、不浮泛,仿佛是讀者可以觸摸得到的,亦即“近而不浮”;在具體、生動、 可感的形象中還要有豐富的蘊藉,所抒發的情感含而不露,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能讓讀者愈讀愈有發 現,愈讀愈有味道,亦即“

14、遠而不盡”12. 簡要說明李漁的戲曲結構的四點具體主張。簡要說明李漁的戲曲結構的四點具體主張。第一、“立主腦”(3 分)第二、“減頭緒”( 3分)第三、 “脫窠臼” ( 3 分)第四、“密針線”( 3 分)13. 韋勒克、沃倫關于評價文學的具體標準有哪些內容?第一包容性或多樣性。( 4分)第二連慣性。 ( 4 分)第三建立在經驗事實上的世界觀。( 4 分)三、論述題(每題 22 分,共 44 分)14 金圣嘆提出史傳和小說在本質特性上有著不同,一個是“以文運事”,一個是“因文生事”。 在讀第五才子書法中,他說:水滸某嘗道 水滸勝似史記 ,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卻不是亂說。 史記是以文運事, 是因

15、文生事。以文運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文字來,雖是史公高才,也畢竟是吃 苦事;因文生事卻不然,只是順著筆性去,削高補低都由我。根據這段文字描述,闡釋小說的虛構特質中的“因文生事”。小說是“因文生事”,其所寫之“事”全是出于美文的需要而虛構出來的,它可真可假,可以是歷史的 事實也可以是作家在概括生活材料的基礎上發明創造出來的。( 6 分)小說的虛構特質可以從“因文生事”中的“文”和“事”兩點來談。先說“事”。小說所寫之事屬 于藝術真實的范疇,它不同于歷史真實,藝術真實要求作者根據主題、結構、人物形象等的需要,遵循 藝術創作規律,發揮作家的主觀能動性去虛構和編織故事情節。這是第一層

16、意思:事為虛構;(第二層意思,即事為文生。小說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作者的虛構之“事”實際上是為 審美之“文”服務的。( 8 分)15. 教材中關于“本文和讀者進行交流活動之基本結構的空白,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請結合 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你的認識。伊瑟爾談道:空白是用來標示“存在于本文自始至終的系統之中的一種空位,讀者填補這種空位就 可以引起本文模式的相互作用。換句話說,在這里,完成作品的需要被聯合本文模式的需要代替了。只 有當本文的圖式被讀者聯系起來時, 讀者才開始構造想象性客體, 正是空白使這種聯結性運作得以進行。 這些空白表明,本文各不相同的部分應當被讀者聯結起來,盡管二 t 本文

17、并沒有這樣說明。 空白是本文看不見的結合點, 因為它們把本文的圖式和本文的視野互相區分開來, 同時在讀者方面引起觀念化的活動。理所當然,當讀者把本文圖式和本文視野聯結起來時,空白就消 失,了”。1) 調動和激發讀者的想象; 空白是潛在于本文中的結構模式; 空白在文學交流活動中發揮著自我調節的結構作用;8 分)(2)(3)(4) 空白是存在于本文和讀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一種基本成分。(每個要點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2009-2010 學年度第二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 文論專題 試題一、單選題(每小題 2分,共 20 分。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 內)1 孔子“興觀群怨”中的“觀”是就文藝的 (

18、C ) 作用而言的。ABCD2ABCD34 分,闡述 6 分)( A ) ”就是例證。ABCD4AC5AC6 面(A BCD娛樂 表現 認識 教化 莊子的“言不盡意”說對后世的影響深遠而巨大。其西晉陸機的“ 意不稱物,文不逮意思表纖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文已盡而意有余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文論發展的高峰期,其間曾先后出現過文論史上的若干個“第 下面選項中正確的是 ( B ) 。第一部詩話曹丕的詩品,第一部創作論專篇陸機的文賦.第一部文論專篇曹丕的典論論文,第一部文論巨制文心雕龍 .第一部創作論專篇一一鐘嶸的文賦,第一部文論專篇一一曹丕的典論論文 第一部

19、創作論專篇陸機的文賦,第一部詩話鐘嶸的詩品 在司空圖之前,陸機、劉勰有“余味”說的提法,鐘嶸則是以“( A ) ”說著名。滋味 B 品味 食味 D 氣味 在克羅齊看來,人的心智活動有四種不同類型: 想象的 B 詩意的 意象的 D 直覺的創作論是葉燮 原詩 的理論核心, 詩歌創作論大體包括創作主體論、 創作對象論和創作方法論。 ) 屬于創作方法論范疇。( D ) 、概念的、經濟的和道德的。師法自然”說 才、膽、識、力”說 理、事、情”說 妙造自然”說且具有像知識判斷一樣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論的是 黑格爾克羅齊 “藝術之所以異于宗教與哲學,在于藝術用 B 理性7 從求美與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區別

20、的認識出發,提出審美活動是超功利、非認識、無目 的而合主觀目的性、康德 B 泰納 D 黑格爾說: 科學性 感性 D 目的性 著名的“三一律”戲劇創作法是在 ( B ) 中提出來的。 亞里士多德的詩學 布瓦洛的詩的藝術 康德的判斷力批判 黑格爾的美學 伊瑟爾與 (姚斯 B 海德格爾A.C) 形式表現最崇高的東西”。8AC9ABCA ) 一道曾被人譽為接受美學的“雙子星座”。 胡塞爾D 伽達默爾12 分,共 36 分)D10.A.2簡要說明亞里士多德關于悲劇定義“完整”的解釋(1) 情節的完備; (4 分 )(2) 情節的整一;( 4 分)(3) 情節的嚴密。( 4 分。 3韋勒克、沃倫關于評價文

21、學的具體標準有哪些內容? 第一包容性或多樣性。( 4 分)第二連慣性。( 4 分) 第三建立在經驗事實上的世界觀。( 論述題(每題 22 分,共 44 分)金圣嘆提出史傳和小說在本質特性上有著不同,一個是“以文運事”C 二、簡答題(每小題 1簡要說明李漁的戲曲結構的四點具體主張。 簡要說明李漁的戲曲結構的四點具體主張。第一、“立主腦”(3 分)第二、“減頭緒”(3 分)第三、“脫窠臼”(3分)第四、“密針線”(3分),一個是“因文生事”。在1讀第五才子書法中,他說:< 史記是以文運事, <水滸某嘗道水滸勝似史記,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卻不是亂說。 是因文生事。以文運事,是先有事生成如

22、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文字來,雖是史公高才,也畢竟是吃 苦事;因文生事卻不然,只是順著筆性去,削高補低都由我。根據這段文字描述,闡釋小說的虛構特質中的“因文生事”。1 小說是“因文生事”,其所寫之“事”全是出于美文的需要而虛構出來的,它可真可假,可以是歷 史的事實也可以是作家在概括生活材料的基礎上發明創造出來的。( 6 分)8 分)小說的虛構特質可以從“因文生事”中的“文”和“事”兩點來談。先說“事”。小說所寫之事屬 于藝術真實的范疇,它不同于歷史真實,藝術真實要求作者根據主題、結構、人物形象等的需要,遵循 藝術創作規律,發揮作家的主觀能動性去虛構和編織故事情節。這是第一層意思:事為虛構;(

23、第二層意思,即事為文生。小說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作者的虛構之“事”實際上 是為審美之“文”服務的。2 教材中關于“本文和讀者進行交流活動之基本結構的空白'''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請結合自 己的閱讀體驗談談你的認識。伊瑟爾談道:空白是用來標示“存在于本文自始至終的系統之中的一種空位,讀者填補這種空位就 可以引起本文模式的相互作用。換句話說,在這里,完成作品的需要被聯合本文模式的需要代替了。只 有當本文的圖式被讀者聯系起來時, 讀者才開始構造想象性客體, 正是空白使這種聯結性運作得以進行。 這些空白表明,本文各不相同的部分應當被讀者聯結起來,盡管本文并沒有這樣說明

24、??瞻资潜疚目床?見的結合點,因為它們把本文的圖式和本文的視野互相區分開來,同時在讀者方面引起觀念化的活動。 理所當然,當讀者把本文圖式和本文視野聯結起來時,空臼就消失'了”。(1) 調動和激發讀者的想象;(2)(3)(4)空白是潛在于本文中的結構模式; 空白在文學交流活動中發揮著自我調節的結構作用; 空白是存在于本文和讀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一種基本成分。每個要點 4 分,闡述 6 分) 簡答題與論述題學生的回答只要能夠圍繞要點組織答案,且能夠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即可以給相 應分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2009-2010 學年度第一學期“開放本科”期末考試 一、單選題(每小題 2分,共

25、20 分。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1 通過藝術形象的譬喻,引發人的聯想,并進而使人領會到某種類似的,深微曲隱的思想感情,從 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這是 ( a )A興 B .觀C.群 D .怨( d ) 就是例證。2莊子的“言不盡意”說對后世的影響深遠而巨大,北宋歐陽修的言有盡而意無窮B.思表纖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C.文已盡而意有余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劉勰的批評與鑒賞思想貫穿于文心雕龍全書,批評與鑒賞的篇幅當數知音篇。批評方法有“六觀”,即: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 a ) ,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A通變 B .高遠C.情致 D .美善4在克羅齊看

26、來,人的心智活動有四種不同類型:直覺的、概念的、經濟的和道德的。而四種類型所代表的價值屬性也不同:直覺 ( ),概念求真,經濟求利,道德求善。A求美 B .求實C.求深 D .求象5 葉燮所所指詩人辨別事物“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對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識別能力,是“才膽識力”中的 ( d )A “識” B “膽” C.才”力”6.“境界”一詞,早在漢代鄭玄為詩經大雅江漢作箋注時已經用到,在那里是指地域的范圍.教義的造詣修煉層次C.詩歌的內涵離騷、莊子、史記、詩人的精神情懷金圣嘆學問淵博,通曉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評書,曾將 工部集、 ( C ) 、西廂記合稱作“六才子書”并予以評點、批改。A紅樓夢B.水滸傳 C.西游記D.三國演義8如果我們將 ( B) 的美學理論看作一個邏輯體系,那么作為其出發點、本體或內核的 東西,就是一個簡單的定義:“直覺即表現即藝術”。A.康德 B 克羅齊C.黑格爾 D 泰納9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將人的心理狀態或心理結構分為三個層面:意識、前意識、A.理性意識 B.無意識C.感性意識 D.潛意識10.韋勒克、沃倫認為文學作品有四個層面:即 ( A ) 層面、意義層面、意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