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蘇高考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1頁
2015年江蘇高考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2頁
2015年江蘇高考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3頁
2015年江蘇高考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4頁
2015年江蘇高考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5年高考歷史(江蘇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禮記記述了貴族朝會的列位禮節: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階之前;諸侯,阼階(東臺階)之東;諸伯,西階之西;諸子,門東九夷,東門外;八蠻,南門外。與此相關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縣制 D郡國并行制2據秦瑯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東有東海。但西漢學者編寫的淮南子等書說顓頊帝即已“西濟于流沙”,大禹“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紂之地,左東海,右流沙”。上述差異最能說明 A淮南子等書以傳說貶抑秦始皇 B年代久遠導致歷史記述莫衷一是 C歷史材料的運用首先

2、要辨別真偽 D石刻與文獻形成證據鏈印證歷史3景帝時,司馬相如的賦沒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時,“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似游天地之間”,“言語侍從之臣朝夕論思,日月獻納”。成帝時,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對賦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契合時代的文化需求 B為統治者“潤色鴻業” C宣揚道家的無為思想 D為閱讀者“鋪陳氣勢”4唐人寫淮北多有“稻壟瀉泉聲”之類的詩句,北宋仍有“水闊人間熟稻天”的描寫。但1678年,河道總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產粟米”,兩年后就有人感嘆是“溝洫之制,水陸失宜”。淮北農耕變化表明古代農業 A注重作物品種選擇 B需要政府合理作為 C重視農田生態保護 D全憑

3、興修水利工程5乾隆吳江縣志載明末周燦詩:“水鄉成一市,羅綺走中原。尚利民風薄,多金商賈尊。人家勤織作,機杼徹黃昏。”詩中“人家”“機杼徹黃昏”是因為A水上集市不受時空限制 B家庭紡織工勤奮“走中原”C重農抑商政策發生變化 D尊富崇利意識蔚然成風尚6某學者說:“農民造反者長歌涌入金陵,開始建造人間小天堂,曾是他們的喜劇;天京陷落則是他們的悲劇。”“他們”從“喜劇”走向“悲劇”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戰略失誤 B“人間小天堂”的腐朽享樂 C絕對平均的社會綱領 D“農民造反者”的社會角色71876年,郭嵩燾出使海外期間常寫信給李鴻章,報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學生不限于機械一門,學政治、經濟的都有,勸其

4、擴大留學范圍。他的這些言論引起了士大夫們的謾罵,有人說他是“漢奸”。結果,出使不到兩年他就回國了。這說明 A李鴻章的洋務思想日趨保守 B郭嵩燾對西方體制過于推崇 C郭嵩燾的主張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對外政策發生了變化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華商火柴廠的發展情況。年代廠進口火柴(萬羅)新廠數廠均資本額(萬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對表中數據的解讀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導致了19141915年工業發展B火柴進口量的遞減影響著華商投資額的遞增C火柴

5、業發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業的某些特征D反對“二十一條”推動了1920年的投資高潮9下圖中帶處反映了20世紀初期某類組織的分布狀況。它們的歷史作用是A促成了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 B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基礎C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 D掀起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潮10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說:“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這一時期內,國民黨政府的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一時出現了生氣蓬勃的新氣象。”此處“新氣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 B敵后戰場已成為主戰場C國民黨軍隊基本扭轉了戰局 D全國性抗戰局面的形成11下圖是1949年3月美國記者伯恩斯拍攝于上海的兩張照片

6、。從中可以看出疑似“偷棉花”的婦女被搜身 遛狗者和流浪兒A民族工商業受到列強與官僚的雙重擠壓B國民政府覆滅時上海陷入了混亂與動蕩C下層民眾遭受了沒有硝煙的侮辱與傷害D中國社會萌生著反差強烈的富裕與貧窮12周恩來在萬隆會議期間透露,中國愿同美國談判,也準備同蔣介石談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同時,毛澤東也主動通過外國來訪者表示,臺灣問題可以用談判來解決,中國尤其希望和美國簽訂和平條約。材料表明A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已正式確定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以正式確立C中國已成為世界外交舞臺的強國 D臺灣問題已牽涉到中美外交問題13鄧小平說,我們的同志就是怕引來壞的東西,最擔心的是會不會變成資本主義無論怎

7、么樣開放,公有制經濟始終還是主體,得益處的大頭是國家,是人民,不會是資本主義。這一講話應該出現于A改革開放大幕拉開之際 B浦東開發與開放之時C“南方談話”發表之后 D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之初14“萬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市民法的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地中海商業習慣與法規,主要涉及所有權和債務等方面的內容的調整。”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萬民法繼承了公民法的具體內容 B萬民法是公民法的適時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財產所有權的規定 D公民法是萬民法的組成部分15“科學革命引發了觀念形態的革命:宗教神秘主義的面紗和覆蓋真相的無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開一角,傳統的權威受到撼動,人類第一次

8、從對自然恐懼的陰影下走出來,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和能力。”此處“科學革命”的代表人物是A牛頓 B達爾文 C愛因斯坦 D普朗克16依據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建立的政體屬于資產階級代議制。這部憲法內容中最能體現資產階級代議制特征的是A帝國依據本憲法在聯邦領土內行使立法權 B德意志皇帝在國際關系上為帝國的代表 C聯邦議會主席職位屬于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 D帝國議會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選舉產生17對西方某一美術流派有這樣的批判:它看不到未米,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與生活脫節,在把未來理想化的同時,有日寸也導致藝術家走向悲觀的道路。據此推斷這一流派是 A浪漫主義 B現實主義 C印象主義 D現

9、代主義18下邊是19201940年的美國經濟數據圖。對該圖解讀符合實際的是預算結余或赤字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預算結余,反映經濟政策順應時代要求 B19301932年預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強經濟干預 C19331935年預算比重接連增加,表明公共開支增多 D19361938年預算比重連續下降,表明經濟出現復蘇19“20世紀50年代,蘇聯科技人員發明了連續鑄鋼法,鑄出的鋼錠比傳統方法質地均勻,且能將產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個國家買去專利。但直到1980年,蘇聯自身只有11%的鋼錠采用此項技術生產。”對材料解讀最準確的是A制度變革激發技術

10、創新 B計劃經濟制約技術轉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戰影響 D經濟模式決定科研方向20“與會國深信,新解放的國家的出現將有助于縮小集團對立的地區,從而鼓舞旨在加強和平以及促進獨立與平等的國家之間和平合作的趨勢。”該會議的召開A標志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加強 B預示著冷戰期間國際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兩極格局下政治力量的變化 D消除了亞非國家之間的政治分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滿分60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其中第21題第23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4題為選做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小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小題評分。21(12分)中

11、華文明燦爛輝煌,對保持國家的穩定和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對于一個旁觀者來說,4世紀時世界歷史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羅馬帝國總算歷劫而存,而中華帝國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可是中華帝國在羅馬帝國已不復存在時最后重新組成。中華帝國為什么能恢復而羅馬帝國卻不能,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王朝比拜占庭帝國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國的傳統。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機遇而是按才干選拔的官僚知識分子行使權力,那他就會實行公正的道德的統治。中國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臘文有著更大的文化上的連續性。 摘編自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革材料二 理學家提出“理”作為宇宙萬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

12、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論證明確的哲學體系,這是兩漢的粗糙儒學所無法比擬的。理學家以儒家“圣人”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現實生活、道德精神的意義;它摒棄佛道所宣揚的彼岸世界,不相信靈魂不滅、輪回轉世之說,而力求在現實世界中實現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種理性主義的哲學。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請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國穩定和統一的因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機遇而是按才干選拔”所涉及的制度。(6分)(2)據材料二,指出理學的積極作用。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儒學由“粗糙”趨向“精微”的原因。(4分)(3)據上述材料,說明中華文明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所體現的基本特質。(2分)22(13分

13、)甲午之役,民族之殤。對此,史學家陳旭麓說:“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旅順陷后,海軍提督丁汝昌褫職,仍統海軍駐威海,兵艦既弱,坐守而已。日艦集大連灣,將襲威海,先攻登州,陷榮城。日艦二十五艘環威海口外。海軍方新敗,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臺不能守,命卸巨炮機件以歸,免資敵,戴宗騫持不可。無何北臺陷,宗騫奔劉公島。日軍踞炮臺,以臺之巨炮俯擊澳內兵艦海軍水手并登岸,噪出,鳴槍過市,聲言向提督乞生路,劉公島中大擾。諸洋員請姑許乞降,以安眾心,汝昌不可。軍士露刃挾汝昌,汝昌仰藥死。諸將推洋員托汝昌之名,作降書。日軍受降。材料二 當中國盛時,日本不敢與抗。咸豐庚申中英之戰

14、,敗釁,英、法、俄、美并為有約之國,日本不得與是役(甲午戰爭)后,日人資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義歸遼,責報殊奢,而中國復乖于應付,于是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鈐制。中國乃不國矣。 以上材料摘編自楊松中國近代史資料選編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戰戰場態勢的特點,歸納北洋艦隊失敗的主觀原因。(6分)(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所造成的危害。(3分)(3)結合19世紀末20世紀初相關史實,對“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這一論斷加以說明。(4分)23(15分)生產流水線是美國工業生產組織形式的一種創新。閱讀下列材料

15、: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創新是用于生產的流水線。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裝上螺帽,裝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擰緊它。正因為流水線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產量成倍地增長,并使零售價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駛的每兩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福特汽車。 摘編自韋爾奇美國創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業法的普遍采用推動了汽車時代的到來,從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車的普及推動了一場社會革命,遏制了人口進一步向城市集中,從而使人口得以從飽和的城市向郊區擴散。 李慶余美國現代化道路材料三 1921年,喜劇大師卓別林興沖沖地參觀了海藍公園的福特工廠,并與福特在總裝流水線旁微笑

16、合影。當時人們把福特看作一個創造奇跡的大師,但在15年后,他已經成為勞動者的公敵。在摩登時代里,卓別林毫不客氣地諷刺了他的這位資本家朋友和殘酷的流水線。這部默片時代的經典電影也是迄今為止對大機器生產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歷史的細節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工業發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創新”產生的原因,簡析其影響。(4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工業革命以來汽車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動趨勢。(2分)(3)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大機器生產的非人性”這一觀點,從客觀公正的立場寫一篇小論文。(9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17、24【選做題】本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小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小題評分。A【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文明開化”是明治維新的有機組成部分,給日本社會帶米了震撼和反思。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發布廢止幕府時代服飾的布告,自天皇以下,達官貴人紛紛在正式場合身穿西洋大禮服,洋服一時成了時髦衣著。飲食結構也在變化,幕府時代禁食的牛肉被稱為“開化的藥鋪”、“文明的藥劑”,“士農工商、男女老少、賢愚貧富等成以不食牛肉為不開化”,牛肉火鍋店里顧客盈門。一群群年輕人聚在店里邊大嚼牛肉,飲用葡萄酒,邊用蹩腳的英語談論時事,成為眾人趨之若鶩的時尚

18、。 宋成有新編日本近代史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學者認為)一國文明之進步,必基于國民本來之元氣和性格,絕不是僅憑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虛飾就可以得到解決的。然而,我國開國以來只是眩暈于滔滔而來的泰西文明之外觀,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結果,便產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風潮。此風潮破壞了作為國民獨立之根基的國民性格,虛飾了一國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學集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開化的特征。(4分)(2)據材料一、二,說明日本人在吸收外米文明的態度上發生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前后態度產生的原因。(5分)(3)據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暈于滔滔

19、而來的泰西文明”這一錯誤的實質。(1分)B【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分)唐太宗論“明君”執政之“君道”,為此后歷代帝王所推崇。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 貞觀元年,太宗令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修定法律,并說“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輕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豈如廣任賢良,高居深視,法令嚴肅,誰敢為非?”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征:“何謂為明君?”魏征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太宗以為然,并說“主欲知過,必藉忠臣”,“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貞觀期間,太宗屢屢對“一士之諤諤(直言)”表示“此言是也,當為卿改之”,并賜絹帛。貞

20、觀六年,太宗對侍臣說:“可愛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 摘編自袁行霈中華文明史請回答:(1)據材料,就“明君”執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內涵。(3分)(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唐太宗“君道”產生的客觀因素。(3分)(3)以帝王政治為視角,綜合評價唐太宗的“君道”。(4分)C【探索歷史的奧秘】(10分) 克里特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源頭,其中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對克里特宮殿進行考古,有了重大發現,并發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神話傳說得到證實。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線形文字A還沒有被破解。

21、線形文字B于20世紀50年代被英國建筑師溫特里斯和史學家柴德威克所破譯。最新的科學測定年代的方法,確定了火山爆發的準確年代,這可以使人們重新考慮一些歷史論斷。 摘編自納吉對稱、非對稱和迷宮材料二 根據我們目前對線形文字A的了解,當時人們用它在清單表格中做各種記載:記錄收到的物品以及支出的物品,記錄庫存物品、家畜數量、土地擁有量以及人口數。王宮儲藏室的支出記錄包括:用于祭神儀式上的供品,分發給居民的口糧,手工藝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數量。但沒有一塊泥板記載了不同種類物品的兌換率,透露當時人們是否以金銀作為貨幣進行物品交換。小集市上的交易量遠遠無法與王宮再分配經濟制度的規模相匹敵。 摘編自馬丁古希臘簡

22、史請回答:(1)據材料一、二,指出破解克里特文明之謎所涉及到的學科。(4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克里特文明的社會經濟特征。(4分)(3)據上述材料,說明進一步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謎所需的條件。(2分)D【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0分) 梁思成說,建筑活動與民族文化之動向實相牽連,互為因果。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最高等級的城市為國都,城方九里,縣城通常為三里。平遙古城城方三里,正是這一“禮”制等級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嚴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禮制程式。高聳古城中央的市樓能夠“攬山秀于東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閉色彩的典型的北方

23、四合院,采用了與山西自然環境相契合的窯洞(磚拱頂)式建筑結構。 摘編自曾曉華從西安到平遙等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勢進行設計,通過適量采用花墻、漏窗、樓閣、天井等建筑手法,溝通內外空間。無論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徼州古村落均以宗祠為中心來營建民宅、園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風,無形中將天人合一的觀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縱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間,形成左右對稱、長幼有別、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編自王星明徼州古村落請回答:(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動”都屬于世界文化遺產標準中的“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2分)(2)概括上述

24、“建筑活動”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證。(6分)(3)從傳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說明保護、開發此類古建筑的基本要求。(2分)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3分,共6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ACCBDDCCB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ABADADB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滿分60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其中第21題第23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4題為選做題,共4小題,考生只能選做其中的兩小題。21答案要點:(12分)(1)因素:充分保留傳統;合理選官;實行德政;漢字文化延續功能強。 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2)作用:引導人們關注現實;有利于培養道德品質。 原因:儒學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戰(沖擊);復興儒學的需要(宋明理學家的學術創新)。(3)特質:延綿不斷(尊重傳統);兼收并蓄(與日寸俱進)。22答案要點:(13分)(1)特點:敵攻我守(被動挨打);海陸交織(局處海嵎)。 原因:北洋艦隊避戰不出;將士貪生怕死;洋員鼓動投降;主帥指揮不力。(2)危害:引發了列強瓜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